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晋城

晋城


ad

山西省晋城市基本概况
【位置·面积】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区位适中,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河南的重要门户。

晋城市下辖城区、泽州、高平市、阳城、陵川和沁水六县(市、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总耕地面积为283.38万亩,人均耕地1.42亩。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2.33万人(其(其中非农业人口96.09万人,占总人口的43.33%)。

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黄河流域先进市、全国先进宜居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先进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和谐城市、最具爱心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市、全国最具优秀旅游城市、经济文化模范市、治安管理模范市、社会治安先进市、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城市、中国吸引华商投资最佳城市、中国城市信息化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发展速度先进市。

  【民族】


  全市民族以汉族为主,占全市总人口99.18%(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其余以回族为主,城区、阳城(润城)分布较多。

  【语言】


  晋城人的主要语言为北方方言,但是有差异,晋城各地方言差异亦颇大,比如陵川人说话,晋城其他地方人不一定听的懂,沁水西的语言也不利于和其他地方人交流,阳城西的方言也是很有个性,外人也不能细懂。

  【华侨、港澳台同胞】

  晋城处内陆城市,著名的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是晋城泽州人,每年为晋城作出一些贡献。

  【土特产】


  大理石:陵川县产的大理石质地坚硬,结构致密,磨光后呈镜面光泽,五光十色。品种多达28个,既有奇缺的绿斑玉,又有少见的金星墨玉、红云、晚霞及汉白玉等。

猴头:阳城莽河,沁水境舜王坪下原始森林中栎树上生长的猴头,个大、色鲜、肉肥、味美、营养丰富、功于滋补。

灵芝:阳城县境山中生长着白、紫、黄三种灵芝。其中最珍贵的白灵芝,形同人体,五官俱全,帽缨皆备,极为难得。

琉璃制品:是阳城县传统工艺制品,色泽鲜亮,经久不褪。北京故宫,十三陵等地的古建筑在修缮中,阳城琉璃制品是其用料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制陶技艺的进步,陶胎由粗瓷变为细瓷,品种也有增加,色彩多样,工艺精美。

陵川党参:著名的中药材,很多古方的记载都是党参,而不是东北的人参。

山西香果
香果药用及香料树种。为落叶乔木,高20米左右。叶呈棕褐色,枝条茂密嫩软, 可弯曲如弓或盘旋如蛇。3月开花,9月香果成熟。果实呈绿黄色,直径小的3~5厘米,大的8~10厘米。味酸微涩,清香盈室,数月不腐。主要分布于阳城县城关及东冶、 河北、驾岭等乡镇, 有170余株,年产果约5000斤
泽州甜柿
泽州甜柿:适生区主要为阳城、泽州、沁水、高平、陵川等地海拔1100米以下的丘陵区和土石山区,多长于山麓。

甜柿在晋城市栽培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为传统土特浆果类果品。据清同治年间《阳城县志》记载:“县旧无柿,明万历中,知县新郑王良臣悯其地瘠寡产,人少物利,乃自其乡携种至,使户植之。初以烦苦,后嫁接成林,取材落实,民悉受其利。”

柿子具有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柿子脾胃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咳止血之功”。现代医学认为:柿子有清热润肠、降压之功效,对痔疮出血、便秘有一定疗效

泽州红山楂
产于山西晋城。泽州红山楂是全国山楂之精品,味酸中带甜,个大,被称为“山楂王”。

据化验分析,泽州红山楂含碳化合物22%,蛋白质0.7%,脂肪0.2%磷,0.025%,铁0.0021%,钙0.085%。铁和钙含量居水果之首。总糖量10.15%,含酸量4.93%,总黄酮含量0.44%,含维生素c91.3mg/100g,,比苹果高17倍。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红萝卜素、核黄素c、维生素b2,,尼克酸等营养成份。药用可配制成49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散淤、化痰、提神、止血、醒脑、消食开胃、降低血压之功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明显疗效。近年研究,泽州红山楂内含抗癌元素牡荆素较高。其叶能提取“山楂黄酮”,是安神类药品主要水成份。

山西晋城红果
晋城红果为山西传统名果,为全国八大产区之一,主要产于晋城市郊陈为、下村两个乡,这里的山楂,主要有2个品种,一种味道酸中有甜,另一种则甜而不酸。粉口山楂:果实呈圆形,阳面朱红色,阴面红色,果实表面有光泽,果点大而稀疏,果肉紫色或粉色,组织细密;果实风味突出。平均果重8~9克,最大个重10克左右。10月中旬成熟,耐藏,是山楂加工的优良品种。红肉山楂:果实圆形,色泽鲜红,果面带有果锈,果皮略粗;果点小,灰褐色,平均果重5克左右,果肉血红或粉红色,质地松软,风味又异,是加工果汁和果酱的优良品种。


  【交通】

  太焦、侯月铁路纵贯本境,晋焦高速、二广高速、晋阳高速、207国道、省道与县道、乡道交织成网,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晋城市是全国花鸦动画之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

  【十大佳肴】

阳城烧肝:为晋城名吃之首,因为猪肝各种滋补效果和阳城人独到的烹调技术,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和晋城土特产齐名。阳城的地方名吃。以鲜猪肝加佐料,用花油包卷,经煎、蒸、炸等工序达焦黄酥软即成。其特点是外焦里脆,味美适口,佐酒佳肴,热食不腻。昨以阳城的醋更是美。

   阳城枣糕 以麦芽面发酵后以一定水面比例揉制成,愈嚼愈香,烤干后发脆味甜,类似糕点。因其形状较一般馒头高而尖得名,在当地白面制品中最负盛名,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



  卷白馍,顾名思义,就是在馍里面卷上上百种菜,当然了,那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卷上百种肯定不可能,不过只要自己喜欢想卷多少就卷多少了。这里的馍不是白白的馒头,而是在油锅里摊的面饼,稍稍有些劲道的那种。
在晋城几乎家家都会做,也几乎人人都爱吃,因为面饼里可以卷上很多菜,味道很不错哦!


