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
ad
曲靖概览
云南第二大城市——曲靖市,位于 云贵高原中部。曲靖市是中国第三大江,南方第一大江——珠江的发源地,因此也号称珠江源头第一城。曲靖市地跨东经102°42’—104°50’,北纬24°19’—27°03’之间。东与贵州、广西毗邻,西与省会昆明接壤,南连文山、红河,北与昭通、贵州毕节相连,是云南连接内地的重要陆路通道,素有“滇黔锁钥”、“入滇门户”、“云南咽喉”之称。曲靖是仅次于昆明的云南第二大城市,也是云南第二大经济体,云南重要的工业城市。曲靖现今面积:面积28904平方公里,人口:人口587.5万(07年)。下辖一区一市七县,分别是:麒麟区、宣威市、陆良县、会泽县、富源县、罗平县、马龙县、师宗县、沾益县。这里地形地貌多样,民族风情各异。来这里可领略到彝、壮、苗、瑶等各民族独特的语言、服装、风俗和信仰。
曲靖是我国南方第一大河——珠江的发源地,曲靖也因此得别名——珠江源头第一城。明代徐霞客曾遍踏滇东大地,写下了《盘江考》一文,探明珠江源就在曲靖市沾益县的马雄山,并盛赞了马雄山“一水滴三江”的地理奇观。
曲靖交通方便,通迅快捷,是云南省除昆明外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云南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条铁路,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第一个城际列车都诞生于曲靖。昆明新机场距曲靖市仅有80多公里,一定意义上来说,与昆明共用机场。未来的350KM时速的沪昆高铁也将经过曲靖。全市境内有贵昆、南昆,内昆等铁路干支线穿境而过。全市除了会泽一个县外,均有铁路通过(会泽铁路也在规划中)。
曲靖教育质量优秀。曲靖市每年以云南八分之一的人口,输送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曲靖市第一中学连续7年获得云南省单校高考升学率第一,曾创下一个班59名同学都上600分的成绩。每年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名校都会来曲靖一中招生宣传,其在整个云南省都具有较高的声誉。
曲靖在历史上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秦汉“五尺道”是最早开辟出的云南“内引外联”之通道。西汉五朝时期己在曲靖设置味县。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在曲靖会盟设建宁郡。西晋王朝设宁州,曲靖成为全国19州之一。之后500年曲靖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曲靖市内地形多由山地、丘陵和盆地等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现居住着汉族、彝族、回族、壮族、布依族、苗族、瑶族、水族等各族人民,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4万人。境内有乌蒙、梁王两大山系。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牛栏河、黄泥河等,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曲靖境内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己探明矿产资源有30种,煤、铁、磷、铝、铅、锌、硫等储量在全省位居前列,其中,煤炭品种齐全,品质优良,探明可开采的近百亿吨,占全省储量1/3,原煤,焦煤产量均占全省40%以上,境内还有全省最大的硅藻土、硫铁矿等矿床及遍布地下的优质矿泉、温泉和热泉,开发利用极为方便。有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和国家珍稀动物各30余种。属国家和省级保护植物有树蕨、野茶花、木兰、辣子树等37种。列为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的有大灵猫、猕猴、水獭、黑熊、金猫、豹、斑羚、黑颈鹤等30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高于全国水平,水能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曲靖人文古迹众多,自然景观幽美,民风古朴。这里是著名的爨文化发祥地,中国第一批11块重点文物保护碑文就有三块在曲靖市。其中,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以其极高的书艺价值及史料价值而被世人推崇,被誉为“南碑瑰宝”、“神品第一”,在中国书法上史上有被康有为誉为“正书古石第一”;曲靖有战国至元明时期的庞大罕见的珠街八塔台古墓群,秦修“五尺道”、“七擒孟获”,有被称为“云南第二奇观”的地下艺术宫殿——天生洞;有美绝人寰的罗平风景区——九龙瀑布群、美丽的多依河、有“小三峡”之称的鲁布革峡谷;有地理奇观壮、秀、幽、绝的陆良彩色沙林;有被徐霞客称为“秀拔为此中之冠”的翠峰山、廖廓山、郎目山…… 曲靖隶属的滇东北部群峰耸立,峡谷深陷。乌蒙山巅,云遮雾障,神秘莫测,山腰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宛如置身“香格里拉”迪庆高原一般。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两度过曲靖,吓得老蒋(蒋介石)“弃甲丢烟枪”,连忙调兵保昆明,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千古绝唱。在市郊的关下村,建有纪念红军两过曲靖的红军纪念塔。
