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此多娇


ad

青春文学《江山如此多娇》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页码:50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104028529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丛书名:寻找前世之为我旅·系列
·套装数量:2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
一个相貌平凡、遭人歧视的博士女生,虽有着超于常人的智慧,但在浪漫的爱情旅途中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第一次遭遇失恋之际,她意外地穿越到了大汉,附身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落雁”美名的王昭君身上。而更离奇的是,王昭君竟然是绝世狐妖苏妲己的转世。当王昭君被选秀进入皇宫后,面对处处藏着杀机的后宫,柔弱的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在深宫里竞得一席之地。而她的命运却一波三折--皇后的伪善阴狠,好友的决绝背叛,帝王的步步紧逼,挚爱的命悬一线……一切的一切都逼得今世的昭君一步步走上命运的轮盘--人终究还是逃不过命吗?千里江山,美女芸芸,她又是用何等魅力让三位帝王为之倾倒的呢?美女的外表,博士的智慧,现代人的思维,她能改变这段传奇的历史吗?

作者简介
宁馨儿,承古香陈色,白蛇转世。酷爱吃喝玩乐,享受青春的无极限才是现代女性的特征。从小爱听鬼故事,爱看历史传奇,最爱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在中学时代狂读历史演义野史外传,结果被当掉重修,方才踏人大学之门。02年开始接触网络文学,历任今古传奇武侠版论坛,搜狐武侠圣殿,榕树下风云天下社团版主,西祠知名的文学版杀人游戏爱好者。曾发表《郭襄外传之娥眉》(《半岛都市报》),《吸血鬼女王之美丽传说》(《悬幻》)。

目录
第一卷 情断香溪
 第一章 丑女博士
 第二章 美女王嫱
 第三章 香溪流芳
 第四章 水神无尘
 第五章 一联三对
 第六章 地老天荒
 第七章 寒玉琵琶
 第八章 棒打鸳鸯
 第九章 勾魂摄魄
 第十章 红颜祸水
第二卷 金阙宫斗
 第十一章 三宫六院
 第十二章 争奇斗艳
 第十三章 画中嫡仙
 第十四章 伊人芳魂
 第十五章 夜半琴声
 第十六章 魂牵梦萦
 第十七章 小狐雪隐
 第十八章 风冷云青
 第十九章 移祸江东
 第二十章 断袖之狼
 第二十一章 三味青莲
 第二十二章 妙手兰花
 第二十三章 金銮三女
 第二十四章 红袖善舞
第三卷 长安仙踪
 第二十五章 故人重逢
 第二十六章 情深难忘
 第二十七章 五色灵石
 第二十八章 妖精当道
 第二十九章 酒楼名联
 第三十章 匈奴刺客
 第三十一章 杀手清舞
 第三十二章 酷厉之狱
 第三十三章 自作自受
 第三十四章 香消玉殒
 第三十五章 哪吒驾到
 第三十六章 我想长大
 第三十七章 水火不容
 第三十八章 爱恨难分
 第三十九章 调虎离山
 第四十章 龙争虎斗
 第四十一章 吸星大法
 第四十二章 尔虞我诈
 第四十三章 舍身为饵
 第四十四章 情丝追魂
 第四十五章 玲珑之心
 第四十六章 情丝难断
 第四十七章 千变万化
 第四十八章 打草惊蛇
 第四十九章 唇枪舌剑
 第五十章 康居血刺
 第五十一章 装神弄鬼
 第五十二章 魔鬼交易
 第五十三章 云破月来
 第五十四章 人生如戏
第四卷 西域风云
 第五十五章 真情难辨
 第五十六章 九天雷劫
 第五十七章 千里之外
 第五十八章 天山之巅
 第五十九章 接引灵光
 第六十章 铁骑踏沙
 第六十一章 千里奔袭
 第六十二章 乱石突围
 第六十三章 血染黄沙
 第六十四章 浴血成魔
 第六十五章 流沙陷阱
 第六十六章 灵药难求
 第六十七章 冰洞奇遇
 第六十八章 玄冰雪莲
 第六十九章 天旋地转
 第七十章 初学乍练
 第七十一章 冤家路窄
 第七十二章 谈笑对敌
 第七十三章 千年朱果
 第七十四章 以物易物
 第七十五章 杀人灭口
 第七十六章 水火交融
第五卷 斗转星移
 第七十七章 往事如烟
 第七十八章 水晶龙宫
 第七十九章 武宣闹海
 第八十章 定海神针
 第八十一章 龙之墓地
 第八十二章 乾坤挪移
 第八十三章 南海妙嫦
 第八十四章 重返皇宫
 第八十五章 悬梁刺骨
 第八十六章 冷宫月夜
 第八十七章 如影随形
 第八十八章 销魂夺魄
 第八十九章 初人未央
 第九十章 内忧外患
 第九十一章 九龙玉珏
 第九十二章 移花接木
 第九十三章 长乐明妃
 第九十四章 真情假意
 第九十五章 阴阳双生
 第九十六章 误入虎穴
 第九十七章 生死两难
 第九十八章 喜媚归来
 第九十九章 雄鹰受闲
 第一百章 白云深处
 第一百零一章 明察暗访
 第一百零二章 变生肘腋
 第一百零三章 是非反复
 第一百零四章 猝不及防
 第一百零五章 翻手为云
 第一百零六章 砧板鱼肉
 第一百零七章 江山美人
 第一百零八章 转世情劫
 第一百零九章 一线生机
 第一百一十章 直闯地府
 第一百一十一章 落雁传说
……

