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县
ad
基本概况
马关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南邻越南。马关县总面积2755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马白镇,邮编:663700。代码:532625。区号:0876。拼音:Maguan xian。
马关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介于北纬22°42′—23°15′,东经103°52′—104°39′之间。东与麻栗坡县相连,南与越南接壤,西南与红河州的河口、屏边两县毗邻,北与文山县交界,东与西畴县隔盘龙河相望。县境东西最大横距7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1公里,最小纵距24.7公里。
县城马白距省会昆明442公里,距州府所在地文山72公里,距中越边境线约20公里;距昆河铁路和等级公路102公里,距“衡昆”高速公路106公里,距麻栗坡县天保口岸130公里。国境线长138公里,与越南的老街、河江两省的箐门、新马街、黄树皮、猛康四县接壤,目前已有公路与越南实现对接。
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海拔2579米,最低海拔123米。由于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类型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低坝河谷炎热,中山浅丘温暖,高山温凉,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干雨季分明等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9℃,总积温4900℃一8250℃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345毫米,相对湿度84%;年日照时数为1804小时,全年无霜期达300天以上。
全县国土面积2676平方公里,其中:中山和峡谷型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7.7%,盆地和宽谷型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2.3%。2002年,有耕地面积44.36万亩(土地详查为102.5万亩),其中:田10.2万亩(土地详查为16.3万亩),地34.2万亩(土地详查为80.2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39亩(土地详查为2.92亩)。全县土壤类型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石灰(岩)土、水稻土共9类27个土种。低山河谷区大多是砖红壤、赤红壤,中山丘陵区多为红壤、黄壤,中山和高山区多为棕壤、黄棕壤、暗棕壤。土壤瘦、薄、酸、粘现象突出,缺磷少钾,土地质量差,产出率低。
行政区划
马关县辖个镇、个乡:马白镇、八寨镇、仁和镇、木厂镇、夹寒箐镇、小坝子镇、都龙镇、金厂镇、坡脚镇、南捞乡、大栗树乡、篾厂乡、古林箐乡;健康农场。
2000年,马关县辖8个镇、7个乡:马白镇、八寨镇、仁和镇、木厂镇、夹寒箐镇、小坝子镇、都龙镇、金厂镇、山车乡、南捞乡、坡脚乡、大栗树乡、浪桥乡、蔑厂乡、古林箐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000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马白镇 60859 八寨镇 25816 仁和镇 31759 木厂镇 25059 夹寒箐镇 36635 小坝子镇 14151 都龙镇 32400 金厂镇 8440 南捞乡 12927 山车乡 11378 坡脚乡 12162 大栗树乡 31288 浪桥乡 15812 篾厂乡 17377 古林箐乡 13939。
2003年,马关县行政区划:
马白镇 辖:板子街社区、兴隆街社区、塘子边社区、海子边社区、马鞍山村、花枝格村、雨波村、文华村、沙尾冲村、下寨村、马洒村、方山村、腰棚新寨村、马尾冲村。
八寨镇 辖:八寨村、芦差塘村、母子冲村、马主村、老厂村、务路者村、喜主村、那古博村、茅草寨村。
仁和镇 辖:仁和村、小古木村、岩脚村、阿峨村、大嘎机村、腻坡村、沙坝村、白果村、老岭坝村、老格木村、格洒村、木腊村、三村村。
