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区
ad
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面积:29.08平方千米。
总人口:29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阅江楼街道商埠街17号
邮编:210011
代码:320107
区号:025
拼音:XiaguanQu
一、基本概况下关区是南京市六个主城区之一,地处市区西北部,濒江依城,是南京建设“融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江滨城市”的窗口性区域,素有“金陵北大门”之称。全区总面积30.9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29平方公里,长江水域面积6.62平方公里,沿江岸线近10公里。
全区共有户籍居民103638户,293895人;
全区辖有热河南路、阅江楼、建宁路、宝塔桥、小市和幕府山六个街道。
下关区是南京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自古水陆交通发达,路网系统较为完善,商业兴盛,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是全国科普示范城区。近年来,以建宁路市场一条街为龙头的南京“第三商圈”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全区正常运营的各类市场有71个,其中国家级大市场4个,全国百强农副产品市场1个,市场总营业面积达95.5万平方米,市场成交额420亿元。下关是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区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14个,著名的渡江胜利纪念碑和纪念馆、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江南水师学堂,以及国家4A级景区阅江楼等均坐落在下关。下关区业余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中国羽毛球协会羽毛球单项学校”,被誉为“羽毛球世界冠军的摇篮”。
二、自然地理在气候区划上,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南京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深,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受欧亚大陆低压区影响,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
历年平均气温:14.4℃,年均最高气温20.4℃,平均最低气温11.6℃,极端最高温43℃(1934.7.13),极端最低气温-14℃(1955.1.6)。
日最大降水量:198.5毫米(1931.7.24),小时最大降水量68.2毫米,最长连续降水日177.3毫米/12日。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6%,最大月均相对湿度为81%,最小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3%,年内变化6、7月大,4、5、8、9月小。
风向、风速:年均风速3.6米/秒,最大风速27.8米/秒(1934.7.1N.W),极大风速39.9米/秒(1934.7.1N.W),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
霜冻期:全年无霜期达200~300天。
台风:南京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可有1~2次,多在6~10月,其中8月最多,7月次之。
寒潮:入侵南京的寒潮(即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的天气,平均每年5.5次,以12月出现次数最多。南京从10月到4月均可有寒潮天气出现。
冰雹:以3月和5月出现机率较高,各为33%。
炎热高温: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全市从6月上旬至9月中旬都可能出现,并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现较多。
春:南京市的春季大致始于3月下旬或4月上旬,到5月下旬或6月上旬结束,平均历时60-70天。春季是从冬半年到夏半年的过渡季节,在大气环流方面,春季仍处于冬季型的大气环流控制下,即受近地面系统的冷空气和高空的西风环流影响为主,但环流强度比冬季已大为减弱。春季的天气特色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比冬季明显增加;天气过程多变。
夏:南京市的夏季大致从6月上、中旬到9月中旬,历时100天左右,明显可分为初夏的梅雨天气和盛夏的伏旱天气。初夏的梅雨天气全市每年初夏(6-7月),往往有一段连阴雨天气,即出现频繁的降水过程,雨量也较多。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天气的特点是:降水量特别丰富,相对湿度大,气压偏低,云量多,日照少,地面风力较弱,时有暴雨发生。盛夏的伏旱天气南京市每年7-8月间,在梅雨期结束后,便进入盛夏天气。若这时南京市处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直接控制下,便出现晴热高温少雨的时期。
秋: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南京市秋季大致从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历时60天左右.由于我国冬季风爆发南下时,首先从地面置换夏季风,故迅速而干净。往往通过1-2次较强的冷空气爆发南下,在15-20天的时期内即可完成从夏季风环流转变为冬季风环流。但高空的副热带高压的南撤相对地较缓慢,所以秋季的9-10月间,常常形成低层冷高压的上面叠加着副热带高压,使长江流域出现持久的“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成为天气最好、最舒适而有利于秋收的黄金季节。当然有些年份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台风暴雨的天气,有时还会出现早霜、冰雹等天气完成从夏季风环流转变为冬季风环流。