文摘
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
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
很多人问王小凡为什么还要读书时,她都很深沉地说“因为我想改变世界,拯救人类。”所有人哈哈大笑,不再造问。
当夜深人静只剩她自己的时候,王小凡才能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不读书,我还能干什么?”
大学毕业第一次面试,接待处的小姐很诧异地望了王小凡半天才让她进去,她甚至听见她们在背后说了一句后来在网络上很流行的话:“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出来吓人就是你的错了”当其他人有五到十分钟不等的面试时间时,面试官只看了她一眼,问了下名字,就直接叫了下一个。
没有人去看她年年一等奖学金的证书,没有人去了解她的内涵和思想,都只是看了这臭皮囊一眼,就直接判了她的死刑。
王小凡不甘心,本科不够竞争力,就读研,研究生不够,就去读博士,她不相信读到博士后还争不过那些胸大无脑的花瓶。
可事实证明,她错了。

武侠小说《江山如此多娇》,著作者是泥人(笔名),红极至今的网络小说。

《江山》的题材是武侠小说,背景设定在了明朝,大约嘉靖年间初期。金大师总是把武侠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泥人也不例外,他对明朝历史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从小说透露出来的官衔、机构、人文中可以显见。

小说原名《我短暂的淫贼生活》。一榜解元王动被师傅从小培养成一名“真正”的淫贼,他混迹江湖只是为了完成师傅的遗命,发誓把师傅的敌人——隐湖小筑里的所有女人踩在脚下。期间不择手段地将江湖美人一网打尽,然而他却被深深地卷入到江湖和官场中,并且透过一系列事件逐渐了解了师傅的部分身世;他不仅看清了与隐湖小筑的仇恨,还意识到了江湖将要经历的巨大变革。于是,他的人生目标发生了变化,既要直面师傅的遗命,又要着手打击己方真正的敌人——江湖的练家和官场的潜在政敌。 本书展现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角色们在官场风云、武林争霸中的种种勾心斗角,泥人将武林写的更贴近现实,摒弃了原先武侠小说重义气的特点,刻画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对人性的描写也淋漓尽致,虽然有着众多的人物,复杂的关系,却条理分明,不显得混乱。本书是近年来准情 色武侠的经典之作,开反面式小说的先河,对“淫贼”这一传统反角进行颠覆性的定义,对性爱的描写也有其独到之处--“浓情淡色”。唯一值得遗憾之处乃泥人的断笔,保守估计只完成了小说的一半情节。让我们继续期待王动遥遥无期的淫贼生活吧!


一部颠覆传统的武侠作品,一部影响深远的武侠名著;很可惜因为某种原因它还是一部断笔小说。但是遗憾中我们不得不说,泥人的作品有其独到之处。

《江山》文笔优美,叙事流畅。小说是继《十景缎》等名篇之后又一部较有影响的传统武侠准情色小说。其文与经典武侠小说不同,加入了古代现实生活化的描写,从江南的人文风物、特色小吃,到倭国的风俗文化:展现一副色彩浓郁的“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大明王朝的强盛,也显示了泥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在美人的描写上,萧潇的温柔,玲珑的骄憨,无暇的温情,魏柔的孤傲,解雨的刁蛮,无一不印象深刻——当然这些红粉佳人都凸现了主角王动的形象。在伦理的描写上,无暇与王动的乱伦爱情,使人印象深刻。与东瀛日文几乎变态地描写乱伦情节所不同的是,作者加强了无暇这一角色的性格描写,特别是无暇性格的分裂和心态的转变,使读者不仅对其遭遇表示同情,也对其情爱转变,最终展开了对王动的不伦之恋表示理解。可以说泥人在无暇与王动的关系上是颇费笔墨的,使这种乱伦爱情第一次超越于社会道德之上,并予以认可。

《江山》从连载至今,洋洋洒洒近几十万字,未显颓势。但随着故事深入,或许考虑到全文的严谨,王动这一人物略显僵化,与最初潇洒不羁,狂放无行的淫贼不同;官场如履薄冰,沉迷于闺房画眉的平凡人物。庆幸的是,继《江山》20章之后,王动又将步入江湖,我们又可见风流无俦的淫中君子。
注:泥人所写版本为25卷,流传的26卷确切为他人代续,但没有得到泥人和大众的认可;本身也脱离了原书的精髓,无任何利用价值。


