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县
ad
简介 早在五六千年前,华夏、东夷两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炎帝、黄帝、少昊徙都于此。因此,曲阜留下了许多文化名胜!少昊陵 在山东曲阜县城东4公里旧县村东北。少昊系传说中五帝之一,姓己名挚,号金天氏,徙都曲阜,修太昊之法,以鸟名官。陵始建年代不详,据《曲阜县志》记载,宋代即“迭石为坟”,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扩建。陵园面积125亩,古建筑十七间。陵墓表层为石板砌筑,俗称“万石山”,呈覆斗状,下底边长28米,上底边长9.4米,斜坡高15.2米。陵顶旧有小庙一座,内供汉白玉石雕少昊像,为宋宣和时遗物。陵前享殿三间,东西底各三间,苍松翠柏,柯干夭矫。陵园有重修陵墓和历代祭祀的纪事碑碣石刻数十块。门前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建的石坊。前行里许为宋代景灵官旧址,有“万人愁”石碑,碑首已无存,碑身高7.05米,宽3.76米,厚1.2米。下有龟跌,高2.22米,宽4.6米,长6.2米,共重约140吨,为国内罕见。碑无字,传为北宋宣和时建,因金兵南犯,未及刻字。后人有诗云:“丰碑不书字,遗恨宣和年”。孔庙 在山东曲阜县城年,南接旧城垣,东与孔府毗邻。是历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殁后一年,鲁哀公将其故宅三间改建为庙,“岁时奉祀”。自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对孔庙进行重修、扩建,成为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前后共九进院落,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从大成门起,始分三路。中路有杏坛、大成殿、东西庑、寝殿、圣迹殿等;东路为孔子故宅,有诗礼堂、礼器库,鲁壁、故宅井、崇圣祠、家庙等;西路为祭祀孔子父母的启圣王殿、启圣王寝殿及用以习乐的金丝堂和乐器库等。全庙共有殿堂阁庑四百六十六间,南北长1公里多,总面积327亩:周匝垣墙,配以角楼,苍松古柏,森然罗列: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庙内碑刻上至两汉,下迄民国,真草隶篆,各家书体俱备。巨者逾丈,小者不盈尺。种类有:谒庙、祭告、修庙、墓志、画赞、诗文、名家法帖、汉画像石等,共二千余块,是我国罕见的大型碑林之一。解放后,曾对主要殿宇进行多次大修,还辟有汉魏六朝碑刻、汉代画像石刻、玉虹楼法帖石刻三个陈列室。棂星门 即孔庙大门。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名门,有人才辈出,为国家所用的意思。门始建于明代,原为木结构建筑。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改为铁梁石柱。门上有龙头阀阅十二,门中有大型朱栏六扇,大石柱四,下有石鼓夹抱,上饰穿云板,顶端雕有四大天将像。门前立金声玉振坊,左右两侧各有下马碑,系金明昌二年(1191年)章宗皇帝所立。门内为孔庙第一进院落,次第立“太和元气”、“至圣庙”二石坊,直对圣时门;“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两木牌坊东西相对。均为明代建筑。圣时门 孔庙第二道门。门名取孟子称颂孔子为“圣之时者也”语义。门为明代建筑,飞檐斗栱,绿琉璃瓦覆顶,下筑三券拱门洞,形同古堡。院内玉带河东西贯穿,河水涣涣,荇菜参差,夹岸有透雕莲柱石栏,中通三桥,名璧水桥。院内东出为快睹门,寓先睹为快之意;西出为“仰高门”,取《论语》“仰之弥高”之义。汉石人亭 在孔庙圣时门院内,璧水桥前,立圆雕石人二尊。左高2.54米,腰间佩剑,胸前镌“汉故乐安太守■君亭长”十字;右高2.20米,手执器柄,胸前镌“府门之卒”四字,皆为汉代遗物。石人雕刻端庄浑朴,状貌威严。原露立于曲阜城东南张曲村外鲁王墓前,清乾隆年间,金石学家阮元移入庙西矍相圃。后碎裂为两段,仆于地上,风化剥落,无人过问。1953年移置今址,修复完整,建亭保存。大中门 孔庙第四道门。宋代以前为孔庙第一道门,明弘治年间重修。门面五间,绿琉璃瓦覆顶。门两侧各有角楼一座,同庙北墙两端的角楼相对称,系元至顺二年(1331年)建,明、清重建。门前有弘道门,取《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之义。同文门 孔庙第五道门。两边不与墙垣连同,为独立建筑,门面五间,进深两间,中有穿廊。院内有明洪武、永乐、成化、弘治所立的御碑四通,皆龟趺龙首。其中成化碑为重修孔子庙碑,高6米,宽2米余,为孔庙诸碑之冠。同文门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独立院落,名斋宿,是祭孔时主祭人斋戒、沐浴的地方。东斋宿清康熙、乾隆两帝祭孔时曾驻跸;西斋宿已废圮,仅存院落,壁上历代石刻题记甚多。
来自www.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