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
ad
攀枝花市概况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是四川一座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8′~ 102°15′,北纬26°05′~ 27°21′。东、北两面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两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为界。总面积7440平方千米。总人口107.98万人(2005年)。
市人民政府驻东区,邮编:617000。代码:510400。区号:0812。拼音:Panzhihua Shi。车牌编号:川D
市树:凤凰树
市花:攀枝花
原名:渡口市
一、行政区划 辖三区两县(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是苗族、彝族、纳西族、回族等35个民族聚集的多民族地区,是中国现代钢铁工业城市之一,是一座移民城市。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攀枝花市总人口1091657人。其中:东区 315707人、西区 170862人、仁和区 204170人、米易县 207300人、盐边县 193618人。
2004年,全市辖16个街道、21个镇、20个乡、18个民族乡。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攀枝花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全市面积7440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107.98万人。
东区面积167平方千米。辖1个镇、9个街道,年末总人口31.9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97万人,农村人口9311人。
西区面积123.955平方千米。辖1镇、6个街道,年末总人口17万人。
仁和区面积1727.07平方千米。辖8个镇、6个乡(少数民族乡2个)、1个街道,年末总人口19.92万人。
米易县面积2153平方千米。辖7个镇(少数民族镇1个)、5个乡(少数民族乡4个),年末总人口20.7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数的17.8%。
盐边县面积3269.453平方千米。辖4个镇、12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年末总人口194780人。
二、历史沿革考古发现证明,攀枝花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除邻近地区已发现的“元谋人”、“蝴蝶人”遗迹外,近年来,在攀枝花市内发现了距今约1.8万年~1.2万年前的回龙洞寺古人类遗址。攀枝花地区的行政建制在历史上曾多次变动。
攀西裂谷一带地方是人类最早活动的一个区域,也是原始人群南北迁徙、东西交往的走廊。这里的人类活动,最早见于文字的有:《山海经·海内经》关于黄帝长子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砻江下游及其与金沙江汇合后的一段河道),并生帝颛顼的神话;《尚书·周书·牧誓》关于居住在这一带地方的髳、微、濮人参加武王伐纣的传说。
按《禹贡》分区,市境古属梁州。
周代,地随梁州并入雍州。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史记正义》说:“蚕丛(蜀)国破,子孙居姚嶲间(包括市境一带地方)。”周赧王三十年(前285年),秦惠文王派蜀守张若取笮及其江南地,最早在这里设置过郡、县,“至汉兴而罢”。汉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刘彻派司马相如招抚嶲夷,“西至沫(大渡河)、若水,桥孙水(安宁河),以通邛、笮”。西夷归附后,汉朝又曾在这里“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秦代和汉元光年间两次于此设置的政区,辖有市境。
汉武帝为开拓西南边区和改善从西南通往国外的商道,于元鼎六年(前111年),遣军征讨,杀邛君,诛笮侯,平定劳浸、靡莫,降服滇国,击败昆明部落,在今攀西至云南楚雄境内,设置了越嶲郡及下属的15县。今米易安宁河西山地(以下简称河西地)属邛都县境域。安宁河谷以东地(以下简称河东地)为会无县辖区。今盐边县西境(即原大坪子,以下简称大坪地)是遂久县领地。盐边其余地方及原划归市属的金沙江北地(以下简称江北中部地)为大笮县境。原会理县红格地方(以下简称江北东部地)是三绛(后讹为缝)县的部分区域。原华坪县的巴关河一带地方(以下简称江北西部地),为姑复县辖境。今仁和区金沙江南各乡地(以下简称江南地),属于蜻蛉县。
西汉确定的这种隶属关系,历经王莽新朝、公孙述成家王朝,直至东汉,均未改变。
三国蜀汉,将大笮并入定笮,又割越嶲郡之姑复县、蜻蛉县入益州下新置的云南郡建制。市境除江北中部地改属定笮县外,余仍旧制。遂由原一郡七县之地,变为两郡七县之境。
至西晋,三绛并入会无,姑复并入遂久。又以益州过大,分其原辖的南中四郡,另立宁州,云南郡转隶于宁州。之后,宁州废而复置,并划越嶲郡由其管辖。市境江北东部地改属会无县,江北西部地转隶遂久县,由益州两郡六县属地改为宁州两郡五县辖境。
到了东晋,桓温灭成汉后,在复西晋之旧的基础上,越嶲郡虽新置了县区,并将郡治所从邛都迁至会无,但市境隶属仍如西晋。
东晋宁康元年(公元373年),前秦势力向南扩张,占领了东晋的益、宁等州,淝水之战前秦失败后,即于东晋太元十年(385年)撤回北方,东晋恢复了西南地区。元兴元年(402年),谯纵乘桓玄叛晋时,据益州自立,称成都王,义熙九年(413年)被东晋朱石龄攻灭。前秦统治今市境12年,谯纵割据9年。由于时间短暂,隶属关系无更改。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在南方建立刘宋王朝。其版图包括益、宁两州。益州越嶲郡治所由会无徙还邛都。撤销了平乐郡及其属县,又分姑复县为东姑复、西姑复两县。今市境除河西地重属邛都,大坪及江北西部地隶于东姑复县外,其余未变;为益、宁两州,越嶲、云南、兴宁3郡,邛都、会无、定笮、蜻蛉、东姑复5县的辖地。
刘宋末期,益州越嶲郡境内“蛮僚恃险,乍服乍叛”(《太平环宇记》引《十道志》),属县均废;宁州各地,以爨氏为首的南中大姓,又“恃远擅命”,“自王蛮方”(《南齐书·州郡志》、《爨世家》)。到南齐统治时(479年),仅设越嵩僚郡,下无属县。南梁建立不久,北魏王国于天监十三年(514年)一度派兵侵入益、宁两州,但旋即北撤。梁派肖纪为益州刺史,“在蜀十七年,南开宁州、越嶲”(《资治通鉴·梁纪》),置嶲州,又于市境河西地及德昌境置西泸县,到梁简文帝大宝(550—551年)后复为爨氏所据。
