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导弹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战略导弹

战略导弹


ad

战略导弹 strategic missile

战略导弹是指用于打击战略目标的导弹。它是战略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携带核弹头,战略弹道导弹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上,用于打击政治和经济中心、军事和工业基地、核武器库、交通枢纽等目标,以及拦截来袭战略弹道导弹。

战略核导弹是衡量一个国家战略核力量和军事科学技术综合发展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基本概况用于打击战略目标的导弹。进攻性战略导弹,通常射程在1000千米以上,携带核弹头,主要用于打击敌方政治经济中心、军事和工业基地、核武器库、交通枢纽,以及拦截对方来袭的战略弹道导弹等重要目标。战略导弹是战略核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分为地地战略导弹、潜地战略导弹、空地战略导弹等;按用途分为进攻性战略导弹、防御性战略导弹(见反弹道导弹);按飞行方式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略巡航导弹;按射程分为中程导弹、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

世界上一般把射程1500公里以内的导弹称为近程导弹;射程1500~3000公里的称为中程导弹;射程3000至8000公里的称为远程导弹,8000公里以上的称为洲际导弹。

中程导弹射程为 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射程为3000~8000千米,洲际导弹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战略弹道导弹主要由弹体、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弹头等组成。弹体是安装弹上各部件的圆柱形承力壳体,通常选用比强度高的金属及复合材料制成。动力装置是为导弹高速飞行提供动力的装置,通常采用固体或液体火箭发动机。

制导系统是导引和控制导弹飞行的装置,通常采用惯性制导、星光 -惯性制导等。弹头是摧毁目标的装置,主要由壳体、核装药及引爆装置组成,有的还带有突防装置。战略巡航导弹的组成与战略弹道导弹所不同的是:弹体上安装有弹翼;主发动机(即巡航发动机)通常采用空气喷气发动机;一般采用全程制导;战斗部(即弹头)安装在弹体内的前段或中段。

地地战略弹道导弹,可采用地面固定发射、机动发射或地下井发射。潜地战略弹道导弹,采用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巡航导弹,可在地面、舰艇或飞机上发射。
分类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分为地地战略导弹、潜(舰)地战略导弹、空地战略导弹等;
按作战使用分为进攻性战略导弹、防御性战略导弹(反弹道导弹导弹) ;
按飞行弹道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略巡航导弹;
按射程分为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中程导弹射程为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射程为3000~8000千米,洲际导弹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各国按射程分类的标准不尽相同,例如美国、前苏联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规定:中程导弹射程为1100~2700千米,中远程导弹射程为2700~5500千米,洲际导弹射程在5500千米以上。
不同类型的战略导弹,其发射装置和控制设备不同,发射方式也不同。
组成战略弹道导弹一般是多级导弹,主要由弹体、推进系统、制导系统和弹头系统等组成。弹体是连接、安装各部件和系统的圆柱形承力壳体,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推进系统是用于推进导弹飞行的装置,通常采用液体或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系统是导引和控制导弹飞行的装置, 由测量装置、 计算装置、姿态控制系统等组成。通常采用惯性制导、星光-惯性制导等。弹头系统是摧毁目标的装置,主要由壳体、核装置、引爆控制系统等组成。有的还装有子弹头释放机构、末助推控制系统和突防装置。战略巡航导弹的组成与战略弹道导弹有所不同:战略巡航导弹弹体上安装有弹翼;主发动机即巡航发动机,采用空气喷气发动机;助推器即加速器,一般是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全程制导系统;战斗部安装在导弹的前部或中部。
发展简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在德国V-1和V-2导弹的基础上,开始发展战略导弹。美国先重点研制战略巡航导弹,于50年代初期和中期,先后研制成功"斗牛士"、"鲨蛇"等中程、洲际巡航导弹,有的装备了部队,但由于性能较差,不久陆续退役。与此同时,美国也注意了弹道导弹的研究工作,并先后研制出"雷神"、"丘辟特"、"宇宙神"等中程和洲际弹道导弹,于50年代末期开始装备部队。前苏联先着重发展战略弹道导弹,并在中程弹道导弹研制成功的基础上,又进行洲际弹道导弹的研究工作;导弹推进系统采用了并联捆绑技术,将4台助推发动机捆绑在主发动机周围,避开当时研制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多级火箭分离、高空点火等技术障碍,于1957年8月试射成功,从而缩短了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制时间。美、苏两国早期装备的战略弹道导弹都是液体推进剂导弹。这种导弹的主要问题是:导弹在地面存放和发射,地面设备复杂;液体推进剂需在发射前临时加注,发射准备时间长;生存能力弱,可靠性差,命中精度低,圆概率偏差约为4~8千米。

