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谱区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青云谱区

青云谱区


ad

基本简介青云谱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区的南部,因境内的“青云谱道院”而得名,有“英雄城南大门”之称。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水域风光,有传统的工业制造基地,便捷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区域面积43.17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人,辖5个街道、1个镇和1个农场,55个社区居委会、12个村民委员会。全区形成了自然水系、古色文化、园林生态、工业科技、休闲旅游、商贸购物、人居娱乐等七大特色。
青云谱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据考古资料记载,远在五千年前就有先人繁衍生息。自古就有“城南胜地、人世蓬岛”之美誉,常有文人雅士留下墨宝。明末清初大画家八大山人(朱耷)曾隐居于此,潜心书画创作,终成享誉画坛的一代宗师。区境内的徐孺子故里、朱桥梅村、八大山人纪念馆、铁柱万寿宫等一批人文历史景观。
青云谱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京九铁路、浙赣铁路在此交汇;105、320国道纵贯全区,连通全国各地;贯穿全省的天字形高速公路网络,使青云谱区到浙、粤、鄂、湘、皖等周边省市的行程缩短到6小时左右。这里距昌北国际机场只有半小时的车程;通过南昌港,可以沿赣江往鄱阳湖入长江黄金水道。年吞吐量数千万吨的大型铁路货运站——青云谱车站坐落在区内,并设有1座现代化水厂——青云水厂。全区邮电通讯便捷,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齐全。
青云谱区生态环境优良,风光无限。具有一级空气、一级水质。区内有“三湖三河”(即占地3165亩的象湖,占地1313亩的梅湖,占地75亩的高潮湖和辖区段长2公里、宽40多米的玉带河,长5公里、宽100多米的护城河,长2.6公里、宽80多米的抚河)。全区绿化覆盖率38.6%,人均绿地面积达8.1平方米。被人们称为:“美的空间、人的乐园”。
青云谱区教育资源丰富,人才充足。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南昌大学及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等纷纷与区内江西航空技术学院、江西机械工业学校、江西医药学校等大中专院校进行联合办学,培养高素质人才;江西电力高级技工学校、江西南方高级职业学校、江西女子高级职业学校、江西工商贸专修学院、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江西诚信服装学院、新华学校等职业教育,每年培养出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一万余人,区内专业技术人才充足。
青云谱区工业基础雄厚,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和第一枚海防导弹的诞生地。境内以国内200强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江铃汽车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央、省、市所属大中型企业。200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75亿元,列全省各县(区)前茅。基本形成了飞机、汽车、摩托车制造和汽车及摩托车配件、纺织服装、饮料加工、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电子仪表、食品添加剂、精细化工,以及商贸物流、房地产开发等行业格局。近年来,举全区之力兴建的昌南工业园,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入园企业初具规模,正成为青云谱区建设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的主战场。
青云谱区第三产业发达,市场繁荣。国贸大酒店、富豪大酒店、华宇大酒店、希尔顿大酒店等一批高档酒店生意兴隆,宾客盈门;麦德龙、沃尔玛、好又多、环球嘉年华等一批著名公司进驻青云谱区;华宏、本田、大众、丰田汽车4S店等重点项目的建成开业,展示着一批名牌汽车企业看好青云谱,纷纷在此设立销售、服务、零配件和信息反馈公司。区内以“八条特色街” (现代商业一条街、机电配件一条街、餐饮一条街、大众购物一条街、古玩字画一条街、汽车配件一条街、汽车销售一条街、卫生保健一条街)和“十一个专业市场、物流中心”(迎宾国际家具广场、酒店和旅游用品专业市场、水果批发市场、肉制品批发市场、江南建材市场、废旧钢材交易市场、再生资源市场、华东国际工业博览城、新地冷藏物流中心、南昌深圳农产品城南物流中心、中联物流中心)为重点,基本形成了商业发展格局。通过特色街和专业市场的知名度、辐射力,拓展了一批相关、相近、相连的经营项目。促进了全区第三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青云谱区从北面分流老城区密集的人口,引人才,引人气,引财气;向东面拓展,拉开城南新城建设的框架;南面在改造和完善南高公路的基础上,积极融资对南莲路及周边进行综合改造,主动与昌南区域“北进”对接;西面进一步优化象湖及梅湖的人居、旅游、休闲环境;中间突出抓好区域商务中心建设,打造大商贸新平台,培育发展以锦城商贸广场为核心的综合商务板块,以洪都南大道为主的特色商业街板块,以新昌南城周边为主的半月型产业带板块,以象湖、梅湖和八大山人纪念馆为主的旅游经济板块,以及以洪城路、解放西路为主的楼宇经济板块,全力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的以产业为支撑的城市副中心。
自然地理
  青云谱区地处赣抚平原腹地。在东经115°51′15″—115°56′3″、北纬28°36′22″—28°39′32″之间。地势东部和北部平坦开阔,西南端为一小片低矮丘陵,平均海拔高度23米,最高点为岱山,海拔高度54.16米。全境水系发育,沟渠纵横交错,湖泊陂塘星罗棋布。1958年动工的赣抚平原水利综合开发工程,是具有灌溉、防洪、养鱼以及供工业和居民用水的多功能水利综合工程,区境是主要受益地之一。民谚:“上拦天王渡,下堵将军渡,连收三年谷,狗撑得不吃糯米粥”。促使60年代以来,稻谷连年丰收。其灌溉渠道名为“五赣一分渠”,在区境长约2500米
  抚河,原为区境唯一过境河流。过境河段长约5800米,1958年抚河改道后,象湖连同周边洼地汇成广阔水域,面积达38.5平方公里,为南昌的“四大湖”之一。“豫章十景”中的“铁柱仙踪”万寿宫选址即在象湖公园。区境还有四条溪流,分别称漕溪、万溪、黄溪和梅溪。漕溪自区中部偏东向西北而行,经新溪桥一带注入抚河,因1934年修建新飞机场而逐渐淹没;万溪在万溪村境内;黄溪位于黄溪前魏自然村;梅溪又称“沥水”,位于区境南端,流经石门居梅村朱姑桥而达定山桥、观音桥,形成“五里三桥”的自然景观,俗称“九曲迥还太极水”。历史上这里春夏二季雨水充沛,溪水上涨,渔筏上下,川流不息,船只自梅湖可直达朱姑桥梅村。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45°C,极端低温一般为零下3——零下70°C,最低曾达零下9.4°C(1951年1月13、14日)。极端高温一般为37-39°C,最高曾达40.6°C(1961年7月23日)。日照由春到夏逐渐增多,由夏到冬逐渐减少。全年日照一般为1700-2000小时,多年平均为1934.7小时。全区冬、夏季风各半年,交替明显。冬春多北风,夏多西南风,秋多东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
  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22毫米,其中最大年降水量达2132.1毫米,最小年降水量为1044.2毫米。在每年的降水中,春、夏季雨多,秋冬季雨少。4-9月为汛期,降水量达1076毫米,占年降水量的71%,尤其在4-6月间常有暴雨,占年降水量的53%,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68毫米,其中7-8月的蒸发量最大,达504.8毫米,占年蒸发量的43%,而1、2月份的蒸发量最小,仅有76.3毫米。
  全年平均无霜期280天,最长的达330天,最短的为250天,结冰期为66天。