北魏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后,西魏王国乘南梁内战,肖纪东下争帝之机,于承圣元年(552年)派兵侵入益、宁及嶲州部分地方,虽有“西南夷感怀允洽”(《彰德尉迟迥庙碑》)的说法,但并未能实际控制爨氏占据的今市境一带区域。北周建朝后,经过保定四年(564年)、天和三年(568年)两次军事征讨,才占领了越嶲地方。在定笮境置定笮镇,大坪及江北中部地归其节制,河西地曾先后为其所设的严州平乐郡、宣化郡可泉县辖境。除此,河东地、江北东部地、江北西部地,以及江南地,仍为爨氏所据。
隋初,仍置严州,旋改称西宁州、嶲州,复为越嶲郡。废北周所设严州五郡,另置五县为越嶲郡属县。市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归定笮镇节制,河西地属可泉县,河东地及江北东部地为新置的会川县辖区。江北西部地及江南地,仍为爨氏控制。
唐朝大力经略西南,改越嶲郡为嶲州,置都督府,再改州为郡,依旧都督府。越嶲郡共领九县,市境河西地为西泸县境,河东地为会川县辖区,江北东部地隶于和集县,大坪、江北中、西部地在一度为牢州及松外、寻声县境域后,改属于昌明县。唐以越嶲为基地,政治招抚和军事征伐并用,恢复宁州,改称为郎州、戎州,又设姚州于弄栋川,并皆置都督府。市境江南地,初属西濮州的蜻蛉县辖地,后为西利(微)州十部县境域,并转隶于姚州。
唐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地方割据政权占领姚州,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757—758年),又进据嶲州,今米易,当时名诺赕,隶于会川都督府清宁郡。盐边县境内有松外城,是
剑川节度香城郡的辖区。江北西部地是剑川节度善巨郡的境域。江南地则属弄栋节度控制区。之后,继南诏统治这里的大长和、大天兴(兴源)、大义宁地方割据政权,基本上沿袭这种建置。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市境河西地为巴翠部、落兰部领地,隶于建昌府。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绛部活动区域,属会川府境。大坪及江北中西部地,有如库部,是善巨郡地。
蒙古汗国(元朝前身)灭大理段氏政权,在宪宗四年(南宋宝讠右二年,1254年)占领今攀西地区。元代建朝后,在此置罗罗斯宣慰司和都元帅府,下领路、州(府)、县,隶于云南行中书省。市境河西地属定昌路(后并为德昌路)普济州、威龙州境。河东地属会川路武安州辖区。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江北中部及大坪地,属柏兴府润盐县辖区。江北西部地,隶于丽江路军民宣慰司北胜府。江南地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都元帅府所属的大理路姚州大姚县辖区。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罗罗斯宣慰司,将其地由云南划归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在此另置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下领五卫、八所、四长官司。市境河西地属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的普济、威龙两州(后改长官司)辖区。河东地是会川卫守御迷易千户所领地。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为盐井卫打冲河守卫中左所(后分为五)和马喇长官司的辖区。江北西部地,是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北胜直隶州境域。江南地则是属云南姚安府姚州大姚县辖地。市境至此分属于川、滇两大政区。
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清政府才实际控制这一带地方。雍正六年(1728年),在此置宁远府,隶于四川行省,并设西昌、冕宁、盐源、昭觉县和会理州,为府的下属政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守御迷易千户所为巡检司,并入会理州。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从盐源县分置阿所拉巡检司。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盐边厅,直隶宁远府。故市境河西地为西昌县属之普济、威龙两长官司领地,河东地为会理州迷易巡检司境,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州辖区,原大坪及江北中部地,是盐边厅的境域。云南行省方面,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并永北直隶厅所属的旧衙坪、华荣庄两经历署为荣坪县,后改为华坪县。市境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辖区,江南地是大姚县的北境。
进入民国,市境仍分属川滇两省。元年(1912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州。二年(1913年),升盐边厅为县,在大姚北境设苴却行政委员,并改会理州为县。九年(1920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县。十八年(1929年),在苴却行政区设永仁县。二十四年(1935年),改宁远府为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二十八年(1939年),市境金沙江以北、巴关河以东地,随第十八行政督察区划入新建立的西康省,为其第三行政督察区属地。三十年(1941年),置德昌设治局,三十四年(1945年)升为县。市境河西地由西昌县属转为德昌县辖,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县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是盐边县区域。以上属于西康省辖区。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境,江南地由大姚县境转为永仁县辖地,由云南省管辖。
解放后,1951年在会理、德昌部分地区,建立迷易县,次年更名为米易县,隶于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西康省撤销,会理、米易及盐边等县,随西昌专区重隶四川省。市境江北西部地,初属云南省丽江专区华坪县,江南地属楚雄专区永仁县。1958年,合永胜、华坪两县为永华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市境两地亦随之改属。1961年,重新恢复华坪县及永仁县建制,市境江北西部地重隶华坪,江南地仍属永仁。这种隶属关系,一直继续至攀枝花建市之前。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3月20日,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同意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划定区域范围总面积1411.96平方公里,地跨金沙江两岸。
