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辟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复辟

复辟


ad

1.谓失位的君主复位。辟,君主。语出《书·咸有一德》:“ 伊尹 既复政厥辟。” 孔颖达 疏:“自 太甲 居 桐 ,而 伊尹 秉政; 太甲 既归于 亳 , 伊尹 还政其君。” 唐 元稹 《迁庙议状》:“ 中宗 复辟中兴,当为百代不迁之庙。”
2.谓参与和帮助失位的君王重新掌权。 胡适 《归国杂感》:“果然船到了 横滨 ,便听得 张勋 复辟的消息。”
3.今亦泛指被推翻的势力重上台,或指恢复旧制度。 鲁迅 《集外集·选本》:“《文选》的影响却更大……五四运动时虽受奚落,得‘妖孽’之称,现在却又很有复辟的趋势了。” 孙犁 《白洋淀纪事·纪念》:“住在 定县 的还乡队回村复辟。”



清室复辟

[时间]

-1917年7月前清逊帝溥仪在北京复辟十二天的事件.

[人物]

-复辟由张勋一手策划,史称张勋复辟.

-张勋(1854~1923),原是清朝的江南提督。民国成立后,他和他的队伍仍然留着发辫,表示效忠清室。

-宣统皇帝表示愿意重登大宝,并积极颁布诏书以支持复辟,亦希望以此稳住众军阀,不果.

-康有为,郑孝胥,载涛等人积极响应.

[事件]

-1913年,张勋因率军镇压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有“功”,被袁世凯提拔为长江巡阅使,统率两万军队驻扎在徐州一带。

-1916年袁世凯称帝败亡后,政局动荡不已。张勋遂乘机联络前清遗老遗少及保皇党人康有为等,积极为复辟作准备。

-1917年5月,因是否解散国会问题,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争持不下。黎下令解除段的职务。段到天津后,即策动北洋各省督军在徐州集会示威。会后,一些省宣布独立,不承认北京政府。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便以调解黎、段冲突为名,带领三千军队于6月14日入京。经过一番秘密策划,于6月30日晚入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发动复辟,恢复清帝国。深夜,张勋派兵占据火车站、邮电局等要地。同时派人劝黎元洪“奉还大政”。7月1日凌晨,张勋穿上清代的朝服朝冠,率领康有为等群党,拥十二岁的溥仪登极。当天发布八道上谕,把民国六年改为宣统九年,易五色旗为龙旗,恢复清末官制,封官受爵。张勋自为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大权。

-复辟消息传出后,全国舆论一致声讨。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并命令各省革命党人出师讨逆。各大城市群众团体、社会名流,纷纷集会,发表通电,坚决反对复辟,要求讨伐张勋。黎元洪拒绝与复辟分子合作,逃入日本使馆避难。握有军事实力的段祺瑞借助全国反对复辟的声势和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援,于7月3日在天津附近的马厂组成“讨逆军”,誓师讨伐张勋。“讨逆军”很快攻入北京,张的军队一触即溃。7月12日,张勋仓皇逃入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布退位。段祺瑞于7月14日到北京,重掌政府大权。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