油糊角,创制于唐代。据传那时有位将军远征,其妻身怀有孕。将军征战得胜而归,其妻用家乡的特产黍米面,炸成油糊角犒劳丈夫,将军食后赞不绝口。即日其妻分娩,得一男一女,将军大喜,命军厨做油糊角犒劳三军,以示庆贺。有趣的是油糊角里分别包上了红豆馅和胡萝卜馅,红豆馅表示生男,胡萝卜馅表示生女。此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将军,就用油糊角作为生儿育女的吉祥物。

李圪抓 全名叫羊肉李圪抓,是高平风味小吃中的一朵奇葩。相传一个姓李的牧羊人喜欢吃羊肉包子,食多生厌,他就忽发奇想,借来邻居做煎饼的鏊子,想把包子用油煎一下,可包子皮厚难熟,他就在手上抹了点油,把包子皮拽薄,这样做成后油而不腻,别有风味。
李圪抓后来在晋城一带流行开来,成为地方名吃。李圪抓有素包和肉包两种:肉包馅料以羊肉、粉条、韭菜为主,素包馅料以鸡蛋、粉条、韭菜为主,外加佐料,秘而不宣。最地道的李圪抓做成后,皮薄如纸而不烂,馅香味美而不腻,外观滑溜溜,吃起来软绵绵,口感悠长。

巴公烧大葱:
用瘦猪肉丝或羊肉及大葱加佐料烧制。相传慈禧太后西逃时路经晋城(其实慈禧西逃时并未路经晋城),当地官员设宴款待,上菜时发现少一道菜,厨师临时急中生智用大葱及肉丝烧了一菜,取名烧大葱,慈禧吃后连连夸赞。
吃菜香软不腻,制作时先将巴公大葱葱白切段8--10厘米,用开水煮熟,油炸,再过水,捞出去水备用,取一碗在碗中放入少量虾皮,把烧好的葱段放入碗底及碗周边,中间放入炒好的肉丝,肉丝上撒少量的白糖,放入蒸锅蒸后扣到盘中,浇上少量烧葱原汁即可食用。


高平烧豆腐:
把豆腐切成3厘米厚6厘米见方的小块,旺火烧烤成焦黄,食用时用白开水加热,蘸上豆腐渣、蒜、姜、炒面调成的配料,皮黄肉白,松软有筋,美味可口。以唐庄谷口所做最为好吃。
高平烧豆腐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
相传秦、赵长平大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卒40万,惨不忍睹。后世百姓出于对白起的憎恨,把豆腐比作白起的肉,火烧、水煮而吃。

沁水烧三鲜



邮编、区号、机动车牌照
邮编:048000
区号:0356
机动车牌照:晋E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州底”和“潞府”两大流派。“州底”派流行于原泽州府管辖的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5县。“鸣凤班”及后来的高平“三乐意”(俗称东宅戏)、“万亿班”都属此派,晋城的鸣凤班稳居魁首,后来高平的三乐意、万亿班都曾称雄一时。它的特点是比较稳重委婉,抒情性强。

晋城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晋城剪纸以磁性剪纸为代表,在全国独树一帜。
晋城动画影视:晋城动画城位于山西南部,全名是花鸦影视动画*中国城。属于中国规模最大的三维动画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同时花鸦动画城还是旅游风景区。

晋城民间美术:布老虎、剪纸、刺绣、砖雕、面塑等。还有古老的传统制作工艺,如:阳城生铁冶铸技艺、阳城焙面娃娃、大阳手工制针业等等。

历史晋城市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这里就留下了人类生活的足迹。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女娲补天(传说中华人文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遗址和栖息地——娲皇窟,也在泽州县水东乡丹河北岸浮山北谷)、神农播种(中华第一大帝神农氏采五谷尝百草的羊头山和古墓冢也在高平市境内)、禹凿石门(阳城县境内有石门)、愚公移山等历史传说都有实地可指。古书《墨子》中曾有“舜耕于历山”(今沁水县境内有历山舜王坪),“渔于获泽”(今阳城县城东有获泽河)的记载。还有以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西瑶泉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泽州高都、沁水八里坪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60年,历史上著名的 “长平之战”就发生在晋城高平市一带。

晋城政区的设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83年,在隋开皇初年这里就设置州府,称为"泽州"。以后虽历经变化,但管辖范围大体一致。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之乡"之美称。始于商周、盛于春秋的冶炼业,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中日精月进。仰历史文明之光,这里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唐代著名佛经注疏家高僧慧远,宋代文学家刘羲叟,首创诸宫调的艺术家孔三传,明代经济学家王国光,诗书大家张慎言,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编纂陈敬廷,数学家张敦仁,当代著名作家赵树理等,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后,山西划为7个专区,南5县归长治专署管辖。1958年并大县,将晋城、高平、陵川3县为晋城县并沁水、阳城2县为阳城县。1961年恢复5县制。 1971年晋东南专区改为晋东南地区,南5县一直属于专区、地区管辖。1983年7月,改晋城县为县级晋城市。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晋东南地区,成立省辖地级市晋城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以原晋城市(分为城郊两区,郊区即现在的泽州县)、高平、阳城、沁水、陵川4县为所属行政区。省辖市始于此,管辖范围与古泽州的版图一致。
资源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煤、煤气层、锰铁矿、铝土矿、铜、锌、金、银、大理石、水晶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铁的储量十分可观,有“煤铁之乡”之美称。煤炭资源以无烟煤为主,具有含硫量小,发热量高等特点。所产块炭晶莹光亮,燃烧无烟无味,素有“白煤、香煤、兰花炭”之称。储量约占全国无烟煤储量的1/4以上,占山西省的1/2多。总储量808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271亿吨。1984年被国家定为全国化肥和化工原料煤基地。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晋城建设以优质煤为原料的高浓度氮肥基地。1997年8月开工建设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阳城电厂是世界最大的燃烧无烟煤电站,是全国第一座专厂、专线、专供跨大区域输电电厂,全国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
2001年在沁水县发现一个型煤大层气田,煤层气目前探明储量为1000亿立方米。

