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金溪

金溪


ad

金溪简介金溪建县于宋淳化五年(公元 994年),因有山出产金银,有溪水色如金,得名金溪。全县国土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现辖7镇6乡1场,149个村委会,1444个村小组,人口28万。“六分半山二分田,分半水路和庄园”的分布格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
金溪区位优越,地处江西中部,抚河中游,东与贵溪、资溪交界,南接南城,西邻临川,北连东乡、余江。县城驻地秀谷镇,距南昌 150公里,抚州47公里,鹰潭48公里,316、206国道穿境而过,距沪瑞、京福高速公路均50公里,出县通道全部是二级水泥路面,交通十分便利。
金溪山灵水秀 ,曾被王安石赞为锦绣谷。疏山古刹名扬遐迩,云林诸峰景致迷人,白马湖畔风景秀丽,陆象山墓古朴庄重,仰山书院名垂青史,江南名镇浒湾镇曾以木刻印书业的发达而籍著中华,至今还流传着“临川才子金溪书”的名谚。
金溪英才辈出,有著名的宋代理学家和教育家陆象山,元代历史学家危素,明代医学家龚延贤,清代学者蔡上翔,近代红十军军长周建屏,当代科学家郑泉水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近年来,金溪才子更是遍布神州大地,每年都有近千名莘莘学子迈进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 金溪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境内资源丰富。金溪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县耕地 37.5万亩,年产粮食4.5亿斤。金溪是江西省黄栀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早熟梨重点基地县,规模分别达10万亩和6万亩。金溪是全省唯一的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4.6%,农产品以“绿色”著称。金溪藕丝糖、浒湾贡面等名牌食品饮誉全国,丝绸、香料、茶叶、色素系列产品远销海外。广袤的地域蕴藏着丰富的地下宝藏,已探明的矿藏资源20余种,开采价值较大有石墨、珍珠岩、重晶石、瓷土和玛瑙,其中石墨探明大概为2100万吨,是全国第二、江南第一富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洗牌”的难得机遇,把金溪带进一个崭新的发展时空, 13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春潮涌动,云蒸霞蔚。县委、县政府按照“强化一个中心,突出两条主线,调优三个结构,建好四大基地,抓好五大产业,加大六个力度”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一招三化”进程,努力实现三大产业、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春秋战国时,金溪始属吴,越灭吴后属越,楚灭越又属楚。
秦时,金溪属九江郡。
汉初,金溪属淮南郡,后属豫章郡南城县之地。东汉时金溪属豫章郡临汝县地。
三国时,金溪属吴国临川郡临汝县地。
晋朝南北朝时,金溪的隶属与三国时相同。
隋时,金溪属抚州郡临川县地。
唐时,仍属临川县,在今县址上设上幕镇,并在镇东的白面坞与金窟山、宝山设置了冶炼场。
五代十国时,金溪先属吴国、后属南唐的抚州临川县。公元958年,南唐以临川县的上幕镇及靠近该镇的归政乡设置了金溪场。
宋淳化五年(994),临川县的归德、顺德、顺政连同原来的归政共四乡被立为金溪县,属抚州管辖。
元时,金溪属抚州路。
明时,金溪属抚州府。
清时,金溪仍属抚州府。
民国初,金溪属豫章道。民国21年金溪属江西第五行政区,民国24年金溪属江西第七行政区。
1949年5月7日,金溪县获得解放,属赣东北区贵溪督察专员公署,同年8月改属抚州专区。1967年,金溪属抚州地区。2000年10月,金溪属抚州市。



