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永州市

永州市


ad

1市名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汉语拼音:Yongzhou Shì,英语:Yongzhou City )。原名 零陵地区,简称永州,雅称“潇湘”,别称“竹城”。

  




2地理位置:
湖南省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全境。永州市东接郴州市,东南抵广东省清远市,西南达广西区贺州市,西连广西区桂林市,西北挨邵阳市,东北靠衡阳市。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相距最长245千米,东西相间最宽144千米。 总面积22441.43平方千米(即2.2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580万人(2009年);其中永州市辖区面积3200平方千米,市辖区总人口110万(2009年),市辖区城市人口40多万。  
  


3行政区划:

  永州市现辖永州市区(零陵区、冷水滩区)及祁阳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 共九县二区。
永州市人民政府原位于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潇水中路,现迁于永州市冷水滩区梅湾街道逸云路1号。



  永州市零陵区 面积1986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425100。区人民政府驻南津中路。



  永州市冷水滩区 面积1222平方千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425000。区人民政府驻梧桐路。



  祁阳县 面积2519平方千米,人口102万。邮政编码426100。县人民政府驻浯溪镇。



  东安县 面积2211平方千米,人口59万。邮政编码425900。县人民政府驻白牙市镇。



  道 县 面积2441平方千米,人口67万。邮政编码425300。县人民政府驻道江镇。



  宁远县 面积2508平方千米,人口74万。邮政编码425600。县人民政府驻舜陵镇。



  江永县 面积163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425400。县人民政府驻潇浦镇。



  蓝山县 面积180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425800。县人民政府驻塔峰镇。



  新田县 面积1004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425700。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双牌县 面积1739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425200。县人民政府驻泷泊镇。



  江华瑶族自治县 面积3216平方千米,人口46万。邮政编码4255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沱江镇。

----------------------------------------------------------------------------------------------------------------------------------


永州市区行政区划简慨:
湖南省永州市区原名湖南省零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地区北部,东接祁阳县,南靠双牌县,西抵广西区全州县及东安县,北挨衡阳祁东县. 永州市辖区总面积320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50多平方千米;市辖区户籍人口110万(2009年),其中城区户籍人口40多万。 截至2009年9月9日,永州市区辖10个街道、19个镇、6个乡、2个开发园区;市区总共878个村(社区)。其中永州市零陵区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共545个村(社区)。永州市冷水滩区辖6个街道、11个镇、2个乡、2个开发园区;共333村(社区)。 分别是:徐家井街道办事处\朝阳街道办事处\南津渡街道办事处\七里店街道办事处\梅湾街道办事处\菱角山街道办事处\肖家园街道办事处\杨家桥街道办事处\梧桐街道办事处\凤凰街道办事处\\邮亭圩镇\接履桥镇\菱角塘镇\富家桥镇\黄田铺镇\珠山镇\石岩头镇\水口山镇\仁湾镇\花桥街镇\普利桥镇\牛角坝镇\高溪市镇\黄阳司镇\上岭桥镇\竹山桥镇\伊塘镇\岚角山镇\蔡市镇\\大庆坪乡\石山脚乡\凼底乡\梳子铺乡\珊瑚乡\杨村甸乡\\马坪农业开发区\冷水滩工业园区.
4市情概况:
  永州市是湖南省下属的地级市,为湘西南口岸城市,位于中国黄金线中南段,东连郴州市,东南界广东省清远市,西南接广西区贺州市,西挨广西区桂林市,西北邻邵阳市,东北达衡阳市,位于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永州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是湖南直达两广、两南(海南、大西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207国道、322国道,永蓝高速公路即二广高速公路永州段(由省道1830线永连公路升级改造而成),衡昆高速公路,湘桂铁路,洛湛铁路都贯穿全境及九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永州零陵机场已开通长沙、海口、广州、深圳航线。衡昆高速公路、二广高速、洛湛铁路与湘桂铁路在永州市区(零冷城区)形成新的铁路枢纽。正在规划中的贵(阳)福(州)铁路将横贯永州地区中部。
永州古称零陵郡,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嶷山而得名。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 永州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之称。“距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据东南握广东海滨之通道,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永州市区(即零冷城区)到广州仅500多公里,南六县距广州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据权威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陶瓷工业之源、中华文明道德之源。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无一不丰富中华文化的宝库。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柳子庙、永州文庙、浯溪碑林、九嶷山舜帝陵、祁阳文昌塔、三圣湖、阳明山、舜皇山、江华瑶城、湘源温泉等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5历史沿革: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泛指今天的地级永州市,特指今天永州市区(即零陵区和冷水滩区)。

汉代 名零陵郡,泉陵侯国(东汉改名泉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三国 名零陵郡,泉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晋代 名零陵郡,泉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隋文帝时期 名永州总管府,零陵县为永州总管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隋炀帝时期 名零陵郡,零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唐代 名永州,零陵县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五代十国时期 名永州,零陵县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宋代 名永州,零陵县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元代 名永州路,零陵县为永州路路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明代 名永州府,零陵县为永州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清代 名永州府,零陵县为永州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民国 名湖南第九行政督察区、湖南第七行政督察区,零陵县皆为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共和国(1949年10月--1984年6月) 名永州专区、零陵专区、零陵地区,零陵县皆为专区专员公署驻地和地区行政公署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共和国(1984年6月到1995年11月)名零陵地区,〈县级〉永州市为零陵地区行政公署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共和国(1995年11月--2000年5月)名〈地级〉永州市,永州市芝山区为永州市人民政府驻地(1995年11月--2000年5月<实际为1997年8月>为市人民政府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共和国(2005年6月--至今)名〈地级〉永州市,永州市冷水滩区为永州市人民政府驻地(2000年5月<实际为1997年8月>至今),驻地在今永州市冷水滩区梅湾街道。





(1)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末期,今永州地区属三苗国的江南地。

夏商至西周时期,今永州地区属荆州之域。

春秋战国时期,今永州地区属楚国南境。



(2)秦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置零陵县.即长沙郡零陵县.



