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
ad
1、作家(图)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53.05.30
民 族: 汉族
原名邓小华。祖籍湖南耒阳,1953年5月30日生于生于长沙。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父母是三四十年代的中共党员,解放后在报社工作,父亲曾任新湖南报社社长,1957年父母双双被划为 右派下放劳动。残雪从小由外祖母抚养,这位老人心地善良,但有些神经质,有一 些怪异的生活习惯(如生编故事、半夜赶鬼、以唾沫代药替孩子们搽伤痛等),对 残雪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残雪从小敏感、瘦弱、神经气质,短跑成绩和倔强执拗 在学校都很有名。她小学毕业后恰逢文化大革命爆发,便失学在家。1970年进一家 街道工厂工作,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当过赤脚医生、工人,开过裁缝店。1978年结婚,丈夫是回城知青,在乡下自学成木匠。1980年残雪退出街道工厂,与丈夫一起开起了裁缝店。残雪自小喜欢文学,追求精神自由。残雪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突围表演》(有香港、日文版本),小说集《黄泥街》(有日本、台湾版本)、《思想汇报》、《辉煌的日子》、《天堂里的对话》(译有美国版本)、《苍老的浮云》(译有日本、美国版本)、《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译有台湾、日本版本)、《残雪小说集》(译有法、意大利、德国版本)、《布谷鸟叫的那瞬间》(译有日本版本)、《绣花鞋的故事》(译有加拿大、美国版本)等。
残雪的作品有不少被海外文学界翻译和介绍。残雪是具有鲜明个性化创造风格的作家,她着眼于深层的精神世界,不断开拓和挖掘,在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近年来残雪写了不少关于西方经典文学的评论,她以纯粹艺术家的感悟,结合自己的创作观念和体会,独辟蹊径,以创作与评论相融合的文体形式对卡夫卡、博尔赫斯、歌德、莎士比亚、但丁等经典作家做了全新的阐释和描述。
曾经被视为先锋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以关注女性内心的状态为特征,以后的林白、陈染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她的影响。
2 残雪-作品代表作推荐: 短篇小说:《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污水上的肥皂泡》、《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旷野里》、《公 牛》、《我在那个世界里的事情》、《天堂里的对话》、《天窗》。
中篇小说有《黄泥街》、《苍老的浮云》
长篇小说有《突围表演》《五香街》等。
长篇小说《五香街》解读小说只是描写了在五香街发生的一次"莫须有的奸情",写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士在一条街上引起的一场轩然大波。事件的陈述在小说里变成次要的东西,大篇大篇存在着的是,精彩绝伦的议论和推理,大言不惭的演讲和揣测,以及貌似严肃缜密的归纳和演绎。残雪以戏仿和反讽的语调将有关"性"的一切好话歹话,真话假话说了个痛快淋漓,干干净净,使读者忽略了整部小说的总体象征,而沉迷在滔滔不绝的语言狂欢之中。小说并不仅仅如评论家所言,只是将中国人的"性心理"来了一个"底朝天"的揭露,而更多的是嘲弄了"所有心理",是又一次对各种"灵魂丑恶"的大展览。作家在这里面没有放过任何一种人,任何一种观念,任何一种理论,甚至对艺术的批判也不例外。
从某种意义上说,《五香街》其实是对当代艺术处境的一种分析和呈现,其间饱含了对各种虚假美学范式,文学观念的阴冷嘲笑。X女士可以被看作艺术的化身,她的遭遇,其实就是艺术的遭遇。当她特立独行,不与众人同流合污的时候,当她大搞"迷信活动"的时候,甚至当她发生"莫须有"奸情的时候,众人对她是报以无限关注的,警惕、不满、嘲弄、意淫、偷窥、追随、恐惧不安、幸灾乐祸等等情绪和行为,充分反应了庸众对至高无上艺术的阴暗心态;不理解,不服气,不承认,不理会,但却不能不关注,不能不关心。而当X是不可战胜的,所谓的大众和精英们,只有通过拉拢,选举她为五香街的"代表",才能达到"毁灭"她的目的。直到诱惑X上台去翻跟头,强迫她和别人照相合影,他们终于摆出一种满足的可鄙面目。而艺术化身的X(反而利用了这一点)终于懂得了怎样才能被遗忘(这是一个艺术家清醒的表现),于是不断地写"申请"(申请,在这里可以被认为是小道消息,花边新闻,劣质艺术品的象征)骚扰众人。骚扰加速了遗忘。这是X的聪明,但也艺术的堕落。艺术或艺术家一旦对鸡毛蒜皮津津乐道的时候,就是它被遗忘的那一天了。那么,艺术就真的是这样堕落了么?绝对不是。X对大众的"骚扰"毋宁说是一种策略,真正的艺术家要做的只能是被人遗忘,而艺术在那时才可能得救。只有被遗忘的艺术家才有可能创造出不被遗忘的艺术。谁能说被遗忘的X女士不会再次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呢?
