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
ad
民歌:花儿与少年上世纪50年代,青海出了一个舞蹈--《花儿与少年》。 这个舞蹈,尤其是其舞曲,曾经风靡全国。
《花儿与少年》组曲全文(一)
序曲:
(合唱)春风呀吹醒了凤凰山呀,山下的流水映(哪)蓝天呀。杨柳(吆)轻轻(者)点头笑呀,桃花也悄悄地红(啊)了脸(哪)。
(二)
1、春季里(么就)到了(者),迎春花儿开,迎春花儿开,年轻轻的(个)女儿家踩呀么踩青来呀,小呀啊哥哥!(女)小呀啊哥哥呀,小呀阿哥哥呀,手挽着手过来。
2、迎春花(么就)开放(者),千里香,千里香,女儿家的(个)心上呀起了波浪呀,小呀阿哥哥!(女)小呀啊哥哥呀,小呀啊哥哥呀扯不断情丝长。
(三)
1、(男)绕过了一山呀,又一山呀,山坡上有呀几朵牡丹,哎吆…白牡丹白(者)绕人哩,红牡丹红(者)破(哩)。
2、(女)山里的牡丹呀,开千层呀,照给(者)川里的水红呀,哎吆…牡丹虽好摘去(个)难,摘不到是枉然呀。
3、(女)阳山的牡丹呀,照阴山呀,那一朵开的最鲜艳呀?(男)青石岩上才开的红牡丹呀,一朵一朵惹人眼馋呀。
(四)
1、(男)山里高不过凤凰山,凤凰山它站在白云端,花儿里为王的红牡丹,红牡丹它开在春天。
2、(女)川里平不过大草原,大草原铺上了绿绒毯,人中间最英俊的是少年,少年是人间的春天。
3、(合)山里高不过凤凰山,川里平不过大草原,花儿里俊不过红牡丹,人中间美不过少年。
(五)
1、东山的(哪个)太阳照西山,西山的(哪个)牡丹呀映红了东山,(女)阿哥是太阳山口里看呀,(男)阿妹是才开的红牡丹。
2、(合)凤凰山的(个)山头呀冲破了天,一眼呀(哪个)望不尽的大草原,草原上的牡丹闹春天呀,春天的牡丹惹了少年。(女)少年人看上了红牡丹呀(男)红牡丹爱上了少年。(合)少年人看上了红牡丹呀,红牡丹爱上了少年。哎…嗨…吆…少年爱上了红牡丹。
季里到了这迎春花儿开,年轻的女儿家踩呀踩青来,小哥哥手托着手儿来。
迎春花开放千里香,女儿家的心上起波浪小呀哥哥扯不断情丝长。
扬帆的牡丹绕银山,哪一朵它开的最鲜艳,红牡丹染红了天,一朵比一朵更鲜艳。
山高高不远凤凰山,凤凰山站在白云端。花儿为王的红牡丹,红牡丹它开在春天。
山美美不过大草原,大草原铺上绿绒毯,人间英俊的是少年,少年是人间的春天。
凤凰山那个山头穿破了天,一眼望不尽的大草原,阿妹是才开的红牡丹,阿哥是春天的少年。红牡丹开在凤凰山,人间的春天是少年
马步芳与王洛宾共同创作《花儿与少年》题外话一:
1990年9月22日晚,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拿着机关同事黄阿姨非尽艰辛搞到的门票,一个人坐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看台上激动地现场观看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这是中国举办的第一届洲际大型体育盛会。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中,当时正当红的民歌手牟玄浦,在几百名少男少女的伴舞下,身穿青海民族服装表演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花儿与少年》,在这中国第一次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瞩目下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几个小时里,《花儿与少年》被放在了歌舞节目开场的位置。
十七年后的2007年秋天,我在从新疆乌鲁木齐返回北京的飞机上花了三个多小时读完了王海成的《我的父亲王洛宾》。此前一周,我在达阪城和吐鲁番参观了王洛宾音乐纪念馆,并向在新疆军区某部工作的友人打听了他所知道的流传在新疆和大西北的王洛宾的真实故事......
