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大栅栏

大栅栏


ad

大栅栏:读做“大石烂儿”(dàshílànr)是北京市前门外一条 著名的商业街。现也泛指大栅栏街及廊房头条、粮食店街、煤市街在内的一个地片。大栅栏地处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自明朝永乐18年(1420年)以来,经过500多年的沿革,逐渐发展成为店铺林立的商业街了。在大栅栏分布着11个行业的36家商店。

概述
复原民国初期风貌 ,大栅栏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曾经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兴起于元代,建立于明朝,从清代开始繁盛至今。1900年八国联军曾一把火将整条街付之一炬,重建后依旧繁华。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徐萍芳介绍,此次复原以民国初期风貌为基础。大栅栏的由来,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北京有“宵禁”,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廷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据清代《钦定令典事例》中记载,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乾隆18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大栅栏原是廊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于是逐渐为京城所瞩目,所以,大栅栏就成为这条胡同的名称了。
历史
据清代《钦定令典事例》中记载,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乾隆18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大栅栏原是廊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 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而逐渐为京城所瞩目,所以,大栅栏就成为这条胡同的名称了。大栅栏是北京最古老商业闹市区,平均客流量15-16人,节假日20多万人。国内提起北京前门大栅栏几乎无人不晓,就是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可以说是闻名遐迩。在历史上,虽有沉浮,但这条古老的商业街之所以能经受580多年的历史风雨而不败,自有它独特的地方。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都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
如今,除了喧嚣一切都已改变,大栅栏在清除了封建糟粕后,出现的是一片商业街的景象,除了旧址老房的北京丝绸商店、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六必居酱菜店、荣宝斋文房四宝还徐徐透出百年的光泽之外,同仁堂、张一元茶庄、长春堂、月盛斋熟肉店都已经门庭更新了;诸多外来的风味饮食也各据一方,形成了新型的饮食文化特色。但由于北京整体商业环境的提升,零售业的重心早已不在前门地区,大栅栏的商业地位也日趋衰落,目前大栅栏的商户,除了部分老字号,大多品质较低,商品质量和商品价格都很低,而且在街面上不乏进行诈骗、敲诈的不法之徒。
起源

明张竹坡《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并未收载“大栅栏”这个地名,在前门外路西只有廊房头条、廊房二条、廊房三条和廊房四条,其中的廊房四条就位于现在大栅栏的位置,可见在明朝还没有栅栏这个地名。而所谓的“廊房”指的就是用于临街经营的店面房,由此可见,在明朝虽然没有大栅栏这个地名,但大栅栏所在的位置就已经是一处商贾云集的繁华商业区了。
明弘治元年,为治理京师社会治安,在北京各条街巷门口,设置了木质栅栏,栅栏由所在地点居民出资修建,从此以后直到清朝末年在北京的街道上共修建了一千七百多座栅栏。其中廊房四条的栅栏由商贾出资,格外的大,因而被称为大栅栏,久而久之大栅栏就取代廊坊四条成为这条街道的正式名称。光绪二十五年大栅栏发生火灾,木质栅栏被烧毁,从此以后大栅栏只存其名,直到2000年北京市政府又在大栅栏街口修建了铁艺栅栏,真正的栅栏才又回到大栅栏。
沿革
大栅栏在北京历史上是繁华的商业娱乐中心,过去人们以“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的美誉来称赞大栅栏。“大栅栏”最初并不称此名,而是叫廊房四条,附近还有廊房头、二、三条。在《明北京城图》上标的就是“廊房四条”,而到了《乾隆京城全图》的时候,上面标的名称才改成了“大栅栏”。
大栅栏的设置在明代就有了,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就下令在北京城内大街曲巷设立栅栏,并派士兵把守,以防盗贼。到了清代,这里已成为主要的商业中心,因为买卖多,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盗贼,栅栏建得比其他地方都大,也都好看,所以才叫“大栅栏”。
大栅栏成了商业中心以后,一些著名的老字号相继开设于此。明代即有已开业的六必居酱园;清代康熙年间开业的著名国药店同仁堂;嘉庆年间开业的马聚元帽店、内联升鞋店,以及后来拥有四个门面的八大祥之一——瑞蚨祥绸缎皮货庄等。
吃喝有长盛魁干果店、张一元文记茶庄、厚德福饭庄、全聚德等;娱乐则有庆乐园、三庆园、广德楼等。这里还有民国初年开业的北京第一家电影院——大观楼电影院。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就是在这里上映的。大栅栏街区至今保存着明末清初的“三纵九横”的格局,“三纵”指的是煤市街、珠宝市街以及粮食店街;“九横”指的是大栅栏的九条东西向的胡同。
商号
作为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商业街,在大栅栏有不少国内外闻名的老字号,如经营中药的同仁堂,经营布匹绸缎的瑞蚨祥,经营帽子的马聚元,经营布鞋的内联升,经营茶叶的张一元,经营酱菜的六必居,此外还有一品斋、步瀛斋、聚顺和、长乘魁等都是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
曾经在京城流传顺口溜“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以此作为有身份有地位的象征,其中提到的马聚元、内联升、八大祥、四大恒都是大栅栏的商户银号。
除了商号,大栅栏还曾经是京城的一处娱乐中心,历史上曾经有过五个大戏楼:庆乐园、三庆园、广德楼、广和园、同乐园;北京历史上最早的一座电影院大观楼也是坐落在大栅栏的。

