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
ad
词 目 闭关锁国
发 音 bì guān suǒ guó
释 义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英文翻译:cut off one's country from the outside world
出 处 《周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示 例 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为打破~,西学东渐开了先河。(柯灵《<近代文学丛谈>序》)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清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
2、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
3、清朝统治的需要。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因为闭关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统治者愚昧无知,狂妄自大,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乾隆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只不过因为“天朝”所产的茶叶、瓷器、丝巾是西洋各国所必需的,所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让洋人日常所用的益于"天朝"的“余润”。这种盲目自大的观念和对沿海人民出海集聚抗金力量的恐惧,使清统治者将国门紧闭。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二百年。中国对外贸易日益萎缩。清时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商品总量的3%左右。 来自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