晋城有森林面积38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6%。沁水县历山舜王坪一带保留着全省仅存的一块面积为730多公顷的原始森林。天然牧坡草地25.47万公顷,是山西的畜牧业基地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示范牧场就建在沁水。
野生动植物资源可观。素有"山西生物资源宝库"之美称。现已在蟒河和历山建立了两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稀有动物猕猴、大鲵就生长在蟒河保护区。在野生植物资源中,有珍贵的野生猴头、木耳、蘑菇等菌类微生物。晋城是全国五大山楂生产地区之一和山西省天然保健食品生产基地,盛产黄梨、山楂系列保健食品和药物保健食品等。晋城还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蚕茧产地和丝绸生产基地,晋城市桑蚕丝绸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北方著名的蚕桑丝绸之乡,丝产量占全省80%,也是目前华北最大的蚕桑丝绸基地。所辖阳城县为华北第一大蚕茧大县,《穆天子传》中就有周穆王“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的记载。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192号文件向全国公告,对“阳城蚕茧”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气侯
晋城市属暧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大陆性季风影响,区内地形地貌复杂,各地区小气候差异大。全市可分为:温寒作物区,温凉儿物区,温和作物区,温暧作物区。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春委少雨多风,干旱时有发生;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秋季温和凉爽,阴雨天气多;冬季寒冷,雪雨稀少。干旱、冰雹、暴雨、大风、霜冻、干热风、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繁。为“长日照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393~2630小时之间,平均为2563小时。年平均气温7.9-11.7°C,陵川最低7.9 °C,阳城最高11.7°C其它地区均为10°左右。无霜期一般在185天左右,沁水最长,为198天,陵川最短,为165天。年降水量在626-674亳米之间。年降水日数为90-98天。


区划

  2005年,晋城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晋城市   面积9484平方千米,人口212万(2003年)。
  城 区   面积 141平方千米,人口28万。邮政编码048000。
  高平市   面积 946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048400。市人民政府驻南城街道。
  泽州县   面积2023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048012。县人民政府驻南村镇。
  沁水县   面积2655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048200。县人民政府驻龙港镇。
  阳城县   面积1968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048100。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陵川县   面积1751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048300。县人民政府驻崇文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经济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17.2%;第二产业增加值267.0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129.4亿元,增长16.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与上年相比上升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4.1%,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1%,上升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21.8%,二季度增长15.2%,三季度增长16.1%,四季度增长16.0%。人均生产总值18773元,按2007年平均汇率(7.6071)计算达到2468美元。



投资

晋城交通便利,是黄土高原通向中原的重要门户。太(原)焦(作)铁路、太(原)洛(阳)公路、晋(城)长(治)二级公路纵贯南北,侯(马)月(山)铁路、晋(城)韩(城)、沁(水)辉(县)公路横穿东西。陵(川)辉(河南辉县市)公路修复一新,陵(川)修(武)公路全线贯通,阳(城)济(源)二级公路开始运营,三条新开通的出境公路为该市煤炭外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全省第一条由地市筹建的晋(城)阳(城)高速公路已经开通。全省第一条中外合资建设的跨省高速公路──晋(城)焦(作)郑(州)高速公路将晋城与全国高速公路网连接到一起。全市共有铁路专用线41条,其中运煤专用线(站)34条(个)。全市"三环十线"初具网络,已形成了以国道干线、高等级、公路为骨架,连接各县(市、区)、乡(镇)各主要工矿区、农副产品基地和各旅游区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到2002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891公里,晋城距洛阳、长治飞机场均在100公里以内,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也仅有 120公里,可充分利用高等级公路的便捷,乘民航机场的航班抵达全国各主要城市。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市区建成区面积由建市初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28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平方米。城市煤气从无到有,日供气能力为3.2万户,正在建设中的城市大煤气工程完成一期工程,日供气能力达8.4万户。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新建了第一水厂,日供水能力由原来的3万吨提高到9 万吨。第二水厂和郭壁引水工程竣工也已投入生产,市区日供水能力可达到18万吨,基本满足2010年城市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要求。电力供应充足,现有发电装机容量.65万千瓦,年发电量11.8亿千瓦时。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13座,35千伏变电站86座,初步形成了电源和电网配套建设、协调发展的电力工业网络。全市邮电通信水平不断提高,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6.4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3.4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 16.44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7.07万户;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60.8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8.8部/百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02年,在煤炭市场形势转好,阳电投产和大规模建设大化肥基地的共同作用下,该市拳头工业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全市原煤产量达4902万吨,比上年增长48.8%,比历史最高年的1998年增长21.9%,其中市及以下企业原煤产量为3326万吨,比上年增长54. 7%;发电量突破百亿千瓦时大关,全年发电达到103.2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6倍,一举跨入全省前列;合成氨产量再创新高,达34.28万吨,比上年增长17.69%;农用化肥(折纯)达到21.95万吨,比上年增长26.19%,其中:尿素产量达到14.5万吨,增长94.5%。比上年较快增长的主要产品还有服装增长2.4倍、电石2.01倍、钢49.73%、釉面砖45%、大麻混纺布43.4%、日用陶瓷38.86%、日用玻璃制品23. 8%。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64所,其中高等学校2所中学214所;2002年末在校学生人数为36.46万人,比上年来增加2.01万人,增长5.83%;全年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10.5万人,增加6094人,增长6.71%;毕业生数8.48万人,增长9.14%,其中,高等学校毕业人数174人,中专1331人;普、职中高考达线数2806人,比上年增长了52.1%,全市教职工人数3.22万人,增长1.73%;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均达100%,初中升学率为54.9%。成人高等教育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深入。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影剧院12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2002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17.1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26%,全市广播电视网络总长1.74万公里,广播覆盖率达93.15%,电视覆盖率达94.81%。全市共有调频发射台6座,实验发射机1部,电视发射台45座,电视卫星收转系统706座。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74个,其中医院46个;病床床位11125张,其中医院3546张;卫生技术人员7175人,其中医生3500 人,注册护士1547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313人;妇幼保健垸(所、站)7个,卫生技术人员513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07个,床位7212张,卫生技术人员2567人,全市已有90%以上的村拥有医疗点,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000余人。