历史沿革
青云谱区得名由来已久。宋朝学者乐史在其编著的《太平环宇记》中早有"青云浦在(南昌)城南十五里"的记载。明末清初八大山人朱耷(画家)在此隐居,改青云浦为青云圃,清嘉庆20年(1815),礼部尚书戴均元又将"圃"改为"谱",即今名。史载其"为南昌灌城乡",纪汉开国名将灌婴筑城事,可知它原是南昌的发祥地。溯其渊源,此地先后隶属豫章郡(汉)、 宜善县(新莽)、洪州(唐至北宋)、隆兴府(南宋、元初)、龙兴路(元)、南昌府(明、清)。民国时期,先后直隶豫章道,省辖;后隶属江西省第一行政区(其中1939-1941年隶属第11行政区)。解放后,1949年9月以前,曾划为南昌市第六区的一部分,同年10月,一度划到南昌县;1950年下半年,又划为南昌市第六区,到1958年10月,由三家店镇、青云谱乡、城南乡三者合并成立青云谱区。
青云谱有悠久的文明历史。约在5000年前,此地抚河东岸的岗地丘陵(窑头村)一带,早有新石器时期的原始人居住,最初的居民为百越族、纹身。出土的石刀、石斧、石箭头等可知先民靠渔猪、农耕为生。据《尚书·禹贡》记载:在夏、商、周三代,区境已被列入"扬州地域",春秋战国时,此地处吴之东、楚之西,故称"吴头楚尾"之地。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属越地;楚威王七年(前333),楚灭越,属楚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区境属九江郡,但其时尚无城市之设。汉高祖六年(前201),南昌建城后,区境叫灌城乡。晋朝建兴元年(313)道士许逊偕弟子黄仁览入境,于梅仙祠旧址创建道院名"太极观"。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杨坚赐号南昌全真道士万振为"天师",改"太极观"为"太乙观"。到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在此隐居,现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来此。称赞:"南昌名胜之区,首推青云谱。昔人莫不喜憩斯地,以览风光,而拓胸臆"。有内十景外十景(或内外各十二景)之谓。