(3)汉代

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六月壬子,即公元前124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县级泉陵侯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零陵郡辖7县4侯国:7县是: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地)、营道县(今宁远县南)、泠道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始安县(今广西桂林市区、临桂县、阳朔县、灵川县、永福县地)、营浦县(今道县及双牌县南部分地)、洮阳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地)、钟武县(今衡阳县地);4侯国是:泉陵侯国(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及双牌县部分地,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都梁侯国(今洞口县、武冈市、绥宁县、城步县一带)、夫夷侯国(今邵阳县、新宁县一带)、舂陵侯国(今宁远县北、新田县、祁阳县部分地)。郡治零陵县(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部的咸水乡)。元封五年(前106年),郡上设州,零陵郡属荆州。 西汉零陵郡,郡治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地,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咸水),即荆州零陵郡零陵县。
新莽王朝时,改泠道县为泠陵县,改营道县为九疑亭。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辖地未变。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恢复泠道、营道县名。复名零陵郡,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将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县城.(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及双牌县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此时零陵郡辖区也有所扩大。除原来的7县3侯国(西汉初元四年<前45年>,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外,还增加了湘乡县(今湘乡市、双峰县等地)和昭阳侯国(今邵东县地)、烝阳侯国(今邵东县、衡阳县地)2侯国,共计8县5侯国。即: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及双牌县的一部分),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地)、营道县、泠道县、始安县、营浦县、洮阳县、湘乡县;重安侯国(原钟武县永建三年即公元128年改名重安侯国)、都梁侯国、夫夷侯国、昭阳侯国、烝阳侯国。 东汉零陵郡,郡治泉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荆州零陵郡泉陵县。 东汉末年,荆州牧 刘表 于建安三年(198年)攻占零陵,零陵郡属刘表势力范围。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代刘表领荆州牧,零陵郡属刘备势力范围。



(4)三国


  三国时,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故,零陵郡地入东吴。孙吴时期,零陵郡地域开始减小。甘露元年(265年),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市辖区、临桂县、阳朔县、兴安县、灵川县、永福县等县地从零陵郡分出。吴宝鼎元年(266年)分零陵郡南部置营阳郡,郡治营浦县(今道县);分零陵郡北部都梁侯国、夫夷侯国、昭阳侯国置昭陵郡;同时将湘乡县、重安县(原钟武县)、烝阳侯国 3个县(侯国)划入衡阳郡。 零陵郡辖6县: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及双牌县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祁阳县(今祁阳县地)、永昌县(今祁东县地)、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地)、洮阳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地)、观阳县(今广西灌阳县地)。 三国东吴零陵郡,郡治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及双牌县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荆州零陵郡泉陵县。 营阳郡辖营浦县、营道县、舂阳县(吴凤凰元年(272年),析泠道县置舂阳县)、泠道县4个县。 三国东吴营阳郡,郡治营浦县(今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荆州营阳郡营浦县。 所以三国孙吴时期零陵郡一分为五:零陵郡营阳郡始安郡昭陵郡衡阳郡.



(5)晋代(西晋 南北朝、东晋 十六国)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废营阳郡入零陵郡。永熙元年(290年)置应阳县(今东安县,治所在今东安县芦洪市镇).永嘉元年(307年)置湘州,零陵郡属湘州。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年),析零陵郡复置营阳郡。改舂阳县为舂陵县。义熙十二年(417年),零陵、营阳二郡属荆州。南北朝时期,梁 天监十四年(515年),改营阳郡为永阳郡;陈 改永阳郡为营州永阳郡。 即荆州零陵郡泉陵县(郡治泉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和荆州永阳郡<营州永阳郡>营浦县(郡治营浦县,治所在今道县西北).



(6)隋代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零陵郡和永阳郡,置永州总管府,府治泉陵县,同年将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及双牌县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永昌县(今祁东县地)、祁阳县(今祁阳县地)、应阳县(今东安县)4个县地合并,更名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永州总管府区域较零陵、永阳2郡有所扩大,谢沐县(今江永县)、冯乘县(今江华县、广西富川县地)2县从临贺郡划入。隋永州总管府,府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永州总管府零陵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郡治零陵县. 应阳县(今东安县)并入零陵县. 至此,零陵郡辖5县: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地及双牌县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湘源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灌阳县地)、永阳县<并营浦、谢沐二县为永阳县>(今道县、江永县地)、营道县<隋开皇九年(589年),舂陵县、泠道县并入营道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及祁阳县部分地)、冯乘县(今江华县、广西富川县地)。隋末大业十三年(617年),萧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 隋零陵郡,郡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零陵郡零陵县。



(7)唐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以零陵郡之梁兴县(原营道县,今宁远、新田地及祁阳部分地)和永阳县(原营浦、谢沐二县地)二县置营州. 改永阳县为营道县; 改梁兴县为唐兴县<长寿二年(693年)改为武盛县,神龙元年(705年)复为唐兴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唐兴县为延唐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及祁阳县部分地)>; 析冯乘县置江华县. 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4年),改南营州为道州。贞观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复置道州。开宝元年(742年),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改营道县为宏道县.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名,复称永州、道州。广德二年(764年),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永州、道州属之。到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永州辖4县: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和双牌县部分地)、祁阳县(今祁阳县、祁东县地)、湘源县(今广西湘源县地)、观阳县(析湘源县置,今广西灌阳县地);唐永州,州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湖南观察使永州零陵县。 道州辖5县:宏道县(原永阳县地,今道县地)、延唐县(原唐兴县地,今宁远县大部、新田县及祁阳县部分地)、江华县(今江华县地,治所设在寒亭<今江华县沱江镇>)、永明县(析永阳县置,原谢沐县地,今江永县地)、大历县(大历二年(767年)析延唐县置大历县,今宁远县北部、新田县地及祁阳部分地)。唐道州,州治宏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湖南观察使道州宏道县。




