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平阳

平阳


ad

词语释义
1.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西游记》第五六回:“下西坡,乃是一段平阳之地。”《说岳全传》第四十回:“但见一片荒山,四面平阳,多是青草。”《孽海花》第一回:“忽然到一个所在,抬头一看,好一片平阳大地!”

2.指 平阳侯 。 汉 曹参 封号。 秦 以酷政失天下, 曹参 为 齐王 相国,师 盖公 治要事清净,称贤相。后继 萧何 为 汉相,一切按 何 成规办事,不作任何更改。常日夜饮酒,人或来规劝,至则醉以酒,使无言。闻邻近吏舍饮酒喧哗,不予制止,反唱酒相应和。后用以为典。唐 刘禹锡 《酬乐天斋满日裴命公置宴席上戏赠》诗:“ 平阳 不独容宾醉,听取喧呼吏舍声。”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宣古》:“尚书独不念诸郎学文,待士如此,那得 平阳 之誉乎?”

3.指 平阳侯 。 汉 曹寿 封号。 寿 娶 武帝 姊 阳信长公主 。时 汉武 夜间改装出行,常冒称 平阳侯 ;宠幸侯家歌女 卫子夫 ,后立为皇后。 唐 王昌龄 《殿前曲》:“ 平阳 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4.指 平阳公主 。 唐高祖 李渊 女, 柴绍 妻。 隋 大业 十三年(公元617年) 绍 从 李渊 在 太原 举兵反 隋 ,她回家散财招兵得七万人,亲率师与 李世民 会于 渭 北,时称娘子军。后封为 平阳公主 。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 柔福 何惭 宋 , 平阳 可佐 唐 。”
相关词组虎落平阳
古代平阳山西临汾地区在古代曾称平阳。春秋时期,平阳一带是晋国公族羊舌氏的封地。但随着新兴私家贵族的兴起,代表没落宫室势力的羊舌公族走向衰亡。西汉仍置平阳县,县治在今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置平阳都,郡治在平阳县。晋永嘉三年(309年),汉王刘渊特将国都从蒲子县迁至平阳,并重筑陶唐金城,意在以帝尧自我标榜。这年友人在附近的汾河中得到一方玉玺,刘渊认为是河献祥瑞,故改元“河瑞”。317年2月,石勒攻破平阳,纵火焚其宫室,刘汉都城顿成灰土。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平阳县治移驻白马城,即今临汾市区。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平阳县为平河县;三年,又改为临汾县。金代兴定四年(1220年),分出临汾县河西地区置平水县。明代,平水县又并入临汾县。历代与临汾县同城而治的上一级行政机构有:隋代临汾郡、唐代晋州、宋代平阳府、元代晋宁路、明清平阳府。
1912年3月,山西省军政府裁平阳府,留临汾县。1949年以来,临汾县为临汾专区、晋南专区、临汾地区驻地。1971年,临汾县改为临汾市(县级)。2000年,临汾地区撤地设临汾市,原县级临汾市改为尧都区。 
现代平阳平阳县位于浙江南部沿海。平阳老县有1700多年历史,西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建县,名始阳县,后称罗阳县或横阳县。五代十国时期为吴越国辖地,改名为“平阳县”。

1949年以前,平阳县为浙江省第二大县,人口占温州地区三分之一,面积达5700平方千米。 1981年6月18日,原平阳县分为现今的苍南县和平阳县。

平阳县地处浙南沿海,隶属温州市。平阳是一个有1700多年历史的老县,也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开发县之一,素以物华天宝,文风鼎盛而著称。

平阳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三个省市级旅游区。

今年平阳旅游又一亮点是“红色旅游”。 平阳县是老革命根据地,山门、凤卧一带素有“浙江延安”之称。现存革命遗迹众多,形成了以红军革命史迹、闽浙边根据地史迹、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迹、烈士纪念史迹和粟裕大将骨灰敬撒处等五大板块为主的革命圣迹景观群。今年2月6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十三个部委正式发文,将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今后2-3年,平阳县计划投入红色旅游资金1.1亿元,打造一批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精品项目。首游日推出的首游线路共有两条:山门至凤卧的线路;山门至南雁荡山东西洞景区的线路。当前全国上下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平阳这块革命圣地将迎来越来越多的八方来客。