1945年9月,历尽了艰难曲折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蓝天白云下的西宁晴朗秋日里,派兵与日军浴血奋战多年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二军军长(后任国民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青海省政府主席马步芳上将决定办一个轰轰烈烈的社火比赛庆祝抗战胜利。马主席传令青海全军,让各师旅团自办社火,选拔优秀者来省会西宁参加比赛,优胜者予以厚奖,这次青海高原上的文艺盛会的总指挥自然由马步芳极为赏识的青海军区音乐总教官王洛宾担任。
话题回到1945年秋季西宁的庆祝抗战胜利社火比赛。就在青海各地驻军根据马步芳的命令紧锣密鼓筹备社火时,马步芳决定司令部自己也搞一个社火队,让王洛宾组织节目排练。在王洛宾为节目内容的选定煞费苦心的时候,马步芳找到王洛宾,将自己家乡青海河州老家的一个歌子唱给王洛宾听,他还自己现编了歌词。因为离开老家时间太长,马步芳已经记不得原来的歌词。曲调是流传在青海海东一带的“花儿”。
王洛宾对这个曲子并不陌生,走遍青海各地采风时,他搜集过不少海东的“花儿”。他决定马步芳的歌词基本可用,就连夜对词曲修改润色,将一首民间小调修改成一首欢快的爱情歌曲,手法简练,旋律优美,节奏欢快。
1944年5月,因中统特务嫌疑被军统特务绑架,并被关在兰州沙沟监狱3年之久的王洛宾在马步芳部下历尽艰辛的营救下释放后来到了西宁,在欢迎王洛宾来西宁的晚宴上,马步芳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唱一个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是王教官给我们青海省争来的荣光!我要让他们都知道,我们青海省有一个王洛宾王教官!”此后,一直到大西北解放前夕的1949年夏天,王洛宾一直作为马步芳的部下负责军地文艺宣传和音乐普及工作。
不久,社火比赛在西宁校场举行,军队阅兵进场后席地而坐,部队后面围满了老百姓,抗战胜利,压在人民心头8年的乌云总算散去,整个西宁洋溢在一片节日气氛中。大秧歌、狮子舞、跑旱船、舞龙灯…..最后才是一直高度保密的马主席的节目:《四季歌舞》。
只见八名年轻士兵反串扮演的纯情少女和8名马家军英俊壮汉扮演的光棍上场了。壮汉们黑衣黑裤大步扭着秧歌,边扭边唱,身边是花衣花裤头披彩巾踩着碎步的少女,他们唱的便是如今国人耳熟能详、被视为中国西部民歌代表作的《四季调---花儿与少年》(当时在青海被俗称《八大光棍》)。
春季里那么到了这水仙花儿开,
绣呀阁里的女儿呀,踩呀踩青来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搀我一把来 。
夏季里么到了这女儿心上焦
石呀榴花的子儿呀,赛呀赛过了玛瑙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亲手摘一颗 。
秋季里那么到了这,丹桂花儿开,
女儿家的心呀上,起呀起了波浪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扯不断情私长。
冬季里么到了这雪花满天飞,
女儿家的心呀上赛呀赛过了白雪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认清了你在来。
这首歌立即在西宁流传开来并传到了全国……
题外话四:
西宁东关,有一小巷,巷中有庐,名“馨庐”,是当年的马步芳公馆。当年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曾为此题写“馨庐”二字,现仍镶砌在大门门楣之上。不过,因年代久远,题字已黯然失色。“馨庐”始建于1942年6月,次年竣工。据说,该私邸耗资二千多万元。公馆之内,许多建筑墙面均镶有玉石,有一个玉石厅,里墙外墙、甚至壁炉都是用玉砌成的。故又称“玉石公馆”。不过,马步芳在“馨庐”呆的时间不长。西宁解放前夕,马步芳的部属曾提议炸毁“馨庐”,马步芳犹豫再三,终不舍。文革期间,“馨庐”被辟为阶级斗争教育的场所,作为反面教材而得已保全。“馨庐”之中,有一个人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就是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年纪轻轻,就当了国民党中将军长。马步芳只有这一个儿子,对其相当器重,从小栽培有加。马继援先生今天仍健在,生活在台湾。在“馨庐”马继援的故居里,有一张特别有意思的照片。王洛宾1990年去台湾时,曾专门与马继援一家合影。王洛宾当年曾经当过马继援的音乐老师……
1993年,王洛宾应邀赴台湾演出,时隔40多年后见到了青年时代的挚友、马步芳之子马继援。
一段让人震撼的历史...
