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
ad
人物介绍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中国作曲家。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其中《黄河大合唱》是最杰出的大合唱影响最为广泛。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历史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 著名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写出了华夏民族的心声!
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
《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并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首演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器有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选成效果……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40多位势血青年放声高唱,《黄河大合唱》从此传遍了延安,传遍了中国,飞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响不绝,震撼人心,经久不衰。毛主席看了演出后,特别高兴,站起来使劲鼓掌,连声说:“好!好!好!”周总理也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
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为舞台剧和电影所作的插曲。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或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如:《夜半歌声》《莫提起》,充满激情和幻想,唱出了横遭封建势力迫害和国土沦丧后的痛切感情与战斗呼号;《热血》和《黄河之恋》都是慷慨悲歌,表达了为自由而战的坚强意志和胜利信心;《做棉衣》《江南三月》和《战时催眠曲》等,则以优美亲切、纯朴清新的民间音调,抒发了抗战妇女的爱国深情。
为了表现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使歌曲更具有民族特色,冼星海还探索创造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歌曲样式。其中有将抒情性与战斗性两者不同的表现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歌曲,如《在太行山上》《三八妇女节歌》;有颂扬性的歌曲《赞美新中国》;还有将民间说唱音乐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音调相结合的叙事性歌曲,如《梁红玉》和《打倒汪精卫》等。他很善于发掘歌词语言的韵律美,在表现主题形象的前提下予以音乐性的发挥。他也很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歌曲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领唱、合唱和有说有唱等,特别是在群众歌曲中广泛运用轮唱和二部合唱的形式,在当时的抗战歌咏中具有创新的意义,并具有广泛的影响。此外,他在去苏联期间,主要采用中国古典诗词谱写的艺术歌曲,在探索新的体裁和民族风格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冼星海在音乐创作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开创了表现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并具有民族特点的大合唱创作。所作4部大合唱,在题材、内容的现实性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是相同的,但又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以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处理,而使各个作品具有不同特色。作于1939年3月的《生产大合唱》,以载歌载舞和戏剧表演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春耕”、“播种与参战”、“秋收突击”和“丰收”4个场面,表现解放区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抗战生活,音乐具有民间风味,合唱粗犷质朴,其中的《二月里来》和《酸枣刺》两个段落,常被作为独唱和童声合唱曲目,流传至今。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周年而作的《九一八大合唱》,是一部叙事性的大合唱,采用交响性和回旋曲的形式结构,全曲以具有舞蹈特点的音乐主题和悠长深沉的副主题对比贯串和反复出现,其间插入许多不同性格的段落,表现人民群众在欢庆胜利时回顾抗战历程,激发起抗战到底的决心;其中的女声独唱与合唱段落《九一八子夜歌》,运用了戏曲、说唱音乐中的板式变化手法,具有戏剧性效果。《九一八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的乐队伴奏,在对民族打击乐器和中国音乐风格的节奏的运用上很有特色。