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
ad
马鞍山市 位于中国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邻江苏省,宁铜铁路线上 。辖当涂县 。面积 1684 平方千米 ,1990 年人口104.93万 (市区42.06万),民族汉、回 、满、壮等 。原为当涂县地,1954年设马鞍山镇,1956年以当涂县马鞍山矿区及附近地区设马鞍山市。为地级市。
地理位置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北纬31°46'42''~31°17'26''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县接壤。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具有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全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4.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6公里。
自然资源 马鞍山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是我国七大铁矿区之一。矿区内铁矿山有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所属南山、姑山、桃冲铁矿及待开发的罗河铁矿,已探明的铁矿产地有31处,伴生矿产地10处,铁矿总储量16.35亿吨,占安徽全省铁矿总储量的57.32%,其中能满足工业开采的约10亿吨以上。矿床规模以大中型为主,矿体较大,储量亿吨以上的有5处,矿石平均品位36.55%,多属易选的磁铁矿石,经过选别流程可获得精矿品位53%~64%。马鞍山郊区的高村、陶村、和尚桥,当涂县境内的白象山,庐江县境内的罗河是潜力很大的后备矿山。硫铁矿集中分布在马鞍山郊区的向山、马山地区,总储量约2.62亿吨,约占安徽全省储量的55.39%。伴生的磷资源储量大,品位高,仅以南山铁矿凹山矿采场和尾矿坝中含磷计算,储量达1427万吨,约占安徽全省磷矿储量的1/3。钾长石矿主要分布于市郊葛羊山西部,储量达100万吨,剥离层薄,开采条件好,是陶瓷、玻璃、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制造钾肥、硫酸原料的明矾石矿,主要分布于向山地区的大黄山,储量约210万吨,含明矾品位38.7%。可作水泥工业掺料的石膏矿,分布于市区东南向山,为中型矿床。此外,还蕴藏可供开采的金、铜等有色金属矿及高岭土、云母等一些非金属矿。
. 马鞍山市土地总面积约16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2万公顷,林地面积2.49万公顷,交通用地1403.73公顷,水域7.64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960.8公顷。
马鞍山市(不含当涂县,下同)年平均降水量1060 毫米,形成大气降水总量约2.9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总量达1.13亿立方米。长江流经市区西部,平均年过境径流量高达9794亿立方米,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最可靠的水资源。境内长江水面达21平方公里左右。其他河流、湖泊、水库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1.51平方公里,池塘面积11.67平方公里,河流水面积5.7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丰富,其流速约0.525厘米/昼夜,流量为0.22立方米/昼夜。地下水一般在深度2米左右的含砂蓄水层中,砂层之下为含水量最高的淤泥层。另外,地下水位还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变动幅度约在O.2-0.5米之间。地下水的总流向, 由地势高的东部向地势低的西部流入长江。
旅游资源自古以来,马鞍山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畿辅,荆州至建康的门户,在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市郊古镇采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中国历代战争的天然博物馆之称。历史上以少胜多,以文胜武,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南宋文臣虞允文以一万八千人大破完颜亮金兵六十万,即发生于此。如果说战争体现了历史的沧桑,那么,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的吟咏,就是岁月的贮存的瑰宝。诗仙李白,留恋这里的山水之美,人情之醇,在这里写下了船颂千古的五十多首诗篇。民间更有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美丽传说。马鞍山钟灵毓秀,从六朝开始,但是的许多贵族就把这里当作终老之地。被列为八十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东吴名将朱然墓,是诸多六朝贵族墓葬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墓中出土的精美漆器及绘画作品,填补了从汉代至三国时期的美术史的空白。马鞍山境内的青山,是南齐大诗人、宣城太守谢朓十分钟爱的地方,他曾筑室山南而居,谓之“山水都”,后人称青山为“谢家青山”。诗仙李白爱读谢朓山水诗,“一生低首谢宣城”,遂有“宅近青山同谢公”的夙愿。青山亦有幸终成诗仙长眠之所,为后人所共仰。历史的积淀,为这里留下了众多人文宝藏。昭明太子阁遗址、黄山塔、当代草圣“林散之艺术馆”、广济寺、小九华等100多处人文景观,都闪烁着独特的光彩。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马鞍山的山水因为蕴涵了深厚的人文而富有生气。而人文的产生,正是来自于山水的滋养。马鞍山西傍长江,中含一湖,众多玲珑剔透的青山点缀在城市四周。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对此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誉。山、水、城融为一体,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风韵的山水园林城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采石风景区,拥有令人神往的佳山胜水。市区东郊的濮塘风景区为休闲度假的胜地。被誉为城市明珠的雨山湖风景区,占地1000多母,树影湖光,使人有城市山林之感。马鞍山作为全国十大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景观一日游,成为马鞍山旅游业的一条特色,名牌旅游线路,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为纪念诗仙, 弘扬民族文化,自1989年起,每年农历重阳节,马鞍山举办国际吟诗节。中国马鞍山国际吟诗节已成为安徽省主要旅游节庆活动之一。马鞍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将发展旅游业作为调整全市产业结构和促进城市功能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来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现代化城市旅游功能、旅游行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1500多年前的马鞍山,被谢朓誉为山水都,在那200多年后,山水都又成为诗仙李白的终老之乡,公元2000年,联合国又给了这儿一个“迪拜改善人居环境范例良好奖”的桂冠。
经济发展综合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省统计局审核确定,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下同) 4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75.3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134.8亿元,增长13.3%。人均生产总值为34012元(折合4361美元),居全省各市之首。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7:64.8:30.5调整为4.4:64.2:31.4,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028户,新发展私营企业1543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各项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已改制企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马钢、星马、山鹰3家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十七冶完成整体改制,成为产权多元化大型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文化、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当涂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基本完成。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其中: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4%;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0.3%;衣着类上涨11.8%;食品类上涨2.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生产领域价格高进低出,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5%,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6.1%。