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为克服前期战略弹道导弹存在的问题,采用发射井内贮存、井内发射,并研制水下发射的潜地弹道导弹,提高生存能力;采用固体推进剂、可贮液体推进剂,缩短发射准备时间;采用全惯性制导,改进制导技术,提高命中精度,使圆概率偏差缩小到4千米以内,最小可达几百米;采用诱饵、假弹头和抗核加固等突防技术,研制集束式多弹头和分导式多弹头。美、苏两国分别于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期,装备了集束式多弹头;70年代初期和中期,装备了分导式多弹头,提高了突防能力和打击多个目标的能力。

70年代中期以来,除进一步改进惯性制导系统和加固导弹发射井外,为提高战略弹道导弹的生存能力,一些国家着手研制机动性能好的陆基战略弹道导弹。例如,前苏联的SS-24导弹由铁路列车载运机动发射;SS-25导弹由汽车载运,在公路上机动发射,也可部署在加固的发射井内发射。同时还注重增大潜地弹道导弹的射程,扩大核潜艇作战巡逻海域,加紧机动式弹头的研究,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使其具有摧毁硬(点)目标的能力。此外,加强新型战略巡航导弹的研制,以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

60年代初期,法国开始研制战略弹道导弹,70年代初,地地中程弹道导弹和潜地中程弹道导弹先后装备部队,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并装备分导式多弹头导弹。60年代末期,英国开始装备"北极星"A3潜地战略弹道导弹,并装配了集束式多弹头。
5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研制战略导弹,1966年10月27日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此后,又发展了远程、洲际弹道导弹。

现状和发展趋势 美、苏等国先后研制和装备的战略导弹已达90多种型号,现装备的战略弹道导弹有30余种。此外,还装备有战略巡航导弹。战略导弹经过几次更新换代,战术技术性能不断提高。射程在1000~10000千米以上;弹头由单弹头发展到集束式和分导式多弹头 ;弹头(战斗部)威力有万 、十万、百万、千万吨梯恩梯当量级;命中精度(圆概率偏差)由数千米精确到几十米;发射准备时间由十几小时、几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发射方式由地面发射发展到半地下、地下、水面、水下和空中发射,由地面固定发射发展到机动发射,由发射井热发射发展到冷发射等。
发展趋势继续研究改进制导技术,注意发展多种发射方式和多种弹头;对导弹和导弹发射井采取抗核加固;在进一步完善大型战略导弹的同时,注意研究机动的、小型的和单弹头的战略弹道导弹;简化发射装置和设备,使之轻便化和提高机动能力。战略导弹指携带核弹头、攻击对方各种战略目标的导弹。它包括战略弹道导弹和战略巡航导弹。

战略弹道导弹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上,根据射程分洲际导弹、远程导弹和中程导弹。战略弹道导弹已发展到第五代,并开始采用星光中制导和雷达相关末构成的复合制导方式,发展高性能分导弹头,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生存能力和摧毁硬目标的能力。

战略巡航导弹的射程通常在600公里以上,主要装备在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新一代巡航导弹多采用模式化多用途设计方案,使一种导弹靠更换不同部件或分系统就可担负战略和战术双重任务。
常见类型■东风-5洲际地对地弹道导弹

■东风-41洲际地对地弹道导弹

■东风-31(JL-2)准洲际地对地弹道导弹

■俄罗斯SS-20地对地战略导弹

■美国“民兵3”地对地战略导弹

■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陆上发射)