区别改造
500年大栅栏古装重张43家老铺“区别改造”,在“老北 京”中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购物口诀: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昨天,宣武区政府宣布,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大栅栏商业街完成了近年来规模最大改造,正式重新迎客,8家老字号在此重开张。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大栅栏商业街日渐失去原有的繁荣景象。为了恢复历史风貌,宣武区政府于去年5月正式启动了大栅栏商业街的整体改造工程,规划投入资金9300万元。通过改造,大栅栏步行街最大限度地还原和展现大栅栏独有的传统商业特色,区域中的历史风貌将得到保护和延续。
古装亮相
漫步在重开张的大栅栏步行街看到,大栅栏商业街两侧的 建筑物色调、风格实现了统一,尽显古香古色,最大限度地还原和展现大栅栏独有的传统商业特色。全长266米,在西起煤市街、东至珠宝市街的大栅栏步行街上,内联升、瑞蚨祥、步瀛斋……“修旧如旧”的百年老店随处可见,红窗灰瓦、错落有致,体现着传统的中式风格;而加盖的新建筑则统一改造为朱红窗阁牌楼、青砖灰瓦白线墙装点的仿古式建筑,并粉刷装修立面、规范牌匾。
作为一条步行街,大栅栏的每个街口禁止机动车与自行车进入。目前已经专门成立了大栅栏管委会,并参考厂甸庙会和大观园庙会的模式,制定了人流疏解应急预案。大栅栏步行街上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厕所,游客可以步行至大栅栏街西口,路南的小齐家胡同口设有免费的公共卫生间。另外,张一元、同仁堂、内联升以及瑞蚨祥等商家店内厕所均免费对游客开放。
老字号
8家老字号占营业面积1/4,其重点老字号店铺有同仁堂、张一元、内联升、瑞蚨祥、步瀛斋、大观楼、狗不理、张小泉8家,占整条街店铺总数的14.3这8家老字号企业营业面积占整条街总营业面积的27.7%,年销售额(营业收入)约占整条街总营业收入的75%。
为了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大栅栏众商家挖空心思开发出了 各种特色商品和奥运特殊服务。内联升为顾客定制一双鞋通常需要两周到1个月时间,奥运会期间,内联升将采取加急等措施,让游客能够穿着“量脚定制”的鞋满意而归。同时,内联升还专门为奥运开发了“福履”套装,将富含中国文化的竹简、如意形状鞋拔、锦袋等传统物品与手工布鞋一起纳入其中,让布鞋也变得文化味道十足。在奥运会期间,游客来瑞蚨祥定制成衣,一般的定制服装都可以保证在24小时内成衣。而张一元专门设计了带有京剧脸谱、剪纸、中国古建筑等图案的5种茶叶包装礼盒,准备在奥运会期间吸引游客。
宣武区政府新闻发言人王永新介绍,作为规划中的4条地铁线路的交汇处,大栅栏地区周边市政设施发达,交通十分便利。流动商贩禁入大栅栏,以往,不少游客和市民对大栅栏街两侧的小商品卖家意见很大,走在这条街上,随处可听到喇叭在不停反复播放着促销信息。记者从宣武区商务局了解到,从政府角度来对入驻大栅栏的商家进行重新定位和引导,设置大栅栏商家的准入门槛。大栅栏有了准入门槛后,一方面可以防止一些不入流的小商贩进入,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整条街的经营档次。