(8)五代十国

五代时期,后唐天成二年(927年)马殷建立楚国,永、道二州属马氏楚国势力范围。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南唐灭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后周世宗时,授周仁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尽领湖南之地”,永州、道州属周仁逢领地。后周时,分永州的洮阳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地)、湘源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灌阳县地)、灌阳县3县置全州。至此,永州仅辖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和双牌县部分地)、祁阳县(今祁阳县、祁东县地)2县。五代永州,州治仍然在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永州零陵县。道州仍辖5县,即:宏道县(今道县地)、延熹县(后晋天福七年(942年),改延唐县为延熹县,今宁远县大部、新田县及祁阳县部分地)、江华县(今江华县地)、永明县(今江永县地)、大历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及祁阳县部分地)。五代道州,州治还是在宏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道州宏道县。 永、道二州的区域大体相当于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江华县、江永县等地。



(9)宋代(北宋 辽 西夏、南宋 金 西夏)


  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分全国为13道,永、道二州属江南西道。 淳化五年(994年),改属荆湖路。至道三年(997年),改属荆湖南路。两州的辖地与县名有所变动。建隆三年(962年),改宏道县为营道县.乾德元年(963年),改延熹县改名宁远县。宋乾德三年(965年),撤销大历县(今宁远县北部、新田县地及祁阳部分地),并入宁远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及祁阳部分地)。雍熙元年(984年)升东安场(原应阳县地)为东安县。至此,永州辖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今祁阳县和祁东县地)、东安县(今东安县地)3个县,宋永州,州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荆湖南路永州零陵县;道州辖营道县(今道县地)、宁远县(今宁远县地)、永明县(今江永县地)、江华县(今江华县地)4个县。宋道州,州治营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荆湖南路道州营道县。




(10)元代


  元朝确立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州)、县。原永州、道州分别改称永州路、道州路,隶属湖广行省湖南道。
元永州路,路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湖广行省湖南道永州路; 元道州路,路治营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湖广行省湖南道道州路.



(11)明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永州路、道州路分别改称永州府(府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和道州府(府治营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隶属湖广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将道州府降为道州<府治营道县从此废除省入>,隶属永州府。同年,改湖广行省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之。崇祯十二年(1639年),析宁远县的新田堡置新田县。至此,永州府辖7县1州。即:零陵县、祁阳县(今祁阳县和祁东县)、东安县、宁远县、永明县(今江永县)、江华县、新田县、道州(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明永州府,府治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及双牌北部,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 ,即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零陵县。




(12)清代


  清顺治元年(1644年),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广左承宣布政使司和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改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南省,永州府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 永州府辖7县1州: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及双牌北部)、祁阳县(今祁阳县和祁东县)、东安县、宁远县、新田县、江华县、永明县(今江永县)及道州(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 清永州府,府治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及双牌北部,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 ,即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永州府零陵县。




(13)中华民国


  民国2年(1913年),改道州为道县。民国3年,衡永郴桂道改为衡阳道,永州属衡阳道。民国11年,湖南省撤销道,仅存省、县二级。民国16年,析零陵、宁远、桂阳、祁阳、新田、常宁等县地置阳明县。


  民国20年,阳明县撤销。民国26年,湖南省划分行政督察区,永州各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湖南省调整行政督察区,原第九行政督察区所属各县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辖:零陵县(今永州市区和双牌县北部)、祁阳县(今祁阳县和祁东县)、东安县、道县(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宁远县、永明县(今江永县)、江华县、新田县8个县。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介绍1949年-2009年历史>

 1949年10~11月,永州地区各县先后解放,永州专区(1949年10月--1950年5月)于10月正式成立。永州专区专员公署驻零陵县芝城镇(1966年芝城镇改名东风镇,1979年东风镇改名永州镇)。辖:零陵县(今永州市区和双牌县北部)、东安县、祁阳县(今祁阳县和祁东县)、新田县、宁远县、江华县、道县(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永明县(今江永县),8个县。 
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名零陵专区,专员公署驻地不变,即驻零陵县芝城镇.(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1952年由祁阳县析置祁东县,县政府驻洪桥镇。

1952年11月,零陵、衡阳、郴州三个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撤销零陵专区,原零陵专区所属零陵县(今永州市区和双牌县北部)、东安县、祁阳县、新田县、宁远县、江华县、道县(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永明县(今江永县)、祁东县9个县划归湘南行署领导。
1954年7月,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县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
1955年11月,江华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改称江华瑶族自治县。1956年3月,永明县更名江永县。1959年3月,新田县并入桂阳县。1961年7月,恢复新田县。1960年6月,零陵县冷水滩镇升格为县级冷水滩市。1962年10月,撤销冷水滩市,改为冷水滩区,仍属零陵县管辖。
(从1952年11月到1962年12月今永州地区都被并入今衡阳地区或者郴州地区)