曲靖交通
曲靖是东部进出云南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有“入滇锁匙”之称。曲靖市西距昆明市167公里,有六车道高等级公路直达,昆明各汽车客运站有班车和中巴前往,另外现有曲靖至昆明城际列车直达,目前需时一小时30分钟,交通十分便利,是云南省除昆明外交通最发达的城市;曲靖东距贵阳市489公里,贵昆铁路线纵贯市境,另有一条盘西支线通往贵州柏果。云南昆明至广西南宁的南昆铁路亦从曲靖市罗平县通过。
曲靖市内概况
曲靖市内,有北起小坡铁路桥,南至康桥向阳商场的中国最长市内道路——10.3公里的麒麟路贯通公里。开发区内的翠峰路宽60米,创云南之最,是目前云南最宽的街道之一。市内新建五星级大酒店——官房大酒店,更为旅游者提供了优质的住宿环境。
市内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尤其是饭馆鳞次栉比,各种口味汇集(汉族,少数民族),因此又有“玩在丽江,吃在曲靖”之说。
曲靖市内雕塑林立,有“雕塑之城”之称。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麒麟仙女”、“诸葛亮与孟获”、“阿诗玛”、“鱼的故乡”、“徐霞客”、“耕耘”等,形成了云南城市中最好的雕塑群。
曲靖旅游
曲靖是古代爨(cuan)文化的发祥地,主要风景名胜有珠江源、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大理三十七部会盟碑、千佛塔及罗平多依河、九龙瀑布群、鲁布革风景区等。
曲靖秀丽的风光和厚实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在全国旅游资源6大类型中,曲靖基本都具备,74种基本类型中曲靖有50种,占67%。
曲靖有雄奇的山,乌蒙山、马雄山、十八连山、香炉山、翠峰山、朗目山、山山有奇丽;曲靖有秀美的水,南盘江、牛栏江,多依河、宛若玉带;还有罗平30万亩油菜花海、鲁布革峡谷风光、九龙瀑布群、沾益花山湖、珠江源、陆良彩色沙林、马龙马过河、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会泽万亩草山和历史文化名城等令人神往的美妙景观。
曲靖市内每年举办罗平油菜花旅游节、陆良大型国际沙雕节、沾益珠江源旅游节、麒麟文化风情旅游节、宣威火腿文化美食节、会泽大海草山节、师宗菌子山旅游节等。这些大型节庆活动异彩纷呈,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
此外,曲靖还有迷人的民族风情,市境内居住着汉、彝、回、苗、壮、布依、瑶、水等8个主体民族,占人口总数7.8%的七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装、风俗和信仰。布依族的三月三、彝族火把节、回族开斋节、苗族花山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以及耍龙灯、舞狮、踩高跷、划旱船、染花饭、打水枪、抢花炮等节日。可谓千姿百态,使人流连忘返。
曲靖主要旅游景点概览:·九龙瀑布 ·罗平多依河 ·陆良彩色沙林 ·罗平油菜花海 ·翠峰山 ·鲁布革小三峡 ·珠江源 ·菌子山 ·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寥廓山森林公园 ·宣威东山·爨宝子碑 ·会泽以礼河 ·麒麟公园 ·天生洞 ·曲靖师范学院 ·九龙瀑布 ·罗平多依河 ·陆良彩色沙林
曲靖的城市风姿卓然,街道绿树成荫,在滇中城市群中其规模仅次于省会昆明。曲靖城以其别具风格的城市雕塑独显特色,目前已经落成的城市雕塑达十余处之多,散见于各个单位庭院的雕塑小品不计其数。作为曲靖城标的《麒麟仙女》以及《徐霞客》、《阿诗玛》、《耕耘》、《鱼的故乡》、《诸葛亮与孟获》(浮雕)等取材于曲靖历史文化的雕塑,不仅为了美化城市发挥了作用,而且鼓舞着曲靖人民不解努力,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曲靖的还有河滨公园,龙潭公园,麒麟公园,寥廓公园等
曲靖城市发展
2005、2006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2006年荣获中国走向世界——中小城市成就奖,名列第六;连续几年GDP排名全省第二,仅次于昆明,并且保持高速增长。
2000年,曲靖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总面积由1983年的5.5平方公里发展到2000年2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8万人增加到了28.2万人,跨入了中等城市行列。