木厂镇 辖:木厂村、杨茂松村、底麻村、堡堡寨村、大坝村、湖广寨村、老王寨村、付家寨村、马西村、博事村、水尾村。
夹寒箐镇 辖:夹寒箐村、水碓房村、通寺村、布都老寨村、坝甲村、光坎村、新堡寨村、尖山村、达布斯村、牛马榔村、么龙村。
小坝子镇 辖:小坝子村、半坡村、金竹棚村、田湾村。
都龙镇 辖:都龙村、大寨村、坝堡村、东瓜林村、茅坪村、辣子寨村、金竹山村、堡良街村。
金厂镇 辖:金厂村、中寨村、老寨村。
南捞乡 辖:南捞村、那往村、漫铳村、小麻栗坡村、塘房村。
山车乡 辖:山车村、盐塘村、下坝村、马额村、鱼塘村、兴隆村。
坡脚乡 辖:坡脚村、嘎迪村、牛场坝村、马房村、马夹冲村、小马固村。
大栗树乡 辖:大栗树村、河外村、乌木村、和平村、板桥村、倮洒村、大马固村、大倮者村、腊科村、大腻科村、腻科街村、那衣龙村。
浪桥乡 辖:浪桥村、老马店村、夹马石村、竹篷新寨村、湾子寨村、阳文山村、八围树村。
篾厂乡 辖:篾厂村、岩头村、大吉厂村、靛坡村、桂皮山村、大新寨村、老门寨村、大丫口村。
古林箐乡 辖:古林箐村、卡上村、团结村、博甲村、普园村、新发寨村、攀枝花村。
2006年,撤销山车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坡脚乡,并将坡脚乡改设为坡脚镇,镇政府驻原坡脚乡政府驻地;撤销浪桥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八寨镇,镇政府驻地不变。
历史沿革
马关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息。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马关属益州爿羊爿郡进桑县。东汉时改属进乘县。三国蜀汉建兴三年 (公元225年) 三月,属兴古郡进乘县。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属宁州梁水郡新丰县。北周时,属西爨(白蛮)地。隋代属昆州。唐初马关属南宁州都督府郎州地。南诏时属通海都督僚子部。宋代大理国前期, 属通海都督矣部,后期属最宁镇矣尼迦部。
元初在云南实行军事统治。至元八年(1271年),属南路总管府阿僰万户舍资千户。 至元十三年属临安路矣尼迦部。
明代先属八寨长官司,直隶云南布政使司,后属临安府阿迷州教化三部长官司。从宋皇佑初年至清初,马关为龙氏土司领地达600余年。
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土归流”后,马关属开化府。雍正六年( 1728年)九月,设“马白关”。雍正八年设马白同知专理对外事务。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设安平厅,改马白同知为安平抚彝同知。安平厅署设于开化 (今文山) 与知府衙门同城。安平厅辖永平、逢春、东安3里。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中国丧失了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越南变成了法国殖民地。光绪十三年,中法两国互派官员至中越边境勘定边界,都龙等地回归中国, 取名归仁里,为安平厅管辖。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安平厅衙门由开化移至马白。宣统三年(1911年), 安平厅在辛亥革命和昆明“重九”起义影响下,于九月十五日(11月5日)响应国民革命竖旗反正。
民国2年(1913年)改厅为县,先属蒙自道管辖, 后属云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因其与贵州安平县同名,故改为马关县。民国37年11月,建立人民民主政权。隶属云南文山专区。1958年4月建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后,属云南省文山州至今。
自然资源
动 物
境内原野生动物种类繁多,1958年后,由于森林、草山被过分砍伐、开垦,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恶化,加之随意捕杀,野生动物濒临绝种。至1990年,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懒猴(蜂猴); 二级保护的有猕猴(黄猴)、短尾猴(红面猴)、毛冠鹿(青鹿)、麝(香獐)、穿山甲、红腹角雉(肉角鸡)、黑麂(青麂)、水獭、旱獭、大灵猫、小灵猫、斑羚、岩羊、白鹇(银鸡)、锦鸡、蟒蛇等。此外,还有兽类、鸟类、水生类、蛇类、虫类等数百种动物。 其中:懒猴(蜂猴)属于一级保护动物;黄猴、短尾猴、麝(香獐)、穿山甲、红腹角雉、斑羚、岩羊、白鹇、锦鸡、蟒、大灵猫、小灵猫、水獭等属于二级保护动物。此外,豹、狐狸、黄鼠狼、熊、画眉、鹌鹑、野鸡、猫头鹰、啄木鸟等野生动物也在保护范围内。