专制社会下的人性救赎──评《江山》

这是我一时心血来潮写的一些文字。版规说“希望大家不要总是评论以前的老文章,要多鼓励现在的作者”。我完全理解,不过我对《江山》的感情太深,并且觉得某些读《江山》但读者未能领略作品的核心精神,所以写点东西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别情没能摆脱YY(意淫)小说主角的几个典型特征:琴棋书画样样皆能,武艺高强,相貌英俊,年少多金有后台。是吗,假如这些内容真的在作品起到重要作用,倒也罢了。但以在下陋见,此番言论似乎有点不切实际。别情是靠着这些外在条件去拥有他的女人吗?他和孙妙初见时以一段“渔樵问答”相试,却得出“姑娘既然献身琴道,在下就不以俗事相扰了”这样的结论,几乎想放弃罗致孙妙的想法。别情此等谈吐识见,岂是庸碌之辈所能为?再者事实胜于雄辩,孙妙因此而爱上别情公子乎?也没有。
  别情从他被其师父收养并给予“征服”隐湖的使命开始,就不可避免的被强烈的悲剧气息所笼罩!无论别情人才如何出众、其背后的力量如王守仁等人如何强横,其命运将不可挽回地受制于一个预设的定制轨道。一个君主专制制度下的皇权铁幕已经遮蔽整个国家、整个时代──乃至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统治阶级貌似冠冕堂皇的统治方式背后隐藏着令人窒息的恐怖!泥人以一种貌似调侃实则极为深重的笔墨去进行讽刺:“你以为是以德治国啊?错!我们大明朝那可是个法制国家”,“大明可是个法制国家,一切都要讲证据。”
  明朝中期,南方地区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同明朝专制主义意识形态──理学之间的矛盾冲突愈发显现。政治体制的僵化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萎缩导致知识分子阶层的整体委靡不振,而集体趋向于逃避现实。了解古典文学的朋友一定知道,大致从明朝中叶开始,文学领域出现一种以《金瓶梅》为代表的“淫”风炽热的景象。知识分子纷纷以书写“欲”为标志实行自我麻醉。别情表面上建立起不俗的成就,成为新一代的江湖执法者,实际上一举一动莫不受制于专制皇权,既成于皇权又随时可以毁于皇权。别情受到专制皇权社会的重重缚束,根本不是一个自由的人,尤其无法实现心灵上的自由。
  故而,别情貌似放浪形骸的生活轨迹充斥着太多虚浮的颓废!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同样是以“欲”为甲胄,消极遁世!──这一点,从其早年走马章台的经历就不难看出。很多《江山》的读者并不曾真正理解:他果真对苏瑾有真实感情,为什么分离这么长时间而不赶快迎娶过门?其实,讲一句残酷而又悲凉的话:早年的别情根本不信任感情!!不要忘了,他同苏瑾之间仅仅是嫖客与妓女的关系!即使对苏瑾表现出一点温柔,也不表示他真的认识到男人应付的责任。不要说苏瑾这样的妓女,就算是玲珑姐妹如此人物,别情追求她们的一段情节又何尝不是如同儿戏?──泥人正是刻意这样书写的。
  真正把别情从人性沉沦的泥潭中救起的那个人,她叫玉无瑕!单从情节上看,是别情挽救无瑕,但以人性深度上观察,无瑕同时挽救了别情。当他静悄悄地感受到无瑕一点一滴的善念时,他也就不知不觉地改变着自己。
  『“是他们用春水剑派的弟子威胁她,她才束手就擒的。”这么听话?真是白痴呀!……』不要以为这是批评无瑕,这是对无瑕的人性善的最高礼赞!“玉夫人已经死了。”“玉无瑕,我现在的名字叫玉无瑕!”浴火重生的她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女人──无瑕,不曾因肉体的受辱而减损其光芒,反而使其精神升华,成为自我的主宰者,并潜移默化中净化着别情的心!
  然而,当别情意识到感情对他的意义时,当他想要以一种新的心态对待曾经缱绻的女性时,当他明白苏瑾对他来说不应该是一件排遣心灵空虚的事物时,已经迟了!这正是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的所在。
  在《江山》的世界里,受侮辱和损害的不仅仅是别情、无瑕、苏瑾……严格来说,在专制制度和文化的重压下,被摧残的是人类文明自身,其中又以女性的不幸遭遇最为明显。尹雨浓,为了避免门派遭受迫害,被逼杀死自己的爱人。号称一代不世奇才的尹仙子尚且不能保护自己的幸福,其它人可想而知。这在文本中随处可见,隐湖的弟子,也不过妓女一般被嫁给朝中实权人物。春水派与世无争,又如何?无辜灭门!唐棠呢?天下第一美女,被当成奇货可居,随时都会以家族利益作为交换条件牺牲掉。武舞,她的贞操竟然是父亲夺走的,遭遇伦常惨剧的她放荡糜烂、自暴自弃。还有不为读者注意的白秀,“她已将往日的杀手生涯和盘托出了,其间充斥着强暴、轮奸、虐待和背叛,就像她说得那样,那是一部惨不忍睹的血泪史。”“这些往事就像盘踞她心间的毒蛇,随时啮咬着她的心灵,只有把它们都赶出来,她的心灵才能得到救赎、变得安宁。”更为边缘化的钱萱,“因为家遭剧变,饱受人情冷暖,故而心志极为冷静坚强,不过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心态却比无瑕白秀还苍老。”请读者们认真咀嚼这些文字,读懂它们才可以读懂《江山》。
  苦难。
  沉沦。
  救赎。
  这才是《江山如此多娇》真正的底蕴!
