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牡丹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红牡丹

红牡丹


ad

红牡丹

小说《红牡丹》作  者: 林语堂 著
出 版 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1
字  数: 320000
页  数: 374
开  本: 32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1336489
包  装: 平装
定价:¥25.80 


编辑推荐林语堂笔下惊世骇俗的奇情故事。
本书以主人公的情感生活为线索,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欲罢不能。小说通过牡丹在婚恋生活上的曲折经历,表现了一个清末的少妇在寻求爱情过程中的大胆追求,细致地刻画了情爱世界的奥秘。虽然,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清末,但书中人物的意识却是现代的。书中实际上是以古喻今表现了一种适合现代西方文化观念的女性意识。作者在书中所表现的价值观,与西方文化的价值标准十分接近。书中对爱情的哲理性的剖析,隽永妙语,含义深刻,引人深思。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年轻寡妇惊世骇俗的风流艳史。清朝末年,年轻貌美的寡妇牡丹个性张扬,大胆反叛传统礼教,追求爱情自由和“理想的男人”。她先后与家乡的已婚初恋情人、京城的堂兄翰林、天桥的拳师、杭州的著名诗人等热恋同居。牡丹的特立独行,使她成为社会上的新闻人物,广受争议。苦闷压抑的情妇生活终令她厌倦,最后返璞归真——在遇险获救之后,她找到了爱的归宿。
本书以牡丹的情感生活为线索,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目录
译者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书摘第66节:卷上 第十四章(3)
  素馨说:“他很心烦。姐姐,你真是胡闹。”
  牡丹说:“我头脑清楚得很。我心里怎么想,我自己明白。”
  “那么你要怎么办?”
  “我要找金竹去。他病了。他需要我。这还不够吗?”
  “但是你对大哥,这算怎么回事?你知道不知道?”
  “那我对不起他。”
  “那我该怎么办?”
  “这对你有什么关系?”
  这样断断续续交谈了几句,每句话都富有深意,姐妹俩也觉得彼此之间有了隔阂。自己各有心事。最后,素馨说:“你去洗澡吧。”
  牡丹瞪眼看了看妹妹,她说:“不要管我。”
  “洗个澡,你会觉得舒服点儿,头脑也会清楚一下儿。”
  牡丹这时勉强压制着脾气。她看见妹妹给她找出洗好的干净衣裳来,心里软了。她说:“素馨,我觉得你真了不起。你的耐性叫我佩服。你将来一定是个贤妻良母。”
  素馨回答说:“知道了。”这么粗率的回答了一句,表示这话早已听厌,早已听了一百次。她把一堆要换的干净内衣推给姐姐,脸上显得受了委屈。
