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县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黔江县

黔江县


ad

建制沿革  黔江,《禹贡》为梁州之域。商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为涪陵县地。
  黔江置县始于东汉。建安之年(201),益州牧刘漳接受涪陵县令谢本建议,析涪陵县置涪陵、永宁、 丹兴、汉葭四县。丹兴县治设于今联合镇(古称楠木坪)。
  清光绪《黔江县志》:’黔江,邑邻五溪,界古黔州及施州,为川楚僻路,天下有事,易扰难靖’。这里,与彭水、酉阳、秀山等地联片,史称’蛮夷之地’。蜀汉延熙十二年(249)五月,涪陵人徐巨杀都尉反,后主遣大将邓芝征讨,徐巨战死。事后,徙徐、蔺、谢、范等数千家于成都。公元280年,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涪陵郡下设涪陵、汉葭、汉夏、汉平等四县,丹兴废,其地入涪陵、汉夏二县。
  西晋永嘉(306),今酉、秀、黔、彭等地’没于蛮僚’,历宋、齐、梁、魏、周等250余年。
  北周保定四年(564),涪陵少数民族首领田思鹤’以地内附’,归顺中原王朝,因而在彭水置奉州(建德三年改名黔州),县为其属地。
  隋开皇五年(585)置石城县,兼置庸州,治所均设今县坝乡县坝村。大业三年(607)废庸州,石城县隶属巴东郡。《隋志》:’巴东郡统县十四,北极巫山 、秭归,南至石城、务川最。石城县广矣。’
唐武德元年(618)石城县改属黔州,其县治移无慈城,即今县坝老鹰关。贞观四年(630)迁今联合镇。天宝元年(742)改名黔江,属黔安郡(黔州)。
  五代十国时期,黔江属黔州。嘉庆《四川通志》:’天夏七年(90)年建据蜀,后唐长兴五年(935),孟知祥据蜀,黔州地属之。’
  宋、元之际(960-1368),黔江’半没于夷。’清咸丰《黔江县志》:’黔江自宋、元以来,半没于夷,为龚、胡、秦、向四土豪所据。龚据水寨,秦据册山,胡据峡口,向据后坝。’县境周边为唐崖、忠路、大旺、石柱县、酉阳等土司包围,对县境不断扩张蚕食。至元二十二年(1285),明玉珍据川,称帝10年,黔江县为其属地。
黔江地处川东鄂西交界处,周围土司长期争战不休,民族矛盾和地区矛盾尖锐复杂。因此,明王朝视这里为’地处蛮疆,犬牙交错’的军事要地,数次陈重兵于黔。洪武五年(1372)蓝玉征黔,省黔江入彭水县,洪武十年(1378),蓝玉再次征黔,驻官兵1216名,置黔江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四年,复置黔江县,所,县并立,文武兼治。黔江守御千户所隶四川都司所属的重庆卫,持续275年。
  清初,黔江县属重庆府。康熙元年(1662),改黔江守御千户所为黔彭营,镇守黔江,彭水等县,兼辖酉阳、石耶、平茶、邑梅五土司。雍正四年(1726),改黔江县为黔江万。十二年(1734),含彭水县升为黔彭直隶万。为万治。十三年(1735)酉阳土司’改土归流’后,置酉阳直隶州,废黔彭直隶万,复置黔江县,属酉阳直隶州。
  1911年11月13日,黔江’反正’,成立军政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黔江直属省。在四川’防区制’时期,黔江属刘湘防区。24年(1935)川政统一后,黔江属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即酉阳专区。抗日战争中武汉失守后,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部份机关迁驻黔江正阳乡大路坪。1946年,川黔湘鄂边区绥清公署(辖五十六军)设于黔江县城,以控制恩施、酉阳、铜仁、永顺、涪陵、芷江等6个专区及其县份。
  1949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黔江,11月25日,成立黔江县人民政府,隶属川东行政专区。1950年1月23日,置酉阳专区,领酉阳、秀山、黔 江3县。1952年9月,酉阳专区并入涪陵专区,黔江随之属涪陵专区。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黔江县,建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次年11月13日举行自治县成立大会,宣布自治县成立。
  1988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从原涪陵地区10县中将酉秀黔彭石五个自治县划出单设)成立四川省黔江地区,同年11月挂牌办公,辖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土家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
  1997年纳入重庆直辖市管理,同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四川省黔江地区’,成立’重庆市黔江开发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重庆市黔江开发区、黔江土家苗族自治县,设立’重庆市黔江区’,隶属重庆直辖市管理,也是重庆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区。


朝 代 建置名称 隶属关系 县 治
东 汉 丹兴县 巴东属国 楠木坪
三国蜀汉 丹兴县 涪陵郡 楠木坪
晋 “没于蛮僚”
宋、齐 “没于蛮僚”
梁 “没于蛮僚”
魏、周 “没于蛮僚” 奉州、黔州
隋 石城县庸州 巴东郡 县坝乡县坝村