1965年2月设市时:将云南省永仁县的仁和、大田两区的27个乡划入,设立大田区、大河区;将云南省华坪县大兴区的10个乡划入,设立玉泉区;由盖达县五、六两区四个乡和合理县红格区两个乡划入,设立金江区。以上共43个乡,后并为19个乡。1972年10月将大田、大河、玉泉、金江四区合并为郊区,另设立东区、西区两个城区。东区所辖的炳草岗是攀枝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共攀枝花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设在这里。以后,郊区又改为仁和区,并分别于1974年和1978年先后从永仁县划入两个乡,从会理县划入四个乡。
攀枝花市是一九六五年三月开始大规模兴建的。初划为特区,后定为省辖市。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析盐源境置盐边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盐边厅为盐边县,改会理州为会理县。今米易安宁河西,为西昌县辖地;河东为会理县辖地,同属建昌道。民国24年(1935年),盐边县、会理县、西昌县改属四川省第18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1939年)1月1日建西康省,三县又改属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改迷易巡司为迷易所。1950年渡口这一带解放,盐边县属于西康省西昌专区。迷易县是在1950年将德昌县的麻陇、龙窝区的部分及下四乡和会理县的西区组建而成的。1955年改迷易县为米易县。1955年10月撤消西康省并入四川省,盐边、米易、会理等县都属四川省西昌专区,直到建市前。今划归攀枝花市郊区的有37个乡,原属云南省的永仁县和华坪县。那时,永仁县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华坪县属云南省丽江地区。永仁县在1958年曾并入大姚县,1961年又分出仍为永仁县;华坪县在1958年也曾与永胜县合并为永华县,1959年10月仍分出为华坪县。
1987年,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因攀枝花村而得名,一说村前有一棵上百年的攀枝花大树而得名。
三、文物考古青铜时代文化遗存
青铜时代的代表性文化遗存是各种类型的青铜制品。在攀枝花所辖的盐边、米易和仁和,先后收集到近20件青铜器。它们多数出土地点明确,为古代墓葬之随葬品。发现的青铜器大都是生产、生活中的实用器物。可分三大类,兵器类有:铜剑、铜矛、铜戈、铜钺;工具系:铜斧、铜刀、铜锄;装饰品类仅见铜手镯。其中兵器数量最多。青铜器的冶铜铸制工艺成熟,纹饰特征突出,显露出十分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器形90%与滇西地区青铜器类似,文化面貌一致,表明活动在攀枝花的山地民族同滇西主体民族系同一民族集团成员。少数有明显蜀文化特征的青铜器,系受蜀文化影响产生的仿制品。
这批距今2000多年(相当于中原战国——西汉时期)的青铜文化遗存,确立了攀枝花青铜时代历史。文化内涵出现不同文化因素交汇现象,反映了古代滇西与蜀地民族长期存在的经济、文化交往,也是滇、蜀古道沟通的重要例证。因之,在金沙江中游青铜文化研究上有着重要作用。
四、历史事件攀枝花的发现
当今世界上的城市,成千上万,但人们已很难说清它们的起源了,因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远古时代第一次播下种子时所形成的村落演变而来的。而在千年的“不毛之地”上新建的钢城渡口市(现攀枝花市),由于奠基于当代地质科学者们的大量辛勤劳动,就使我们有幸能探究它的起因,说出它的来龙去脉,这是渡口(攀枝花)有别于其它城市的一个特点。
谈到攀枝花市的起因,就不能不谈到攀枝花的发现人。有一种说法,称攀枝花是法国人李克列(M.A.Legelete)于一八九九年发现的。现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黄汲清教授曾托人查阅了国内现存的外文资料,结果是毫无根据。现在地质界公认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常隆庆教授发现的。但发现的年代,诸说不一,初计有五:一九三二年、一九三四年、一九三五年、一九三六年和一九四零年。
一、常隆庆教授一九三零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接着在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了两年整。一九三二年九月由北京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推荐,受四川大实业家卢作孚的邀请来到重庆北碚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任地质研究所主任。根据常先生的自传,当年冬天仅到川西地区作过地质调查,而没有涉足川南,故一九三二年发现之说难以成立。
二、从一九三四年到一九四零年,常先生曾六度出入攀西地区。根据他生前绘制的路线图和著作《四川省雷马峨屏调查记》,证明一九三四年他最远也只到了凉山州的雷波,还没有到过西昌,故没来攀枝花。
三、一九三五年春,常先生到万县、绥定一带调查石油。夏季到南京、苏州,秋季同李贤诚到綦江测绘铁矿地质图,为开办重庆钢铁厂做准备工作。直到年底,他才启程来四川西南一带。
四、一九三六年是常先生涉足整个攀西地区作出重大发现的一年,也是“发现攀枝花”存在争执的一年,据常先生的遗墨:
“(一九三五年)我在綦江铁矿大约才一个月上下,院中因四川西南会理一带发生地震,金沙江断流,又通知我前往调查。我将綦江全部工作交李贤诚负责,同离开綦江,同助理员殷学忠向西昌进发,当时已接近一九三五年底……因为当时交通不便,须完全步行,途中又要画线路图,并采集标本,所以行程很慢,到西昌时已经是一九三六年二、三月间了。我们的路线是先到会理去看所谓金沙江因地震而断流之地。也只有山痕迹,别无所见。但到会理之后,看见当地地质情况很合乎金属生成,我们就在会理把重心放在找矿上面。当地许多矿是早已发现了的,并且曾经开采过;一些矿是以前没有人知道的,都未经过地质学家作过储量计算或研究,我们就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常隆庆和刘芝祥教授考察“攀枝花矿”
这次我们在西昌地区走了七县,大小矿区看了不少。我认为这是四川矿产很丰富的地区,在写报告时,除了说一般的地质情形外,并把成矿原理也讲了一些,因此就写了好几万字,编成一本《宁属七县地质矿产》。在这本报告中,除了攀枝花铁矿外,其它较大的矿产大部分都有记载。”