行政区划
  总人口84.77万人。

  平阳县人民政府驻昆阳镇县前街6-8号。邮编:325400。代码:330326。区号:0577。拼音:Pingyang Xian。

平阳县辖17个镇、13个乡、1个民族乡:昆阳镇、鳌江镇、水头镇、萧江镇、腾蛟镇、鹤溪镇、宋桥镇、宋埠镇、钱仓镇、麻步镇、凤卧镇、顺溪镇、山门镇、南雁镇、榆垟镇、郑楼镇、南麂镇;闹村乡、晓坑乡、桃源乡、南湖乡、龙尾乡、吴垟乡、怀溪乡、梅溪乡、梅源乡、凤巢乡、维新乡、朝阳乡、西湾乡、青街畲族乡,26个社区、12个居民区、586个行政村。

  2000年,平阳县辖17个镇、14个乡。总人口740448人,各乡镇人口: 昆阳镇 101832 鳌江镇 148862 水头镇 85734 萧江镇 50633 麻步镇 39866 腾蛟镇 38742 顺溪镇 9470 宋桥镇 21610 宋埠镇 14128 钱仓镇 16989 鹤溪镇 19917 山门镇 20790 南雁镇 18565 凤卧镇 14187 榆垟镇 9953 郑楼镇 17896 南麂镇 2193 西湾乡 9646 梅溪乡 10900 梅源乡 9377 桃源乡 8013 凤巢乡 10869 龙尾乡 2941 南湖乡 14428 朝阳乡 2959 闹村乡 14837 晓坑乡 8327 怀溪乡 5583 青街畲族乡 5749 维新乡 3365 吴垟乡 2087

--------------------------------------------------------------------------------

乡镇介绍
麻步镇位于平阳县中部,地跨鳌江中游两岸,距县政府驻地昆阳镇西南16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是个三面为低山丘陵环绕的河谷平原。水势资源丰富,土层深厚,河道纵横,气候温和湿润。东近鳌江镇,西邻水头镇,南傍萧江镇,北接鹤溪镇,“五七”省道贯穿而过。这里原是鳌江水运重要江埠之一,筑有埠头,埠本作步,故名鳌步。后因盛产络麻,改称今名,镇内有鳌步书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台门尚存。鳌峰小学系“中共浙南委员会”旧址,列为县重点保护单位。1993年,在岭门头村建成“浙南革命纪念馆”,馆前立有“浙南革命烈士纪念碑”。该馆已成为平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前往参观、瞻仰者逾万人。
麻步是平阳六大重镇之一,辖区面积42.8平方公里,有39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达4.8万多人,耕地2.36万亩,其中水田1.11万亩,旱地0.95万亩。全镇有党总支9个,支部102个,党员1773人。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27亿元,同比增长21.97%,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2.56亿,同比增长71.16%,2005年人均收入为5034元。
麻步是传统农业大镇,全镇有文旦、马蹄笋、马铃薯、杨梅、特早茶、无核柿、西瓜、番鸭、长毛兔、蔬菜等十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10000多亩。“麻步文旦”果肉淡黄或密黄色,贤形,汁胞排列紧密,肉质脆嫩,风味浓香,在国内市场颇有知名度,曾获“中国特产之乡农产品交易会”名优柑桔评比银奖、“中国(浙江)柑橘博览会”优质奖。温州正虹饲料有限公司、峰山蛋鸽繁育场等重点省市龙头企业发展良好,其中峰山蛋鸽繁育场产品获得了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欣雅蔬菜远销上海、南京等地;东坑马蹄笋在北港市场有很高占有率。
工业支柱产业有花边、塑料编织、皮革、饲料、服饰等,其中,2005年塑编行业总产值15303万,同比增长22.23%,花边和塑编行业总产值达11.19亿,占工业总产值的84.33。特别是花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年产值达8亿多元,产品主要通过义乌、上海、南京、苏州、广州等地的外贸部门销往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印度、中东等地区。目前,全镇有规模以上企业19家,其中产值1000万以上企业有8家。
  城镇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麻步镇城镇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会审。投资30多万元进行菜场街改造,使之成为麻步亮丽一条街;投入48万元完成了康乐路四十五村桥建设;投入了30多万元,完成了华亭村自来水安装工程;投资15万元启动了渔塘垃圾场工程。康庄工程进展顺利,全镇完成17公里的村庄道路建设。
 教育形势喜人,2003年,麻步镇获“市级教育强镇”称号,现全镇中学两所,中心校以上5所,完小3所,幼儿园10所。在校生6000多人,在园幼儿850人。两所中学的实验器材均按省一类标准配齐,拥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等。近几年共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学校的校舍建设和设备添置。

