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市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绥芬河市

绥芬河市


ad

读音suí fēn hé shì
区域概况  绥芬河市位于北纬44°23′,东经131°9′,南、北、西三面与东宁县毗邻,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为滨绥铁路终点。边境线长27.5千米,辖区面积460平方千米/427平方千米(简册)。总人口6万人(2004年)。

绥芬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绥芬河市因境内流过的小绥芬河而得名。市人民政府驻绥芬河镇长江路1号。

邮编:157300

代码:231081

区号:0453

拼音:Suifenhe Shi
行政区划绥芬河市辖2个镇和互市贸易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

  绥芬河镇
 辖12个社区、2个村委会:友谊社区、新华社区、永安社区、山城社区、前进社区、北海社区、象山社区、光华社区、三合林社区、新兴社区、铁西社区、南绥社区、前进村、绥东村。

  阜宁镇
 辖9个村委会:建西村、建东村、建华村、建新村、南寒村、北寒村、永胜村、朝阳村、宽沟村。
历史沿革  绥芬河市,原为东宁县绥芬河镇,以其附近小绥芬河而得名。绥芬,又作“恤品”、“ 速频”、“苏滨”,均为“率宾”译音的演变,满语意为“锥子”。清代属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宁古塔副都统辖区。清末,先后归绥芬厅、东宁厅管辖。中东铁路通车后,始称“ 五站”(由海参崴起到绥芬河为第五站)。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五站铁路交涉分局改为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中华民国成立后,1923年3月,归属东省特别区,并从4月1日起设立绥芬河市政分局。斯时,奉军绥宁镇守使张宗昌的帅府设于绥芬河镇。东北沦陷后,始属东宁县,1939年6月1日划归新设置的绥阳县管辖,改设绥芬河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10月,将绥阳县并入东宁县,东宁县政府迁驻绥芬河镇,为第一区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10月,建立绥芬河军政委员会,负责口岸运输。1952年4月,东宁县政府迁回东宁镇,绥芬河为第一区政府驻地。1956年5月,设置绥芬河镇和北寒葱河乡。 1958年9月,成立友好人民公社,后改为绥芬河人民公社。1968年设置绥芬河区,由牡丹江地区直辖。1973年6月,撤销绥芬河区,设置绥芬河镇,归东宁县管辖。1975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以绥芬河镇改设绥芬河市(县级),归牡丹江地区管辖。1983年9月,撤销牡丹江地区,由牡丹江市代管。

  1992年,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滨绥线铁路终点站,边境口岸城市。南、西、北三面与东宁县相连,东与俄罗斯接壤。全市总面积460平方公里。全市分设1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乡。1992年末全市总人口3.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3万人;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7%。
 
1921年,东北当局收回中东铁路附属地行政权,原铁路附属地划归东省特别区,属第三区。
  1926年正式设绥芬河市。
  1945年绥芬河地区解放后,隶属绥阳县。
  1948年又隶属东宁县,直至1968年成立绥芬河区,隶属牡丹江地区。
  197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省辖计划单列市。
  1988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通贸兴边试验区。
  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
  1999年6月经中俄两国政府批准成立中俄“绥—波”互市贸易区

山地商城踏入绥芬河,感觉最怪的就是这儿的街道,全是倾斜的坡路,没有一块平地,人在坡上走,平视时,你只能瞧到前面的鞋跟,听见嗒嗒作响的鞋子声。

绥芬河是山城,建在山坡上,楼房依山势起起伏伏,山在城中,城在山上,可谓一绝。没有人骑自行车,出门全是靠出租车,一打听,车费可绝对不贵,五元钱,不用讲价,任你随便转。步行也可,绥芬河城小,是中国最小的城市之一,从南到北,上坡下坡的,二十分钟就到头。

绥芬河是黑龙江省的一条重要水系,清澈、明亮,一路欢歌地流向日本海,但这条河流并不穿过这座城市。听老辈子人说,当初铁路也没想修在这,俄国人原来将它设计在绥芬河畔的三岔口,开工典礼后,因地质条件差,才向北挪了五十公里,就成了现在的绥芬河铁路,小城绥芬河也就因此得名。

绥芬河人的生活节奏是很快的,漫步街上,扑面而来的是繁华、热闹、忙碌。街上操持不同方言的人们行色匆匆,熟人见面彼此只是点下头,很少有站住闲聊的,商机瞬间即逝,这是一座讲实效的贸易城市。