唐 五 代 黔江县 黔州 联合镇
宋 黔江县 黔州、绍庆府 联合镇
元 黔江县 绍庆府 联合镇
明 黔江县 重庆府 联合镇
清 黔彭万、黔江县 重庆府、酉阳州 三屯乡
民 国 黔江县 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三多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黔江县 酉阳专区 联合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涪陵专区 联合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黔江地区 联合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川省黔江地区 四川省 联合镇西山北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黔江开发区 重庆市 联合镇西山北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黔江区 重庆市 城西办事处
地理气候(一)、自然地理
  重庆市黔江区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缘,地处武陵山腹地,东临湖北省的咸丰县,西界彭水县,南连酉阳县,北接湖北利川市,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是重庆市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地理坐标98.7平方公里。黔江区最高点-灰千粱子,海拔高度为1938.5米,最低点为黑溪河谷马斯口,海拔320米。黔江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国道319线和黔咸公路在此交汇,渝怀铁路横穿黔江境内,黔江机场即将开工建设。
(二)、地质构造与地貌
  黔江区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北东方向展布褶皱断裂明显。主要构造有阳洞背斜、濯河坝背斜、筲箕滩背斜、八面山背斜和郁山背斜,出露岩层以震旦系变质岩系为基底,到白垩系为止,接受了厚达数千米的巨厚沉积岩系的淀积,出露地层及岩性由老到新为:下古生代发育完全,寒武、奥陶系以碳酸盐沉积为主,下中老留统以砂页岩为主,厚500米,上泥盆系以石英砂岩为标志,缺失石炭系;二迭系起伏于中老留统或上泥盆统之上,以石灰岩为主,上下二迭统底部均夹页岩,共厚1000米左右;三迭系连续沉积于二迭系之上,下统为灰岩、白云岩,中统为紫色砂页岩与灰岩、泥灰岩,共厚1300米;侏罗系假整合于三迭系之上,以砂页岩为主,夹少许生物碎屑灰岩;上白垩统零星分布于正阳山间盆地内,为紫红色砂砾岩;第四系地层分布于现代河床附近,构成河流的一、二级阶地,除河流冲积层外,普遍只有冰碛物。
  黔江区地形地貌受地质拼迭的控制,山脉走向多与构造线方向一致,为北东-西南走向。从东至西,灰千梁子、五福岭、麒麟盖、八面山、山塘盖和贾角山等山脉近于平行,形成岭谷相间地貌。境内大部分地区以低中山为主,山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5%,丘陵面积约占10%,其中5%的面积为河谷平坝与山间盆地。境内山峦起伏,溪河纵横,岭谷相间,地势东北高,西南部低,最高峰灰千梁子主峰海拔1938.5米,最低点为黑溪河谷马斯口,海拔320米,相对高差达1618.5米,一般为500-1000米,层浅-中切割中、低山地形。沿北东-南西向谷地发育主干河流,沿西北-南东向谷地分布其支流。主支流在平面上呈棱格状展布。全区海拔1400米以上地区占幅员面积4.04%,1000-1400m地区占17.18%,500-1000m地区占59.29%,500-700m 地区占14.45%,500米以下地区占5.04%。
(三)、自然景观
  黔江是一片神秘、美丽的土地,这里大自然造就了武陵山的奇峰延绵、怪石林立、奇峰异彩,危岩深峡、溶洞密布;有深山明珠-小南海地震湖,湖水清澈如镜、湖周秀峰环立、内、外八景格外诱人;神秘的官渡峡等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仰头山层峦叠嶂,林海浩瀚,林中色彩斑斓,幽深迷人;万涛烈士故居等更值一观。
  黔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筑、穿戴、风格及文化习俗独具特色,民族风情淳朴浓郁。土家摆手舞、山歌、铜铃舞;苗族民歌、芦笙、木鼓舞驰名遐迩,特别是一年一度的黔江土家摆手节呼唤海内外朋友相聚黔城,同乐同舞。’赶年’、’赶秋’、’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仍继古风遗韵。
(四)气候概况
1、气候特点
  黔江区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境内地势较为复杂,海拔高度大多在500--1000米,相对高度差较大。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季风明显,但辐射、光照不足,灾害气候频繁。气候具有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立体规律,是典型的山地气候。
  气温:全区多年年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5.8℃。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为25.9℃;1月最低,为4.3℃。大于0℃的活动积温为3201-5471℃,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2134-5471℃。无霜期223-309天,平均等273.5天。
