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西充

西充


ad

基本概况西充,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跨东经105°36′4″至106°4′7″,北纬30°52′4″至31°15′7″,东邻顺庆,南接嘉陵,西南连射洪、蓬溪,西靠盐亭,北与南部接壤,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辖6区,44乡镇,603村,5675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5。28万人,农业人口占90%。县人民政府驻晋城镇,在县境中南部,距成都309公里,距南充36公里。西充县享有“中国辣椒之乡”、“四川奶牛之乡”、“西部波尔山羊良繁中心”等盛誉。
  地饶物丰,多有胜迹,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辣椒、柑桔、蚕茧、油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地下储藏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盐卤砖用粘土、含铺页岩、建材砂岩。万年山为境内最高山峰,海拔617米,境内还有凤凰山、化凤亭、将军碑、青龙湖、油井塔、百福松、凤凰烟雨丞相牌坊、宝马渡等众多景观。
  崇教尚学,代涌英豪。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百世流芳“穷不离书,富不离猪”的治家训条世代相传。素有“文化县”之美誉。多著书立说之先贤,慷慨悲歌之志士。汉代有“诳楚存汉”的大将军纪信,三国有“全国之功”的政治家谯周,唐代有佛教第五祖师圭峰何炯,宋代有书写和绘制《妙法莲花经》的何子芝夫妇,元代有尚书马廷用父子,近年有共和国副主席张澜、民主革命家鲜英、无产阶级革命家于江震,“保路运动”先锋罗伦以及为民族复兴而贡献聪明才智的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群。
  天酬人勤,经济起飞。实施“产业化、民营型、卫星城”发展战略,建成了粮食、棉花、油菜、 蚕茧、生猪、家禽、辣椒、柑桔、蔬菜、水产等商品基地。年产棉花0.36万吨,蚕茧0.3万吨、辣椒26万吨、 油料1.78万吨,水果3万吨,出栏肉猪50万头,小家禽280万只。国优脐橙“青三九”畅销全国,优质辣椒“二荆条”辣遍亚非拉。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54公斤,纯收入1457万元。机械、食品、化工、丝绸、建材等行业初具规模。川北风机畅销全国,川沱酒荣获四川名牌,“梅喜”牌烟花荣获部优,丝绸产品出口东南亚。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商贸流通日趋活跃,经济在腾飞之中。
  路畅村通,环境优越。国道212线纵贯全境,建成高等级公路47公里,实现乡道油路化。正在修建的广(元)南(充)高速公路及待建的成(都)南(部)巴(中)高速公路贯穿于西充,两条高速公路的交汇口在西充县李桥乡,广南高速在西充多扶、金泉两个乡镇建立互通立交桥。2009年度进行县内的西射路、芦西路两条县道进行全面改造,使射洪和蓬安相接。西充邮电数网工程投入使用,移动电话覆盖所有乡镇。水、电、气供应充足,四平方公里城南新区建设拉开帷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文盲达标。 医院创二甲,卫生防疫全国先进。县政府确定了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策略,制定了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16条优惠政策,一个开明开放的发展氛围已经形成。

自然地理
  西充县地处嘉陵江、涪江的脊背地带,属浅丘地貌,沟谷纵横,丘陵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山脉呈南北走向,北面略高。
  
  西充物华天宝,资源富饶。生物资源方面,有乔、灌、竹等三科116种林木,药用植物有半夏、红花、柴胡、杜仲等153种。经济类作物有桑、油桐、油橄榄、桃、李、柿、橙、柑橘等。牧草有白茅等33种。观赏植物有桂花、菊花、牡丹、文竹、吊兰等30余种。野生动物有野兔、穿山甲、雉、白鹭等数十种。森林覆盖率达24.6%。矿藏资源方面,有天然气、石油、盐卤、含钾页岩等。西充主要名特产:柑桔、红麻、蚕茧、棉花。