作于1940年3月的《牺盟大合唱》,是为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抗日决死队写作的一部群众歌曲联唱形式的大合唱,包括齐唱、独唱、轮唱、合唱等6个段落,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黄河大合唱》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创作于1939年,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突出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酷爱自由、胸怀宽广的崇高品德,愤怒地控诉了敌寇的入侵给黄河两岸人民所造成的深重灾难,最后以激昂的旋律威武雄壮地奏出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反抗日寇的侵略、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英勇战斗的时代最强音。整个作品自始至终都以扣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鼓舞人们为真理和正义而战斗,对未来和胜利充满着信心。《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为求民族解放、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斗争的优秀作品,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和独创性。
《黄河大合唱》演出后,轰动了整个延安。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校成立一周年的晚会上,毛泽东观看了冼星海亲自指挥的演出,连声称赞。同年7月,周恩来也观看了《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并亲笔给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 !为大众谱出呼声!”郭沫若在《黄河大合唱》的序中写道:“《黄河大合唱》是抗战中所产生的最成功的一个新型歌曲。音节的雄壮而多变化,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涛一样,震撼人的心魄。”
《黄河大合唱》的问世,对抗日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最后的生活
1940年12月,冼星海来到苏联,这是他生活的最后五年。在此期间,他得以有较集中的精力对几部大型作品进一步修饰并最终完成。1941年6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苏德战争”。连年的兵火战乱,颠沛流离,生活无着,再加上缺医少药,使本来体弱多病的冼星海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1945年初,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刚住进医院,冼星海便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但病魔无情,1945年10月30日他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40岁。同年11月14日,延安隆重举行了“冼星海追悼会”,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冼星海年简冼星海(1905---1945)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18年
考入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在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半工半读时,就参加乐队并担任小提琴、单簧管演奏员,还担任指挥。
1926年
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选修小提琴。
1928年
入上海音乐专科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钢琴。此期间,发表有《普遍的音乐》等音乐评论。
1929年
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后赴巴黎勤工俭学,师从丹第(V.D'INDY)学提琴,从师杜卡斯(Paul Dukas)学作曲理论与作曲。
1931年
考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留学期间,创作有 《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中国古诗》等十余件作品。
1935年
毕业回国,积极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创作大量群众歌曲,并为进步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及话剧《复活》、《大雷雨》等作曲。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并赴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5年到1938年
创作有《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莫提起》、《黄河之恋》、《热血》、《夜半歌声》、《拉犁歌》、《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大量各种题材、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年
任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子大学兼课。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时,为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写下了这部名垂青史的音乐名作。并创作有《生产大合唱》等著名作品。
