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县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邛崃县

邛崃县


ad

  秦汉三国两晋时期  秦灭六国以后,在今邛崃市境内建置临邛县(治所在今邛崃市临邛镇)和蒲阳县(治所在今邛崃市牟礼镇永丰村)。
  西汉时期,撤销蒲阳县,只存临邛县,归蜀郡管辖。
  王莽新朝建立(9—23年),将临邛改为监邛(治所同前),归导江郡(即蜀郡)管辖。天凤年间(14—19年),公孙述任导江卒正(即蜀郡首脑),治所设在今邛崃市临邛镇。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四月,公孙述称帝,国号“成家”,割据蜀郡十二年。临邛归其统治。直至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6年),公孙述败亡后,蜀郡始正式纳入东汉版图。临邛县治所同前,仍归蜀郡管辖。
  三国时期,临邛县名及治所同东汉,仍归蜀郡管辖。
  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至怀帝永嘉五年(311年)临邛县名及治所同前,归蜀郡管辖(只是晋武帝太康十年即289年曾改蜀郡为成都国,后仍为蜀郡)。从永嘉六年起,临邛县名不变,但已将治所迁到原崇庆县三江镇和江源乡一带,成为侨县,归汉原郡管辖。这是因为,当时賨族首领李雄占据成都建立了对抗西晋王朝的政权,曰“成”(其后李寿称帝改为“汉”,通称“成(汉)”),由于战火弥漫,局势混乱,加以南方僚人又大量涌入蜀境,临邛受到威胁,被迫迁离故土。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成(汉)”政权结束,临邛县名同前,但治所仍在今崇庆县境内,归晋原郡(原汉原郡改建)管辖。南北朝时期  南朝刘宋时期,临邛县名、治所及归属关系不变,仍为侨县。
  南朝萧齐时期,临邛县名、治所如旧,仍为侨县,归晋康郡(由晋原郡改建)管辖。
  南朝萧梁时期,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于蒲水口(今邛崃市回龙镇境内)立栅为城,以备生僚,名蒲口顿。萧纪又就该地置邛州,下设依政县(州、县治所均在此。址在今邛崃市牟礼镇永丰村)。
  北朝西魏于废帝二年(553年)始平定蜀境。平蜀后,邛州名称不变,但辖境扩大,州辖四郡,郡又辖县,条列如下:
  蒲阳郡,辖依政县(州、郡治所均在此);
  临邛郡,辖临邛县(郡、县治所均在今临邛镇);
  蒲原郡,辖广定县(郡、县治所均在今蒲江县鹤山镇)、临溪县(治所在今蒲江县西崃乡);
  蒙山郡,辖始阳县(郡、县治所经专家初步考察,在今雅安多营乡)、蒙山县(治所在今名山县蒙阳镇)。
  临邛县从“成(汉)”时期开始的侨居局面,至此方告结束,历经240年。
  北朝北周时期,邛州名称及所辖郡、县与西魏完全相同。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建立之初,邛州建置与北周相同。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撤销邛州所辖的四郡,邛州名称不变,下辖依政(州的治所)、临邛、蒲江(治所在今蒲江县鹤山镇)、临溪四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邛州为临邛郡,先后辖十县:严道县(郡的治所,经专家初步定为今雅安多营乡一带)、名山县(即今名山县)、芦山县(治所在今芦山县芦阳镇)、依政县、临邛县(即今邛崃市)、临溪县、蒲江县、沈黎县(治所在今汉源唐家乡)、汉源县(即今汉源县)、火井县(治所在今邛崃市火井镇)。火井县,因其境内有火井(天然气井)而得名,是世界上最先使用天然气煮盐的地方。
  唐朝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将临邛郡改置雅州。同年不久,又恢复邛州,辖依政、临邛、蒲江、临溪、火井、安仁(治所在今大邑县安仁镇)、大邑七县。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将邛州改为临邛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临邛郡为邛州,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始将邛州治所从依政县移至今邛崃市临邛镇。
  五代时期,今四川地区先后为前蜀、后唐和后蜀所统治。在此三个时期中,邛州名称不变,仍辖唐时邛州所辖的7个县。宋元明清时期  北宋时期,邛州改为邛州临邛郡。初归西川路管辖,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起,归川陕路管辖,其后曾一度归剑南西道管辖,淳化四年(993年)归剑南道管辖,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归益州路管辖,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归成都府路管辖。先后辖七县一监:临邛县(邛州临邛郡治所)、依政县、安仁县、大邑县、蒲江县、临溪县(此县于熙宁五年即1072年降为镇,纳入临邛县)、火井县、惠民监(在今蒲江县境内,主管矿冶、铸钱、牧马和盐产,兼管民事,形成政区,与县同级)。
  南宋时期,邛州临邛郡名称仍旧,辖六县(即北宋时所辖七县除去临溪县)。惠民监于南宋初撤销,32年后复置惠民监。
  元朝时期,仍称邛州,归成都路管辖。先后辖临邛、依政、安仁、大邑、蒲江、火井六县,归嘉定府路管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撤销临邛、依政、蒲江三县并入邛州(治所在今临邛镇),又将安仁、火井二县并入大邑县。此时,邛州只辖大邑县。据查,撤销火井县,主要原因是天然气已经减少。
  明朝建立,今四川地区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以后始纳入版图。初邛州名称不变,归四川布政司管辖。洪武九年,邛州降为邛县,归嘉定州管辖。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年),复升为州,辖大邑、蒲江两县。
  清朝建立,邛州名称不变。从嘉庆初年起,归建昌道管辖(光绪三十四年,建昌道改为上川南道,或统称建昌上川南道),仍辖蒲江、大邑两县。近代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邛州名称如旧,直属于省府。民国二年,改邛州为邛崃县,下不辖县,归上川南道管辖。民国十七年,废道建制,直属于省府。民国二年,在高场(今火井镇)设县佐(亦称火井漕分知事),民国二十四年裁撤。
  民国二十四年,国民党政府将四川划为18个行政督察区,邛崃属第四行政督察区管辖。如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0年将四川省划为川西、川东、川南、川北4个行署区,行署区下辖专区,邛崃县属川西行署区眉山专区管辖。
  1952年9月1日,恢复四川省建制。1953年8月13目,邛崃、新津、蒲江三县划入温江专区。
  1959年2月15日,蒲江县与邛崃县合并,名邛崃蒲江县。同年3月,蒲江县改为蒲江镇,更名邛崃县。1962年11月1日,恢复两县建制。
  1983年5月16日,国务院批准温江地区与成都市合并,邛崃县归成都市管辖。
  
