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市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琼海市

琼海市


ad

市情简介

琼海,年轻而富有魅力的城市,被誉为海南省东海岸的明珠。充满传奇的红色娘子军、风光旖旎的万泉河、殊惊世界的博鳌亚洲论坛,构架起琼海的与众不同。红色的历程、蓝色的诱惑、绿色的魅力,张扬出琼海光彩四射。

琼海市基础设施良好,交通通讯发达。由嘉积、博鳌、官塘三大组团构成的大琼海,在 21 世纪初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崛起为海南第三大城市。琼海倍受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重视。他们亲临琼海,向亚洲乃至世界发出热情的邀请,琼海聚集了四海群贤,也聚拢了天下目光。

琼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文化发达,是著名的侨乡、鱼米之乡。在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资源丰富、社会安定、民风高尚、环境良好,是国内外投资商的乐园与天堂。琼海到处是春潮涌、人气旺、商机多、气象新。

站在新世纪改革开放的新潮头,琼海人民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新机遇,把琼海创建成中国优秀城市,五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今天,琼海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朝着实现中等城市、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生态示范市、海南岛东商贸中心的目标跨步迈进。


自然地理琼海市地处海南岛东部,距海南省省会海口市86公里,距南端的三亚市163公里。南距万宁市60公里,北连定安、屯昌县,东濒文昌清澜港。琼海市属于热带季风及海洋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4℃,年平均降雨量2072毫米,年平均日照2155小时,年平均辐射量为每平方118.99千卡,终年无霜雪。行政区划琼海市总面积1692平方公里,现辖嘉积、中原、博鳌、潭门、长坡、万泉、塔洋、大路、阳江、龙江、会山、石壁十二镇,203个村(居)委会,辖区内还有5个国营农场、1个华侨农场和1个国营林场。嘉积城区为市府所在地。博鳌水城特别规划区面积41.8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琼海市民风淳朴,文明礼貌,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市”。2004年底统计全市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非农业人口14万人。

琼海市五次人口普查情况

琼海建置初期,全境纳入户籍的以汉族为主,兼有少量黎族。随着历代境域的变迁和人口的变化,民族成份也发生变化。特别是解放后,从全国各地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退伍军人逐年增多,加上 6 个国营农场的职工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因而境内的民族成份逐步走向多元化。据 1953 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市有 6 个民族,其中汉族 213507 人,占总人口 99.88% ;苗族 137 人,黎族 127 人,回族 1 人,蒙古族 1 人,共 266 人,占 0.12% 。

1964 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市有 12 个民族,其中汉族 258796 人,占总人口 98.38% ;苗族 3450 人,黎族 504 人,壮族 247 人,回族 3 人,蒙古族 11 人,瑶族 9 人,布依族 3 人,满族 2 人,土家族 1 人,朝鲜族 1 人,仫佬族 3 人,其他民族 20 人,共 4252 人,占总人口 1.62% 。还有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 1 人。

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汉族 370233 人,占总人口 98.07% ;苗族 6247 人,黎族 518 人,壮族 419 人,回族 9 人,瑶族 27 人,其他民族 67 人,共 7287 人,占总人口 1.93% 。

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为 41.79 万人,全市有 21 个民族,其中汉族 406839 人,占总人口 97.35% ;苗族 7837 人,壮族 1536 人,黎族 1525 人,瑶族 59 人,回族 25 人,其他民族 105 人,共 11087 人,占总人口 2.65% 。还有越南籍 4 人加入中国籍。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为 45.01 万人,汉族 43.24 万人,占总人口的 96.07%; 各少数民族为 1.77 万人,占总人口的 3.93% 。


历史文化
“万泉河水清又清,……”每当人们唱起这首嘹亮的歌,就想到那支永远英姿飒爽的队伍——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的故乡就在琼海市。

