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
ad
县情概况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地处川陕、楚蜀交界线上。居北纬31°39′~32°33′,东经106°59′~107°46′之间北与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毗邻,东接万源市,南接平昌县,西与巴州、南江二县相依。历代旧志皆云:“依三巴之旧城,控全蜀之左隅”。“后连延于秦陇,则迤逦之荆吴”,北扼“巴梁之冲要”,东扼“蜀楚咽喉”。通江县域东西距73.3公里,南北距98.5公里,幅员4116.58平方公里,辖14个区(镇),79个乡(镇、办事处),70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地——诺江镇,南距达州市150公里,距重庆市420公里;西距巴中市89公里,距省会成都市580公里,距广元市270公里;东距万源市180公里;北距陕西省镇巴县158公里;西北距南江县131公里。
县境与相邻的7个县、市、区的40个乡镇接壤,县界总长551.82公里。其中与万源市接壤界长131.48公里,与平昌县接壤界长160.94公里,与巴州区接壤界长50.98公里,与南江县接壤界长89.63公里,与南郑县接壤界长51.73公里,与西乡县接壤界长5.97公里,与镇巴县接壤界长61.09公里。县界中含四川、陕西两省接壤之界,其中省界总长118.79公里。
通江地形“万山环列,诺宕潆回”。诺水,宕水,一西一东由北至南纵横县境,将山脉切割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列,形成三山夹两谷之势。全县雨量、光照、气温均适合多种动植物生息繁殖。因而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农耕地87.56万亩,林业用地331.1万亩,草山草坡309.46万亩,水利工程6169处;水利资源可开发量20.22万千瓦,种植农作物品种173个,有乔灌木308种,植物药材1386种,饲草384种,野生毛皮,羽毛动物67种,鱼类47种。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具有一定储量的有煤矿、铁矿、石灰岩矿、白云岩矿、铝土矿、石英矿、钾矿、石膏矿、大理石、天然气等。
通江,是中国银耳的发祥地。早在清代,通江银耳就已成为宫廷贡品,医学专著《本草问答》、《本草诗解药性论》及《御香飘缈录》均有收录,迄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1995年,通江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2004年,国家对通江银耳实施了原产地保护。
集自然风光、革命遗址、历史名胜于一体的旅游资源,是通江的一大特色。诺水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诺水洞天”、“临江丽峡”、“空山天盆”、“唱歌石林”四大景区组成,有著名景点270余处,面积525平方公里。溶洞堪称人间仙境,是亚洲最大的地下溶洞群。这里山山有洞,洞中有洞,洞洞独特。诺水洞天与临江丽峡、空山天盆景区相映生辉。金凝玉砌的溶洞、五彩斑斓的河水、清幽如画的群峰、飞泉泻壁的峡谷、原始丰茂的森林,融雄、幽、险、奇于一炉,已成为西部旅游新亮点。
通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川陕苏区被毛泽东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
李先念、徐向前等446位将军曾在这里运筹帷幄,血战疆场。当时通江总人口不足23万人,就有4.8万余人参加红军,新中国成立时仅4000余人幸存。傅崇碧、何正文、陈彬等10位通江籍儿女成长为共和国将军。胡耀邦、江泽民曾先后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题写馆名。至今保存完好的红军遗址、遗物、文物遍布全县,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文物之珍贵,全国罕见,堪称“露天革命博物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云崖红军石刻标语”被列为全国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通江素有“一府三乡”(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溶洞之乡、红军之乡、银耳之乡)的美称。通江是溶洞之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诺水河风景名胜区内金童山至中峰洞为腹心地带,沿河两岸奇峰突兀,峭壁如削,颇有桂林景致、三峡险趣,其间地下溶洞密布,洞洞相连,洞中有洞,已初步探明景区溶洞138个。其中中峰洞、龙湖洞、仙人洞、狮子洞、楼房洞、宋家洞等洞内钟乳石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状若天庭水府。
堪称“天下第一洞”的中峰洞主洞长7800米,可游览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更有长约10里的临江丽峡,“天铸一铜城”的得汉城,震撼清王朝统治达10年之久的白莲教通江蓝号义军驻地麻坝寨石林,“非南海即南海、不西湖却西湖”的穿云洞等景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县境各处。
通江是红军之乡。通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苏区。革命遗址和石刻标语遍及城乡,仅主要革命遗址多达50多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总政治部旧址、红场、列宁公园、巨幅石刻标语等均保存完好。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为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墓地。每字高5.9米、宽4.9米的“赤化全川”石刻标语堪称“标语之王”收录于辞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办公居住的“五一村”原貌依旧。“空山坝大捷”战场遗址已旧貌换新颜。胡耀邦、江泽民、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题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和“红军广场”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具有丰富的红军文化内涵。