腾蛟镇地处平阳县西北部,位于平阳、瑞安、文成三县(市)交界处,距温州市区62.5公里,57省道贯穿全境,是平阳西北大门。全镇面积37.8平方公里,辖4个办事处,经行政村(居)规模调整后,现有3个社区,26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7.1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 16.3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6198万元;税收收入3189万元,其中国税2661万元,地税5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252元。
古镇腾蛟,原名郑家堡。形成于东晋,发展于明清,进步于当代,是全国象棋之乡、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市级风景名胜区、温州市教育强镇和温州市30经济强镇,是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太平天国优秀将领白承恩,当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百岁棋王谢侠逊的故里。境内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是旅游观光的理想去处,有汇集当代名人书法的霁山碑林和棋王碑林;有白承恩将军陵、苏步青故居;有古棋盘、古戏台、古宅院、古街亭、古山寨;飞瀑高悬、奇石林立的赤岩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区南雁荡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腾蛟具有浓厚的棋艺文化氛围,当地人引用“平棋、下炮、马车、驷马”等棋坛术语命名行政村,成立了象棋协会,会员经常切磋棋艺相互提高,不断在全国、省、市、县象棋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
近年来,腾蛟镇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一镇三区”的发展总体目标,统筹三次产业提质增量。在工业方面,努力打造沿路金色工业区。以57省道建设为契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成了皮革、印刷两大支柱产业生产基地,目前在基地投资发展的企业有17家。工业是强镇之路,兴镇之本,我镇始终坚持“引进来、大起来、生态化”的路子,引进了浙江圣雄皮业有限公司开发国家“863”计划无铬鞣高效益清洁化生产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年产值50亿元,使其成为全县制革行业的龙头,现已投资1.68亿元,2005年实现产值2.2亿元;引进了“温州大草原”、“温州海川”、“温州达标”等十多家印刷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聚、资源互补的态势。在农业方面,努力打造沿山特色资源开发区。根据因地制宜地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效益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大聚集、大开发、大增效,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镇已建成黄栀、脐橙、血橙、杨梅、马蹄笋、早香茶等效益农业基地10个,基本形成一村一品化的农业生产格局。在第三产业方面,努力打造沿溪绿色旅游风光区。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突出文化特色,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文物保护与开发,深挖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味。同时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抓好57省道腾蛟段改建工程、沿溪景观工程、碑林公园等项目建设,增强城镇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化水平。深入开展教育创强、文明创建、平安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当前,腾蛟镇党委、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奋图强,团结实干,为建设更加美好的腾蛟而努力奋斗!
腾蛟镇地处平阳县西北部,位于平阳、瑞安、文成三县(市)交界处,距温州市区62.5公里,57省道贯穿全境,是平阳西北大门。全镇面积37.8平方公里,辖4个办事处,经行政村(居)规模调整后,现有3个社区,26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7.1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 16.3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6198万元;税收收入3189万元,其中国税2661万元,地税5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252元。
古镇腾蛟,原名郑家堡。形成于东晋,发展于明清,进步于当代,是全国象棋之乡、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市级风景名胜区、温州市教育强镇和温州市30经济强镇,是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太平天国优秀将领白承恩,当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百岁棋王谢侠逊的故里。境内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是旅游观光的理想去处,有汇集当代名人书法的霁山碑林和棋王碑林;有白承恩将军陵、苏步青故居;有古棋盘、古戏台、古宅院、古街亭、古山寨;飞瀑高悬、奇石林立的赤岩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区南雁荡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腾蛟具有浓厚的棋艺文化氛围,当地人引用“平棋、下炮、马车、驷马”等棋坛术语命名行政村,成立了象棋协会,会员经常切磋棋艺相互提高,不断在全国、省、市、县象棋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