  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1-1389mm,月季分布不均,夏季(6-8月)515.2mm,集中了全年的42.9%;冬季(12-2月)67.0mm,仅占5.6%;春季(3-5月)328.0 mm;秋季(9-11月)289.9 mm。各月之中,6月最多,为205.8 mm,占全年降雨量的17.1%;1月最少,为18.8 mm,仅占1.6%。日照时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66.6小时,其中夏季最多,为501.9小时,占全年的43.0%;冬季最少,为135.2小时,仅占11.6%;秋季270.0小时;春季259.1小时。月际变化大,2月39.3小时最少,8月209.1小时最多。2至8月缓慢增加,8月之后则急剧减少。
2、主要气象灾害
  该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有:①干旱(主要指伏旱和伏秋连旱),②暴雨、洪涝,③大风、冰雹,④春季低温,⑤绵雨。
  干旱:以季节分,我区有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和冬干。以伏旱(伏秋连旱)最为突出,而春旱、冬干和夏旱次数不多。
  1959-2001年42年中有24年发生伏旱(伏秋连旱),共30次。从强度看,重伏旱8年,严重伏旱4年,持续时间最长为1990年的7月19日-9月20日的伏秋连旱,达63天。无伏旱年一般也有一段至几段高温少雨时段。重伏旱对我区农业生产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1959年-2001年我区还发生春旱10年,夏旱2年。
  暴雨、洪涝:24小时降水量大于50毫米称为暴雨,暴雨最多年份达8天,最少仅1天。1960年-2001年我区共发生129次暴雨,每年平均3次。5-9月累计达120次,占全年的93%。6月有36次,占全年的28%,为各月之冠。24小时降雨量大于100毫米或连续3日总降雨量大于150毫米称为洪涝,它常引起山洪暴发,危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按天气标准统计我区1960-2001年共出现洪涝9次,机率21%,其中初夏3次;盛夏3次;初秋2次。洪涝的时空分布极其不均,且受地形影响较大,常发生局地洪涝。
  大风冰雹:大风冰雹是一种局地灾害性于天气,它直接危害农作物,可摧毁房屋,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我区1960-2001年42年中,有27年共发生风雹45次,其中3月最多,共发生11次,约占总次数的25%;除1、2、10月外,其余月份均有发生。我区大风冰雹危害的主要几条线是:皇后寨到贾角山的东南山麓;鸡公山附近的后坝经小南海到中塘;八面山东南山麓的丰山到册山;麒麟盖西南麓的杨柳经鹅池到石家;灰千梁子东麓的早化经马喇到邻鄂等。
  春季低温:春季低温指3月中下旬连续4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时段,一般指寒潮低温,是我区春播期间的主要气象灾害。其发生机率几乎在100%,有时有两个甚至3个低温阴雨时段。一年发生一个时段的有16次,占53%,两个以上时段的占47%,平均每个时段持续6.8天,持续时间最长的达21天。
  绵雨:我区绵雨主要有5-6月(双抢)绵雨和9-10月(三秋)绵雨,绵雨对农作物关键期影响较大,如5-6月的绵雨对抢收不利,9-10月的绵雨给大春籽粒造成霉烂。其中,9-10月绵雨较多,一般占60%,5-6月绵雨占40%,持续时间最长为1975年三秋绵雨,持续达13天。
自然资源  黔江区自然资源、物产资源比较丰富,许多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其利用价值和开发价值较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矿产资源
  区内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区内总计矿产地11处、10个矿种,矿(化)点14处。现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主要有铜、铁、硫、煤、磷、铝、锌、汞、石膏、高岭土、冰解石、莹石、重晶石、明矾、石灰石、石英石、矿岩等矿藏。其中,铝土矿(D+E级)储量为1148。9万吨;铅锌矿储量为70万吨;原煤储量为3288.9万吨;莹石储量40多万吨,石灰石储量1亿吨以上。全区共有18对煤矿井,全区设计能力为51万吨/年,全区实际生产能力为19.8万吨/年。此外,砂岩、方解石、粘土、锑矿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二)水能资源
  区内河流众多,大小溪流密布全境,水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6.6万千瓦,其中阿蓬江为10多万千瓦,可开发量为近10万千瓦。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5.83立方米,人平4066立方米,亩平2.6立方米,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已开发利用的主要水电站有:
大河口电站:装机3×2.5万千瓦,年发电量3.98亿千瓦时。
渔滩电站:装机4×3000千瓦,年发电量8141万千瓦时。
舟白电站:3×800千瓦,年发电量1630万千瓦时。
双泉电站:装机2×1000千瓦,年发电量度1210万千瓦时。
深溪河电站:装机2×500千瓦,年发电量661万千瓦时。
嘉禾电站:装机3×200+2×800千瓦,年发电量781万千瓦时。
(三)旅游资源
  境内遍布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珍奇独异。深山明珠小南海,已被开发为省(市)级旅游区,是一个融山、海、岛、峡诸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湖泊,也是国内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距黔江城区32公里。清幽的官渡峡,官渡峡系阿蓬江的一段峡谷,在正阳镇境内,距黔江城22公里,峡内清幽雅致,景观迷人,素有’盆景’、’小三峡’之美称,是黔江著名旅游胜地之一。奇异的武陵山,位于黔西34公里石会镇境内,武陵山系砂质页岩风化剥落形成种种奇峰异石,姿态万千,有的如公孙相扶,有的似母女悄语,有的像夫妻絮语,有的若婆媳相亲,恰似一幅’群英赴会’图。黔江的武陵山、小南海、官渡峡将与北部的长江山峡、东边的芙蓉洞、西边的黄金洞、南边的张家界连成旅游环线,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综合经济  2001年,黔江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区建立等机遇,围绕把黔江建设成为渝东南经济中心、30万人中等城市的战略目标,强力实施’城镇带农村,工业带农业,城乡一体共繁荣’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改革开发步伐,克难奋进,锐意进取,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6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6.04亿元,增长11.7%。
  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26.3:43.8:29.9调整为2001年的24.1:46:29.9,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31%,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社会需求持续增长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投资启动乏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滞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困难较大;下岗职工较多,就业矛盾较为突出等。
公路建设道路交通现状: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8小时重庆”的目标,2002年区委、区政府结合该区的实际情况,以发展综合运输网络,构建渝东南立体交通枢纽为思路,提出了“1234”交通发展目标(即:航空运输到重庆1小时内到达,各镇、乡到黔江城区2个小时内到达,铁路运输到重庆3小时内到达,公路运输到重庆4小时内到达),1999年实现乡乡通公路。集中财力、物力改造区境内国道319、326线。到2003年8月为止,已通公路总里程2442公里。其中:国道319线93.1公里;省道202线20.4公里;县道436.8公里;乡道271.2公里;厂矿专用公路24.5公里;村道1596公里。
正在改建的干线公路
  2003年黔江区交通建设的重点是’8小时重庆’公路建设,同时启动了’2小时黔江’乡镇干道工程。’8小时重庆’公路涉及黔江区共88公里,分黔江至彭水、黔江至酉阳两个项目。各工程的进展情况是:
  1、黔彭二级路施工进入尾期
  国道319线黔江至彭水段在黔江境内31公里,于2001年初开工建设,共分15个合同段。截止目前为止,已有6个合同段已通过验收,现已完成桥梁2207米/16座的96%,完成隧道99%,31公里路基已全部完成,完成沥青路面9公里及标志标线、绿化工程5公里,完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底基层及水稳层4公里,累计完成投资42450万元,年底将全面竣工交付使用。
  2、黔酉公路建设进入高潮

  国道319线黔江至酉阳段在黔江境内57公里,于2002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共分6个合同段。现已完成全部征地工作,驾设施工电力线路19公里,修筑施工便道16公里,2046米的正阳隧道已完成,门口山隧道掘进150米,桥梁完成59%(控制工程细沙河特大桥已合拢,小罗坝大桥主梁已安装7孔),完成路基工程总量的84%,路面工程完成20公里的底基层铺筑及7公里的水稳基层铺筑。该项目工程全面进入施工高潮,累计完成投资20550万元,年底将实现全线初通。
  3、乡镇干线联网公路建设全面启动
  2002年,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加快公路建设步伐构建渝东南立体交通枢纽’的决定,在全面建设’8小时重庆’工程的同时,启动’2小时黔江’工程。2002年完成了区内重要镇乡联网路共57公里的路基改建工程,新铺乡镇联网路沥青路面共31公里,同时新建设农村公路路基50公里,总投资2200万元,2003年计划任务是完成沥青路面51公里,完成路基改造71公里;新增5公里沥青路面工程,年底将全面完成工程计划。