通江是银耳之乡。通江银耳以朵大、味纯、色黄、含维生素和氨基酸种类多、药用功效显著而著称于世。通江银耳自清光绪年间问世后,芳名远播。晚清时期倍受慈禧太后的青睐,成为清廷御膳席上的珍馐。1995年,通江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的美称。已开发出了银耳八宝茶、银耳羹等十余种系列产品。名优土特产品和中药材还有核桃、魔芋、香菇、板栗、天麻、银花、蕨菜等二十余种。罗村茶在宋代就已跻身四川八大名茶之列,翰林茶在清代就已成为皇室贡品,“天岗银芽”曾获国际博览会金奖。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县属中、低山区,包括中切割低山、中切割中山和深切割中山。呈“三山夹两谷”地形。地貌基本特征有三:低、中山界限明显,均受三个二级构造单元的构造线控制。涪阳—五龙山鼻状构造轴线,为县境低、中山的分界线,此线以南为中切割低山。川北台陷与米仓山、大巴山交界线,形成县境中切割中山与深切割中山的分界线,此线以北为深切割中山。米仓山台穹中楼子庙—空山坝挠曲褶皱带之南端,为县境岩溶地貌的分界线,此线以北为中山岩溶地貌。切割深,多窄谷、峡谷。中切割低山切割一般600米,多“V”型谷、平底谷;中切割中山切割一般700~900米,多窄谷;深切割中山切割高达1200米以上,多峡谷。三级阶梯状构造,从北至南逐渐降低。北部深切割中山海拔1500~2000米;中部中切割中山海拔1300~1500米;南部中切割低山海拔800~1000米。
气候特点
县境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6.7℃,较历年平均气温16.6℃偏高0.1℃;年极端最高气温38.4℃,较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4℃偏低2.0℃,年极端最低气温—1.1℃,较历年最低气温—6.2℃偏高5.1℃;年总降水量1399.2mm;年日照时数1299.2小时,较历年平均1370.1小时偏少5.2%。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县属中、低山区,呈“三山夹两谷”之势,三级阶梯状构造明显,从北至南逐渐降低。北部深切割中山区海拔1500~2000米,区内喀斯特地貌形成众多地下溶洞;中部中切割中山区海拔1300~1500米;南部中切割低山区海拔800—1000米。播种耕地面积89693公顷。县内土壤共有6个土类、10个亚类、16个土属、36个土种。其中有31个土种是农业土壤,7个土种是森林土。水稻土是全县农业土壤中最大的土类,面积406858亩,占农业土壤的54%;次为紫色土类,面积194108亩,占25。8%;再次为黄棕壤、黄壤、石灰岩土、新积土等4个土类。水稻土类有3个亚类、7个土属、15个土种,其中淹育型水稻土亚类紫泥土田土属是最大的土属,有3个土种,面积193840亩,占水稻土的47.6%;次为潴育型水稻土亚类紫黄泥田土属,有4个土种,面积177021亩,占43.5%。旱作土壤有5个土类、7个亚类、9个土属、16个土种,其中最大的土类是紫色土类,面积194108亩,占旱地面积的56%。
水资源 县境水系呈网状发育,河谷溪沟密布,宕(大通江)、诺(小通江)二水从北至南,纵贯北部中部区域。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7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14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理以上的4条。境内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6.9亿立方米。其中境内地下水年出露量为2.260亿立方米。县过境地表水数量较大,多年平均年径量32.8亿立方米。县水能理论蕴藏总量36.70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20.22万千瓦,占总蕴藏量的55%。
生物资源 境内植物、动物资源丰富。年均播种耕地面积89693公顷。全县林地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61%。有植物乔灌木77科308种,其中果木类13种,竹类8种,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树种主要有水杉、三尖杉、银杏、鹅掌楸、红豆树、领春木、华榛等14种;有野生动物(不含昆虫)331种,其中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动物主要有毛冠鹿、金雕、云豹、金钱豹、猕猴、苏门羚、林麝、大鲵、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21余种。
矿产资源 金属矿藏有菱铁矿、赤铁矿、铅土矿、银矿等;能源矿藏有煤、石油、天然气、铀等。此外,石灰石、白云岩、石英石、石膏、大理石、硫铁矿、钾矿石、膨润土均有一定的分布。县境油气资源极为丰富,系整个通(江)南(江)巴(州)油气构造带的核心区域。现已探明县境天然气储量为5600亿立方米。
历史沿革
通江历史悠久,置县源远流长。县南擂鼓寨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祖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衔生息。
通江,商周、春秋属巴国,秦属巴郡,西汉为巴郡宕渠县地,东汉为巴郡宣汉、汉昌二县地,三国蜀及晋因之。南朝梁为遂宁郡始宁县地。北魏正始中(504~507)首置符阳县,同置其章郡,属巴州。西魏大统中(535~551)析始宁县地置诺水县,属巴州遂宁郡。
元钦间(552~553)分始宁县地置白石县,属其章郡。隋开皇三年(583)废其章郡,省诺水县入始宁县,以符阳、白石二县属集州,大业三年(607)改属清化郡。唐武德三年(620)复析始宁县地置诺水县,析始宁、归仁二县地置广纳县,并属万州。七年省诺水县入始宁县,八年复分始宁县地置诺水县,并于县治置壁州,属山南西道。开元二十三年(735)六月,于壁州东三乡之地置太平县,属壁州。天宝元年(742)八月,更壁州为始宁郡,更诺水县为通江县,更太平县为东巴县,迄今已历时1200多年。乾元元年(758)更始宁郡复为壁州,五代前蜀和五代后蜀因之。
宋乾德四年(966)省东巴县入通江县,五年省广纳县入通江县。熙宁五年(1072)废壁州,省符阳、白石二县入通江县,属利州路巴州。宋末分通江县为上通江、下通江二县,皆属利州路巴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省上、下通江县入曾口县。至正四年(1344)复置通江县,属巴州,明因之。