2002年,曲靖市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化水平由1997年的18.4%提高到2002年的22.4%,增长4个百分点。主城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33万人,人均居住面积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2006年,曲靖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32.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8.07万人,城镇化率为55.8%,分别比2000年增加8.7平方公里、13.97万人、16.8个百分点。
2007年,中心城区麒麟城区建成面积34.2平方公里,比10年前扩大了12.2平方公里,人口近40万,GDP总额657亿。
到2010年,曲靖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将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人;2020年,城市将建成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人口达100万以上,成为云南的第二个百万人口城市。
曲靖人口状况
曲靖市是云南省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比率低于全国的市,2000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45.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0.4万人,非农业人口64.67万人。人口密度189人/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苗、壮、布依、水、瑶等民族。汉族人口506.66万人,占总人口的92.95%;少数民族人口38.41万人,占总人口的7.05%。
曲靖经济发展
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87.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3684元,折合2002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1.5亿元,增长8.0%,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3.72亿元,增长12.5%,拉动GDP增长6.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54.3%;工业实现增加值384.55亿元,增长12.4%,拉动GDP增长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8.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2.35亿元,增长15.0%,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4.5%。
经济结构继续得到调整。继续按照调精调优一产业,调快调强二产业,调大调旺三产业的方针,三次产业进一步得到优化,三次产业调整为19:54:27。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3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10.2亿元,增长12.6%。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增长20.1%。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5.3亿元,增长26.1%。
外贸进出口平稳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02万美元,引进市外国内资金达109亿元。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193.5亿元,增长32.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6亿元,增长20.5%,其中税收收入49亿元,增长20.1%。
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78.2万人,出生率为11.91‰,死亡率5.05‰,人口自然增长率6.86‰。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39元,比上年净增1436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66元,比上年净增500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9.88%。
