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
ad
【山东地名】
概况
“泗水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Sìshuǐ Xian”。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区南麓,泗河上游。地处北纬35°28′~35°48′,东经117°05′~117°35′。东邻平邑县,西接曲阜市,南连邹城市,北靠新泰市,西北与宁阳县接壤。县境南北长50.6公里,东西宽52公里,面积1091.8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泗水县城古城西路北部,在省会济南南方向190公里处,为济宁市辖县。
行政区划
泗水县辖2个街道、8个镇、3个乡:泗河街道、济河街道、金庄镇、泉林镇、星村镇、柘沟镇、杨柳镇、中册镇、苗馆镇、泗张镇、高峪乡、大黄沟乡、圣水峪乡。共19个居委会、574个村委会,590个自然村。总面积1091平方千米,总人口597420人。(www.xzqh.org,根据“济宁地名网”资料整理。估计为2004年统计数据)。
【概况】
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东临沂蒙与大海相连,西邻孔子故里曲阜,南峙孟子家乡邹城,北依五岳之尊泰山。是泗河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C,平均降水量760mm,全年日照百分率52%,相对湿度65%,无霜期200天。境内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素有海岱明珠之称。
泗水是泗河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商为卞明国,周秦为鲁卞邑,隋始置泗水县至今。全县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辖13处乡镇 (街道),592个行政村,60万人。
境内交通便利。日菏铁路、327国道国道、日菏高速公路横贯东西,034省道纵穿南北,东连日照海港,西接京福高速公路、济宁机场,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全县公路长度664.5公里,其中国道、省道90公里。全县已有368个村实现道路硬化,占全县行政村的62%。邮政、电信事业蓬勃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改革开放卓有成效,招商引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稳步向前。
泗水人杰地灵、物阜民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泗水县属孔孟之乡,“洙泗渊源之地,圣化融液之区”,是古老泗河的发源地。境内山清水秀,名胜众多,素有“海岱名川”之誉。
泗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上古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少昊、唐尧、虞舜、大禹等莫不与此地相关。泉林陪尾山下,名泉荟萃,泉多如林。孔子面对川流不息的泉水,曾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唐代大诗人李白“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宋代理学家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佳句,至今广为传诵;清康熙、乾隆皇帝九次驻跸泉林,留下了大量赞美诗篇。
泗水风光旖旎,四季宜人。泉林环翠、凤仙叠翠、龙门灵雾、圣山仙境、安山春秀、龙湾落霞、西侯幽谷等景色迷人,使您留连忘返;万亩桃园、银杏园、板栗园、石榴园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四星级圣源酒店、圣源度假村、宋家沟生态园、青源山庄服务功能齐全,乡土气息浓郁,是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
泗水县历史上有十大景观,近年县政府又确定了新十景,即:泉源胜地、安山春秀、风仙叠翠、西侯幽谷、龙门灵雾、圣山仙境、长峰独峭、龙湾落霞、济河烟雨、华渚晓月。现就十景中主要景点及近年开发情况介绍如下:
泉源胜地
位于泗河源头泉林,泗城以东二十五公里。泉林因名泉荟萃、泉多如林而得名。据记载,泉林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昼夜涌流不息,涌流量达每秒1.35立方米,《山东通志》、《山东运河备览》都列它为"山东诸泉之冠"。至圣孔子曾在泉林设坛讲学,站在源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誉之"海岱名川"。唐代大诗人李白"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的佳句,宋代理学家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篇至今传诵。故历代古人观赏之余感叹曰:"游泰山不游泉林诚一大憾事"。清康熙、乾隆祖孙俩多次东行、南巡来山东曲阜朝圣到泉林观景,其中康熙一次,乾隆九次,并建有行宫,留下大量诗篇。从九四年起县政府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开始投资进行保护开发建设,恢复了大量景点,九八年泉林泉群风景区被省政府批准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泉林古迹有 碑,石舫、御桥、古银杏树、子在川上处、泉林寺、三皇姑庙、行宫、虎斗坡、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卞桥、古卞城遗址等多处。名泉有红石泉、珍珠泉、响水泉、黑虎泉、趵突泉、双睛泉、淘米泉、朝阳泉等,泉林泉水水质清冽,硬度低,纯度大,泉水无砷、汞、镉等有毒物质,饮用则甘甜爽口,煮茶则色清味正,酿酒则酒冽生香,常饮此泉水,能清心爽神,延年益寿。
安山春秀
地处泗水县城东南十五公里,泗张镇北部,S244省道两侧,安山、马山、红顶山群山环抱。该景区主要有安山寺、涌珠泉、罗汉洞、千年银杏树、万亩桃园等景点。安山寺始建于唐代,现存大雄宝殿等遗址,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寺东有涌珠泉、海眼泉两处,泉水汩汩,久旱不枯。寺南有千年银杏树两棵,树围须六、七人方能环抱过来,是山东省排名第三的古银杏树。安山之阳悬崖处有六洞并列:三教洞(正大殿)、玉皇洞、十八罗汉洞、南海大士洞、观音娘娘殿、关公洞。安山寺南万亩桃园,每逢阳春,桃花盛开,遍地彤彤,蜂蝶飞舞,花沁清香,是泗水观光农业重要景点之一,每?quot;泗水桃花节"游人超过10万人次。安山寺景区是我县的近期重点开发景区,安山圣源度假村、罗汉洞、桃园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正在进行中。该景区四时有景,登临此处,环顾四野,青黛翠秀,听水潺鸟鸣,飘然欲仙,令人流连忘返。
凤仙叠翠
位于泗城西北16公里,柘沟镇北风仙山。此山主峰玉皇顶是县内最高峰,海拔608米。凤仙山春天藤花遍地,夏日飞瀑流泉,秋天红叶满天,冬日苍松翠柏,一年四季,生机盎然。山中奇石参差,峦壑掩映,松柏相间,层峦叠翠。微风吹来,涛声入耳。现存有玉皇殿、文昌阁、泰山行宫庙宇遗址和朝阳洞、仙姑洞、圣水泉等景点,古人留下诸多诗篇和民间故事至今传颂。近年来,柘沟镇不断投入资金用于进山路、入口牌坊和景区内部景点、设施建设,功能日趋完善,游客逐年增多。现凤仙山已被批准为市级森林公园。
龙门灵雾
地处泗城以北10公里,中册镇北龙门山。此山两峰并峙,横出天汉,宛如石门,夏季祥云霭霭,如龙吐雾。古人曾以此处云雾过门则雨故称"龙门灵雾"。明代张祚《泗池十景吟·龙门灵雾》道:"西北双峰插泗滨,蒸蒸云气似龙津,甘霖旱慰苍生望,枯稿先回万象春"。龙门山中有赤龙潭、将军石、鸡冠山、故事井、未来香等自然景观。龙门山南麓原有灵光寺,始建于汉,金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重修,寺院僧众百余名。惜寺院大部被毁,仅存观音堂一座。龙门山近年经过初步开发,建有进山大道、馆舍,并按地形层层筑坝拦蓄,形成连环水库,给此山大增灵气,植经济林和风景树300多亩,成为泗水山区自然风光和观光农业结合最好的风景区。
西侯幽谷
地处泗城北8公里,中册镇西侯村北。此处群山相连,沟壑纵横,幽谷深邃,峰回路转,松柏蓊郁,蔽日清樾。最著名者龙抓沟、通天谷、响水沟。每至雨季,瀑布直下如白练飘垂,声响雷鸣,蔚为壮观。山中怪石随外可见,如将军石、仙脚印、天池等。此处山林面积广阔,人迹罕至,是天然的生态旅游佳所,可开发范围、深度、前景巨大,已引起世人重视,各级领导前往视察、观光,县政府将之列为近期重点开发景区之一。