市区街道宽阔平坦,绿树成荫,新楼林立,环境优雅,是全国卫生红旗城市之一。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商业服务设施逐步改善。这些都为大规模经济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旅游
  皇城相府(国家AAAA级景区)Royal Prime Minister's palace (state AAAA Level secenery spot) ,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央视大型历史连续剧《康熙王朝》、《契丹英后》重要外景地。距阳城县东北约20公里处,有一处北枕樊山,西临樊溪,依山而筑的城堡式村落,这就是享誉三晋大地的历史文化名村-皇城。皇城毗邻亚洲第一大坑口火力发电厂阳城电厂,是清康熙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故里,为国家AAAA级景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旧院古宅,错落典雅。绮丽的自然风光同返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皇城独具魅力的风采。 1998年10月,“清代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术研讨会”在阳城举行,拉开了打造“皇城相府”旅游品牌的帷幕。2001年,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播映,使该处旅游景区在国内声名大震。同年3月,荣获“山西省十佳文明景区”称号。10月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3月,通过国家旅游局对38个大项,196个小项标准的评审,获国家4A级景区称号。

文化巨族:陈氏家族在明清两代,科甲鼎盛,人才辈出。从明孝宗到清乾隆(1501-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中国为官,并且多人政绩显赫,百姓称颂,致仕去官时民为立祠。在康熙年间,居官者多达16人,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盛况,堪称为北方的文化巨族。
内城"斗筑居":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依山就势,东高西低,巍峨壮观。东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设五门,墙头遍设垛口,重要部位筑堡楼,并在东北、东南角到高点建春秋阁和文昌阁,维神是借。
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计五层125间,为战时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内城北部建一高堡楼,名曰河山楼,长三丈四尺,宽二丈四尺,高有十丈。楼分七层,层间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备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
内城建筑分祠庙、民在和官宦邸三类,风格迥异。祠庙建筑有陈氏宗祠,民居有世德居、树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外城"中道庄":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紧依内城西墙而筑,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东城内主要建筑为陈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学士第,配套建筑有书房、花园、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门外有一大一小两面三刀座功德牌楼,城墙以南有南书院、花园、状元桥、飞鱼阁、八卦亭、祖师庙等。止园书堂,为三进院落,占地11000平方米,为旧时陈氏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
树德院:位居内城之东北角,建于明嘉靖年间。该院为东西向的两个并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厢房和倒座围合而成,正房为三层楼房,采用"明三暗五"形式,厢房和倒座均为二层楼,院落四角为封闭或开敞的天井。这种建筑形制极其独特,与云南"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某些类似之处。院内地面以素砖枵条石铺筑,主院西北天井辟门与偏院相通,门不设影壁。偏院布局同主院基本相同。

河山楼:位于内城北部。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当时正值明末战乱风起云涌之时。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共七层(含地下一层)。楼外墙整齐划一内部则逐层递减。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辟一拱门,门设两道,为防火计,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楼层间构筑棚板屯贮人员物质。暗层内有井、有碾、有磨。楼顶设垛口和堞楼便于了望敌情,抛掷矢口。 作为一个防御性的堡垒,河山楼之设计是非常科学又考虑周全的,而它所实际产生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据《河山楼记》载:"……崇祯五年……七月……贼近……备矢石、粮米、煤炭少许……于是晚闭门以守。楼中所辟大小男妇,约有八百余人。"十月内贼连犯四次……数次所全活者啻万计。"河山楼虽因辟战乱而兴建,但其在和平时期,却仍可作观赏揽胜之用,帮而又名"风月楼"。登楼四望,远近风情尽收眼底。

石牌楼: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牌楼四柱三楼式。楼柱两侧置夹杆石,下枋上雕二龙戏珠,其上花坊、中枋直至定坊均饰吉祥图案,高浮雕。各枋间施牌匾和字牌。正楼主牌"冢宰总宪",边楼分刻"一门衍泽"、"五世承恩"。安牌上刻陈氏一门的官职及功名。定枋上施仿木构斗棋屋檐,正脊两端设吻兽,脊刹饰麒麟。整座牌楼雄伟庄重,制作精美。建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的两柱一楼式小牌楼,规模和装饰虽较逊色,但在大牌楼建成之前,仍不失为陈氏家族敬宗耀族、传世显荣的一个主要标志。
御书楼:"中道庄"西门外有御书楼一座,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为炫耀其陈家皇恩浩荡而特建。据新编《晋城金石志》载,该楼建成时,上有康熙帝御笔亲书赐陈廷敬及陈壮履诗近二十首、楹联四副和其它题记等,潇洒飞逸蔚为壮观。现楼内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匾、联均为原来之实物。
龟城:纵观皇城相府(午亭山村),总面积36580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9座,房屋880余间,设9道城门,四通八达,有关卡可守,形成了外城抱内城,内外连环套,稳固保安全的坚固堡垒,城墙总长1700余米,平均高度12米,宽2.5-3米不等,城楼、堞楼、角楼相互关照,垛口星罗棋布,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御线。
整个皇城,包括内城"斗筑居"和外城"中道庄"从整体平面来看,似一头北尾南的神龟,虽不能说惟妙惟肖,却也轮廓鲜明,因而又有"龟城"之说,寓千管水固之意……
紫云阡:陈廷敬墓地名曰"紫云阡",占地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石牌坊、御书挽诗碑亭、十通高大的甬道碑等。后山静坪红叶如画,是旧时皇城八景之一环境幽雅,肃穆壮观。
皇城古八景:石壁飞鱼、南宅观书、樊溪春晓、静坪红叶、土垸流泉、黄阁青山、梅庄杏花、午亭山庄。
门票价格:60元/人

