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荡火种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芦荡火种

芦荡火种


ad

《芦荡火种》,即后来声名显赫的样板戏《沙家浜》的前身。此戏酝酿于1958年秋,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9年初排时剧名为《碧水红旗》,由文牧(执笔)根据崔左夫的《血染着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改编,杨文龙导演,丁是娥、解洪元、邵滨荪等主演,1960年、1963年及文革后曾数次复排。

剧情:故事发生在1939年,新四军转移时将郭建光等18名伤病员留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他们同以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为掩护的地下党员阿庆嫂和当地群众一起与胡传奎和刁德一的“忠义救国军”进行了顽强机智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此剧矛盾错综复杂,情节环环相扣,结构严谨,个性突出。沪剧原版与样板戏最大的不同是以阿庆嫂为中心的,把阿庆嫂机智灵活、不卑不亢的性格塑造得栩栩如生,使其泼辣与圆滑共具,机警与沉着同兼。另外,铁骨铮铮的沙老太、临危不乱的陈天民、善于斗争的郭建光、阴险狡猾的刁德一及草包司令胡传奎等角色无一不闪烁出个性的光彩。

该剧于1964年被北京京剧团移植为京剧,初名《地下联络员》,汪曾祺、杨毓珉、萧甲、薛恩厚改编,萧甲、迟金生导演,赵燕侠(张君秋)、谭元寿、周和桐、王梦云、马长礼、刘雪涛等主演。后相继改名为《芦荡火种》和《沙家浜》,“文革”中被确定为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阿庆嫂改由刘秀荣扮演,后由洪雪飞接替,沙奶奶改由万一英饰演。

  交响音乐《沙家浜》也曾位列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中。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