1962年12月底,恢复零陵专区,专署仍然设零陵县芝城镇.原属衡阳专区的零陵县(今永州市区和双牌县北部)、江永县、道县(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宁远县、东安县5个县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和郴州专区所属蓝山县、新田县2个县划入零陵专区。原零陵专区的祁阳县、祁东县2个县划归衡阳专区。
至此1962年12月底,零陵专区(1950年5月--1968年9月,其中1952年11月到1962年12月无零陵专区此区划)辖7县、1自治县:零陵县(今永州市区和双牌县北部)、东安县、道县(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宁远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新田县、蓝山县。 零陵专区,专员公署驻零陵县芝城镇(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1964年5月,划零陵县、道县的12个公社和9个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1966年零陵县驻地芝城镇改名东风镇。1968年9月,改零陵专区为零陵地区。1969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潇水林区管理局,设立双牌县。1979年3月,零陵县驻地东风镇改名永州镇,由地区直接领导。1982年1月,升永州镇为县级永州市。1983年2月,祁阳县重新划归零陵地区管辖。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恢复县级冷水滩市。原零陵县的邮亭圩区(白塘乡除外)、菱角塘区、富家桥区、水口山区、珠山区、黄田铺区等6个区和楚江圩区的接履桥乡,划归县级永州市管辖;楚江圩区(接履桥乡除外)、黄阳司区、普里桥区、冷水滩区等4个区和邮亭圩区的白塘乡,划归冷水滩市管辖。
至此1968年9月,零陵地区(1968年9月--1995年11月)辖:永州市(今永州市零陵区)、冷水滩市(今永州市冷水滩区)2个市和祁阳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宁远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新田县、蓝山县9个县。 零陵地区,行政公署驻永州市徐家井街道潇湘中路(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潇水中路)
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5]110号):(1)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永州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芝山区(2005年更名为零陵区)。(2)永州市新设立芝山区、冷水滩区。以原永州市为芝山区的行政区域,芝山区人民政府驻徐家井街道南津中路;以原冷水滩市为冷水滩区的行政区域,冷水滩区人民政府驻梅湾街道清桥路(现迁驻梧桐街道梧桐路)。(3)永州市辖原零陵地区的祁阳县、新田县、道县、蓝山县、东安县、双牌县、宁远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芝山区(今零陵区)、冷水滩区。
至此1995年11月,永州市(1995年11月--现在)辖:永州市区<芝山区(今零陵区)和冷水滩区>及祁阳县<浯溪镇>、东安县<白牙市镇>、双牌县<泷泊镇>、道县<道江镇>、宁远县<舜陵镇>、新田县<龙泉镇>、蓝山县<塔峰镇>、江永县<潇浦镇>、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共九县二区。永州市人民政府驻永州市芝山区徐家井街道潇湘中路(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潇水中路).

2000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将永州市人民政府驻地由永州市芝山区潇湘中路(今永州市零陵区潇水中路)迁址永州市冷水滩区逸云路 <实际上在1997年7~8月中共永州市委、永州市人民政府先后迁驻永州市冷水滩区>
2005年6月15日,民政部《关于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的批复》(民函[2005]138号):经国务院批准,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行政区域不变,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8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的通知》(湘政函[2005]133号)。 零陵区和冷水滩区,隶属永州市辖区,永州市区由零陵城区和冷水滩城区组成。

至此2009年9月1日,永州市辖:永州市区<零陵区和冷水滩区>及祁阳县<浯溪镇>、东安县<白牙市镇>、双牌县<泷泊镇>、道县<道江镇>、宁远县<舜陵镇>、新田县<龙泉镇>、蓝山县<塔峰镇>、江永县<潇浦镇>、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共九县二区。永州市人民政府驻永州市冷水滩区梅湾街道逸云路1号






6风土人情:永州地区共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7.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36%,居全省第三位。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瑶族35.61万人,壮族1.48万人,其他少数民族4800多人。

永州地区居民宗教信仰者50多万,约占全市9%。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对北京的历史、文化、艺术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永州地区现有宗教活动场所达100多处。

永州地区使用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行政区划代码为431100,邮政编码为425000 ,电话长途区号为0746(+86746、0086746),汽车牌照为湘M

永州市区方言为 零陵话(也叫永州话),因古零陵县得名,今主要分布于永州市区(零陵区和冷水滩区)及双牌县的北部,以零陵城区为中心,使用人口120万左右,属于汉语方言-北方语-西南官话-零陵话(永州话)。 另外永州地区汉语方言还有以白牙市镇为中心的东安话,以浯溪镇为中心的祁阳话,以道江镇为中心的道州话,以舜陵镇为中心的宁远蓝山新田话,以沱江镇为中心的江华江永话.

永州地区特产主要有永州血鸭,喝螺,异蛇酒,油茶,酱板鸭,江永的香米、香柚、香芋,统称“江永三香”,江华苦茶,东安鸡,道县红瓜子,道州灰鹅,蓝山黑糊酒和金桔等。
永州地区交通运输:航空---永州零陵机场,建在永州市岚角山镇,机场距零陵城区最北端(虎啸花坛)、冷水滩城区最南端(九嶷山职院)均为7.5公里。现已开通至长沙、广州、北京、西安、成都、海口、三亚等20个城市的航班。但大多数航班需要在长沙转机。在永州市内乘车到永州零陵机场,可乘23路、26路、28路公共汽车及零冷快巴,分别在零陵机场入口下即可。铁路---永州境内共有两条铁路线洛湛铁路(洛阳--湛江)和湘桂铁路(衡阳--凭祥)穿过,分别连接永州南北和东西的交通,并在永州市交汇,形成枢纽位置。在市区设有永州火车站(也叫永州火车西站),永州火车南站(零陵火车站),永州火车东站(冷水滩老火车站).公路---G322(衡阳--凭祥)和G207(锡林浩特--徐闻)两条国道在永州市相交,将永州市与东安县、祁阳县、双牌县、道县、江华县等地相连,永(州)蓝(山)高速公路、永(州)连(州)公路将永州市与双牌县、宁远县、蓝山县、连州市等地相连,邵(阳)永(州)高速公路将永州市与邵阳县、邵阳市相连,永(州)东(安)公路将永州市与东安县相连,衡(阳)昆(明)高速公路将永州市与衡阳市、衡南县、祁东县、祁阳县、全州县、桂林市、文山县、昆明市等地相连,从而形成放射状公路交通网,也缩短了永州市到各地的路程。永州市主要有四个汽车站,分别是永州汽车北站(曲河汽车站)、永州汽车南站(零陵汽车站)、永州汽车西站(凤凰园汽车站)、永州长途汽车总站(怀素公园汽车站)水运---永州还有便捷的航运条件,湘江连东西,潇水流南北,通航里程达到了555公里。