1940年
赴苏联留学;次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无法回国,因生活艰苦,疾病缠身。
1945年10月30日
病逝于莫斯科克林姆林宫医院。在莫斯科病逝,年仅40岁。
冼星海部门代表作品目录
冼星海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数百首音乐作品和大量的音乐论文,主要作品有:交响乐《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作品。存世的作品近三百件,含四部大合唱、两部歌剧音乐、两部交响乐、四部交响组曲、两百余首歌曲、十余首器乐曲等。先后发表有《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三十余首音乐论文。
《拓荒歌》《牺盟大合唱》 《小孤女》 《心头恨》《杨柳枝词》《夜半歌声》《赞美新中国》《在太行山上》《战时催眠曲》《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做棉衣》 、《热血》《青年进行曲》《怒吼吧黄河》《牧歌》《民族解放》《茫茫的西伯利亚》《路是我们开》《梁红玉》《九一八大合唱》《江南三月》《黄河之恋》《黄河》《妇女进行曲》《反攻》《到敌人后方去》《打倒汪精卫》《别情》《保卫黄河》《“三八”妇女节 》《“满洲”囚徒进行曲 》《保卫卢沟桥墩》《拉犁歌》《二月里来》《救国军歌》《莫提起》《赞美新中国》《谁来跟我玩》《游击军》《生产大合唱》《追悼歌》《顶硬上》。
冼星海的名言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献他纯洁的爱国之心。
同名电视剧片长:二十集
主创人员:
出品人:张惠建、李海元
总策划:朱小丹、何敬修
总顾问:逢先知、金冲及
总制片:胡国华、王克曼
总监制:方健宏、白玲、何日丹
导演:段果平、程生生
编剧:王朝柱
主要演员:
马晓伟--饰冼星海 唐国强--饰毛泽东
刘 劲--饰周恩来 玛丽咏--饰露易丝
刘 琳--饰钱韵玲 弗朗索瓦--饰杜卡斯
牟 云--饰黄苏英 宋晓英--饰钱母
故事梗概:
1929年,胸怀音乐救国大志的冼星海告别了故乡和亲人,踏上了巴黎求学之旅。在异国他乡,他饱尝了屈辱与磨难;也享受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甜蜜;更收获了音乐的硕果。
当日寇的铁蹄踏在了中国的土地上时,冼星海毅然离别了热恋中的巴黎女友。回到了祖国,他用满腔热血谱写出一曲曲激昂的音乐去唤醒民众,鼓舞人民的斗志。
在延安,冼星海谱写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成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
冼星海逝世之后,毛泽东同志于悲痛之中亲笔写下挽词:“向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分集剧情:第一集
1928年,苦难的中国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京、津、沪等大城市掀起了闹学潮之风。年青的冼星海从上海回到了故乡广东番禺,受聘于岭南中学。星海的母亲和乡亲们都为星海的归来感到高兴,深为星海母亲喜欢的儿时女伴三妹内心也激动不已。不曾想将振兴祖国音乐为已任的星海回乡不久,就向三妹抒发了自己的志向,告诉她自己决定远赴巴黎求学深造。请求三妹帮忙照顾自己的母亲。
星海说服了自己的母亲,踏上了去巴黎的航程。因为囊中羞涩,他不得不在船上做起了司炉工。在漫长的海上旅途中,他结识了充满正义之心的法国船员古久里,古久里得知了星海的情况,内心对这个热血青年充满了好感。同船的另外两个中国留学生柳莺和德烈对贫穷的星海不屑一顾,柳莺还怀疑自己所丢的项链为星海所窃,在船上的外国巡警抓捕星海之时,古久里站出来为星海解了围。
终于来到了艾菲尔铁塔下的洗星海内心充满了壮志豪情,可是巴黎并不是他所想象的人间天堂。租房碰壁的星海在向往已久的巴黎音乐学院门口又遇到了门卫的阻拦,著名的音乐教授杜卡斯又因星海被迫卖掉小提琴而不愿继续与他谈音乐之事。
星海在雨中怅然离开了音乐学院大门……
星海提着皮箱继续寻求租房,但屡求不成,只得夜宿塞纳河边。
第二集
冻饿交加的冼星海突然间听到了街上传来的“国际歌”声,只见一大帮巡警正在追打游行的义士,巴黎街头一片混乱。船上结识的法国友人古久里也在被追赶的人群中。星海瞒过了法国巡警,使古久里免遭毒手。
古久里领着星海来到一家餐厅,找到老朋友——中国厨师老王,让老王帮星海找份活干,老王说服餐厅老板娘留下了星海在餐厅打工。星海在这些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个狭小的阁楼里落下了脚。
星海一边在小餐馆里辛勤的打工,一边勤奋地写曲吹箫,厨师老王对这个忠厚的年青人十分关心照顾,在圣诞到来之际,要把餐厅老板娘送给自己的皮鞋转送给星海,这使喜欢王厨师的老板娘十分不快,从此对星海加大了工作量。
阁楼中星海思乡的箫声打动了不远处住着的法国女孩路易丝。她常常望着那扇阁楼的窗户,久久凝思。
有一天,星海兴奋地告诉老王哥,自己买了一把小提琴。餐厅的法人——一个善良的法国老兵取笑他自不量力,星海也笑言:你们等着看吧!在巴黎餐厅打工的日子里,星海依然沉浸在自己的音乐创作激情之中。因此,经常受到餐厅老板娘的呼喝责骂。
第三集
一天,星海的旧时同学夏童领着一位小老乡来到了餐厅,经介绍,星海方知这位比自己更年青的海丰老乡便是久已闻名的巴黎音乐学院第一位学小提琴的中国留学生马思聪。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星海更加刻苦练琴,马思聪给予了他极大的关心和帮助。
星海因过度劳累摔倒在餐厅楼梯口,被老板娘怒骂,星海不堪忍受法国老板娘对他人格的侮辱,离开了这家餐厅。
马思聪将星海引荐给了巴黎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星海在奥别多菲尔教授面前拉了一曲广东音乐《饿马摇铃》,教授十分赏识星海的才气,认为他更适合于考作曲专业,但又告诉他不练习钢琴还是不行的,星海也认为教授所言极是。