  素馨一个人儿静下来想,觉得情势确是严重。似乎只有她一个人看出来事情的复杂关系。不管怎么看,她姐姐是自己要陷身于不幸!先和堂兄相恋,但又改变初衷,仍要回到金竹身边去。后来怎么样呢?结局会如何呢?在素馨看见姐姐使堂兄那么伤心,自己流眼泪,倒又觉得是多余了。素馨已经很了解孟嘉,对孟嘉那种成熟的智慧品格十分佩服,而姐姐则视若无睹。她凭女人的直觉看来,姐姐对堂兄感情的冷淡是因为年龄的差别。牡丹的热情像一片火焰,可是只在感情的表面上晃来摆去,而孟嘉却是太伟大深厚,不是一个适于供女人发泄一时热情的人。牡丹把热情与爱情弄混了。素馨在比她自己几乎大二十岁的这个男人身上所爱慕的,就是这等成熟的素质。她并不怪她姐姐。没人对这种不合法的男女关系,会一直感到满足的。
  孟嘉和张之洞大人在一处过了一整天之后,回到家里来吃晚饭,这时,他的成熟,他的修养和度量,就显而易见的超乎寻常,因为他看起来,还是像没发生什么事一样。
  他一个人在书房里,忙着办理公文。两姐妹看见他这么专心沉静,才放了心。这时,他撅着嘴默然沉思,笔放在砚台上。他那那习惯性喜悦的微笑和心中奇思妙想流露在眼睛上的光亮,用这些来判断他心情的愉快,是万无一失的。先进书房去坐在椅子上的,是牡丹。看见堂兄忙着做事,她就拿起一本书看,并没有说话。妹妹进去时,牡丹把一个手指头放在嘴唇上。孟嘉拿起笔来,在一个文件上飞快的写了几个字。做完了一件事,在心情痛快之下,他把椅子向后一推。
  他说:“咱们去吃晚饭吧。”看这个男子汉了不起的克己工夫!每逢孟嘉用眼向牡丹扫时,牡丹的眼睛都看得见那亲切的神气。牡丹放了心,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孟嘉开始说起山海关之行,算是把谈话的调子定住,素馨也插嘴谈论那个英国人。
  素馨说:“关于那些洋鬼子,最叫人无法相信的,就是他们的毛,胸膛上和胳膊上的毛;他们脸上的颜色,鼻子,还有眼睛的颜色,看来都好古怪。在他们的脸上,总好像多了点儿什么,不管是上一半儿,或是下一半儿。令人没法儿相信的是,他们说话或是笑,又跟咱们一样。是不是怪有趣的?那个英国工程师撸起他的袖子来,给我看那整个儿上面弯弯曲曲的黑毛——可惜你没看见!然后他笑起来,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还有他们看一位小姐或是一位少妇时的样子,你没在东安市场见过。只是咱们一惊叹说声‘哟’,他们却吹起口哨儿来。在靠近长城时,每逢我要从一磴高点儿的台阶下来,他们俩争着伸过手去要扶我。”
  孟嘉说:“素馨下来之后,一个家伙用手巴掌拍了一下儿她的屁股,那一个用严厉的声音说了一句。我们听不懂说的是什么,但是一定是狠狠的责备他。”
  他们又回到书房之后,孟嘉若不经意的对牡丹说。“可惜你来不及看你亡夫的上司薛盐务使出斩了。已经决定十七那天在天桥儿刑场执行。我今天刚从衙门里听说的。两个扬州的盐商——我忘记他们的名字了——已经判处流放。我敢说,他俩一定是拿钱买出来顶罪的。真正的罪犯一定早腰缠万贯,逍遥法外了。当然,他们经营的盐店要受很重的处罚,付很大的一笔罚金,可是对他们算不了什么。”
  牡丹问:“对我死去的那口子一字没提吗?”
  “公报上我没看到。”
  他又若不经意的看着牡丹说:“我已经给你定了一张船票,几天之后就离开天津。你是心想尽早离开我们,是不是?”