圣山仙境
地处县城东南20公里的圣公山。孔子曾游此山,故有此名。山中奇石纵横罗列,形态各异,奇、险、秀堪为"三绝"。有亭亭玉立、似舞非舞的"仙女石",有饱经风霜的"老人石",还有"青蛙石"、"卧牛石"、"晒书台"、"仙人座"等。树木葱茏,松涛阵阵,苍鹰排空,百鸟争鸣。登临极顶,近可鸟瞰乡村风貌,树绿瓦红,生机盎然,川川纵横相连,河湾水明。远可北眺泗河,良田沃野,连绵无际,楼房隐现缥缈,令游览者如入仙境。
济河烟柳
地处泗河与济河交汇处上端的济河两岸。济河是泗河上游一大支流。此处两岸垂柳成行,绿荫排排,水中鱼呷鳞波,草木争翠,亭台竞巧。细雨 时,柔柳披风摇摆,似云烟缭绕。济河公园、仲庙和民俗游乐园就建于济河两侧,是泗水城区居民日常休息娱乐的最大场所。
长峰独峭
位于泗城东南11公里,圣水峪乡东部藏风峪。长峰山因其东、西、南三面峭崖昂立,若城防然,故有神昌防之名。因其峰多、崖险、林茂、谷幽、洞深等自然美和神、祠、道、院竞设而闻名遐迩。此山有十大景点,最负盛名者为"峭壁千仞",其峰峭壁如刀削,危崖悬叠,令人望而生畏。
龙湾落霞
"泗水县十景"中还有"龙湾落霞"和"华渚晓月",其景色各异,壮态万千,特别是随时令变化傍晚和月圆之夜景色最佳。
热情、纯朴、好客的泗水人民竭诚欢迎海内外嘉宾前来观光旅游、寻芳揽胜。
历史沿革
虞夏为徐州之域。
商为卞明国。
周为鲁国卞邑。
秦仍为卞邑,属薛郡。
西汉置卞且,属徐州鲁国。东汉沿用西汉旧制。
三国属魏。
西晋属鲁郡。西晋末全境沦于石勒,366年(东晋太和元年)陷于燕。373年(宁康元年)陷于秦。
南朝宋初,卞县废。466年(明帝泰始二年)复置,属鲁郡。因兖州刺史毕敬众降魏,其后,所属忽宋忽魏。至宋末梁初常属北魏。
北魏,县境西部为汶阳县,东部为卞县,均属鲁郡。
隋,591年(开皇十一年)因泗河发源于境内而更名为泗水县,隶属鲁郡。
唐,属河南道兖州鲁郡。
后五代,属兖州。
宋,为京东西路袭庆府所辖。
金,为山东西路兖州所辖。
元,属济宁路兖州,1336年(至元二年)泗水县并入曲阜。1337年(至元三年)春,因治理不便,于泗城西8里音义置锦川县。同年冬,废锦川县,复置泗水县,仍隶属兖州。
明,洪武初,隶属济宁府兖州。
清,隶属兖州府。
1913年,裁府制改省、道、县三级制,泗水县为山东岱南道所辖。1914年,为济宁道所辖。1927年,直属省辖。1936年,泗水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38年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泗水,日伪成立泗水县政府(驻地今星村镇大李家庄),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1939年末,游击泗水县政府宣告结束。
1939年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以滋临公路为界,划为两个县:公路以南为邹东县,以北为泰泗
宁中心县。1940年春,泰泗宁中心县撤销,恢复泗水县,归鲁南一地委领导。1941年7月,泗水与曲阜合并,成立曲泗县。1946年4月,撤销曲泗县,恢复泗水县,归鲁南第一专属济宁专区。1983
年10月1日,属泰安地区。1985年5月1日始,属济宁市。
1995年5月18日,撤销杨柳乡、中册乡,设立杨柳镇、中册镇。1995年12月18日,撤销金庄、苗馆乡,设立金庄镇、苗馆镇。
2000年,泗水县辖8个镇、7个乡。总人口552028人,各乡镇人口: 泗水镇 123384 金庄镇 30943 中册镇 33006 苗馆镇 34356 柘沟镇 31196 杨柳镇 34571 星村镇 47021 泉林镇 44940 圣水峪乡 40545 泗张乡 25895 南陈村乡 17700 踅庄乡 11443 马家庄乡 17008 大黄沟乡 23588 高峪乡 36432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1日,撤销马家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泉林镇;撤销踅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苗馆镇;撤销泗张乡、南陈村乡,合并设立泗张镇,镇人民政府驻原泗张乡人民政府驻地(鲁政函民字[2000]72号)。
截至2002年12月31日,泗水县辖9个镇、3个乡。