永州地区戏曲:永州是戏曲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自明代起,境内就开始戏剧表演出现。此后,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大型地方剧种——祁剧。与此同时,在永州境内还有零陵花鼓戏、祁阳小调、木偶戏等地方戏曲。
  一、祁剧
  祁剧发祥于祁阳,旧称“大戏”、“祁阳戏”、“祁阳班子”、“楚南戏”等。新中国成立后,始称祁剧。
  明代中叶,江西“弋阳腔”目莲戏传入祁阳,与祁阳地方语言、音乐、祭祀、风俗、民情相结合,逐步演变为祁剧高腔。以后昆、弹腔相继传入,成为祁剧三大声腔。明嘉靖年间,祁剧已初具规模。此后,逐步流传到湘南、湘西、湘中、粤北、赣南、闽西、广西、黔东一带,有“祁阳弟子遍天下”之称。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造成剧目、唱腔、脸谱、服饰、应工、表演风格的差异,形成两大流派:以祁阳县、永州市为中心的湘南各地祁剧叫永河派,以邵阳市为中心的湘中、湘西各地祁剧叫宝河派。
  二、零陵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过去称为花灯或调子,主要有祁阳花鼓灯和道县调子戏两大艺术派系。以后,两派合流,成为零陵花鼓戏。
  花鼓戏传入零陵的时间在清乾隆前后,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1796—1820),诸联所著《明斋小识》载:“花鼓戏传来三十年,而变者屡矣。始以男,继以女;始以日,继以夜; 始于乡野,继而城市;始盛于村俗农甿,继沿于纨绔子弟。”文中概括了当时花鼓戏的发展演变情况。零陵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有150多个, 内容主要是表现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婚姻爱情和其他社会生活;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语言通俗,形象生动,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念白、歌舞、声腔、伴奏等,都富有地方特色,为流行地区群众所喜闻乐见。
  三、祁阳小调
  祁阳小调是一种有词有曲、词曲结合,结构完整,旋律优美;有说有唱、说唱结合,以唱为主的一种地方色彩很浓的民间曲艺形式。祁阳小调流行于祁阳各地,尤以浯溪镇、肖家村镇、文明铺镇、黎家坪镇、羊角塘镇、潘市镇、观音滩镇等地为盛。其曲牌极为丰富,约有300来个。流传较广的有《四季花开》、《十月花开》、《三杯酒》、《讨学钱》、《摘菜苔》、《送金花》、《走场调》、《五更留郎》、《闹五更》等。其唱词属民歌体,句子结构形式有:一种为正规句子,七字一句,四句一段,或五字一句,四句一段;另一种为非正规句子,由长短句组成,唱词灵活自由,多用口头语。但不管哪种结构,其节奏都很分明。曲调结构形式,多为一段体,由上下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为一段构成。其中有只唱不说的,也有唱与韵白结合的,有似自由体小快板式进行的,还有个别的由A、B两段体构成。祁阳小调的演唱形式小型灵活,一般为一人唱一人伴奏,动作不大,主要靠面部表情;也有男女二人边歌边舞,风趣活跃。由于祁阳小调有其独特风格,1982年的《中国百科全书》已将它列为全国的一个曲种。
  四、木偶戏
  木偶戏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在祁阳一带,元、明时期已有木偶戏演出。清嘉庆、道光年间,祁阳木偶戏已很盛行,遍布于文明铺和潘家埠一带。到了咸丰年间,有名木偶剧团首推祁阳文明铺李陶儿家的“仁和班”。民国时期,祁阳有半职业、职业木偶剧团108个,艺人500余人。著名艺人有刘光奎、王连生、唐耀、刘玉生等人。新中国成立后,王连生等人被邀至北京传授木偶艺术两个多月。1954年,祁阳“仁和班”被邵阳文工团接走,成立邵阳木偶剧团。1956年,邵阳木偶剧团与长沙皮影剧团合并,成立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团,曾到苏联、蒙古等国家访问。1958年赴京演出,刘玉生饰《追鱼记》中的鲤鱼精,毛泽东观看后,与演员合影。同年12月在汉口演出,受到陈毅副总理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称赞,并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版厂拍成电影。1961年至“文化大革命”,祁阳县创办木偶剧团1个,接收民间艺人18人,青年学徒7人,“文化大革命”中被解散.7自然地理: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东三面环山、向东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的南缘。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奇峰秀岭逶迤蜿蜒,河川溪涧纵横交错,山岗盆地相间分布。在全市3366.55万亩土地总面积中,平原面积478.67万亩,占14.29%;岗地面积596.87万亩,占17.81%;丘陵面积486.3万亩,占4.51%;山地面积1656.68万亩,占49.45%。从总体上看,全市大体呈现“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三山围夹两盆地,呈向东北倾斜的山字形地貌轮廓 越城岭—四明山系雄踞西北,萌渚岭—九疑山系矗立东南,都庞岭—阳明山系横插中部,将永州分隔成南北两大相对独立的部分。在三大山系及其支脉的围夹下,构成南北两个半封闭型的山间盆地。位于北部的零祁盆地,面积达855.4万亩,占境内盆地总面积的45.5%。盆地内地势低平开阔,耕地连片延伸。盆地周围由北面的四明山、西北的越城岭、南面的紫金山、东南面的阳明山相环绕,东北向衡阳盆地敞口。南部道江盆地,面积1024.27万亩,占境内盆地总面积的54.5%。盆地内丘岗起伏,耕地连片。盆地东面向郴州、永兴盆地开口,西南成狭长谷地向江永、江华南部延伸,形成串通湖广的交通走廊。盆地外周由北面的阳明山、西北的紫金山、西面的都庞岭、南面的萌渚岭—九疑山围隔而成。
西南高,东北及中部低,地表切割强烈 从全国地形看,永州位于由西向东倾降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接地带,是南岭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初始阶段。西北、西、西南三大山系,山体巍峨蜿蜒,山峰高达千米以上。都庞岭的峰顶韮菜岭,海拔2009.3米,是全市最高点。东北及中部,丘岗星罗棋布,谷盆相嵌,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湘江河谷祁阳唐家岭的九洲,海拔63米,是全市最低点。全市相对高差1946.3米,比降达2.7~20%,切割深一般为300~700米,最深达800~1000米。纵观全市地势,大体是西部和西南高,东北及中部低,以三大山系为脊线,呈环带状、阶梯式向两大盆地中心倾降。
地貌类型复杂,以丘岗山地为主 全市地貌类型发育,在历次构造运动、岩浆侵入以及地表水的长期风化剥蚀下,形成了以山丘地为主体,丘、岗、平俱全的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全市有中山、中低山、低山总面积11044.5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9.5%。丘陵3242平方公里,岗地3979平方公里,平原3191平方公里,水面880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14.5%、17.81%、14.29%和3.94%
  永州山地面积大。境内峰峦迭障,雄伟壮观。主要山脉有越城岭—四明山系、都庞岭—阳明山系和萌渚岭—九疑山系。
  越城岭—四明山系:越城岭自西南向东北,由广西插入东安县境。其余脉舜皇山、牛头寨山、四明山等折转向东,横跨东安县、祁阳县、永州市冷水滩区三县(区)北部边境,构成阻隔西北寒流入侵永州的天然屏障。越城岭—四明山系高峻陡峭,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金字岭、紫云山、高挂山、大界岭、牛头歧等21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5座。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154座。
  都庞岭—阳明山系:都庞岭大致成南北趋向,虎踞于湘桂边陲。其支脉紫金山、阳明山折转向东,横贯永州中部,将永州分隔为南北两大区域。都庞岭—阳明山系蜿蜒200余公里,构成境内 永州市零陵区、江永县、道县、双牌县、祁阳县、宁远县等6县(区)的主要山地。都庞岭—阳明山系群峰起伏,到处崇山峻岭。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韮菜岭、阳明山、杉木顶等35座,海拔1000上的山峰有472座。
  萌渚岭—九疑山系:萌渚岭是湘粤桂三省区的自然界岭,又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山系南北、东北走向,属南岭山脉纬向构造带。山系群峰高耸,苍山如海。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大龙山、癞子山、姑婆山、黄龙山、团圆山、紫良界岭等44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91座。