同为我中华民族的骄傲,
曾为意识形态的对立,相煎何太急
马继援先生,欢迎您随时访问大陆。
我们曾把他仅仅理解为一个军阀,他的割不断的乡情、他对音乐的爱、他的惜才如命,他在国难当头时的英勇抗战,逐渐地,一个完整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也曾把他仅仅理解为一部西部民歌手,他的顽强的生命力,他对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心让我们知道,他谱写的那些在世界各地飞扬的中国旋律,其实是他用灵魂谱写。
听过不少青海的‘花儿’,几年前曾在去青海的途中遇到一位青海某个地方(好像是玉树的)的中学音乐老师,藏族人,但会唱很好听的花儿,当时他唱了一首描写苦难中的青年恋人的感受的花儿,曲调之凄美、深情,歌词之朴实、肺腑,让我当时就掉了泪。其中也提到马步芳,带有敬畏的味道。王洛宾,他发现、发挥并传播了了西北音乐中的价值。从人性的角度去看任何一个人,他身上都一定会有感人的地方。所以谁能对谁盖棺定论?人不同,角度不同,时代不同,……。
文革对我来说是个故事或者是纯粹的历史,不是我经历过的回忆,因为文革结束时我都还没有出生。但从这些点滴的记载中,我觉得这段历史摧毁了中国人根子上的很多美好的东西,把人性丑恶的一面放大得无以伦比,也击碎了无数人的梦想,包括王洛宾。当然王洛宾还是坚强的,有韧性的,顶住了命运的不公,没有放弃曾经的执着。光凭这点,已经是很让人敬佩的了,更不用说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一个人的优秀是处处优秀,才华横溢加上能屈能伸的风范,堪称大丈夫。
《花儿与少年》是这样诞生的《花儿与少年》脍炙人口,外界盛传主创者是民乐大师王洛宾。本文作者发现了更为令人信服的说法——
在祖国大西北民歌的海洋里,多姿多彩的“花儿”开得最鲜艳、最惹人。在演唱“花儿”的群星中,朱仲禄的名字连同他演唱的“花儿”家喻户晓、最亲切、最鲜亮,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西北花儿王”。
2007年12月22日14时10分,朱仲禄先生因呼吸循环衰竭不幸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逝世。他的离去是中国“花坛”上的重大损失。
2007年11月9日是我与朱仲禄先生最后一次见面。那天我和马达学、霍福等人代表青海省艺术研究所全体同志,去西宁市为民巷育花斋登门拜访朱仲禄先生。
朱老已是八十六岁高龄,但思路敏捷、谈笑风生。拜访朱老,我想解开心中的一个谜团,那就是抒情歌舞《花儿与少年》的主创者到底是谁?很多媒体都这样称,1946年,抗战后的第一个春节,马步芳传令全军各师、团长出钱在西宁举行社火比赛。马步芳请来音乐教官王洛宾,将自己编词的“四季调”用浓重的河州口音唱了一遍,意思是让王洛宾把这首家乡民间小曲编个节目,并辅导自己的社火队登台表演,在比赛中拿个名次。王洛宾过去曾听过这首民歌曲调,他将歌词加以修改,又改编了旋律,取名为《花儿与少年》。在社火比赛中,16名士兵半数男扮女装在台上边歌边舞,很是热闹。很快,这首歌就在青海民间传唱开来。解放以后,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被人多次改编,并署名发表。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这首歌创作权归于王洛宾。
