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区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南明区

南明区


ad

  区域概况  南明区,贵阳市的城区之一。南明区是贵阳市的经济强区之一。该区经济中,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大,增长快,农业的发展较为缓慢。相比较而言,南明区的第三产业不及云岩区发达。但南明区政府近几年来,将第三产业作为该区的发展重点,花大力气引进了诸如沃尔玛、诺玛特等一大批商场、超市的入驻。
  同时,该区也是贵阳市重要的文化、行政区域,区内有贵阳市图书馆、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中共贵州省委等单位。 南明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甲秀楼、河滨公园等。 南明区在贵州省2004年全省“20强县”中排名第二。
  贵阳市南明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东望长沙,南接南宁,北靠重庆,西连昆明,是贵州省会贵阳市的中心城区之一,省委办公所在地,全省、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全省首批建设的经济十强县,全省、全市重要的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和旅游胜地。全区总面积209.34平方公里,辖4个乡和15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约75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箭道街,邮编:550002。代码:520102。区号:0851。拼音:Nanming Qu。社会事业  南明区域内生态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风光秀美,山水怡丽,名胜众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区内交通便利,信息通讯灵敏发达,是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4D级现代化机场——贵阳龙洞堡机场开通了连接海内外的30多条航线;湘黔、川黔、黔桂、贵昆四条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贵阳客车、贵阳南站、贵阳东站三个铁路大站齐聚区境;贵溪公路、贵黄公路、贵新公路、贵阳西南环线、东北绕城环线5条高等级公路使对外出口交通畅通无阻;神奇路、新华路等20条主次干道拓宽改造和98条街巷翻修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整个城市道路网络全面升级。
  南明区商贸繁荣、信息集中、资金密集、市场广阔、专业市场发展迅速、特色街道不断增加。拥有建筑材料、装饰装潢材料、五金交电、家具、电子电器、农副产品、副食品、汽车交易和配件、通信设备、房地产、仓储等55个大型专业市场以及神奇路科技一条街、新华路饮食文化一条街、公园南路鲜花一条街等特色街道,发展空间广阔,市场拓展的潜力极大。全区供电、供水条件完善,具有优越的软硬投资环境。贵阳机场、西南环线、东北绕城环线的建成,使区域东部云关乡和龙洞堡办事处等地成为新一轮开发的热点。科学教育  南明区境内有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财经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等13所大专院校和贵州省银行学校等20多所中专、技工学校;有中科院地化所及电力、建筑、医药化工、冶金设计院,贵州省林业科技研究院等国家、省、市的科研设计单位,人才荟萃,成果富集,科研实力雄厚。区域内贵州省电力公司、乌江水电开发公司、贵阳钢厂、贵州水泥厂、贵阳发电厂等国有大中型企业,设备先进、人才密集、管理经验丰富,在长期建设中形成了大量存量资产,极大地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经济发展  南明区还是全省的金融中心,区内集中了各大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城区各主次街道、各大商场、宾馆、饭店、居民聚集区遍布的银行营业网点达80余个,其中24小时服务的夜间银行15处。多家银行开通了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联网汇兑、存取业务,可进行国外主要流通货币与人民币的兑换业务。各金融机构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热情、高效、全方位的服务。