清属保宁府,民国前期属嘉陵道。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时期,废通江县而置赤北、赤江、红江三县和苦草坝、洪口两特别区,并于通江城置川陕省。民国24年(1935)春复置通江县,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建国后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1968年起属达县地区。1993年10月,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县从达县地区分离出来,成立巴中地区,属巴中地区。2000年12月,改巴中地区为巴中市,现属巴中市。
文物古迹
吴士达墓
吴士达墓位于文峰村吴家湾,建于清朝同治癸酉年(1873)。墓地约占一亩多,除正面亡堂寿藏,三面条石砌壁,四面条石拱篷封顶。内墓坝可容一个生产队的人开会、乘凉、躲雨。周围镶嵌着的石刻透明泡花两朵的筛子大小。还有“鸾凤翱翔”、“虎啸龙吟”、麒麟跳跃、熊跑狮舞、文武百官议事等出出古戏等。墓坝大门口还有座狮,双斗桅杆,走廊、过道、坟罩子。
“文革”中红卫兵组织了百余人未毁掉,后用雷管、炸药炸掉了顶棚和外柱,墓碑上的图案迄今仍栩栩如生。吴士达其人,一生练习武术,授徒弟二十多人,名闻于桑梓。此墓除建筑雕刻工艺精湛,技巧高超外,还镌有通、巴两邑的进士、举人、贡生等文人学士如陈云良、苟旁达等的诗、词、文、联、匾额,尚存。八府巡案墓,位于红岩村库银沟。建于明代万历十五年(1587)。用2尺厚、5尺宽、8尺长的石料,拱成九孔墓穴一横排。长三丈许,现墓穴完好,除建造时间外,墓主姓名等记载,已风化不清。此墓价值是古老牢固。坟地面积一亩大小,坟坝中有神主式碑,已毁。
红四方面军烈士陵园
红四方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通江县城东四十余公里的沙溪王坪村,原名王坪烈士墓。一九三三年冬,四川军阀刘湘六路围攻川陕革命根据地时,王坪地势险要,红四方面军曾将总医院设于此。为悼念住院牺牲的烈士,总医院医务人员于一九三四年在院旁修建烈士陵园,占地百亩。墓区安葬有三千八百多名红军指战员的遗体,园内苍松翠柏,百花争艳。
一九八九年十月,国务院批准王坪烈士陵园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墓碑高4.2米,碑额横刻“万世光荣”四字,中间坚刻“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两旁刻有“为工农而牺牲,是革命的先驱”的标语。墓碑两侧各刻长枪2支、短枪1支。
碑座正面刻有镰刀、斧头、五角星、手枪、谷穗和向日葵等图案。红四方面军撤离王坪后,地主还乡,强迫农民打碎烈士碑,农民深夜埋藏此碑于屋后。建国后重竖原碑于墓前。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城文庙,背抵列宁公园,面临通江河,由大成殿,东西两庑以及载门、棂星门、万仞宫墙、泮池等组成,据《通江县志》记载,大成殿为明景泰申年(一四五二)县令周南在旧基重建。其造型疑重,结构严谨,石柱板壁,穿斗屋架,主体建设雕梁画柱,屋面琉璃生辉,房脊雕龙嵌凤,拱托三十根大木,石庭柱的座墩上,镌刻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工艺精巧,维妙维肖,建筑占地2500余平方米,高墙重门,巍巍峨峨。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政治委员陈昌浩等领导在这里指挥红四方面军历经数百战,并取得了辉煌胜利,创建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总指挥部旧址保存完好,1982年,红军入川五十周年之际,劈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馆名由胡耀邦总书记题写。1988年1月,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江泽民总书记题写了馆标。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位于通江县城学宫,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紧密相连。旧址学宫与通江文庙(总指挥部旧址)同年代修建,其后屡有维修,全系木结构,一进四院,保存完好,1988年1月,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川陕省工农总医院旧址
1933年7月,川陕省工农总医院在毛浴成立,1934年2月迁往长胜啸口梁麻坝里。总医院占地8.3平方公里,下设政治部、医务处、总务处和15个病号连。原部设在聂家老屋,15个病连分布在三条长塬的15个大院子里。所有旧址原貌依存,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长先后由李敬元、陈鼎玉、王兴刚、王朝禄担任。
全院工作人员420余人,其中院部各机150关余人,医护人员270余人,有病床(通铺折合)3000余张。总医院先后收治伤病员26000余人,治愈23000余人。1934年底,总医院奉命撤离随红军西征北上。
总医院旧址群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位于沙溪镇王坪村,包括总医院部、政治部、医务部和总务处旧址,以及其下设的医疗机构,属军、政、医三合一的军级机构。整个建筑均呈三合院布局,土木结构,清末民初民居建筑风格,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4年春,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鹦歌嘴迁驻今沙溪镇王坪村,周光坦任院长,张琴秋任政治部主任。由于战事激烈,成百上千的伤病员被送往总医院救治,虽因缺医少药,不少伤病员伤病恶化而光荣牺牲。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仍为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保存革命力量和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为了展示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的历史风貌,县民政局于2005年初对总医院旧址进行了保护性建设和陈列布展。省委书记张学忠视察后亲自题写了“四川省卫生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旧址群现已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川陕苏区红色旅游的又一道靓丽风景。