“朱老师,这种说法是真的吗?”我这样问道。朱老十分明确地回答:王洛宾先生改编、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是事实,是洛宾先生为人民留下的宝贵财富,为青海人民争了光。但《花儿与少年》是在1956年冬天,为参加全国专业音乐舞蹈汇演,由我作词、吕冰作曲与舞蹈编导章新民合作完成的。我们以青海民间小调《蓝桥相会》《四季调》《五更鼓》为素材,共同创作出了抒情歌舞《花儿与少年》(其中《四季歌》除修改外,基本采用了当时任青海昆仑中学教师石殿峰撰写的歌词),我提供了音乐素材、参与了排练设计(基本采用了河湟地区社火中的“八大光棍”的表演动作)以及服饰、道具等。然后朱老又取出在1958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本《花儿与少年》给我们看。此书集音乐曲谱、舞蹈编排详解及造型图案等内容为一体,让人一目了然。朱老说,此书因绝版,作曲家黄荣恩便将这本心爱之书送给了他。
谈完此事,朱老给我们讲述了与王洛宾先生的幼子王海成及陕北歌王阿宝来青海与他相见的情景。随后,我们又谈了一些关于1953年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的情景,以及民歌方面其他有争论的话题,朱老一一回答了我们,并给我签名赠送了他的专著《爱情花儿》和张君仁先生著的《花儿王朱仲禄》两本书。
朱仲禄先生集词曲创作、策划、编曲、演唱、舞美设计策划于一身,是风靡全球的经典歌舞《花儿与少年》的创始人之一,这是事实。我们深切怀念朱老,不仅仅因为他具有出众的音乐才华,更因为他直率的个性、善良的人品。朱老的《花儿与少年》《上去高山望平川》《雪白的鸽子》《下四川》等歌曲,将永远在我们耳边回荡。(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罗成)
《花儿与少年》FAQ1.全部的歌词和歌谱
春风呀吹醒这凤凰山,山前的流水映蓝天,
歌 迎春花开放千里香,女儿家的心上起波浪呀小呀哥哥,
词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扯不断情丝长。
转 东山的太阳照西山,西山的牡丹呀映红了东山,阿哥是太阳山口里看呀,(男)阿妹是才开的牡丹.
自 山里高不过凤凰山,凤凰山它站在白云端,花儿里为王的红牡丹,红牡丹它开在春天。
音 川里平不过大草原,大草原铺上了绿绒毯,人中间英俊的是少年,少年是人间的春天。
魁 凤凰山的山头呀冲破了天,一眼呀望不尽的大草原,草原上的牡丹闹春天呀,春天的牡丹惹了少年。少年人看上了红牡丹呀,红牡丹爱上了少年。
花儿与少年小提琴伴奏曲谱
http://www.violin.net.cn/bbs/dispbbs.asp?boardID=34&ID=11860&page=1
2.是民歌,还是创作歌曲?
是民歌,是王洛宾整理的
3.是哪省的民歌?
主要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及新疆。但青海的最为著名。回族,土族,撒拉族唱得比较多。
4.如是创作,词、曲作者是谁?产生和创作年代。
王洛宾走遍青海各地采风时,他搜集过不少海东的“花儿”。他决定马步芳的歌词基本可用,就连夜对词曲修改润色,将一首民间小调修改成一首欢快的爱情歌曲,手法简练,旋律优美,节奏欢快。
5.舞蹈的产生年代,及其是如何风靡全国的?