在巴黎街头星海看到了一则招聘家教的启事,遂按地址找到了那家主人,他做上了家教。在那里他一边教法国小男孩拉小提琴,一边借用主人家的大三角钢琴苦练。业余时间,他还到一家家酒吧为客人们拉小提琴赚取房租费,优美的琴声把那些开始瞧不起他的洋人们给震住了。可是,千辛万苦赚来的银俩也只够填肚子交房租,依然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夜里,星海点起蜡烛,用小刀在床上方的木板上刻下了“音乐,我的生命”几个大字,他心中那希望的火焰还在熊熊燃烧。
路易丝一直关注地倾听着星海从内心深处发出的琴音。
第四集
和星海同船来到巴黎的柳莺和德烈因父辈与中国驻法国的文化参赞是故交,顺利的到中国驻法国使馆领取了丰厚的助学经费。而同时前往使馆申请助学金的星海却被势利小人参赞大肆揶揄嘲讽,星海愤然离开使馆。
航海归来的古久里却原来便是路易丝的哥哥,热情的古久里要请星海来家里做客,路易丝听了十分开心。
一家咖啡馆里,星海为客人们演奏着《饿马摇铃》的小提琴曲,柳莺和德烈也在客人们中间,柳莺被星海的琴声折倒,赞不绝口,一旁的德烈十分不快,恶意贬低星海,且出拳重击星海,星海爬起身跌跌撞撞走出咖啡厅,不一会就晕倒在街头,幸好被上街购物的路易丝母女相救,将他扶回自己家中疗养。
古久里、路易丝兄妹热情地接待了星海,古久里还让妹妹帮星海实现音乐理想。路易丝帮助星海安排了与杜卡斯教授的相见,但杜卡斯对星海的钢琴演奏十分地不满意。星海解释自己很久没摸过钢琴了,今后会加倍努力,但杜卡斯并不以为然。
回到小阁楼的星海躺在床上苦思冥想,正在这时,厨师老王痛哭着来找星海,告诉他东北三省被小日本侵占了,并给他捎来了一封家书,老王泣不成声地离去了。星海也陷入了无边的沉痛……
在昏暗的阁楼里,星海奋笔写下了抒发爱国情怀的交响曲《风》。
第五集
冼星海内心悲愤万分,他拿起小提琴站在窗台上拉了起来。从黑夜拉到清晨,他的琴声让路易丝和在街头漫步的杜卡斯教授为之动容,两人不约而同的走进了星海的小阁楼……
在杜卡斯教授的安排下,星海谱写的《风》交响音乐会在巴黎音乐学院礼堂举行,星海希望和路易丝一起去听音乐会,路易丝高兴极了,精心装扮了自己,两颗年青的心越靠越近。
音乐会上,柳莺和德烈也在座。德烈万万没想到《风》的作者竟是冼星海。音乐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杜卡斯终于收下星海为自己的学生。
艾菲尔铁塔下,星海内心充满了各种滋味……
路易丝和她的家人们也由衷的为星海感到高兴,路易丝决定进一步帮助没钢琴可用的星海,并将自己不愿示人的隐痛对星海和盘托出。原来路易丝早已考上巴黎音乐学院作曲系,但因她自视甚高,好高骛远,最后被杜卡斯教授贬为没有天赋的学生而被学校退学。她说是星海的音乐给痛不欲生的自己活下去的勇气。
星海终于拿到了巴黎音乐学院的准考证,他兴奋地拉着路易丝的手旋转起来……
杜卡斯教授将被门卫拦住的冼星海接进了音乐学院考场。星海的出色演奏令考官们十分赞赏,他终于成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的学生。
第六集
杜卡斯教授称星海是路易丝发现的东方音乐慧星,路易丝欣喜万分。她和星海一道来到赛纳河边兴奋地挥舞着胳膊,憧憬着未来。
星海向母亲报告了好消息,又来到益友马思聪的住处,马思聪告诉星海自己决定回国去培养自己国家的音乐人才,星海闻言十分钦佩思聪。
厨师老王要在路易丝家露上一手为星海庆贺,路易丝希望借此良机向自己爱恋的人一吐心曲,可不曾想星海心中时刻铭记着母亲的叮咛和三妹的情意,没有接受路易丝的求爱,路易丝伤心地跑出了家门,庆贺宴不欢而散。
两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此时内心里都翻涌着矛盾痛苦的浪花。
星海把心专注在学习中,杜卡斯教授让星海加大音乐技巧的学习力度。在教授的点拨下,星海进步神速。
路易丝依然对星海难以忘怀,她见星海学习之余还得为生存而做苦力活,心中十分不忍,善良的她又向星海伸出了援手……
第七集
圣诞夜来临了,巴黎街头呈现出一派欢乐景象,厨师老王和餐厅老板娘在圣诞夜走到了一起。老王到星海处为自己的未婚妻说情,星海笑说自己早已不介怀老板娘曾经对自己的伤害了。
杜卡斯教授也在圣诞之夜邀请自己的弟子们来家欢聚,席间杜教授演出了自己创作的新曲目,学生们听后纷纷鼓掌,只有星海说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老师有些不快地结束了圣诞聚会。日本留学生大野大声斥责星海,并让星海向教授道歉,星海觉得自己并没有说错。
圣诞夜,路易丝在琴房里疯狂的弹奏着钢琴,苦苦思念着星海。
大野展开了对音乐系中国留学生柳莺的追求攻势,德烈看见十分不悦,强抱柳莺却被“前女友”甩了一个大嘴巴,德烈痛苦地跑去使馆向谢参赞诉苦,谢参赞劝他不必烦恼,并给了德烈一大扎“助学金”。送德烈到使馆门外,正巧星海再次过来申请助学金,谢参赞又托辞拒绝了星海应得的那份学习经费。
无法申领到助学金的星海学习之余只得四处打工,他谢绝了路易丝的经济援助,表示了要为热爱的音乐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的决心,路易丝心中加深了对星海的爱恋与敬重。
又到了考试的日子,日本留学生大野自鸣得意之作被杜卡斯教授彻底否定了,认为毫无创作个性可言。教授等待着星海的到来,可外出打工挣钱糊口的星海又一次迟到了……
第八集
星海充满歉意地冲进了考场,了解了星海困境的杜卡斯教授并没有责备这个穷学生。因为手冻僵的缘故星海弹奏得并不理想,大野马上对星海冷嘲热讽。杜教授喝止了大野,且当众赞美了星海的人品,让星海扎根在祖国的土地上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星海深受启发,感动得热泪盈眶。
同学夏童回国返巴黎后带来了星海母亲捎给儿子的丝巾,并告诉星海三妹已等不了那么长久如今出嫁了,星海的婚事母亲说也不会再管了。这使星海陷入了对家乡的回忆之中……
路易丝的哥哥古久里邀请星海和自己妹妹一起参加“国际工会组织”的聚会,在那里,星海又看见了夏童,直觉告诉星海夏童的身份非同寻常。
路易丝一心一意痴恋着星海,其兄古久里决定为了妹妹再请星海来家吃饭。上天不负有情人,心中没有了对三妹的歉意的星海接纳了路易丝的爱。将母亲托夏童捎来的丝巾系在了路易丝脖子上……
第九集
星海以优异成绩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了,杜卡斯教授望着爱徒眼睛湿润着,星海将证书交到了路易丝手中……