■美国“和平保卫者”地对地战略导弹

■美国“侏儒”地对地战略导弹

■美国“三叉戟”潜对地战略导弹

■法国M4潜对地战略导弹

■美国“战斧”海上发射巡航导弹
相关知识一、战略导弹与战术导弹区别
主要根据射程区分,大概4-600公里以内的算战术性的,以上的算战略性的.不过具体的区分各个国家不一样.根据国情决定,无统一标准.按照西方也就是美军的划分标准,700公里以下算战区导弹,700公里-3000公里算中程导弹,3000公里以上算洲际导弹也就是战略导弹。在冷战时代,美苏进行导弹控制条约谈判时,争论最大的就是中程导弹的划分,苏联认为部署在中欧的应该算战略导弹,因为这些都对自己的战略纵深有威胁,美国不算.由于有两洋的保护中程导弹威胁不到他,他认为中程导弹都只算战术导弹。因为以色列的杰里科-2可以打遍中东任何国家,虽然其基本型射程不过8-900公里,阿拉伯还是坚持把他视为战略导弹。同样的道理,日本把朝鲜的劳动-1以战略导弹对待,而且美国眼里只算战术导弹。

二、中国空地战略导弹的发展
作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打击的一部分,中国的空中核打击力量的发展是鲜为人知的.普遍的认为是空中核打击能力有限,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事实上中国自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曾先后研制过几种型号的空地导弹供战略部队使用。

在中国成功地发射地地导弹之前,为了对付前苏联迫在眉睫的核威胁,首先使用轰炸机甩投原子弹成功,之后具有极佳低空突防能力的强5改装机也能利用内部弹仓甩投原子弹,但强5航程有限,作为一种"玉石俱焚"的攻击方式,在超过作战半径的地方甩投原子弹还是有可能进行核报复的.据说当时选拔的特等优秀飞行员在接受训练时,无一人打退堂鼓,其爱国热情感人肺腑.在地地导弹发射成功后,并不断有新型号出现的情况下,执行空中核打击的压力有所减轻。

70年代后期,有关的科研部门在成熟的巡航导弹基础上研制空地核导弹,据信至少曾有过两种型号的空地导弹服役.这方面的保密性极强,外界对其知之甚少,最近随着新型导弹的服役,老型号的退役,人们才对其有一定了解.在84年的"航空知识"的某一期里,在介绍轰6国产轰炸机时,曾提到用空地导弹进行战略核轰炸任务.中国发展的一型空地导弹发射重量大约1.5-2吨左右,射程100公里左右,单弹头20万吨当量,制导方式惯性导航加主动雷达,轰6战略轰炸机使用.估计歼轰7,歼10,歼11及歼8Ⅲ也可使用.另一种型号是增程型,最大射程400公里左右,而不是外界认为的中国的巡航导弹的最大射程不超过200公里,但其3吨多的发射重量只要轰6能使用.一个有趣的现象,海军航空兵的轰6反舰导弹攻击机是在战略轰炸机的基础上发展的,而不是战略轰炸机在普通导弹攻击机的基础上发展,这可能是需要有先后.这两种型号的导弹从当时发展的舰舰导弹水平看,存在着不少不足,首先是巡航高度高,至少要在几百米的高度,其次是精度低,偏差在几百米到1千多米,不过使用核弹头可能不会太计较精度,另外准备工作复杂,使用液体燃料,发射前注射。

进入90年代后,中国在成功地吸收了前苏联部分成熟技术后,发展了新一代空地导弹.这种导弹在某些方面很接近美国的"战斧"式,超低空飞行,采用GPS全球定位技术,有多种制导方式,射程在600公里左右.而且有多种发射方式,可从陆空发射,估计未来的中国的大型军舰可能也会装备这种导弹的发射箱,届时将拥有与美国军舰相似的打击能力.这种导弹可携带包括核弹头在内的多种弹头,精度极高,传说偏差只有十几米,在定型的多枚实弹射击中,"其极高的命中精度连专家也没预料到"。  

