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市
ad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
自然地理
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中部,地处东经125°14′-126°28′,北纬44°32′-45°51′区间,北及东北隔松花江与松原市、榆树市和舒兰市相望,东南与九台市相连,西南与长春市郊接壤,西隔伊通河与农安县毗邻,处在长春、哈尔滨、吉林三大城市重心上。京哈铁路、同三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东北三条物流大动脉平行从区内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德惠市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其特点大陆性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爽,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气温4.4℃,年平均积温2851℃。年均日照时数为2695.2小时,年降水量为520毫米。由于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雨热同季有效降水多,能够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生产的需要。
行政区划
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腹地,幅员面积3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万亩,全市总人口95万人,农业人口75万人。辖12个镇、4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德惠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市区位于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大城市之间,京哈铁路、北哈公路、长余高速公路三条交通大动脉平行纵贯全境百余公里。全市辖4个街道、10个镇、4个乡:惠发街道、建设街道、胜利街道、夏家店街道、大青嘴镇、郭家镇、松花江镇、达家沟镇、大房身镇、岔路口镇、朱城子镇、布海镇、天台镇、菜园子镇、同太乡、边岗乡、五台乡、朝阳乡。
历史沿革
秦以前德惠有肃慎、夫余、东胡等少数民族居住。两汉时期属秽貊族建立的夫余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勿吉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辽属东京道龙府通州。金属上京路济州(后改为隆安州)。辽金时期,这里人烟稠密,经济发达。元属辽阳中书行省开元路,为蒙古游牧区。明初属辽东都指挥司和奴尔干都指挥司,后属兀良哈三卫和科尔沁部。清康熙 年间筑"柳条边",这里划为"边外",属郭尔罗斯前旗领主牧场。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后,山东、河北一带民户入境垦种。嘉庆、道光年间,来这里垦种民户与日俱增。光绪十六年(1890年)长春府于朱家城子设分防照磨,管理沐德、怀惠二乡缉捕事宜。清末宣统二年四月十六日(1910年5月24日)钦批设县,取沐德、怀惠之尾字名为德惠,县城设于大房身,仍隶属长春府。沦陷时期,1936年4月1日伪县公署迁到张家湾街,张家湾遂改名德惠。解放后先后隶属吉林省直辖、怀德(公主岭)专区、德惠专区、长春市辖。
德惠设治至1947年10月20日,德惠第二次解放后,重建县政府,属吉林省直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县政府改称县人民政府。1955年4月28日又改称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7月3日,设怀德专员公署(同年10月6日更名为公主岭专员公署),后归专署所辖。1958年10月23日,划归长春市管辖。1966年1月10日,又划归德惠专员公署管辖。1968年2月28日成立德惠县革命委员会。1969年7月3日,德惠专署撤销,又划归长春市管辖。1980年1月28日,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县人民政府。1994年8月18日,德惠撤县设市,所辖地域不变。
自然资源
德惠市资源丰富,森林、草地植被覆盖率达19.5%;粘土矿遍布全市;砂石、二氧化碳、陶粒页岩储量大,品位高。全市有耕地21.4万公顷,盛产玉米、水稻、大豆、高粱,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大棚蔬菜、畜禽养殖、特色农业及林果业的发展也颇具规模。先后被国家命名为粮食生产先进市、菜篮子工程先进市、中国松花江大米之乡和中国肉鸡之乡。是国家“高优高”农业示范区。丰富的物产资源不仅可以出口创汇,而且为深层次开发提供了源源不竭的优质原料。
经济发展,农业畜牧
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8亿元,同比增长18.5%;工业总产值实现125亿元,增长28.9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55亿元,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亿元,增长59.1%;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06亿元,增长26.1%;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亿元,增长2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00元,增长14%;农民人均收入实现4300元,增长8.9%。
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的2012个单位中排名162位,竞争力等级达到A级。
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排名东北前十名。
现代农业实现大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粮食、特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优质专用粮食作物、园艺特产作物面积分别发展到125万亩和45万亩,瓜菜等“五大特色产区”规模不断扩大;绿色水稻等“十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已形成规模优势,有9大系列66个品种获A级绿色食品标识。