  西充县多河流,全县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6条,最大的是发源于南部县伏虎的宝马河,全长41.6公里。向西注入的是涪江水系,其余的均为嘉陵江水系。 近几年的发展中,西充县迈志科技公司发展壮大,成为在西充很诚信的电脑商家。
历史人物张澜:国家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民主革命家
陈寿:《三国志》作者,著名史学家
纪信:舍身救主假扮刘邦安汉的大将
唐代尹氏兄弟状元:(尹枢、尹极)
宋朝父子状元:陈省华、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
明朝父子宰相:陈以勤、陈于陛
谯周:一代硕儒
任翰:"嘉靖八子"之一
张宪:抗金名将
张思德:共产主义战士
蜀将张飞、王平
唐有袁天罡、李淳风
...


历史沿革  唐高祖李渊武德4年(公元621年)分南充、南部、盐亭各一部分置县,因位于汉代充国县之西而得名西充县。
  今西充县地,夏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属果州,殷商、西周时并入雍州,东周、春秋、战国约公元前5世纪以后属巴国,秦公元前316年属巴郡阆中县。公元前200年,县境属巴郡充国县与安汉县,公元221年,蜀汉时期,县境属巴西郡西充国县与安汉县。263年,曹魏时期,县境属益州巴西郡西充国县与安汉县。266年,县境属果州巴西郡西充国县与安汉县。420年县境属北巴西郡安汉县和西充国县。553年,县境属隆州金迁郡晋城县与南宕渠郡安汉县。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县境属隆州安汉县、晋城县。589年(开皇九年)县境属隆州晋城县与南充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为南充县地。唐高祖李渊武德4年(公元621年)分南充、南部、盐亭、各一部分置县,因位于汉代充国县之西而得名西充县。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将流溪县并入,属顺庆。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废西充,并入南充县,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复置西充县,属顺庆府。清朝隶属川北道顺庆府。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属四川省顺庆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隶属四川省川北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属嘉陵道,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隶属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西充解放后,属西南区川北行署区南充专区,1993年9月隶属于四川省南充市。

风土人情
  卖娃垭是旧中国贫苦人家没有钱,将难以抚养成人的子女拿到市场上去卖的历史印证。
  此“卖娃垭”位于西充县紫岩乡场头,一棵巨大的黄葛树下,“卖娃垭”石碑分外醒目。据当地人介绍,2000年初,当地一农民在黄葛垭处无意发现露出一个头的石碑,上面有些许残缺的字。经人仔细辨认,上面有“卖娃”等内容。后来人们将此石碑挖出来,才发现这是一块记载当年在此地卖娃儿的石碑。在当地,黄葛垭早就有“卖娃垭”一说,但却没有相关记载,此发现将这一说法予以确认。
  据该石碑记载,黄葛垭原名“大王垭”,其卖娃儿的历史始于明成化十四年。当地一进士深为此风郁闷,于是将此垭更名“卖娃垭”。据当地老人回忆,旧社会时,这里的黄葛树下是一个颇具规模的人口市场,辐射四周好些乡镇:卖娃儿的人家将要卖的子女带到这里后,在其头上插上草作标识,经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后成交,买主即将人带走。遇到太小的娃儿卖不脱的情况,有的父母就狠心地将其丢在垭口,听天由命。因此,此处又叫“丢娃垭”。当地人时兴过农历“二月二”,这天,一律不下地劳作,于是这天便成为当地买卖娃儿的交易日。
  为让后人不忘这段历史,当地政府特在黄葛垭立下这一特殊的纪念碑,以示后人

