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
ad
概况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侧,介于东经104°57′~105°38′、北纬34°55′~35°29′之间,海拔为2521~1410米,平均海拔1970.5米。东南、南分别与秦安、甘谷县接壤,西南、西分别与武山、陇西县相邻,西北、北、东北分别与安定区、会宁和静宁县毗邻,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连结兰州、白银、平凉、天水等地的重要枢纽。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平襄镇,邮政编码:743300,电话区号:0932 。
政区划分 全县共辖6镇12乡、332个行政村、3个社区、2440个村民小组。6镇:平襄镇、马营镇、鸡川镇、榜罗镇、常河镇、义岗川镇。12乡:陇阳乡、陇山乡、陇川乡、新景乡、碧玉乡、襄南乡、李店乡、什川乡、三铺乡、华岭乡、寺子乡、北城铺乡。
面积人口 全县东西长约78公里,南北宽约64公里,总面积2912.97平方公里。全县居民总户数101891户、总人口46.73万人,其中农业户数86852户、农业人口42.68万人。
区划沿革
通渭县历史悠久,开发较早,距今已有四、五千年。西周为羌戎地区,秦属陇西郡,汉初始置平襄县,属天水郡。宋置通渭县,元属巩昌路,明清属巩昌府。建国后1949年8月至1955年,属天水专区;于1956年划归定西专区所辖至今。
自然资源
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南部的连绵地带,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年平均气温7.7℃,降水量300~600mm,无霜期120~170天,日照时数2100~2430小时。是全省18个干旱县、41个国扶县之一。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是花岗岩、汉白玉、硅铁矿、高岭土、硫铁矿、地热温泉和煤等。花岗岩分布仅露地储量在6亿立方米以上,高岭土可开采储量187万吨,硅铁矿总储量300万立方米。地热资源3处,距县城8公里处的地热温泉闻名省内外,日泛水量在6000吨以上,地表水温53.9°C,富含铁、碘、氟、钙、钾、锶、氡等19种化学元素,属国内少见的复合型富质高热矿泉,“浴可医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可洗愈皮肤病、胃肠道疾病、风湿病等17种疾病,为陇中著名的疗养胜地,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文化体育
通渭县文化底蕴深厚。通渭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全县10万余户几乎家家悬挂、收藏字画,书画收藏总量150万件以上,现有画廊260多家,从事书画习作创作的人员3350人,有县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349人,其中有国家、省级书法(美术)协会会员32人,从事书画装裱和经销的人员达2000多人,年书画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1993年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县以书画之乡闻名,县文化馆魏岳嵩、刘铎、何钰等的作品多次在省上和全国各种大型展览上展出受到好评。魏岳嵩的《梅兰菊竹》条屏1984年由甘肃人民出生社出版发行,楷书扇面1987年在《书法》杂志发表。刘铎的行草在中国、日本等国书法爱好者参加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书画展览》中入选,并在杜康杯全国大奖中获佳奖。全县还多有书画收藏爱好者,米芾、郑板桥、于佑任等历代名家的作品都有收藏,当代舒同、启功等书法家的作品也散见于民间。
通渭体育事业成绩骄人,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田径之乡”和“全国体育先进县”,常河、鸡川镇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鸡川、寺子、常河、碧玉、榜罗、什川、义岗、马营和原青堡等乡镇先后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乡镇。
经济
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莜麦、扁豆、速效豆、谷子、糜子、玉米、洋芋、荞麦等17个种类。经济作物有胡麻、蔬菜、瓜果、药材、花卉等上百个种类。
城市工业主要有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建材业。年产量最大的有粉丝、味精、淀粉、地毯、水泥、毛衣裤等二十多种产品。其中“飞天牌”粉丝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温泉牌”味精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为部级优质产品,两项均被列为甘肃省名牌产品;仿古地毯获全国优质进出口产品银奖;牦牛绒衫获’95武汉纺织年会纺织类“维尔佳”杯二等奖。境内有西兰、华双、马陇等3条国家干线公里,有17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县城距省会兰州180公里,横穿全县的310国道已经建成。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县城已开通程控国内直拨电话,马营等16个乡镇实现了农话自动化。电力供应比较充分裕,有110千伏输变电线路1条,35千伏输变电站5个。实现了村村通电。
平均海拔1970.5米,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属陇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年平均气温7.7°C,极端最低温-20.7°C。总人口 42.85万人,总土地面积290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3万亩,其中粮田133.26万亩,经济作物24.52万亩,人口密度156.33人/平方公里.