  别情和他对女人们之间,并不是一般读者从表面上理解的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而是互相支撑、扶持的关系。所以,深知江湖险恶的别情向她们提出忠告:“万一你们需要面对那些武功比你们高的人,记得一个字,逃;逃不了,记得两个字,投降。就算你们因此受到了侮辱,那也是我的责任,千万记得,对我来说,你们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对他而言,他的女人已经是生命的部分,甚至全部。这不是什么伟大的情操,只是承担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别情不是英雄、不是中国的脊梁,他明显有人性软弱的一面。但是他和无瑕,犹如黑暗中的一束火焰,使其成就了人性高贵的光辉。以致于当他对魏柔的所作所为失望时,狠狠斥之为“婊子”并不因魏柔是“预定目标”而对其心中留情。
  《江山》中的“法制国家”,其实是一个异常黑暗、肮脏的世界。虽然泥人在作品中时有调侃式的幽默(例如妓院的员工),但整体上却是充满悲剧气氛,然而在此基础上又能表现出一种超越性的精神升华。读不懂作品的悲剧,就难以真正明了作品的内涵。
  作品中对主角的刻画,有一个微妙的隐喻──唐寅唐解元。历史上的唐寅,正是明代中叶一个空怀抱负,壮志未酬的知识分子典型人物。别情一样也是解元。唐寅曾同孙妙琴箫合奏,而后飘然而去;别情也和孙妙琴箫合奏,也几乎放弃原来的计划离开。这并不是巧合,泥人写唐寅不是为了纯粹增加一点历史感。后世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竟然虚构并大力渲染唐寅的所谓风流韵事,将他描绘为一个追美逐艳的声色之徒。而作品中,泥人却流露出对唐寅的由衷敬意。正如唐寅受到误解一样,别情的性情以及他的感情生活,恰恰是作品中最容易被读者误解的部分。
  读者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病态的社会是怎样把别情扭曲成一个病态的人。其实作品开头就介绍,别情在小童时代就被他爸以不知算卖还是算送的方式,给了他师父。他师父强制性的将他培养成一个淫贼:强迫他学四书五经、琴棋书画、强迫他学各种武功、甚至强迫他去调教萧潇!别情是一个平常人,童年时的梦想不过是“出门坐着四匹白马拉的华丽马车,吃饭去山水阁的二楼,旁边还有人伺候着”。于是别情妥协了!他的童年少年时代基本上就是这么过来的,唯一(注意,是唯一)的乐趣,就是在萧潇身上发泄。他的妥协意味者他的脆弱,也意味着心灵的沉沦。
  我敢讲,《江山》的读者一万个里头有九千几个看序章的时候都是匆匆带过的,决不会意识到其中的关键。因为读者们受武侠小说的误导实在不轻,一看到主角被某个高人带走去学艺,就条件反射一般认为这是好事、常事、理所当然应该发生的事。殊不知,对别情而言,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而是他师父强迫他接受的苦涩人生。因此,当别情踏足江湖的时候,他的内心已经被他师父为他强行定下的人生道路禁锢得扭曲、异化,是可以说是一个畸形的、 病态的人。
  也正因如此,进入江湖的别情,身上很难找到初出茅芦的年轻人那种踌躇满志、血气方刚的气质。相反,声色犬马、放荡糜烂才是他的生活写照。这不奇怪,禁锢他的其实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任何人都难以解脱的道义枷锁。就算他再不喜欢师父强定的道路,但他的一身本领,包括他和他家族的财富,都是师父给与的,他也无法否认他师父对他的巨大恩情,所以他就必须承担其师父交托的征服隐湖的遗命。不管他喜欢不喜欢这样的任务,他都只能不断对自己施加心理暗示,使自己时时刻刻不忘“征服隐湖”。然而,什么是“征服”,如何“征服”,其实是别情刻意逃避,不愿意去思考的问题。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别情在书中实际上并没有为“征服隐湖”做什么实质性的举措。他的消极反映了他现实处境的困惑,很明显,无论是萧别离、王守仁、六娘(且不管她的真实身份)、白澜……,这些人都是和别情的师父具有相同的性质。他们对别情的生命已经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他们为别情制定的人生路向,犹如一张硕大的网,使别情深陷其中。别情主动做的事情(例如探查太湖)都只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决定其人生的大方向、大框架,都不是别情可以左右的。至于这种网中生活是否快乐,对别情来说,已经是一个多想无益的问题。
  在这种前提,别情与他所爱的女人们的感情几乎就是唯一能抚慰其心灵的泉源。或许只有在他的爱人面前,他才能享受到难得的自由,他才能成为真正的主宰者,──不是主宰女人,而是主宰自己的心!别情只有面对他的爱人,真情才显得可贵,责任才显得重要。为爱人而活着同时也是为自己而活着。
  别情的感情生活其实并非建立在我们现在说的“爱情”的基础上的。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亲情来得恰当。对此,在作品中感受得最深的不是炽热的“爱”而是温婉的“怜惜”。别情对女人的爱不是仅指男女间的爱,应该是广义上的泛爱。至少在他的家庭中,他是希望他的妻妾成为亲人那样的关系。故而,别情极度介意“争宠”。亲情的瓦解,家庭和谐的破裂,显然都是别情不想看到的结果。