  一
  紫岩,在西充县城以北30公里,原名紫岩乡。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有个“娃娃市”,专门买卖儿童。该市在紫岩场东端垭口的一株大黄桷树下,故又叫:“紫岩卖儿垭”。
  娃娃市的由来和始于何时,无从查考,但据长者言,迄今已有300多年,终止于解放前夕。其名声盛传于川北蜚声于天府之外。建国前的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例办“文昌会”(文昌菩萨的会),从初二到十五,办会演戏,全县各场镇的土特产,也在会期进行交易。娃娃市也在此时开布。凡有子无法养活的人家,部将子抱在市上出卖。有钱无子的人家,也到市上去买。市上只有男孩买卖,没有女孩买卖,所以“娃娃市”。这是重男轻女的恶习所致。卖的一般把娃娃的生年月日,包在娃娃的头上,作为标志,买的一办带上衣帽鞋袜和尿布,表示意图。买卖双方,直接洽谈,成交后,卖的把娃娃生年八字交给买方,买方把娃娃所穿的衣服鞋袜和尿布当众脱光,退还卖方,穿上自己带去的,再交价款,从此娃娃即与生身父母断绝一切关系,娃娃一生的教养、婚姻,概由买的负责。
  娃娃上市的年龄,小只几个月,大至两三岁,越小价越高,越大价越低,最低的,一个娃娃只值一斗米,当时一般叫“一娃一斗米”。最高的,也不过一个娃娃只值一石米。当时一般“一娃一石米”。3岁以上的,一般无人买,“大的喂不家”,这是当时的“口头禅”,因此都喜欢买小的。
  二
  农历每年的二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因为没有饭吃,生身父母不忍娃娃饿死,将自己三、四岁到五、六岁的娃娃无偿恳求有钱人收为养子的,也年年部有。收为养子的,一般由养父母送给生父母一、二斗杂粮或几十文至100文小钱,后来送到200文至1000文铜元,当时一般叫这些人为“大善人”。生父母要给养父母立一“纸约”,写明:“立约人某某,因生活无着,愿将其子送与某某善人膝下为子,从此与我断绝父子和母子关系。......人吃五谷,能生百病,生死存亡,听天由命,立约概不过问”等语。生父母先交“纸约”,养父母后交钱物。之后,如是五、六岁,先向生父母叩头,后向养父母叩头,养父母给娃娃取了名字,娃娃即随养父母而去,此时娃娃多频频回头,向生父母嚎淘大哭,生父母也掩泣而走,不敢回顾。
  三
  紫岩娃娃市,弃娃的现象也同时出现。在弃娃的身上,一般都放有弃娃娃的生年月日的小竹片或小纸条。有的在小竹片或小纸条上还写着:“小儿不幸,请君见怜;小儿有幸,感君大恩”的字句,希望有人收养,收养的弃娃有的长大后,想找到生身父母的,也不乏其人。相传1853年(咸丰三年),有一杜某,在卖儿垭拾一弃娃,成人后,弃娃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找到了他的亲生母赵秦氏,弃娃的养生身父母逝世后,他送山归葬毕,即回归赵家,奉养生母,传为美谈。
  四
  在紫岩娃娃市买的娃娃,买方父母绝大多数都爱若掌珠。绝少虐待和歧视。但氏族内部也有纠角横生的,1823年(道光三年),紫岩马某,卖一娃给杜某,杜某给娃取名杜毓英,送之读书,后来入学、补廪,于1852年(咸丰二年)壬子科中举,成为能文善书的名人。杜毓英中举归来,杜家大宴宾客,旗伞鼓乐,拥到杜家祠堂和杜家祖坟,举行祭祖拜坟仪式。马家闻之,率领许多男妇,前去抬人,说杜毓英马家的血统,应祭马家的祖,拜马家的坟。双方相持不下,拥到西充县衙,县令(县长)问杜毓英的意见,杜说“马家认为我是马氏子孙,小时就不该把我价卖,既然价卖,马家关系,便已断绝,而我又是杜家养大,送我读书,尤与马家无关。这怎么该去祭马家的祖、拜马家的坟呢?生身父母小,养身父母大,这是古训。”请县令出示晓喻,凡属紫岩庙文昌会期所买之娃,本族不得歧视,外族不得生非。县令照杜毓英所说判决,并出示晓喻,问题始告解决。自此以后,氏族之间的纠角,便少发生,但氏族之内,买方父母,仍必须与族长送礼,并宴请各房长辈,才能入买方氏族。吃“清明会”,成为氏族的子孙。
  五
  卖娃、弃娃的生身父母,表面上均不承认是其亲生,但有的思娃心切,每当知道娃的地方,多借故暗前往探视。并暗中买些“锅亏”、“麻花”等吃的东西,乘买方父母不在时,暗暗给娃吃,但部不与娃说姓名,道实情,只要看到娃长得很好,便埋头而走,以免引起纠纷。父母内心之痛苦,于此可见,但因此而发生小的纠纷的,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均屡有出现。
  六
  建国后,紫岩的“文昌会”和“娃娃市”已一并消除。20世纪50年代,红岩公社还办了“娃娃市的展览”,揭露了娃娃市的悲惨和旧社会的罪恶。昔日大王垭卖娃陈迹尤存,一派繁荣景象兴起。登垭回望,远出如环,禾稼葱绿,山川碧透,龙门垭东来拱卫,九坪寨西托蓝天,南屏玉风,危崖兀峭,北障丝宫,峰揽浮云。垭上黄桷崴蕤,生机勃勃,大有千秋永照之势。昔日之卖儿场,今日商贾云集。正为当今搞活农村经济,扩大商品流通,贡献其她绚丽的青春。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近两年来,西充人民紧紧围绕“产业化、民营型、生态卫星城”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工业兴县、牧业富民、招商引资、经营城市”四大工作重点,对外大开放、城市大建设、结构大调整、环境大改善、社会大稳定格局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历史最快最好的时期。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5亿元,是1979年的11.5倍;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811万元,是1979年的22倍。在全市2002年度目标考核中,工业经济综合考评名列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名列第二,城市建设与管理名列第二,招商引资名列第三,农村经济名列第四。