近年来,腾蛟镇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一镇三区”的发展总体目标,统筹三次产业提质增量。在工业方面,努力打造沿路金色工业区。以57省道建设为契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成了皮革、印刷两大支柱产业生产基地,目前在基地投资发展的企业有17家。工业是强镇之路,兴镇之本,我镇始终坚持“引进来、大起来、生态化”的路子,引进了浙江圣雄皮业有限公司开发国家“863”计划无铬鞣高效益清洁化生产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年产值50亿元,使其成为全县制革行业的龙头,现已投资1.68亿元,2005年实现产值2.2亿元;引进了“温州大草原”、“温州海川”、“温州达标”等十多家印刷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聚、资源互补的态势。在农业方面,努力打造沿山特色资源开发区。根据因地制宜地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效益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大聚集、大开发、大增效,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镇已建成黄栀、脐橙、血橙、杨梅、马蹄笋、早香茶等效益农业基地10个,基本形成一村一品化的农业生产格局。在第三产业方面,努力打造沿溪绿色旅游风光区。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突出文化特色,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文物保护与开发,深挖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味。同时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抓好57省道腾蛟段改建工程、沿溪景观工程、碑林公园等项目建设,增强城镇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化水平。深入开展教育创强、文明创建、平安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当前,腾蛟镇党委、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奋图强,团结实干,为建设更加美好的腾蛟而努力奋斗!
腾蛟镇地处平阳县西北部,位于平阳、瑞安、文成三县(市)交界处,距温州市区62.5公里,57省道贯穿全境,是平阳西北大门。全镇面积37.8平方公里,辖4个办事处,经行政村(居)规模调整后,现有3个社区,26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7.1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 16.3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6198万元;税收收入3189万元,其中国税2661万元,地税5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252元。
腾蛟镇
古镇腾蛟,原名郑家堡。形成于东晋,发展于明清,进步于当代,是全国象棋之乡、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市级风景名胜区、温州市教育强镇和温州市30经济强镇,是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太平天国优秀将领白承恩,当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百岁棋王谢侠逊的故里。境内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是旅游观光的理想去处,有汇集当代名人书法的霁山碑林和棋王碑林;有白承恩将军陵、苏步青故居;有古棋盘、古戏台、古宅院、古街亭、古山寨;飞瀑高悬、奇石林立的赤岩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区南雁荡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腾蛟具有浓厚的棋艺文化氛围,当地人引用“平棋、下炮、马车、驷马”等棋坛术语命名行政村,成立了象棋协会,会员经常切磋棋艺相互提高,不断在全国、省、市、县象棋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
近年来,腾蛟镇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一镇三区”的发展总体目标,统筹三次产业提质增量。在工业方面,努力打造沿路金色工业区。以57省道建设为契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成了皮革、印刷两大支柱产业生产基地,目前在基地投资发展的企业有17家。工业是强镇之路,兴镇之本,我镇始终坚持“引进来、大起来、生态化”的路子,引进了浙江圣雄皮业有限公司开发国家“863”计划无铬鞣高效益清洁化生产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年产值50亿元,使其成为全县制革行业的龙头,现已投资1.68亿元,2005年实现产值2.2亿元;引进了“温州大草原”、“温州海川”、“温州达标”等十多家印刷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聚、资源互补的态势。在农业方面,努力打造沿山特色资源开发区。根据因地制宜地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效益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大聚集、大开发、大增效,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镇已建成黄栀、脐橙、血橙、杨梅、马蹄笋、早香茶等效益农业基地10个,基本形成一村一品化的农业生产格局。在第三产业方面,努力打造沿溪绿色旅游风光区。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突出文化特色,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文物保护与开发,深挖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味。同时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抓好57省道腾蛟段改建工程、沿溪景观工程、碑林公园等项目建设,增强城镇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化水平。深入开展教育创强、文明创建、平安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当前,腾蛟镇党委、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奋图强,团结实干,为建设更加美好的腾蛟而努力奋斗!