《宁属七县地质矿产》一九三七年有铅印本,现存数不多。另据笔者查阅,一九三九年四月有一个《中国西部科学院工作概况》的腊纸刻写油印本,其中介绍地质研究所工作时,提到了常先生进行的十三项野外调查,第七项中说: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西部科学院受四川省政府建设厅之托,调查西昌、越隽、冕宁、盐源、盐边、会理、宁南七县地质矿产,费时半载,周历七县,实勘矿区五十余处……”
据此,常先生“认为安宁河流域,矿产之丰,为西南诸省之完[冠],而地[处]川、滇、康三省之交,有绾西南之势。诚能将由成都经西昌至昆明铁路筑成,则安宁河流域,当为国内极佳之工业区。”
通过查阅常先生的遗著和他当时的调查线路图,证明这次历时六月的徒步野外调查从盐边到会理时,是沿着崎岖的江边小道经过攀枝花矿山的。虽然一九四零年以前的文献中没有提到攀枝花,但在一九三七年发表的《宁属七县地质矿产》一书中,他已经谈到:“盐边系岩石,接近花岗岩,受花岗岩的影响极大,当花岗岩浸入时,……金、铁等类矿物……侵入岩石中,成为矿脉及浸染矿床。故盐边系中,有山金脉及浸染式之磁铁矿、赤铁矿等。”尽管如此,还不能证明他已经发现了攀枝花矿。
五、常先生《宁属七县地质矿产》一文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例如当时的重庆大学校长胡庶华给他的信中说:“……足下深入蛮荒,从事地质调查,风霜雨雪,饥寒育苦,皆所不惧,此等奋斗精神,求之当世,岂可多得,钦佩钦佩……”因为当时他是第一个以地质学家的身份涉足这广袤的不毛之地,第一个报道了这一带众多的矿产。因而一九三九年四月,伪西昌行辕主任张笃伦写信给当时的四川省建设厅厅长何北衡,指名要调常先生到行辕任地质专员。当时的西昌行辕名曰“开发资源,整饬边备。”实际上是为国民党政府安排第二个“陪都”。难怪抗战一胜利,张笃伦就调任重庆市市长,湖北省主席而不再“开发资源”了。
常先生一九三九年六月底到了西昌,当年底就出外找矿。根据常先生自传:“冬到会理、永仁一带调查,在永仁的仁和发现那拉箐煤矿(11月14日在东凤山营,11月27日在永仁,12月4日在那拉箐)。”那拉箐就是今天的宝顶煤矿。因此年终考绩获得一枚“干城”奖章,同时在发薪表上填上“同少将”的职衔,月薪亦由二百元增至三百元。
常先生写到,一九四零年“与技专校合作,与技专校教授刘芸生(名芝祥)于八月中旬出发,重点放在盐边、盐源地区……这次我们找到了盐边攀枝花铁矿,作了一些小矿床储量等研究,大致在十一月底才回西昌,我匆忙地将笔记整理,认为攀枝花矿很有希望,书面报告写成之后,又将概况电告伪经济部地质调查所,请其派人到攀枝花进行考察。”从而常先生成为攀枝花矿的第一个正式报矿人。具体时间他在自传中说到:“八月二十四日到梅雨铺,九月六日到盐边攀枝花,发现攀枝花铁矿,因此年终考绩得‘光华奖章’”。
综上所述,加上大量的文献资料,攀枝花矿应是一九四零年九月六日由常隆庆和刘芝祥教授共同发现的。但地质学界却不这么认为,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三年,地质界曾派专人作了一年多的考证,仍将主要成绩归功于常先生,并确定攀枝花的发现年代为一九三六年,而且,结论得到了公认,这又是为什么呢?
据了解,这两个矛盾的年代实际上并不矛盾,理由有二:
1、“攀枝花”和“攀枝花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现在说的“攀枝花矿”,指的是兰山和尖山两座矿山,但“攀枝花”则是一个地域非常广泛的概念。早在一九三六年,常隆庆教授与助理员殷学忠“费时半载,周历七县,突勘矿区五十余处”时,就发现了“攀枝花”,只是当时没用这个名称来代表这个庞大的矿群,“攀枝花矿”虽是一九四零年发现的,但它只是“攀枝花”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故地质界认为“攀枝花”的发现应是一九三六年,发现人是常隆庆。
2、根据黄汲清、程裕淇、汤克诚、刘芝祥、秦专馨、殷学忠等老一辈地质学者的谈话记录和函件,可以证实: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三九年间袁复礼、良赫、任泽雨曾先后两次去过攀枝花铁矿,不过未见正式报告。尽管一九四零年汤克诚、姚瑞开、戴尚清等人先后到过攀枝花矿,也发表了调查报告,但报矿时间晚于常先生,而且他们都是在常先生做了大量工作、撰文披露这个地区的矿产后才陆续来的。即使与常先生同行的刘芝祥教授,在当年写地质报告时也谈到:“对沿途地质情况,常君供给的资料颇多。”
因此,结论应该是:“攀枝花”是常隆庆教授于一九三六年发现的,“攀枝花矿”是常、刘两教授于一九四0年九月六日共同发现的。
魅力之都──攀枝花
早在四十年代,常先生在《盐边县攀枝花磁铁矿》一文中就说:“其露头甚佳,极易认识,本地人民亦知山上有矿。”六十年代末他又写到:“我自问实在说不上成绩,这些工作是在全国地质人员工作的基础上,在当地广大工农群众协助下进行的。”他谦逊、朴实,甚至他的子女直到一九七七年,当方毅副总理提到他时才渐渐知道这些事情。
中国之最--金江大桥
金江大桥主桥中跨跨径定为324米,边跨跨径为156.5米,创造了中国跨度最大的无拱大桥。
邓小平同志视察攀枝花
为了改变我国工业部局,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在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胆略和气魄,作出了开发建设攀枝花的英明决策,并亲自指定周恩来总理主管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
党中央、毛主席一声令下,国务院10个部委立即行动,从全国各地,共抽调5万多名职工,日夜兼程,迅速汇集到攀枝花。在这荒山野岭、干旱酷热、人烟稀少的河谷地带,建设者们住的是席棚子、“干打垒”,喝的是江河水,吃的是干咸菜。英雄的攀枝花人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的建设前准备。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解决了临时住房,并开始进行煤矿、铁矿、电厂、水泥厂等基础项目建设。
1965年是攀枝花建设历史上工作最困难,任务最繁重的一年。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当时的党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志受党中央委托,带领国家科委、国家建委和有关部门的一把手来到攀枝花视察。
据原中共攀枝花特区党委书记兼总指挥徐驰同志回忆:小平同志一行于1965年11月29日到西昌,在西昌听了攀西地区地质资源情况介绍,30日到达攀枝花。徐驰同志说:小平同志坚持不先去13幢招待所,要先上矿山。我们陪同他一直登上兰尖铁矿最高峰,此时山上公路已修通,可直达山顶。站立在山头,滔滔大江,巍巍群山,尽收眼底。我们就地排开地形图,向小平同志简要汇报了钢铁联合企业及煤炭、电力、水泥、铁矿、石灰石等厂矿的厂址和建设安排。还特别介绍了江南距此15公里的仁和区,正建设副食品生产基地(种植蔬菜、水果、养鱼等)。水平同志高兴地说:“今天在山上面对一比一的天然大地图,听了你们的说明,我们就不必再到各厂址、工地去看了。明天坐下来专门听你们汇报攀钢的设计规划和建设安排,还要听听你们在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天,在新建的13幢招待所会议室里,面对攀枝花基地建设模型(大沙盘),徐驰同志向小平同志作了详细汇报。小平同志很高兴,盛赞攀枝花“得天独厚”,同意弄弄坪钢铁厂、攀枝花矿山和选矿厂的建设方案。
