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河山待后生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重整河山待后生

重整河山待后生


ad

  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  《重整河山待后生》 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
  作词:林汝为
  作曲:雷振邦、温中甲、雷蕾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
  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
  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
  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1985年)的主题歌,其旋律是采用京韵大鼓的音调素材写成的;这部作品通过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抗战八年来沦陷区广大人民血与泪交织的生活画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血腥统治、汉奸的卑鄙下流的嘴脸,描述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民族灾难,反映了在这一历史时期人民大众逐渐觉醒的过程和顽强不屈、奋起抗日的精神;其旋律激愤、高亢、悲壮,节奏自由;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歌颂了中国人民为雪国耻不怕流血牺牲、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人民艺术家骆玉笙在演唱这部作品时,发挥了她音域宽阔、抒情色彩浓郁的演唱风格,并糅进了悲壮、苍凉的演唱特点;强化了悲壮的、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音乐情绪,这位艺术大师的演唱被评选为“建国40周年最令人难忘的歌曲一等奖”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首优秀电视剧歌曲奖”。
  新版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片头曲却仍然采用了《重整河山待后生》,也许因为骆玉笙大师的这一曲太有名,已经和《四世同堂》成为有机结合的一体,少了哪一个都会引发缺憾。
  做为老北京不可缺少的味道,能够和京韵大鼓到旗鼓相当的韵味,也就只有京剧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老师的京剧版《重整河山待后生》也没有让人失望,旋律不变,仅仅是唱腔上做了改动,也同样唱得荡气回肠,回味悠远,和老版一样底气十足,富有穿透力与感染力。因此,也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不过,于魁智老师对于这种比较,却是直言不讳:“纯粹去模仿,是永远达不到骆玉笙大师的艺术境界的。”
  他在不能改动旋律的限制下,从劲儿与味儿上下功夫,力求体现出京剧感觉的苍凉与愤慨之情。
  比较两版,毫无争议都是经典——骆玉笙大师的味道圆润自如,有着举重若轻的大气;于魁智老师的味道浑厚悠长,表现了更多痛楚之情。
  近些年来,某些流行歌星竟然在一些文艺晚会上以胡乱的流行音乐腔调、嬉皮笑脸地来演唱这首严谨的艺术作品,实伤大雅!
歌曲创作及录制背景  这首《重整河山待后生》的词作者是林汝为,作曲则由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及其女儿雷蕾、学生温中甲合作完成的。
  1982年,当时,雷蕾的父亲、著名音乐家雷振邦一家都在长春。这一年,骆玉笙先生曾到长春进行了一次演出。雷老先生当时因身体欠佳,没能到现场观看,于是他便让女儿雷蕾带着录音机到现场,将骆玉笙的演唱全部录下来给他听。
  雷老先生听到骆玉笙的演唱后非常激动,他反复听了很多遍,赞叹道:“骆老先生虽已年逾七旬,音色依然还是如此苍润、浑厚、开阔,尤其是骆先生在高音区的表现力度还是如此之强!”在听完骆先生的代表作《剑阁闻铃》后,雷先生点评说:“骆玉笙先生简直将这首传唱了一个世纪的经典作品演绎到了极致!”二人这次在长春并未谋面的“接触”成为成就这首歌曲的前缘。
  1984年,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正在紧张地拍摄、制作当中,该剧的总导演林汝为请雷振邦担任《四世同堂》的音乐总策划,负责这部电视剧中所有音乐的创作。于是,雷振邦便指导中央歌剧舞剧院的温中甲和刚刚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女儿雷蕾一起创作《四世同堂》的音乐。雷先生提出,《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最好是选择最具老北京韵味的曲调,而京韵大鼓的韵律恰恰最接近这一表现形式,而且通俗、自然,易于被百姓接受。而且老舍先生就非常喜欢京韵大鼓,他曾创作过《鼓书艺人》、《方珍珠》等作品。于是他们决定以汲取京韵大鼓中的韵律精华作为主题曲的基本曲调。确定了这一创作思路后,雷蕾很快便完成了主题歌的初稿,并得到了剧组创作人员的首肯。
  作品出来了,由谁来演唱呢?如果请歌手来唱这首歌,必然是要模仿京韵大鼓的唱腔,而京韵大鼓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可是如果要请京韵大鼓演员来演唱的话,又怕唱成纯粹的京韵大鼓,而偏离了歌曲的原意。经过反复的考虑,还是决定要请一位造诣深厚的京韵大鼓演员来演唱这首主题歌。
  这时,雷振邦想起骆玉笙先生此前在长春演出的录音,那曲韵味浓郁的《剑阁闻铃》又一次回响在他的耳畔。于是,雷振邦先生拍案决定,一定要请骆玉笙演唱这首歌曲!然而,《重整河山待后生》虽然是汲取了京韵大鼓的精华而创作的,但是,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歌,它毕竟是一首带有很强流行音乐元素的歌曲,而骆玉笙先生已是年逾古稀、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会不会演唱一首京韵味道的歌曲呢?考虑到这层关系,雷振邦先生将当时正在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系任教的女婿易茗叫到家中,由雷振邦先生口述,易茗执笔,给骆玉笙先生写了一封长达千字的信,然后将信交给女儿雷蕾,由雷蕾代雷振邦先生专程来到天津请骆先生演唱这首歌曲。