    邛崃(qióng lái),古称临邛,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西南,总面积1384平方千米。总人口65万人(2006年)。全市辖18个镇、6个乡:临邛镇、羊安镇、牟礼镇、桑园镇、平乐镇、夹关镇、火井镇、水口镇、固驿镇、冉义镇、回龙镇、高埂镇、前进镇、高何镇、临济镇、卧龙镇、天台山镇、宝林镇、茶园乡、道佐乡、油榨乡、南宝乡、大同乡、孔明乡。市政府驻临邛镇,距成都市67千米。   地势西高东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117.3毫米,年均气温16.3℃。南河、江河、斜江河、蒲江河、玉溪河流经境内,属都江堰西河和南河自流灌区。境内有金、铜、菱铁、煤、钙芒硝等矿产资源,天然气和石油储量尤为丰富。108国道和318高等级公路过境。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十方堂邛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君井、瓦窑固驿遗址、花置寺摩崖造像、石塔寺石塔、石笋山摩崖造像、回澜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川西佛教圣地鹤林寺及竹溪湖、文君井、川西绿色明珠省级风景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台山。   岁月流金,硕果累累。邛崃,在开拓中奋进,在创新中跨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令人瞩目。走进邛崃,时时让人感受到丰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蓬勃的发展
  态势。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回荡着时代的足音,闪耀着时代的辉煌。   跨越发展,如潮涌动。邛崃,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正以营建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的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富市”战略,打造“三区一基地”(工业集中发展区、城区和重点镇、生态休闲旅游区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强力推进工业集约化、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   邛崃,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距成都65公里,位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幅员1384平方公里。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