徐驰同志说:小平同志听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归纳起来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同意你们汇报的攀钢建设方案,批准新选的弄弄坪厂址,你们就可据此进行施工设计。其它各厂矿的设计也不必送北京审批,我们授权由你们建设总指挥在现场审批。
二、在三线建设项目中,攀钢何时投产、六盘水何时供9煤、成昆线何时通车,而且何时供多少煤和铁路承担多大运量,三家都要制订和招待相互配合的时间表。
三、上次李(富春)副总理来视察时,已提出由物资部在渡口市设办事处和仓库,存一批钢材以便随时供应,这是个好办法。请计委同志打电话告物资部催办。
四、为缓解你们运力不足,总理已商请北京、辽宁、山东、河南、安徽五省各派出一支300辆卡车的车队至今未来,也请计委同志打电话,催他们即派车队先运物资部的钢材到渡口。他们应急速派人到北京联系这项任务。
小平同志这次视察,不仅审定了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方案,下放了设计审批权限,还解决了建设中遇到的运输和建筑钢材的供应、储备等重大问题。使攀枝花基地建设以更大的规模更加顺利地展开了。以组建汽车运输公司为例:交通部在小平同志视察这十天之内,从北京、辽宁、山东、安徽、河南五省市各调300辆汽车以及所需人员,于12月12日组建交通部第一汽车运输叫公司,下设五个分公司,承担昆明、成都进入攀枝花的物资、设备运输任务。从此,基地建设所需大量物资、源源不断从成都、昆明两地运入。
小平同志视察攀枝花过去了几十年。他代表党中央审定的建设方案,经过英雄的攀枝花儿女一代又一代艰苦卓绝的奋斗已圆满实现。攀枝花不仅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万里钢城,闯出了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成功之路,在中国冶金建设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而且培育出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攀枝花精神。正如胡乔木同志视察攀枝花时的题词所说:“攀枝花精神永葆青春,永放光芒,永远指引我们胜利前进!”
“这里得天独厚”,是小平同志这次视察攀枝花留下的名言。几十年来,攀枝花儿女把这句名言牢牢铭记在心中。过去它一直鼓舞着今后将继续鼓舞攀枝花人热爱攀枝花,建设攀枝花,努力实现市委规划的雄伟蓝图,使攀枝花丰富的资源更好的造福于全中国、全人类。
08年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8月30日16时30分,四川攀枝花仁和区、会理交界(北纬26.2度,东经101.9度)发生6.1级地震。震中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南约50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攀枝花地区普遍有感,成都市区部分市民有感。仅仅过了24小时,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又发生了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仍为10公里。
地震发生后,省地震局立即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指派当地地震部门赶赴震区调查了解震情灾情。17时15分,由中国地震局和四川省地震局组成的地震现场工作组,由四川省地震局副局长李广俊带队已经集结完毕赶赴机场即将奔赴震区。同时,省地震局正组织震情紧急分析会商,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变化。
据攀枝花市防震减灾局报告:攀枝花市区强烈有感,未发现房屋倒塌现象。据凉山州防震减灾局报告:西昌市震感强烈,市区也未发现房屋倒塌现象。据会理当地群众反映:当地房屋有裂缝现象. 截至8月31日7时30分,攀枝花6.1级地震共造成22人死亡361人受伤。四川攀枝花市约3万间房屋受损,近400间房屋倒塌,7座水库受损,21座山坪塘受损,22条公路不同程度受损,3座大型桥梁受损,成昆铁路线一度中断,部分站点有不同程度损毁,3列货物列车停运。
五、经济状况 攀枝花市是四川一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宝库,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农业资源,综合竞争力高于绵阳 德阳等城市,经济实力位居四川第二。已探明的钒钛磁铁矿储量达一百亿吨,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矿石中共生的钒、钛储量,钒资源列全国第一,居世界第三位;钛资源居全世界第一位。煤的储量为十二亿吨。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建设完成的二滩水电站,是中国第二大的水电站。攀枝花市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适于发展立体农业,粮食作物一年三熟;出产芒果、香蕉、木瓜等热带水果;半山地区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草场;高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林木可采伐量达一千七百万立方米。
2007年攀枝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 D P )345.6亿元,人均G D P 达到30203元,超过4000美元,位列全省第一。[四川在线,四川日报等]
注意;
2007年成都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6527元,人均GDP 超过4000美元。位居全省第二。[四川在线,天府早报等]
攀枝花市的区域综合竞争力连续两年位居四川第二仅次于成都,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人私家车拥有量 人均消费支出均居四川第二。
攀枝花是四川省除成都外唯一的劳动力输入城市,流动人口高达30万,占总人口的近30% 目前攀枝花被列为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四个城市之一,城市化率达70%左右,城市化率在西部高居榜首。攀枝花提出在2015年左右打造成100万人口的大城市的目标,虽然本市仅有110于万人口,但攀枝花正以其巨大的魅力吸引全国人民来此定居。