  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1979年,西充县农业总产值只有95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元。1994年被定为省级贫困县,1998年实现扶贫越温全面达标。至2002年,农村经济已形成以李子园公司为龙头的“奶牛产业链”,以天薪集团为龙头的“蚕茧产业链”, 以乡镇劳动服务所为中介、驻外劳务输出基地为龙头的“劳务输出链”三大产业链,全年共发展奶牛1800头,产奶2200吨,创产值800万元,奶农户平增收1.5万元。新栽桑1.5万亩,改良桑树1500万株,养蚕8万张,产茧251万公斤,人均发种、产茧、收购名列全市第一。共输出劳务15.2万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增长33.3%,实现劳务收入6.4亿元。有序合理地流转土地面积14.9万亩,新增产值6.5亿元,业主户510户,吸纳务工人员9000多人,其中经营100亩以上耕地和300亩以上非耕地专重大户75户。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9%,比1997年增长38.6%,其中牧业总产值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粮经比调整为5且4.2。农民人均纯收入1848元,比1997年增加572元,是1979年的25倍。
  工业经济迅速复苏,支柱产业逐渐形成。80年代初期,西充工业有川沱酒厂、风机厂、织布厂、塑料厂、麻纺厂、食品厂等,曾一度辉煌,名列全市前列。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西充工业发展观念落后,体制陈旧,从徘徊不前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近两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大打招商引资牌,通过“转、退、改、卖”等途径,盘活做强,逐渐形成了食品、机械、塑化、丝绸、火工五大主导工业支柱。全县10户重点工业企业产销两旺,快速扩张,共实现产值1.8亿元,利税355万元。川沱酒业创税100万元,被列为市政府接待用酒,产品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 四川上风、盛兴公司分别创税5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李子园牛奶、上风风机、华标防盗门等大批“西充造”产品已挺进市场。2002年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16.6亿元,比1997年增长191%,创税920万元。工业对GDP的贡献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商贸流通日趋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79年,全县的个体工商业主不足1000户。改革开放后,随着西充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环境大为改善,个体工商户有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发展状大起来,至2002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037户,创产值13186万元,实现税金2161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7.7%。2002年全县有商业网点9820个,贸易集市38个,从业人员32605人,商品零售总额8.2亿元。城乡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达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是1979年的393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21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672元,职工人均年工资额达到8872元,是1979年的20倍;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比1997年增。长95.2%,是1979年的21倍。