历史事件
攻占通南巴战斗
1932年12月~1933年2月1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对国民党军的进攻作战。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率领下,由鄂豫皖苏区转移到陕西省西乡县钟家沟地区。在此,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得知四川军阀正在混战,川北兵力非常薄弱,且该地区物产丰富,地势险要,遂决定集中力量向四川发展,翻越巴山,占领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创建川陕苏区。18日,红四方面军先遣队第73师第217团进占通江县北部的两河口,守军1个连撤逃。21日,方面军主力通过两河口,进至苦草坝、泥溪场后,兵分三路迅速展开。以红73师为右翼,西出夺取南江;红10师为左翼,东出进击洪口;方面军总部率红11、红12师直趋通江城。25日,红12师先头部队攻占通江城,歼守军第7旅1个营及当地团防部队,乘势控制了以通江为中心的大片地区。
四川军阀第29军军长田颂尧见其防区被红四方面军攻入,慌忙从嘉陵江沿岸调兵堵击。其第1路和第3师第7旅进抵巴中,第2路进抵南江,企图乘红军立足未稳,反攻通江。与此同时,位于陕南的第65师亦向万源开进。红四方面军为迅速打开局面,决定集中兵力打击田颂尧部。即以红11、红12师由通江西进,在城西之恩歌咀占领阵地,给由巴中来犯的第1路以大量杀伤后,发起反击,将其击溃,乘胜追击到杨柏河、马家坪、杀牛坪一带,歼其1个多团,并继续前进占领清江渡地区。红12师与红11师第32团在挡住第1路和第3师7个团的反扑后实施反击,毙伤其1000余人,俘600人。国民党军两次受挫后,乃退守巴中城。1933年1月下旬,红12师及红11师第32团逼近巴中,守军弃城撤逃。23日,红军进占巴中城。在此期间,红11师第33团击溃第3师一部,占领通江县城西南之得胜山;红10师击溃了进抵万源县竹峪关之第65师先头部队,迫其退守万源城。红73师经瓦石铺(瓦室铺)进至涪阳坝后,以第218团沿小通江河北上,再向西进攻南江,师主力经平溪坝向南江发展。1月中旬,红73师主力从大河口突破第2路的防线,进至太平山、小尖子山时遭川军第19旅阻击,遂避开正面,留少数兵力执行牵制任务,主力迅速北上,经兴马坝到达官渡口,与先期到达的红218团会合,并迅即集中兵力进攻甑子垭、鹿角垭,激战3日,于2月1日占领南江县城。至此,红四方面军历经1个多月的作战,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3县绝大部分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3个团,击溃8个团,为建立川陕苏区、发展红军打下了基础。
红四方面军及时捕捉战机并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1个多月的作战中,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3县的绝大部分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3个团,击溃8个团,为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打下了基础。
历史名人
朱仕焕
朱仕焕生于1913年,原吉林省军区政委,四川通江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7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吉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顾问。199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显杨
张显杨生于1915年,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四川通江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军区昭通军分区司令员。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3师师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回国后,任第15军副军长,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吴荣政
吴荣政(1915—1973,原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四川通江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师师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昆明军区炮兵司令员,解放军第50速成中学政治委员,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3年病逝。
傅崇碧
傅崇碧生于1916年,原北京军区政委、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四川通江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任第63军军长。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军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和坚守防御作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章。
回国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生活风俗
饮食
农家产啥吃啥。低中山区主食大米,辅以红薯、麦面、杂粮;高山区主食玉米,谷称包谷,辅以大米、麦面、洋芋、杂粮。一般日食三餐,俗称“赶三六九”。大忙季节一日四餐,午前歇气时吃糕点,名为打尖、打幺台。冬闲日食两餐,俗称“赶二五八”。荒年低山区以连麸面煮稀饭,称“羹羹”;高山区以包谷面煮稀饭,称“抹胡子”。常年热天午餐多吃稀饭。
菜食随季节变化,有泡制的净咸菜、酸菜;腌制的盐榨菜、糖榨菜;薰制的豆腐干、腊肉;干制的豇豆、洋芋片、笋干、木耳;配制的豆瓣酱、红豆腐、豆豉。常年热天午餐多吃稀饭。
