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吉他
ad
20世纪80年代是木吉他的黄金时代。早期,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人们从台湾校园歌曲、邓丽君的情歌以及罗大佑的配器中领略到吉他伴奏的魅力,木吉他开始走进中国;而后巴西电影《生活之路》加速了木吉他的普及,影片中边走边唱“行吟诗人”般的歌者形象,成为一代青年追逐的时尚;与此同时,塞戈维亚的古典吉他独奏,丹佛的乡村音乐,张行的弹唱风靡中国,《爱的罗曼斯》、《故乡之路》和《恰似你的温柔》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这对吉他的风行无疑具备了某种象征意义。鼎盛时期,吉他弹唱比赛层出不穷,国家电视台也举办古典吉他讲座推波助澜,世界级吉他大师则频频造访上海、北京。那个时候,谁也说不清中国到底有多少把吉他,城市街头到底有多少路边吉他手(这种现象,还导致了电影《路边吉他队》、《边走边唱》的诞生)。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吉他的生活就像如今没有电脑一样,是无法相象的。
可惜的是,进入90年代,木吉他逐渐式微了。如今,我们已经难见到怀抱吉他的马路歌者;即便在高校,木吉他的数量也少得可怜;古典吉他的独奏音乐会则简直无处可寻。那令人迷醉的金属弦的脆响已随风飘去,这不能不使像我这样的吉他爱好者深深地感伤。
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种乐器的兴衰实在算不了什么。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音乐。更何况,木吉他的由盛而衰还有着其深刻的内在原因。比如,就伴奏而言,电子琴已可以取代它相当一部分功能;而其和声的丰富程度,则又不及提琴和钢琴。从外在的氛围来讲,生存的激烈竞争、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大众传媒的无孔不入,占据了人们太多的时间,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一种乐器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可是,我们是否意识到,木吉他的消失,其象征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本身,相当程度上,它还代表着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音乐——民间音乐的式微甚至终结。实际上,当我们在极度疲惫后去唱卡拉 O K的时候,我们已经感觉到手中缺了点什么;即便在有机会去欣赏国际一流的交响乐演出时,我们在内心深处也有过这样的苦闷:这些音乐“生活在别处”,属于我们自己的音乐在哪里?
木吉他曾经代表的,正是这样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自我渲泄的、彻底平民化的音乐。怀抱吉他,这起初就使得乐器与人有了一种无比的亲近感;从音乐的元素来说,民谣吉他分解和弦的纯净、抒情和感伤,最适合于表达内心涌动的情感,诸如浪漫的爱情、孤独和抑郁;即便是高雅的古典吉他作品(那好像是来自遥远天堂的回响),也从不曾有过歌剧或钢琴协奏曲的奢华,它往往以一种音乐小品的形式温柔地倾诉。正是因为这些,木吉他才既属于你,也属于我,属于大众和民间。来自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
- 木吉他
- 畏葸不前/
- 修仙:从第三次夺舍开始
- 夜以接日
- 爱的祈祷
- 袍笏登场
- 目不妄视
- %E9%9E%8B%E5%BC%93%E8%A5%AA%E5%B0%8F
- 食不充口
- 恶爷
- 阿修罗
- %E9%80%82%E6%80%A7%E4%BB%BB%E6%83%85
- 吃小亏得大便宜
- 丽鬼冤仇
- 庾信
- 口不择言/
- 汗如雨下
- %E4%B8%9C%E5%A5%94%E8%A5%BF%E9%80%83
- 富国彊兵
- 无本生意
- 冬天的记忆
- 诒厥孙谋
- 画疆自守
- 东京:末日狂想曲
- 思前虑后
- 杏腮桃脸
- 桑间之咏
- 长安县
- 不还你
- 上梁不正
- 凭几之诏
- 吴越同舟
- 节用裕民
- 大话西游
- 要害之地
- 扎赉特旗
- 宝贝小情人
- 雷霆杀阵
- 兵来贼挡
- 左搘右捂
- 邻女窥墙/
- 少年老成
- 三灾六难
- 星战前传
- 爱一直闪亮
- 陶莉萍
- 三角恋爱
- 哇塞我把父母分开了
- 掷地金声
- 中国投资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