植物
植 物 据民国《马关县志》记载,县境内有木属35类,竹属17类,草属27类,菌属19类,花属95类, 药属87类。新中国建立后,农林部门对县境植物作了详细调查,已查明1465种植物。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桫椤、秃杉;二级保护的有中国蕨、云南山茶花、野茶树、蓖子三尖杉、滇桐、伞花木、蚬木、云南梧桐、福建柏、楠山松、楠木、鹅掌楸、荔枝、香木莲、药用野稻、普通野稻、番龙眼、大树杜鹃、马尾树、观光木等;三级保护的有:云南七叶树、长蕊木兰、大果青冈、大叶木兰、林生芒果、大果木莲、红花木莲、大叶木莲、香籽含笑、扁蕨、云南拟单性木莲、红椿等。 此外,还有其他林木类、竹类、草类、菌类、花卉类等数百种可以利用的植物。 其中秃杉、桫椤属于一级保护植物;鹅掌楸、福建柏、大树杜鹃、中国蕨、野茶树、蚬木、蓖子三尖杉、观光木、楠木、长蕊木兰、原始莲座蕨、木董棕、番龙眼、香木莲、伞花木、蓖子三尖杉等属于二级保护植物;云南七叶树、云南苏铁、大果青冈、大叶木兰、扇蕨、红椿、滇菠萝蜜、见血封喉、厚朴、大果木莲、红花木莲、香籽含笑、云南拟单性木莲等属于三级保护植物。
矿产
马关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位于县城东南部的都龙锡矿是一个超大型多金属矿床,铟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锡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第二位。都龙锡锌多金属矿被列为云南省的第二锡锌工业基地。全县累计探明的固体矿产种类30种,矿床(点)及矿化(点)达200余处,矿产地质储量1000多万吨 ,潜在经济价值400亿元以上。全县保有储量及资源量(333级以上)为:铁364.1万吨,锡33.7万吨,锌297.3万吨,铜16.4万吨,铅3.0万吨,钨1.5万吨,硫493.5万吨,砷15.3万吨,煤268万吨,硅石40万吨,另有铸、铅、铜、鸽、锦、铝、硫、石申、协、银、钮、错、镣、铺、金、银、铁、锤、银、石英、水晶、冰洲石、金晶石、镶铝锚石、滑石、石灰石、粘土、煤等多种矿物质。
水利
马关县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河流属红河流域泸江水系。境内大小河流42条,主要河流有盘龙河、那么果河、响水河、小白河、南浦河、南北河、南 江河、大南溪河,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0.55公里。河川径流量为25.1亿立方米,地下水天然资源流量为6.5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65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12.2万千瓦,正在开发的有15.6万千瓦 。
目前,全县境内已建成有棉花山电站、天生桥电站,南滚电站 等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8.06余万千瓦,占可开发总量14.27万千瓦的56.48%,全县行政村通电率达100%。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9座,110千伏 输电线路38.4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250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1377公里。目前正在开发的有大梁子电站、拉气电站等。
全县建有水库15个,其中中型水库2 座、小(I)型水库2座、小(Ⅱ)型水库11座及小坝塘158件等储水工程,总有效灌溉面积12.4万亩,实际灌溉面积9.1万亩,水利化程度达30.6%。
特色资源
三 七 异名山漆(芪)、参三七、田七、金不换。全县各乡均有分布,清代已开始人工栽培。 如今三七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格局,2005年新植2.14万亩,GAP规范化种植8000亩,全年收获面积8043.3亩,产量144.16万千克,销售收入1.46亿元。