行政区划
西充县位于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跨东经105度36分4秒至106度4分7秒,北纬30度52分4秒至31度15分7秒,东邻顺庆,南接嘉陵,西南连射洪、蓬溪,西靠盐亭,北与南部接壤。

县人民政府驻晋城镇; 邮编号码:637200 ;身份证前编号:511325
西充县辖15个镇(晋城、太平、仙林、大全、古楼、义兴、凤鸣、青狮、关文、槐树、鸣龙、双凤、仁和、高院、多扶)、29个乡(常林、占山、莲池、宏桥、金源、华光、岱林、李桥、金泉、中岭、观凤、紫岩、复安、双洛、西碾、青龙、中南、罐垭、义和、车龙、祥龙、东岱、同德、凤和、双江、东太、永清、金山、扶君)。


教育事业  西充县晋城中学创办于1945年,时名西充县立中学。解放后命名为城关中学,后改为晋新中学,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西充县晋城中学,2000年被批准为南充市重点高中。2004年被批准为四川省校风示范校。现以成为国家级实验高中。
  学校坐落在西充县城北台山,占地160余亩,依山傍水,绿树成阴,风光秀丽,环境优美。学校硬件设施一流;2003年9月竣工的新校门,气势恢宏。 2003年10月竣工的校园文化广场,中央是大型雕塑“奔向未来”。广场绿草如茵、鲜花怒放,挺拔的常青树与葱郁的草坪相映衬,亭台楼榭,假山喷泉,妙趣天成。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名人名言,精选的文学名篇名 为一个花园式的学校。远看晋中,林峦山水共幽芳;近看晋中,浓墨重彩添俊秀。
  晋城中学现有教职工259人,教学班64个,在校学生500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有专职教师211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后备人选4人,高级教师31人,中级教师90人,研究生10人,本科生18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9%,有省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3人。
  学校坚持“目标、科学、民主、情感+制度” 的管理方针,深入开展教研、教改,走名师立校、素质育人的道路。以“严谨、探索、勤教、爱生”的教风,“刻苦、博学、勤思、善问”的学风,“尊师、勤学、自律、创新”的校风,培育八方学子。教风正,学风浓,校风纯。教学质量一直居于全市重点高中前列,2004年学校被授予“西充县名学校”称号,校长杜长忠被评为“西充县名校长”,8名教师被评为“西充县名教师”。1977年至2003年已毕业学生6858人,其中3167人考入高等院校,160余人获省、市“奥林匹克竞赛”奖励。
  学校重视艺体教育,现已开办艺体班2个。设有舞蹈、健美操、合唱、器乐、美术、足球、篮球、田径等学习小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我校是南充市业余射箭队定点校,向省体校输送了大批队员。队员严飞已成为全国冠军,4名队员成为运动健将。
  2003年高考,272人上本科线,570人上专科一段录取线,荣获“南充市示范普通高中高考质量评估一等奖”。 2004年高考,333人上本科线,581人上专科一段录取线,其中600分以上全县共10人,我校有4人,再次荣获“南充市示范普通高中高考质量评估一等奖”。
  学校领导班子开拓进取,敢为人先,2003年与成都七中联合,率先在全市创办“卫星直播式远程教学理科实验班”,现已有两个班,其中,2006级学生王金辉,成绩高居西南片区60个实验班第一名,正积极准备冲刺清华大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西充学子分享成都七中百年名校积淀的优秀教学资源,让成都七中的金牌教师帮助西充儿女圆名牌大学之梦。
  依托千年充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吸收现代高科技的文明成果,晋城中学这片成才沃土、教苑奇葩,必将迎风怒放,硕果累累!
  晋城中学正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一流的教育管理,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设施设备,昂首阔步,迈向四川省示范高中的行列!
   四川省西充中学前身系始创于 1923年的西充县立中学,1950年人民政府以抗战时期迁入西充的原重庆巴蜀中学为基础,合并了县立中学和私立育英中学,更名为西充县中学校,以巴蜀中学校址为校本部,原县立中学校址为校分部。1953年,四川省教育厅按照当时的体制将西充县中学校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更名为四川省西充中学校。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南充地区重点中学。1996年通过了“四川省普通高中办学基本要求”的达标验收,被重新确定为南充市重点中学。1999年通过了“四川省重点中学办学基本要求”的达标验收,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重点中学。 2002年又通过“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达标验收,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6年11月以485.5的高分通过“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专家组验收。