资源特色青云谱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据考古资料记载,远在五千年前就有先人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自古就有“城南胜地、人世蓬岛”之美誉,常有文人雅士慕名而至,留下墨宝。明末清初大画家八大山人(朱耷)曾隐居于此,潜心书画创作,终成享誉画坛的一代宗师。区境内的徐孺子故里、朱桥梅村、八大山人纪念馆、铁柱万寿宫等一批人文历史景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韵。
青云谱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京九铁路、浙赣铁路在此交汇;105、320国道纵贯全区,连通全国各地;贯穿全省的天字形高速公路网络,使青云谱区到浙、粤、鄂、湘、皖等周边省市的行程缩短到6小时左右。这里距昌北国际机场只有半小时的车程;通过南昌港,可以沿赣江往鄱阳湖入长江黄金水道。年吞吐量数千万吨的大型铁路货运站——青云谱车站坐落在区内,并设有1座现代化水厂——青云水厂。全区邮电通讯便捷,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齐全。
青云谱区生态环境优良,风光无限。具有一级空气、一级水质。区内有“三湖三河”(即占地3165亩的象湖,占地1313亩的梅湖,占地75亩的高潮湖和辖区段长2公里、宽40多米的玉带河,长5公里、宽100多米的护城河,长2.6公里、宽80多米的抚河)。全区绿化覆盖率38.6%,人均绿地面积达8.1平方米。被人们称为:“美的空间、人的乐园”。
青云谱区教育资源丰富,人才充足。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南昌大学及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等纷纷与区内江西航空技术学院、江西机械工业学校、江西医药学校等大中专院校进行联合办学,培养高素质人才;江西电力高级技工学校、江西南方高级职业学校、江西女子高级职业学校、江西工商贸专修学院、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江西诚信服装学院、新华学校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每年培养出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一万余人,区内专业技术人才充足,可以满足广泛的人才需求。

文化教育教育简介
青云谱区位于南昌市南端,自古学风甚浓,多出人才,享有“人世蓬岛”、“人杰地灵”之美誉。1909年,自施尧邹村创立第一所新式小学“养正初等小学堂”后,境内现代教育不断进步,发展迅速。
2005年,辖区内有高等院校5所,中等专业学校13所,职工业余学校2所,中小学33所(含2所民办小学),幼儿园(院)52所,其中区属中小学26所,在校中小学生17919人,教职员工1088人,基本形成以基础教育为主,拥有幼教、普教、职教、成教等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多方位教育体系,是原国家教委首批确定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区”。
区科教体育局作为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业绩。2005年,区属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1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名,有高级技术职称教师128人,中级技术职称教师465名。育英学校被评为全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青云谱学校被列为首批建设中的省级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市级科技示范学校;定山小学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1月至2005年9月,全区学校、师生获得国家、省、市各类竞赛、活动一、二、三等奖42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随着该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全区教育经费投入基本实现“三个增长”,2004 年教育经费总投入1295 万元,比2000年增长了42.5%,先后完成了迎宾中学校门建设、京山小学校舍改建、三店小学新教学楼、徐坊学校单梯改造等工程,添置和完善了各学校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教学软件等。同时,为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局班子审时度势,通过撤、并等方式组建了南昌市迎宾中学、南昌市象湖实验学校、南昌市广州路小学,成立了青云谱区少儿活动中心,全力打造特色学校,目前正筹建象湖实验学校新教学楼、广州路小学新校园等大型建设项目,全区教育软硬环境建设日臻完善,教育事业日益蓬勃发展。
“风好正是扬帆时”,局党委围绕区委、区政府确立的“科教兴区”这一战略目标,借助南昌中部崛起这一大好时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青云谱区实现经济大区、财政强区、旅游新区、诚信城区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名胜旅游
青云谱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景点奇特,其中最具盛名的便是“八大山人纪念馆”,明代画家朱耷曾隐居于此,馆内收藏了其大量书画珍品和古迹。地处城南的朱桥梅村,不仅是目前南昌市市区内唯一遗留下来、面积较大的古风遗韵民俗犹存的明清古建筑村,还是曾参与审判日本战犯东条英机的原远东国际法庭首席大法官梅汝敖的故里。而位于城区西北的象湖公园更是烟波浩淼,景色怡人,是该区集游乐、水上运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特别是正在开发的梅湖景区,是该市、该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景点以“八大山人纪念馆”为中心,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和书画艺术为一体的开放型公园,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体现历史渊源和道教遗风的梅仙桥和吕仙桥,八大山人书画艺术中心、真迹馆、书画艺术中心、书画艺术商业街,程允贤名人雕塑园等等旅游景点,该景点与象湖公园景区遥相呼应,带动该区旅游业的发展。在八大山人纪念馆东北面约2公里徐家坊村,是东汉时期“南州高士”徐儒子故居,并成立了“悬塌里研究会”,有许多有待挖掘开发的旅游资源,进一步丰富该区的旅游业。