衡量生活水平高低,以吃肉、蛋、鱼的多少为标准。喜饮酒,凡遇节日,或客人到家,必饮酒助兴。
农村别具特色的包含有包谷细米干饭、菜豆腐稀饭和五味炒面。
包谷细米干饭 先将干包谷籽淘洗去尖,磨成瓣,将瓣子存放一两天,俗称“叠瓣子”。再磨细,去其粗米和面,只取细米。用铁罐煮,水开后先放细米的三分之一,用木棒或竹棒搅匀;等煮沸后,再放细米的三分之一,待煮沸后,再放余下的细米,搅匀加盖蒸煮。煮沸后将铁罐放在火边煨烤,煨烤一阵子转一次铁罐的方向,直到煨烤干水分。包谷细米干饭松软有弹性,香气四溢。
菜豆腐稀饭 先将黄豆制成嫩豆腐,然后将嫩豆腐划成小块,再放入酵子水(制嫩豆腐的水)稀饭内煮。吃时,加油辣子、葱蒜姜椒等佐料。营养丰富,老人最喜吃,有“菽水养亲”的情味。
五味炒面 用炒熟的黄豆、燕麦、包谷、花生、核桃米磨成面粉。吃时,加入葱、椒等佐料,用开水冲或用凉水拌成糊状。炒面久藏腐,便于携带,随处可吃,别有风味。
城镇居民买啥吃啥,不重视粮菜的储备,包含品类及丰厚程度均胜农村。建国后,机关单位早餐多为稀饭、馒头;中、晚餐较丰盛。
服饰
童装 民国后期和建国初,婴儿满月载胎帽。周岁以后,夏戴凉圈,冬戴风帽,还有鸡爪帽、兔耳帽等。帽沿常饰以“八仙庆寿”、“二龙抢宝”、“吞口”等银娃娃或刺绣花卉图案。身着花布衣服和衩衩裤,脚穿扎花布鞋。学龄儿童头戴瓜皮帽,俗名耍帽儿或一把抓。少数小孩戴百家锁和银质项圈,满12岁时开锁去圈。进入80年代后,小孩穿戴注重质量,讲究美观。一般穿毛线、绒线织的娃娃衫、宝宝裤、连袜裤,外套罩衣。稍长,穿儿童运动衫、套裙、绒毛衫、太空服等,极少穿平板布衣。
青年装 青年衣着最富时代特色。民国初期,农村青年多穿土布偏襟长衫。腰拴布带,劳动时将前后一衣角扎起,称“一杆旗”。夏秋穿对襟短衫,冬春着紧身短棉布。包白布帕,穿布鞋开草鞋。妇女穿偏襟短衣,系围裙,穿布鞋。大姑娘扎长辫,穿绣花鞋。城镇青年,男穿竹筒式小袖口长衫,戴青缎小帽,妇女穿超襟大袖短衫,腰着红裙,脑后挽髻,插银簪、银撇、戴耳环。脚穿绣花鞋,用丝线锁口,用绿带子缠胫。时人讥为“带缠三道绿,线锁一弯红”。建国初,普穿中山服、列宁服、工人服等短装,剪短发、穿短袜,着长衫、包白布帕的减少。60年代,衣着款式仍旧以蓝、灰、青三色为主。70年代,盛行小脚裤。因裤管短,戏称“亮三寸”。80年代,男蓄齐肩长发,女烫卷发者增多。服装式样新颖多变,棉毛衫、晴纶衫、羊毛衫、滑雪衫、防寒服、太空服、长短大衣;直管裤、喇叭裤、教练裤、健美裤;高跟鞋、甩尖子皮鞋,皆随心所欲,自由穿戴打扮。城镇女青年尤喜穿裙装、长袜、戴耳环、挂项链、搽胭脂、抹口红、画眉毛,尽情体现青春健美。
中年装 民国时期,男多穿长衫,上腰裤,长袜,抄鞋。冬天,高山区的人穿棕袜子,外套满窝子草鞋。女穿半长超襟衣,头挽发髻,戴发网;横插铛针,脚穿布鞋。富绅家庭,女人穿胸前镶云子的花袖短服。头戴压发梳,手戴银圈,胸戴一串银牙 ,走路叮当响。建国后,男普穿中山服,蓄分头,不留胡须。妇女普蓄短发,穿对襟短衫,侧面开口长裤。进入80年代,部分干部穿西装,脚穿平底鞋。
老年装 民国时期,老年穿超襟长衫,外套团花马褂或青布领夹,头蓄长发,戴毡盔或棉帽,脚穿双梁鞋或靴,有遗老之风。女穿大袖超襟半长衫,外套领夹,包白布帕或青丝帕,穿 窝鞋或抱鸡母鞋,内缠裹脚,用带子将裤脚捆紧。建国后,男着中山服或列宁服,内穿衬衣,蓄短发,留胡须的渐少。热天不戴帽,冬天喜戴火车头帽。穿平底布鞋或大头皮鞋。女穿对襟衫,蓄齐肩短发。老年妇女冬天戴毡绒帽,穿绒鞋或棉鞋。
生产风俗
迎春耕 有迎春试耒、说春、破犁、积阳尘、铲山灰等俗。
迎春试耒:民国前,县官于立春前一日举行迎春仪式,预先备一纸扎春牛,再扎一芒神牵牛在手,置于县衙大堂。届时,二十八宿仪仗队、芒神、春牛导引在前,县官坐轿在中,其他官吏、春官等人跟随在后。锣鼓喧天,喝道至城东郊春长坪。先观看斗牛。将两头牯牛牵至坪中,尾系火炮。点燃惊牛,引起牛斗,以乐观众。再驯牛就耕,县官扶犁,叱牛犁地,往返三次,以示政府重农。最后由春官手拿木雕小牛、香炉架,上系麻丝,演唱春词,说吉语。
说春:民国时期,每年立春前后,说春人头戴春官帽,手端春牛,带上“皇历”(历书)到乡间出售,称送春帖。每到一家,站在堂屋门前,说唱迎春词一类吉利话,主人便拿钱或米买“皇历”。女主人拿一绺白麻缠在春牛头上,以示女织之勤。
破犁:民国前,农民在正月里耕第一次田地时,先将“刀头”(煮熟的一块方型猪肉)和敬酒摆在地头,点香烛、化纸钱,向地叩拜,祈祷一年耕作顺利,庄稼丰收。然后才扶犁破耕,开始新一年的农事活动。
保青苗:为保庄稼不受病虫和鸟兽危害,流传有唱青苗戏、赶萤火虫、忌土蚕戊、忌雀几戊、扎草人驱雀、点香驱兽、涂白灰驱兽等多种风俗。
扎草人驱雀:播种后和谷物将成熟时,在田间地头扎草人,身穿烂衣服,头戴烂耸笠,手执挑着笋壳或禽皮的竹竿,或执点着香的假枪,以驱赶麻雀或其他害鸟。
涂白灰驱兽:用石灰或白柴灰涂在地里的石头和树干上,或专制木牌涂以白灰插在地里,以吓唬野猪、拱猪、野兔等不在晚上损坏庄稼。
抗旱魔:建国前的抗旱活动多带迷信色彩,其俗有祈雨、戽潭、取水、呼天、撵旱魃、耍水龙、唱雨戏、禁屠宰、晒川主爷等。
呼天:旱象最烈时,农民会集在一起,光头赤脚,手执柳条.由一人领唱“呼天词”,众人随声唱和。一路悲声撕心裂胆,惨不忍闻,以示向天求雨的殷切。
撵旱魃:旱象严重时,农民集会撵旱魃。一人纹身涂面装早魃,其余人放火枪、拿棍棒四处追赶,直到把“旱魃”赶出本境为止。
耍水龙:用柳条扎成九节龙形,由一群剽悍青年赤上身,举柳条龙在烈日下挨家玩舞。各农户先备好水,水龙到时以水猛泼。玩龙者左遮右挡,直至水完方停。耍完后将水龙掷于山涧或河中。
晒川主爷:农民集会川主庙,将川主菩萨塑像抬到烈日下曝晒,促神催天下雨。
重园艺:种菜、种麻、栽花、培育果树等,有烧头、露壳、放苦水等俗。
烧头:立春后,把干草、木叶铺在黄花、青麻、韭菜地上,用火焚烧,称为“烧头”。实为施肥、除草,促新苗茁壮嫩绿。
露壳:种豇豆、四季豆、花生和栽蒜时,剥去的荚和皮壳不准烧掉,全撒在大路上。认为撒在路上让人踩踏,可多结实。
放苦:水果树在春天上水时,用刀在树皮上砍些小口,称放苦水。过小年给果树砍口喂饭,是给果树放苦水的另一种形式。
护耕畜:农家特别注重保护耕牛。削牛踢、扎牛鼻、教牛、用牛、防牛奔青和打滑,均有一定之规。
扎牛鼻:时间固定在三月三、九月九,认为此时扎的牛鼻不臭。牛鼻扎后,其扎针插在人的腰杆里,不再插在头上,防牵牛时牛望头。
教牛:在冬腊月及正月教牛,不准在青蛙叫时教牛。认为在青蛙叫时教出的牛,使用时气喘、吐白泡。
用牛:惊蛰节不使役耕牛,认为是日使役,牛的骨节响,易扭伤。
祈丰收:民国前,农家为获丰收,常祈于神灵,较普遍的是春祈、秋报、敬新、做青苗会、做牛王会等。
秋报:农民为报本,秋收后做秋报大王会。民国时期,在一乡中按保轮流办会。一保中以中心大庙为会址,延请文武两坛职业者设坛请水,申文达表。最大的活动是缥香。各户青壮年参加,数百人上路。人们用大轿抬着执年大王爷、瘟祖菩萨,扮八仙、孙悟空、猪八戒及判官、小鬼,举着旌旗雨伞、金瓜月斧。一路吼声喝道,锣鼓、枪炮、乌梢鞭的响声不断,在总管、会首带领下,到各保大庙拈香礼佛,空耗民财。
敬新:谷收、麦收后,农民吃第一餐新米、面时,先在院内设香烛案,供奉新米饭或面食于上,主人望空叩拜,并呼:“天老爷,尝新哕!”
