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区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二道区

二道区


ad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

邮编:130033 代码:220105 区号:0431 

地理位置
  二道区地处长春市东部,东与永吉县万昌镇相连,南与净月旅游开发区接壤,西靠伊通河,北与宽城区、九台市东湖镇衔接。二道区是典型的城郊区。现辖5个街道、1个乡、3个镇共有48个社区、38个行政村,面积452.02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427.74平方公里,待开发面积较大。全区总人口37.5万,农村人口9.27万,农业人口6.94万。区内有各类企业2966户,驻区中省直企业27户市属企业77户,其它类型企业 2862户。区内土质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有金、铁、煤、稀土、石材、矿泉水等多种资源,有耕地面积14375公顷、山林面积9360公顷,有2万公顷荒山和100公顷淡水养殖面积。区内交通便利,哈大高速、102国道、长吉南线、长吉北线、长营、长哈、双九等公路均经过二道,是长春市向北延伸和向省内周边城市地区辐射的出入口。
行政区划
  区人民政府驻自由大路5379号。全辖7个街道、6个镇、1个乡:东盛街道、吉林街道、荣光街道、东站街道、远达街道、八里堡街道、东方广场街道、英俊镇、劝农山镇、泉眼镇、卡伦湖镇、龙嘉镇、东湖镇、四家乡。其中:东方广场街道委托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卡伦湖镇、龙嘉镇、东湖镇由九台市代管。
历史沿革

嘉庆五年(1800年),清政府设长春厅(治所在今新立城)。厅下置四个乡,其中抚安乡(治所在现德惠县万金乡),位于伊通河以东,雾开河以西,今二道河子区隶属其头甲和二甲。

宣统二年(1910年),抚安乡的头甲和二甲分别改为安定、安仁两乡,(治所分别在新立城和稗子沟),本区分属此二乡。

   宣统三年(1911年),安定、安道、安怀三乡合并为永清镇(治所在今长春东站),本区分属永清镇和安仁乡管辖。

1913年,永清镇、德安镇、安仁乡合并为乡一区(治所在今九台卡伦镇),本区属此区。

1929年,乡一区划分为第一区(治所仍设在今卡伦)和第二区(治所在今稗子沟),本区基本归属第二区,只有少部分村落在第一区。

1937年,日伪将双阳县,长春县部分区域划归“新京特别市”,全市划为12个区和6个郊区,本区有和顺区、东荣区以及北河东区和南河东区的部分辖地。

1940年,撤销北河东区和南河东区,扩大和顺区和东荣区,本区在此二区之内。

1942年,又恢复北河东区和南河东区,本区部分范围在其管辖之下。至此和顺区面积10.32 平方公里,东荣区面积 8.52 平方公里。

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长春,建立市民主政府,本区在和顺、东荣两个民主政府的管辖之下。

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军队再度占领长春,本区分属和顺、东荣、北河东、南河东四区管辖,直至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
地形地貌
建成区呈不规则的多边形状,地势略显东高西低,微呈倾斜。地理坐标为东经125°21′24″~125°27′12″,北纬43°50′06″ ~43°57′36″之间。东四乡(镇)处于长白山脉西部余脉地区,东高西低,其中,四家乡、劝农山镇、泉眼镇的东部属于山岭重丘区,泉眼镇西部、英俊镇属于平原微丘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雾开河、双阳河、饮马河以及石头口门水库。

气候环境
整个区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干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降雨期主要集中在6月-9月,全年平均气温4-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650毫米,无霜期约为150天左右。
区域经济
   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20%;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亿元,同比增长38.47%;本级财政收入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24.6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20%。

  开展“项目建设年”和“招商引资攻坚战”活动,分别在上海、北京、江苏等地成功举办了项目招商。全区新建、续建项目11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五千万元以上项目51个。全年预计引进内资16亿元,同比增长33.3%;实际利用外资24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

  物流集中区完成了6条道路和十里堡区域1平方公里的热、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市场群”概念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规划、选址已经确定。东北亚国际采购中心A区正式营业、B区和石陶集散中心已开工建设。工业集中区完成了总长6.9公里的“三横两纵”道路建设及4.8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整,省送变电、中小企业创业园、嘉路喜废油再提炼等35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动工建设。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组建了管委会并启动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莲花山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项目设计,并与香港新濠国际投资集团合作,投资一亿美元,做大做强滑雪、娱乐等项目。中心商贸区的建东商厦、万盛商城、鸿石国际、太古广场等项目均开工建设,商业氛围日趋浓厚。
人口情况
  总人口38万,其中汉族人口数36.3万余人,占总人口数95.4%,少数民族人口1.7万,占全区总人口的4.6%,有回、满、朝鲜、蒙古、壮、锡伯、高山等10余个少数民族。该区现有3个民族村。

  四家乡新光村是唯一朝鲜族村,户籍人口206人,45户,拥有耕地45垧,现有两户经营承包地,其余全部转包,读书务工人数160人,不具备打工能力45人。均收入4万元,外出务工收总收入均150万元,加上土地收入,全村全年总收177万元。

  泉眼镇岗子满族村土地100公顷,16个自然社,人口3400人,满族人口近2100人,近3年来,人均收入平均在3000元左右,主要从种植玉米,养殖黄牛,种植蔬菜大棚为主,劳务输出年均800人左右,90%都在长春市内务工。

  泉眼镇赵家满族村耕地面积421公顷,全村共有农户421户,人口1260人,其中1176人为满族,群众的人均收入2500元,主导产业以种植玉米为主,外出务工人员280人左右,多属季节性打工人员。

社会事业
  突出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保持全市领先水平。53中学、85中学新教学楼竣工交付使用,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合作医疗积极推进,卫生大厦投入使用,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缓解。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动态管理,2006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256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救助农村困难群众2598人,帮助749名残疾人进行康复,城乡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获省级金牌15枚,全区被评为“全国公共文化体育建设先进单位”。就业创业工作实现由活动引导向项目推进的转变,培训25801人次,落实创业项目256个,扶持创业户264家,协调贷款2319万元,开发就业岗位9706个,安置失业人员8164人,转移劳动力1.4万人次,增加了群众收入,改善了群众生活。

  2007年中考高分段人数1098人,列全市城区之首。完成了英俊镇村小合并和105中学新教学楼的选址,为推行“一乡一校”奠定了基础,初步实现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与管理。

城市建设  
  完成棚户区拆迁面积76万平方米,改造开发占地面积1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0.7万平方米,建设回迁房 53.5万平方米,年末可安置回迁居民6800户,实现100%当期回迁。完成了长吉北线出城口、远达大街北段及78条段巷道和城中村道路的改造建设,实施了公平路供热明管高架线落地工程。新建、改造绿地34块,新增绿化面积97.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4%,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绿化任务。启动了吉林大路标准化街路建设,对临街18栋老楼进行了粉刷、装饰。加强环卫保洁队伍建设,实施了大小保合并,实现了主要街路机械化清扫和除尘。新设便民环保公厕25座。开展了市容市貌、五小行业和废品收购站的专项集中清理整顿。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