在如此匆忙的城市中,最绝的是商业广告牌,全用中俄两种文字书写,从邻邦来到绥芬河的俄罗斯人徜徉其间,仰头看这些广告招牌,就知道去哪儿能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跟随他们进商场,听吧,南来的、北往的中国商人全用俄语与俄罗斯游客讨价还价。这是一座会说俄语的城市。在绥芬河经商,必须会讲俄语,连街边修鞋的摊主都能说上几句,有许多修鞋匠,还把生意做到了俄罗斯。

风雨铁轨绥芬河因十九世纪末中俄铁路而兴,作为中东铁路中方铁路起点,它伴随着沉沉一线铁路沉浮着。中东铁路,老人们又习惯称为东省铁路、东清铁路,铁路全长2437公里,穿行东北三省。

由绥芬河车站踩着铁轨往东南走一里,是一条开阔的谷地,放眼望去,脚下的铁轨像闪亮的河流延展入密麻麻的群山间,直到中俄边界。仰看不远处高高的山顶,有两国的哨所,掩蔽在夏日蓊郁的绿树丛里,悄然无声。

沿着铁轨行走,仿佛沉入时间的谷地。岁月久了,砂石上的枕木布满斑斑驳驳的油迹。继续前行,就是百米长的石隧道,隧洞里当年中国劳工斧凿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这样的隧道有三条,标了修建时间,黑底白字,已经被灰尘模糊成暗淡的颜色。偶尔,隆隆的货车驶过,拖着长长的乳白色烟雾,一如时光交错,仿佛回到百年前的过去。

边地风情绥芬河多俄式建筑,大多为黑铁皮房盖,土黄色墙身,木质大窗棂。游览这些员工居所、茶楼、车站、学校、教堂,细细品味古旧的俄罗斯建筑,不用跋涉时间的长河,就可以想象得到当时这儿居住的俄罗斯人之盛极。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边城小镇,曾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繁华十里洋场。

我喜欢这些俄式建筑的,有自己的个性,有文化的承载,不象现代建筑,几乎都是一个模式。

绥芬河车站是最早建成的,二层楼建筑,厚重的门窗镶着几何型浮雕,室内围镶木板墙群,黑白水泥砖地面,人在室内说话时,空空的回音很大,许久才幽幽地逝去。车站对面是尼古拉教堂,室内四壁绘满了油画,即使经过了百年时间的雕琢,色彩却依然艳丽如新。我去时正逢礼拜,袅袅钟声和唱诗里,聚着虔诚的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再往东侧是苏俄学校楼,俄罗斯小孩子们的笑声早已消散了,换上了又一代的中国小公民们的笑脸。这儿最有俄罗斯特色的是“大白楼”和“人头楼”,以前是俄国铁路员工宿舍和茶庄。“人头楼”的檐下有人面浮雕,风儿吹着,在老榆树枝叶的掩映里,它们的面孔模糊而又清晰。

绥芬河的风情,只有吃上一顿俄罗斯大餐才算真正领略。绥芬河市俄罗斯西餐厅比比皆是,最著名的要算马克西姆,餐厅内总在播放轻柔、缓慢的俄罗斯音乐,俄式餐桌很大,四壁是高挂油画,枝形的吊灯放出迷离的灯光。大餐由俄罗斯厨师亲手调制,味道正宗极了。吃俄式大餐,一定要点苏巴汤,大列巴面包加黄油,土豆泥、熏肉、鱼籽、红肠,伏特加。俄罗斯饮食搭配是极为合理的,吃得少而饱,节俭且又营养丰富。俄罗斯人就餐时静静的,彼此只小声地说话,很是文明。在俄式餐厅里,随处可以看到中国人在此就餐。而在中餐馆,同样可以看到前来品尝中餐的俄罗斯人。他们喜欢饺子、米饭、炒菜,用中国的筷子就餐,一切都入乡随俗。

吃完大餐,再去俄货商店买俄货,也是一种享受,这儿俄罗斯的各种小商品齐全,虎骨酒、巧克力、套娃、大衣、手表、望远境、油画等等,不论是自己欣赏还是送给朋友,体现了一种生活情调以及中国人对友谊与亲情的珍视。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