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吉林省

吉林省


ad

【概况】

   简称吉,因境内吉林城而得名。省会长春市。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人口2734.21万(2008年)。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女真语(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1907年建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处北纬40°52′~46°18′,东经121°38′~131°19′之间,东西最长约750千米,南北最宽约600千米,总面积187400平方千米。吉林省东界俄罗斯(界线长232.7千米),东南隔图们江、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界线长1206千米),南连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

   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2734.21万人,增加4.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454.8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53.21%,提高0.05个百分点。全省人口出生率为6.65‰、死亡率为5.04‰、自然增长率为1.61‰,分别下降0.90、0.01和0.89个千分点。
幅员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管辖一个副省级城市即省会长春、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四平、通化、白山、辽源、白城、松原7个地级市。

【历史】
   吉林省历史上长期是汉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活动和聚居之地。汉族虽很早就移入省区中部和东部一带,从事农业和采集业,但满族、蒙古族及其先世对省内的经济开发影响较大,约3000年前(周)活动在长白山北部一带的肃慎部族(汉称挹娄,隋唐称靺鞨,皆系满族前身)以射猎为主,为本区原始居民。唐代时曾建渤海国于东部山区。宋代时又建金国(女真)。明以后满族经济活动则有畜牧、采集、狩猎、捕鱼及农业等多种生产。省境西部,古称鲜卑、契丹、鞑靼,均为蒙古族同系,以游牧为主。北宋时建立辽国,灭渤海国,势力达于省境东部。至明末,全省仍为人烟稀少,山林茂密,草原丰美的地区。

   清顺治年间,颁发招垦令,鼓励华北农民来东北地区开垦,但至乾隆五年(1740)又颁布了"流民归还令",施行封禁政策。在此期间,长白山区划为清室采参与狩猎地,东丰、梅河口、辉南、磐石一带为皇室围场,从今松花江畔的法特起经长春至今辽宁省开原筑有柳条边墙。以西为蒙古族牧地,禁止越境。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并未能阻止为生活所迫的华北大批汉族农民流入吉林中部一带,并向北、向东、向西扩展。1791年蒙古王公也开始在长春一带招民开垦。在农垦区内出现了酿酒等手工业和小的集镇,东部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也有不少汉族和朝鲜族移入,从事农业、伐木和采集。嘉庆八年(1803)废止禁令,光绪四年(1878)吉林又设置垦务局,大事垦殖,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并逐步形成东部的农林地区,中部的农业地区和西部农牧地区的差异特点。清初,自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为吉林省设制之始。其所辖范围包括现今省境中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及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域。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吉林省正式建制,省会设在吉林,辖区跨今吉、黑两省大部分地区,下设吉长、滨江(哈尔滨)、依兰(三姓)、延吉四道,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时期。20世纪初始建铁路,1903~1929年修通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吉长、四洮、吉敦、天图、沈吉等线,日伪时期又修通了长图、长白、 牡图、拉滨、 白阿、梅辑、鸭临等线。这些铁路改变了以吉林为中心的官马驿站交通系统和区域联系方向,哈尔滨及其所联系的地区也由吉林省析出。从而加强了长春的政治和交通地位。

【气候】
气候特征: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6℃,全年日照2200—3000小时,年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200℃,可以满足一季作物生长的需要。全省年降水量一般在400—900毫米,自东部向西部有明显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差异。全省无霜期中部以西150天左右,东部山区130天左右。初霜期一般在9月下旬,终霜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
气候特点:吉林省气温四季变化显著。
冬季(1月),是最冷月份,全省平均气温在-11℃以下。
春季(4月),中西部平原区平均气温为6~8℃,东部山地在6℃以下。
夏季(7月),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东部山地在20℃以下,长白山天池一带为8℃。
秋季(9月),西部平原降至6~8℃,东部山地多在6℃以下。
全省气温年较差为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夏季最小,春秋季最大,全省极端最高气温在34~38℃间,最高(1965年)的白城市为40.6℃。年极端最低气温,中部的长春为-36.5℃, 1970年桦甸最低为-45℃。
吉林省的霜期东部山区早,西部平原晚。长白山天池一带初霜出现在8月末至9月初,平原地区出现在9月下旬。西部平原终霜在4月下旬,中部和东部在5月上、中旬。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10~160天。
全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夏季最多、冬季最少,西部较多、东部较少。吉林省各地年降水量一般在400~1300mm,东南部降水多,西部平原降水少。长白山天池的年降水量最多,为1349mm,镇赉年降水量最少,为389mm。这种空间分布造成省中西部地区干旱频繁发生,东南部地区经常出现洪涝灾害。受季风气候影响,吉林省四季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4~5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3%。因此吉林省春旱发生频率很高,尤其西部地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自然灾害】
1、大风
西南大风持续时间之长,风力之大,分布地区之广,为全国所少见。8级以上大风日数,长春45天。双辽一带是全东北地区大风最多的地方。
50年代最强的一次西南大风,是1956年4月14日一次东北气旋造成的。这个气旋中心气压低达966百帕。平原城市白城市14日8~9时出现12级特强大风,平均风速40米/秒。中部平原城市风力普遍在10~11级以上。吉林省有几百万亩土地遭风灾,肥料、种籽都被刮走。长春市沙尘蔽日,14时相对湿度达到0%。三岔河气象站观测场里,狂风卷来的沙土堆集高达70厘米。白城一名妇女带领两个孩子走亲戚,途中被风刮土呛,母子三人死在路上。
70年代以来是大风较少时期,但大风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仍很大。全省1971~1978年平均每年有370万亩农田受灾。大风扬沙满天,吹走农田的土壤、肥料、种籽,甚至吹毁小苗。20米/秒以上的大风,常常毁坏建筑,刮倒电杆,对林业更助长森林火灾的发生。 
2、暴雨
暴雨次数少,强度大,时间集中,受地形影响大。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本省以台风为多,占30.3%,黄河气旋占21.2%。年平均暴雨日数长白山地区是一个中心,天池3.3天,为全东北地区暴雨仅次于辽宁丹东的最频繁的地区。日雨量大于150mm的地区,一在中部四平、长春、三岔河及偏西一些的长岭一带,一在东部的天池、东岗、集安等地。 
3.地震
1900年以前无地震报告。1900~1976年发生浅震6~6.9级2次,合计2次;深震7~7.9级1次;6~6.9级4次,合计5次,总计7次