  但要注意,这是特定环境下的特殊情况。正如金庸先生写韦小宝是要谴责那个社会和制度,泥人写出别情这个角色,我推测大致也有如此目的。别情感情生活的特殊性是只有摆在那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下才凸显特定意义,泥人是通过刻画人物去反映皇权时代对人性的侵蚀。
  《江山》的江湖世界里,意识形态的信仰危机已经不是杞人之忧而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像别情的师姐宁白儿,她还维护她的门派仅仅因为受过门派的恩惠,然而她们还有门派的信仰吗?投身官场的武承恩、殷乘黄的四妾……也一样,还有信仰吗?其实是没有了。江湖门派已经成为纯粹的利益集团,与其说因为思想而对立不如说是因为利益争端而对立。魔门与隐湖之间本来没有什么不同。按照作品中的暗示,魔门与隐湖本来就同出一宗(12集,别情和魏柔在宋素卿的船上联手对敌,配合默契,威力大增,说明他们的武功源出一脉),据我看来,两派本是一派,后来因政见不合,一批人遗世独立,发展成魔门,另外一批人投靠朝廷,形成隐湖。而别情作为主角,他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他虽然从同属魔门日宗的师叔王守仁那儿学到魔门绝技,得到魔门宝物,但连王守仁也没有要求他为魔门做什么,他自己对魔门也谈不上有什么感情。
  以魏柔为例,她知道别情是魔门中人,那又如何?拔剑相向吗?没有。为了门派利益,她违心把事情汇报师叔辛垂杨导致消息外流,招致别情的冷笑和讥讽(10集)。魏柔确实是违心行事,为了道歉,在竹园等了十天(10集),更进一步接受别情的邀约跟他回苏州过年(12集)。心思慎密的读者或许能看出来,按中国传统,过年是跟亲人团聚的节日,魏柔不回隐湖过年却跑到别情家里算是怎么回事?明显这些都是魏柔为了修补和别情的关系而做的努力。
  从尹雨浓忍痛杀死爱人的悲剧人生就可以看出,类似的悲剧极有可能在后世人身上重复发生。到了鹿灵犀这一代,鹿灵犀干脆把心爱弟子魏柔逐出师门!为什么?因为她已经看出,隐湖虚伪的意识形态不过是一堆自欺欺人的破烂,为了后辈不再重复前人的悲剧,鹿灵犀以“天道不可证、仙道不可凭”对魏柔提出忠告,不可为虚幻的理论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了造就当头棒喝的效果,鹿灵犀斩断了师徒情缘,实际上是为魏柔破除为报答师恩就要自我牺牲的心理羁伴。魏柔身上的道义枷锁不会比别情轻,两个人其实是一样的。魏柔作为隐湖弟子由师门养大,假如武功不足以维护隐湖的声誉,就要嫁入官家──还只能是妾。武功成就高的话就要承担领导隐湖的重任,这个选择题没有个人利益,更没有自由,只有为师门牺牲。然而,领导隐湖的“荣耀”真的等于幸福生活吗?诚如别情对魔门日宗的事业漫不经心,魏柔对江湖同样兴趣欠奉。
  因此,魏柔后来爱上别情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别情相对齐小天、宫难、甚至唐三藏等其它青年俊杰来说,具有许多优点。他尽管不忘“征服隐湖”,但一度对魏柔不满而态度冷淡,这恰好说明他为人重视原则,没有为美色所迷。他虽身在江湖、官场,但从来没有真正沉溺其中,沦为功名利禄的奴隶。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宫难的婚姻带有利益婚姻的倾向、齐小天为了家族的既定策略对怜花公主唐棠敬而远之、唐三藏也娶了蜀中某大族的女儿。他们无论是否心甘情愿,但没有勇气冲破“利”的桎梏是毫无疑问的。他们与魏柔、包括早期的别情,具有相同性质的,都是被纳入强制性人生轨道的网中人。只是后来的别情悄然改变着自己,他追求温罄的家庭生活、关怀体贴身边的女性,这对魏柔有着莫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作品以别情的视角来展开情节,难以直接表述魏柔的心理活动,但尽管如此,仍然可以从作品细节上的玄机体会魏柔一点一滴的变化。从“动少”到“师兄”再到“相公”,做一个为丈夫素手调羹的小女人其实更适合魏柔,她和别情都是很平常的人,平淡而真挚的家庭生活更能让他们领略的人生的美好。
  上面只是谈了魏柔,别情其他的爱人大都是如此。尽管别情身边的女性类型各异,但她们具有相同的共性结构:她们都是那个社会中身遭横逆的不幸者,因而最渴求宁静祥和的家庭生活。殷宝亭不得不十八岁就支撑家族生意;萧潇被其长辈(李逍遥、萧别离)用作训练别情的工具;沈希珏两度“克夫”寡居;玉无瑕就不用说了;玉玲玉珑要不是幸运碰上别情的话,春水派灭门时她们也难逃厄运;唐棠只不过是其父手中的奇货;武舞不遇别情不知道要放荡到什么时候?许诩不逢别情大概结局和李玉霞类似;宋素卿赖以安身的“妙之丸”覆灭(小说家言,历史上的宋素卿不是女的);钱萱其父失势没为官妓;白秀……除了入京后带有一定政治目的收的宁馨和兰月儿,大致上都是些不幸的女性。
  为什么泥人不像别的武侠小说作者那样塑造些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侠?如我上面所言,反映的是专制皇权时代对人性的侵蚀。这非常重要,使得《江山如此多娇》这部小说从故事层面上升到文学层面!这在网络情色小说中是罕见的成就!