商业特色
清雅的青砖路面,古香古色的建筑店铺,悠闲的游人和各个店铺中忙碌的营业员。一开街,大栅栏里就摩肩接踵,除了一些店面门面上刷的新漆能看出刚刚改造的痕 迹,整个大栅栏像是没有经历这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造。在“老北京”中间曾经流传着一个购物口诀: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这些老字号,无一例外都汇集在大栅栏这块“风水宝地”。此次改造的范围是东起前门大街,西至南新华街,南邻珠市口西大街,北接前门西大街,全长266米,总占地面积为1.1平方公里。
在开街新闻发布会上,宣武区副区长、新闻发言人王永新介绍,2007年5月,大栅栏商业街正式启动了整体改造工程。此次改造把街内建筑划分为文物修复、保护修缮、风貌整饰、改造整治共4类,其中文物修复类建筑有宜诚厚、瑞蚨祥等4处,保护修缮类建筑有狗不理、瑞蚨祥鸿记、广德楼戏院、步瀛斋、张一元茶庄、同仁堂药店等12处,风貌整饰类建筑有北京大栅栏工艺美术品商行、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等18处,改造整治类建筑有大栅栏一百、首都照相眼镜专营店等9处。
改造仿古
500年大栅栏昨重张开市老字号纷纷“内部升级”,在北京前门大街西侧有条266米长的胡同。若提起它最初的名字——廊房四条,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提起 它后来的名字——大栅栏,却几乎无人不晓。这里原本密密麻麻地分布着60多家商铺,很多是百年老字号,有着响当当的名头。老北京有句俗语形容这里: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历经2个月大规模修缮改造、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大栅栏商业街重张迎客。改建后的商业街完全仿建民国初年风格,店铺、牌匾和街道透着浓浓的京味。
如今,改造后的街面让所有人都快认不出来了。从煤市街的西口进入,走到东口与珠宝市街相接。这条266米长、崭新的大栅栏商业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变宽了。整齐清雅的青砖路面代替了坑洼的条石路面,中间设有盲道,号称“天罗地网”的电线电缆全都消失了,采用仿古建筑风格修建的门脸让人耳目一新,过去拥挤的街道和门面也变得宽敞亮堂了。惟一能让人感觉到旧大栅栏气息的只剩下那一个个黑底金字的老字号牌匾:瑞蚨祥、马聚源、张一元、内联升、狗不理、同仁堂……感觉还是那般熟悉。
内部升级
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精致的商货,实在的价格,良好的口碑,这些都是老字号们的传家宝。如今门脸变了,装饰新了,顾客们最关心的是,传承了百年的老字号是否一如往昔?

