吉县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吉县

吉县


ad

基本概况  吉县地处黄河中游,位于山西西南边隅,吕梁山南端,东以石头山、金岗岭、姑射山为界与蒲县、尧都区、乡宁接壤,西临黄河与陕西宜川相望,南以下张尖为界与乡宁昌宁镇相接,北以处壑沟为界与大宁相临。总面积1777.26平方公里,辖3镇5乡,79个行政村,567个自然村,10.45万人。境内三面环山,一面滨水,海拔最高1820.5米,最低393.4米,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境内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日照时数2538小时,大于10℃的有效积温3361.5℃。无霜期年平均172天,年均气温10.2℃,年均日较差11.5℃,年均降水522 .8毫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县人民政府驻吉昌镇。邮编:042200。代码:141028。区号:0357。拼音:Ji Xian。 吉县土地资源丰富,共有可利用土地面积227.6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9.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6.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5万吨。林地195万亩,森林覆盖率45%,天然牧坡牧草和人工草地26.76万亩。吉县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238平方公里、10亿多吨,极具开采价值。吉县历史悠久,2600多年前即有建制,古称吉州,民国元年改称吉县。吉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光旖旎,名胜颇多。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黄河壶口瀑布、壶口国家地质公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管头山红叶、“人根之祖、出于吉州”的人祖山伏羲皇帝正庙、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省政府、第二区长官司令旧址克难坡以及柿子滩遗址等风景名胜,皆与吉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相交相融。吉县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大谷深,塬岭相连,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是个山地丘陵区。主要山峰,东有 石头山、小南山、高祖山、管头山等,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位于县西侧的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境内有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我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滔滔黄水在这里敛水成束,流水直泻,景色非常壮观。