  阳明山
  巍峨的阳明山位于潇水之东,与永州市零陵区、双牌县、祁阳县、宁远县等县(区)接壤。主峰海拔1625米。阳明山境内70%的山地海拔在1000米以上,群山连绵,山峰环立,主峰望佛台海拔1624.6米,登峰远眺,极目千里,上可达九嶷,下可见衡岳,零城冷区和蜿蜒潇湘,无不历历在目。山高谷幽,石怪峰奇,,森林茂密,树种繁多,松涛和鸣,秀竹滴翠,流泉飞瀑,云山雾海,路转峰回,鸟语虫鸣,奇花异草,相互辉映。身临其境,宛若进入“鸟鸣山更幽”的人间仙境。
  阳明山土质肥沃,资源丰富,列为省自然保护区。山中盛产竹木,有竹乡林海之称。国内名贵稀有的华东黄杉,这里有成片的次生林;濒临绝种的白鹇,亦时在山里行走翻飞。其他稀有药材,珍禽走兽,种类繁多,难以胜记。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动植物宝库。
  九嶷山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宁远、江华、蓝山三县交界处。纵横100余千米,有“天下万山朝九嶷”之说。因9座山峰,峰峰相似,故名九嶷山。主峰畚箕窝海拔高达1959.2米。
  九嶷山奇特秀丽,溶洞众多,曾得到世界地貌学鼻祖徐霞客的赏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珍贵的诗文。九嶷山不仅怪石嶙峋,洞石遍布,而且是森林王国,其面积约53平方千米。
  舜皇山
  舜皇山位于东安县西部30千米处,为湘南第一峰。系国家级森林公园(1992年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2年设立)。史籍载为舜帝南巡驻跸之处,故名。主峰海拔1882.4米,总面积1454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1.8%,有原始次生林5300公顷。山中有高等植物1640种,野生脊椎动物118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7种,二级2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二级22种。千米以上高峰12座,景观多变;峡谷9条,层进渐险;30米落差以上瀑布22处,吐珠喷雾;大型溶洞13个,景致精美;怪石、崖壁26处,似物像人,巧妙逼真;成景山泉7处,淙淙流淌。山、水、石、林巧合成景,岩、泉、树、藤自然成趣,四时花开不断,气候宜人。更有山北之古庙,山麓之舜王庙及多处名人题咏碑刻等人文景观。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直属机关的“红章”纵队和“红星”纵队于1934年11月17日从新宁县老山界途经东安县舜皇山大庙口镇塘旁边,翻越“雷群岭”进入广西桂林地区。
  都庞岭
  都庞岭位于湖南省道县和江永县境内,地处南岭山脉中部,都庞岭东侧,境内峰高岭峻,河谷深邃,切割强烈,最高峰韭菜岭海拔2009.3米,千米以上山头近百座。由于保护区位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区内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属华中、华南、华东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动物区系为东洋界华中区,并有华南区系成为渗透,华中区向华南区过渡特征。本区森林植被保存良好,生物资源丰富,低海拔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结构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保护的主要对象,同时区内还分布有大面积的福建柏群落和长苞铁杉群落;已发现的维管束植物有214科861属1949种,其中冷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香果树、鹅掌楸等10余种植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区内不分布有丰富的作物野生亲缘种种质资源;已发现的陆栖脊椎动物有70科146属20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鳄蜥、云豹、蟒、短尾猴、水鹿等25种。本区还是湖南省西南部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区,并为瑶文化的发源地,因而在森林生态、动植物遗传和保护以及民族学的研究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价值。
  四明山
  四明山,因这四明山与东安县、祁阳县、邵阳县、永州市冷水滩区等相邻,“ 四望皆明 ” 而得名。山势陡峻,切割强烈,四明山海拔 1000米以上的山峰3座,境内以杨村甸腾云岭为最高峰,海拔1044米;800米以上的6座。登临山中,远观山翠如黛,岭断云连;秋看枫红似火,黄叶翻飞。山中现存有珍贵树种有白玉兰、银杏、楠木、摇钱树、青钱柳、紫穗槐等 10 多种。常年活动着香猫、聋猪、穿山甲、猴鹰、夜鸦等珍禽异兽数十种。据传明代建北京故宫、太和殿一根主梁就取自这里出产的珍贵楠木。
  永州是一个河流密布、水系发育的地区。全市共有大小河流733条,总长10515公里。按长度分,301公里以上的2条,101~300公里的2条,50~100公里的14条,5~49公里的590条。按流域面积分,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2条,1001~5000平方公里的7条,101~1000平方公里的55条,11~100平方公里的543条。全市河流受地形地貌及构造断裂带的控制,大都呈由南向北或自西向东的走向,并分为三个水系:一是湘江水系。包括全市主要河流,流域面积2146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6.09%。二是珠江水系。主要是江永桃川、江华河路口一带及蓝山的一部分小河。流域面积为77.8平方公里。三是资江水系。只有东安南桥、大盛部分地方的小河属之,流域面积101.3平方公里。
  永州境内的水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河流纵横,呈树枝状分布。全市绝大多数河流从西北、中部、南部三大山系发源,穿山绕岭,逐级汇流,形成树枝状流域网,汇集于潇湘二水,最后从零祁盆地东北口流出,注入洞庭湖。二是河流水量大,易涨易涸。全市河流总水量占全省河流年均总水量的11.1%。其水源主要靠自然降水,因而年内各季的水位变化大。春末夏初的暴雨期,各河流会出现短期洪汛,水位差在5~18米,径流量超过正常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秋冬枯旱时,河流就会涸浅,有的甚至会断流。三是河床坡降大,谷深流急。南岭山地相对高差大,地势比降达2.7~20%。穿越这里的河流下切,河道窄而切割深,水流湍急,落差集中。
  永州的主要河流有湘江、潇水、宁远河、白水、祁水、芦洪江、石期河、永明河等。
  湘江 
发源于广西兴安县海洋山(又名阳海山)。自东安县渌埠头入境,汇集紫水、石期河、潇水、应水、白水等,流经永州市区最后由祁阳县唐家岭的九洲流向常宁市。境内流程227.2公里,自然落差55.3米。湘江水量丰富,入境流量283.55秒立米,出境流量774.5秒立米,是境内最重要的水路交通,也是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源泉。
  潇水 
古名深水,又名营水,东晋以后改名潇水。潇水是湘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蓝山县紫良乡野狗山麓,流经江华、江永、道县、双牌,汇集永明河、宁远河,于永州市零陵区萍岛注入湘江。干流长354公里,流域面积1209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0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45秒立米,为全市生产生活供水的主要水系网络。
  白水 
湘江上游一级支流。发源于桂阳县大土岭,于常市蒲竹进入祁阳,在祁阳白水镇汇入湘江。白水全长117公里,流域面积181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4.3秒立米,河床落差达653米。
  祁水 
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邵阳县四明山东侧的九塘坳,流经祁东县黄泥桥,在窰头铺的石湾村进入祁阳,经黎家坪、下马渡,在县城浯溪镇东汇入湘江。全长114公里,流域面积16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3.9秒立米,多年平均径流量7.55亿立方米。祁水在祁阳境内河长67.2公里,流域面积568.2平方公里。
  芦洪江 
又名应水。湘江上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东安县与邵阳县的分水岭黄花山东麓,于永州市冷水滩区高溪市镇汇入湘江。全长80多公里,有大小支流15条,流域面积10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6.3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9.89秒立米。
  紫水河 
又名大阳川水,为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东安紫云阳合坪,于东安大江口汇入湘江,全长96公里。落差1550.5米,流域面积983.6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3.94秒立米,年均径流总量7.6亿立方米。
  宁远河 
湘江的二级支流,潇水的一级支流,由舂水和泠水汇合而成。舂水与泠水在宁远曹家滩汇合后流入道县油湘,再进入宁远下白营,最后经道县油湘流入潇水。宁远河全长9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0.53秒立米。
  永明河 
潇水一级支流,湘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江永县凉伞界,流经古宅、江永县城、上江圩,于道县涔江渡汇入潇水。全长82公里,流域面积12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2.6秒立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3.5亿立方米。