马关茶 1981~1984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云南茶叶研究所对云南茶树资源进行考察,在老君山、古林箐等地发现不少古茶树,属茶树新品种,经鉴定,命名为“马关茶”。2005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为1.64万亩,收获8771亩,产量18.88万千克 ,产值283.2万元。
砂 仁 多年生姜科豆蔻属草本植物,其子粒、果壳为常用中药,具有行气调中,温脾止泻,健胃消食等功效。1985~1990年,全县种植砂仁3995~2652亩,年产10吨左右。砂仁已成为马关特产,并被《文山特产精粹》一书收录。
杉 木 杉科杉木属,有红杉、水杉、柳杉、蓖子三尖杉等品种,1990年,国营林场人工杉木林活立木蓄积量61.42万立方米,1982年开始间伐和皆伐,年均提供木材1.3万立方米。
草 果 约于明末清初随瑶族的迁入而开始栽培,迄今已300多年。籽粒辛辣芳香,既是烹调食品的香料,又是家庭常备的良药,主治咳嗽痰多,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胀,疟疾等病症。2005年全县草果种植面积为8.4万亩 ,收获面积3.5万亩,产量55万千克,产值1375万元。
塘房桔 属芸香科、柑桔亚族、柑桔属,常绿乔木,果实色泽鲜艳、果汁丰富、香味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果肉含糖、蛋白质等营养物,果皮中富含维生素A、P,种子富含维生素E。塘房桔属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性喜温暖湿润,在马关县南捞乡塘房村已有200余年的种植历史,因其具有皮薄肉嫩、香味独特、汁多化渣、成熟期晚等特点,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逐渐成为马关县最具特色的名、特、优地方产品。
兰 花 兰花种类繁多,现已发现原种26种。其中红柱兰于1988年由中国著名兰花专家吴应祥定名为“文山红柱兰”,并于1990年2月荣获第二届中国(厦门)兰花博览会金奖。还有朵素、雪素、珍珠贝母兰、春兰、寒兰矮种、墨兰矮种,已被中外行家列为珍品。常有农民采集上市交易。
蛤 蚧 壁虎科珍稀药用动物,俗称“哆格”。味咸,性平,具有补肾、壮阳、定喘、止咳、祛风湿、补体润肺等功能。
马关马 四肢结实有力,蹄质坚韧,具有耐粗耐劳,耐热耐潮等特点。1981年《文山州地方畜禽品种志》称“文山马以马关马为最好”。马关历史上就有“万马县”的称誉。1952~1990年统计:年末存栏数为9472~27996匹,其中能繁殖母畜占27?7~36%,劳役畜占59.6~85.1%;出栏率约20%左右。
无角山羊 俗称“马羊”。是马关特有的一个地方羊种。1981年,全县有2000只左右,后因畅销外地,到1987年仅剩几十只,已被省、州、县列为保种对象。1990年末,全县约有100余只。“无角山羊”具有个大体健,性情温顺,采食快且采食点固定,繁殖力强,膻味小,屠宰率高,便于大群饲养等特点。
马关大种鸡 1981年《文山州地方畜禽品种志》定名。特点是:体型高大,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头尾昂扬,外貌清秀,容易饲养。成年公鸡体重4~5千克 ;成年母鸡体重3~4千克,年产蛋80~120枚。
民族风情
马关县总面积2676平方千米,辖4乡9镇,乡(镇)下设124个村民委员会2026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傣、瑶等11个民族,截至2002年底全县总人口82040户350372人,其中,男性人口182937人,性别比为(女性100)107.99。农业人口72597户319615人,非农业人口9443户30757人。在全县人口中:汉族44393户179429人,壮族12371户53943人,苗族16049户74113人,彝族5941户27331人,傣族1478户6495人,布依族1243户6007人,瑶族319户1785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8.96%。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民族间互相交往、通婚,民族风俗相差不明显,但在传统节日庆典上略有不同、各具特色,苗族主要有花山节,壮族有二月节和六月节等,彝族主要有火把节,傣族有二月节(也称“过大年”)和六月节,布依族有离娘节和牛王节等,瑶族有盘王节,拉基人有跳掌节等。