行政区划
2008年,曲靖市辖1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曲靖市 面积29855平方千米,人口576万(2004年)。
麒麟区 面积1442平方千米,人口 65万。邮政编码655000。区人民政府驻南宁东路。
宣威市 面积6257平方千米,人口136万。邮政编码655400。
马龙县 面积1751平方千米,人口 19万。邮政编码655100。县人民政府驻通泉镇。
沾益县 面积2801平方千米,人口 42万。邮政编码655331。县人民政府驻西平镇。
富源县 面积3348平方千米,人口 72万。邮政编码655500。县人民政府驻中安镇。
罗平县 面积3116平方千米,人口 55万。邮政编码655800。县人民政府驻罗雄镇。
师宗县 面积2858平方千米,人口 36万。邮政编码655700。县人民政府驻丹凤镇。
陆良县 面积2096平方千米,人口 61万。邮政编码655600。县人民政府驻中枢镇。
会泽县 面积6077平方千米,人口 92万。邮政编码654200。县人民政府驻金钟镇。
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止2004年底。
--------------------------------------------------------------------------------
曲靖历史
曲靖历史建置沿革
秦修五尺道 边地交通连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常 修通了起自四川宜宾,终于云南曲靖的“五尺道”,有力的促进了云南边疆地区的开发。
汉武开南疆 南中置味县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派兵打败了盘江流域一代的“劳浸、靡莫”部族,滇国归顺了汉王朝。在今三岔一带建成了味县,隶属于益州郡。
诸葛平南中 新设建宁郡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在盘东一带与南中地区叛乱部族发生激战,主帅孟获被擒后率军归附,在三宝温泉石宝山与诸葛武侯和盟。诸葛亮三军会师味县,立纪功碑于城内。废益州郡设建宁郡,并将郡治由滇池迁到味县,并将南中军事管制机构移到味县,味县成了南中地区政治、军事中心。
西晋设宁州 爨氏露峥嵘
西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八月,分建宁、云南、永昌、兴古四郡改设宁州,治所仍在味县,直属于中央王朝。宁州成为全国十九州之一,其余为司州,兖州,豫州,冀州,幽州,平州,雍州,凉州,秦州,梁州,益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交州,广州,并州。
爨氏称雄南北朝 宁州易名南宁州
北周时期,仍授爨氏为宁州刺史。但因北魏已设置宁州于彭元(甘肃境内),为区别南中宁州,则将彭元的宁州改称为北宁州,南中宁州改称为南宁州,南宁一词开始在云南曲靖的历史中使用。
隋置南宁总管府 战火摧毁汉味城
在中国历史上仅存在了三十八年的隋王朝,在味县设置南宁州总管府,后以“平叛”为由,在南中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军事征讨,不仅彻底摧毁了整个南宁州的经济社会,也重创了汉代建起来的味县城。
盛唐高祖复南宁 都督仁寿筑石城
唐王朝建立后,高祖在全国范围内置州废郡,承隋制设南宁州。贞观八年 (公元634年)改南宁州为郎州,设郎州都督府。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又复名南宁州都督府。管南 宁、恭、协、昆、盘,尹、曾、姚、西濮、西宗,西宁,豫,西利,南云,磨,南笼等十六州。首任都督韦仁寿率军民在今曲靖老城以北二十里,筑成后世闻名的石城,武德八年,自益州移都督于今治。
天宝之战失唐地 南诏大理石城郡
唐天宝年间,民族矛盾激化,唐王朝与南诏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天宝13年(公元755年)第三次天宝战争结束,唐朝损兵二十万,南宁全境尽归南诏,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转移到洱海地区,正式结束了曲靖长达530年南中首府的地位。南诏及后来的大理国均在石城设石城郡。大理国明政三年(宋开宝四年,公元 971年)大理国与三十七部在石城歃血盟誓,云南世居的两大民族——白族和彝族的先民们,奏响了民族大团结的乐章。
元跨革囊渡金沙 曲靖名称首出现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铁骑渡过金沙江,进军云南。三个月后,大理投降,两年后云南全境归属蒙元。又是一个500年的轮回,云南的统治中心由洱海移到滇池地区。元朝先后在石城 设磨弥万户府,石城千户,公元1271年,改磨弥万户府为中路总管府。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再改中路总管府为曲靖路总管府,改石城千户为南宁州。
明军大战白石江 胜峰山下建府城