  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比较分明。全市年均气温为17.6~18.6℃,无霜期286~311天,日最低气温0℃以下的天数只有8~15天。多年平均降雪日数为3~7天,极端最低气温在-4.9~-8.4℃之间。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达6450—6800℃,≥10℃的积温为5530~586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00—174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达101.5~113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1900毫米,一般是山区多于平岗区,南部多于北部。
气候特征
  由于受复杂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永州气候类型多样。其主要特征是:
气候资源丰富,温光水基本同季 从热量看,年均气温比湘北高1.5~2.0℃,年均积温比湘北多200~400℃,日均≥10℃的作物持续生长期有286~311天,比湘北长10~20天,无霜期比湘北长25~30天。从光照看,除江华等山区外,为全省日照次多的地区。从降水量看,总的也比较丰富。同时区内温光水基本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气候类型多样,立体层次明显 全市复杂的地形地貌,促进了温光水的重新分配。即使在一个县内,气候的地域差异也十分明显。全市从海拔300米以下的丘岗平原地带,到1000米以上的中山地带,其气候变化大体相当于向北推进了7~10个纬度。这种因高度不同的多层次气候,形成了植被类型、种植制度、农业布局的明显差异。同时,由于地形影响,市内还有相当大的“暖区”和“暖带”存在。“暖区”主要分布在道县—宁远河谷盆地、新田河谷盆地、江华涛圩河谷走廊、江永桃川盆地等。“暖带”主要出现在群山连绵、下有溪谷的山腰地带。
气候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大,低温冷害明显,旱涝比较频繁 永州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同时,由于地形地貌影响,气温季节差异很大。极端最低气温可达–8.4℃,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极端温差为48.4℃。同时,气温年际变化大,春季低温和冰冻明显。全市≥10℃初终日期,最早与最迟相差40天以上;日温>10℃的持续日数,最长与最短可相差70多天。在积温较少的年份,多发生低温冷害天气,如倒春寒、寒露风等,对农业生产不利。降水时空颁布也不均匀,旱涝比较频繁。全市雨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其降水量占全年的三分之二。特别是4~6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45%以上,而秋冬两季仅占全年的30%左右。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如永州市零陵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11.9毫米,最多的1961年达1867.0毫米,最少的1963年只有950.0毫米,两者相差一半。
灾害性气象
  永州是一个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主要灾害性气象有旱涝灾害、冰冻、大风冰雹灾害等。
旱涝灾害 多雨年易涝,少雨年易旱,旱涝成为全市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据统计,各地有80~90%的年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旱灾,洪涝发生机率有40~65%。从灾害的持续时间、影响程度和面积来看,旱重于涝。1963年,永州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农作物受灾面积270.9万亩,成灾面积236.8万亩。很多地方山泉枯竭,溪水断流,塘坝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饮水困难,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损失。
冰冻 全市历史上发生冰冻灾害的年份也不少。一些强冰冻,往往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解放后,永州曾发生过两次强冰冻天气。一次是1969年1~2月,出现解放以来最强的冰冻,极端最低温度达–7.1℃,对交通、通讯和越冬 农作物、耕牛及果木造成很大损失。另一次是1977年,出现长期低温强冰冻。全市冻死耕牛6300多头,柑橘和林木遭受严重损失。
大风冰雹灾害 每年2~5月份,冷暖气团常在本市交会,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易于形成大风冰雹天气,往往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如1981年3月29日,宁远、江永、道县、蓝山、新田及双牌等县,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风冰雹天气,最大风力达十二级,造成59个公社、527个大队、5149个生产队受灾,死亡93人,伤575人。
此外,永州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历代编修的永州府志,都对此有所记载。最近一次关于永州发生地震的记载,是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7年),距今215年。