腾蛟镇地处平阳县西北部,位于平阳、瑞安、文成三县(市)交界处,距温州市区62.5公里,57省道贯穿全境,是平阳西北大门。全镇面积37.8平方公里,辖4个办事处,经行政村(居)规模调整后,现有3个社区,26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7.1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 16.3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6198万元;税收收入3189万元,其中国税2661万元,地税5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252元。
古镇腾蛟,原名郑家堡。形成于东晋,发展于明清,进步于当代,是全国象棋之乡、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市级风景名胜区、温州市教育强镇和温州市30经济强镇,是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太平天国优秀将领白承恩,当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百岁棋王谢侠逊的故里。境内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是旅游观光的理想去处,有汇集当代名人书法的霁山碑林和棋王碑林;有白承恩将军陵、苏步青故居;有古棋盘、古戏台、古宅院、古街亭、古山寨;飞瀑高悬、奇石林立的赤岩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区南雁荡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腾蛟具有浓厚的棋艺文化氛围,当地人引用“平棋、下炮、马车、驷马”等棋坛术语命名行政村,成立了象棋协会,会员经常切磋棋艺相互提高,不断在全国、省、市、县象棋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
近年来,腾蛟镇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一镇三区”的发展总体目标,统筹三次产业提质增量。在工业方面,努力打造沿路金色工业区。以57省道建设为契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成了皮革、印刷两大支柱产业生产基地,目前在基地投资发展的企业有17家。工业是强镇之路,兴镇之本,我镇始终坚持“引进来、大起来、生态化”的路子,引进了浙江圣雄皮业有限公司开发国家“863”计划无铬鞣高效益清洁化生产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年产值50亿元,使其成为全县制革行业的龙头,现已投资1.68亿元,2005年实现产值2.2亿元;引进了“温州大草原”、“温州海川”、“温州达标”等十多家印刷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聚、资源互补的态势。在农业方面,努力打造沿山特色资源开发区。根据因地制宜地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效益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大聚集、大开发、大增效,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镇已建成黄栀、脐橙、血橙、杨梅、马蹄笋、早香茶等效益农业基地10个,基本形成一村一品化的农业生产格局。在第三产业方面,努力打造沿溪绿色旅游风光区。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突出文化特色,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文物保护与开发,深挖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味。同时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抓好57省道腾蛟段改建工程、沿溪景观工程、碑林公园等项目建设,增强城镇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化水平。深入开展教育创强、文明创建、平安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当前,腾蛟镇党委、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奋图强,团结实干,为建设更加美好的腾蛟而努力奋斗!
=======================================================