文化教育 通渭县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发现有温家坪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战国时代秦长城遗址,历史上有东汉末年的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明代工部尚书赵荣、开封知府王瓒、清代“陇右真儒”李南晖、四川按察使牛树梅等文化名人。通渭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途经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之一,县内建有榜罗红军长征纪念馆、义岗红军烈士陵园、红军长征纪念碑等革命纪念建筑,红军长征榜罗会议遗址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100个景点之一,“通渭小曲”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通渭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全县10万余户几乎家家悬挂、收藏字画,书画收藏总量150万件以上,现有画廊260多家,从事书画习作创作的人员3350人,有县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660人,其中有国家、省级书法(美术)协会会员45人,1993年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57所,其中完全中学5所,职业学校4所,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9所,九年制学校19所,小学295所,幼儿园12所,校舍面积达339418万平方米,拥有教职工5378人,在校学生10868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2%,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5.1%。
网站建设情况通渭人家网( www.tongweirenjia.com )
创建于2007.6,在2008.03-05经过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改版。网站以通渭人家汉语拼音作为域名,定位为:依附于通渭独特的文化,立足通渭,为通渭经济建设服务、为广大学子和游子提供交流平台。致力于打造通渭县第一门户。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通渭人家网展现了咨询中心、通渭概况、通渭风光、通渭书画、教育频道等14个频道70个栏目。进一步推出通渭书画、通渭温泉、原创专区、名人推荐、通渭企业等数十个特色栏目。与此同时还形成了通渭人家网社区、便民中心、许愿墙等独立板块。
通网(www.tongweixian.com)
通渭温泉 甘肃省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部,距省会兰州160公里,距天水旅游区仅80公里,是敦煌莫高窟至天水麦积山旅游线上的中转站,境内310国道、靖天公路、通甘公路、马陇公路横穿县城,交通非常便利,通渭县是红军长征红二十五军、红一、二、四方面军途经之地。1935年9月27日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通渭重镇榜罗,并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即“榜罗镇会议”,作出了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正确战略决策,红军从榜罗镇出发经通渭温泉,于29日进驻通渭县城,毛泽东在县城文庙街小学接见一纵队第一大队先锋连全体指战员时,首次朗诵了他那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诗篇,9月30日晚,在县城南园体育场举行了盛大的文娱晚会。2004年底,“榜罗镇会议纪念馆”革命遗址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通渭自古历史悠久,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的汇合区,中原文明和西部文明的交汇点,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有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明代工部尚书赵荣、开封知府王瓒、清代“陇右真儒”李南晖,四川按察史牛树梅等历史文化名人。自1993年以来,通渭县被国家有关部委相继授予“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田径之乡”、“中国红豆草之乡”和“全国体育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通渭温泉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处的汤池河谷中,历史悠久,饮浴效果独特,浴可医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其水温高、水量大,水质优而居西北温泉之首,有“陇上神泉”之美誉。
