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铳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火铳

火铳


ad

  huǒ chòng (中高考未考的和要普通话考级的伙计注意读音。)
  
  中国元代和明代前期对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通称。有时又称火筒。

 火铳通常分为:单兵用的手铳,城防和水战用的大碗口铳、盏口铳和多管铳等。火铳是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它的出现,使火器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火铳的创制是中国元代兵器制造的重要成果,它是依据南宋火枪尤其是突火枪的发射原理制成的。现存的元文宗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所制、安放在架上发射的盏口铳,元惠宗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研制的手铳,分别是当时所制大型火铳和手铳的代表性制品,火铳以火药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出土实物。它们在构造上基本相同,都由前膛、药室和尾銎构成,是元时期军队的重要装备。同火枪相比,火铳的使用寿命长,发射威力大。

 明王朝建立后,由军器局和兵仗局专造碗口铳(和盏口铳类似)和手铳。铳身都刻有铭文,主要内容有造铳地点、单位、监造官员的职务和姓名、造铳的军匠和民匠的姓名、用铳卫所的名称、使用火铳的教师和习学军人的姓名、火铳的重量和造铳年月等,基本上反映了火铳制造和使用的情况。从明成祖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到1424年)起,火铳得到了长足的发晨,增加了品种和数量,改进了结构,提高了质量,组建了专用火器的神机营。嘉靖以后,由于中国早期火器的不断成熟,火铳逐渐被鸟铳和火炮所取代。

  但民间依然称老式的前镗式火器为火铳或土炮子(后者多是北方人的说法),中国南方对火铳的印象颇深,原因是明代抗倭斗争和抗日战争期间,南方的爱国民间武装多用火铳。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