两个热恋中的情侣在赛纳河边欢快地嬉戏,凯旋门下,他们遇到了相拥走来的厨师老王和餐厅老板娘,老王告诉星海,他和老板娘就要举行婚礼了,让路易丝和星海到时一定来喝喜酒。
杜卡斯教授年事渐高,星海常去教授家照顾恩师,杜卡斯知道这个爱徒一定会有大的成就,让星海不要再花时间照顾他了,师生相互道了声再见。不久,杜卡斯教授就住进了医院。
在老王和老板娘的婚礼上,夏童告诉星海自己很快就要回国参加抗日救援运动。并说希望能在中华大地上听到星海谱写的抗战乐章。星海内心被深深触动了。
贞德节那天,杜卡斯教授永远离开了星海。星海坚定了回国抗日的决心,他取得了路易丝的理解,两人手捧鲜花走向墓地向恩师作最后的告别。
星海答应路易丝,抗战胜利后一定会回到她的身边,两人依依惜别……
星海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走在上海街头,到处可见激愤的民众在举行抗日游行。星海深受震动。
第十集
拉车夫李大叔父女几年来一直关照着星海的母亲,得知星海回来,高兴地置办酒菜为他接风。两家人如同一家人一般亲密无间,星海收下了李大叔酷爱音乐的女儿小慧做学生。
可是,在偌大的上海,优秀的音乐家竟求职无门。星海病中的慈母劝儿子不要着急,相信儿子很快能找到工作。
一天,星海来到一家电影公司的门口,没想到公司的老板竟是当年的谢参赞,星海回想起此人的丑恶面目,不顾谢的惋留,转身离去。
街头,求职未果的星海又遇上了德烈,德烈请求星海合作办“民乐歌舞班”为“党政学要员”服务,星海看了这个势利小人一眼,扭头就离去了。
不巧的是,在被一个交响乐团演奏的声音吸引过去之时,星海居然发现大野拥着柳莺混迹其间,星海又一次愤然离去。
巴黎,路易丝难以排遣对星海的思念……
回到家中,小慧和母亲给了他心灵的温暖。
不久,小慧为星海带来了两个人,他们一个是著名戏剧人洪深,一个是著名艺术家张曙,两人的到来,为星海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第11集 “
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上海各界爱国人士在郊外举行盛大音乐会,以表抗日决心。洪深、金山、星海等精英齐聚会场,鲁人向星海引见了南国剧社的陈凝秋(塞克),星海还见到了《五月的鲜花》创作者光未然先生。星海见到了如此多才华横溢的革命志士,心中更加执着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伪警察前来破坏音乐会,用枪技棍捧驱赶民众。星海、洪深等人不负重望,当即谱写了《救国军歌》,星海指挥众人唱着歌曲奋勇前进。
与此同时,投机女艺人易京瓶却在影业公司谢老板面前使尽媚态以求上镜机会。德烈的到来让易京瓶看到了某种机遇,她马上对混迹于军界政要的杨德烈百般献媚。杨德烈让易青萍出面请星海来为他们的新片谱曲。星海因之前所谱的进步电影《夜半歌声》大获成功而声名大噪。也赚取了一笔较为可观的稿费,改善了自己和母亲的生活。再次面对大把金钱的诱惑,星海只是正式对易京瓶道:与金钱比起来,自己更看重美好的音乐。此时,他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曲创作和指挥中了……
易京瓶不断地游说星海为电影公司新片写曲,但星海谱写的《拉犁歌》却没能被当局审查通过,且稿费也分文不付。星海非常生气要去论理,洪深劝他不必做无谓的争执。跟他分析说明了黑暗的局势。
第12集
远在巴黎的路易丝仍在思念着中国恋人冼星海,两人只有靠鸿雁传达心中的苦恋。但随着局势的恶化,书信往来也变得不便了。又一个除夕夜就要来临,星海的母亲提醒儿子该成家了,星海无言以对。
杨德烈和谢老板不死心,又让易京瓶请来了星海,出高薪请星海为影片《新毛毛雨》谱曲,面对他们的威逼利诱,星海冷冷地说自己坚决不会出卖灵魂,决不谱那种亡国之音,令得杨德烈一伙十分气恼,却一时又奈何星海不得。
夏童来找星海,告诉他如今民众都在传唱星海创作的抗日救亡歌曲。李大叔也兴高采烈地说已将拉车工人组成了抗日宣传队,并想请星海前去教工人们唱抗日歌曲,星海欣然应允。
这时,传来了李大叔的女儿李慧被当局抓起来的噩耗,鲁人让星海躲避一阵,星海不从。
此时,文坛盟主郭沫若来到上海,洪深、张曙找到星海共商爱国大计,请星海担任大型广场剧《保卫卢沟桥》的总指挥。
星海开始了埋头创作……
第13集
上海也到了战争的边缘,在《保卫卢沟桥》大型设计所开始演出前,郭沫若发表了激昂的演讲,为抗日民众加油鼓劲,并希望能把这出剧送到战场上演出。三七年八月日军开始轰炸上海,张曙、洪深在星海家召集了奔赴前线动员会,他们慷慨解囊,为前方抗日将士捐款捐物。并做好馒头亲自送向战场。李大叔牺牲在日军的炮火之下。星海悲愤欲绝,在《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乐曲声中拉起了李 大叔生前的小车继续为抗日将士服务。
郭沫若和上海艺术界精英号召组织了十个战时演出队和一个儿童剧团。奔赴最前线为抗战贡献力量,星海毅然报名参加,他告别了母亲,和战友们踏上了征程……
星海和演出队的战友们在船上唱着抗日歌曲,却听见另一只小船上传来“黄河”的小提琴声,只见一个青年人正沉浸在乐曲之中。众人正唱着,敌机来轰炸了,拉琴的小伙子被炸伤,炮火中,一名叫小瑛的女孩成了孤儿,演出队收留了叫刘浪的年轻小伙子和小瑛子。
夏童带来了平型关大捷的好消息。演出队士气大震。
第14集
不入他们来到了南京,拜谒了中山陵,决心与侵略者战斗到底。
日军发动了南京大屠杀,深受刺激的势血青年刘浪认为光唱抗日歌不能解决问题,决定像前辈那样拿起武器作战,洪深和星海也劝刘浪把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化作音乐唤醒民众。打击敌人。刘浪低头沉思……
在黄河边,民众的惨状令星海心潮起伏,他跟着船夫唱起了行船号子,可前路又在何方呢?……
演出队一路跋涉来到安陆镇,没想到镇上的孩子们正在女教师的指挥下高唱着星海谱写的抗日救亡歌曲,敌机又来轰炸了,女教师为了掩护孩子们自己却负了轻伤,拉着女教师逃离险境的正是星海。
演出队和镇上的民众很快走到了一起,星海也知道了英雄女教师的名字叫钱韵玲,是名士钱亦石之女,而钱韵玲得知自己眼前站着的人就是早已闻名的冼星海,心情十分激动,她答应要随星海一行去武汉组织歌咏会。