海慧寺,位于阳谷县城东50华里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据寺碑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所建,至今仍坚固如初。寺院占地近百亩,由刘公祠、海慧寺、运司会馆三部分组成。原有殿堂、僧房、楼阁200余间,现存81间。海慧寺作为寺院建筑,结构完整严谨。沿其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和前殿、中殿、大殿、三大殿及三进院落。山门三间,额匾上写“海慧寺”三字。山门外原有二个大石狮,其上建亭,称为狮子亭。山门内有泥像哼哈二将,高约一丈五尺。进山门即是前院,院内东西两侧建有钟鼓二楼。前殿三间,内有二个佛龛,关帝与韦驮二神像南北相背而立,东西山墙分别立着四大天王。中院有中殿三间,为穿堂式建筑。殿中南向供弥勒佛,靠背北向供观音菩萨。院内各有平顶配房五间。后殿是正殿、即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木结构、砖登顶、是寺内主体建筑,比前殿、中殿都高大宽敞。正中供奉三尊木雕池佛坐像,中间一像是释迦牟尼、俗称西天如来佛。海慧寺后院落两面三刀旁各有小院,以中轴线为准左右对称。西院为大悲阁,东院主体为方丈阁。海慧寺是阳谷现存的古代文化宝贵遗产。

莽河自然保护区  蟒河旅游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南33公里的桑林乡与河南省济源市交界处,面积5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72米。蟒河景区有“秀、险、幽、奇”四大特点,享有“北方小桂林”的美誉。这里一年四季均有迷人胜景,尤以秋天看层林尽染最为赏心悦目。蟒河水从蟒河村东流过,水清如碧玉,奔流似巨蟒;莽山又在蟒河村东流过, 水清峰错列,鬼斧神工,妙境天成,有千峰拥黛,万壑云飘之象。景区内悬崖飞瀑直泻,深谷流水淙淙,百鸟啼鸣林间,野花竞相开放。起源古老的珍奇植物青檀、兰草、山萸树、领春木、牛鼻酸、红豆杉星散其间,猕猴、大鲵、麝、金猫、金雕、金钱豹等或嬉骠林莽,或翱翔蓝天。望莽孤峰拔地而起,状如巨塔,水帘洞飞珠成帘、集水万状;试剑峰如干将出鞘,锋芒逼天,蟒湖上碧波涟漪、白帆点点;铡刀缝好像天斧劈开,石人峰酷似云游行僧;窟窿山中通一孔令人称奇。山色之优美,古迹之奇异,令人耳目一新。


  景区有山皆奇,有水皆秀,鬼斧神工,妙境天成,素有“黄土高原小桂林”之雅称。蟒河的水清澈见底,终年不断,主要水景有:出水洞、二龙戏珠、水帘洞、饮马泉、小黄果树瀑布、流银瀑布、黄龙瀑布、黑龙瀑布、天龙瀑布、蟒湖等;蟒河的山层峦叠嶂,奇峰突兀,主要山景有:莲花峰、望蟒孤峰、孔雀峰、石人山、窟窿山、三盘山等;数百万年形成的地表钙化景观,据专家评价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蟒河景区共有动物285种,种子植物88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黑鹳、金雕、金钱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为我国地理分布的最北限;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无喙兰,二级保护植物有山白树、连香树,其中红豆杉属北方极少见的亚热带树种。药用价值极高的山茱萸在蟒河分布最广,历史悠久,因此蟒河又称“山萸之乡”。

九女仙湖 位于太行山沁河峡谷中,东距晋城市3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一处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以水上游乐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景区。主体景观为一回水长达20华里的高峡平湖,拥有晋城市境内最大的水域面积,并以湖中耸立的巨石奇观——九女仙台及九仙女的传说而得名。


  九女仙湖的湖水源自于山西第二大河——沁河,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往南经安泽、沁水、阳城、晋城,切穿太行山,流入河南,最后注入黄河。此外,延河泉也是最主要的补充水源,延河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泉水之一,素有“山西第一大泉”的美誉,是我国北方不可多得的软水之一,不仅水量大,而且水质好,硬度低,适用于日常饮用和深加工,可谓得天独厚。

山里泉自然风光旅游区位于太行山南部,晋豫两省的泽州、阳城、济源三县市的交汇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造就了举世罕见的、独特神奇的地质地貌奇观,涛涛的沁河水九曲十八弯盘绕婉延犹如一条蛟龙雄踞在大山深处。景区近邻207国道18公里,距晋城市区50公里、济源市区51公里。侯月铁路从景区穿越而过并设有车站,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内有风光秀丽、群峰壁立的山川;有湍流不息的沁河;有清泉溪流;有美丽宽阔的湖面、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有宝贵的名胜古迹、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与传说;有丰富的野生资源(弥猴群);有现代气息中型水力发电站(拴驴泉水电站);有环境幽雅、服务上乘,集食宿、娱乐、休闲、会议、培训于一体的度假村。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原始生态环境保护完整,是人们旅游、度假的理想胜地。
门票价格:30元/人