经济结构
一产
青云谱区,地处南昌市南端,全区农业所辖一镇一农场,九个村委会,2005年底农业人口18529人。
  有耕地面积4500亩,水面4340亩。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变,由养殖业向加工业转变。近几年来,该区涌现了一大批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和以市场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典型,如南昌梅氏食品有限公司、阳光乳业、江西赣达牧业有限公司、江西祥和园食品有限公司,从而带动我区农业较大发展。2005年,全区粮食总产量2485吨,蔬菜产量2364吨,生猪出栏数28740头,家禽出笼数130万羽,肉类总产量4824吨、禽蛋产量12500吨,农业总产值430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
二产
青云谱区是一个工业城区,境内有20多家大中型中央、省、市属企业,其中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江铃汽车集团公司为全国500强工业企业。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和第一辆摩托车的诞生地,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出品的“江铃”、“全顺”、“宝典”、“陆风”汽车享誉海内外。区街工业现已形成以汽车和摩托车配件、纺织服装、饲料加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精细化工、装潢印刷为主的工业体系。
三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青云谱区坚持“三产兴区”战略,大力培植和发展第三产业,三产已具规模。区内专业批发市场较多,全市10大专业市场,该区就有5个:南昌建材大市场、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南昌市摩托车市场、 南昌肉制品批发市场、南昌水果批发市场,按照“城郊大市场”的规划要求,昌南大市场、江南建材大市场等一批新的专业市场也开始了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市场的建设为该区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华联、香港百汇一家、阳光等大型超市已确立了其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唐人街海洋主题餐厅、盼盼山庄、新向塘酒店、红瓦房等大酒家在中国(南昌)第十三届厨师节上均被评为“名餐企业”;全市重点项目象湖景区的建成以及梅湖景区规划建设为该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青云谱道院、朱姑桥梅村等古建筑保存完好、古韵犹在,吸引了无数来昌观光的游客;象湖威尼斯国际水岸名宅、象湖源等住宅区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城区品味,改善了城区居住环境;锦城商贸广场、何坊西路商贸城、时代商贸广场、三店商贸大厦、百货大楼京山分店、百城大卖场都获得了市政府正式批准,即将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洪都大道、朱桥东路两条商贸特色街开建在即;南昌梦幻世界娱乐休闲度假中心、南昌深圳农产品昌南物流中心等区重点项目也即将上马。届时,青云谱区将以三产业发达、城区面貌一新的姿态打亮南昌的南大门。
个私
青云谱区位于南昌市的“南大门”,面积37.22平方公里,人口25.52万,交通便利,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发展个私民营经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把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全区经济增长的突破点和搞活区域经济的重中之重,个体私营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至2006年3月,我区共有个私民营企业4015家,其中私营企业458家,个体工商户3557户;完成个私民营经济总产值504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实现个私经济增加值1217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1%,占年计划的50.03%。上交税金1614万元,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2119万元。个私民营经济已初步形成以摩托车汽车配件制造、化工原料、机械加工、医疗器材、针织服装、饲料加工、禽蛋加工为主体,“多路并进、多业并举、多点延伸”的产业发展格局,并涌现出一批在国内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产品占领市场大部分份额的企业,如:“阳光乳业”、“梅氏禽蛋”、“洪都试剂化工厂”等,同时发展出一批具有较强出口创汇能力的企业,如:“山农制衣”、“华兴针织”等。目前,个私民营经济已占全区经济总量的“大半壁江山”,为我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区划人口
青云谱区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区的南部,因境内的“青云谱道院”而得名,有“英雄城南大门”之称。这里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域风光,有着传统的工业制造基地,有着便捷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区域面积43.17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人,辖5个街道、1个镇和1个农场,46个社区居委会、12个村民委员会。全区形成了自然水系、古色文化、园林生态、工业科技、休闲旅游、商贸购物、人居娱乐等七大特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