韵玲果然与星海一道来到了武汉,这时正值国共两党在武汉成立政治部,周恩来出任副部长,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还要挑选一些精英艺术家加盟,星海就在被邀名单之中,听张曙说了当前形势和需要后,星海决定走马上任。
郭沫若向周恩来介绍了冼星海,周恩来却笑言自己早已了解星海其人其事。在这次见面中,跟在星海身边学艺的小瑛被周恩来夫妇收作了养女,并安排瑛子到儿童剧团学习。
星海心中暗暗为小瑛子庆幸,并默默祝福瑛子幸福成长……
第15集
田汉召集众精英开会,想借政治部部长陈诚自我宣传的机会拼命宣传宣传抗日救亡,以进一步唤醒武汉民众的抗日热情。
孤儿小瑛得到了周恩来夫妇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正一天天成长起来。
田汉在郭沫若面前立下了军令状,说一定能在武汉打响抗战第一炮。
韵玲心系抗战大业,经常为星海出谋划策,两人的心越靠越近了。
党棍杨德烈摇身一变又成了政治部长陈诚的秘书,谢老板要了个“联络官”的职位。心怀叵测的几个人盼望着看见周恩来、郭沫若在武汉组织的抗日活动失败,丢人现眼。不料此次抗日活动大获成功,韵玲和星海始终站在队伍的前面指挥大家合唱,杨德烈只得干生气。
郭沫若欲在东湖设庆功宴,鲁人让星海带上韵玲一同赴庆功宴,并让郭沫若厅长也见见韵玲,星海答应了鲁人。
当星海邀请韵玲参加庆功宴时,鲁人却带来了黄河决口的坏消息,让星海马上赶回去参加应急措施讨论会。
已感觉到星海之爱心的韵玲让星海赶紧去忙大事,而感情的涟漪正在两个人的心中荡漾开去……
第16集
鲁人热心撮合星海与韵玲的结合,多次制造机会让两人独处谈心。星海和韵玲随着相互之间了解的加深,心也走得更近了。
这时,李慧出人意外地出现在了星海面前,告诉了星海自己在狱中的经历,并带来了星海母亲做给儿子的衣服和书信,还说自己很快要和光未然一道去太行山。
送小慧出了家门后,星海从张曙口中得知了李慧一直以来对自己的爱恋之情,心里一时难以平静,但张曙说已将星海与韵玲的事告诉了李慧,李慧这个好姑娘视星海的幸福为自己的快乐,听闻此言,星海无言感激着李慧这位她一直被自己视为亲妹妹的好女孩。
不久,在周恩来的家宴中,被邀而至的星海再次见到了刘浪和李慧,星海问及小慧,为何去太行山。李慧说是去当八路军打日本鬼子,星海很受震动。
周恩来让星海为《在太行山上》谱曲,星海决定不负恩来厚望。
《在太行山上》果然唱红了大江南北,星海兴奋地拥住韵玲表达了感激之情,并对韵玲道出了要上抗日前线的决心。韵玲想说服母亲随自己心上人一块奔赴前线。
而此时陈诚一伙正别有用心地压制抗日热潮。
星海和战友们考虑出路的时候又到了……
第17集
郭沫若忍受不了陈诚之流的压制,愤然提出辞职,周恩来动情地告诫郭沫若要以抗日大局为重,一定要坚守岗位,取得抗日主动权。
郭沫若听了恩来的一席话豁然开朗,他们都十分理解星海内心的痛苦,同意了星海和韵玲奔赴延安鲁艺的请求。但郭沫若提出要吃了星海的喜糖才放他走,星海笑着答应了。
田汉主持韵玲和星海的婚礼,周恩来送给新人的礼物是鲁迅艺术学院发给星海的聘请书。
洪深表达了对战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让星海为《到敌人后方去》一词谱曲,星海答应一定谱好此曲。
歌声中,星海、韵玲奔向延安……
第18集
星海和韵玲终于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那里的新气象给两人带来新的希望和喜悦之情,鲁人和吕骥早已等候着一对新人的到来,鲁艺的同学们敲锣打鼓欢迎星海的到来。
星海和韵玲在延安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他们欣喜地发现延安人民都会唱星海谱曲的《到敌人后方去》,虽然条件不好,但鲁艺师生和延安人民的热情使两人感到从未有过的亲切和温暖。
当然也出现了一点点不和谐音,那就是星海对鲁艺冷教员的授课内容不满意,星海觉得抗日时期不应教学员唱什么《山在虚无缥渺间》之类,两人一时产生了分歧不快。
鲁人告诉星海,张曙在桂林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炸死了。失去好战友的悲伤化为了极大的力量,星海决心创作出更多更有气魄的抗日歌曲以慰好友在天之灵。
在延河边,星海遇到了塞克,塞克告诉星海,毛泽东下达了重要任务,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要开始了,一定要创作一部新作鼓舞士气。
星海在内心里默默下定了决心……
第19集
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始了,夏童又来到星海身边,告诉他李慧已成了自己的革命伴侣,星海闻讯衷心祝福他们,夏童还说自己和毛泽东主席见面时说起和星海是好朋友,毛泽东说想见见星海,星海听后兴奋极了。
毛泽东与星海见面后大谈各自的音乐观点和抗日理论,毛泽东让星海扎根民族搞音乐创作的建议再次启发了星海,他决心为建立中华民族音乐流派而努力。
星海和韵玲一起漫步在延河边,抒发着革命的情怀,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创作采风。谱写出了《生产大合唱》,一下子便在延河边传唱开来。
紧接着,他开始了《黄河大合唱》的谱写之作……
第20集
为了达到“乐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效果,星海对《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怨”、“黄河颂”进行了无数次的修改,虚心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
首次演出的日子到来了,毛泽东和延安官兵、人民一道观看了演出,激动人心的音乐使人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毛泽东给予了冼星海很高的评价:你的手一动是千军万马的歌声。
演出后召开的总结大会上,大家各抒已见,多数同志都认为艺术感染力强,但也有个别人觉得“黄河怨”的女声独唱太过沉重。因此一时间差点被叫停演。星海表示尊重上级决定。
不久,星海向党组织表达了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
回到窑洞,韵玲告诉星海毛主席送给星海一支“派克”钢笔和一瓶墨水,星海深受鼓舞,发誓要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星海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和韵玲的爱情结晶也在孕育之中……