公元1381年,三十万明朝大军在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的统率下,在石城周围与云南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的十万蒙古残余势力展开了殊死搏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石城之战,也称白石江战役。最后元军全军大败,大明统一了中国。1387年开始在胜峰山下,交海(东海子)之滨建造新府城,取代那座迟暮衰老,又遭战争严重破坏的石城。公元1394年升曲靖府为曲靖军民府,府治仍在南宁(今曲靖老城)
清承明制
公元1765年,清朝再改曲靖军民府为曲靖府,县府仍为南宁县。
民国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奉中央政府令:一律裁府改县”。裁去曲靖府,南宁县改为曲靖县。至民国37年(公元1948年)1月,设云南省第二区督察专员公署,驻曲靖县城。
至此,南宁一名被广西那个叫邕州的城市永远“借走”,不过这些年来,曲靖用一些街道及办事处,讨回了如南宁,建宁等古称,还有味城,宁州,石城等还未被开发利用,不能说不是一大遗憾。
建国后历史沿革
1950年设曲靖专区,专署驻曲靖县。辖曲靖、沾益、宣威、平彝、马龙(驻通泉镇)、嵩明(驻嵩阳镇)、寻甸(驻仁德镇)等7县。
1954年原宜良专区所属宜良(驻匡远镇)、陆良、罗平(驻罗雄镇)、师宗(驻丹凤镇)、泸西、路南6县划入曲靖专区。宣威县改称榕峰县(驻榕城镇);平彝县改称富源县(驻中安镇)。曲靖专区辖13县。
1957年3月26日由路南县改设路南彝族自治县;同年寻甸县改设寻甸回族自治县(驻仁德镇)。曲靖专区辖11县、2自治县。
1958年撤销沾益县,并入曲靖县。曲靖专区辖10县、2自治县。
1959年榕峰县恢复原名宣威县。
1960年撤销马龙县,并入曲靖县;撤销师宗县,并入罗平县;撤销泸西县,并入弥勒县;撤销路南彝族自治县,并入宜良县;撤销寻甸回族自治县和嵩明县,合并设立寻甸县(驻仁德镇)。曲靖专区辖7县。
1962年恢复马龙(驻通泉镇)、师宗(驻肇民镇)、嵩明(驻嵩阳镇)3县。曲靖县由城关镇迁驻沾益镇,曲靖专区辖10县。
1964年原由东川市领导的会泽县划入曲靖专区。恢复路南彝族自治县。曲靖专区辖11县、1自治县。
1965年恢复沾益县(驻沾益镇)。曲靖县由沾益镇迁驻环城镇。曲靖专区辖12县、1自治县。
1966年宜良县驻地匡远镇改名东风镇。
1970年曲靖专区改称曲靖地区,地区驻曲靖县。辖曲靖、寻甸、宣威(驻榕城镇)、会泽、富源(驻中安镇)、沾益、师宗(驻丹凤)、罗平(驻罗雄镇)、陆良(驻中枢镇)、宜良、嵩明(驻嵩阳)、马龙(驻通泉镇)等12县及路南彝族自治县。
1979年寻甸县改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曲靖地区辖11县、2自治县。
1997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32号):(1)撤销曲靖地区和县级曲靖市,设立地级曲靖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麒麟区城关镇文昌街。(2)曲靖市设立麒麟区和沾益县。麒麟区辖原县级曲靖市的城关、三宝、越州、东山4个镇和环城、珠街、沿江、茨营、潇湘、西山6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南宁东路。沾益县辖原县级曲靖市的西平、花山2个镇和沾益、盘江、白水、大坡、菱角、德泽、炎方、播乐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西平镇龙华新路。(3)曲靖市辖原曲靖地区的陆良县、罗平县、会泽县、马龙县、富源县、师宗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沾益县、麒麟区,原曲靖地区的宣威市由省直辖。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曲靖市总人口5466089人;麒麟区 648956人、马龙县 185766人、陆良县 581764人、师宗县 349770人、罗平县 515211人、富源县 657474人、会泽县 844485人、沾益县 389838人、宣威市 1292825人。(按当年行政区划)
2005年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沾益县西平镇和沾益乡,合并设立西平镇,镇政府驻原沾益乡政府驻地。
土特名产:曲靖韭菜花、干巴菌、宣威火腿、倘塘豆腐干、富源铁锅、富源黄皮梨、马龙晶头、罗平干姜、陆良板鸭、蜜香梨等。
-----------------------------------------------------------------------
爨文化简介
中国近代书法艺术理论大师康有为先生的《广艺舟双揖》中,赫赫然写着:“二爨出于滇蛮……然其高美,已冠古今。”“二爨”是书坛上对两块名碑《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的习称,康先生用“高”(境界高远)“美”(艺术佳妙)、“冠古今”来赞美它,确是恰如其分。实在说,凡知中华民族书法艺术常识一二者,恐无人不知这两块名碑在书艺史上的显赫地位。