历史人物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自号存斋,世人尊称为象山先生,陆坊乡青田村人,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陆九渊于宋乾道八年进(1172)登进士第,任隆兴府靖安县主簿;淳熙九年(1182),到首都临安任国子正;淳熙十年至十三年,在敕令所任删定官;绍熙元年(1190),主管台州崇道观;绍熙二年,出知荆门军;绍熙三年腊月,病死于荆门任上,归葬于金溪。嘉定十年(1217)赐谥“文安”。明嘉靖九年(1530),被列入孔庙配祀。
  陆九渊在官时为政清廉,爱干实事,不喜空谈,他认为“任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医国“四君子汤”。他治理荆门,政绩显著。陆九渊官虽不大,但理学名望很高。陆学又称“心学”,他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此所谓的“心”,又叫“本心”、“善心”,也就是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意识。帮自南宋以来,统尊他为“百世大儒”。陆九渊又是一个教育家,在南宋思想学术领域内独树一帜,与朱熹对垒而立,吸引了很多学子,尤其在贵溪象山讲学时,授徒极盛,达数千人。后人将他生前所著所讲,编为《象山全集》,凡36卷。他的学说后由明朝王阳明继承和发展,称为陆王学派。
危素(1295-1372),字太朴,又字云林,黄通乡高桥人,唐朝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代。元朝历史学家、文学家。
  少时曾拜读吴澄门下,并尊李存为师,年轻时便精通五经,学识渊博,名扬天下。元至正元年(1341)被大臣荐授经筵检讨,负责主编宋、辽、金三史,并注释《尔雅》。至正五年先后任国子助教、翰林编修、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大司农丞、礼部尚书、参知政事。明洪武二年(1369),授翰林侍讲学士,与宋濂同修元史。朱元璋对其较为器重,赐小车,免朝谒,常与酒宴,并有诗词酬唱。由于皇帝对他的宠信,引起了某些大臣的嫉妒,被弹劾其为亡国之臣,不宜重用。洪武三年,危素被谪居和州。
危素博学,善为古文。元至正年间,独以文名天下,尤精于书法,片纸只字,人们都爱珍藏。他著有《说学斋稿》四卷,《云林集》二集,《草庐年谱》均流行于世。
曾坚,字子白,石门乡靖思人,从小严受家训,钻研经籍。元至正十四年(1354)会试廷试皆第二,是金溪进士中第一个榜眼。曾坚与县人朱夏、葛元喆、危素齐名,元时有“曾、朱、葛、危之文学”的美称。曾坚在元朝官至翰林学士,明初为礼部侍郎。其所著述,有《中兴大要》六篇,《望周山金石斋》、《青华闽海》、《昭回从政》、《逾海志》、《逾辽志》等。

吴伯宗(卒于1384年),新田人。明洪武三年乡试中举,名列第一,为解元。洪武四年会试第一,为会元,廷试复得进士第一,是金溪唯一的状元。所谓“三元及第”,吴伯宗兼而有之。先后授国子助教、翰林典籍、翰林检讨、武英殿大学士,后因受弟牵连,谪居云南,暴卒于途。吴伯宗在天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曾翻译《回回天文》等书,著有《荣进集》四卷行于世。

王英(约于1374-1449),字时彦,别字泉坡,兴贤坊人。明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庶吉士。掌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又修太宗、仁宗实录,累官至礼部尚书。其书法劲丽,飞动园转,有怀素之风,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皇帝特赐金钊束手,以免应接不暇,只有皇帝需要书写时,才开金钊,卒谥文安。著有《泉坡集》。
吴悌(约1502-1569),字思诚,学者称疏山先生,琅琚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初任山东乐安县令,又调安徽宣城,升御史。严嵩败后,官至南京大理卿、刑部侍郎,卒后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庄,郡人建祠与陆九渊、吴澄、吴与弼、陈九川并祀,曰五贤祠。时人谓“得罪权贵止于不为官,得罪疏山则不可为人”。其为世人折服如此,著有《吴疏山集》。
傅良桥,字汝济,中洲傅家人,明代搞倭民族英雄戚继光部下谭纶之参将。明万历七年(1579)参加武乡试,次年考中进士,升广东练兵游击。万历二十五年,奉调征倭寇抵朝鲜。因屡战屡胜,提升神枢营执事、昭勇将军,画像御屏纪功,后调广东东山参将。在任期间,深得民心。