平阳名人
百岁棋王——谢侠逊
谢侠逊(1887--1987)生于平阳腾蛟,6岁从父学棋,13岁展露头角,30岁在上海举行的象棋大赛上夺冠,被誉为“棋王”。谢侠逊热爱祖国,在民族危亡的年代,他只身下南洋,通过弈棋的形式在侨胞中宣传抗日救国,为伤员和难民募捐。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于培养棋坛新人,倡导群众性象棋运动。谢侠逊一生著作甚丰,至96岁高龄时还编著了《象棋指要》一书,为中国象棋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87年12月22日,象棋国手谢侠逊逝世。
谢侠逊是中国象棋界的元老,被誉为“棋王”。数十年来,他悉心钻研棋艺,培养新生,为中国象棋事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撰写的《象棋谱大全》一书,在海内外很有影响。
谢侠逊因病于1987年12月22日晚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谢侠逊生前曾任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棋类协会副主任和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谢侠逊在遗嘱中表示:“将我所有的棋书和资料送给上海棋社。” 
谢侠逊与周恩来总理的一局棋一九三九年秋的一天,下午二时许,我在重庆的东方文化协会内,忽传周恩来同志特来协会访我,我惊喜不知所措,急忙前去迎接。只见周恩来同志神采奕奕,步伐坚定,走了出来,同我紧紧地握手,并问寒问暖。我当时的确很受感动,心想周恩来同志是共产党里的大人物,竟如此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可亲,好像老朋友见面一样。向周总理敬过香苕之后,周总理对我们谈及当时抗日战争的严重形势,并婉转阐明共产党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正确主张。他的话句句讲得清澈明白,铮铮有力,我们听了都感到心悦诚服,仿佛从黑暗中看到民族的希望和胜利的曙光。接着,周总理又谈到前方作战的伤亡和损失情况。此时,我向周总理讲了南洋华侨热心爱国,踊跃募捐的情形。周总理听得很认真,还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我亦一一回答。嗣后,周总理提议同我对弈,我欣然应命开枰。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刻啊!我们一面品着香苕,一面对弈象棋,下了两盘,均成和局。周总理不仅有崇高的革命品德,坚定的马列主义原则,深邃的政治涵养,渊博的学识才智,而且还有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广泛的体育爱好。他对象棋的喜爱和高超的棋艺,很少为人所知。当时在对弈中,我见周总理棋法娴熟,守得平稳,攻得锐利,着法温和而又多变。第一局,周总理用当头炮开局,走不多着就和了。对周总理的高超棋艺,我十分惊异,便询问是如何研究的?他说,毛泽东主席提倡发展体育,活跃文艺。象棋活动设备简单,群众喜爱,党内军内不时举行比赛,董必武同志获得冠军,“董老棋子确比我们高出一着,无法向他取胜。”经我一再询问,周总理才说出是他获得亚军。周总理是多么的谦逊啊!