王莽岭旅游风景区(Mt.Wangmang scenery spot)包括华北最大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王莽岭、世界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等。
  该景区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最高海拔1665米,最低处仅800米。驻足山顶、太行雄姿尽收眼底。中原大地举目可睫。境内植被茂密,覆盖率达96%,暑期气温保持在180C—200C之间,素有“清凉圣境”之美誉。山上由下气候迥异,气象变化万千,一年四季皆为旅游胜地。
棋子山风景区

  棋子山,又名谋棋山,位于距陵川县城10公里的侯庄乡东北。棋子山山势平缓,主峰海拔1488米。山上松树成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经国家有关部门考察论证, 陵川棋子山均为中国围棋发源地。棋子山方圆数十里之内,颜形成酷似班固《奕指》及《围棋辞典》所称的天然棋石俯拾即是。该区主要景点有箕子洞和象天枰。箕子洞是陵川县“棋子山旅游度假区”规划中的重要景点之一,相传是围棋鼻祖商代箕子推演天文、占卦卜筮、谋棋消闲之所。陵川县文为流传的苇水村李老爹观棋“烂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该洞洞深约10米,高4米左右,洞内岩石上有一处极似围棋棋盘线条的痕迹并有像围棋棋子印了去的凹痕。洞内清泉四季奔流,洞外壁上刻有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题“箕子洞”。象天枰也是陵川县“棋子山旅游度假区”,规划的重要景点之一,主体工程长42米,宽33米,建筑面积1386平方米粉,棋盘为21米×21米,号称“天下第一枰”。1998年7月13日,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和中国围棋总教练、“棋圣”聂卫平为“象天枰”进行了揭幕,并在巨型棋枰上进行了围棋表演。
门票价格:60元/人

  羊头山与神农城:羊头山又名首阳山,位于泽、潞二州交界处,横跨高平市与长子县、长治县。因山顶北魏四面造像塔基的巨石似羊头而得名,顶峰海拔2000米,危峰秀拔,势凌霄汉。"羊头夕照"为高平古八景之一。
  羊头山为炎帝神农传说中心之一,又是高平市的旅游区之一。山顶旧有神农城,山下有神农井和五谷畦。北魏时还在山顶留下了造型精美、内容丰富的石窟与造像塔。山顶四面造像塔建于北魏初期,距今已1500余年则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之一。石塔四面造像,均刻一佛二菩萨,塔身之上为四坡水式塔顶,基座为罕见的羊头状。此外还有两座唐塔和其它景致、文物。
  神农城位于羊头山西山巅,明代《羊头山新记》:"上有古城遗址,谓之神农城,城内旧有庙,今废。"后魏《风土记》:"神农城在羊头山"。神农城建于何时,毁于何时均不说,但现存有石柱、石阶、石质井架,原建筑轮廓大致可辨。神农井与五谷畦:在羊头山神农城下60步有白、清二泉,左泉白,右泉清。泉侧有井,谓神农井。二泉南流20步相合而南。《寰宇记》:"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神农城,下有神农泉。"
  清、白二泉下30米处还有五谷畦,又称井子坪。后魏《风土记》:"神农城在羊头山,其下有神农井,皆指此地也,地名井子坪,有田可种,相传神农氏得嘉谷于此,始教播种,谓之五谷畦。"

庄里五谷庙与炎帝陵:庄里村五谷庙,又称神宵殿。位于高平市神农镇庄里村,庄里村原名装殓村,因传说炎帝死后在这里装殓而得名,后以谐音改称庄里。庄里五谷庙分上下两院。上院原有正偏三门,东西有钟鼓楼,正殿三间,始建年代不说。院中有已伐古柏树根盘,周长6.2米,生长期当达二三千年。据此可知此庙建筑年代甚早。现存正殿为明代建筑物,屋脊琉璃砖上刻有"炎学神农殿"及"大明嘉靖门年"字样。殿中梁上有清代修缮的记载。殿中原有长1.5米、高1米的暖阁。正中为炎帝塑像,两边为后妃、太子,现塑像已毁,但座台仍存。东西两壁的精美壁画,毁于"文革"期间。有数截断碑,已无法连贯。正殿东西的钟楼、鼓楼,建筑均很陈旧。东厢房即为"炎帝陵"碑所在。下院的东、西厢房已毁,戏台为后来所建。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五谷庙庙会。旧时庙会盛大。主办庙会的首领从七村八社中推举。逢会之日,人们要敲锣找鼓,由社首端着炎帝塑像到七村领先去出巡,场面热闹非凡。所以,民间流传有"走扬州,下汉口,不如五谷庙里当社首"之说。
  
  高平清化寺:清化寺在高平市神农镇境内,有上、中、下之分。上清化寺即《羊头山新记》中所说的清化寺,在羊头山正东稍南1.5里,"建自后魏孝文帝太和之岁,初名定国寺,北齐改宏福,隋末寺废,唐武则天天授二年重修,改今额,有碑,乃唐乡贡明经牛无敬撰并书"。其略曰:"此山炎帝之所居也。"现寺已不存,废墟有石碑一通,为明正德二年(1507年)所立,碑文中亦记有"神农游履于羊头山尝谷于此"等语。
  中清化寺又名六名寺,位于羊头山山脚中段,相传建于唐贞观六年(623年),由上下两院组成。上院有正殿五间,已坍塌,砖墙、石柱犹存。院中有一水池,名莲花池。水自石制龙嘴中流出,经化验为优质矿泉水。庙前四尊石狮,为石雕精品。下院巨石上刻一"空"字,为该寺院的明显标志。此寺距上清化寺约200多米。按迷信说法,是于一夜间由上清化寺搬来的。"搬寺"那一个夜间,周围七村领先社,凡有牲畜的人家都曾梦见有人借牲畜使用。第二天一早发现各家的牲畜大汗淋漓,上山一看,原来的清化寺已被搬到了现在中清化寺所在的地方。
  下清化寺是现神农镇政府院内。上、中、下清化寺皆为佛寺,都在神农镇境内,而且都与炎帝神农的传说有关。1995年6月在团池一古墓中发现的墓志铭上刻有"泽州高平县神农乡团池村"的字样,刻石时间为宁元符二年(1099年),说明这里很早以前就是神农传说的集中地区。
      