畜牧业强势发展。牧业小区发展到66个,规模化养殖基地发展到52个。牧业产值实现29亿元,同比增长16%。“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和禽流感等动物防疫工作取得良好成果。农业示范园区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全市已建成各类农业园区12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20万亩。劳务输出开创新局面。全市劳务输出总量达到1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57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组织开展了秋季农田水利大会战,完成土方量累计285万立方米;农防林完成了225公顷更新改造任务;抗洪救灾取得全面胜利,灾民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妥善安置。免征农业税配套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成了乡镇机构撤并任务。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
工业发展
食品工业蓬勃发展,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德惠的食品工业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几年来我们围绕绿色食品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大力发展餐桌经济,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相继开发了鸡肉、牛肉、猪肉、精制米、色拉油、粗粮免煮面、白酒、休闲食品等近百个系列上千个品种的产品,构筑起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食品加工产业群体,形成了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蔬菜加工等覆盖全市的食品行业加工体系,建成各类食品加工企业568户,年创产值1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6户,从业人员16万人,年加工粮食350万吨、肉类95万吨、蔬菜30万吨、饮品80万吨。在食品工业的强势拉动下,经济总量扩张了,产业结构优化了,历史难题化解了,县乡财力增强了。“十五”末期,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了一番,三次产业比调整为29.7:32.8:37.5,二产首次超过一产。食品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食品工业上缴税金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68%以上,初步形成了原料基地化、加工多元化、产品系列化、销售网络化、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新格局,成为德惠县域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05年11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食品名城”,是全国县(市)中的第一家。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几年来,我们坚持走以产业化经营为带动的食品工业强市之路,围绕主导产业开发,大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壮大食品工业实力,开创了群龙竞舞、百花竞放的可喜局面。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历经15年的发展,已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是亚洲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进入世界农牧企业、全国工业企业、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全国工业企业进出口四个500强。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长春大成集团在我市投资兴建的德惠玉米生化工业园区,开发玉米淀粉、果葡糖浆、有机酸、化工醇等中下游产品,实现了原料玉米的吃干、榨净。目前,15万吨赖氨酸、10万吨谷氨酸、60万吨淀粉糖、5万吨合成氨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为我市又一艘巨型产业航母。全国最大的肉牛加工企业长春皓月集团在我市投资建设的皓德公司,开发分割肉、熟食、皮革及生物制药等系列产品,形成了年屠宰肉牛20万头,转化粮食秸秆300多万吨能力。引进建设的全国食品行业排名首位的福建达利食品公司,开发了蛋黄派、雪饼、薯片和饼干等系列营养、美味、健康、时尚产品,已形成了年产各种休闲食品6万吨,转化当地农副产品3万吨能力。河南黄河集团在我市投资建设的长春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开发全家福、超级、思园系列产品,已形成了年生产方便面15亿袋,转化玉米等粮食产品5万吨能力。吉林鸿大牧业有限公司集禽类屠宰、熟食加工、饲料加工于一体,日生产加工能力10万只,是继德大之后的又一个农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同时,我们还有以佳龙实业、阔源牧业为核心的猪龙,以德大酒业、上禾米业为核心的酒龙和米龙,以宏洋牧业为核心的羊龙,以吉林省绿色瓜菜经销公司为核心的菜龙。预计这些大企业、大龙头全部达产达效后,可为我市增加工业产值200亿元,创造利税6亿元。
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高、大、精、尖”的项目引进建设标准,用先进技术整合农畜资源,以自主创新促进企业实力增强,我们引进的所有企业从生产设备到工艺流程、环评标准,都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淀粉湿磨、光谱色选、湿式抛光、生物发酵、激光屠宰等一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食品工业整体水平。按照即时化、营养化、系列化的发展方向,开发的大成淀粉糖、佳龙猪肉系列、松花江精制大米等产品,以较高的技术含量抢占了市场,带动了食品工业由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系列生产、多元增值转变。目前德大公司已开发了八大类300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皓德公司开发了七大类100多个品种的优质产品,达利公司开发八大类300多个品种的美味食品,全市食品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吉林省著名商标4个,吉林省优质产品6个。名牌战略的实施,拓宽了产品的市场空间,有40多种产品打入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市场。