行政区划  吉县辖3个镇、5个乡:吉昌镇、屯里镇、壶口镇、车城乡、文城乡、东城乡、柏山寺乡、中垛乡。
地理资源吉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山西省西南部,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48公里,总面积1777.26平方公里。吉县东接临汾、蒲县,西频黄河与陕西省相望,南与乡宁县相连,北与大宁县毗邻。 吉县三面环山,一面滨水,东高西低,海拔从1820米的高天山至450米的黄河畔,高差大。
气候特征吉县属暖温带大陆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十年九春旱;夏季气温凉爽宜人,降雨集中;秋季多连阴雨,冬季寒冷干燥。
历史沿革吉县在商祖乙时属耿地,西周称翟城,城址在今文城乡一带。春秋时为晋之屈邑,又称北屈,城址 在今县城东北10公里麦城村。战国时属魏之屈邑。秦朝时称为河东郡北屈县。西汉时仍沿用秦时旧 称。王莽始建国元年(9)改北屈称朕北。东汉时复置北屈县,隶河东郡。三国时期属魏,称平阳郡北屈 县。五代十国时为河东道慈州治,辖3县。北宋时,为河东路慈州下团练,辖吉乡、文城、乡宁3县。金 天德三年(1151),废慈州称耿州,置文城郡军。明昌元年(1190)改耿州称吉州,辖吉乡、乡宁2县。元 大德九年(1305)改平阳路为晋宁路,吉州隶之。明朝期间为山西布政司平阳府吉州,辖乡宁1县。清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辖蒲县、乡宁2县。乾隆三十七年(1772)划乡宁县为平阳府,降吉州为散州。 民国元年(1912)废州称吉县。1947年10月吉县解放,隶属晋绥吕梁十专区。1948年12月划归西北区晋 南专区。1949年6月划归晋绥晋南专区。1949年10月,划归山西晋南专区。1958年并入乡宁县,降县城 为镇。1961年7月,复置吉县。1970年划归临汾地区至今。
文化渊源吉县古称“屈”,实际上“吉”与“屈”乃一音之转,是后人为避其“短亏”、“困顿”等贬义,才谐为“吉”的。公元前658年,晋献公为了实施其消灭虞国和虢国的计划,采纳了大夫荀息的建议,以屈产之乘和垂棘之璧去贿赂虞君,请求借道南下伐虢。所谓“屈产之乘”便是屈地所繁育的良马;“垂棘之璧”是垂棘(在今泽州县,一说在曲沃县,一说在潞城市)所产的宝玉,这是两种晋国特有的珍稀之物。起初晋献公还舍不得送给虞君,荀息劝道:“只要虞国允许借道给我国,这两件宝物只不过是在外寄存些时候罢了”。果然三年后,晋国利用虞君的短视先后消灭了唇齿相依的虢国和虞国,良马和宝玉又重新回到了晋献公手中,只是“马齿长矣”。
几乎与伐虢战争同时发生的另两件与屈有关的史事便是“士?筑屈邑”和“夷吾居屈”。当时,骊姬为了废掉太子申生,改立自己的儿子奚齐,借口屈与蒲为国防重地,鼓动晋献公下令让夷吾守屈,让重耳守蒲,完成了她扫清障碍的第一步。前666年,司空士?监工建成了屈邑,使“夷吾居屈”。
据《左传》记载,在修筑屈邑的过程中,夷吾发现筑城的工人常把柴草填进墙体内充土方,工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于是就汇报晋献公,晋献公又严厉斥责了监工的士?。谁知士?却恭敬而坦率地向晋献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没有战争而筑城池,这只能使国内的敌人据以为患,既然是为敌人修城池,又何必那么认真呢?我没有认真筑城,是对您的不敬,但如果认真筑城而被敌人利用,又是对您不忠,我该怎么办是好?如果君主能修养德行,群公子的地位得以巩固,什么城池能比这坚固?但照此下去,不出三年将出现内战,我看就不要太认真了吧”。回家后,士?还满腹牢骚地赋诗一首,其中有“一国三公,吾谁适从”的名句。
前656年,骊姬又设计诬陷夷吾和重耳要加害晋献公,夷吾恐祸及其身,连夜从绛都逃往屈邑。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怒不可遏,派人伐屈,夷吾被迫据城抵抗。次年春,又派贾华伐屈,夷吾不敌,只得逃往梁国避难。这一切都在士?的预言中,屈邑从建城开始就蕴含着晋国内战的危机。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大致了解到屈地悠久的历史及当初的军事、经济状况。“屈”的本意是“无尾”,其地名来历可能与这里特产马的外形特征有关,也可能与这一带特起的高天山地貌有关,因为古“屈”也通“崛”。
我们从古文献中还了解到,屈地分为北屈和南屈两部分。《左传》在记述骊姬谮诸公子于献公时说:“蒲与二屈,君之疆也”,这“二屈”即指北屈和南屈。《水经注》中引用了《汲郡古文》中的一句话:“翟章救郑,次于南屈”,也证实了二屈之分。
西汉因在今吉县置北屈县,隶平阳郡。北魏延兴四年(474年),因定阳县(今陕西省宜川县)的定阳胡人东渡黄河居此,魏孝文帝特在今吉县城侨置定阳郡和定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改定阳县为吉昌县。“吉昌”一名与当时相邻的禽昌、昌宁、平昌、昌原等县名同属“昌”系列地名,是这一地区古老昌方文化的反映。吉,乃谐音于古名“屈”。五代唐时,为避李克用之父李国昌名讳,改为吉乡县,先后属慈州、耿州、吉州,并为州治所在地。元至元二年(1265年),吉乡县并入吉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直隶州,辖蒲县、乡宁县;九年,蒲县划出改属隰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吉州改为散州,与乡宁县同隶属于平阳府。1912年3月,山西省废吉州,改为吉县至今。