周恩来来到了延安,向入党的星海表示祝贺的同时,还表达了自己对“黄河怨”的好评,称之为“哀中有愤,愤中有情”的好作品,并下令解除了停演令。
星海再一次登上了指挥《黄河大合唱》演出的舞台。歌声中,周恩来写下了如下两句:“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这时,星海和韵玲爱的结晶妮娜来到了人间,毛泽东邀请星海一家三口到自家作客,为即将到苏联为电影配乐,同时为八路军作抗日宣传的星海饯行。
一九四五年,星海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
毛泽东写下了“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一行寄托哀思的大字。星海精神长存人间……
《黄河大合唱》的介绍与欣赏
《黄河大合唱》有五个版本。一个是“延安版本”,是冼星海在延安用简谱写的。因为当时延安条件非常艰苦,要组成一个真正的管弦乐队是不可能的。当时只有几把小提琴,剩下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吉他、口琴之类的乐器,大多数人都不能识五线谱,所以就用简谱。第二个版本是“苏联版本”、是冼星海在前苏联重新配器的一个版本,在主旋律及声部上也作了一些调整。第三个版本是“上海乐团版本”,就是李焕之1987年根据冼星海的“苏联版本”为上海乐团改编的一个版本。第四个版本是“中央乐团版本”是1975年严良堃等人根据冼星海的延安版本重新配器的版本。这个版本影响最大,传播最广。今天,大家能听到的就是这个版本。第五个版本是钢琴伴奏版本。这个版本是由瞿维来编订的,主要是为演出方便而改编的。
《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大合唱”。所谓“大合唱”就是“康塔塔”(contata),是欧洲巴罗克时期重要的声乐体裁。“康塔塔”虽然不具有歌剧那么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戏剧性还是存在的。《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中国的“康塔塔”,也具有这种戏剧性。《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每一章节,都是通过朗诵和乐队为背景串联起来。虽然每个乐章在从表现形式、艺术形象、思想内容都各有侧重或有所不同,但是整个作品贯穿着一个主题思想,这就是“抗日救亡”,同时也歌颂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混声合唱。这里运用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这一乐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场面,音乐充满战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据开始的主题旋律,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表现船夫们穿过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种欣慰。这表明,中国人民尽管处在艰难抗战之中,但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了乐章开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强渐弱,由近到远。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
第二乐章的《黄河颂》,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曲,表达了诗人对黄河——母亲河的赞美。这一乐章由三个乐段构成。开始乐队奏出一个音域宽广、气息深长的引子,这就是这一乐章的主题,显示出了黄河的雄伟气魄。接下,男中音唱出了内心热情的赞美。这里唱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和曲折婉转,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幅员辽阔。第二段从“啊、黄河”开始,进入一个热情澎湃的音乐段落,这里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及其光荣的革命传统。接着又来了一个“啊、黄河”。这是一个激情的甩腔,音乐上更加热情昂扬。似乎在说,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我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誓与外敌斗争到底。此时音乐到达高潮。跟进来的第三个“啊、黄河”使音乐进入第三乐段,这时音乐变成4/4拍,气息宽广,像黄河一样奔流而下。这个章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但又将黄河形象地比作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因此,这里对黄河的赞美也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个配乐诗朗诵。原来是由三旋伴奏,后来改为有琵琶伴奏。这个乐章,冼星海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满江红》的音调素材, 讲述了民族的灾难,也歌颂民族的英雄。是诗人进一步对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同时也暗示着黄河或者说是中华民族将面临一场劫难。但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在音乐会上很难听到这一乐章了,因为考虑到演出效果,常常被省略!
