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霞山

霞山


ad

前言:历史悠久的湛江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城市,因其靠海,在近代有一段被西方国家统治的往事。
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从此定名为“湛江”。

霞山:
清末,霞山仅是个小渔站。(今为湛江市霞山区)海边只有一个海头小港,供民船停靠。渔民赶潮在此兜售水产鱼货,邻近乡民小贩则挑来柴米等日用品与渔民交易。

潮涨成圩,潮落收市,海滩仅有一字排开的茅棚数间遮日避雨。渔民在海边建有砖木结构的“海生宫”庙(今海富酒店旁),意指渔民都是海的儿女,祈求保佑平安,这也是霞山最早建筑之一。

早期的霞山没有确切的地名,周围稀稀落落分布有谢屋、霞山、炮台仔、郑屋、海头港、洪屋等村落,曾统称海头汛,属雷州府 遂溪县 二十二都管辖。
  
霞山村是霞山最早的村落之一。

  
霞山最早的街道——海边街(今东堤路)

  1899年法帝强迫清政府,把包括今霞山在内的518平方公里陆地和1912平方公里的海域,总称广州湾(今湛江市)划为法国租界。法帝入侵后,驻军在麻斜和海头港,根据兵营的位置称为东营和西营。

为巩固和发展其殖民统治,法人在西营进行市政建设,初成商埠,便将兵营的所在地易名为“西营”和“东营”。当时,广州湾设东营、西营两个市及赤坎、坡头、淡水三个区(后增设赤坎市,今湛江市赤坎区),西营是广州湾法国当局最高行政首府所在地,这是霞山原称西营的来由。法国侵略者,为纪念其战舰“白雅特号”最早登陆广州湾,又把西营称为“白雅特城”,但民间一直沿用西营地名。

  
霞山仅存的一条青石板街,见证了霞山的历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州湾光复,1946年湛江建市,西营作为市辖一个区,地名保留。解放后至1956年,湛江市仍沿袭使用西营地名,市委、市人委行政机关设在西营。

  
洪屋路一角,昔日的洪屋村已看不到旧貌

  
霞山村位置刚好在当年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旁,成了霞山易名的依据。

  解放后,当家作主的湛江人民,纷纷要求更改带有殖民地烙印的地名东营、西营。

经广东省人委批准,1957年1月1日,取消西营和东营名称。

取消后,西营以“湛江市”名称包括,不另命名,东营改称麻斜。西营以“市”来包括,造成混乱,给人民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变。湛江市人委根据市区中心有个大村庄霞山村,位置刚好又落在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旁,经请示省批准,1958年6月30日,把西营改称为霞山。从此,霞山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霞山地名几经更迭,几度易名,见证了霞山的发展历程。

 
霞山区的广州湾时期的法式建筑文物
  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肤浅的,应该说,湛江的城市雏形是从沦为法国租借地后才开始的。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为我们勾勒出湛江成长的轨迹。不同时期的建筑保存着城市的记忆,这些真实的历史影像给了后人无限的启示。

  法国统治湛江期间,西方建筑传入,霞山出现一批欧式特色的近代建筑,虽然由湛江人施工,但由法国人设计,因此,建筑物完全西化,反映了法国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这些法式的建筑遗迹,成为了解湛江历史的珍贵“化石”。

法式的主要建筑遗迹有: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位于霞山区海滨一路,它建于1903年,钢筋水泥结构二层楼建筑,有地下室。这个大楼面向广州湾,曾是法国广州湾租借地最高统治机关。

1899年11月16日,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把这片土地租借给法国,租期99年。此后,法国即派公使驻在这个大楼,对租借地实行统治。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政府根据《中法交收广州湾专约》收回广州湾,设置湛江市,结束了法国在广州湾长达46年的统治。

1946年湛江市政府成立,驻旧址内。湛江市解放初期,湛江市人民政府亦曾驻此。

现在该旧址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维多尔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位于霞山区绿荫路,又称霞山天主教堂,巍峨高耸,庄严肃穆,四周花木环绕,是湛江唯一的哥特式教堂,也是全国重点教堂之一。


法帝国主义入侵湛江后,天主教随之而入,1900年法籍神父在湛江主持教务期间,提出兴建教堂,1903年由教会筹资建成。该教堂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尖石塔,大厅能容纳千人,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哥特式教堂。1991年,天主教堂被列为湛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天主教堂坐落在今霞山绿荫路85号。哥特式,坐西向东,砖石钢筋湎土混合结构,墙面仿石,酷似石室教堂。1900年奠基,1903年竣工,建筑面积985平方米,是一座双尖塔式建筑物,前面有空地61平方米,有方柱铁枝作围栏。后面是园圃,建筑正面是一对巍峨高耸双尖石塔,高指云霄。

堂内是尖形肋骨交叉的拱形穹隆,正门大门上面和四周拱璧分布的花岗棂,都是合掌式,门窗均为以颜色较深的红、黄、蓝、绿等色的七彩玻璃镶嵌,光彩夺目。教堂建在广州湾法国租借地内,属罗马教廷领导,1925年归北海教堂管辖。


法国广州湾警察署旧址

法国广州湾警察署旧址坐落在霞山区,在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对面,现在是霞山公安分局办公楼。法国军队入侵湛江后,为维护其殖民统治,随即设立警察署,并于1900年动工兴建办公大楼。

警察署大楼高二层,砖石砌筑,门前有宽阔阳台进入大厅。警察署大楼外型庄重肃穆,是湛江法式建筑遗迹中最早的建筑。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原是法国的商业银行,今为湛江工商银行营业部]

 位于霞山民治路和延安路交汇处,原是法国的商业银行,1926年挂牌开业,是湛江最早出现的银行。内墙宽阔结实,门前装饰圆柱高大耸立,墙面原色水刷石米,外型巍峨堂皇,是当时湛江规模最大的建筑。解放湛江时,东方汇理银行是主要战场,解放军为了保护建筑和减少周围群众损失,尽量不使用爆破器材,与盘踞的敌人短兵相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旧址今为湛江工商银行营业部。


霞山福音堂:
位于霞山区延安路,是湛江市区基督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为美国基督教牧师时乐士于民国14-25年(1925-1936)所建,内设礼拜堂和幼稚园2室,厅侧有传道员居堂和浸礼池。福音堂原名“浸信会福音堂”,副堂为幼稚园,总面积247平方米,高9米,堂内分礼拜堂,设浸礼池。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