  南明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众多客商投资兴业。目前已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业、服装业、医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商贸饮食业、文化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油制辣椒系列产品2006年获得“中国名牌”称号。新启动的龙洞堡片区整体开发、太慈桥至甘荫塘片区连片开发、贵州省现代物流中心等开发项目优势明显,倍受青睐。
  近年来,南明区积极实施“环境立区、科教兴区、产业强区”的发展战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综合实力逐年增强,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14.6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1.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22亿元(新口径)。
  南明区正以崭新秀美的形象,强劲有力的经济发展,昂首迈向新世纪,去迎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贵阳市南明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东望长沙,南接南宁,北靠重庆,西连昆明,是贵州省会贵阳市的中心城区之一,省委办公所在地,全省、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全省首批建设的经济十强县,全省、全市重要的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和旅游胜地。全区总面积89.1平方公里,辖两个乡和15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51.29万人。旅游资源  南明区域内生态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风光秀美,山水怡丽,名胜众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区内交通便利,信息通讯灵敏发达,是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4E级现代化机场——贵阳龙洞堡机场开通了连接海内外的30多条航线;湘黔、川黔、黔桂、贵昆四条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贵阳客车、贵阳南站、贵阳东站三个铁路大站齐聚区境;贵溪公路、贵黄公路、贵新公路、贵阳西南环线、东北绕城环线5条高等级公路使对外出口交通畅通无阻;神奇路、新华路等20条主次干道拓宽改造和98条街巷翻修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整个城市道路网络全面升级。
  南明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众多客商投资兴业。目前已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业、服装业、医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商贸饮食业、文化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油制辣椒系列产品2006年获得“中国名牌”称号。新启动的龙洞堡片区整体开发、太慈桥至甘荫塘片区连片开发、贵州省现代物流中心等开发项目优势明显,倍受青睐。
  近年来,南明区积极实施“环境立区、科教兴区、产业强区”的发展战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综合实力逐年增强,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14.6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1.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22亿元(新口径)。行政区划  南明区辖15个街道、4个乡:市府路街道、中华南路街道、油榨街街道、新华路街道、二戈寨街道、大南门街道、龙洞堡街道、河滨街道、太慈桥街道、西湖路街道、中曹街道、遵义路街道、兴关街道、沙冲街道、云关乡、后巢乡、永乐乡、小碧乡。历史沿革  1999年,全区行政区域总面积89.1平方千米。辖12个街道、2个乡,11个村委会、223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5.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9万人。