  2003年9月,学校实施了整体搬迁工程。新校区地处西充县城南新区,占地 242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建成教学楼、科技楼、天象馆、运动场、办公大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校园网等基本设施,体育馆、游泳池、塑胶操场等正在建设之中。 新校区按 90个教学班级、7000名学生容量设计,按照国家示范高中标准精心规划,科学布局。整个校园势恢弘、巍巍壮观。大气磅礴的主校门、雄伟壮观的综合教学楼、飘逸灵动的张澜图书馆、独具特色的巴蜀科技楼、引人思索的蝴蝶广场,使学校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学校。
  学校现有 8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179人,现有专任教师248人,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62人,一级教师85人,省市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复合型人才人选11人,4人获得国家教育系统劳模、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40多人进修了硕士研究生课程,12人被评为省骨干教师,26人被评为市骨干教师,14人被评为西充县名校长、名教师,5人被评为县“十大杰出青年”,省、市、县优秀教师50余人
  在84年的办学历程中,西充中学积淀了内涵丰富的办学传统, 确立了 “以德育人、科学强校” 的办学理念,围绕办学理念,学校形成了系统而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等理念、制度和措施,推动了各方面体制、制度和方法的创新,使各方面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创造了骄人的办学业绩,为高校输送了合格新生一万二千余人,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各行各业的人才。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高考升学连上台阶,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优秀大学生,高考升学综合指标和学生奥赛获奖一直名列南充市前茅,校射箭队、武术队多次荣获省冠军。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学校、省校风示范校、省贯彻体育锻炼标准先进集体、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绿化先进集体、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省招飞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生态人居小区、省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全校六千多名师生员工团结一心,拼搏奋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教育质量优异、办学特色鲜明的川东北一流的国家级示范高中而努力奋斗!

旅游线路青龙湖、百福寺休闲一日游
主要以游青龙湖、吃青龙鱼、品青三九、游百福寺森林公园。
宗教朝拜游
到万年山赶庙会,大磴山观石刻罗汉、卧佛,大佛寺朝拜西南地区最大铜佛像
大西军古战场一日游
游凤凰山张献忠大西军古战场遗址,肃王庙、严家祠。
伟人故里一日游
参观纪信广场,游张澜故居
西充礼仪贺喜乔迁贺喜:谁新建房屋,至亲好友都要赠送钱、粮、竹、木或者帮工,主家择吉扯木单 时,更要进行庆贺。主家进入新居生活,众亲友要前往“热灶”。现在热灶多以送礼金为主。
上学饯行:明清时期,凡科举及第,衣锦荣归,亲朋好友都要前往庆贺。后相沿成习,凡是谁家有人考上了大学、中专以至高中、初中,亲友或同村的人都要送礼饯行,祝愿一帆风顺,学业长进。解放后同事调出或调入单位,单位也要以不同方式迎新送旧;学生考上大学中专,青年参军入伍,亲朋要馈赠礼品,并联合举办电影晚会进行祝贺,本家也要备酒席酬谢等。进入21世纪,办升学宴的风气愈演愈烈,个别人将其作为敛财的手段。既增加了群众负担,又败坏了社会风气,群众反映强烈。县纪委曾多次行文,禁止这一陋习,但收效不大。
送月米小孩降生后,作爸爸的必须提鸡(男提公鸡,女提母鸡)到丈母娘家报喜,娘家则要备齐婴儿穿戴的各种衣帽,鞋袜、银钱、铜铃,以及鸡、油、肉、蛋、果、醪糟、米、面等食品,送数挑或十多挑至女儿家。亲戚朋友也送食品衣服。这天,男家则宴请亲友,以示感谢。若因年近半百才得儿子,乡邻前来祝贺,叫做“打老牛”(罐垭、双洛一带不论年龄,只要生男便叫“打老牛”)。此外,还有给无儿但望生子的人家送一梓童塑像,称为“送梓童”,给小儿“保关煞”、“度平安”的“拜保爷”等庆贺。“送月米”世代相袭。现在,无论城乡,送月米多以送现金为主。