六、自然风光 攀枝花市西跨横断山脉,东临大凉山山脉,北接大雪山,南抵金沙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攀枝花市东部为小相岭——螺髻山——鲁南山系,中部为牦牛山——龙肘山系,西部为锦屏山——柏林山系,山脉走向近于南北。境内最高点为西北部盐边县境内的百灵山穿洞子,海拔4195.5米;最低点是东南部仁和区平地镇的师庄,海拔937米。城市区海拔在1000~1200米之间, 主要农业区海拔在1000~1800米之间。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大河、三源河及其支流深嵌在山地之间,形成雄伟的川西南峡谷区。攀枝花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可分为平坝、台地、高丘陵、低中山、中山和山原6类,以低中山和中山为主,占全市幅员面积的88.38%。
区内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已建立了泸山风景区、邛海——螺髻山风景区、西昌仙人洞、泸沽湖风景区、红格温泉、黑山风景区、龙洞石林、金沙江风景区等旅游区。海子湖泊风光是区内尤为突出的旅游资源,现建立了以湖泊自然风光为主体的邛海、泸沽湖、马湖等3个著名省级风景区。在美姑大风顶、攀枝花、西昌螺髻山建立了以保护大熊猫、野牛和苏铁等动植物为主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凉山彝族火把节、红军长征纪念地——彝海、西昌卫星中心、攀枝花钢铁基地等人文景观村,对中外旅游者都有较大的吸引力。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7处,亦是重要的人文景观资源。
七、主要景观 二滩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成都——峨眉山——西昌——昆明这条旅游热线上。公园规划面积达60多万亩。其中二滩库区形成的丁字型湖面15万亩,林地4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可达50%以上。它包括二滩电站大坝以上,市境内雅砻江水系整个湖面第一道山脊,直至盐源县的滕桥河口.大坝建成后,形成了一个面积145公里长,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库容58亿立方米的人工湖。雄伟壮观的电站,烟波浩渺的碧湖,四周环列的青翠群山,莽莽的原始森林,湖中风光旖旎的8个小岛以及附近居住的10多个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幽静的环境,适宜的气候,清鲜的空气,使这里成为具有旅游、探险、采风、娱乐、度假、疗养等多种功能的十分理想的旅游区。
米易龙潭溶洞风景区距攀枝花市104公里,距米易县城26公里,位于龙肘山下、安宁河滨。山清水秀,崖壁如画,四季常春,景色宜人。风景区由龙潭溶洞、龙吟峡、天然盆景园、野生植物园、龙肘山顶风光区等五个景点组成,奇、幽、秀、雅,是避寒消夏、观光游览、度假休闲的绝妙处所。
龙吟峡谷呈原始生态,溪水潺潺,瀑布迭叠,姿态各异,藤萝交织,鸟鸣声声,野花烂漫。天然盆景园石奇树雅,天然造型,非凡品可比,有极高审美价值。野生植物园40亩仙人掌绿碧,春天红花点点,夏秋金果累累,植株形态万千,藤蔓垂悬摇曳,别有韵味。龙肘山顶松涛万亩,碧草千顷,会理、米易山川尽收眼底,空阔旷达,奇石众多,一石一故事,记述边地古老奇特历史。风景区位于米易县,距攀枝花市100公里,紧傍成昆铁路和108国道,交通方便,气候凉爽,是观光旅游,探奇揽胜,度假休闲绝佳地。
海塔风景区位于龙洞河源头,里米易县城36公里,是个海拔1900米、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山间盆地。海塔之名由“海”与“塔”组成。海塔人工湖水域面积60万平方米,汇水面积9平方公里,四周青山环绕,形如弯月,得名月儿海。海塔地势形如船体,相传前人为拴住这条船,不使 它随水飘去 ,便在山上修了一座六角白塔作栓船之桩。海与塔交相辉映,“海塔”因此得名。
海塔四周重峦叠嶂,群山起伏,溪清谷幽。距白塔塔基150米处有一溶洞,名“仙人洞”。洞前峭石古树盘根错节。入洞三 五丈内,其地高阔如厅,可容百人席地而坐。洞内石笋丛生,洞 顶钟乳悬挂,四壁色彩斑斓,似敦煌壁画的模糊龛影.洞中静听,若有鸡鸣犬吠之声。白塔基前怪石岭峋,玲珑别致。其间有一小洞,名清风洞。游人地瞰洞口,便有清风林面,沁人心脾。 海塔西面角上的虎跳岩与仙人洞前的绝壁间是飞龙泉。虎跳岩上悬一块巨石,花班条纹,如一只跃跃欲试的猛虎。深涧中三步一坎,五步一滩,碧溪哗哗,冲滩越障,似蛟龙出海,气势非凡。
海塔西南角雄峰,有一山峦如天鹅俯卧。赫色峭崖似天鹅巨嘴,翠翼下,无数座浑圆的小丘似天鹅孵着的巨卵。
红格风景区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南部,距市区38公里,总面积174平方公里。景区内风光秀丽,加之居住着白、彝、傣、普米、回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给整个景区格外增色。景区分为3个小区:红格温泉疗养区,距市中心38公里。红格温泉水温达摄氏58度,水质优良,对皮肤病有疗效;日流量达270吨,可供近1000人浴用。温泉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周围芭蕉树成林,每当紫金花盛开,构成了一派南亚热带的风光。翠泉别墅疗养中心,能同时供100人疗养。热带植物场游览区,距中心35公里,场内有热带水果芒果、荔枝、油茶、菠萝、柑桔等,瓜果成丰,林木苍郁,景色古朴自然。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游览区,距市区50公里。
鑫岛游乐城位于攀枝花市区内, 是攀西地区规模最大的集现代化和时代特征的大型综合性娱乐中心,其中水幕电影是全国少有的观光项目。占地面积24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90余亩,总投资8000多万元。拥有20多个游乐项目,分别为水上世界、激流勇进、空中观景缆车和娱乐宫等。现已成为市内外客人游乐、休闲和观光的好地方。
攀枝花主要旅游景点:荣县大佛 ·金雁湖 ·房湖公园 ·龙潭溶洞·富顺文庙·富顺烈士陵园 ·红格温泉 ·高石梯森林公园 ·观音岩石刻 ·庞统祠墓 ·黄继光纪念馆·苏铁林 ·米易望月楼·青龙洞 ·攀枝花学院 ·渔门 ·盐边山 ·兰家火山 ·海塔 ·白坡山 ·大黑山 ·国际长江漂流培训基地 ·二滩水电站
八、风景名胜
二滩水电站盐边段
二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和盐边县境内雅砻江下游河段上,距攀枝花市46公里。水电站是以发电为主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水库正常水位高程1200米,总库容58亿立方米。电站安装6台单机5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70亿千瓦小时。