  2000年,南明区辖15个街道、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8780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新华路街道 24148 西湖路街道 61885 大南门街道 15298 中华南路街道 5661 市府路街道 10810 河滨街道 33020 遵义路街道 57922 兴关路街道 58843 沙冲路街道 50432 太慈桥街道 51166 花果园街道 44180 油榨街街道 59184 中曹司街道 32555 二戈寨街道 49052 龙洞堡街道 15817 后巢乡 76174 云关乡 41657。 
  2001年,南明区辖15个街道、2个乡,136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年末人口49.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3万人;非农业人口46.38万人。
  2002年,全区辖15个街道、2个乡,136个社区、11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50.0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05万人,
  2003年,全区辖15个街道、2个乡,136个社区、11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50.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81万人,占总人口的94.99%。交通运输  
  南明区内交通便利,信息通讯灵敏发达,是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4D级现代化机场——贵阳龙洞堡机场开通了连接海内外的30多条航线;湘黔、川黔、黔桂、贵昆四条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贵阳客车、贵阳南站、贵阳东站三个铁路大站齐聚区境;贵溪公路、贵黄公路、贵新公路、贵阳西南环线、东北绕城环线5条高等级公路使对外出口交通畅通无阻;神奇路、新华路等20条主次干道拓宽改造和98条街巷翻修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整个城市道路网络全面升级。南明区商贸繁荣、信息集中、资金密集、市场广阔、专业市场发展迅速、特色街道不断增加。拥有建筑材料、装饰装潢材料、五金交电、家具、电子电器、农副产品、副食品、汽车交易和配件、通信设备、房地产、仓储等55个大型专业市场以及神奇路科技一条街、新华路饮食文化一条街、公园南路鲜花一条街等特色街道,发展空间广阔,市场拓展的潜力极大。南明区供电、供水条件完善,具有优越的软硬投资环境。贵阳机场、西南环线、东北绕城环线的建成,使区域东部云关乡和龙洞堡办事处等地成为新一轮开发的热点。文化古迹  南郊公园  南郊公园(有称地下公园),位于太慈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面约2.5千米的小车河畔,是1965年在挖防空洞时发现的一个地下溶洞(称白龙洞)。洞长578米,洞宽3米,洞高6-10米。洞内有各种现状的钟乳石,石柱、石笋、石幔、石钟、石花,够成了千姿百态的画面。溶洞外小车河景区依山傍水,树林成荫,芙蓉湾、清凉泉、花圃等景区优美宁静,紫微山、主峰山登高一览山城尽收眼底。南郊公园可谓“地上花园、地下宫殿”,是筑城人民远离城市喧嚣,寻找片刻宁静的休闲游览胜地。
  观音洞:位于办事处驻地东北600米处的山帽山西侧半腰上。原洞深10米,宽4米,高5米。洞内有观音大士石像及泥塑十八罗汉等塑像(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故称观音洞。该洞有山泉自石隙流出,水极清澈,常年不枯,宜煮作茶饮。观音洞本非佛教圣地,之所以有名,是因洞外石壁上刻有清康熙十年(1671年)江阴陈鼎来此游览时所著《黔中游》中的一段文字:“洞深近百余里,从洞中行,秉七日炬,可达都匀境”。解放后,1981年6月,贵阳市人民政府确定该洞为佛教活动点,贵阳市文化局、南明区人民政府将此处列为“南明区文物保护单位”。现洞深100米,宽6米,高5米余。2000年,观音洞沿青年路修建了大门及围墙。2001年,又在大雄宝殿的前后方修建了一批楼宇,洞外建筑逐年增加。在每年的农历2月19日,6月19日和9月19日(据传为观世音菩萨的生日)三天中,每天从凌晨开始都有大批市民往此处朝拜。据不完全统计,每次庙会的人数多达万余人(次)。平时,观音洞也不乏前往之人。