中国现在还正在积极研制射程超过3000公里的巡航导弹,预计下一世纪服役.在精度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后,现在的技术难点是解决固体火箭技术,一但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将极大地提高中国巡航导弹的性能。
种类介绍东风-41
中国最让人恐怖的战略导弹 东风-41
DF41--在逆境中成长的“赤色火焰”。
DF41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晚期开始研制。它是在原有中国DF4型老式弹导弹基础上的研制的。老式的DF4弹道导弹是60-70年代开发的产品。由于采用了液态发射模式。导致的性能很差。绝大多数只能部署在陆基地面发射井中。

单弹头弱势明显:老式DF4弹道导弹因其早期中国国力与技术能力不足。因此,只能使用单弹头打击。不具备分导控制能力。同时没有机动规避能力。曲线弹道一旦进入后,将无法在执行设定修改。美国国家防务安全评估委员会1993版评估报告:“中国DF4型弹道导弹目前已经基本不具备“杀伤能力”国防部第二代防空导弹。可以在其尚未进入打击阶段,将其有效拦击。”所谓“有效拦击”主要是指:DF4并不具备“核云爆”的二次软杀伤的后期效应。在加之其不具备分导能力。1颗导弹可以搭载1枚100万吨级弹头。但是,一旦遭到拦击。整个导弹或者弹头将不产生任何作用。最低起爆距离为20000米低于SM2的有效拦击距离。

中国随后于1991年开始开始更新DF41弹道导弹。这种最新研制的弹道导弹,改进了原有了制导措施。采用分导技术增加成功打击概率。每颗导弹可以搭载3枚核弹头每颗当量10-25万吨。总计当量约为30-75万吨每枚导弹。后期于1995年在此进行改进,增加了1颗诱导弹头。

采用末端制导+GPS全程定位跟踪。修改早期弹道设计。增加了二次进入能力。弹头采用“不可摧毁”设计,既增加了核高空云爆的能力。每颗15万吨级的核弹头,在20000-25000米高空遭受拦击后,会自动起爆。制造大约可以覆盖1-2座大型城市的“核乌云”单体弹头装有一排小余度弹道变化发动机。可以修正大约5-1500米距离。

软杀伤能力按照美国国防部战略情报机构探测发射数据推算。可一次性软杀伤20-70万人。(中低档人口密度)。导弹最大射程11240公里。采用3级固态装药的火箭发动机。采用一二级二次分离技术。在返回大气层初期,分导弹头散落角度成不规则运动。随之启动弹头助推发动机。修改每个分导弹头的轨道。便于规避对方所发射的拦击导弹。这是设计模式被目前美国军方称作:“多次修正式规避”类似与美国侏儒-13弹道导弹。

常规装药可以使用子母弹。总装药量750-1000公斤。在进入大气层后,实施分导自爆。可以一次性抛射大约20-100颗小型子母弹。每颗子弹质量100-15千克。(按照预置的子弹数量)可以打击覆盖一座以上中型城市。最小杀伤概率不低于200000万人。

最大打击精度一次修正精度范围355米。二次修正小于300米。同时它还可以采用半核装药。既在3枚弹头中其中1枚为核弹头。其余均为等同质量的常规弹头。以增加核弹头的生存几率。

采用MZA重型军用载重汽车。搭载实现了运输-发射一体化。既运输车也就是发射车。采用90°垂直发射。每辆载车1枚。从准备到启动发射由原来的75分钟缩短到34分钟。仅次于侏儒13的32分钟。全自动化定位装填弹道。

美国国防部预计这种导弹中国从1995年开始,总计试验了大约5-7次。总计制造了大约40枚。但是此数据不包括2002以后持续生产的数字。目前预计总数不低于80枚。
中国研制迄今为止中国已经研究生产了三代战略核子导弹。

中国第一代的战略导弹除巨浪□1以外,都是使用液体燃料的弹道导弹,机动性能比较差,自动化性能也不高,洲际的导弹基本上都储存在固定的发射井里,容易被发现,尽管经过了抗核加固,战时生存能力仍然不高。中国的第一代战略导弹是:东风□1、东风□2、东风□3、东风□4、东风□5、巨浪□1,共六类型号。每个型号都有性能改进的亚型号,增加射程,提高制导精度(CEP),增加弹头载荷,等等。在中国的第一代战略导弹中,东风□4和东风□5是洲际弹道导弹,能够攻击美国。