电影《红牡丹》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 1980年
编剧:阎丰乐
导演:薛彦东、张圆
摄影:孟宪弟
美术:史维钧 温锦枚
化妆:李守仁
服装:胡臣
道具:王成栋
音响:金丁哲
制片主任:孙明珠 于丹
作词:乔羽作曲:唐诃 吕远
独唱: 蒋大为 李秀文
录音:刘金贵
演奏:长影乐团
指挥:李克武

演员表:
红牡丹……姜黎黎
红牡丹(童年)……刘 晶
皇甫义……孙树林
赵立冬……高保成
王龄童……郭碧川
王龄童(童年)……冯富伟
九月菊……赵凤霞
九月菊(童年)……张 丽
腊月梅……王 岩
张德仁……张逸生
千里香……张筠英
刘 八……张英武
马金标……王 痒
二 副……王滨雁
记 者……罗鹤龄
商会会长……杨培松
韩太太……马 明
牡丹娘……林美玉
病 妇……胡乐佩

故事简述:
  讲述的是旧社会马戏明星红牡丹及其师史妹的坎坷经历和悲惨命运。该片自放演后,其由蒋大为演唱的主题歌“牡丹之歌”广为流传,至今不衰。 姜黎黎因为拍了《红牡丹》后红极一时。

主要剧情:
精明伶俐的皇甫义不安于贫苦困厄。年轻时撇下一妻一女外出闯荡,投身在一个马戏班里卖艺糊口。在江湖生涯中,他学会了钻营拍马,颇得班主赏识。班主临终时,把马戏班和女儿千里香一同托付于他。数年后,成为班主的皇甫义早把家中妻儿丢在职脑后,此时,他的妻子王氏与女儿王莲已沦为乞丐,王氏在临死前,把小王莲托给好心的老赵头。小王莲为了给母亲换口棺材,瞒过赵大爷在人市上标卖自身,被路过的皇甫义看中买下。赵大爷不忍失去孩子,也随王莲进戏班当马夫。10年过去了,王莲出落成一位色艺双全的马戏红角,艺名红牡丹。她同伙伴五龄童、九月菊等一起以血汗填满了皇甫义的钱囊。皇甫义为了赚钱将马戏班带到香港,他一头拜在财阀张德仁门下,以为靠山。马戏班在香港演出轰动,撑开了场面,也引起了进步人士的关注,建议演员们为抗战义演募捐。张德仁看上了红牡丹,红牡丹执意不从,皇甫义以同意义演为条件,逼红牡丹赴张德仁的舞宴,红牡丹忍无可忍,将兽性发作的张德仁痛打了一顿。张德仁在一次演出中打死九月菊,红牡丹气愤已极,纵马踏翻了张德仁的看台。最后,马戏班在进步力量的帮助下逃回了内地。人财两空的皇甫义,为了将红牡丹这棵摇钱树永远握在手里,好再重整旧业,竟施出霸占红牡丹为妾的毒计。红牡丹在赵大爷帮助下驰马奔逃,皇甫义从她失落的银簪上得知,自己企图强娶的竟是亲生女儿,飞马追去。在王氏坟前,皇甫义企图以父女关系留下红牡丹,红牡丹愤然折断银簪,离开了这人面兽民的家伙,去找寻自己的新生路……

戏女红牡丹  越剧演员
  红牡丹(原名张素英)(1928.4—2001.8),出生于浙江嵊县、石璜。6岁学戏,主功武旦,12岁登台演出,为躲避日寇、汉奸等势力的追踪,14岁起常以“银花”等艺名在沪、甬、杭等地转折演出,曾经在宁波天蟾舞台与徐玉兰、王文娟、戚雅仙等同台,剧目有《何文秀》、《梁祝哀史》、《穆桂英挂帅》等。
  1948年左右改艺名为“红牡丹”,1950年5月舟山解放,在宁波组建“集艺越剧团”(原高升舞台,也是高升舞台的当家花旦),并邀请魏银凤等名角,作为支援舟山的第一支越剧文工团来到舟山,在半露亭等舞台演出,当时由剧团的地下党员编导革命新剧目,为解放军战士们演出《进京之后》(以闯王进京之后走向失败为线索,鞭策人民解放之后,应该时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积极思想为主题)、《半把剪刀》、《缸尸奇案》(姐为弟伸冤的故事,根据现实人物改编)等。受到解放军战士的高度表扬,同时也获得东海前哨司令部的表彰。
  “集艺越剧团”后期合并成立“舟山越剧团”,成为舟山市越剧团主要演员。1950年底特邀江南第一越剧武生鲁芳桂(原名钱琴花)来舟山配戏,并进行长期合作。鲁芳桂是越剧鲁家班头牌越剧小生,主演《挑滑车》、《野猪林》、《武松》、《花蝴蝶》、《乌龙院》等剧目。红牡丹与鲁芳桂的合作,属于20世纪50、60年代舟山越剧团的两位顶尖头牌演员,主演剧目有《赵一曼》、《刘胡兰》、《狮子楼》(反串西门庆)、《杨八姐盗刀》、《铁弓缘》、《三打陶三春》、《三打白骨精》、《十字坡》、《十三妹》、《白蛇传》、《贵妃醉酒》等。
  1965年红牡丹转入到浙江台州地区,加入玉环越剧团,主演《穆桂英挂帅》、《叶香盗印》、《杨八姐盗刀》、《扈三娘》、《坐楼杀惜》等剧目。文革中受冤而下放劳动,文革后平反,曾经担任过玉环越剧团团长,玉环文化局局长等职务,编导过《杨开慧》、《云中落绣鞋》等知名剧目;后被选举为人大代表、妇联委员、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等职。曾培养大批优秀的越剧人才,至今仍活跃在江、浙、沪等地的越剧舞台上。
  代表剧目有:《杨八姐盗刀》、《铁弓缘》、《三打陶三春》、《三请樊梨花》、《十字坡》、《赵一曼》、《刘胡兰》、《进京之后》、《半把剪刀》、《白蛇传》、《贵妃醉酒》等。尤其在《坐楼杀惜》中的“闫惜娇”人物的刻画上,层次分明,细腻入微,是越剧界少有的表演;另在《梁祝哀史》中祝英台,也在人物刻画上做到极其细微独特,侧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曾受到上海著名导演的推崇和赞许。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