庄里五谷庙与炎帝陵:庄里村五谷庙,又称神宵殿。位于高平市神农镇庄里村,庄里村原名装殓村,因传说炎帝死后在这里装殓而得名,后以谐音改称庄里。庄里五谷庙分上下两院。上院原有正偏三门,东西有钟鼓楼,正殿三间,始建年代不说。院中有已伐古柏树根盘,周长6.2米,生长期当达二三千年。据此可知此庙建筑年代甚早。现存正殿为明代建筑物,屋脊琉璃砖上刻有"炎学神农殿"及"大明嘉靖门年"字样。殿中梁上有清代修缮的记载。殿中原有长1.5米、高1米的暖阁。正中为炎帝塑像,两边为后妃、太子,现塑像已毁,但座台仍存。东西两壁的精美壁画,毁于"文革"期间。有数截断碑,已无法连贯。正殿东西的钟楼、鼓楼,建筑均很陈旧。东厢房即为"炎帝陵"碑所在。下院的东、西厢房已毁,戏台为后来所建。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五谷庙庙会。旧时庙会盛大。主办庙会的首领从七村八社中推举。逢会之日,人们要敲锣找鼓,由社首端着炎帝塑像到七村领先去出巡,场面热闹非凡。所以,民间流传有"走扬州,下汉口,不如五谷庙里当社首"之说。
  炎帝陵在五谷庙之东侧,"炎学陵"碑现嵌于五谷庙上院东厢房之后墙中央。这里原来是个亭子,石碑即立于亭中,是"文革"中守庙人为保护该石碑而将其垒入墙中的。碑高约95厘米,宽约65厘米。中间书"炎帝阮"三个大字。立碑时间书于右边,为"明万历三十九年彀旦"。左下端是立碑人"申道统"的落款。申是当地的一位秀才,碑上再无其它内容。碑的后面,即五谷庙之东即为炎帝陵,亦称神农冢。据当地人传说,在"炎帝陵"碑的后面原有地道直通正殿后的坟墓中。传说地道中还有一盏石制的万年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五谷庙会时,社首在端着炎帝像出巡归来后,还要给万年灯添油,一次添一桶多。
  
  高平炎帝庙:高平炎帝庙有高庙、中庙和下庙之分。高庙位于羊头山中段马鞍形山岭之上,羊头石西南170步。原有正殿五间,塑有神农及后妃、太子像,后庙、神像俱毁,仅留遗址。
  炎帝中庙在高平市神农镇下台村,建设规模较大,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为三进院。下院南为戏台,旧戏台已毁。现戏台为近年新建。西厢为禅房,东厢为看楼。中院建有太子祠,是元代修建的无梁殿。建筑风格别致。左右两侧分别为药王殿和蚕姑殿。后院为炎帝正殿。东西配典分别供关帝、高谋。
  高平市神宵镇境内有炎帝文化古迹遗址景点40余处,高平境内祭祀炎帝兴建的庙宇遍布全市,有数十处之多,如桥北、箭头、永录、伯方、贾村等地均有炎帝庙保存至今,这在全国实属罕见,是高平市特有的炎帝文化景观。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党政领导充分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高平的炎帝文化旅游开发事业一定会顺利发展,一定会把这块土地建成炎黄子孙铭记始祖功勋,振奋民族精神而寻根问祖、瞻仰朝拜的胜地。
门票价格:30元/人