画作介绍中国画。傅抱石、关山月合作。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毛泽东主席亲为题句:“江山如此多娇。”画面上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

诞生始末1963年4月23日,岭南画派著名画家关山月在汕尾镇(现为汕尾市)中心小学礼堂举行文艺讲座。当时,关老带领两个学生到汕尾渔村深入生活、写生、获取创作素材。海丰县文化馆美术组抓住这一难得机会,召集全县各中学美术教师及一些美术爱好者,汇聚于汕尾,专程敬请关老讲文艺创作中的一些问题。笔者当时是海丰县东冲中学的美术教师,有幸聆听关老的讲话。

那天,惠风和畅,夏日初炎。关老满面春风地和他的两个学生步入会场,会场立即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关老首先讲述了《讲话》中几个重要问题,他希望文艺工作者一定要走与工农兵结合的道路,文艺一定要为政治服务,要为工农兵大众服务。其次他介绍了他和学生到汕尾渔村深入渔民生活的心得体会,并现场作画示范。最后,在与会者热切的要求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他和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合作、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经过。

1959年初,关老和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先生接受了创作巨幅国画,准备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大厅墙上的任务之后,心理压力很大。人民大会堂是国家领导人经常接见外宾和国际友人的所在地,如果巨幅国画画得不好,将有失国家的声誉与尊严。他和傅老认真研究,经过几天的切磋,他们画出了小稿。

当时,周总理十分重视这件事。他对两位画家说,应该把创作这幅画看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并决定作画地点选在故宫中。关老他们拟定画稿之后,还请周总理提意见。他们按周总理的意见,整个画面要表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周总理看了画稿以后,指示说,画面还要画上红太阳,体现“东方红,太阳升”之意。周总理说:“画上红太阳,也是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

画稿通过之后,关老和傅老开始着手作画。宣纸是用乾隆年间存下来的厚古宣,“足有铜钱那么厚”,关老举起右手比划着说。他们用的笔最大的象苕帚那么大。

关老娓娓动听的生动介绍,与会者听得入迷,会场鸦雀无声。关老那总是微笑的表情更加吸引听众。他停了一下,喝了几口茶水,又吸了几口烟后又继续介绍。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创作,《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巨画(长七米,宽五米)基本完成了。那时,周总理很忙,但他还是抽空来关心两次。当创作即将完成时,关老他们专门请总理来提意见。总理看到已将完成的巨幅国画,高兴地走上前和两位画家握手道谢,然后笑着说:“画面上这个太阳小了点儿,是不是可以再画大些?”

总理望着两位画家,又说:“如果这幅画悬挂起来,这个红太阳肯定显示不出她的雄伟,其象征意义也就显示不出来了!你们看,我说的对不对?”关老介绍到这里,他微笑着,略仰着头,象在回忆当时的情景一样。原来,关老他们画的红太阳只有排球那么大,确实是小了一点,听了周总理的意见后,他们立刻改进,把巨画上端的红太阳画得比篮球还要大些。后来周总理看后,高兴地说:“好嘛,这才表现其伟大的气魄嘛!”

巨幅山水国画创作完成了,只是未题款。周总理说,要请毛主席亲自题字。两们画家激动万分,就盼这一时刻的到来。就在他们完成创作的第三天,周总理陪伴毛主席来到故宫的创作厅。

这时关老像是回到当时场境中一样,他激动地说:“当毛主席刚走到门口时(我们事先得到通知,毛主席今天要来题字,我们早就肃衣恭等了),我们急忙迎出去,与毛主席握手,表示欢迎。周总理分别向毛主席介绍我们的名字。毛主席笑着说:‘早就听说两位画家的大名了。’进到大厅,刚落座,傅老就向毛主席介绍我们的创作意图。傅老说:‘近景青山绿水,代表祖国的南方,远景的冰天雪地是代表祖国的北方,中以长城、黄河贯穿,这是我们祖国的两大动脉,画上两大动脉,使整幅画面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象征我们伟大祖国的团结统一、繁荣昌盛……’毛主席听后微笑点头,说:“独具匠心呵!”关老讲到这里,停了一下,喝了一口茶,又继续说:“我上前指着红太阳,补充说明其象征意义,并且郑重表明,这个红太阳是遵照总理的建议画这么大的。毛主席听后,看了一眼周总理,说了一个:‘好!’字。我说,今天特敬请毛主席您老人家来挥毫落款。毛主席高兴地笑着又说:‘好好!’这时周总理在傍插话说:‘主席呀,这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毛主席站起来了,傅老忙把醮饱浓墨的笔,送到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稍一沉思,便挥毫题上‘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具有十七帖体又是毛主席自己风格的行草大字。“关老讲到这里稍微舒了一口气,又点燃了一支烟。会场鸦雀无声。“这幅《江山如此多娇》的大山水画,后来就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正厅之上。”关老又补充说。