二爨碑又称大、小爨碑,大爨碑即《爨龙颜碑》,小爨碑即《爨宝子碑》。《爨宝子碑》立于东晋义熙元年即元亨四年(公元405年),《爨龙颜碑》立于南北朝刘宋大明二年(公元458年)。之所以分大小,是因为形制有差别,《爨龙颜碑》高3.38米,宽1.46米,字有927个,墓主龙颜享年6l岁;《爨宝子碑》仅高1.85米,宽0.7l米,字有403个,墓主宝子享年仅23岁。然而两碑并誉书坛,俱为神品,则是无大小前后之分的。
爨碑所载述的爨氏,是汉末到中唐数百年间云南的统治者,治所曲靖,世领太守,拥兵自重,因远离中央王朝,实际是割据一方的云南王。到刘宋初朝,内部斗争,分裂为东西二爨,东爨以乌蛮即彝族先民为主,西爨以白蛮即白族及傣、壮、纳西等民族先民为主,随着时光的推移,爨由“南中大姓”渐渐变为各部族的名号,二爨碑是为爨氏统治鼎盛时期两位统治者建立的墓碑。
小爨碑在现在的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的曲靖一中校园内,1937年由景仰它的人们建盖了一座“爨碑亭”以保护它。清末状元袁嘉谷曾撰一联悬于亭上曰:
奉东晋大亨,瑰宝增辉三百字;
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
小爨碑的书体是由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但又饶有篆、隶、行、草、楷书诸体一炉的意趣。中华书体,从来是沿着由繁到简便于书写的方向发展的,东汉时以隶为主,但已向行、草、楷书演变,到了东晋这个书艺大放奇辉异彩的鼎新盛世,书法家们笔底奋扬着创造革新的精神,出现了王羲之父子这样划时代的大书法家,行、草、楷三体书艺已臻成熟。但在西南与北方,因远离江南东晋统治中心,流行的楷体尚未传播开来,加以立碑刻石,向来讲究字体典丽端庄,于是就通用二爨碑这种似隶非隶、似楷非楷的书体,又因二爨碑墓主都是一方霸主,写碑刻碑的人自然是那时的高手。
小爨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其文辞古雅,意韵铿锵,文体别致,事迹少而铭文多,颇饶六朝文体的气韵。其字结体古朴,每多篆隶遗姿,笔法内刚外柔,方拙中带劲巧,融参差错落于端严整伤之中,康有为称它“朴厚古茂,奇姿百出”;李根源道其“下笔刚健如铁,姿媚如神女”,又有称其“笔力雄强,体势飞扬”,“下笔如长枪大戟,直往直来,沉着痛快”。
从艺术的角度看,小爨碑在用笔、结体、章法上都是神来之笔。它的点画特征在笔力扛鼎,节奏鲜明,方笔中锋为主,兼用圆笔侧锋,同一点画,因字而殊,奇正互变,各具情彩。如“晋”、“庭”等字两头上翘的长横,起笔左上逆入成尖角后,即右下顿笔,迅速提起转正锋芒右行,至末端顿笔提起右挑,暗收回锋。而“全”、“长”等字的横画,逆入后向下顿笔,迅即提笔转锋行笔,收笔处顿笔,再回锋收笔。如此同为一两端上翘的横画,却变化多姿,华彩丰瞻。其他如竖、钩、折、撇、捺、点、挑等,无不于工严中求奇变,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其结体突破隶字方扁大小相近的格局,部分以方形结体,大多奇巧异常,不可以后来楷书的法规度量。如字形尤好奇险,大小不以笔画多少而定,“芳”字笔画少,“墓”字笔画多,而“芳”LL“墓”大,“维”字笔画多,“同”字笔画少,而“维”比“同”小。“显”、“遵”、“数”、“邈”足有“与”字四倍之大。“邦”字形短,“至”字形长,“位”、“湖”字形方扁。种种奇巧之变,令人目不暇接。其章法和布局不同凡响,方圆正侧,大小歌正,一任纵横挥洒,横行竖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众妙毕集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拍案叫绝,因此,享誉海内,临习者如云。
大爨碑全名“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邓都县侯爨使君之碑”。除正文之外,碑阴还有很多题名,是研究云南地方史,尤其是研究爨氏家族史的重要文物。原碑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东南20里的贞元堡,早在元人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述及,明代正德《云南通志》也有记载。清代道光时,云贵总督阮元在荒芜处发现了它,后由知州邱均恩建亭保护,现仍存贞元堡小学内。
大爨碑自出土以来,备受书法界推崇,清道光时阮福赞道:“……可叹刘末、萧齐八十年间,宇内竞无片石。伟哉此碑,远立边裔,至今岿然。”清人范寿铭列举南北朝诸名碑与大爨相比,认为“是碑尤五刻中之最隽者……盖由分人隶之始,开六朝唐宋无数法门。晋以还,此两碑(大爨碑与嵩高灵庙碑)实书家之鼻祖矣。”赞赏此碑最盛的莫过于康有为,他称其“当为隶楷极则”、“古今楷法第一”,列为中国书法“神品第一”,几乎达到至高无上的境地,甚至将其与古圣贤相比:“爨龙颜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作诗抒情云:
铁石纵横体势奇,
相斯笔法孰传之?
汉经以后音尘绝,
惟有龙颜第一碑。
大爨碑体制与小爨碑相类,同为隶楷兼工的书体,但又别有一番气象。其书意雄伟强劲,笔力千钧,气势宏阔,意境博大深远,笔致参差,如刀砍斧凿,方笔圆笔兼用,刚猛柔韧相济,实为碑体极致。就方笔而言,比64年后的碑中精品“张猛龙碑”浑厚大方,气度雄浑;就圆笔而言,比53年后的名碑“郑文公碑”凝重沉着,挺拔劲利,已达雄秀刚柔相融互化的神境。