电站的主要建筑物包括:高240m,坝顶弧长775m的溢流式双曲拱坝,该坝坝高在同类坝型中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6条直径9m的压力引水管道和长280.3m,宽25.5m,高63.9m的地下厂房以及主变压器室、尾水调压室、尾水洞、母线洞和进厂交通洞等地下洞室群;右岸为2条断面13m×13.5m,长度分别为881m和1218m的泄洪洞;左岸l条宽15m、高7m长1819m的过水隧洞,安装1台纵向联合运输机,年过木能力为60万m 3 ;电站采用五回500kV出线,经地面开关站进入四川电网。
二滩水电站这一世界级巨型现代化工程,是二十世纪中国水电史上的辉煌。1991年9月14日主体工程开始开工;1993年11月26日截流成功;1998年8月18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总投资285.54亿,其中向世界银行贷款9.3亿美元,是中国单项工程引进世界银行贷款的建设项目。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雄伟的二滩大坝、纵横交错的地下洞室群、广阔的二滩库区水域以及依托二滩库区发展起来的水产养殖业都为游客带来新的感受。从98年底到现在,景点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
万里长江第一漂
以“生态、环保、民族亲和”为主题的中国攀枝花国际长江漂流节暨漂流大赛,被赞誉为是攀枝花人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它于2001在我们阳光明媚的钢城攀枝花市金沙滩国际长江漂流培训基地诞生,现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共吸引了166支中外队伍参赛,接待了包括中国在内和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南非、加拿大、爱尔兰、斯里兰卡、以色列、法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游客,在国内外旅游市场逐步树立起极高的声誉,实现了旅游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举世瞩目。
“万里长江第一漂”这一国际旅游品牌现早已深入人心,第四届中国攀枝花国际长江漂流节以进入前期筹备工作,此届“长漂节”拟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有关部委局主办,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和楚雄洲人民政府具体承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和楚雄洲旅游局及有关县区实施操办。
“共饮一江水,保护生命河”!第四届中国攀枝花国际长江漂流节将配合四川省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在攀枝花市的召开同时举办。将为加强长江流域旅游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与云南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推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做贡献。同时带动全市旅游业发展,提升攀枝花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届时世界各国的漂流爱好者将再聚阳光之城,在长江上释放激情,展示个性与魅力。
格萨拉生态旅游区
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西北角,景区景观由天坑地漏、岩溶景观、高山草甸和彝家风情等组成。这里群山绵绵,峰回路转间,时而黄土高坡,时而丛林密布,茶花万朵,地质地貌变化极大。一位资深的地质学者曾说“此地山川地貌堪与九寨黄龙媲美”。
高山草甸层峦起伏,低矮的盘松虬劲有力;在盐边岩口、洼落一带3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拥有1000余个直径和深度不一的漏斗群,漏斗群中面积较大的约5000余平方米,深度约30多米,小的面积约400余平方米,深度不一。在这些溶洞中,一号天洞格外引人注目。在200多米的峭壁之下,向竖洞投石10秒后,方听得訇然水声,约有155米深,其周围5个大小不等的溶洞富有彝族民族文化的色彩,如灵泽洞,洞中的岩溶景观别致新颖,有“观音殿”、“罗汉群”、“骆驼峰”、“狮子山”、“罗汉群”等。
天然苏铁林
在攀枝花市西区所属的的巴关河右岸,分布着一片十分珍贵的天然苏铁林。
苏铁亦称铁树,最早出现在在距今约2亿8千万年前的地球古生代二迭纪。它历经沧桑,几度盛衰。现存的苏铁类植物,仅一科10属约110种,被誉为植物的“活化石”。1971年,四川省农科所和原攀枝花市飞播林场进行植被调查时,发现了这一片占地300余公顷,共10多万株的苏铁林。它是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纬度最高,面积最大,植株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原始苏铁林。经鉴定,确认这是罕见的苏铁新种,定名为“攀枝花苏铁”。国际苏铁专家特纳来此考察后惊叹:“这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苏铁是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攀枝花苏铁奇,还奇在它岁岁含苞,年年开花。俗话说;“铁树开花马生角”,“千年铁树开了花”,可见苏铁开花之不易。而攀枝花苏铁生长良好的雄株可年年开花,雌株亦可两年开花一次.这不能说不是世间一奇。每年3~6月,只见苏铁林成干上万个黄色的花蕾争奇斗艳,单株如佛手捧珠,成林似彩毯铺地。万绿丛中黄花点点,形成一种奇异景观。1990年以来,攀枝花市以苏铁命名,举办一年一度的苏铁观赏暨物资交易会,攀枝花苏铁的名字已不胫而走,名扬中外.攀枝花苏铁与自贡恐龙、平武大熊猫被人们誉为“巴蜀三绝”。
渔门镇
渔门镇地处攀枝花“百里生态走廊”环线上,又是“格萨拉”阳光生态旅游圈内的一个重要驿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特点是:集历史文化于现代人文景观为一体。既有新石器时期氐羌人的石棺墓葬群可供观展,又有“五牛困塘”、“垂钓金龟”、“犀牛望月”的传说,二滩库区形成后,镇境内25平方千米的水域面积里的岛屿风光,湖光山色都是都市人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
2003年招商引资进来的香港中伟集团弘达储运船务有限公司,正在对渔门岛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建设。2005年底四川省首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在攀枝花召开时,渔门岛以其独具的南亚热带风光迎接贵宾们的到来。