  讲武堂:位于瑞金南路北侧。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贵州巡府邓华熙创办,学堂自1900年开办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作兵营现址,现为贵州教育学院。武堂遗迹已不复存在。
  刘公祠:刘公祠位于白沙巷2号,民国6年(1917年),时任财政厅长的张协禄所修建。占地面积约4524平方米,房子3栋,祠内有花园、鱼池。民国7年,贵州第一任督军刘如周买下这所房子,用作纪念其祖先刘统之先生。刘如周买下后,没有变动内部结构,只是将大门请康有为在横匾上写了“刘统之先生祠”几个字。到民国l5年6月1日(1926年),周西成在贵州任省主席时,将此处改为省教育厅,解放后,此处仍为教育厅,直到1958年才改为托儿所,即今六一幼儿园。
  娘娘庙  娘娘庙清嘉庆初(1796年),贵阳知府程煜在其宅(指月堂)右侧建立娘娘庙(今指月街l7号)。据说庙中塑有一娘娘双手抱子的塑像,不生儿子的妇女,便提着鸡蛋到此敬供,企盼来年生个儿子。因此,来往敬供的人很多,特别是逢年过节更是十分热闹。又说,在贵州唱戏还不流行时,娘娘庙搭有戏台,经常唱戏。时任贵州提学史李宗坊经常到此看戏,还在《黔记》中写到:“贵阳竹枝词三十首作者不知谁何译,录数首以志士风,中秋月色最清佳,锣鼓喧闹笑语哗,乔扮仙姬来送子,背兜兜个大倭瓜,妾轿迎来郎拜堂,郎忙去谢妾爹娘,合欢三日娘看妾,满月回门妾伴郎,板凳条条坐绿鬟,娘娘庙看豫升班,今朝比似昨朝好,烤火连场演下山,娘娘庙在指月堂,烤火下山花戏也”。据说娘娘庙这种热闹景象一直延续到解放前。此处今为贵阳市民政局用地。
  鹿公祠:鹿公祠位于护国路东面,贵阳市民政局后侧(指月街15号),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3年),是鹿忠之子(两广总督)为祭奠其父而建祠以祀之。鹿忠,满人,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任贵州都匀知府。
  鹿公祠的面积约200平方米,祠内原建有大堂1间,二堂1间,厢房3间,均为木质结构古式平角平房。房屋建筑牢固,支柱粗大,漆色辉煌,殿房高约5米,院内种有树木,左右两厢砌有花台,种有花草。祠内清爽秀丽,祠大门为牌坊形,大殿内供有l米多高镀金鹿忠牌位l块。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贵州分会设于此,并在祠堂大殿悬挂孙中山先生像。之后国民政府在此设官署、办医院,民国25年(1936年)在此设黄包车公司。解放后为人民政府接管,1980年,市民政局迁到指月堂办公后,此处改为市民政局宿舍。
  王伯群故居  王伯群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伯群(1885年一1944年),名文选,字伯群。出生于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下五屯镇景家屯村。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了护国运动,为护国运动骨干分子。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兼交通大学校长。民国17年(1928年)创建私立“大夏大学”时任董事长兼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大夏大学辗转迁到贵阳,王伯群回到贵州,领导大夏流亡办学。1944年病逝于重庆。
  王伯群故居民国6年(1917年)修建于护国路西侧,为砖木结构,法式建筑,占地1600平方米。从外表看,由长方形主楼和圆柱形碉楼组合而成。主楼7间,上下两层,楼上建。平顶屋面一角中建歇山顶楼阁,典型的中西合璧。碉楼3层,其下辟地下室,其上建穹窿顶。楼下台阶复分两组,底层为如意踏跺,上层为垂带踏跺。砖柱上的白色灰塑,状似白菜,与西方人物雕塑迥然不同,在中国古代建筑上雕塑白菜,寓意“清白家声”。王伯群故居虽为法式建筑,但在装饰工艺上仍受传统手法影响,是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产物,于1999年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五省会馆  北五省会馆(指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五省的会馆),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位于富水南路246号。占地面积约有1600平方米,主要建筑结构是三间四梁八柱,木架结构殿宇式古代结构建筑,称为“大成殿”。檐下四柱分挂镏金字楹联,殿内供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位”的牌子,两边是“关圣帝君之位”和“岳武穆王之位”牌子各l块。“大成殿”左右两旁各有3间厢房,门窗都是按几何图形设计的花窗棂。门的下半部,雕刻着有花鸟图案。殿对面也是3间雕有花窗的小客堂。