名家名诗沁园春.雪
【年代】:现代
【作者】:毛泽东
【词牌名】:沁园春
【题目】:雪
【写作时间】:1936年 2月
【内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写作背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甘,重新有了可以立足的根据地,这是巨大的胜利。但是,陕甘根据地当时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都面对着十分严峻的形势。11月3日,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和西北军委主席聂洪钧的汇报。
同一天,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当前的军事行动。会议决定:军事工作由毛泽东负责;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
根据这次政治局会议的决定,中共中央领导人暂分两路: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刘少奇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先到陕甘根据地的后方瓦窑堡;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开赴前线,准备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这时,蒋介石已经知道中央红军和陕甘红军会师的消息,重新调整了部署,调集东北军五个师的兵力组织新的进攻:在西边,以第五十七军四个师由陇东沿葫芦河向陕西鄜县东进;在东边,由第六十七军第一一七师沿洛川、鄜县大道北上,企图围歼红军于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摧毁陕甘革命根据地。
局势十分危急,毛泽东却指挥若定。他和周恩来、彭德怀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先在鄜县的直罗镇打一次歼灭战,消灭沿葫芦河东进的敌军一至两个师,再视情况转移兵力,各个歼敌以打破这次“围剿”。
直罗镇是一个不过百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一条从西而来的大道穿镇而过,北边是一条小河。干部们看过后兴奋地说:“这一带的地形,对我们太有利了!”“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
11月18日,在直罗镇以东的东村,毛泽东主持召开西北军事委员会议,作关于战略计划的报告。指出:大量消灭敌人,猛烈扩大红军,扩大苏区,是三位一体的任务。战略方针是攻势防御。建议将红军主力集中南线。会议通过毛泽东这个报告,要求两个军团分别付诸实施。
11月19日,毛泽东和彭德怀致电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指出东北军第109师明日有到直罗镇的可能,我军应准备后日作战。在发起进攻前,他又要求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的团以上干部到直罗镇周围,察看地形,研究具体作战部署。
11月20日下午,东北军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孤军深入,沿葫芦河进入直罗镇。当晚,毛泽东下达命令,按原定部署,红一军团从北向南,红十五军团从南向北,在拂晓前包围直罗镇。毛泽东的指挥所设在距直罗镇不远的一个山坡上。战斗打响前,他在下达作战命令时斩钉截铁地说:“这个仗,一定要打好!”“我们要的是歼灭战,不是击溃战!”
11月21日拂晓,红军突然从南北山上向直罗镇猛扑下去。第一○九师仓促应战,激战至下午二时,大部被歼。红军在打援中又歼灭援军第一○六师的一个团。
到11月24日,第一○九师残部在突围中被红军全歼。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根据地的“围剿”,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是“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直罗镇战役结束后,毛泽东等从前线回到后方的瓦窑堡。他和中共中央其他负责人一起,听取五人小组关于审查刘志丹等“案件”情况的汇报,指出:“逮捕刘志丹等同志是完全错误的,是莫须有的诬陷,是机会主义,是‘疯狂病’”,应予释放。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和陕北肃反扩大化问题的纠正,使陕甘革命根据地原来面对的两个最紧迫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使中共中央能够在这里站定了脚跟,能够获得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来考虑和处理许多带全局性的问题。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大大加快了他们企图独占中国、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步伐,并且把矛头进一步指向华北,使中华民族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急遽上升了。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反日运动。
12月17日到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张浩,以及李维汉、郭洪涛等十余人。张闻天主持会议,张浩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的指示精神。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
瓦窑堡会议是从十年内战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时期中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党中央克服了长征前一段时期内“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失时机地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它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来贯彻共产国际决议,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在继续抓紧对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的上层统一战线工作的同时,把主要力量放在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东征山西上。
1936年1月17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红军东征时中央政治局随军行动,彭德怀、张浩参加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陕北由周恩来、博古、邓发组成中央局,以周恩来为书记,主持后方工作。
会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署命令,要求主力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开通抗日前进道路。各路红军立刻奉命秘密行动起来。
毛泽东从瓦窑堡出发,经过延川到达延长县县城。1936年1月底,他在这里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并作了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发展和巩固的关系,以解除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担心红军主力东征会影响陕甘根据地巩固的顾虑,也批评了李德所说东征是“想挑起日苏战争”的错误观点。这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快了东征的战备步伐。
毛泽东第一次到山西,踏上的是石楼的土地。1936年2月21日清晨,毛泽东率红军总部从陕西清涧河口渡河,在石楼县辛关登岸。从陕北到山西,正值大雪纷飞,高原雪景激发了毛泽东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当晚宿营于义牒镇留村,毛泽东写下了一生最为快意、最为得意的神来之作——《沁园春·雪》,这首千古绝唱十年后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公开发表,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风骚:本指辞藻。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成吉思汗: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有用射雕来称赞人武艺高强。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1945年10月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作者回到延安后,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11月4日,重庆《新民报》刊出传抄件。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白话版】