各族人民历来有敬老尊贤、见义勇为、团结互助、济人危难的传统美德,街坊邻里,和睦亲善。村寨里一家有事,全村相帮。新中国成立后,更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新观念、新风尚。1963年 ,开展学雷锋活动,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1984年,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县成立活动委员会。1986年9月,树新风、做好事 ,争创文明单位,争当文明公民,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推向高潮。1984年至1990年,先后评出文明单位209个,文明村镇47个,文明街道14条 ,文明学校37所,五好家庭16567户次。
民俗禁忌 正月初一忌扫地,忌串门;初一至十六忌在门前晾晒衣服。正月初三忌煮生米,新婚喜日,孕妇忌进新郎家门。新媳妇娶进家不满三天忌上楼和串门,不满一个月忌在娘家过夜。产妇不 满一个月忌入他人门宅。“开财门”、生孩子忌外人入屋三天,猪、牛、马等大牲畜忌入别家门宅,忌扛着锄头进家,忌背着空背篮和挑着空水桶进家。舀饭忌舀甑子中间的饭。忌用刀砍门槛 或垫在门槛上砍东西。未婚青年忌吃猪蹄叉;小孩忌吃鸡头、鸡脚、鸡下巴等等。
生活习俗
婴儿满三天后,称“打三朝”。满一个月时, 岳母家及其亲朋好友便相约带上一些婴儿的穿戴、鸡蛋等礼物前往祝贺,称“送祝弥”。满一岁,为孩子办“周岁”。让孩子“抓周”。为老人办生称“做寿”,亲朋前来贺生称“祝寿”,小辈前来贺生称“拜寿”。
新中国成立前,婚姻过程有说亲、走媒、传槟挪、报日子、过礼、迎亲、回门等项。1950年后,男女平权,实行一夫一妻制。1990年春,共青团马关县委员会向全县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发出《破大操大办之旧俗,树文明婚礼之新风》的倡仪书,同时为14对新婚夫妇举行集体婚礼篝火晚会,县委书记、副书记为新婚夫妇当主婚人和证婚人。
年轻人死,谓之“短命”,草草掩埋了事;中年以上的人去世要办丧事。老人断气时,儿子要为其“接气”。死后停于堂屋正中,设灵牌和引魂幡。出殡前一天“开悼”,亲朋前来上祭, 出殡时撒“买路钱”,琐呐、响器、放爆竹、鸣枪、跳打、抬祭幢等。途中有“搭桥”、绕棺、回灵等。葬后第二天还要“复丧”,后有守孝或念经超度亡灵等。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实行殡葬改革,1981年县民政部门在县城西郊建殡仪馆,提倡火葬。
20世纪30年代前,多数人穿蓝士布或自纺自织自染的“土布”,少数富裕之家穿绸缎。男子穿对襟衣,女子穿面襟衣。富贵之家男人,有穿长袍马褂或长衫的,年轻女子也有少数穿旗袍的。40年代有部分穿西装。50年代后,各种机织布料、毛料服装也多了起来。有各式毛衣、风衣、罩衣、长短大衣及牛仔衣裤等。女装兼有各式裙子。鞋类有塑料凉鞋、胶鞋、各式皮鞋、旅游鞋等。
山区和半山区大部分人家以玉米、荞子等杂粮为主食,坝区多以大米为主食。一日两餐。城镇一日三餐,烹调多喜酸、辣、麻味,不论吃何种菜蔬,用葱花、芫荽、辣子面、醋精、酱油、花椒等拌成的“蘸水”均不可少。设酒席须凑足八碗菜。
清代建筑材料以土、术、竹、草为主。房子多是两面分水, 用滑竹或木棍编成掌笆做“楼板”;墙用泥土春成,中间为堂屋, 两边做卧室或厨房。民国时期,逐渐有瓦房。中间一格开大门, 进大门为堂屋,堂屋左右各有两个房间(宿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镇居民建盖砖混结构房,多为二至三层,宽敞明亮。
马关县地处山区,民国时期,以驮马为主要运输工具。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发达、运输便利,从县城北行经浪桥、大沟绞入文山城,全长67.5公里,境内里程37.5公里;从县城东南,经石门坎至边境茅坪,前行1.5公里至“国门”,全长54公里。前行可至越南箐门县城;从县城往西经南山至大树塘火车站,全长95公里,前行可至屏边县;从县城西南经田湾至河口县桥头镇,全长50公里;从县城南经石门坎达小坝子,全长29公里。从小坝子前行跨黑河可至越南新马街;滇越铁路有4.8公里途经马关县古林箐乡湖元村西部边缘,设有一小站。
仁和镇阿峨办事处新寨村壮族人民喜爱绘画绣花,木刻版画。1973~1990年,有43名农民创作版画401幅,州展出121幅,省展出54幅,两幅获银质奖,3幅在《民族画报》刊登,5幅被国家选展。1984年10月,应日本国路姬市日中友协会长福田一郎邀请,新寨农民选出24 幅版画作品寄往日本 ,有22幅入选参展,受到日本朋友的赞扬。这些作品以农民独特的思维与手法真实的记录了壮族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状况,刀法纯朴粗犷,饱含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2005年阿峨版画制作出了20幅套色版画,使版画由单一的黑白颜色发展到多种颜色。由于套色版画是刻一层印一种颜色,有几种颜色就要刻几层,这样彩色版画就具有与黑白版画不同的不可复制性,从而增加了彩色版画的价值。
