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工学会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中国兵工学会

中国兵工学会


ad

中国兵工学会成立于1964年4月。她是由中国兵器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社会团体,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的法人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中国兵工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和组织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思想,促进学科进步,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其任务是:组织学术交流,出版学术期刊,推进科技进步,传播科学信息,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发现人才,开展教育培训,提供中介服务,反映会员要求,维护会员权益等。
中国兵工学会设立会员、高级会员、会士以及单位会员和通讯会员5种会籍。其中,会士是会员中最高学术层次的称号;通讯会员是为满足外籍学者和中国台港澳地区的科技人士入会的愿望而专门设置的。中国兵工学会现有会员约60000人,高级会员400多人,会士26人,单位会员300多个,通讯会员18人。
中国兵工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每隔5年举行一次。主要职能是选举理事会,修改章程,制定工作方针,决定表彰奖励事项等。
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是学会的领导机构,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学会重大事项的决策.截至目前,中国兵工学会已经经历了六届理事会。第一届(1964~1983)理事长是王立;第二届和第三届(1983~1993)理事长是唐仲文;第四届和第五届(1993~2003)理事长是来金烈;第六届(2003~)理事长是马之庚。第六届常务副理事长是王德臣,副理事长是朱祖良、冯长根、王越、张维民、匡镜明、徐复铭、姜会林、张文栋、曹德生、白玉龙。
中国兵工学会的常设机构是秘书处,它在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处理日常工作。秘书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秘书长负责制。第六届秘书长是王智忠。
中国兵工学会目前设有6个工作委员会和40个分支机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是为理事会提供咨询和有关建议的工作机构,目前设有学术工作委员会、科普咨询与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和财务监督与基金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是负责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开展学术交流等学会活动的学术机构。目前设有:弹道、弹药、火炸药、火炮、火箭导弹、轻武器、引信、火工烟火、测试技术、自动控制、爆炸与安全技术、维修、工程装备、坦克装甲车辆、发动机、装备保障、计算机、系统工程、电磁技术、信息安全与对抗、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基本建设、可靠性、机械制造、特种加工、金属材料、非金属、压力加工、防腐与包装、光学、光电子技术、夜视技术、阻燃、民用爆破器材、应用力学、应用数学、标准化、情报、活性炭、焊接技术等40个专业委员会。
中国兵工学会是中国兵器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重要的对外交流渠道之一。曾经承担了行业和政府部门委托的大量国际交流和合作任务,特别是在引进智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成绩斐然。
中国兵工学会主办并出版包括《兵工学报》、《JOURNAL OF BALLISTICS》、《弹道学报》、《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火炸药学报》、《民爆器材》、《光学技术》、《车辆工程》、《探测与控制学报》、《兵器知识》和《轻兵器》等在内的十几种科技或科普期刊;每年还出版一定数量的会议论文集。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中国兵工学会曾成功举办过坦克装甲车、火炮、轻兵器、炸药与烟火、可靠性、测试、光学、阻燃等领域的学术会议。
学会以“三主一家”即学术交流的主渠道、科普工作的主力军、国际民间交流与交往的主要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之家为主要工作内容。同时还开展了科技奖励、科技咨询服务、继续工程教育等工作。
中国兵工学会作为中国兵工科技领域唯一的学术团体,由于全面认真地履行了各项职责,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连续被中国科协评为先进全国性学会。
“以人为本”,以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为导向,是中国兵工学会开展各项工作所遵循的原则;为军工企业科技进步服务,为繁荣学术和促进国防现代事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贡献,是新时期中国兵工学会最高的追求目标。
中国兵工学会会徽的外廓呈盾型,基本色调为草绿色,代表国防;上部是管式发射兵器的来复线图形,代表兵器装备;下部是“中国兵工学会”字样。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