二爨碑名重千古,远播内外,历代书家对其祟拜有加,产生了许多趣闻铁事。如清未有位诗人前来拜读二碑,写诗感怀道:“法书二爨足珍奇,朴茂萧疏世几知,邂逅偏适嘉客至,挑灯逆旅对读碑”。抗战期间,有位专习二爨碑长达30年的书法家卢蔚乾,专程赴曲靖观赏小器碑以了夙愿,可是小爨碑亭内驻有军人,只得隔窗窥看。他口占一绝云:“寻碑万里曲州来,悯怅碑亭锁未开,窗外共君窥宝子,绿荫檐下几徘徊。”第二天,他又赶去陆良访“大爨”,幸而得见原碑,欣喜若狂,立笔题诗道:“攀车冒雨访龙颜,路人贞元黝室间,感尔殷勤伴摩抚,夕阳西下泛舟还。”
爨乡古乐是一种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乐种。洞经音乐则是云南特定历史,特定社会的文化产物。相传明朝洪武十四年,明军三十万在曲靖白石江一仗消灭了元梁王,取得了“一仗定云南”的胜利,后来大部份征南将士留在云南实行“戊兵屯田”,随之即把“江南乐府”及宫廷舞曲带到云南,并逐渐与地方的民族民间歌曲融为一体。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9年),随着佛教的盛行,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和生活习俗的要求,始将《文昌大洞仙经》的经文作为唱词而填入部份曲调中,故称“洞经”,迄今已有约五百年的历史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洞经音乐实际上是爨乡古乐的一个组成部份,而爨乡古乐则又是爨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人说洞经音乐是什么“道教属性”的或“外儒内道的宗教组织”,这是完全不对的,是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现实情况的一种讹误。
那么爨文化是什么呢?就其历史来讲,爨文化就是中国历史自东晋(公元317年)经南北朝至唐天宝七年(公元749年)这四百多年间爨氏统治云南(包括今贵州,四川的部份县市)时所造就的历史文明,其中除了散存于残篇断简中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习俗、典礼、医药、建筑和流传在民间的诗歌、曲艺外,最具特色、又看得见、听得到的恐怕就是二爨碑和爨乡古乐了。其历史渊源上可追溯到“羌奴赋高山之句”的秦汉时期和“阿盍咏 夷立之章”的唐中叶时期,其中可数可点的有玉琵琶,龙咏筝、菩萨蛮、打枣竽、石榴花、元鸟行、爨棘童歌、刺绣、小姑夜话等等。
在爨氏统治的四百余年间,由于中原王朝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的战乱中,对云南基本上失去了控制,爨氏即乘之采取“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实则形成“开门诸侯,闭门天子”的闭关锁国局面,所以云南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也较为发展,出现了“山岳吐精”,“物物所得”,“邑落相望,牛马成群”的繁荣景象,内地汉民为逃避战乱遂不断迁入云南,从而促进了爨地区经济文化的向前发展,同时爨文化也就在中原文化的熏陶和融入后而“独步南疆,卓尔不群”,成为了独具云南特色的一份宝贵文化和精神财富。
到了公元749年,崛起的南诏政权在唐王朝的扶持下,占领了滇池地区(昆明)的“东爨”和滇东地区(曲靖)的“西爨”而建立了南诏国,这就是历史上称的“南诏灭爨”了。但是,历史又无可争议的告诉人们另外一个事实,即“南诏灭爨爨未亡,南诏亡而爨仍在”。据《两爨考》载:“大理段思平举义东方,黑爨、松爨皆助之,元世祖赖其众下交趾,是南诏亡而爨仍在”的历史见证。
由此可见,南诏、大理政权自公元749年先后建国至公元1253年蒙军进入大理止,整个统治时期为504年,与此同时爨蛮三十七部仍在滇东北及滇中地区保持着局部的统治势力,这从现存的《三十七部会盟碑》和“大理得国借兵滇东”的史实上也可得到证实。所以按史实来看,爨氏的局部统治势力,至少是持续到明朝中叶“改土归流”之后,算起来应当为1300年左右。
爨氏统治时期的文化遗产,应当说是丰富多彩的,但由于战乱及历经几次种族大迁徒,加之宋太祖的“玉斧一挥”云南成了“化外”之邦,因此文化方面正史无载、野史残缺,甚至几乎丧失贻尽。但历史毕竟是历史,它不会因为典文的残落而残落。也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流逝,历史往往在一些故纸堆里和蛛丝马迹中又寻绎到它的真谛,又往往在一些惊人的巧合或偶然的情况下得到补阙,它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和悬念。所有这些在爨乡古乐里您会受到感受,得到启示。每当爨乡古乐的弦乐奏响之后,这种“弥漫宇宙,盘旋空虚,出口皆声,过耳皆乐”。既保留着千百年来独具民族特色的流风,又融合了金陵吴越“江南丝竹”的韵律,正如《滇系(卷四十)》一书所称:“天音一响,群鹤翔空而下”。这一曲曲“此音只应天上有”的爨乡古乐,定会把您带到历史的那年那月,使人们由然产生一种“乐乐不知倦,悠悠则博厚”的回味。
在陆良彩色沙林西面约三公里的薛官堡斗阁寺打殿内,耸立着一块古碑,这就是全国著名的爨龙颜碑。它的全称为“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候爨使君之碑”。