龚廷贤(1522-1619),字子才,号云林,合市人。廷贤受家庭影响,从小立志,以医济世,一生行医60多年,曾名噪一时,被尚书荐为太医院吏,其著述《神杏仙方》、《万病回春》、《寿世保元》、《云林神彀》、《济世全书》、《小儿推拿秘旨》等书,对我国医学史及世界医药事业都有深远影响。

蔡国用(1579-1640),字正甫,号静原,石门靖思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中书舍人,历任山西道御史、福建道御史、浙江道御史、提督应天学政、大理寺少卿、太仆正卿、工部左右侍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蔡国用素来不阿不激,遇事从容,成竹在胸,独为皇帝信任,予以加官晋爵,显赫一时。及卒,语不及私,帝闻痛悼,辍朝三日。赐封号文恪,诰授光禄大夫。


金溪县异闻轶事
神童方仲永 宋朝年间,金溪黄通乡白马岭下有个叫方仲永的孩子,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五岁那年,没有读过书的方仲永,竟能写字作诗,被当地人称为神童。于是人们纷纷赠以钱币以求诗讨联。其父觉得有利可图,就整天带着仲永来往于文人学士和大户人家,不让仲永读书学习。久而久家之,仲永就渐渐平淡无奇了,到20岁时,已经和平常人一样,再也不能作诗答对了。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亲闻此事,十分感慨,作了《伤仲永》一文,叹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后人为纪念方仲永,将云林和白马岭之间的山峰命名为“神童峰”。
六月下雪  清顺治十年(1653)农历六月的一天中午,全县各地忽下大雪。仰视半空,玉蟒照耀,雪花落至屋檐前,融化不见。以衣盛之,俨然雪花六角。
一、 轶事
王安石五至柘岗
县志载:“柘岗在十七都,县西六十里,高二里,周迥五里,形势回伏,幽偏可怡,每春月,辛夷盛开。上有王安石读书堂……”。王安石是柘岗吴家(今废)的外甥和女婿,一生五次回乡,每次都曾来过柘岗。
第一次是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13岁的王安石因祖父王用之病故,随父母从韶州回来奔丧,并在家守孝3年。其间到柘岗住的时间较长,并于此时见到了金溪神童方仲永。
第二次是在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王安石23岁,正官淮南,因探望祖母回乡,又到柘岗舅家,当他得知仲永已“泯然众人矣”,感叹之余,作《伤仲永》一文。
第三次是在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30岁的王安石在鄞县任满,抽空回乡,又往柘岗。
第四次是在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38岁的王安石任三司度支判官,奉旨回京时归临川,又到柘岗。恰值城陂院修建竣工,应邀写了《城陂院记》。
王安石最后一次到柘岗是在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57岁的王安石第二次辞去宰相,终身退隐。他推行新法受阻,旧地重游,倍增伤感。在将至柘岗的路上,作七绝诗《柘岗》。
柘岗在王安石的人生经历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他深入社会底层进行观察了解社会实况的一个接触点。
汤显祖与金溪诸友
  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与谢廷谅自幼结识,少年时一同进学读书。两人青年时期便以文选知名海内,常有互赠诗歌之举。万历七年(1579),汤显祖特请谢廷谅为诗集《问棘邮草》作序。谢廷谅给汤显祖的处女作《紫萧记》以很大的支持,汤每写完一出,谢廷谅等便去谱曲演唱。汤显祖与廷谅弟廷赞关系也不同一般。除了两谢外,还有高应芳、吴仁度、胡桂芳等与汤显祖相友善。
徐霞客游金溪
  明崇祯九年(1636)十月二十七日,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从贵溪的上清渡溪越岭,来到金溪境内的孔坊村,当即住宿孔坊,第二天再从孔坊出发,经葛坊、青田,过五里桥,抵达金溪县城。徐霞客对金溪县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作了:“城径二里,由东出西。其北为抚州道,城外东北为黄尖岭,即出金处,志所称金窟山”的记述。特别是对“锦绣谷”作了客观的解释:“金窟山之东南,环绕城南者曰朱干山(即翠云山),自金窟,茵陈北、东、南三面环城,所云‘锦绣谷'是也,惟西南少缺。”二十九日,徐霞客经过金溪县的大塘、贾源、清江,在后车村吃过午饭,然后进入南城县境。
八大山人在金溪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朱耷,名号八大山人,在二十八都碧溪里(今彭家渡一带)住了一段时期,与彭家渡肖家名士肖复远交好往来。
八大山人狂放不羁,饮酒作画,似癫如狂,乡邻早有所闻,欲一睹为快。肖复远理会大家的心意,一日,他备酒置席邀请名士作画,并招呼乡邻前来观看,八大山人借着洒力,画性大作,只见他有意无意中操起一块摸桌布,沾好墨汁,运动手腕向宣纸上略旋数下,再用竹筷沾墨在上面稍事勾勒,一幅临风摇曳,栩栩如生的残荷败梗图便展现在大家面前,众人无不赞不绝口。