另外,拟建的渔门集镇居委会火山观光农业景点,届时也将会给广大游客送去一份意外的惊喜。除此之外,渔门镇还把饮食文化作为旅游开发产品来加以打造,在保持盐边特色菜肴风味的同时,结合渔门盛产鱼的特点打造特色饮食文化。经反复研试,已有豆豉武昌鱼、清蒸武昌鱼、石花菜清炖细鳞鱼、回锅鱼片、火锅鲟鱼、烤鱼、醉虾等几种特色菜推向市场,备受市内外客人的欢迎。
象牙微雕钢城
攀钢——被外国冶金专家赞誉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攀钢——又被人们称为“象牙微雕钢城”。
攀钢——建在了一个突兀的山坡上,是一个年产300万吨钢的大型企业。
在全世界的钢铁企业里,攀钢占地面积仅有2.5平方公里。攀钢所用的铁矿,是世界上最难治炼的多金属共生矿,用普通大型高炉冶炼这种钒钛磁铁矿是世界上众多冶金专家百多年的梦想。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这个技术难关被中国人攻克了,从富含钒、钦、镓、钪等稀贵金属的攀枝花铁矿中炼出了合格的钢水。
这一技术获得了中国政府的科技发明一等奖。独具特色冶炼工艺更是举世惊叹。为了改善品种结构,支持和带动中国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1986年攀钢在国内外广泛融资,投资近百亿元,开始建设规模宏大的二期工程。经过建设者们十年奋斗,这项相当于重新建设一座大型钢铁企业的工程,于1997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这一工程的建成,不仅使攀钢的装备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使攀钢的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仅仅只能生产钢铁的初级产品了。特别是轧钢系统,除能够生产铁路钢轨等特殊钢材外,也能够生产应用十分广泛的各种板材产品了。
攀钢的铁路钢轨在世界上很有名气,不仅供国内使用,还大量出口国外。攀钢运用最新的技术成果生产出来的钢轨,使用寿命成倍提高,攀钢形成了以钢轨为主的大型钢材系列产品,产品在国内外十分畅销。攀钢的板材产品也已形成了系列化。
品种规格已有200多个。攀钢的板材产品现已是中国家电、汽车等制造业的上佳原料。除了钢铁产品以外,攀钢还是世界上钒制品的主要生产商,产品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在国际钒市场中也占15~18%的份额,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基地。
攀钢的钛制品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到国外。
九、其他(植物-攀枝花)
攀枝花即木棉。木棉花是广州市、高雄市、攀枝花市的市花。
【科名】木棉科
【别名】也称为 红棉、英雄树
【拉丁学名】 Gossampianus malabarica (DC.) Merr.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达25米;幼树干或老树枝条有短粗的圆锥状刺;侧枝平展。掌状复叶有5~7个小叶;小叶具柄,长10~16厘米,宽4~5.5厘米,无毛;叶柄长12~18厘米。花簇生于枝端,先叶开放,直径约10厘米,红色或橙红色;花萼杯状,长3~4.5厘米,厚,常5浅裂;花瓣长8~10厘米;雄蕊多数,合生成短管,排成3轮,最外轮的集生为5束;子房5室。蒴果长10~15厘米,木质,裂为5瓣,内而有绵毛;种子倒卵形,光滑。
木棉树主干通直挺拔,枝条平展,树冠伞形,自然树形优美,春天先花后叶,花大,瓣红蕊黄,极美丽,每朵花就象一团烧得正旺的火,远远望去整个树冠就象用红花铺成,极为壮观。花后长出翠绿的掌状复叶也很美观。可观花,观枝、观干及绿叶,是一种造形特殊的园景树,适合公园、庭院、四旁及行道树种植,也可嫁接矮化作盆栽。
【地理分布】
木棉分布在我国广西、广东、云南、四川、贵州、台湾等省(区),国外越南、印度、缅甸、爪哇亦有分布,一般在海拔 500m以下零星分布,四川云南等地海拔1000m以上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为阳性树种,喜生于干热气候、石灰岩地带的平坦地及江河两岸的冲积土中,在日光充足的地方开花良好,在强酸性红粘土上则生长不良。萌芽力强,抗寒力中等,能耐0℃低温,在绝对低温-3℃时,幼苗和幼树枝梢受害枯死。
十、地震资料2008年8月30日16时30分,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凉山州会理县交界处(北纬26.2,东经101.9)发生6.1级地震,波及云南省大部分地区。攀枝花市、西昌市、昆明市等地震感强烈,成都市区部分市民有感。截至8月30日21时初步统计,地震已造成川滇两省21人死亡,113人受伤,一些房屋倒塌,当地通讯基本中断。民政部于昨日17时紧急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国家地震局派出现场应急工作组及地震预报专家赴灾区开展现场应急工作。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南约50公里处,距会理县城约64公里、距云南永仁县城约30公里、距元谋县城约55公里、距昆明市区约150公里。震区人口平均密度约118人/平方公里。地震发生时,攀枝花市市区、凉山州会东县、会理县、德昌县、宁南县、西昌市等地区震感强烈。
截至8月30日21时,地震已造成攀枝花市米易县和凉山州会理县共16人死亡,90人受伤。会理县绿水乡60%房屋倒塌;黎溪镇约60人受伤,60%房屋倒塌,埋压人员不详;中厂乡大部分房屋受损;河口乡重伤3人,很多房屋成为危房,巨龙山水库出现18米长、10厘米宽的裂缝;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有几十人受伤,近千间房屋损毁,米易县草场乡400多户房屋出现裂缝。
背景
攀枝花属地震频发区
有关地质资料显示,攀枝花市位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属南北向石棉—元谋地震带、北东向的盐源—洱源地震带组成部分,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根据2001年中国地震局公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攀枝花地区的地震烈度为7度,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据攀枝花地震局有关资料统计,1467年至今,当地境内及边界附近发生4.5级以上地震8次,其中6.7级地震两次,4.5至5.5级地震6次;而受周边地区强震波及,并造成5度以上影响的有13次。1955年9月23日23时06分,攀枝花市拉鲊、鱼鲊一带发生了6.7级地震,造成约700余人死亡,成为攀枝花市建国以来发生的最大一次破坏性地震。转自www.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