中国的第二代战略导弹几乎都是固体燃料的导弹,体积小,机动性能强,自动化性能高,洲际的导弹基本上都储存在机动发射车上。储存、竖起、发射三个功能都在一部汽车上,汽车在不同的洞库之间机动转移,侦察卫星和侦察飞机很难发现,具有相当强的战时生存能力,是很厉害的核子反击力量。中国的第二代战略导弹是:东风□21、东风□25、东风□31、东风□41、巨浪□2,以及一个型号的中程巡航导弹。在中国的第二代战略导弹中,东风□31、东风□41、巨浪□2是洲际弹道导弹,能够攻击美国。

中国的第三代战略导弹主要是在核子弹头上的改进。中国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核子弹头几乎都是大当量的氢弹头,准备核子反击时极大地摧毁敌方的城市用的。以大当量的核子爆炸来增加其核子武器的威慑力。中国第三代战略导弹的不同之处在于,核子弹头向单一性能方面变化,极大地加强核爆炸的某一方面能量释放,抑制核爆炸其他方面的能量释放。例如以冲击波能释放为主,辐射能很小的核子弹头;以中子辐射波能释放为主,冲击波能很小的核子弹头;以热辐射能释放为主,核子辐射能较小的核子弹头,等等。核子弹头性能和效能的改变,使核子导弹便于在战争中使用,这是中国第三代战略导弹的重要特点。

在中国的第三代战略导弹中,长程的巡航导弹研究生产出来,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核子武器的威慑力。
A,中国的第一代战略导弹
中国的第一代战略导弹由东风□1,2,3,4,5等陆基弹道导弹和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组成。
(一)东风□1弹道导弹(DF□1)
东风□1战略导弹实际上是德国V□2导弹的变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从德国夺取了制造导弹的专家,设计生产了SS□2弹道导弹,苏联又将SS□2导弹转让给了中国。中国对SS□2导弹进行仿制,仿制的成品便是东风□1。
东风□1导弹在一九六0年十一月仿制成功。导弹射程仅仅六百公里,没有实战部署过。但是中国通过仿制SS□2导弹建立了导弹研究体系,培养了一批导弹专家。

(二)东风□2弹道导弹(DF□2,CSS□1)
东风□2导弹仍然属于苏联弹道导弹的仿制品,射程一千五百公里的东风□2导弹在一九六五年十一月试射成功。东风□2导弹的制导系统比东风□1导弹有较大改进,采用惯性制导和无线电制导并存的制导系统,导弹射击精度有所提高。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中国以东风□2携带第一枚核子导弹弹头,从甘肃省双城子基地发射,导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东风□2导弹曾经实战部署过,现已退役。

(三)东风□3弹道导弹(DF□3,CSS□2)
东风□3是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种战略导弹。射程二千八百公里的东风□3导弹在一九六七年五月发射试验成功。东风□3导弹的改进型射程增加到三千五百公里,可以携带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武器。
东风□3的射程覆盖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大部分国家,中国生产的数量也较多。一九八七年中国曾经一次便卖给沙特阿拉伯三十六枚东风□3导弹。
(四)东风□4弹道导弹(DF□4,CSS□3)
东风□1,2,3等导弹均采用一级火箭发动机,东风□4导弹采用二级火箭发动机。东风□4导弹的增程型射程达一万公里。东风□4在一九七0年试射成功,一九七七年正式装备部队。
东风□4导弹采用捷联式全补偿惯性制导系统,这个以气浮陀螺和气浮陀螺加速度表为核心的制导系统,使东风□4导弹的命中精度高出东风□3导弹所用的捷联式双补偿制导系统数倍之多。