冬:南京市从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为冬季。冬季气候的特色是受冷空气控制,寒冷而干燥。南京市冬季的天气过程主要是受寒潮或冷空气的影响过程,平均每隔7-10天就有一次,每次冷空气南下时,南京市大都出现明显的降温、大风和雨雪过程,尔后天气转晴,出现霜冻,并逐渐转暖,形成明显的寒、暖交替现象。冬季的主要天气特点是冷而干。降温和大风是主要的天气现象。
三、人口民族2004年下关区总人口29万。
下关区共有户籍居民103638户,293895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8.1%,来自回、藏、蒙、水、布依、哈萨克、维吾尔、高山族等20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占1.9%。
四、经济概况下关素称南京的“北大门”,滨江而居,沿江10公里岸线,为南京长江的主航道岸线,大江南北的主动脉——南京长江大桥和京沪铁路从这里通过,沿岸汇聚了富有古都文化特色的明城墙风貌区、展示现代城市文明的滨江风光带和别具自然山川灵秀的幕燕风景区,是景色最为秀美、经济最为繁荣、交通最为便捷的地段,更是居江观城、居城观江最为理想的区域,是南京乃至江苏沿江最为重要的窗口之一,也是沿江开发的重点地区。
丰富的旧城资源使下关成为最具开发潜力的滨江高尚居住区。下关区旧城总面积约占南京旧城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今年房地产开工在100万平方米以上,加上基础设施、综合环境整治等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约35亿元。宝善新区的规划建设已经成为我区乃至全市旧城改造的样板和亮点工程。宝善新区将通过激发沿江滨水活力,建成为南京最适合居住、最具活力的滨江高尚居住区。未来5年我区旧城改造面积将高达300万平方米,随着沿江开发的深入推进,我区必将成为南京最具开发潜力的滨江高尚居住区。
下关区域内集中了南京汽轮电机集团、下关发电厂、长江油运公司、紫金集团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如金陵船厂年造船能力达10万综合吨,出口创汇名列南京市和中国航运集团之冠,拥有可停泊5艘20000吨级船舶的舾装码头;南京汽轮电机厂电站设备的年生产能力已超过一百万千瓦,发电机与汽机配套生产,市场覆盖面已达全国二十六个省市,并打入东南亚市场。再则,随着南京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步伐加快,下关区将有大批资源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寻求合作。
近年来,下关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区、加快发展”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重点实施沿江开发、富民强区、开放立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五大战略,突出优势产业的发展和提升,突出城市功能的培育和完善,突出重大项目的建设和服务,加快建设市场繁荣、物流集聚的商贸强区,富有古城风韵、滨江特色的旅游名区,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大区,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的滨江新区。全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004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99亿元,同比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同比增长6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亿元,同比增长17.3%;全口径财政收入7.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2亿元。
市场建设成绩显著。着力打造建宁路市场一条街和南京市第三商圈品牌,先后建成了易初莲花建宁店、家乐福超市、玉桥市场等一批市场,全区现有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专业性市场24家,其中营业额亿元以上的市场17家、大型超市3家,各类市场总经营面积达90万平方米。2004年,新建扩建玉桥市场二期、大方国际家居广场一期、白云亭副食品商城二期等8个市场项目,其中7个市场相继开业,新增营业面积16.4万平方米。全区市场成交额420亿元,同比增长23%。建宁路市场一条街已初具规模,南京“第三商圈”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开放型经济跨越发展。组建了区招商服务中心和外商投诉中心,以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千方百计吸引外商到区内投资兴业。1998至2004年,共计实现合同利用外资2.7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其中,2004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家,合同利用外资1.09亿美元,同比增长45.8%;实际利用外资5107万美元,同比增长51.4%。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制定并落实了扶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私营个体经济贷款担保基金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运作范围不断扩大。组建了区私营个体经济咨询投诉中心,着力解决私营个体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生产经营限制,优化投资环境,加快了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2004年,新发展私营个体企业1100家,个体工商户3528户,新增注册资本9.5亿元。