【资源】
林业、草原资源
吉林省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长白山脉连绵千里,素有"长白林海"之称。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72.2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1.37%,列全国第12位;其中林地面积797.67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2.04%,列全国第8位。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为8.4亿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森林覆盖率为42.4%。全省最高点为长白山白云峰,海拔2691米。

  西部草原
地处松嫩草原中心,是我国著名的草原之一,以盛产羊草而驰名中外,生长以多年生根茎禾草和丛生禾草占优势,属平原草甸草场类。也是国家北方商品牛、细毛羊主要产地之一。 吉林省草原可利用面积达437.9万公顷,主要集中于西部和东部地区。
 
吉林西部是欧亚草原的最东端,水源丰富,草质良好,是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是吉林省畜牧业发展基地。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发现的矿藏136种。已探明储量矿产93种,开发利用75种。有22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其主要矿产种类有:煤保有储量近21亿吨,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1399.0万吨,铁矿石保有储量4.6亿吨,金保有储量列全国第13位;油母页岩、硅藻土、硅灰石等10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蚀面用辉长岩、二氧化碳气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钼、锗保有量列全国第三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居全国第6位。非金属矿产是吉林的优势,出口的产品基本上是非金属矿物原料及其产品。硅灰石、硅藻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等可充分保证开采。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量也很丰富。其中双辽硅砂透明度好,砂质纯静,粒度均匀,结构密实,斟探储量9亿吨,被誉为世界四大富矿之一。
野生动植物
山地资源丰富,尤以长白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最。吉林省是闻名中外的"东北三宝"-- 人参、貂皮、鹿茸的故乡。灵芝、天麻、不老草、北芪及松茸、猴头蘑、田鸡油等都在国内外很有影响。 长白山区有植物资源23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900多种。药用植物多达870余种,可食用的植物200多种。可供工业利用的优良树种有红松、长白松、鱼鳞松、水曲柳、黄菠萝、核桃楸、紫椴等。山葡萄、五味子、越桔、山楂等是酿酒原料。野生蜜源植物达300多种。拥有陆生动物资源达437多种,其中珍贵的皮毛动物有梅花鹿、紫貂、水獭、猞猁、东北虎、金钱豹、花尾棒鸡等;名贵药源动物有马鹿、麝、熊、獾子、田鸡、林蛙等;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的有野猪、狍子、山鸡等。

农作物
吉林省土质肥沃,特别适宜种植粮豆、油料、甜菜、烟、麻、薯类、人参、药材、水果等各种作物。播种面积为395.9万公顷。 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吉林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盛产 玉米,大豆,水稻等。

吉林省的松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世界著名的玉米带。

旅游资源
吉林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省会长春市内有伪满洲国旧址,有净月潭森林公园、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汽车城和长春电影制片厂。有象征文化城市的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大专院校。有以名门饭店,香格里拉饭店为代表的五星级酒店服务场所多处。在吉林市有龙潭山高句丽山城,北山公园,丰满松花湖;敦化的六顶山渤海古墓群;延吉的城子山山城;位于长白,安图,抚松三县境内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天池、瀑布、温泉群及大陕谷;通化的靖宇陵园;集安的丸都山城,洞沟古墓群,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好太王碑;农安的辽塔;伊通火山群;等等。