琼海有悠久的历史。汉朝,属珠崖郡之玳瑁县,初元三年前属朱卢县,建武十九年改属珠崖县。三国时属珠崖郡的朱卢县。晋朝属合浦的玳瑁县。南北朝宋、齐、梁陈先后分属越州、崖州、珠崖郡的朱卢、珠崖县。隋朝属珠崖郡的颜卢县。唐太宗贞观五年(633年)属容琼县,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容琼县改为乐会县,县治在南管村,又称黎黑村;五代时属琼州。宋徽宗大观三年改属万安军,后复归琼州管辖。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19年)6月划乐会县西北部地区成立会同县,县治在永安都乌石(今大路镇境内),明、清两代乐会、会同属琼州府。

民国3年(1914年)5月会同县改为琼东县。1950年4月27日琼东、乐会县解放,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管辖。195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琼东、乐会、万宁三县合并为琼海县,建治嘉积镇。1959年11月,万宁县复析出,但琼海县一直沿用至今。1988年4月后属海南省管辖。1992年11月6日,经省政府同意并报国务院批准,撤销琼海县,设立琼海市。

琼海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琼崖革命根据地中心,革命先驱杨善集、王文明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火种,为琼崖23年红旗不倒建树了功勋。1931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支队女子特务连——红色娘子军就在这里诞生,战火硝烟把她染成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最悲壮最具传奇色彩的一面旗帜。

琼海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是海南省东海岸经济、文化、水陆交通较发达的地区。发源感动五指山的万泉河由西到东,横贯全境,就象一条洁白的绢带,一头系着历史,一头指向未来。万泉河哺育了两岸勤劳质朴的人民,在古代文明史上曾浓墨重彩写下了光辉灿烂的黎苗文化。

春秋数度,物换星移。"万泉河水清又清……"这歌声唱遍全国。不知是歌让河声名远播,还是河让歌流传四方,或两者兼而有之,但万泉河的自然景观,犹如漓江,胜似漓江,令旅游者赞赏不已,流连忘返。如果沿着万泉河溯流而上,万泉河的流水在不停地变幻,汹涌时急若蛟龙,平缓时又稳若飘纱,清澈的河水绵绵不断,奔腾不息,两岸一片片茂盛的天然椰林,象一条绿巾铺在丽日蓝天下,令游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仙境。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有钛、钾钨、金、石墨、高岭土、玻璃砂等14种,其中品位在35度以上的钛矿有1770万吨,石墨340万吨,钾长石2亿吨,花岗岩1亿立方米,玻璃砂10万多吨。

水、电资源:有六条终年川流不息的江河,水总量为29.9亿立方米,已利用2.63亿立方米,占9.4%,水质达到国家二级饮水标准。境内有中型水库7宗,总库容量为2.59亿立方米。水电蕴藏量为12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1.8万千瓦。此外,还有官塘、北岸温泉,更可贵的是官塘温泉,日流量10700吨,水温达70-90℃,经国家级鉴定,是世界少有的热矿泉田。

海洋资源:海岸线长43公里,龙湾港水深12m,是个靠近国际航道的深水良港,可兴建1-5万吨级泊位码头42个。渔场遍及东、西、中、南沙,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40多种。境内有18.7万亩浅海滩涂,是养殖海产品的良好基地,全国最大的麒麟菜养殖场就在境内。

旅游资源:风光旖旎,以举世闻名的万泉河为主线,包括万泉河、白石岭、官塘温泉、沙洲岛、万泉河出海口、博鳌海滨玉带滩与“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构成了海南东部大琼海的旅游体系,被海南省列为全省重点旅游区之一对外开放。
琼海主要旅游景点:博鳌东方文化苑·万泉河漂流 ·万泉河·白石岭·官塘温泉·红色娘子军雕像 ·金牛岭 ·沙洲岛 ·红石岩·聚奎塔 ·圣公石 ·麒麟菜自然保护区 ·会山森林自然保护区 ·杨善集纪念亭·椰寨农家乐·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玉带滩

生态资源: 琼海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是海南省东海岸经济、文化、水陆交通较发达的地区。发源于五指山的万泉河由西到东,横贯全境,就象一条洁白的绢带,一头系着历史,一头指向未来。万泉河哺育了两岸勤劳质朴的人民,在古代文明史上曾浓墨重彩写下了光辉灿烂的黎苗文化。