3、面对残雪,中国评论界为什么失语。我是很喜欢残雪的小说,她的小说总是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都能从她的小说里找到一些踪影,让人琢磨不透。
残雪的小说,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大奇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语言上说,她所使用的语言是最明白晓畅的,最简洁朴素的,上过小学的人都能读,通观她的每一篇作品,连一个生僻字也没有,甚至连一个比较难懂的形容词也没有。就是用这样的文字,她构勒的作品的意象却是奇异、诡谲、神秘、怪诞;所凸显的画面却十分的逼真、鲜明、立体、另人毛骨悚然。这在中国当前的文坛,怕是独她一个
二:从文本上来说:她的小说大都是一个扇面结构。总是有一个起点,然后慢慢舒卷开来,并慢慢弯曲,从而构成她独特的叙述方式。这很符合中国读者的习惯。这与小说大师博尔赫斯相比,有些差异,博尔赫斯的作品是一个无头无尾的平面,向四方拓展,于是小说总是显得无始无终。而残雪的则有头无尾,这正如一个人的思絮,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从是从一个点开始,然后漫无边际地展开。
三:从内容上来看,残雪的小说好像并没有一篇是写现实的,但只要读下来,你总是能感到她就是写的现实。无论是早期的《黄泥街》,还是最近才发于《大家》杂志的《犬叔》,看起来写得是人世间没有的故事,可仔细想来,我们现在的城市哪一个没有一条有着黄泥街那样历史的街道?我们现在的农村,哪一个不是这样生活在神神鬼鬼的历史里?我们的民族的哪一天不是被历史的梦魇所压抑?
四:从思想上来看,残雪的小说达到中国小说从来没有过的高度。如果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人的劣根性,那么残雪的小说则是从文化学的层面对中国文化进行了犀利、准确地解剖。把我们这个民族的心底最为敏感最为丑陋也最为顽固的心理全部刻划出来。
可以说,残雪小说已走上世界,并且以她独特的视角与叙述方式赢得了国外一些批评家的关注。我一直认为,残雪的小说正在与博尔赫斯、卡夫卡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然而,面对中国这么优秀的一个小说家,这么优秀的小说,中国的评论界却没有表现应有的热情,而是表现为失语。这真是让人大为不解。
我想,中国的评论界有如此的表现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中国的评论界的一些职业读者并没有真正读懂残雪的小说,怕阐释不清。但作为受过专门训练的评论家,要是这样说未免有些刻薄。
二,可能是中国的评论家没有找到一种任何现成的理论来界定残雪的小说,不论是中国的文论,还西方的各种主义,怕都不能直接套在残雪的头上,所以中国评论界不愿意自己找出一种模式来界定残雪的小说。
总之,面对残雪,面对残雪的小说,中国评论界表现为整体失语。
用一句武侠小说里的话说:面对残雪的鬼魅摄魂枪,评论大侠们无人敢接招。这真是中国文坛的悲哀。
4残雪-一个有"反骨"的作家残雪不仅解读前辈作家,力图与他们达成灵魂上的深层次认同,而且还在同辈人和年轻人身上寻找"同谋者"。她解读余华早期的作品,解读梁小斌的散文,和一些年轻作者的小说,都是为着同样的目的。残雪是一个有"反骨"的作家,她不惮于在各种场合宣传自己的"纯文学"观念。从2002年开始,她接触网络,不断向各种文学网站投稿,和那里的网友聊天,讨论各种文学问题,并且还担任着新青年论坛的斑竹职务,一直和年轻人保持密切的联系。她坚信自己的读者在未来,"纯文学"的希望在未来。
残雪这一系列正在进行中的解读,可以理解为对一种共同传统的膜拜。从古希腊的神话、荷马史诗、圣经、神曲、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浮士德到卡夫卡,博尔赫斯,西方传统中充满幻想精神,人性激情,灵魂自剖的这一支隐秘路线,如今延伸到残雪的脚下。她说:"我的作品确实属于现代主义,但……现代主义是从古代发源的,文学的暗流一直存在着……我一直不自觉地吸取西方的营养,直到这几年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在用异国的武器对抗我们传统对我个性的入侵。"可见残雪对民族的传统是极为排斥的。她认为中国的幻想传统仅仅止于"触物伤情",而远没有达到象征和隐喻的深度。残雪与生俱来的潜意识活性和梦境制造的天赋与西方幻想传统的遭遇,产生了"惊天动地"的效应。