节日风俗
年节:过春节称过年,县俗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日都是民间过年时间。有过素年、办年货、团年、辞旧年、迎新年、拜年、破五、过小年、闹元宵等活动。
过素年:腊月二十三,晚餐忌吃荤,称过素年。入夜,民间妇女备香盘灶碟,点清油灯,焚香化帛,祈灶君“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
办年货:腊月将末,各家购买或自制过年的吃穿用品,称办年货,又称办过年东道。
团年:同宗亲属团年多在腊月最末一天的中午或晚上,几家团聚共餐,也有同院团年的。机关单位提前团年,团年后再放假过年。
辞旧年:有打扬尘、除污秽;写春联、贴年画;祭神明、祭祖先;还有换神榜、贴门神、封门等俗。过年的晚餐称年夜饭,多数家庭与团年合一,饭菜特别丰盛,吃不完,以示“有余有剩”。晚上守岁,一家人围着一堆柴火,畅叙通宵,对旧年依依惜别。
迎新年:新年第一天,子夜刚过,各家便鸣炮祭神,称出天行;争担第一挑水,称抢银水;老人说鬼怪虎狼,称放快。清晨,小孩给老人敬烟拜年,老人给小孩散糖食或喜钱,互相祝福。早餐多吃汤圆,或吃剩饭菜,忌吃粉条、灰菜、豆芽。饭后或打牌、下棋,或踢毽子、荡秋千,或游山、逛街,全凭自己喜好,娱乐尽兴。
拜年:正月初一不到亲戚家送礼拜年。俗谚:“初一不出门,初二慢慢行,初三四里拜四邻。”春节期间除走亲访友拜年外,不少乡村,特别是城镇,扎龙灯、狮子、彩船、车灯,从初三到十五挨家挨户拜年。主人放鞭炮相迎.并待以烟茶糖食,或以喜钱致谢。
破五:正月初五,商店开始营业,干部、工人上班,农民下地生产,俗称破五。
过小年:正月十四,家庭和机关均聚餐,称过小年,少数地方称过大年。建国前,农村有请神、送童子、逐鼠、送跳蚤、放河灯、喂果树等多种活动。喂果树、放河灯的习俗至今犹存。
闹元宵:正月十五元宵节,有闹元宵、观花灯活动。晚上,龙灯、狮子、彩船、花灯齐出于街道,人们用鞭炮、焰花烧耍龙灯的人。狂欢半夜之后,各种花灯均拆除烧掉,称倒灯。春节活动到此结束。
月节
清明节:建国前,族长于清明这天在祠堂召开合族祭祖会。向列祖列宗跪拜后,族长讲论名伦族风,公布清明会收支,按族规调处族内纠纷。会后人祖茔扫墓、挂青。最后聚餐,称吃清明会。建国后的清明节,不少家庭仍到先辈坟前挂青、扫墓。部分中小学校组织师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献花、栽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名端阳、重五、端节。各家在门上挂菖蒲、陈艾。午餐吃包子、粽子,饮雄黄酒。或找到癞蛤蟆倒吊于屋侧,意在驱毒避邪。县城和沿河部分场镇举行龙舟赛、游泳比赛活动。建国后,县武装部和体委曾在端午节举行过数百人武装泅渡比赛,县体委举办过端午节游泳竞赛。农村因端午正值大忙季节,多改在五月十五过端午,亦称大端午。凡青年夫妇,多选择在大端午回娘家送节。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名月半节。建国前,各家各户于十四日晚上在中堂供起“信袱”(纸钱),焚香秉烛,迎祖魂回家。也有在十四或十五日晚上泼水饭于十字路口,或请佛教徒办盂兰盆会,俗称赏孤。建国后,乡人仍慎终追远,保留化纸钱祭祖的习俗。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农户做糍粑,城镇居民买月饼。也有青年夫妇或未婚女婿到岳丈家送礼贺节的。是夜若皓月临空,合家围坐院中赏月,或吟诗唱歌,或讲故事,兴致满怀。喜庆中秋佳节之俗,今胜于昔。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民国时期,家家户户煮曲酒,装至腊月底才烤,称重阳酒,亦用糯米做醪糟,装坛封口,过年才食用。建国后,私人不煮曲酒,做醪糟者亦少,但城镇秋游登高的人越来越多。
游壁山:县城及附近居民有“三月三游壁山”习俗。此俗始于唐,盛于明清,旨在纪念唐宰相郑畋、南宋“开国将军团练使”向俭、明监察御史向种、通判向阁等历史名人。建国后废止。自踟年代起,以春游形式渐次恢复游山活动。
红军入川纪念日:1932年12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转战人川,进入县北两河口,开辟了以通江城为首府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建国后,全县人民每逢12月18日,以开座谈会、祭扫烈士墓、参观军史陈列馆等多种形式纪念红军的丰功伟绩,发扬红军的创业精神。1982年12月18日,达县地区“红四方面军入川五十周年纪念会”在诺江镇召开,到会老红军、根据地各县代表及县城机关干部1000余人,盛况空前。
行政区划
通江县辖14个镇(诺江、铁佛、洪口、麻石、瓦室、涪阳、铁溪、诺水河、民胜、火炬、广纳、永安、至诚、沙溪)、35个乡(杨柏、大兴、东山、三溪、双泉、文峰、春在、三合、云昙、唱歌、芝苞、董溪、澌波、松溪、九层、胜利、板凳、文胜、兴隆、毛裕、泥溪、烟溪、沙坪、朱元、长坪、空山、青浴、铁厂、新场、陈河、草池、回林、龙凤场、两河口、板桥口)。
交通运输
通江县交通便捷。加大了对交通与信息网络的建设,全县乡通公路总里程达1120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220公里,形成了省、县、乡道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78个村和所有乡镇实现了通讯程控化,传输光纤化,国际国内直拨,区镇全部建起了网络基站,全县电话装机容量达到了每百人5部。2004年全县建成了通乡油路50公里,新建村道路320公里,完成了33条乡道路的集中整治。
风景名胜
空山国家森林公园
空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境内,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缘米仓山东南麓,园区总面积11511m2,最高海拔2117m。