渝怀铁路开通第一列客运列车
黔江正阳火车站
正阳火车站站前广场
渝怀铁路是联结我国西南与沿海地区的东西大通道,线路起于重庆市,经长寿、涪陵、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铜仁、麻阳,终止于湖南省怀化市,线路正线建筑长度612.9公里,是正在建设之中的国家Ⅰ级电气化单线铁路,预留复线条件。工程总投资198.7亿元,建设工期为五年半,2005年6月在黔江正阳接轨,投入运行。渝怀铁路在黔江区内里程约62.5公里,经过沙坝乡、平溪乡、 城南办事处、正阳镇、冯家镇、蓬东乡、濯水镇、金洞乡;共设置车站6个,石子坝站(沙坝乡),核桃园站(平溪乡),黔江站(正阳乡),冯家坝站,甘家坝站(濯水镇),金洞站。工程动态总投资约20亿元。渝怀铁路在黔江区境内桥隧比约为64.2%,其中主要的隧道与桥梁有沙坝隧道(7972米)、正阳隧道(3364米)、金洞隧道(9110米)、阿蓬江大桥、正阳大桥等。整个工程建设黔江境内需征用土地约170公顷,拆迁房屋42352.27平方米。
黔江区位于渝怀铁路的中心位置,距重庆江北站312公里,距怀化站300公里,3小时内就可到达重庆主城区,24小时内即可抵达沿海任何一个省份的省会城市,从而大大缩短时空距离,加强与全国和全市经济的融合和交流。2006年11月1日,渝怀铁路正式开通客运。至此黔江已成为西部与沿海地区连接的通道,交通瓶颈制约将得到很大的缓解。
航空


黔江舟白机场
1991年,在四川省第七届人大5次会议上提出兴建黔江机场,通过1年多的调研,场址比选,完成项目建议书。 1992年,四川省政府以川府[1992]103号文报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国函[1993]85号文批复同意新建黔江民用机场。
  1994年2月,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3月,报告获专家评审通过,民航总局以[1994]263号号文将评审意见报国家计委。由于国家压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报告未获计委批复,机场项目搁浅。
  2001年2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在黔江召开现场办公会,把黔江机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机场纳入市级“十五”规划重点项目。
  2001年7月,黔江机场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第一批10个支线机场建设重点项目。
  2002年4月,中咨公司在北京组织专家对黔江机场可研报告进行预评估,5月到黔江现场评估,24日,报告获专家组评审通过。
  2003年,由于受非典影响,原计划当年开工的机场后延。
  2003年8月28日,黔江舟白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运作,机场地基试验段全面动工。
  2003年12月30日,机场可研报告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交运[2003]2362号文批复。建设规模,国内支线机场,本期工程按满足2010年旅客吞吐量12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108万人次设计。总投资3.17亿元,站坪满足2架C类飞机自滑进出使用要求。由重庆市黔江舟白机场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实施管理。机场建成后,由地方经营管理,民航总局实行行业管理。
2004年1月14日上午9时,黔江舟白机场举行隆重的奠基典礼。这一刻令黔江人民无限自豪,为这一刻的到来,黔江人民等待了整整12年,经过黔江历代领导和50万土家、苗、汉各族人民的艰辛努力,武陵山区人民翘首期盼,向往神鹰、邀游蓝天的机场梦就要圆了。
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周慕冰、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研究室主任严晓光、市教委主任欧可平、市水利局长朱宪生等市领导及黔江区委书记刘学普、区长张宗清等区领导和各位来宾出席了奠基典礼,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时刻。
黔江机场共分三块来设计和建设,即分为场道土石方及道面、航站区、通信导航灯光三大块。第一部的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于2004年8月由民航西南局审查通过,该工程以总承包公司招标, 由中国航空港建设总公司和重庆普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合体中标,总承包合同于2004年12月7日签订,12月19日全面动工建设。
目前, 黔江机场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机场的建成,标志着黔江立体交通枢纽完全竖立。将为黔江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注如活力。