【吉县八景及由来】
昔日吉州八景除壶口秋风、孟门夜月远在黄河瀑布波涛之问外,其余六景悉在城区。
锦屏迭翠
锦屏山又称挂甲山。唐初秦王征战,路经吉昌,将甲胄挂于该山树枝,故名。旧志又云尉迟敬德挂甲。尉迟乃秦王征战从将。因该山系案山,林木葱郁,晨夕烟气氤锦屏叠翠氲。春夏花开馥香,宛若列锦影屏,故雅号又称“锦屏山”。昔日山巅东有魁星阁,西有晋文公祠,抗战前尚保存完好,抗战后始遭劫难,荡然无存,林木亦遭彻底伐毁,锦屏迭翠之景黯然无存。
解放后,造林绿化。四十多年的努力,锦屏迭翠,略近原貌。1995年为配合壶口景点,将谢悉村坤柔圣母庙迂建于山之西侧。并增建钟鼓楼,风景遂为靓丽。丛林绿依依,花开香馥馥,晓阳夕照时,鸟雀喧啁,成为一处旅游佳地。
佛阁晴岚
昔日佛阁位于锦屏山麓,凝翠亭翼然临于突石,皆背山面水,绿荫青翠,河水晨曦,反光亭阁,尤其雨霁之后,远眺彩岚氤氲,阁前亭后,俨然佛光普照,诚为神笔美景。山麓石崖,从魏至明太和元年石刻多处,尤贵者乃摩崖造像石刻。其中一佛屈其一膝闭日坐禅,造像独特,刀法平突结合,线条流畅。是珍品中的珍品。庙宇在解放前被毁,1995年为配合壶口景点,迁五龙宫铁佛重建佛寺.占地超出昔日十数倍,甚为宽敞恬静,诚老人怡养憩息晨练之好去处。
寿山夕照
结子沟上左高崖昔名寿山。昔有观音小庙凌空盘踞。庙虽不崇崴,但小巧玲珑,周栏护围,雕梁画栋,每年阴历二月十九日祭祀,人多往参礼登游。每当晚霞辉映,林木寺庙一抹红光反照,鸟雀归林啁啾其间,鸟瞰山下牛羊晚归,农夫荷锄笑谈,真是一幅田园乐美景画。可惜。今已夷为平地。
古洞瑶桃
李家沟左右山岗昔日李姓皆辟为梯田。左岗梯田地堰有九,远望婉若群龙长卧,故名之日九龙堰。九龙堰下古洞瑶桃半崖有一窑院,塑有佛祖彩像,庙院广栽桃树。因其幽静恬适,俨然仙境,故赞为瑶桃古洞。每当春天来临,桃花盛开,众多游人憩息其问,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所以称为州城一景。窑院旧址今尚可辨。
小桥流水
城隍庙背后紫阳溪下游,建有一座小桥,一是用来引溪水灌溉溪右菜田,二是连通娘娘庙与左边的戏台。桥上溪水潺潺,每当庙会唱戏,女人们站在桥上看戏,热了便俯身洗浣,非常惬意,很多不孕妇女也乘便在娘娘庙祈求子嗣。因游人众多,热闹非凡,所以被列为吉州一景。
石孔飞泉
昔日孔庙街下石基有甘冽醴泉叫蒙泉,以饮水勿忘夫子教诲而得名,含启蒙之意。又传唐尉迟敬德饮马于此,故又名饮马泉。每当溽暑。掬而饮之,冷沁心脾。顿觉燥热尽消,凉爽异常。泉东南石阶下另有一泉,自石孔而泻,淙淙有声,俨然飞瀑,故美之名为石孔飞泉。
壶口秋风
黄河由300米宽上流至壶口紧缩为50米,齐刷刷冲入石槽(壶口),下跌龙潭,声如巨雷,里许可闻,并有彩虹映空,尤其秋高气爽之际,金风飘忽。峡谷回荡,吼声显得愈加洪亮,岸旁观瀑,浑身瑟栗,别有情趣。
孟门夜月
因阴历月半夜晚在孟门山观景而得名。孟门山位于壶口下方3000米处黄河水中,传说为大禹治水始发地,“孟”在古语中是第一、开头的意思,“孟门”即第一门。山分大小两块,大者长586米,宽125米,小者长120米,宽25米,近看似山,远眺如舟,俯瞰若门,每到农历十五前后夜晚,站在山上,向北可见山中明月分为两排。飞舞而下,山随波影动,月照浪花翻;站南可见水中月亮合而为一,高悬河底,荡漾远去,犹如仙景,真乃天下少有之奇观。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