往来人到一定年纪以后(50、60不等),每逢生日,子孙、晚辈以及亲朋好友,都要备办礼物、鞭炮,为其祝寿,称为“做生”,做生当晚除放鞭炮外,还要给当事人吃寿糕、寿面、寿蛋、寿酒等物,祝愿其健康长寿。凡满10的寿辰,特别是60、70、80寿辰,儿孙、晚辈、亲朋送的礼物也要丰盛一些,或送寿联、寿屏、寿幛、寿匾等。富绅家庭,不仅大宴宾朋,还要张灯结彩,放鞭炮、烟火,演大戏,举行拜寿等,故有“赚钱的月米,蚀本的生”之说。80年代末,城乡有部份小青年 ,也相互做生庆贺。娃娃生日,父母多为其备置生日蛋糕,玩具,以示祝贺。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做生还流行点歌,播放电影、录像,在电台、电视台播送祝词,送花篮等。近些年送礼金的风气也渐滋长。

待客县内人们素重“其交以道,其际以礼”,入以视其父兄,出以视其亲朋“敬老尊圣,尊师重教,长幼有序,待人以礼”。同龄同辈相逢,拱手作揖或者鞠躬。解放后,改为握手问好,分别时互相招手致意。学生见老师,徒弟见师傅,晚辈见长辈也由磕头改为行鞠躬礼。一般都用“您好”、“您早”、“久违、久违”、“上哪儿去”、“干什么”等语打招呼。走路请父母、长辈、老人领先,入席请其坐上席。如要问津,“请”字当头,常用“谢谢”、“麻烦了”、“劳神了”、“对不起”、“多承关照”等词表示谢意。来客则笑脸相迎,口称“走得快”、“请坐,请坐”,随即递烟,“检茶”。检茶的东西视家庭情况而定,有的煮醪糟,有的下挂面,有的用盘子盛瓜子、花生、糕点、糖果品茶。待客多烧火锅,酒肴讲究丰盛,如遇嘉宾,必杀鸡宰鸭,临时备办不及,就是向邻居借来也得让客人吃得比较满意。一天除3餐外,凌晨还要“过早”,午饭前打“幺台”,有的亲房邻居还要带上几盘菜或携带酒肉前来陪客,表示近邻的和睦和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进餐时要请客上座,吃菜要请客人先动筷,并不断敬酒奉菜,反复招呼客人“慢慢吃”,劝客人不要“客气”、“拘礼”,待客人吃饱后才散坐,客人离去要相送,并用“简慢了”、“慢慢走”、“欢迎再来作客”等词致歉和邀请。进入21世纪,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待客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餐饮待客,逐渐取代家中宴客而成为接待客人的主要方式。菜肴讲求丰盛,酒喝得越痛快场面越热闹越好。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