第四乐章是《黄水谣》,是女声二部合唱。这是一首民谣体的三段体歌曲,其曲调非常优美动人,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一段展现出黄河两岸人民安宁、平静的生活,音乐十分流畅,也显得十分祥和。中段情绪急转直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这一段表现日寇入侵中国,践踏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第三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但在情感上则变得压抑和悲凉。这一乐章是全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的矛盾就此展开。
第五乐章是《河边对口曲》,是一个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采用了乐段反复的民间音乐结构形式,音乐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调,采用锣鼓伴奏的方法。整个乐章是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这里作者借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讲述了全国广大流民、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悲惨遭遇。引出合唱发出“打回老家去”的呐喊。
第六乐章《黄河怨》,是一首女声独唱。用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的哀怨。这一段是一个绝望的妇女的内心独白。这个妇女的丈夫流离失所,不只去向,她的儿子也被日本鬼子杀死了,自己又被鬼子给糟蹋了,最后不得不跳入黄河母亲怀抱自杀而死。作者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构思,就是想通过一个妇女的死来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在整个《黄河大合唱》中,这是戏剧性最强的一段,作为一首独唱歌曲,技巧性非常强,是检验女高音的“试金石”。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首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一个混声合唱歌曲,它是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升华,也像是一个回顾,用富于诗意和浪漫色彩的笔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终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必胜信心。“黄河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珠江在怒吼”描述了全民抗战的战争态势。最后发出了“战斗的警号”,这一句被多次重复,整个音乐给人以巨大的号召力,无疑是向法西斯、侵略者的宣战!
整个作品虽然没有像歌剧那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它却有一个严密的戏剧性构思,给人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冲突就在于开始时的人与自然的冲突,是船夫与险滩、急浪的搏斗,后半部分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二者是相呼应的,即通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进而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民族矛盾得以解决作了铺垫。整个作品就在于展示这个矛盾(《黄水谣》)、激化这个矛盾(《黄河怨》)、解决这个矛盾(《保卫黄河》)。这种矛盾的展示、激化、解决正是其戏剧性所在。
作品:黄河大合唱(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二月里来、夜半歌声、在太行山上(歌曲)、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室内乐)等等。
论著 冼星海发表过20余篇音乐论文和编写过一些音乐教材。他在去延安之前发表的《救亡音乐在抗战中的任务》(1937)、《救亡歌咏运动和新音乐的前途》(1938)、《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等短文中,着重总结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经验,论述了以聂耳为代表的新兴音乐的方向和发展前景。到延安后陆续发表了《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1939)、《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1940)、《现阶段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几个问题》(1940)等论文,并在1940年1月举行的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代表大会上作了《边区的音乐运动》的报告。他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就如何发展中国新音乐、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国新音乐的大众化和民族形式以及中国民歌的特点和民歌研究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意见。他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指导中国新音乐的建设。他认为不论是音乐的民族形式问题,还是大众化问题,都应以发展中国的工农音乐为基本出发点。他通过实际调查采录和研究,初步归纳了中国民歌具有现实性、形象化、地方性等特点,并认为在音乐创作中吸取民间音乐的因素,能够更真实更生动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和大众的语言,创造出更丰富的最具有民族性、同时也是最具有国际性的音乐作品。他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指导思想,对“五四”前后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历史和分期,以及有代表性的音乐家、音乐作品的历史作用等,作了简要述评,并论述了新音乐的本质特征和形式特点,指出中国新音乐必须朝着“他的内容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的,他的形式应该是民族的”方向发展。他的这些理论著述,对中国革命音乐理论的建设起过重要的作用!
冼星海死因:
因肺部有结核,肝肿,腹膜炎,心脏病,不久便死了.
同名电影《冼星海》1994年
导演: 王亨里 Hengli Wang
编剧: 王亨里 Hengli Wang
主演:
哈斯高娃 Gaowa Hasi
管越 Yue Guan
夏和平 Heping Xia
影片类型: 传记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彩色
摄影 Cinematography:
王亨里 Hengli Wang ....摄影指导
黄小忻 Xiaoxin Huang
制作公司:珠江电影制片厂[中国]
剧情
通过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生活历程的描写,表现了他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和奋斗精神。影片还对冼星海笔下大量著名抗战歌曲的创作和所经历的那些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作了真实生动的描写。转自www.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