【人口】

人口统计
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2734.21万人,增加4.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454.8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53.21%,提高0.05个百分点。全省人口出生率为6.65‰、死亡率为5.04‰、自然增长率为1.61‰,分别下降0.90、0.01和0.89个千分点。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全省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在43个少数民族中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为世居民族,朝鲜族为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从朝鲜半岛强迁过来的移民。全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81.63万人,占90.9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46.36万人,占9.03%。 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中,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延边、吉林、通化、白山等市;蒙古族和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和松原市;满族、回族以长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 全省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4个民族自治地方。有34个民族乡(镇),其中蒙古族乡10个,满族乡(镇)10个,朝鲜族乡(镇)7个,回族乡2个,满族朝鲜族乡3个,朝鲜族满族乡2个。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和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位于全国第9位和第11位。

文化程度
2004年,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1.20万人,在学研究生2.96万人,毕业生0.59万人。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1.12万人,在校生36.22万人,毕业生6.50万人。全省成人高等教育招生7.18万人,在校生12.17万人,毕业生5.4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14万人,在校生16.42万人,毕业生4.67万人。全省普通高中招生16.99万人,在校生45.16万人,毕业生10.11万人。全省初中招生34.60万人,在校生114.80万人,毕业生36.86万人。普通小学招生24.86万人,在校生174.14万人,毕业生35.54万人。特殊教育招生914人,在校生5555人,毕业生61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8.98万人。

【经济】
2008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424.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6.70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3064.63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2442.73亿元,增长16.7%。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23514元,增长15.7%。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14.3:47.7:38.0,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1%、50.1%、41.8 %。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降低6.96%。
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845.20亿元,增长30.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22.77亿元,增长31.8%,增幅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9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6 %。其中轻工业增加值638.58亿元,增长27.0%;重工业增加值1852.69亿元,增长16.0%。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08.20亿元,增长40.1%。人均投资突破2万元,达到发达省份水平。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4.26亿元,增长24.3%。
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33.41亿美元,增长29.5%。其中实现出口总值47.72亿美元,增长23.7%;实现进口总值85.69亿美元,增长33.0%。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0.08亿美元,增长32.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9.93亿美元,增长12.2%。全年实际引进外省资金1222.38亿元,增长61.5%。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558.65万人次,增长21.3%。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4496.92万人次,增长21.4%;接待入境旅游者61.73万人次,增长13.6%;其中,外国人52.46万人次,港澳台同胞9.27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450.80亿元人民币,增长28.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36.10亿元人民币,增长29.6%;旅游外汇收入2.11亿美元,增长17.9%。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2734.21万人,增加4.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454.8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53.21%,提高0.05个百分点。全省人口出生率为6.65‰、死亡率为5.04‰、自然增长率为1.61‰,分别下降0.90、0.01和0.89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9.45元,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32.74元,增长17.7%。


【电讯】

电话拥有率
2004年电信业务总量200亿元,增长39.5%。全年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19.4万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67.8万户,年末达到667.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73.3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94.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62.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0.5%。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52部/百人。

广播电视
2004年拥有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县级广播电视台41座。全省有线电视用户237.82万户。

邮电通信
2004年邮政业务总量11.28亿元,与上年持平。

【交通】
铁路
吉林省的铁路网大体可分为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两个走向。全国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贯穿吉林南北。从吉林省内可直达哈尔滨、沈阳、大连、北京、天津、西安、石家庄、武汉、济南、南京、广州、上海等全国主要城市。吉林省铁路以长春为中心,以吉林、四平、白城、梅河口、郑家屯(双辽市主站)等为主要枢纽,以京哈、长图、长白、平齐、沈吉、四梅、梅集、大郑等线路为干线,形成连接全省各市、州及广大城乡的铁路网。

公路
2004年末,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7255公里,比上年增长7.4%。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42公里,与上年持平;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26公里,增长10.8%,占总里程的比重达17.4%;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210公里,增长10.6%,占总里程的72.4%。

水运
吉林省主要通航河流有嫩江、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一般4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通航期。全省内河航道1789公里,有内河港口3个(大安港、吉林港、扶余港),年吞吐能力140万吨。

航空
航空以长春为中心,以吉林、延吉为补充,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宁波、大连、昆明、香港、深圳、韩国首尔、日本仙台等地。



【律师】截止到2008年9月1日,吉林省拥有各类律师事务所358家,拥有律师2348名, 全年律师共办理各类法律事务23918件,比上年增长17%。其中,刑事、民事、行政、非诉业务分别比上年增长10%、14%、34%、42%,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区划】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长春市 朝阳区 南关区 宽城区 二道区 绿园区 双阳区 德惠市 九台市 榆树市 农安县

吉林市 船营区 昌邑区 龙潭区 丰满区 蛟河市 桦甸市 舒兰市 磐石市 永吉县

四平市 铁西区 铁东区 公主岭市 双辽市 梨树县 伊通满族自治县

辽源市 龙山区 西安区 东丰县 东辽县

通化市 东昌区 二道江区 梅河口市 集安市 通化县 辉南县 柳河县

白山市 八道江区 江源区 临江市 抚松县 靖宇县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松原市 宁江区 长岭县 乾安县 扶余县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白城市 洮北区 洮南市 大安市 镇赉县 通榆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延吉市 图们市 敦化市 珲春市 龙井市 和龙市 汪清县 安图县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