工业和建筑业经济发展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为20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市开发区及其他工业完成155.2亿元,增长52%;马钢完成370亿元,增长6.3%;县区工业完成95亿元,增长22.7%。全市工业经济已形成多极发展、多点支撑的新局面。
工业支柱行业加快发展。全年钢铁、汽车、电力、机械、建材、轻工、纺织和化工等八大行业实现产值525.5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9.7%。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企业利润为32.8亿元,占全省比重14.2%;企业实现利税总额为62.79亿元, 占全省比重11.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7.61。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年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31.8%。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92亿元,比上年增长8.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08.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3.7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25.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6.62万平方米。
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市委市政府出台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18.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为57千公顷,增长2%。粮食产量为41.36 万吨,增长6.6%;油料产量为6.83万吨,下降11.1%;棉花产量为4560吨,增长30.1%。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56:44。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市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户;营销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为5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新开工“三资”农业项目125个,全年到位资金4.5亿元。
养殖业规模实现重大突破。畜牧业生产规模养殖取得重大突破,大牲畜存栏量达1.24万头,比上年增长116.3%。全年肉类总产量为2.83万吨, 比上年增长3.7%。渔业产品结构继续调优,名特优产品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水产生态养殖的经验得到农业部的肯定和推广。水产生态养殖面积为15万亩,比重达65%。水产品产量为6.49万吨,增长0.3%。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编制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各专项配套规划,修编了乡镇总体规划。市级“一镇十村”新农村建设试点进展顺利,当涂县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管理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9公里。公用设施日趋完善。500千伏滁马输变电、220千伏恒兴变启动送电,移动、电信枢纽项目相继开工。向山垃圾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王家山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按进度推进。天然气供气范围向农村延伸。市区至当涂县城公交车正式开通。城市中心区绿化美化亮化全面完成,采石河节庆广场基本完工。扎实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强力推进违法建设拆除工作,全年共拆除城区违法建设60多万平方米。
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完成城市中心区绿化,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太白游园,成功举办2006年金秋花展,大力推进雨山湖水域生态治理。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加快推进采石风景区配套设施建设,《采石风景区总体规划》通过了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发改委等国家六部委的专家审查。新增绿地面积129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2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06%。
历史沿革 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治今当涂县丹阳镇)。东晋北方战乱,难民南迁。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徒,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芜湖道,当涂属芜湖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仍直隶安徽省。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归马鞍山市。
马鞍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现辖三区一县。建市时,马鞍山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万人,经50多年发展与建设,马鞍山已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为人口达12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428亿元、市区面积354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城市。马鞍山不仅城市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独特的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先后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行政区划
马鞍山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
马鞍山市 面积1686平方千米,人口125万人(2003年)。
雨山区 面积 130平方千米,人口23万。邮政编码243071。
花山区 面积 123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243000。
金家庄区 面积 48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243021。
当涂县 面积1385平方千米,人口67万。邮政编码243100。县人民政府驻姑孰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
现任领导周春雨 市长
龙李海 副市长
吕金宝 副市长
陈苏汉 副市长
郑 超 副市长
方晓利 副市长
魏庆农 副市长
王晓焱 副市长
山市 文章山市(文言文) 作者:蒲松龄(“聊斋先生”字“留仙”)
原文:海市蜃楼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
解释: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选自{{聊斋志异}}6卷来自www.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