邮电通信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较快,现代化通讯能力不断提高。在邮电通讯事业方面,我区始终走在渝东南地区的前列。已初步建成一个渝东南地区最先进、最完善、覆盖最广的连接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化通信网络。通信传输方面:国家一级通信干线--汉渝光缆(埋式、架空各一条)、黔江--石柱二级光缆及卫星电路构成了黔江通信出口大动脉。全区建成了三条SDH2.5G骨干自愈光环,是目前重庆区县中最先进的传输网络,已实现乡乡通光缆,农村光缆总长达450多公里,覆盖了全区460多个村。电话交换方面:建有汇接渝东南片区电话的独立交换汇接局(包括汇接移动、联通),是渝东南片区的通信枢纽中心,全区电话交换机容量超过6万门。数据及多媒体通信方面:建有DDN、分组交换节点机多个,可以提供从9.6K到2M的DDN(数字数据网)、分组交换和帧中继等传统基础数据通信服务。DDN已开通了全区大部分乡镇。在互联网服务方面:建有163节点机2个,拨号端口660个,出口带宽达316M。目前已成为重庆宽带多媒体通信网的核心节点,支持电话拨号、一线通、DDN专线等多种接入手段。
目前,我区开通的电信业务主要有固定电话、ADSL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数据通信、FTTX+LAN、互联网信息服务、IP、可视等与国际水平相适应的多项业务。全区还建成了三条SDH2.5G骨干自愈光环,是目前重庆区县中最先进的传输网络,已实现了乡乡通光缆。
2001年
2001年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680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邮政业务量完成85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6%;电信业务量完成6021万元,增长51%。全区电话交换机容量由1988年的692门发展到2001年的6万门。移动电话机站从无到有,电话用户从1988年的692户增加到2001年35283户,增长39.9%,其中市内电话21372部,增长25.3%;农村电话13911部,增长70.3%。实现了全市023区号统一电话网;同时开通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163中国计算机互联网,电信宽带城域网,数据通信工程端口已达多个,基本适应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

2002年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643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邮政业务量完成1055万元,增长22.8%;电信业务量完成6588万元,增长9.4%。年末城乡固定电话总数达51593部(含小灵通),增长46.2%,其中市内电话28905部(含小灵通),增长35.2%;农村电话22688部,增长63.1%。24个镇(乡)通城区光纤电视信号,新增25个村通电话,通村率94.3%。开通ADSL和光纤接入宽带业务,移动扩容新建基站7个,联通133CDMA网络主城区覆盖100%,319沿线、镇乡覆盖率均达90%以上等。
2003年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374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邮政业务量完成1191万元,增长12.9%;电信业务量完成 8183万元,增长24.2%。年末城乡固定电话总数达59075部(含小灵通),增长14.5%,其中市内电话32503部(含小灵通),增长12.4%;农村电话26572部,增长17.1%。互联网发展快速,年末全区有互联网用户3219户,其中ADSL和光纤接入宽带用户2139户。
2004年
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782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邮政业务量1199万元,增长0.7%;电信业务量10583万元,增长29.3%。年末城乡固定电话总数达7.7万部(含小灵通),增长30%;移动电话用户数7.88万户,增长13.9%;互联网发展快速,年末全区有互联网用户7619户,增长136.7%。
2005年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122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邮政业务量1216万元,增长1.4%;电信业务量12906万元,增长21.8%。年末城乡固定电话总数达8.35万部(含小灵通),增长4.9%;移动电话用户数8.88万户,增长12.7%。互联网继续快速发展,年末全区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7623户,增长49.9%。
社会事业  新区成立以来,已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2002年全区有中等专业学校2所,普通中学20所,职业中学2 所,小学260所,特殊教育(聋人)学校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黔江中学、实验小学已建成市重点学校,在1998年已实现“普九”验收达标。