  北五省会馆在民国28年(1939年)贵阳“二四”轰炸前分家,山西、陕西两省迁出成立山西会馆,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则成立冀、鲁、豫同乡会留于原址。民国35年(1946年)秋创立了私立冀、鲁、豫小学,校址就设在冀、鲁、豫同乡会内,后改为今富水路小学。观音庵  据贵阳府志三十四卷祠宇部分记载,观音庵在府东南隅的顺城街,是一座旧茅庵,乾隆三十年(1765年)创建,庙侧同时建有华光庙,因茅庵年久失修,行将倒塌。清咸丰年间,当地豪绅商贾募捐重修。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使妇女获自由平等,享受教育权利,提倡办新学。江西会馆将该庵改为崇德女子小学。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该校,将该校改为贵阳市第三幼儿园。1956年幼儿园搬迁,市教育局又将此地改为南明区教师食堂,1994年因旧城改造被拆除。南书院  南书院原名正习书院,南书院是正习书院的俗称,是贵州省著名的书院之一,位于会文巷与护国路交叉口。据清道光《贵州府志》记载:清嘉庆五年(1800年)巡抚常明建头门3间,门右看司房5间,讲堂3间,堂后尹公祠3间,祠左右齐舍各5间,又西舍6间,书辨房l间,山长住房10间,厨房2间,约占地2249平方米。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粮储道倭巨布修葺。光绪初(1875年)改名正习书院,增修进业楼。光绪六年(1880年)巡抚岑敏英复加重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严修督学贵州,以其地创立经世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设蚕桑学堂。宣统(1910年)改设官立中学堂。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设贵州省立模范中学,该校民国3年(1914年)迁到火药局。蟠桃宫遗址  蟠桃宫在贵阳东山之麓,地处西湖路办事处驻地东北约0.6千米处,宝山南路与晒田坝路交会处,是一座道教宫观,祭祀西王母。今蟠桃宫已不存在,仅地名留传至今。
  蟠桃宫历史不长,民国8年(1919年),由仙人洞道人王至端募捐修建,分上殿、中殿,下殿,殿内有菩萨若干尊。该庙建成后,老百姓每年三月前去祭供。旧时规模不大,但却颇有名气。可惜因为年久失修,到1949年贵阳解放时已破败不堪。武侯祠遗址  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时,相传其部将曾领兵到过西湖辖区,驻兵观风台(观象台),藏甲铜鼓山。明末清初年间,贵阳人民因为崇敬这位曾建立过历史丰功伟绩的神人,乃在南明河畔,西湖路旁建立武侯祠,供人供奉。武侯祠建立后,人流不断,香烟缭绕。民国15年(1926年),贵州省政府决定在武侯祠所在地,修建贵州的第一个厂,庙宇被拆掉。南明堂  南明堂是抗日战争时期贵阳出现的风景游览胜地,地址在贵阳市区东南面南明河河湾最深处,因环境清幽,景色宜人而著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人民大量涌入贵阳,贵阳人口猛增。民国27年(1938年)春,为解决房荒,贵阳有南明新住宅建设之举。当时,一些巨商大贾亦在此建聚会品茶之建业堂,因其临近南明河故名南明堂。尔后,这一区域统称南明堂。新住宅区位于大南门外西湖路终点处,观风台之西南,南明河河湾以内,面积约400亩。此处原是一片丘陵地,经数年建设,至民国30年(1941年)年底,新住宅区雏形凸现。南明堂即于这一时期建成。
  南明堂是新住宅区风景最佳处,北面靠路,南面临河。堂沿坡势建筑,北高南低。南明堂大门在西湖路南端,门前有台,台上有金属制作的日晷,天晴日朗,可以测时。入门后有休憩处,过此循扶梯走下,至坡底极为平坦,左为起坐间,扶梯正面所对的大厅,就是南明堂。堂不高,较宽敞,玻璃窗垂地,窗纱淡丽,与窗外花圃掩映,清爽雅致。花圃由堂前直铺河湾,中有小径,行人步入绕过即可直达河边。花圃有不少海外名花,我国的茶花、菊花亦错陈其间。花艳草绿,令人赏心悦目,尘俗皆忘。河边垂柳夹岸,迎风戏水,似江南风景再现筑城。