工业经济增长加快。工业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2004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亿元,同比增长5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25.7%。
楼宇经济起步较好。初步制定了全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形成了一批经济型楼宇。2004年,全区经济型楼宇(园区)增加到23个,新增楼宇面积8.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12家,注册资本3.6亿元。
五、行政区划下关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62个社区居委会。面积29.08平方千米,人口29.53万人。
热河南路街道办事处驻热河南路92号。面积5.02平方千米,人口48097人。辖12个社区:中山北路、姜家园、热南、姜家圩、晏公庙、白云亭、二板桥、大街、新河村、新河一村、清江花苑、河西。
阅江楼街道办事处驻建宁路263号。面积3.73平方千米,人口68947人。辖12个社区:唐山路、南通路、水上新村、宝善街、热河路、商埠街、大马路、静海寺、东炮台、多伦路、盐大街、新民门。
建宁路街道办事处驻新民路142号。面积2.46平方千米,人口46256人。辖8个社区:新民村、城河村、五所村、工农新村、四平路、安乐村、滨江花园、金川花苑。
宝塔桥街道办事处驻金陵新九村13号。面积7.67平方千米,人口71793人。辖10个社区:方家营、宝塔桥东街、水关桥、燕江路、燕江园、象山、金陵二村、金陵新四村、金陵新六村、幕府西路。
小市街道办事处驻东门街33号。面积4.83平方千米,人口51274人。辖12个社区:小市街、东门街、黄家圩、东井亭、线路新村、河路道、安怀村、安怀新村、小市新村、小市村、和燕园、东井新村。
幕府山街道办事处驻幕府东路3号。面积5.37平方千米,人口18913人。辖8个社区:五塘村、白云石矿、张王庙、五百村、白云新寓、五塘新村一段、五塘新村二段、盛世花园。
*此处区划地名、面积、人口资料根据“南京市地名网”(估计为2004年资料)
六、下关风情
“三月二十三,乌龟爬下关”是不少老南京都耳熟能详的一句民谚,描述的就是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因祭祀天妃而自发形成庙会,只是过去人不认识驮天妃宫碑的怪兽赑屃,见它形似乌龟,因此又将“3.23庙会”称为“乌龟会”。后来随着时间推移,龙江天妃宫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炮火,仅留天妃宫碑,“乌龟会”也就逐渐淡出了。为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南京市、下关区从2004年7月份开始重建天妃宫,采用明代官式建筑的型制和风格,主要由东西两轴线建筑院落组成,西轴线为两进院落形式,设有天妃大殿及两侧配殿,东轴线为单进院落,主要设有观音殿和两侧配殿。为了能恢复一个原汁原味的天妃宫,用妈祖文化重新连接起南京和福建沿海各妈祖庙之间的历史脉络,下关区和妈祖出生地的福建莆田商会合作,在农历三月二十三这天为妈祖过生日,来自福建莆田、闽南、闽侨商会的商人和台湾客商代表们按照传统习俗,共同向妈祖敬香祈福,品尝妈祖的“生日蛋糕”——福建平安糕,把象征吉祥如意的平安带系在阅台周围,还有腰鼓、龙船、舞狮、书画表演,“牡丹亭”、“一个美丽的传说”、等民俗风情演出。
民国大马路:大马路位于下关区江边路与铁路桥之间,长616米,宽11米,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是洋务运动的产物。1899年南京开埠后,英、日、美、法、德诸国列强纷纷在下关江边建造码头,经营客货运输,并沿大马路一带设店经商,当时可谓巨贾云集,商铺林立。至30年代已成为南京城北地区最为繁华的街市,时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之称。
民国时期,大马路一带聚焦着10多个国家部委,有海关、出入境管理局、邮政部、交通部、水电部、铁道部、粮食部、中央商业银行等等,至今仍保留着当年民国中央商业银行、邮政部、长江客运站和南京招商局4幢建筑遣址,以及作为民宅使用的天主教堂和破旧的商铺。整个街区东连铁路南京西站,南抵建宁路,西临长江,北至龙江路,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
静海寺:坐落在南京下关的长江岸边,狮子山西南麓,它曾经是明代的十大律寺之一,殿宇恢宏,名扬四海。那是在明代永乐年间,朱棣皇帝派遣三保太监郑和出使西洋,当时郑和率领着两千多艘船只,两万多人,带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淄重物品出使西洋。我们可以想像,在六百多年前,那是一场多么大胆的决策和惊世的壮举。据导游介绍,郑和在先后28年间,曾经七次出使西洋,先后到达印尼、马来西亚、印度、沙特和南非的好望角。至今在印尼还保存着三保井、三保庙,当地的民众将郑和当作神一样地崇拜。当年郑和每到一地,都是厚赠薄取,教导当地土著人学习农业耕作,与当地民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今天,史学家始终在围绕朱棣皇帝为什么要敕建静海寺这个问题进行争论。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褒奖说。