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科打诨
ad
成 语 插科打诨
拼 音 chā kē dǎ hùn
解 释 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出 处 明·高明《琵琶记·报告戏情》:“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用 法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泛指开玩笑逗乐
示 例 事情出了岔子的时候,~,轻松的把责任卸在别人头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
近义词 打诨插科
英 文 gag
“插科打诨”并非贬义词,据“辞典”上解释,系“指戏曲演员在演出中穿插些滑稽的谈话和动作来引人发笑。”引人发笑可谓是插科打诨的最终效果。舞台上专事发噱逗笑的一般都是丑角。过去西方宫廷里都养有侏儒小丑,专司此职,以调剂活跃气氛使紧张严肃的生活变得轻松愉快。
其实,我们生活中不乏爱“插科打诨”的人。他们观察生活很敏锐,常常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言与行的某些特点,几句话就能概括或模仿出来,在嬉闹逗乐中引人发笑。一般来说,插科打诨并不使人讨厌,相反招人喜欢。文革十年,天天“早请示”、“晚汇报”的严肃沉闷,是会让人窒息得发疯的,这个时候有人插科打诨来那么一下,开个玩笑,就能让人顿时放松,生活立时多姿多彩起来。它仿佛是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的调味品,高明的厨师纵有山珍海味的原料,少了调味品也难办成色香味俱全的宴席。
因此,不论舞台上或生活中的插科打诨者都一样受到欢迎。当然,也许品位和档次略有差异。有的人生性幽默,到哪儿都能将轻松和欢笑带到哪儿;有的人靠油嘴滑舌,甚至油腔滑调,荤一套素一套地能将人调笑逗乐自得,甚而至于因此被人不屑地以“生活中的小丑”贬之。其实,只要不妨碍和损害别人,而能给生活带来轻松的笑,这样的小丑多有几个何妨,无需苛责。
由此我们明白了逗人发笑,也有三六九等。一种是引发人会心的笑,一种是使人警策的笑;或带有悲剧色彩的笑,或不屑又无奈的笑,或死乞白赖玩庸俗噱头赚人廉价的笑。
比插科打诨高一层次的是相声。相声是笑的艺术。一串笑料,顿时引发满堂笑声。
插科打诨将逗人发笑当做目的。相声,逗笑则只作为手段,让人笑过之后,得到某种生活的告诫、人生的启迪、深层的思考、哲理的警悟才是目的。即使没有这些,让人捧腹大笑之后感到了一种机智、聪慧、敏锐和愉悦,也不啻是难得的高雅的享受。五六十年代有着轰动效应的相声如马三立的《买猴》,侯宝林的《夜行记》中那辆除了铃铛不响、什么部件都响的破旧自行车,《醉酒》中两个比试缘手电筒光柱往上爬的醉汉,以及马季的《打电话》中那个一边唱“刘三姐”一边叫对方看表情的打电话者,尽管过去了几十年,这几个形象在人们头脑中永不会忘却,甚至成了生活中常用来取笑人、警策人的专用词汇,比如“马大哈”。
然而,现在的相声已没有当年走红的轰动效应,相声界已有“九斤老太”在唠叨“一代不如一代”了。几乎连让人会心一笑的相声也很难听到,更不用说笑后获得启迪的高品位之作了。刻薄一点说,已经等同于不惜用荤的素的油滑之词专以逗人发笑为目的插科打诨了,或专事讨人便宜,或讥人生理残疾,或自嘲自渎,或怪模怪样、软硬兼施不择手段恨不能挠人痒痒触人笑神经以博人一笑,让人笑得实在难以忍受。
相声,难道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理”屈词穷的份儿上了?
生活里不能没有使人轻松愉快的有意味的笑。人们切盼着柳暗花明的新的相声景观早日到来。
相声艺术,不该沦为靠玩噱头博笑声的插科打诨。尽管插科打诨不是贬义词。 来自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
- 插科打诨
- 面从背言
- 王法无情
- 无聊赖
- 友谊
-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 林苑
- 乘坚策肥
- 夏的季节
-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1606212.html
- 暗箭难防/
- 河东
- 小忠小信
- 中国SOS儿童村协会
- 爱人以德
- 彪悍战将
- 怀才不遇
- 易子而食
- 斗破之光暗共生
- 堪以告慰/
- 国际热区人工群落与生物多样性协会
- %E8%BF%85%E9%9B%B7%E7%83%88%E9%A3%8E
- 泱泱大风
- 鼓盆之戚
- 陈杏元思钗
- 野蛮男孩
- 小惩大戒
- 情天劫
- 荷里活医生
- 二十四小时偷窥网络
- 再生恋
- 小娃娃
-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
- 杰克和露丝之歌
- 悬岩上的野餐
- 只要你喜欢
- 再一次拥有
- 足球:我真的只是个中场工兵啊!
- 南北喜相逢
- 大放悲声
- 众犬吠声
- 英雄气短/
- 金凤迎春
- 芬芳
- 桑中之约
- 鹭朋鸥侣
- 鸾飞凤翥
- 杀身出生
- 察己知人/1608720.html
- 从天龙开始日月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