金溪特色产品蚕丝被
选用100%天然纯蚕丝,经独创科学工艺精织而成,富含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对人体皮肤有显著的保健作用。其被体品质纯正、不霉不蛀、质地柔软、轻松贴身、均匀平滑、保暖性极佳,是居家和赠送亲友的最佳礼品。

秀谷银毫
选用深山优质清明前茶叶为原材料,经科学工艺精制而成,无任何污染,且富含天然锌硒。其条形微扁、芽头短小,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口感独特、回味无穷,是养生保健、赠送亲友之佳品。

水晶玻璃制品
水晶玻璃制品以水晶玻璃球、八角珠等灯饰、工艺品、装饰品为主,以优质高档水晶玻璃为主要原材料,制作工艺种类有打磨系列、内画系列、吹拉系列,产品棱线分明、流光溢彩、晶莹剔透、典雅大方美观,不是流水却似流水般清晰,不是宝石却像宝石般闪光,符合国内外人士广泛的审美情趣和选购需求。各类灯饰适用于各种水晶吊灯、吸顶灯、欧式灯,各种工艺品、装饰品是点缀家庭、宾馆、会议厅、接待室、办公室等各种公共或个体场所的上佳工艺品,极具实用性和装饰性。

金溪蜜梨
金溪县种植果树历史悠久,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果树发展较快,但主要以柑桔为主。1989年世界银行红壤项目实施时,金溪开始从浙江引进了1000多亩黄花、新世纪、杭表、金水2号、“三水”等南方优质早熟梨,其中以黄花为主栽品种。1991年百年不遇的大冻,使全县3万亩柑桔全部冻死,而蜜梨经过正常的栽培管理,达到了“3年试产、4年小产、5年丰产”的要求,1993年五年生梨平均亩产达2500公斤,最高亩产过3550公斤,产值分别达6000元和8500元,并涌现出一批高产典型的示范户,这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种植蜜梨的积极性,金溪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了大力进行金溪蜜梨开发的战略决策,并出台了一系列开发优惠政策,制订了年度发展计划和10年远景规划。到目前为止,金溪县蜜梨面积发展至4万亩,其中投产面积为2.5万亩,2002年蜜梨产量1.5万吨,2004年蜜梨产量达2万吨,全县已形成了多轮驱动、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发早熟梨的格局。2000年,金溪县列为全省早熟梨发展重点基地县。2004年7月18日,全省梨业工程现场会在金溪召开,从此拉开了全省实施梨业工程的序幕。2001年7月25日,全国南方优质早熟梨技术信息交流会的参观现场在金溪县举行,极大地提高了金溪蜜梨的知名度,金溪县早熟梨生产在全省具有技术和品种上的优势。