【历史追溯】通渭温泉历史悠久,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七)记载:“温水自黑水峡至岑峡,南北十一水注之,北则温谷水,导平襄县南山温溪,东北流经平襄故城南”。今之通渭即古之平襄县。明代成化年间,工部郎中通渭籍诗人王瓒就写过作为“通渭八景”之一的“温泉冬涨”:“万壑琼瑶早雪天,灵泉汩汩泛青烟,路人莫讶色如涨,谁煮金鹅不记年”。清朝道光年间,通渭知县屠旭初在此主持建二亭,以分男女之浴,并署名还写成《温泉志》,他在碑文中说:“地无茂林绿荫交加,山非秀岭层峦红云缭绕”,“四季温暖,可以熟鸡蛋,多年疾病,入池久浴,汗出病愈,立起成疴”,有“神泉”之称。因泉水日夜涌冒,顺山谷自然流失,故温泉被当地人叫“汤地河”。
【地质背景】温泉出露地汤池河沟,沟底狭窄,两侧谷坡残存有高十余米洪积和重力堆积台地,台面平坦,宽50—80米。沟谷沿东北向发育,纵坡降8—15%。该区域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以北西西向断裂构造为主。汤池河断裂发生在脆性地层中,断裂带及附近构造十分发育,这些构造裂隙既是热储,同时又是导水性能好的通道,容易使热流体沿着断裂破碎带由深部向浅部传导。深大断裂的存在是热水形成的重要条件,同时在热储之上的露有大面积厚层第三泥岩、砂质泥岩,具有良好的阻水隔热性能,对热储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贮存于华力西期花岗岩及震旦系混合质片麻岩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受深层断层所阻,穿越第三系泥岩,上升到地表的承压自流热矿泉水即温泉。
【水化学特性】根据甘肃矿产应用开发所提供的《甘肃省通渭县汤池河医疗矿泉水评价报告》(1999年7月)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通渭温泉感官性状良好,无色、无味、无沉淀,富含40多种微量元素,水化学类型为SO42--Cl--Na+-Ca2+型,PH值为7.3~7.8,为中性和弱碱性。含有较丰富的锂、锶、硼等元素,其中锂、偏硅酸、锶、溶解性总固体等四项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界线指标,氟、偏硅酸、氡达到命名矿泉水浓度,偏硼酸达到有医疗价值浓度,温度达到医疗热水水温要求,有以氟、偏硼酸、氡、温度四项达到医疗矿水命名要求,为全国少见的多微复合型优质矿泉水。
【疗养保健】在神泉洗浴是享受高档次纯天然保健,使皮肤光亮滑润,强身健体,其机理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刺激作用,温度为34—36℃时,对神经系统有显著的镇静作用,37—39℃时,胃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加快血液循环。42—44℃时强烈发汗,排泄代谢产物,协调组织机能的恢复,吸收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微量元素。化学的刺激主要是氟适量进入人体,抑制嗜酸细菌的活性,阻止某些酶对牙的不利作用,从而预防龋齿的发生,同时防止血管壁硬化;偏硅酸含量高于国有标准2倍,进入人体可增强动脉壁弹性,保护内膜使脂质不能侵入,可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及心血管疾病;硅是关节软骨和结缔组织形成必不可少的,饮浴可治疗各种关节炎、肩周炎。锶元素含量高于国家标准20余倍,在肠内吸收,可增加钠的排泄,预防高血压;含量丰富的偏硼酸能够强力杀菌消毒、消炎;特别是氡气属脂溶性气体穿透到神经组织内部,是当今治疗癌症的主要化学成份。
坚持洗浴,刺激人体皮肤,特别对银屑病(牛皮癣)、湿疹、鱼鳞病、皮炎、疥疮、脓疱疮、红斑狠疮、痔疮、神经痛、瘫痪病、风湿病、关节病、坐骨神经痛、脉管炎、白癜风、肾炎、前列腺炎、盆腔炎、宫颈糜烂、各类性病以及老年皮肤瘙痒均有独特疗效。来温泉洗疗7—21天,配合中西药合理辅助治疗,总有效率达98%,治愈率达88%以上。
【目前状况】通渭温泉矿区所在的汤池河流域总土地面积9.59平方公里,温泉分布于汤池河中约1公里,属硫酸钠型矿泉,地下200米恒定水温113℃,自流地表水温51—54℃,日出水量6000吨,空间上形成四个泉群,包括汤池河4个泉点和附近的1个自流井及芦家川的四个泉点,均出露于华力西期花岗岩体内。其中第一泉群常年水温均在48℃,流量达到12.038—12.191L/S,为主要泉群,第二泉群位于汤池河矿泉群下游约900米的芦家川沟谷谷底,常年水温在28.5—30.4℃, 总流量为3.256—3.573 L/S,位于温泉医院东南60米处的热水井,常年水温高达54℃,出水量为6.626 L/S。目前使用的温泉主要是自流热水井,其它8个泉点有的出口被堵住,有的处于自流状态,流出的泉水除用于热带鱼养殖和居民用水以外,均流于溪流中,造成浪费. 1958年,由政府拨款在此修建了一座浴池和一所医院及温泉水保站等建筑,后几经改造,增加了住院设施和两排用于洗浴的平房,设施较简陋,近年来,由当地农民进行租赁、修建了几处鱼塘,用于热带鱼养殖和垂钓,温泉地热矿采权属县卫生局下属的温泉医院拥有,温泉医院占地1.4万平方米,现有业务用房面积900平方米,正式员工23名(含7名退休人员),临时员工8名,负债20万元。温泉所在地区域建设用地60亩,国有林地25亩,农户47户,在温泉地处的汤池河两侧南山和北山由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现已基本达到绿化,植被面积达700亩左右。近10年来,省内外、国内外慕名前来观光、旅游、洗浴、疗养者络绎不绝,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平均接待洗浴、疗养20多万人次,年收入500多万元。来自www.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