《爨龙颜碑》始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距今为一千五百四十一年。
与爨宝子碑相比,此碑较大,高3.88米,宽1.46米,字数亦多,除碑阴题名外,仅碑阳即存文900余字,故称“大爨”。它是现存晋宋间云南最有价值的碑刻之一。
碑文追溯了爨换家族的历史,记述了爨龙颜的事迹。为后人研究爨换家族及晋南北朝时代的云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碑文说:爨氏的祖先,最早为颛顼,战国为郢楚,汉代为班固,至汉末“采邑于爨”,以为姓。虽其先祖先是否为颛顼、郢楚、班固,难以考查,但爨氏是中原流播南人的汉人则较为明显。
爨龙颜碑,词采富丽,文笔凝炼,富于感情,反映出南中知识分子爨道庆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就书法而言,笔力雄强,结体茂密,继承汉碑法度,有隶书遗意,运笔方中带圆,笔画沉毅雄拔,兴酣趣足,意态奇逸。有人将它与嵩高灵庙碑相比,认为“淳朴之气则灵庙为胜,隽逸之姿则爨碑为长”,“魏晋以还,此两碑为书家之鼻祖。”(范寿铭:《爨龙颜碑跋》)康有为说此碑“与灵庙碑同体,浑金璞玉,皆师元常(锺繇)实承中朗之正统。”他在《碑品》中将爨龙颜列为“神品第一”,赞其“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弃,当为隶楷极。”足见书家对它的推崇。由于书法精美,常有千里之外觅拓本学书者,道光年间曾有人为诗纪其事:“吾家小阮好作字,虎卧跳有深嗜。远来万里求此碑,桂阮颇详王未备。千钱买寄汝一观,朴散风神同北魏。”民国年间,有人伪作“元丰二年(1079年)春社祭祀日十二世孙吉如手拓”的“古本”,以“五百金”高价出售。有人受骗,还自以为得“宋拓最初之本”呢!
曲靖历史文化璀璨,好似一部厚重的史书,从秦修五尺道开始,庄跻入滇,诸葛亮"七擒孟获",到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的矗立,都和这片美丽的土地息息相连。这些,都成了解开云南历史文化之秘的一把把金钥匙。
现存有东晋爨宝子碑和大理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以其文辞典雅,笔力道劲,气势宏伟而著称,为研究云南地方史,特别是研究爨氏统治云南始末、云南民族关系及书法艺术等提供了珍贵实物,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文明大国,在年代渊远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古文物当然是浩如烟海。从碑刻一类看,天下名碑也是千千万万,但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重点保护的碑刻仅十一块而已,而我曲靖市在这十一块碑刻中竟占了三块,这真是曲靖的光荣。 这三碑的出土都是在元代以后至清中叶。到了清末,三碑都是名满海内外了,国内外学者和书法家无不视之为“南碑瑰宝”。国内名家如阮元、桂馥、康南海等,题跋注释,竟相传拓,载入各家文集或金石录著作者,不下数十家。东亚、南亚各国如日本、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等国的文人墨客,经常集体或个人不远万里来曲靖参观瞻仰,甚至欧美人士也多有来曲靖一睹爨碑为快的。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学者集体参观就来过十余批,多至百人以上;美国学者也来参观瞻仰过,至于国内各界人士的参观临赏,那就络绎不绝了。
《爨龙颜碑》,全名《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该碑在什么时候出土及所在地点的问题,各家考证颇有分歧。大爨碑世有:“阮元(1764-1849)督滇始发现彰世”之说,姚安由云龙亦称:“道光初,阮文达总督云贵,始得之荒阜上。”
以上各说有正确的一面,也有不确的一面。因据史载,阮元未督滇以前,此碑已流传海内,最早见于元大德李京《云南志略》。其后,明景泰《云南图经》有龙颜传略。据此,可知此碑在元明时期已为人所知,但未大显于世,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很好地加以保护。所以在道光六年,嗜金石考证的阮元就任云贵总督,便风尘仆仆地赶往陆良访碑,结果发现此碑于荒阜上。经他仔细考证后,便在大爨碑左上部作跋,高度赞誉了大爨碑的书法艺术价值,他激动地写道:“此碑文体书法,皆汉晋正传,求之北地亦不可多得,乃云南第一古石(注:当时《孟孝琚碑》、《爨宝子碑》尚未出土),其永宝护之。总督阮元。”其对大爨碑的推崇呵护,可见一斑。道光七年,他又令知州张浩建亭保护。阮文达公毕竟是个识者,并以其当时的政治地位和在学术界的声望,一经他提倡,许多文人学者竞相传拓考释,《爨龙颜碑》从此声名大振。可以说,第二次发现并首肯大爨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是阮元。
张诚(春城晚报) 转自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