1945年9月,历尽了艰难曲折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蓝天白云下的西宁晴朗秋日里,派兵与日军浴血奋战多年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二军军长(后任国民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青海省政府主席马步芳上将决定办一个轰轰烈烈的社火比赛庆祝抗战胜利。马主席传令青海全军,让各师旅团自办社火,选拔优秀者来省会西宁参加比赛,优胜者予以厚奖,这次青海高原上的文艺盛会的总指挥自然由马步芳极为赏识的青海军区音乐总教官王洛宾担任。
1945年秋季西宁的庆祝抗战胜利社火比赛。就在青海各地驻军根据马步芳的命令紧锣密鼓筹备社火时,马步芳决定司令部自己也搞一个社火队,让王洛宾组织节目排练。在王洛宾为节目内容的选定煞费苦心的时候,马步芳找到王洛宾,将自己家乡青海河州老家的一个歌子唱给王洛宾听,他还自己现编了歌词。因为离开老家时间太长,马步芳已经记不得原来的歌词。曲调是流传在青海海东一带的“花儿”。
不久,社火比赛在西宁校场举行,军队阅兵进场后席地而坐,部队后面围满了老百姓,抗战胜利,压在人民心头8年的乌云总算散去,整个西宁洋溢在一片节日气氛中。大秧歌、狮子舞、跑旱船、舞龙灯…..最后才是一直高度保密的马主席的节目:《四季歌舞》。
只见八名年轻士兵反串扮演的纯情少女和8名马家军英俊壮汉扮演的光棍上场了。壮汉们黑衣黑裤大步扭着秧歌,边扭边唱,身边是花衣花裤头披彩巾踩着碎步的少女,他们唱的便是如今国人耳熟能详、被视为中国西部民歌代表作的《四季调---花儿与少年》(当时在青海被俗称《八大光棍》)。
6.“文革”中,该舞蹈和歌曲是怎样遭到批判的。
一般歌曲遭批判跟人早批判有点关系吧。 看看吧~~
西宁东关,有一小巷,巷中有庐,名“馨庐”,是当年的马步芳公馆。当年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曾为此题写“馨庐”二字,现仍镶砌在大门门楣之上。不过,因年代久远,题字已黯然失色。“馨庐”始建于1942年6月,次年峻工。据说,该私邸耗资二千多万元。公馆之内,许多建筑墙面均镶有玉石,有一个玉石厅,里墙外墙、甚至壁炉都是用玉砌成的。故又称“玉石公馆”。不过,马步芳在“馨庐”呆的时间不长。西宁解放前夕,马步芳的部属曾提议炸毁“馨庐”,马步芳犹豫再三,终不舍。文革期间,“馨庐”被辟为阶级斗争教育的场所,作为反面教材而得已保全。“馨庐”之中,有一个人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就是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年纪轻轻,就当了国民党中将军长。马步芳只有这一个儿子,对其相当器重,从小栽培有加。马继援先生今天仍健在,生活在台湾。在“馨庐”马继援的故居里,有一张特别有意思的照片。王洛宾1990年去台湾时,曾专门与马继援一家合影。王洛宾当年曾经当过马继援的音乐老师。
小说:《花儿与少年》 一个20世纪的经典爱情故事,一部倾注了作者25年心血的纯情力作。谨以此书献给那些相信爱情,珍视爱情,即使身处逆境,仍能捍卫爱情的人们。这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男主人公洪新华是烈士遗孤,他遵从生父的遗愿,大学毕业当上了一名军人。他与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女主人公罗亚琳从小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在欢迎志愿军归国共同演出的歌舞《花儿与少年》中,这对美少年和红牡丹萌发了纯真的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亲密的交往,他们两人逐渐产生了爱的情感。
就在他们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两家却惨遭巨大的不幸:文革中,洪新华的养父被迫害至死,养母被关押,他本人被迫复员到偏远的山区。罗亚琳的父亲也在运动中受冲击,全家被轰乡下,她本人也被分配到偏僻的农村学校教书。为了使自己心爱的姑娘免遭政治株连,洪新华强忍悲痛,毅然与相爱至深的罗亚琳断了交。此后十几年中,他们两人天各一方,音信杳无,却各自心中都珍藏着对对方的爱和真情。其间,双方都在不同的地方经受住了外来感情的袭击,在要不要继续等待的紧要关头,双方都经受住了爱的考验。当春回大地的时候,这对相爱了二十几年的风雨恋人,终于在即将步入中年的时候,迎来了团聚的时刻。他们的爱只有两次亲吻,却让人久久回味、无限向往……118cha.com提供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