浒湾金桔饼
浒湾金桔饼是金溪传统特产之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系用当地产金桔为原料,经过选料、盐渍、残胚、压制去籽、打灰、水漂、糖煮、拌饼等八道工序精制而成。因其形状如铜钱,故又称“金钱饼”。
  浒湾金桔饼色泽明纯,性味甘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糖类化合物、有机酸、金钱甙及矿物质等营养成份,能生津开胃、通气化痰、止咳散寒、用少许金桔饼和葱泡水,可治感冒,用少许煮粥能解署止渴,还可做各种糕点的原料,也是一般家庭常备的果点佳品。
  1985年,疏山牌金桔饼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和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产品行销十多个省、市

方何米粉
方何米粉产于陆坊乡方何村,系金溪传统名产,明朝时就见于市场。它选用优质晚米,人工精制而成,具有清白、细嫩、光滑柔韧的特点,久煮更韧,齿咬不断,飘以鸡肉汤,鲜美可口,县人常把此品作为馈赠亲友礼品。
  方何米粉制作时,须先把米淘三次,滤净泔水,放入缸内用清水浸,热天浸4-5天,冷天浸10-15天,然后用磨磨成粉,将粉搓成粗园条,放入热水中煮,煮至半熟即取出,放至石碓中去碓,然后取出搓成粉筒般粗的粉聚,再用粉榨将粉聚榨入沸水锅中,煮熟后捞起,放入装有鲜井水的缸内,冷却后把粉条铺在竹摺上,排成长宽相同的粉条,放在太阳底下晒4-6个小时,干后取下,收藏待用。
  方何米粉既可凉拌吃,又能炒着吃,还能制成汤泡粉。

浒湾油面
浒湾油面为金溪传统名牌产品,明末见于市场,清代被选为宫廷食品,故有“龙须贡面”之称。
  浒湾油面采用优质面粉、茶油、精制薯粉、食盐等原料,手工精制,微风凉干而成。其做工考究,和面、调料、搓条、过油、入箱、上架等十余道工序,要求一环扣一环,且一年四季的调料不同。它具有润滑、细腻、烹调不糊、口感不粘等特点,且有健脾胃、降血压、祛风寒、催母乳等功效,是老、弱、病人、孕妇、婴儿的理想食品。
  浒湾油面烹调简单,包装讲究,民间常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人们每逢寿诞、婚嫁、婴儿出生,不论贫富都会吃上一餐油面,以示长寿吉祥。
  1984-1985年,浒湾油面厂生产的龙牌贡面两次被省商业厅评为优秀产品,1988年参加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同时在上海的展销会上获得上海市民的青睐。

金溪藕丝糖
藕丝糖是金溪县的特产之一。它的外形好似一团洁白无瑕的藕丝,素以甜、脆、香酥而称著。但甜而不腻,脆而不碎,外形美观、落口消融。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说:“浒湾油面进汴梁,方河米粉去湖广,黄通冬笋满省跑,四海闻名藕丝糖。”金溪四大特产而以藕丝糖名列前茅,可以看出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金溪藕丝糖历史悠久。相传在明万历年间,便有小贩挑着糖担,敲着小锣,走乡串村叫卖,每逢迎神赛会及春节前后更盛。它是在品种繁多的糖饼、子糖、空心糖、灌雪糖等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形成的。一年中只有冬季才能生产,做法是用原糖拉成细丝(形为藕丝)再一团团包以芝麻、白糖、桂花、桔饼。
它是一门精尖的工艺,农村有“做糖酿酒,充不得老手”之说。即使是手艺高超的老师傅,稍一疏忽,也会有“翻锅”的危险。因此,对于火色、气候、调料、入窖、时间、发酵都要掌握得不差分毫。发酵过头变成酸糖;火色老了,不但拉不出丝,而且味苦,变成牛筋糖;火色未到,不会凝结。同时,天冷天热和蒸糖时间、发酵时间都大有关系。
金溪藕丝糖传统取用金谷岩的金包银糯米和翠云寺马尾泉的泉水来制造,据说如此便味道更佳。以前,绣谷成内营业的糖店只有少数几家,且本小利微。现在当地政府大力扶持,开办了多家藕丝糖生产企业,藕丝糖不但效益可观,而且走出国门,远销欧洲,为当地创汇。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