公园由挂宝岭原始风光游览区、天香峰森林文化游乐区、鹰爪岭森林野营游乐区、空山坝岩溶风光游览区、猴子岩峡谷风光游览区等5大景区组成。景区内现有自然景点60个,人文景点19个。园内天然阔叶林海壮阔,季相景观多彩;岩溶地貌典型,类型多样;山间盆地宽阔,长岭峰丛围合;天象景观资源丰富,景色奇丽迷人;峡谷幽深神秘,暗河高瀑壮观;溪流蜿蜒灵秀,岩溶小湖秀雅;红军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民俗清纯质朴,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空山坝位于通江城东北部,距县城106公里,面积139平方公里,地处川陕边界。
1933年3月至6月,军阀田颂尧纠集38个团,近60000人马,对刚刚建立的川陕苏区进行“三路围攻”。面对强大的敌人,红四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与敌顽强战斗。6月上旬,红10师、红11师、红12师和红72师,在空山坝一带,集中力量采取断敌后路,分割包围的战术,经过3天的激战,歼敌7个团,5000余人,溃敌6个团,取得了粉碎敌人“三路围攻”的决定性胜利,捍卫和巩固了苏区。
空山坝战役遗址保护区至今仍完好保存着红军80里战壕和“红军洞”。当年红11师政委李先念为老百姓保护下来的核桃树,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了“空山坝战役遗址”,现刻碑立于空山坝中。
诺水河风景名胜区
诺水河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中国银耳之乡”通江县境内,幅员450余平方公里,海拔500——2088.6米,主要景点集中在诺水河畔,临江峡谷,空山天盆,麻坝石林等四大片区。 它紧邻陕西汉中,东有“秦川锁钥”护持,西与“剑门蜀道”相连,境内秀水中流,奇泉遍地,险峰兀立,怪石丛生,关隘、峡谷、飞瀑、暗河比比皆是,大致可分“诺水洞天 ”、“临江丽峡”、“空山天盆”、“麻坝石林 ”四大独立景区,呈弧形分布,与毛泽东同志誉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的首府通江县城构成一条环形风景线,堪称秦巴山区第一胜地。
诺水河,发源于陕西省南郑县,两岸群峰耸峙,壁陡如削,沟纵横,林海茫茫,山、水、洞、林各呈姿态,尤以规模宏大的地下溶洞令为观止,数以百计的地下溶洞,或临清溪,或处绝壁,宏大深遂,诺水河畔,山山有洞,洞中有洞,洞洞独特,雄壮绝妙,奇趣多端。
诺水河景区现已向游人展示的:有阴河龙潭水潺潺,牛角嵌别有洞天;有观赏仙女飞天图,石佛群生的仙人洞;有琳琅满目奇幻景,地下宫殿的狮子洞;有精湛艺术自然成,艺苑仙宫的楼房洞;有民间奇观地下城,仙山琼阁的中峰洞。游客所至,赞叹不已。
临江峡谷方圆120平方公里,著名景点60多处,10里主峡,峡宽5—25米,深700—1000米,峡谷两岸,陡壁如削,峡底河水奔涌,形成数十处瀑布,峡中观景,上有一线天,下有一线水,鸟在头上飞,水在脚下流,游在峡谷中,味在其中寻。峡区古藤缠树,林茂似海,数万亩原始生态,地老天荒,古树参天,四季长青,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两岸猴声啼不尽,金鸣展翅啼长鸣,又增加了峡区的一番情趣。初查,峡区有猴各余只,稀有的金丝猴,白猴也时有发现。
区内的手爬岩,白山、南天门更显其雄奇,为旅游者再添情趣,游人到此,流连忘返。
与峡区相接的是海拔1200余米的空山天盆景点区,奇特的岩溶地貌造就了13平方公里的高山盆地,空山又是前国家主席李先念指挥的著名“空山战役”,遗址纪念地,红军洞、将军树、五十里战壕迄今犹存。盆中,孤峰四座,卓然玉立,遥相呼应。峰高120—140米,山体内形成无数个蜂窠状溶洞。盆周,万山环列,137个山峰,峰峰是景,挂宝岩、五佛观榜、绣旗山等各俱特色,春夏满山杜鹃,晚秋,遍山红叶,冬天银妆素裹,空山终年云蒸霞蔚,景色变幻无穷。
诺水河景区,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区内有脊椎动物145种,国家保证动物14种,观赏动物93种,医药、科研动物38种;有植物资源158种,珍贵树木以红豆、银杏、香樟、楠木等14种,有中草药资源达1436种。诺水河又是通江银耳的发祥地,“九湾十八包”,数万亩耳林、耳山把诺水河风景区装点得更加美丽壮观。诺水河景区一九八六年被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除上述四大独立景区外,通江诺水河风景名胜区,还分布着众多历史古迹,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古迹有: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遗址,栾巴寺巴人文化遗址,千佛岩、白乳溪唐代摩岩造像,历代军事要塞得汉城,川陕楚白莲教大起义兰号义军大本营麻坝寨,汉代乌龙玉墓碑群等等。
通江特产
通江香菇
历史沿革:通江香菇源于野生,自古以来称为香菌,民间采食作菜肴。段木香菇的起始年代已无从考证,木悄香菇始于1997年。
生产工艺:第一年,耳树选择、砍树、剔枝、截段、人工接种、发菌管理、起架管理、采收加工;第二年,越冬管理、起架管理、采收加工;第三年,越冬管理、起架管理、采收加工。木屑香菇生产工艺: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转色、上架(入畦)、出菇管理。
独特品质:通江香菇是以优质树木作为栽培材料,因此产品明显优于比国内其它地方以棉籽壳、草料、甘蔗渣等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具有肉质嫩脆,味道鲜美,香气沁心,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是宴席和家庭烹调最佳配料之一。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延年益寿的佳品。元朝吴瑞的《日用本草》载:香菇可“益气不饥,治风破血”。清朝黄宫绣的《木草术经》曰:“香菇味甘、性平,能益气助食及理小便失禁。”民间把香菇用来辅助治疗痘疮、麻疹、解毒、治头晕、防感冒、降血压、治皮炎、身全衰弱、坏血病、佝偻、肝硬化等病症。就营养价值而论,据化验,100克干香菇中,含蛋白质13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54克,粗纤维7.8克,灰分4.9克,钙124毫克,磷415毫克,铁25.3毫克,以及维生素B1、B2、C等。在香菇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多达18种,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香菇就有7种;脂肪中含有大量的亚麻油酸,灰分中含有大量的钙、铁、锰 等造血物质。此外,还含有一般蔬菜所缺乏的维生素D原260克,可转化为维生素D,增强人体抵抗力,并帮助儿童的骨骼和牙齿生长。在香菇中含有的30多种酶,是纠正人体酶缺乏的独特食品。据日本研究,香菇治疗胆固醇动脉硬化、肝硬化和抗癌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引起国际上的重视。