  南明河河湾处,明代就是贵阳私家园林聚集之地。杨愿之石林精舍,越玉岑之江阁,李承明之吟望亭,谢君釆之远条堂,皆建于河湾处。可惜年代久远,旧迹难寻。
  南明堂建成后,既对游人开放,也是官府宴请场所。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举办过多次宴会,偶尔还在此举行会议。
  解放后,南明堂是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所在地。之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南明堂的游览景点已不复存在。仙人洞  仙人洞,古名来仙洞,位于贵阳市城区东山后约500米的水口寺山上,仙人洞是贵阳市较早的名胜古迹之一。
  “闻昔有仙人,于此著篆丹。篆成舍之去,字奇不能读”(见聂树揩《仙人洞》)。丹篆是一种红色的驱鬼神符号,本不是字,老百姓当然读不懂。不过,由此可知,民间传说古代曾有仙人居此,这是仙人洞得名的由来。传说不足为信,但却赋予了古迹神秘的色彩。
  仙人洞
  仙人洞既是山洞名,又是道教观名,然而这道教宫观却是由佛教寺院演变来的。明朝仙人洞名来仙洞。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王阳明谪贬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城)驿丞,第二年,他应邀去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曾来仙人洞游览,他有《来仙洞》诗记其事。诗云:“古洞春寒客来稀,绿苔荒径草菲菲。书悬绝壁留僧偈,花发层萝绣佛衣。壶盍远从童冠集,杖藜随处宦情微。石门遥锁阳明鹤,应笑山人久不归。”王阳明的诗使仙人洞传名神州,同时也说明仙人洞是佛教圣地,原有僧人居住。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仙人洞开始成为道教宫观,这里先后修了三清殿和三官殿。三清殿分3层,底层祀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道德天尊,中层为藏经楼,第三层供玄女像,因而三清殿又称玄女阁。民国8年(1919年)重建。三官殿供天官、地官、水官3官塑像。两殿建成后,仙人洞规模扩大。甍栋崔嵬,院落平敞,微风吹拂,铃铎振响。自清初以后,仙人洞一直是道教圣地,数百年未变。
  至于作为山洞的仙人洞,实际上有仙人洞、仙灯洞、八仙洞3个山洞。仙人洞在山腹,最有名,据明朝(弘治) 《贵州图经新志》和明(万历)郭子章《黔记》记载,此洞平敞可居,洞口并题有“来仙”两字刻于石上。经实测,洞深数十丈,宽约八尺至一丈,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在道观北侧,因通风较好,空气对流,在洞口可听到嗡嗡声,民间传说是铜鼓声,附会鼓为诸葛武侯所藏,所以,仙人洞古代又名铜鼓洞。仙灯洞在山顶,道院左侧有石磴如长蛇悬挂峭壁,石磴逼仄,游人登临目眩心摇,石磴直达洞口,洞宽深约两丈,每当夕阳西下,阳光射入洞中,反射出彩色光芒,人在山下仰望,似觉洞中有灯,俗称仙灯。八仙洞在仙灯洞之上,洞内塑有张果老,吕洞宾等八位神仙像。传说八仙在洞中下棋,山下南明河中有巨石与巨龟相斗,八仙中的吕洞宾掷棋子一颗下来,巨龟逃遁,巨石震裂成船形,俗称“船石”。今船石尚存,宛如桅舟野泊。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设防空司令部于仙人洞山上,派兵驻守,道观被占,道人被迫迁出,仙人洞被封闭。解放后,仙人洞被用作电影公司仓库,长期封闭未开放。改革开放后,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政府拨巨款修复仙人洞,道观焕然一新,这一年仙人洞被批准为全省重点道观。道人开始重新回住,贵阳市道教协会设于此。直到1994年,封闭半个多世纪的仙人洞对外开放,有汽车通达,是贵阳市惟一开放的道教圣地,也是集宗教、园林休闲、游乐于一体的贵阳市著名游览胜地。水口寺遗址  水口寺在东郊牛河(南明河下游一段)畔,河水由此流入峡谷,东有绵羊山,南有青云山,两山直插南明河内,两峰相峙如口,寺因此得名。道光《贵阳府志》云:“古刹三楹,嘉庆年间太学生张大学倡修,并捐建客厅廊庑。道光二年(1822年),新建奎星阁,林沼亭台,颇极幽曲”。吴振云:“寺在贵阳东北数里,地幽僻,游者不恒至。秋雨平桥,春燕绕岸。吟赏佳绝地也”。
  《贵州名胜考略》云:寺前为由黄平旧州至省间道,战争之际,奇兵恒窃度以袭会恒,故为军事家设防地。然风景殊绝,远隔尘嚣,当海宇宴安,仕女多多游于此……经咸,同乱,寺渐敝。民国后,楼观愈倾,颓垣败砌,入目荒凉。抗日战争期间,防空部队驻扎寺内,毁坏愈甚。解放后,现已改建为水口寺小学,寺中旧物尚保存一二。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