  土地资源
  全市有土地面积3364.2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0.5%,位居全省第二。土地类型多样、质量较好。有宜农耕地500万亩,宜林地2100万亩,连片宜牧地158万亩。土地后备资源充足。全市待开发土地563万亩,宜农荒地是全省数量多、质量好的地区之一。
  动物资源
  全市已查明的野生动物有1000余种,其中有大量的珍稀动物。现列为国家保护的有3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黄腹角雉;二级保护的有猕猴、穿山甲、金钱豹、麝、红腹角雉、毛冠鹿、水鹿、大鲵(娃娃鱼)、红石猴、灰腹角雉等10种;三级保护的有獐、青羊、苏州羚、白鹇、金鸡等19种。全市已知水产动物有186种,其中鱼类有153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青、鲢、鳙、鲤等20余种;稀有珍贵鱼类有中华鲟、竹鱼等;水产两栖动物有大鲵(娃娃鱼)等16种;水产爬行动物主要有鳖、团鱼、乌龟等;珍贵水产兽类有华东水獭(俗名水貂)。
  植物资源
  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系本省植物资源富集地区。全境共有维管束植物232科、1003属、2712种,占全省的68%,为全国的10%;有乔木树种127科、429属、1542种。其中有栽培价值的58科、253种,有实用推广价值的180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6种:银杉、水杉、珙桐、香杉、种萼木(伯乐树)、苏铁;属国家二级保护的13种:楠木、银杏、冷杉、中华珈、长柄双花木、香树、红豆树、白豆松等;属国家三级保护的有杜仲、鹅掌楸、福建柏、华南栲、青钱柳、檫木、黄杉等27种;属省级保护的有斑竹、方竹、罗汉竹、绒毛皂荚、山羊角树、黄连、党参、天麻等29种。
  矿藏资源
  全市地处我国著名“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已探明的矿藏有55种,占全省矿种一半。已知矿床点632处,达到工业矿床80处,其中大型5处,中型15处,小型60处。锰、锡、稀土等矿藏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锰保有储量约6800万吨,占全省的34.7%,居全省第二位,产量居全省第一位。江华姑婆岭稀土矿为大型矿藏,储量全省第一。
  水力资源
  永州是个河流密布、水系发达的地区,共有大小河流700余条,总长1万多公里,河床谷深流急,水能资源蕴藏丰裕,总量达238万千瓦,位居湖南第三,其中可开发量达101万千瓦,待开发利用的达60余万千瓦。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