通江黑木耳
历史沿革:通江黑木耳起源比银耳更早,是银耳的分离母体,起始年代已无从考证。最早发现于原始林间栎林的腐木表面,形似人耳,故称为“木耳”,初生为杯状,渐变为耳状,诸多耳片连在一起,呈菊花状,鲜时呈半透明,有胶质,民间采食作野菜食用。至明清年间,衍生有白色木耳(银耳)种,“惟木生耳,黑者使白,善变法也。”
生产工艺:第一年,耳树选择、砍树、剔枝、截段、架晒、人工接种、发汗、排场、清搭荫棚、起架管理、采收加工;第二年,越冬管理、起架管理、采收加工;第三年,越冬管理、起架管理、采收加工。
独特品质:通江黑木耳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李时珍《本草纲目》曰:“木耳生于朽木上,性味甘平,……并有治疗痔疮、血痢下血作用。”现代科学分析:每100克黑木耳含水11克,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65克,纤维素7克,185毫克铁,375毫克钙和201毫克磷,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C、胡萝卜素等,因此黑木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药物作用有润体强身,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静止痛等功效。它是矿山工、纺织工等的重要的保健食品。通江黑木耳是用优质树木生产的细木耳,从质嫩脆,口感好。
大鲵
大鲵是通江的珍稀水产动物,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又称娃娃鱼。是大型的两栖动物。肉食性,喜穴居,450克以上个体可见性成熟,生长较快,最大个体可见5千克以上。自然条件下省内分布较广,多见于青川、江油、北川、马边、沐川、犍为、峨边、武隆、酉阳、秀山、巫山、巫溪、广元、剑阁、通江、南江、巴中、万源、珙县、高县等地区。
通江天麻
通江天麻是一种名贵中药材,《本草纲目》、《本草图经》记载:“天麻俗称赤箭,助阴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它有息风,定惊,治眩晕眼黑,伤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小儿惊病动风等,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并可预防早老性痴呆”。
通江空山黄牛
通江县农户具有2000多年养牛史,逐渐形成了适应性强、具有山地放牧耐粗特性、肉质细嫩、风味独特的地方黄牛良种——通江黄牛(又名空山黄牛)。1982年农业部委托全国肉牛繁育协作组进行实地调查后,将通江空山黄牛定名为通江牛,收入世界牛种名录。现在通江空山黄牛分布于通江、南江、巴中、平昌、万源、达州等四川东北部地区,存栏总数已达50多万头。
通江空山黄牛成年公牛体高128cm,体斜长 152cm,胸围182cm,管围20cm,体重478.7kg;成年母牛体高115cm,体余长143cm,胸围168cm,管围16cm,体重388.6kg。通江空山黄牛有五大特点:一是放牧性能好,在46度的坡地上能很好放牧,适合于山区农户养殖;二是抗逆性强,而粗饲,能适应比较恶劣的气候条件,寒冷冬季农户只需放牧加喂秸秆,适当补充食盐,牛就能保膘,夏秋只需放牧即能育肥;三是繁殖力强,母牛1.5岁性成熟,发情十分明显,一般可达三年两产,繁殖年限12年以上,犊牛成活率95%以上;四是育肥性能良好,阉牛放牧育肥日增重可达850g以上,使用精料育肥日增重在1.2kg以上,1.5—2岁可达400kg;五是肉质风味好,不论是炒、炖、烤、涮、蒸皆宜,香味浓郁,一直是巴山“灯影牛肉”及牛肉干的主要生产原料,深受人们喜爱。
为使通江空山黄牛这一地方黄牛良种得到合理、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通江县委、政府大抓养牛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农户养牛致富,到2004年全县已达年出栏肉牛8.05万头规模,养牛产值1.2亿元,占全县牧业总产值的15.4%。全县形成了牛的交易市场14个,年交易量6万头左右,县境内已建成3个民营牛肉加工企业,生产的“灯影牛肉”和牛肉干系列产品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每年牛肉类产品加工增值已达0.85亿元。
通江美食
通江银耳羹
工艺:制作时将银耳用温水涨发后除去木屑杂质,摘除耳脚,将大朵撕小,再用干净纱布包起轻搓后用清水漂洗干净。
泡银耳的水澄清后用纱布过滤,再将银耳泡入原水中。猪板油撕去油皮,剁成小粒。把锅加水后放在旺火上,加入泡银耳的水、冰糖粉、白糖、烧沸后打净泡沫,将鸡蛋清搅散淋入糖水中,烧开后打去浮沫。
如此反复两次直到糖汁清亮为止。均匀地在瓷碗里加入银耳、糖水、猪板油粒,用皮纸封严碗口,入笼用旺火蒸几个小时,待银耳蒸制呈胶质状即可。
密麻花
密麻花系四川省传统名产之一,通江县以板桥的麻花最受欢迎,以蜜透滋润为最大特色。糖重油大,给人以浓郁的芳甜感。
口味:松软蜜甜,油香浓郁。
香菇炖腊肉
香菇炖腊肉是以巴中特有的腊肉和通江香菇为主料辅以当地名贵山珍精制而成。巴中人在每年小寒过后,将所杀年猪加工成块,用盐浸泡一月左右,再吊在火塘上用柏桠枝烧火烟熏。
这种腊肉香味可口,而且保存一两年不腐烂。民间还将杀年猪的鲜血与豆腐、糯米加工制成血丸,作待客的风味菜。来自www.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