2004年1月2日,经山东人民政府同意,泗水县撤销泗水镇设立泗河街道办事处河济河街道办事处。撤销泗水镇,以原泗水镇的行政区域设立泗河街道办事处河济河街道办事处。将原泗水镇的鲍东庄、鲍王庄、徐家楼、大鲍村、小鲍村、杨家庄、穆家庄、东立石、西立石、东曲泗、西曲泗、中曲泗、东洼、西洼、榆树园街、考棚街、仲子街、清真寺街、动关街、南关街、玉皇庙街、火神庙街、西关街、石桥街、幸福村、东涧沟、房家楼、东音义、西音义、南临泗、乔家村、水泉、玉前村、与后村等35个村(居)划归泗水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机关驻原泗水镇人民政府驻地;将原泗水镇的孙家庄、高家庄、华兴街、韩家庄、何家庄、礼泉、五里庙、尖山、小山前、半截楼、沙胡同、夹山头、卧牛庄、白仲泉、北孙徐、龙湾套、石佛庄、南澎、北澎、大沟崖、樊家庄、凤凰岭、长山庄、潘家庄、于庄、东高、西高、南尚舒、被尚舒、鲁舒、党家庙、罗家湾、任家庄、涝家庄、汤家庄、张家寨、东王庄、西王庄、丁家寨、马家坡、南玉沟、代家庄、新兴社区等43个村(居)划归济河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机关驻光明路南首左侧。
历史文化
(一)历史渊源
泗水县地域历史源远流长,泗水之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左传》曰:“鲁有大庭氏之库,泗有居龙之宫”,《通鉴外记》云:“太昊命大庭为居龙氏”。《炎黄氏族文化考》载:“曲阜有大庭氏之库、壤地相接,尤为可证知居龙氏即在泗水一带……今泗水治东南十五里有居龙山即此”。
(二)文物古迹
1、天齐庙遗址 位于泗张镇天齐庙村北。遗址北临深沟,东靠小河,西接丘陵,为一高约7米的台地,南北长80米,东西宽100米。断崖上暴露有灰土及陶片,文化层堆积厚度1.5-2米。出土陶器有泥质、加砂两种,多呈灰色,以绳纹和素面为主,有鼎、鬲、豆、盆、罐等残器;石器有石斧、石锛、石镰等。另外还出土了部分鹿角,是龙山文化及商周文化古遗址。1988年,国家文物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
著名历史人物泗水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人才辈出。从远古到现代涌现出很多名人志士,他们的精神和风范成为鼓舞全县人民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
伏羲 伏羲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据已故考古家王献唐先生考证,他出生在泗水县泉林、华村一带。伏羲聪慧过人,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
卞庄子 卞庄子又作管庄子,卞严子。春秋时期鲁国卞邑大夫,以勇力驰名,曾刺杀过两虎,泗水泉林人。
仲由(前542-前480) 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仲由为人果烈刚直,有勇力多才艺,事亲至孝。18岁时,适逢孔子东游到卞,受到孔子赏识。孔子设礼相诱,收其为弟子。仲由除学六艺外,随孔子周游列国,为孔子赶车、做侍卫。他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孔子经常称赞:“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又说:“我的主张如果行不通,就乘木伐子到海外去。那时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了。”
王晓 北宋时画家,山东泗水人。王晓平时十分用心对鸟雀等动物习性特征的观察、研究,因此,他的作品比较生动活泼,如《噪雀图》能够生动地表现出鹞鹰“击搏飞扬”和小雀们惊慌噪叫的形象,受到世人赞赏。
王家榕 字广荫,又字荫甫,号容谷。清泗水城关考棚街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举人,嘉庆元年(1796年)举孝廉方正、参加会试,以对策第一中进士,授湖北竹溪县令。但因病不能就任,遂就近改任邹平县教谕,后依例纳捐为州同知。王家榕博学多识,喜爱收集古书法贴,多达千卷,著有《与堂诗文集》若干卷,为泗水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廷赞(1847-1927) 字子襄,号若谷,道号排云,城关榆树园街人。王自幼好学,酷爱诗赋。1866年(同治五年),考取秀才,1873年(同治十二年)癸酉科拔贡。1876年(光绪二年)丙子科举人。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科进士,遂放知县。历任四川平武、长宁、南部等县知县,升任直隶州知州,在任候补知府。任职共15年,目睹清廷腐败,丧权辱国,民不聊生之状,愤而辞官还乡,不与世俗同流。花甲之年,王不辞劳苦,实地考察泗水境内山脉河流,追根求源,又多方查阅资料,访问老乡,著成《泗志钩沉》一书。后于1912年写成《泗水源流考》,获山东历史博物展览会特等奖。