1946年4月,范文澜到达晋冀鲁豫解放区,读到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这首词的高度艺术成就所折服。他把这首词译成白话文,发表在同年10月20日晋冀鲁豫边区出版的《人民日报》上。
范文澜译文的正文是:
这是北方的风景啊!千里万里的大地,被冰封住了,大雪飘飘的落着。老远望去,长城里边和外边,只是一片空旷;黄河高高低低,波浪滚滚的河水,一下子冻结不流了。一条一条的大山,好像白蛇在舞蹈;一块一块的高原,好像白象在奔跑。大山高原,都在跳动,要和老天比一比谁高。等到晴天,看鲜红的太阳照起来,像个美女抹着胭脂,披着白衣,格外的美妙。
中国国土这样的好,引起无数英雄争着要。可惜那,得到胜利的皇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武功虽然很大,对文化的贡献却嫌少。名震欧亚的成吉思汗,只懂得骑马射箭打胜仗。这些人都过去了,算算谁是真英雄,还得看今朝。
具有高雅审美情趣的范文澜打破了雅俗界限,用鲜活的现代口语,把毛泽东咏雪词的意蕴较为完美地表达出来了。
沁园春.雪
【英文版】
--to the tune of Chin Yuan Chun
February 1936
North country scene:
A hundred leagues locked in ice,
A thousand leagues of whirling snow.
Both sides of the Great Wall
One single white immensity.
The Yellow River's swift current
Is stilled from end to end.
The mountains dance like silver snakes
And the highlands* charge like wax-hued elephants,
Vying with heaven in stature.
On a fine day, the land,
Clad in white, adorned in red,
Grows more enchanting.
This land so rich in beauty
Has made countless heroes bow in homage.
But alas! Chin Shih-huang and Han Wu-ti
Were lacking in literary grace,
And Tang Tai-tsung and Sung Tai-tsu
Had little poetry in their souls;
And Genghis Khan,
Proud Son of Heaven for a day,
Knew only shooting eagles, bow outstretched
All are past and gone!
For truly great men
Look to this age alone.
*AUTHOR'S NOTE:
The highlands are those of Shensi and Shansi.
【鉴赏】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雪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你看:南北纵横,“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像正“舞”向云霄,“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这七句,大处落墨,专写大河、长城,点染了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历史纵深感。“欲与天公试比高”,更给本无生气的景物,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个性化的诗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只有毛泽东才有此高招!诗人将眼前景象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选取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和黄河纵横入画,从色彩(银、蜡)、形貌(蛇、象)、动作(舞、驰、比)等各个侧面描写山原,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同时,通过这种传神的艺术描写,也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唤起了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银蛇飞舞状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拟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这种移情入景、力诱纸背的描写,也只有毛泽东才有此妙词!
  眼前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然而诗人意犹未尽,又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画卷上,想象雪霎天晴之时,红艳艳的阳光照耀在白雪覆盖的祖国山河,犹如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更加绚丽多彩、娇媚动人。用“须”字转折,表达乐观期待的心情;“看”字承“望”,显示端详观赏的意态;“红装素裹”相映成趣,显得特别娇艳明媚,所以尾句说“分外妖娆”。这完全是诗人通过主观相象将自然景色人格化了的写法。以这样的奇想为上片作结,遂使所写的雪的场面,具有一种不饰雕作的妍新之美。诗人就是这样把祖国山河的壮美、精神摄出了。能够通过客观感受将自然的形态艺术地描绘出来,这即是古人所说的得“题中之精蕴”。
  上片极写祖国江山之壮丽,故下片自然引出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极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而作一总束,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接得不偿失劲挺,有异军突起之势。以下七句,举大端而论,与上片的博大空间相照应,写出浩瀚的时间,纵贯几千年,通览中华文明史,从“无数英雄”中举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评说。一个“惜”字,,着笔传神,把表面上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传接起来,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略输”、“稍逊”、“只识”三层贬意,以婉转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而公允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人物杂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功业赫赫,雄视一代,不愧是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只图摄取,不思创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曰:“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须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此词结尾三句,正有这样的妙处。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顿突转,象轻舟扬桨一拨,直转下二句。“往”字前大书一个“俱”字,如铁帚横扫历史上的“无数英雄”;“矣”字唱叹,富有感情色彩。二、三句在“数”与“看”两个动词之中,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充沛而动人,言有尽而意无穷。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全词最警策的地方,也是诗人的神光所聚。有了这一最精炼、最概括的结语,全词咏雪的“题外之远致”就洋溢纸上了。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