  雷蕾在天津市曲艺团见到了骆玉笙先生,道明来意,并将雷振邦先生的信和《重整河山待后生》曲谱交给骆先生,而后心情忐忑地等待回复,没想到骆先生认真地看完雷振邦先生的信和《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曲谱后,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演唱这首歌曲。
  录音是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录音棚进行的——当时的录音设备不很先进,连现在最基本的分轨录音的功能都没有,乐队和歌手要同时进录音棚进行录音,稍有偏差就要从头再来。录音那天,骆玉笙先生和数十人的管弦乐队连同她从天津带来的两位琴师一起进棚录音。走进录音棚时,骆玉笙先生说:“我唱了一辈子,头一次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演唱,又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唱影视剧主题歌,有点紧张。”其实,当时在场的人心情都很紧张。
  录音开始了,由于骆玉笙先生不很精通西洋音乐,对乐队指挥的动作不能马上领会,于是,骆玉笙先生就借助她的琴师,由琴师将指挥的意图传递给她,凭借这种方法与管弦乐队进行配合。
  雷蕾在回忆骆玉笙先生录制《重整河山待后生》的经历时说:“骆先生果然是功力深厚的老艺术家,她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当乐曲结束后,整个录音棚非常静,过了几十秒以后,录音棚内外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和总导演林汝为都激动地掉下了眼泪,骆玉笙先生高深的艺术功力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雷蕾在骆玉笙先生逝世后曾说:“在八十年代中期,艺术界对雅俗的争论非常激烈,而我所创作的《重整河山待后生》是一首汲取了京韵大鼓韵律的歌曲,是两种艺术形式嫁接、融合的产物,艺术的突破是带有一定风险性的。当时,骆玉笙先生已是在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中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了,她毅然接受演唱这首歌曲的邀请,说明老艺术家的艺术心灵是非常年轻的。一般来说,年轻人才想着去创新、去尝试,老艺术家一般比较保守,因为新的尝试如果不成功,会影响自己一生的艺术名誉,而骆玉笙先生这种年轻的艺术心灵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所以她的艺德更加令人尊重。”
  随着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播放,骆玉笙先生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老先生的出色演绎使更多的人领略了京韵大鼓的艺术魅力。 雷蕾说:“骆玉笙先生对这首歌曲进行的二度创作不仅完全体现了我当时的创作意图,而且超越了我最初的创作高度,所以这首歌才会如此成功。” 骆玉笙先生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被评选为“建国40周年最令人难忘的歌曲一等奖”,被永远载入史册。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时,骆先生还不顾年迈,冒着酷暑从天津驱车赶到北京卢沟桥,在抗日战争的爆发地再次演唱了《重整河山待后生》,以警世人莫忘国耻。 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1985年版)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伴随着骆玉笙先生凄凉悲壮、铿锵有力的京韵大鼓,在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这部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的28集电视连续剧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搬上荧屏。
  该剧秉承严格的现实主义手法,力求再现原著,其艺术感染力不是来自投合时尚,更不是以离奇情节取胜,而是始终以一种朴实无华的叙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沦陷区一群普通人特别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通过祁老人、瑞丰、瑞宣、韵梅、钱诗人、小文夫妇、李四爷、白巡长、孙七、小崔、马老太太、常二爷、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民族存亡之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苟且偷安、助纣为虐、卖国求荣的鲜明对照。
  在艺术处理上,编、导、演、摄、录、美、光、服、化、道追求的是老舍先生作品的民族化、大众化,以及中国传统的、浓烈的地方特色,即北京味。
  20年后,相较起那些充斥荧屏的打着“抗日题材”的幌子,一味迎合现代人口味,不惜歪曲抗日英雄和国人的抗战情结的影视剧,这部剧集所传达的精神及其艺术价值更显得弥足珍贵。
演唱者骆玉笙简介  骆玉笙(1914—2002),艺名小彩舞;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 她的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子期听琴》、《和氏璧》等,她为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演唱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充分发挥了骆玉笙的演唱风格和功底,至今广为传唱;骆玉笙用对党和曲艺事业的无限忠诚,用才华和勤奋,为自己树立了不朽形象;著名作家冯骥才说:“骆老给中国曲艺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享用不尽的。”
  骆玉笙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她炉火纯青的艺术,在当今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独占一席,被中国人民和海外炎黄子孙誉为“国宝”。
  骆玉笙先生不幸辞世后,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丁关根、温家宝等领导同志分别以不同方式对骆玉笙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她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