名人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与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体相切磋,与著名诗人王士祯以诗唱和,“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他写的《晋国》一诗:“晋国强天下,秦兵限域中。兵车千乘合,血气万方同。紫塞连天险,黄河划地雄。虎狼休纵逸,父老愿从戎。”以回顾晋国昔时的强盛和山川的险要,歌颂了晋地人民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爱国精神。
由于陈廷敬很有才华,在任翰林院学士时,曾和掌院学士喇沙里、侍讲学士张英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表扬他们“每日进讲,启迪朕心,甚有裨益。”康熙曾特赐予他和喇沙里、张英三人貂皮各五十张,表里绸缎各二匹。
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元月,陈廷敬被调任为吏部右侍郎,管理户部钱法。针对存在的问题,陈廷敬于八月上疏:“自古所铸钱币,时轻时重,过不上多长时间就又要重新改铸。现在,百姓最为不便的主要是钱价。过去,一两白银可兑铜钱一千,今则仅兑九百。造成师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私商熔化铜钱为铜,从中渔利。按说,销毁钱币,其罪至重,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长久不能禁止,就因为私商能从中获取厚利。因为一两银子可买铜七斤,如果将一两银子兑成铜钱,则得一千,将这一千铜钱熔化,就得铜八斤十二两,从中获一斤十二两铜价。这些不法商人以此为盈利的捷径,使得市场上铜钱日趋减少。顺治十年时,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原本是为阻止私铸,但结果呢?私铸依旧时常发生。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再增加钱币的重量,而应改重为轻。如果这样,那私铸之风就会不禁自绝。”同时他还指出:“由于近年来产铜之地收税过重,致使铜矿开采寥寥无几。应当减少师税收,让百姓也来开采。开采的人多了,铜的产量自然就会增加。随着铜的增加,铜钱价值也自然会日趋稳定。”
陈廷敬这一上疏,送至朝廷后,康熙很重视这个建议,很快就被采纳,并付诸实行。
同年九月,陈廷敬升任左都御史。当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受贿,腐化之风十分严重。陈廷敬深切痛恨。他于二十四年正月向朝廷上疏:“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然而奢俭这两者,又是造成贪廉的根由。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古时候,从衣冠、车马到服饰器用,办理婚丧大事,都要‘贱不得俞贵,小不得加大’。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成为一种风气。于是,贪污求利,触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来,而且日趋严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
康熙帝接到陈廷敬的上疏,表示赞同,指出,今后“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务实,崇尚书俭至意”。
当时,由于农民赋役苛重,加之水旱灾荒不断,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陈廷敬及时向朝廷反映了一些地区遭灾后的真实情况,并提出豁免钱粮税收的一些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
陈廷敬的上疏,被朝廷采纳了,并根据他所提内容,规定了若干条文,下谕实行。
过了一段时间,云南巡抚王继文以军饷为名,动支库银并私自贪污。陈廷敬以其溺职不忠,前后银数赢缩相悬,上疏弹劾。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他任工部尚书。同学士徐乾学奏进《鉴古辑览》,康熙认为这本辑览有参阅价值,决定留下来通读。他在工部尚书任内,还纂辑三朝《圣训》、《政治典训》、《方略》、《一统志》、《明史》等,陈廷敬并充总裁官。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调户部,又调吏部。第二年,他的亲戚因贪赃被劾罢,使他身受连累,对他打击较大。之后,他借口父年八十一岁,盼望相守为由,要求解任回乡。清廷答允陈廷敬的请求,免却了他在朝中的职务,但继续担任修书总裁官。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廷又起用陈廷敬为左都御史,直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皇帝下诏,命令张玉书、陈廷敬领导编纂一部大型字典。第二年,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独任总裁官。这部大字典组织了三十多人的编辑班子,陈廷敬的儿子陈壮履也在其中。父子留名于一书,一时传为美谈。这部字典是在前人《字汇》和《正字通》的基础上增补充实而成的,共收四万七千多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收字最丰富的字典。后来定名为《康熙字典》。虽然字典问世时,陈廷敬已经去世,但他为编纂这部字典所付出的心血和作出的贡献,为后人所敬仰。
陈廷敬一生著述很多,有《午亭文编》、《尊文阁集》、《河上集》、《杜律诗》、《老姥掌游记》、《三礼指要》、《说岩诗集》等。他的诗风格“清雅醇厚”,很得康熙皇帝的赞赏。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陈廷敬病危,康熙皇帝遣太医前往诊视。四月病卒,终年七十三岁,康熙率大臣侍卫奠洒,并令各部院满、汉大臣前往吊祭。康熙皇帝亲笔写了挽诗,赐祭葬典礼,十分隆重。谥曰文贞。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贫苦农民家庭,在农民中长大,他不仅了解农民,也热爱和深通农民的艺术。青年时代外出求学和流浪,曾就学于长治的山西第四师范学院,接触到新文学和左翼文学,受到影响。

王国光(约1524—1588),字汝观,山西阳城人。


  王国光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他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任职户部时,对全国粮食的宏观控制。他在负责粮食的仓储与出纳时,社会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同时边疆战事不断,内地也时有农民起义爆发,因此管好粮仓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他在粮食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社会繁荣发展、人口增长速度的情况下,王国光对粮食精打细算、全面控制。他推行“天下抚按官”的办法,对各个粮食渠道统筹安排,将粮食出入大权牢牢地掌握在国家手中,为缓解粮食紧张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最有政绩的为政时间是在万历初年。当时神宗刚刚即位,改革呼声最高。王国光也对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旧制度、旧秩序进行改革。其时薄牒等公文十分繁杂、冗滥,从州县到部,无论是各部门,还是具体的承办人,都有难言之苦。王便大刀阔斧地进行裁撤合并,去掉了近半数的繁文,使得事情方便易行;户部十三司因公署狭小,官员们便部坐班,导致弊病越来越重,王便雷厉风行,一改前弊,令所有官员均入署办公,各司其职,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边关军饷告匮,而支出及收项无案可查,王令当地的边臣核实各项收支,并且筹划出长远计策上报,使消耗、浪费锐减;他还设“坐粮厅”,专门负责军粮的督办,大大方便了诸军,又将散隶诸司的全国钱谷归并,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他的这些办法,立竿见影,反映了他敏捷的经济头脑。


  王国光一生为国效劳,对皇室忠心耿耿,对人民也同样充满了关怀。他长期任京官,做地方官的时间较少,但他常常为民考虑,这与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相比确实难得。


郝天挺,字晋卿,泽州陵川人。早衰多疾,厌于科举,遂不复充赋。太原元好问尝从学进士业,天挺曰:“今人赋学以速售为功,六经百家分磔缉缀,或篇章句读不之知,幸而得之,不免为庸人。”又曰:“读书不为艺文,选官不为利养,唯通人能之。”又曰:“今之仕多以贪败,皆苦饥寒不能自持耳。丈夫不耐饥寒,一事不可为。子以吾言求之,科举在其中矣。”或曰:“以此学进士无乃戾乎?”天挺曰:“正欲渠不为举子尔。”贞祐中,居河南,往来淇卫间。为人有崖岸,耿耿自信,宁落魄困穷,终不一至豪富之门。年五十,终于舞阳。

郝经(1223——1275):字伯常,陵川(今山西晋城)人。家世业儒,其祖父郝天挺是元好问之师。元世祖忽必烈为皇弟时,在藩府中召见郝经,对他所陈述的治国方略极其赏识,即位后,授予翰林侍读学士之职,并派遣他为国信使,与南宋谈判。入宋后遭拘禁达十数年,始终不屈身辱命,宋崩溃之际始归朝,不久卒。有《陵川集》。

友好城市:
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