瑞蚨祥总店是大栅栏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次整修不仅保留了外部建筑的巴洛克风格,而且恢复了店内旧有的装饰和 格局。推开墨绿的大门,眼前豁然开朗。头顶上曾经封闭的二层隔断全部打开,70余平方米、三层楼高的罩棚原貌一览无余。正前方是一百年前清末翰林李林庠题写的“瑞蚨祥”牌匾,对面二层墙壁上瑞蚨祥历史沿革的画片与之遥相呼应;其下正厅前的柱子包着铜皮,上面依稀可以辨认出百年前的青蚨花纹;东西两侧的灰砖墙也被打磨一新,恢复了花开富贵、五福捧寿两幅百年前的青砖浮雕;砖雕前摆着当年招待过“四大名旦”的红木条案、扶手椅。
登堂入室,30根房柱连接着原有的间架结构,其上雕梁画栋,图案都是依据老照片原样设计的。店堂中央恢复了可以自然采光的原汁原味的“天井”,当初顾客们就靠它看清绸布颜色。来到二楼,北侧的顶棚同样拆除,大梁正中,百年前修建时挂上的红绸赫然入目。东侧的文化展区挂着一幅两米长的丝绸画,反映南宋时期蚕丝织纱的各个工序,南侧重新设计了四个展柜,分别为瑞蚨祥的历史篇、文化篇、桑丝篇、产品篇。瑞蚨祥的名称由来、与历史名人千丝万缕的联系、制作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来龙去脉……尽收眼底。
“这次是瑞蚨祥建店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精装修,目的就是真正恢复原汁原味。”瑞蚨祥绸布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薛世翼说,不久之后在正厅前面还将竖起反映养蚕、纺丝、染色、织绸等工序的四组铜塑,让顾客了解中国丝绸文化的源远流长。“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这16个字是我们的百年店训。”薛世翼说,他们要将这四句箴言刻成木质对联,挂在店内最醒目处,“不论外部如何变化,瑞蚨祥会永远铭记它。”
不只瑞蚨祥一家,张一元、内联升、同仁堂等诸多老字号纷纷借封街改造之机,实施自家的内部升级。在保留原有服务的基础上,采用展板、壁画等方式推广自己原汁原味文化内涵。同时,老字号也有新想法,如张一元茶庄就把整个二楼腾空做成茶室。泡上一壶好茶,约上三五好友,喝茶、观街看景、侃大山,京味十足。
复原风貌
据介绍,清朝前期由于内城被划为皇城,平民百姓 不得入内,大量汉人被迫迁居南城,即现在的宣武区和崇文区。“当时宣武区住的汉人大部分是富商,崇文区以小手工艺者和小作坊为主。”人口多了,经济也就繁荣起来,大栅栏逐渐成为了商户聚集之地,商品主要以日用品为主。当时的日用品很多都是官民同用,慢慢形成了规模,如内联升最初就是给官员提供朝靴,久而久之成为了品牌。“大众化就是大栅栏的特点,到今天都是如此。”徐萍芳说。随着八国联军入侵,大栅栏被付之一炬。民国开始,随着内城发展,东单、东安市场开始繁荣,但仍无法取代大栅栏在日用品的领导地位。“很多行业的龙头都在这儿,价格、标注都是由这制定。”徐萍芳说。
3次修缮
前后经历3次整修,聊起大栅栏的点点滴滴,几乎每家店铺的掌柜们都能说上一段。年过半百的汪珉1978年被分配到大栅栏第一百货公司,30年过去了,从小职员 到公司的掌门人,他也见证了大栅栏的变迁。“大栅栏的挤曾经是出了名的。”他说,那时人们常说:到大栅栏啦!那就是形容挤。当时逛大栅栏的人太多了,人挨人,人挤人。1961年,一个人在大栅栏靠近西口的门椎胡同劫了两位准备往银行送货款的会计,抢了送款手提包,准备从大栅栏街趁人多逃窜。哪知道大栅栏人实在太多了,劫犯提着包左冲右突就是挤不出去,这时民警已经赶了过来。这个故事至今仍是大栅栏的经典掌故。“算上这次,大栅栏一共经历了3次整修。”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大栅栏基本维持的是民国时期的风貌,商铺林立,随处练摊。到了上世纪60年代,大栅栏开始了第一次整治,北京城的第一条柏油马路就诞生在此。当时可算是新潮事物,本来就是繁荣地段的大栅栏更是人满为患。
上世纪80年代初,“一百”每天光背心就能卖出15000件,卡带式收录机、电视机等新潮玩意儿更是前一天晚上就有人开始排队抢购。“当时北京只有四个商品购物点(其他为西单、王府井、隆福寺),那时候的大栅栏从早到晚都是人山人海。”汪珉说,那是大栅栏商铺最幸福的日子。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北京商业场所的增多,大栅栏商品档次不高,购物环境差等缺点日趋明显,再加上假货次品充斥,大栅栏逐渐萧条。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竞评北京第一条步行街,大栅栏经历了第二次路面修整和环境整治,但依然无法重现往日繁荣。“这次修整后,大栅栏的环境好多了。环境好,购物心情就会好,相信大栅栏一定能够找回过去的繁荣。”汪珉说。就算不来购物,坐在张一元茶庄二楼的茶室,泡上一壶清香的茉莉花茶,透过窗口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流,大栅栏的过去也可在茶香中慢慢回味。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