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产业基础日益稳固。几年来,我们以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为方向,狠抓基地建设,建好“第一车间”,让绿色食品生态城市喊得响、叫得住、立得牢。坚持区域化布局。本着“围绕龙头建基地,发展基地建新龙”的指导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生产,根据土壤、气候、水文、种植习惯等特点,培育主打产品,努力形成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格局。目前,布海、升阳的绿色瓜菜已发展到5000余公顷,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菜园子无公害西红柿形成了千垧地、万栋棚、年收入2亿元规模,创造了用10%的耕地带来50%收入的奇迹。坚持标准化生产。借助全国首批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的契机,健全和完善了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质量标准认证和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了120万亩。我们申报的9大类66个产品,经过环境监测、产品检测,在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组织的认证中一次性全部过关。坚持园区化经营。以集约型、科技型、创汇型园区建设为方向,以“百千万”为标准,建成了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20个。我市边岗乡吉星肉鸡养殖园区集孵化、饲养、加工为一体,现已形成年出栏肉鸡3000万只、创利税近千万元能力,相当于德大公司年屠宰量的三分之一。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发展后劲日益充足。按照“边开发、边建设、边设计、边储备”的原则,德惠市精心规划了55个食品工业项目,其中的吉林天景有限公司、长春佳龙实业公司三期工程、长春市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达利食品二期工程、吉林鸿大牧业有限公司、大仓实业有限公司、吉林上禾有机食品公司、山东雅客食品有限公司德惠分公司等项目被列为全市重点项目。2005年,全市共新上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201个,其中超3000万元的较大项目41个,超5000万元的大项目20个,超亿元的大项目13个,引进内资30亿元,外资280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5亿元,增长59.1%,创历史新高。
教育卫生
德惠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66个,其中含中等专业学校2所,改制中专1所,成人中专1所,农职业中学5所,普通中学54所(其中高中8所,初中46所),小学308所,聋哑学校1所。幼儿园95个(集体园1个,个体园94个),教师进修学校1所。共有在校生158,191人,其中普通中学学生56,596人,职中学生2,804人,小学生86,492人。教职工总计10,605人,其中专任教师8,510人。校园占地面积6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
我市教育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成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大部分社会成员知识更新与学习需要,规模适应,结构合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较高,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要达到长春地区同类教育的中上等水平,职业技术教育能取得新的突破,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育的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解放思想、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全力地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完成结构调整、规模调整,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努力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新世纪,做到一方面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又为上级学校输送生源。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执行好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实施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养一批面向新世纪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努力造就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育管理人才,搞好"三名"工程建设。坚持教育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基本方向,加快我市教育改革步伐。深化教学领域改革和课程改革;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扩大办学体制改革范围。
德惠市现有二级医疗机构2家,分别为市医院、中医院。另保健院、防疫站、卫校、结核病防治所各1家。23家乡镇卫生院,社会医疗机构及个体诊所28家,309家村卫生所。卫生技术人员:2989人。其中高级71人;中级392人;初级1526人;村医1000人。执业医师928人。执业助理医师286人。注册护士522人。药剂人员202人。床数:871张。螺旋CT1台,呼吸机5台,心电监护仪5台,X光机17台,吸痰器2台,血球计数仪2台,CT2台,彩超2台,B超22台,数字化胃肠机1台,核磁共振1台,血液透析机1台,高压氧舱1台,大型生化分析仪一台,血细胞计数仪1台,电子胃镜1台,电子显微镜33台。转自www.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