残雪承认自己是靠发动潜意识来写作的小说家,但否认潜意识不受理性的控制。真正的潜意识诞生于高度的理性,残雪认为,西方哲学中的经典的核心的理性精神,和西方文学中的幻想传统是高度统一的。"有理性才有幻想,没有理性也没有幻想。""理性与幻想的统一是人性的基本结构","人性只要冲破理性的钳制就会发挥幻想,理性反弹出幻想。一般中国人理解为理性是消灭幻想的,其实作为人,高贵的是理性,理性才可反弹出幻想。" 她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的梦幻和潜意识的喷涌,正是在"高度理性"的控制之下呈现在文本之中。由此可见,残雪并不是大家一般认为的"疯狂","神经质",满嘴呓语妄言的作家,而是一个理性的作家,讲究自我的批判和怀疑。
同名电影 1980 中国外文名称 Unmelted snow
导演: 姜树森 Shusen Jiang
编剧:
黄健中 Huang Jianzhong
霍庄 Zhuang Huo
徐晓星 Xiaoxing Xu
主演:
李炎 Yan Li ....周丰
斯琴高娃 Siqin gaowa ....张秀云
姚向黎 Xiangli Yao ....杜远征
徐展 Zhan Xu ....周伟光
梁音 Yin Liang ....张父
夏佩杰 Peijie Xia ....张母
王忠超 Zhongchao Wang ....吴彤
姜黎黎 Lili Jiang ....尤丽
潘淑兰 Shulan Pan ....小媳妇
陈汝斌 Rubin Chen ....院长
马群 Qun Ma ....耿尔明
王延盛 Yansheng Wang ....吴献
胡乐佩 Lepei Hu ....张梅
章薇 Wei Zhang ....王嫂
李启民 Qimin Li ....胡培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吴大明 Daming Wu
摄影 Cinematography:陈长安 Changan Chen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
宋洪华 Honghua Song
柳焕兴 Huanxing Liu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路奇 Qi Lu
录音 Sound recordist:李振铎 Zhenduo Li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王凤奎 Fengkui Wang
影片类型: 剧情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彩色
胶片长度: 10本
制作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中国]
剧情
“四人帮”粉碎以后,在新疆某林场当技术员周伟光得知父亲周丰官复原职后非常得意,立刻与乡下妻子秀云离婚,用父亲的名号调回到北京。一年后,一封来自新疆、揭露周伟光不择手段离婚回京的匿名信被送到周丰手中。周丰质问儿子,周伟光承认了信中所言,但却为自己百般辩解,周丰又生气又痛心,打了他一个耳光,并将他赶出家门。随后,周丰抱病去新疆探访秀云,向她道歉。回到北京后,周丰找到正准备结婚的周伟光,命令他退回礼物和...
幕后花絮
影片提出了粉碎“四人帮”后,如何端正党风党纪这一严肃的问题,围绕高级领导周丰在处理儿子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公正无私、身体力行、由己做起,努力革除“四人帮”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崇高品质。影片主题突出、情节层层推进,并使人物性格随故事发展不断凸现和完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该片获文化部1990年优秀影片奖。转自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