(五)东风□5弹道导弹(DF□5,CSS□4)
东风□5导弹的射程覆盖全球。中国设计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的目的是能够打击美国本土的重要目标。
东风□5导弹也采用二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其制导系统采用三轴静压气浮陀螺稳定平台,制导精度达到攻击战略目标的要求。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可以携带多达十个以上的分导多弹头,具有相当大的摧毁能力,东风□5是中国威慑美国的主要战略武器。

(六)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JL□1,CSS□N□3)
巨浪□1导弹是中国第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弹道导弹。巨浪□1导弹是装备在夏级核子动力导弹潜艇垂直发射装置内的潜射弹道导弹,具有比较好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尽管美国有些人认为夏级潜艇噪声极大,很容易跟踪(5),但中国海军的一些特殊战术战法仍然能够使夏级潜艇脱离跟踪进入太平洋。

巨浪□1导弹射程二千七百公里,一九八八年八月发射试验成功。夏级导弹核潜艇上装备十二枚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导弹也有改进型,它的陆上型便是东风□21战略导弹。实际上巨浪□1导弹乃是中国第一代战略导弹和第二代战略导弹之间的过渡导弹型号。

B,中国的第二代战略导弹
中国的第二代战略导弹有东风□21、东风□25、东风□31、东风□41、巨浪□2等等。
(一)东风□21弹道导弹(DF□21,CSS□5)
东风□21等等是从巨浪□1潜射导弹衍生而来的,中国称为「巨浪上岸」。中国考虑到需要机动性较强的中程导弹,所以将巨浪□1变成东风□21。
东风□21导弹在一九七八年开始研发,一九八五年五月试射成功。装载于汽车上的东风□21战略导弹具有极强的机动性,一般的公路桥梁它都可以通过。导弹的自动化程度也比较高,是效能可靠的战略导弹。
(二)东风□25弹道导弹(DF□25)
东风□25导弹的特点是弹头重量比较大,大约二千公斤,它可以配载多个核子弹头,也可以配载常规弹头。东风□25导弹射程1800公里,具有比较突出的战术武器功能。
东风□25战略导弹同随后的东风□31洲际战略导弹之间有突出的继承性,东风□31导弹的前二级运载火箭与东风□25导弹的二级火箭相同。东风□25导弹改进型射程二千五百公里,它覆盖大多数亚洲太平洋国家。

(三)东风□31弹道导弹(DF□31)
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采用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储存、竖起、发射三用车运载,是机动性很强的洲际导弹。由于东风□31采用车载机动,所以在敌方发动第一次核子打击的条件下具有比较高的生存能力。

东风□31导弹采用弹上计算机控制的惯性制导系统,导弹命中精度较高,也能配载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武器。东风□31导弹的射程达八千公里以上,对美国有一定的威慑力。东风□31洲际导弹同中国的第二代潜射弹道导弹巨浪□2有著导弹型号上的血缘关系。

(四)东风□41弹道导弹(DF□41)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同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的研究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在一九九五年五月东风□31导弹试射前,东风□41导弹就进行过高弹道试射。东风□4洲际导弹射程达一万四千公里,主要是威慑美国用的。
东风□41洲际导弹同东风□31导弹的差异主要是第三级运载火箭的不同,东风□41的第三级火箭推力更大。东风□41洲际导弹也能够配载导弹头,也采用地面车载机动发射,也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五)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JL□2,CSS□N□4)
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是东风□31洲际导弹的潜艇用型号。中国领导人称此为「东风下海」,意思是在陆地上的东风□31导弹下到海里去,变成潜艇发射的海军用洲际导弹。
巨浪□2导弹装备在中国的094级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上,该导弹核潜艇装备了十六枚巨浪□2。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其核子潜艇的静音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科技人员从西方国家获取,第二方面是从俄罗斯获取,第三方面是中国自己的技术进步。094级导弹核潜艇是中国极其重要的核子威慑力量。
中国的第三代核子导弹主要是在核子弹头效能和性能的改变,在运载工具方面的改进并非主要的方面。中国的第三代核子导弹,主要是开发出各种单一破坏力加强型的核子弹头。由于单一性能核子弹头的技术开发,中国在战术核子武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使核子武器实用化,便于在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中使用。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