廉立之(1909-1986) 曾用名卓亭。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山东历史学会副会长,泉林镇余粮庄人。1934年7月于北平师范大学毕业后,分别到湖北、四川等地任历史教员。1944年在湖北梓潼师任教时,发动学生组成抗日活动小组,宣传抗日救国,被当局列入黑名单。1947年,在兰州西北师范学院史地系任讲师。1948-1985年,在山东师范学院历任史地系教授、系主任和院教务处处长。1963年12月份,当选政协山东省第三届委员。“文革”中受到迫害,白天受批判,晚上还研究中国近代史。1975年以后,身患糖尿病、冠心病,年迈体弱,他一边治疗,一边授课,同时挤时间编著了《山东教案史料》,为年轻教授提供借鉴。1978年被选为山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1982年任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顾问。五十多年来,他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投身教育事业,潜心治学,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著作主要有《班超年谱》、《中国历史教学法讲义》、《辛亥革命在山东》等。
历史典故
1、孔子不饮盗泉水 从古至今,人谁能没有过错?便是圣人也有错的时候。有一年,天大旱,卞邑遭受灾荒,颗粒无收,老百姓饿得连树皮都剥着吃光了,可是官府照常要钱粮。官逼民反,有一个叫刘夏子的庄稼汉,领着一大帮子人,上了卞城北的青龙山,在那里占山为王造了反。他们人多势众,连官府也没有办法。正在发愁,孔子和他弟子们来了,卞邑大夫说起这件事,孔子问:“老百姓为什么要造反?”,大夫说:“年成不好,灾荒赶的”。孔子说:“你怎么不少收钱粮呢?”大夫说:“收这些我还不够花的,哪能再少收?反正不动武是不行!”孔子说道:“这用杀人吗?还是我去把他们叫下山来吧。”
孔子只带了高柴一个徒弟,走到了青龙山下。山上刘夏子听说是孔子师徒来了,便打发人请他上山。孔子说:“只要你归顺了官府,我马上就上山,只要你还是盗人,我就不上山。”刘夏子怎么能归顺?谈了很长时间谈不拢。当时天很热,孔子和高柴都渴得很厉害,刘夏子叫人端了一碗水给他师徒两个喝。高柴正要喝,孔子却大声地阻止说:“这种泉水喝不得!”刘夏子说:“夫子,这是山上的清泉水,喝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为什么不喝?”孔子说道:“山为盗占,盗山也!盗山之泉,盗泉也!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孔子不饮盗泉水的典故,就出自于此。至今青龙山有个山峪还叫盗泉峪。
2、仲子拜师 子路姓仲名由,卞城人也(今泗水县卞桥仍有一条胡同仲子巷)。其父是卞庄王的大夫。仲由身为将门之子,生性刚直勇猛,仗义执言,自幼舞枪弄棒,练得武艺高强,泗水流传有空手打老虎,水下斩蛟龙之说。
一日,孔夫子率子弟来泉林观景,逢仲由井台打水,此时,师徒口干舌噪,欲求一饮,仲由问:“您是何人?”孔子答曰:“孔丘也。”仲由笑道:“圣人饮水不难,我作一字如识之,井水尽喝,并拜倒夫子脚下。如不识,甘为吾徒乎否?”孔子曰:“然。”仲由道:“空口无凭,击掌为证。”夫子与仲由连击三掌后见仲由将扁担平放井口正中,身立井侧问曰:“何字?”夫子摇头故作不知。仲由仰天笑曰:“中字不识,圣人亦徒负圣名矣!”孔子说:“不是中字,而是个仲字。”仲由问:“为什么是仲字?”孔子手指井口,又指指伸由说:“井口放扁担乃中也,人立其旁乃仲也。”仲由听着在理,低头认输,遂拜在孔子门下。
孔子收仲由为徒,众弟子见仲由冠插鸡翎,腰佩长剑,言谈粗陋,对师不恭,埋怨老师误收狂徒。孔子说:“不然,子路行为粗傲,而人品颇佳,育化可为完人,后必成其大器。
来自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