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ad
19世纪下半叶,中国满清政府设立了制造局和船政局,陆续建设了织造厂、火柴厂、造纸厂等一批工厂。开发了煤矿,建造了铁路。从此,逐渐产生了中国的近代工业。随着派出的留学生学成回国,参加工程建设,尤其是自1906年詹天佑先生主持建设京张铁路工程起,才有了中国的近代工程技术人员。1911年以后,中国教育改革引入西方工程技术教育,培养了一批工程人才;留学生回国人数也不断增加,这就形成了中国近代工程技术人员的队伍。为适应工程技术人员的学术交流、切磋技术和提高水平的需要,我国近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学术组织应运而生。
1912年1月,詹天佑在广州发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以后颜德庆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工学会”,徐文炯等人在上海成立了铁路“路工同人共济会”。三会宗旨相似,不久三会合并成立了“中华工程师会”,詹天佑任会长,学会设在汉口,有会员148人。1914年改名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迁址于北京。
1917年,20余位留美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成立“中国工程学会”,以后迁往纽约。有会员84人,其中机械学科11人。数年后迁回国内,在上海建会。1923年有会员350余人,1928年分为机械等5个学组,1930年会员增至1500余人。
1931年,“中华工程师学会”和“中国工程学会”合并,成立“中国工程师学会”,并确定1912年1月1日为创始日,会址设在南京。决定以中国古代治水专家大禹的诞辰6月6日为"中国工程师节"。有50余个地方分会,会员2169人。出版有《工程》杂志等学术刊物。有15个专门学会,其中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1935年10月10日,刘仙洲、王季绪、杨毅、李辑祥、庄前鼎、顾毓泉和王士倬等人联名发函,在机械工程界征求成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发起人。信中称:“中国已成立的学术团体其会员专业无所不包,学术交流需要多学科合作,又需要分专业研究才能深入。各学科的学者由分散而集合,再由集合而到按专业设置学术组织,是自然的规律。机械工程是各种工程的根基,其应用范围也比其他工程专业广泛,有成立机械专科学会的必要”。截止到12月10日,征集到50名发起人,同意发起成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并决定在发起人中,用信函的方式推举5人组成筹备委员会。时至1936年1月,已征集到发起人152名。在北京清华大学成立了筹委会。
1936年5月21日,76名发起人集合于杭州国立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借中国工程师学会召开年会之机,召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立大会。黄伯樵任大会主席,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曾养甫等人列席会议。筹委会委员庄前鼎作报告。通过了会章;选举黄伯樵为会长,庄前鼎为副会长,柴志明等9人为董事。
1936年5月22日,在杭州西湖楼外楼饭店召开了第一次董事会会议,选举了秘书董事、会计董事和总编辑,通过了以下事项:下届年会与各工程师学会联合举行;允许各地方成立分会,并发展会员和团体会员(赞助会员);通过会费管理办法;决定总会会址设在南京学术团体联合会的办公场所;组织成立安全法规委员会和试验法规委员会。
1936年5月30日,在上海新亚大酒店召开了第二次董事会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学组;出版会刊;组织成立编辑委员会和出版委员会;在大学机械工程系三、四年级学生中发展学生会员。
1936年7月29日,在上海滨河大厦召开了第三次董事会会议,会议决定将刘仙洲先生编撰出版的《机械工程名词》一书的销售收入,作为本会编辑部基金。拟定成立原动机组、自动机组、普通机械制造组、矿冶机械组、化工机械组、铁道机械组、兵器制造组、造船工程组、纺织机械组、农业机械组、航空机械组和卫生机械组等12个学组。
193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始出版会刊《机械工程》(季刊),杨毅为首任总编辑,有编辑30人,创刊号在北京印刷。
1941年有会员480余人,团体会员20个,有7个分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重庆、昆明等地举办过一些学术会议
1945年前后由韦以黻任会长,刘仙洲任副会长。由于韦先生于1947年逝世,刘仙洲赴美,所以在1948年2月召开的学会第12次董事会会议上,推选程孝刚任代理会长,王树芳任总干事。决定在南京、上海、武汉、广东等地尽快建立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通讯处定为南京铁路总机械厂;推选周茂柏等4人为司选委员,以通信方式选举理事和监事。之后,用通信方式选出程孝刚为会长,石志仁为副会长,顾毓泉、杨毅、欧阳仑、王树芳、钱昌祚、庄前鼎、杨继曾、柴志明和潘世宁等9人为理事。
在1947年至1949年中国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基本停止活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百废待兴,开始酝酿成立学术组织。1950年8月18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成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科联),由李四光任主席;成立"中华全国科学普及协会"(科普),由梁希任主席。由吴玉章任两会名誉主席。
在此之后,由中国机械工程界前辈刘仙洲、石志仁、刘鼎、沈鸿和庄前鼎等发起,重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经过半年多酝酿,于1951年4月11日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在1951年6月30日召开的筹委会扩大会议上,决定了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日期、代表名额和代表名额分配办法。
1950年冬至1951年8月,桂林、长沙、天津、杭州、南昌等地相继成立了机械工程学会的地方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1951年9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选举刘仙洲任理事长、石志仁任副理事长。此后,各大城市相继成立了分会;组织了大型综合性学术活动;编写了《机械工程名词术语》;翻译出版《苏联机械工程百科全书》。1953年创刊《机械工程学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1954年8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此时全国有31个城市成立了分会或分会筹委会,会员5000余人。代表大会选举石志仁任理事长,刘仙洲、汪道涵任副理事长,金芝韩任秘书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于1959年12月在北京召开学会工作会议,调整理事会。推选刘鼎任理事长,石志仁、刘仙洲、沈鸿、江泽民任副理事长,李安任秘书长,陶亨咸、魏新学任副秘书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于1961年11月22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了10周年年会和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推选汪道涵任理事长,刘仙洲、石志仁、刘鼎、沈鸿、江泽民任副理事长,陶亨咸任秘书长,张方、施泽均任副秘书长。10周年年会共收到论文593篇,200多人参加。
1962年至1966年,学会活动有很大发展,先后成立了铸造、锻压、热处理、焊接、粉末冶金、机械加工、理化检验、机械传动、汽车和透平与锅炉等10个专业学会。召开了17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收到论文近3000篇,讨论了70个重大科技问题,有5000多人参加。开始组织编写《机修手册》等工具书。
1962年至1966年,有27个省市和64个大中城市成立了机械工程学会,地方学会达到91个。仅1963年和1964年2年内,共组织了68次大型学术活动。
从1966年开始至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学会停止活动12年。但是学会的一部分专家仍坚持编写科技文献书籍,坚持编写出版《机修手册》,参加《机械工程手册》和《电机工程手册》的编辑出版工作。
1978年9月,在秦皇岛市召开"文革"后的第一次大型学术年会,这标志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从此恢复活动。
此后,各专业分会恢复活动,并新建了一批专业分会;30个省市都建立了省级的机械工程学会;有500多个市、县建立了市(县)级的机械工程学会。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来自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