那就是郑和第二次出使西洋归来之后,壮大了大明王朝的国威,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因为郑和是一位太监,没有子嗣可以继承,于是皇帝敕建了一个寺庙给郑和,让他在这里怡养天年。另一种是贡奉说。理由是郑和是回族人,信奉伊斯兰教,皇帝为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太监敕建一座寺庙缺乏依据。真正的原因是郑和从古印度取回了佛牙,中国是信奉佛教的国度,朱棣本身是靠政变做上皇帝的,他希望做一位名正言顺的天子,于是又一次派遣郑和到古印度去讨一枚佛牙来,当佛牙到达福建长乐时,改由陆路送往南京。当时途径各地州府官员顶礼迎奉,时间长达十个月才到达南京。而早在快马告知京都的时候,朱棣已经下令建造静海寺,他要将佛牙镶嵌在佛塔之上。这就是建造静海寺真正的原因。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静海寺是建成了,近六百年来,它留下了许多辉煌和悲惨的故事。当年静海寺简直就像是一座西洋博物馆,它见证了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壮举,寺庙的香火十分鼎盛。然而到了1842年,英国侵略军的坚船利炮炸塌了下关的仪凤门,清朝政府十分慌张,连忙要求坐下来议和,于是双方就在长江岸边的这座静海寺里进行两国之间的谈判。就在这座寺庙里,议约了《南京条约》,决定割让香港以求得中国一时的安宁。这是一部丧权辱国的条约,它从此将中国带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进入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漫漫长夜。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静海寺里人山人海,中央电视台在这里进行现场直播,悠扬雄浑、荡气回肠的警世钟声久久回荡,它召示着后人不忘国耻,要为中国的强盛励精图治。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日子。适逢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大国崛起》,郑和航海又一次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兴趣,因为他早于哥伦布和麦哲伦航海发现新大陆分别是87年和105年,世界各地的游人纷纷涌向静海寺,他们想要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和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静海寺,不仅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荣辱历史,更是召示后人奋发图强的一面镜子。
江南水师学堂:开办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九月,是张之洞为与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在刘公岛办的水师学堂相抗衡而建立的,位于下关挹江门内,占地面积45亩,原大门座北朝南,约在今中山北路346号现大门前马路中心处。当时大门两柱,一边柱上写“中流砥柱”,一边柱上写“大雅扶轮”,这8个字当可反映出当时办学者的心态。大门及门后的大厅,1929年因新辟中山北路被拆,遂在二门新建大门一座。
现存文保建筑,一部分为民族风格的大屋顶形式,有:原二门及其后的二厅,即今人称为门厅;卷棚式轿厅,即长长的廊沿加上今人所称的二厅,总办(校长)、提调(教务长)双层办公楼,楼下暖阁,东侧为总办办公室,西侧为提调办公室,民国后增建的海军部办公厅房,内设海军司令办公室,参谋长办公室等。整个建筑,雕梁画栋,彩绘鲜艳,四进到底,颇为壮观,其中二门,轿厅、双层办公楼系由所在单位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于1989年耗资60万元按原式复建,并稍有增高;另一部分在二门厅东侧,系两层西式建筑,原为英籍教员盘罗蒙罗等人的办公楼。历经多次修缮,原样保存完好,以上共计900平方米,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江南水师学堂的其他建筑,已荡然无存。
国民党政府重建的大门为6级牌楼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牌楼尖顶高达10余米,上有旗杆一根。抗战胜利后再次重修时,除中间去掉部分徽饰,“海军部”3字改为直书外,其余基本未动,至今3字痕迹依稀可辨,门前石狮一对,雄踞如故。另外,海军部办公厅房前的一对石狮,系解放后由三汊河法云寺移来。辛亥革命后,江南水师学堂更名为海军军官学校,随即又改名为海军雷电学校、海军鱼雷枪炮学校等,最后成为国民党政府海军部,直至1949年4月南京解放。
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鲁迅,1898年6月6日通过考试进入水师学堂机关科(即管轮班)学习,半年后因感到校内乌烟瘴气便离开了。
英商南京和记洋行: (现南京肉类联合加工厂),又称英商南京和记有限公司,或称和记蛋厂,是英国威廉•韦思典、爱德蒙霍尔•韦思典兄弟资本集团1912年创办的。1897年以来,英商在我国汉口办和记公司蛋厂获得了巨额利润,便计划在水陆交通发达的南京筹建规模更大的工厂。1912年,英人马凯司承总公司旨意,抽调汉口和记公司长沙庄首韩永清、公司写字楼罗步洲来宁办厂,看中了南京下关宝塔桥附近洲地为厂址。英国资本家利用中英不平等条约的特权,于1913年8月,在不向中国政府工商行政部门申报注册情况下,即购地12亩,租地(租期50年)31亩,修建简易厂房,安装小型发电机2台、冷气压缩机3台、小锅炉4只,以及管道等设备,雇佣了数百名临时工,当年即加工蛋品、肉类、冷冻运销国外。1916年7月8日,韦氏向英国殖民地香港政府注册在南京开设分公司,定名为江苏国际有限出口公司,又称英商南京和记有限公司。韦氏兄弟为获取更大利润,又决定扩大投资,从1916年至1922年,曾4次租购土地779.714亩,下关宝塔桥地段金川河南岸,东至二仙桥,西至老江口,均为和记洋行占用。来自www.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