数学家--苏步青(也是编者的小学校有!my)



百万字《日记》 半世纪温州
今年是刘绍宽先生(1867——1942)诞辰140周年。他是浙南著名的教育家、经史学家,是温州的现代教育和地方文化事业的先贤。他一生著述等身,流传下来的以《厚庄诗钞》、《东瀛观学记》、《民国平阳县志》为最出名,人们尊他为:“浙南学界的爝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集一生心力与才华写就的《厚庄日记》,现在已经引起学术界极大的关注,可誉为“跨越清季与民国时期的史料库,记录半世纪温州风云的乡土文献”。
开启民智 浙南学界的爝火
《厚庄日记》这部宏篇巨著历览朝野,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为学术界瞩目,这与刘绍宽先生所处的时代的特殊性,和他本人在浙南学术界的领军地位是有密切关系的。
刘绍宽,号厚庄,他的日记以号为名。他出生在平阳白沙(今属苍南县)江南大户人家,幼时启蒙于杨逊伯、愚楼两母舅,少时常从母舅请业于瑞安孙衣言、孙诒让父子。17岁补县学考试第一,22岁师事浙南大儒瑞安林垟金晦,30岁补廪生,31岁举拔贡。
刘绍宽先生游历经历丰富。1902年入震旦学院。1904年东渡日本,历70天,参观了东京等地各类学校24所,著《东瀛观学记》。孙诒让赞此《记》是:“于管理之方,教科之册,无不采彼之长,以裨吾阙,其论之精,与周官经大小戴记多相符合,信不刊之作也。”刘绍宽先生还将日本考察的成果运用于温州的教育发展上,“其考察所得者,遍语其乡人,不数月而江南一乡,蒙学堂创成十有四区,平邑学务,将从此大兴。”据光绪三十二年(1906)统计,在刘绍宽先生带领下,家乡平阳办起了普通学堂43所,为温属各县最多,学生数2032人,为温属各县之首,在全省排第二。1905年和1917年,刘绍宽曾两度担任温州中学的校长。他在任上,制订《温州府官立中学堂暂定章程》二十六章,包括学科程度、功课试验、经费概略、学生守则等,内容详备,管理严明。他多方延聘名师,作为办好学堂头等大事,象留学日本明治大学高材生洪允祥(慈溪人)来任总教习,以三倍于己的月俸聘陈守庸任英文教习。当时的温中人才荟萃。他还又亲编教材,编有《国文教授法》、《修身讲义》、《周礼讲义》、《修身科教授导言》,且兼课不兼薪。因而校誉鹊起,学生人数逐年扩大,校舍设施迅速扩充。从这方面来说,他的日记最能反映温州现代教育和现代文明。
他历时十年,编修成了98卷《平阳县志》,成为体例完善,资料丰富,考据精到,叙述得体的近代地方志佳本之一。1925年任温州籀园图书馆长时,广泛征集乡贤遗著,与刘景晨先后应黄溯初之邀请,校刊《敬乡楼丛书》,使温州乡贤学术著作得以继存。
他关心国事,他长期订阅上海的《申报》、《新闻报》、《时务报》、《外交报》、《万国公报》、《时事报旬刊》,并与在上海和国外的留学生建立长期的书信联络,乡事、民事、国事均能通晓。并将当时的政治时事摘论于日记之中。
他生于清王朝走向衰败之时,经历了外侮迭乘,军阀混战,日寇入侵的年代,亲身感受到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世态,是“吾生忧患相始终”的一生。就是在这样内忧外患时代里,他还专注学问、心无旁骛、淡泊名利、蔑视权术,秉承永嘉学派学风,开启民智培育英才,努力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成为浙南学界的大儒。他的学识和阅历,丰富了日记内容,他的思想轨迹也反映在了日记的字行之间。
铢积寸累 媲美《越缦堂日记》
刘绍宽先生做日记,是当作一门严谨的学问来做,是想将此作为一份文化遗产留给后人的。现在,《厚庄日记》已经成为温州地方文史上的巨大财富了。
刘绍宽的《厚庄日记》始于1888年,止于1942年。这部洋洋百万言的日记是他积半个多世纪的心力,铢积寸累写成的。虽然这部日记还没正式面世,只有部分选编,但已经引起了不凡影响,史学界认为,《厚庄日记》可与李慈铭(1830—1894)的《越缦堂日记》相媲美,甚至在时间和其它方面有所超越。因为李慈铭一生只经历了晚清时代,日记只记有40年。刘绍宽日记却比之多了14年,并经历了晚清、北洋政府、辛亥革命、国民党政府、抗日战争等重要的时代和重大的历史转折,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时期,对温州来说,这段史料弥足珍贵。但刘绍宽是很钦佩李慈铭的治学方法,生前曾经两次阅读了《越缦堂日记》,借鉴好多优点。他的日记不仅有李慈铭的学术意识和上流社会的动态,更有民间意识和地方杂事的记录,其历史的立体感更强。可以说,此日记容纳了半世纪的温州时代风云,也记载温州54年民间世态变迁,更做成了别人做不到的学问。
《厚庄日记》的全部目前还是个手稿。是用十行毛笔楷写就的,大部分是刘绍宽先生本人的亲笔,晚年的部分日记因为先生眼睛不好,是请人代为缮抄过的。这部日记的原稿珍藏于温州图书馆,现在已经属于善本。日记一共有4086面,集成了40册。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笔者参加地方志编纂工作,首次接触到了尘封了多年的刘绍宽的《厚庄日记》。当时平阳县志办诸同志出于对刘绍宽先生的景仰,对地方文献的重视,将这“善本”日记全部复印回来,并加以遴选,请了10多位善于书法的同志进行了誊抄,誊印成10卷,分别赠送给有关图书馆、档案馆和史志部门,成为当时编修第一代社会主义方志可资可鉴的的资料。