刺绣是苗族妇女的特长,很多作品都具有技术高超,造型奇特,想象丰富,色调强烈,风格古朴的特点。苗族刺绣图案色调多种多样,松桃地区以花、鸟、虫、鱼为主,喜欢用粉红、翠蓝、紫等色,较为素净。黔东南多以龙、鱼、蝴蝶、石榴为图案,喜欢红、蓝、粉红、紫等颜色。黔中地带喜欢用长条、长方、斜线等组成几何图案,喜欢大红、大绿、涤蓝等颜色。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的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古藏衣上刺绣的蝴蝶纹,是苗族纹饰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装饰文化,除了蝴蝶纹绚丽的因素外,还与苗族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蝴蝶妈妈相关。在苗族人的心目中蝴蝶妈妈、大宇鹡鸟是苗族的始祖,是创业者,把这些蝴蝶、鸟纹绣在衣服上用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与崇拜。这些图案还有明显的阴阳结合、创造生命的寓意。表达了苗族祖先对自然、宇宙、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认识。
踩花山,苗语念“道比作”,是苗族传统的春节大型群众文艺活动节日,聚居在花山周围的苗族人民。每到正有初一至初五云集踩花山,欢度这一隆重节日。 花山节到来之前,首先选择一个比较平缓的山包作为“花场”,中央立起一棵3-4丈,五颜六色的花杆,花杆上绑上彩旗和松枝,彩旗象征着胜利,松枝象征万古长青。其次由苗族中选一德高望重的长者为主持人。正月初一这天,苗家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拥来,每年都有三五千人云集花场。当主持人宣布花山盛会开始。公布花山约法三章之后,苗族青年男女就围起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圆圈随着小伙子们悠扬的三弦声翩翩起舞。不知疲劳,从早到晚持续数日。跳饿了就向前来赴会做生意的小贩买一碗清凉卷粉充饥,口干了就打一碗甘甜的山泉解渴。苗家有跳不完的舞,唱不完的歌。青年男女借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用歌来表达内心对异性的爱慕,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当各自选中如意对象后,就开始对歌,有的站在花场上,有的则到花场边的大松树下。一旦“达成协议”就含情脉脉地互赠定情信物。当然,对歌的也不完全是谈情说爱,寻求配偶。花场上有一条规矩,不论男女老少都可对歌,但出了花场,青年人就不能跟老人对歌了。花杆脚下,常有中年或老年男子吹起芦笙。跳起芦笙舞。传说这样做,可以换来五谷丰登,六畜旺盛的年景。近年来的花山节与过去比已有所变化。前来参加踩花山的人数增多,各民族都有,特别是不少彝族青年也成群集队地参加踩花山节,在花场上对歌起舞,显示出民族团结,融洽的气氛。
同名地名 1.日本马关 日本 本州西南端港口。现名“下关”。隔关门海峡与九州相望。属山口县。1889年设赤间关,1902年改今名。人口26.2万(1986)。古军事交通要地。1884年辟为特别输出港。1932年筑渔港。远洋渔业和捕鲸业基地。水产加工、渔业用品制造、造船工业发达,还有有色金属、橡胶制品(轮胎)等工业。商业贸易中心。为对马海峡与濑户内海间交通要冲。1942和1944年与门司间开有两条海底隧道铁路(下关彦岛到门司区的大里),下条长3.614公里,上条长3.605公里(海底长1.14公里)。1958年建成关门公路隧道(3.46公里,海底长780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汽车路,下层为人行道。新关门铁路隧道(新下关车站至小仓北区的上富野),长18.713公里。1975年通车。1973年建成关门海上大桥(约1.1公里),汽车专用大桥。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就是在这里签订的。转自www.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