  医疗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区卫生机构39个,卫生技术人员1164人。其中医生515人,护师、护士181人。全区卫生机构年末拥有床位76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合计床位748张。全区现有村级医疗点170个,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260人。
  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2001年黔江区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一年。2001年举办了元旦晚会、春节万人狂游“闹元宵”广场文化活动、庆祝建党80周年“红色歌谣”广场舞蹈和万人歌咏比赛、“路地携手”广场联欢文艺晚会,参与举办了渝鄂湘黔“西部之声”卫视直播大型文艺晚会、重庆电视台在我区大众广场举行建台20 周年台庆电视直播大型文艺晚会。组织开展了重庆市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等活动。
文学艺术硕果累累。2002年黔江区电视台台长李卫东的作品《最后一个纤夫》获全国电视文学星光奖。太阳歌手江小平在全国西部歌手大奖中获业余组民族唱法一等奖;熊元魁在全市通俗组唱法中获一等奖,杨炼在全市民族组唱法中获一等奖,并参加全国第九届“哈药杯”业余歌手大奖赛。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节假日群众活动丰富多彩,全年共举办体育健身活动40次,群众活动24次。外出比赛成绩突出,输送运动员增多,我区输送的柔道选手杨素君获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柔道63公斤级个人冠军和女子柔道团体冠军,高健华获全国青年女子柔道锦标赛第二名。黔江区体校参加市级比赛项目5个,并获得金牌46枚、银牌32枚、铜牌29枚。通过比赛,既交流了技艺、增强友谊,又加强了民族团结,提高了运动水平。
全区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座,卫星电视地面站1688座,广播覆盖率为90%,电视覆盖率达92%,拥有公共图书馆1 个,公共图书藏书达8万册。新闻出版事业日益增强,《黔江日报》是我区的一种党刊,全国发行,内容丰富,报纸面广,质量也进一步提高。
发展前景  到2010年,我区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将得到根本改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支柱产业形成规模,国民经济达到市中等发达地区水平。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工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活水平富足化”的目标,建成发展迅速、布局合理、优势产业突出、城镇建设规范的少数民族明星区。使之成为重庆市的重要农副产品基地及加工基地。按分步走的发展战略,到2005年全面实现我区的第二次创业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基础上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达到3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年增长4.7%;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5.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5.2%。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4年年均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6.5亿元,年均增长3%;第二产业33.3亿元,年均增长15.6%;第三产业30.2亿元,年均增长18.8%。
  实现2010年的发展目标,机遇和困难并存,但有利条件占主要因素。黔江区在重庆市是唯一的少数民族区,脱贫致富和民族经济发展是全市的主要任务之一,市里将加大力度进行支持;加上我区的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开发的潜力大,对加快投资速度奠定很好的物质基础;再者有建区来的“黔江精神”和“二次创业”的强烈愿望,实现“二次创业”和2010年的发展目标充满必胜信心。
  到2020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区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未来18年,是整个国民经济腾飞时期。我们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强化科技、依托资源、开放开发、效率优先、整体推进 ,赶上和超过全市的平均发展水平。2020年,我区的经济、社会将呈现崭新的面貌。国民生产总值的一、二、三产业比重将由2001年的24.1:46.0:29.9转变为40:30.59:29.41;其发展速度在2001年基础上以12.5%幅度年递增,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实在在的,并不是脱离实际和超越可能的高指标。因此,全区人民应继续发扬“黔江精神”,努力奋斗,如期实现宏伟目标。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