刘绍宽先生本人史志专家,他的日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如他与当时的政治家、社会名流的谈话,记录得非常的详尽,很有学术和历史价值。但对一些动态性的、流水账之类的只有寥寥数语。他曾经这么表白过:“以后日记,一天时,二言动,三交际,四时务,五经书,六物理,七论著。每日案置正副册各一,随身出带洋笔。”他为了不漏记,达到严谨,曾经对自己作出这样的规定:“此须务带铅笔簿记于身畔,随时随事录入簿中,以抄入册,方能严密。拟明日起行之。”他的日记,贯穿一生,他将记日记当作历史责任来完成。
百事富矿 “善本“载温州风云
刘绍宽先生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学问家,他深知日记历史功能,是能成为地方百事之富矿的。从他记日记到现在的120年后,这部100万字的文献里面装载了太多的温州那半个多世纪变幻的风云。
因为他一开始就注重的日记存史价值,所以在内容的选择,记录的方法上就与众不同,《厚庄日记》不是一般学者自己生活记录,而是温州那个年代,温州地域风云记录。日记涉及了政事,将地方的政务变迁与国家的时事相接记录;日记如实笔录杂事,将温州地方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教案、神拳、团练,作清楚的交代;日记重点记录了教育文化,因为那个年代正是现代教育开端之时,也是作者毕生为之服务的事业;他是修志和地方史研究专家,日记认真载录佚文与文献的考据成果,为后人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他热爱生活,观察社会阶层,注重名流的交往,关心朋友学生,日记里这些逸事均能见到,就是风俗地情和农务气候都在日记里得到反映。因此说,《厚庄日记》为温州史料富矿一点也不为过。有些重大事件的记载显得非常难得,实属珍贵,例如:
他在对日记的1933年至1934年的审阅时,写下了这么一段按语:“是岁时事惊人,东事直接交涉后,有冯(玉祥)之抗日,方(振武)吉(鸿昌)之境、蔡(廷锴)蒋(光鼐)之据闽生变,而闽患尤为密迩。到刘(珍年)师过境,则患在肘腋矣,幸均平安过去,记载亦具可考。”这段话不仅可以让人信服刘绍宽对重大事件的洞察,也能让人钦佩他对于大事不漏记的严谨。
1912年日记中有反映辛亥革命在温州动态的:“至鳌江与志澄接洽共和党事,发函十余封。”“预备明日共和党开会事。”“共和党开职员会,商订章程,并办《月报》。”1923年的日记中有温州抵制日货的:“5月1日,本日学、商两界以抵制日货游行演说。”“9日,本日为‘五九’国耻纪念,城镇罢市,各校学生游行演说。”1924年则全年多以记录浙闽军开战的情景,反映了军阀混战的温州的社会状况,也如实笔录了温州人对闽军态度。“永嘉吕文起先生,瑞安杨群述知事,均来平阳欢迎闽军。”1927年的日记,频繁记载了当年共产党在温州活动,农民协会运动风起云涌,各县政府县长调离和新任,驻军不断增兵和撤防的情况。而在1938年,记录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重大事件,则是非常难得第一手资料。“2月9日,浙江省主席黄绍竑昨来平阳,行至钱仓,盖阅形胜,且召见刘英。乃刘英不来,而吴毓为代表。”“3月11日,刘英部队昨已开行,有众三千,开由泰顺出境,渠与吴毓昨过县,徐县长午饯送行。”“国共虽并合,取消红军名目,而畛域仍存,党部均以法逮捕入狱,计有四人。”更为可贵的是,日记里的1937年至1942年,记录日机轰炸永嘉、乐清、瑞安、平阳的鳌江港与县城的条目就有几十条,笔者曾经就此专门摘录整理。从刘绍宽日记中可以看到日本军国主义对温州人民犯下的罪行。“9月20日,省主席黄绍竑通饬各报,凡敌机轰炸,毁屋若干,均不许登载。真可谓掩耳盗铃!”“县长挈眷并全衙人迁往北港,自无期徒刑以上尽行枪决,执行于红寮殿前,死者20余人。”“《东南日报》声称永嘉战退敌人如何方略,如何奋勇。且于前月廿日,瑞安敌人分入平阳,被歼数百人云云,报纸诞妄如此,直无可看。”这些笔调真实,让了更直接地了解国共合作时期的磨擦,以及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残酷杀害共产党人的实情。
除了这些珍贵的政治性日记外,刘绍宽先生更擅长文化名人交往和学术性的记录,他与宋平子、陈虬、陈介石、孙诒让、黄绍箕、金晦、徐班侯、黄溯初的结识与书信来往,诗词唱和,都记录其中。他在记述与宋恕长谈时内容达数千字,很有维新思想。同时,他对晚于他的温州名人也随时记录。如1906年郭漱霞赴意大利米兰参加渔业会;1920年数学家姜立夫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27年谢侠逊以象棋享誉国内外;1933年苏渊雷在狱中著《易论初稿》;夏承焘寄示《白石旁谱音辩》;温州年青学者五人,平阳有四,乐清有一,张伯均、姜立夫、陈宗一、苏步青、洪伯容,等等。他20岁开始“授徒”,毕生于教育事业,记录温州教育发展资料更是详尽,可称之为温州民国时期的教育史。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在纪念温州刘绍宽先生140周年诞辰时,重新阅读他的《厚庄日记》,更感到这部文献的厚重和珍贵,更加景仰先生风范山高水长。
张声和 发在温州日报2007年10月9日风土版
文章来源《张声和随笔》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