基础设施城市发展:琼海市按照“一点两翼,三组团,五中心”的思路,实施大琼海城市化建设,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排水、排污、消防、亮化、美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日臻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大琼海格局日渐凸现。

港 口:沿海有龙湾、潭门、博鳌、青葛、四个港口。龙湾港是海南岛东部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港口自然水深-15至-23米,可供建设万吨至20万吨级深水泊位200多个。与博鳌亚洲论坛会址相毗邻,距欧亚国际海运主航道仅55海里。龙湾港将与荷兰鹿特丹港合作建设成多用途的远东基地港。潭门中心渔港被列为国家重点渔港。

交 通:223国道(海榆东线)和东线高速公路南北向从琼海市境内通过,两条省道横贯本市,高速公路在境内有4个入口,市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市通车里程2100公里,东环铁路和博鳌机场正在建设中,计划于2010建成通车通航。

供 水:全市有达国家二级饮水标准的水源27.9亿立方米,有中型水库7个,总库容量为2.59亿立方米。官塘温泉日流量10700吨,水温达70-90摄氏度,是世界上少有的热矿泉田。嘉积城区供水能力可以满足未来10年内城市发展和大规模工业用水的需要。

供 电:琼海市电力富余,由省电网统一供电。除省属的牛路岭供电站以外,还有大小电站26座,装机容量共9.97万千瓦,年发电量3亿度,已建成官塘220kv、琼海站110kv、泮水站110kv变电站。

邮电通讯:全市已实现城乡电话传输数字化和交换程控化,可直通国内和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邮政服务网站点29个,其中电子化营业网点21个。特快邮寄业务已扩大到211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全部通达。
民俗风情

一、传统节日
琼海侨乡每月都有传统节日。12个传统节日有:正月春节、元宵节、正二月土地公节、军坡节、三月清明节、“三月三”节、四月八节、五月端午节、六月灶公节、七月半鬼节、八月中秋节、九月禾仙节、十月丰收节、十一月冬至节、十二月做年(除夕)等等。侨乡传统节日的产生和发展,源于“尊天亲地”和追终思远的崇拜和信仰。除了受儒家思想影响外,还有道家思想的影响。众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除夕、元宵、土地公节、清明、端午节、灶王节、鬼节和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来源于中原文化。而军坡节、“三月三”节、禾仙节和丰收节则起源于乡土文化。
正月春节是所有传统节日中最盛大的节日。当新年钟声敲响的大吉时辰,要备菜肴供奉祖先,供奉的香茗、果品和菜肴全是清一色的素类,没有肉鱼酒。侨乡人平时习惯用猪油煮菜,而初一零时供奉祖先的菜肴一律不用动物油,而是采用花生油或其它植物油烹炒。祭毕祖先,接着阖家吃“年夜饭”。
“军坡节”也是侨乡比较隆重的节日。“闹军坡”是纪念洗夫人和其他神明的奉祀盛会。军坡节最突出的习俗,其一是祭祀洗夫人等神明,其二盛宴款待来客。侨乡的“军坡节”最有特色的方面就是“吃军坡”。举办军坡节的村庄,家家户户都宰鸡杀鹅大摆宴席,不论是新疏来者,一律盛情款待。这就是“吃军坡”。军坡节的酒席筵宴丰盈,杀猪宰羊大摆酒席,花费大于春节。
琼海苗族欢度“三月三”的特色是不能缺少五色饭。五色饭是苗族同胞欢度佳节的主要祭品。
“七月半”也叫“鬼节”。 侨乡人都摆设酒菜和焚烧五色纸祭祀祖先。还将糯米或灿米或番薯干片磨成浆泥做按粑。吃粑时扒掉包按粑的树叶,俗称“剥鬼皮”。其寓意是祈求平安和吉祥。

二、喜事庆典
在侨乡的历史长河中,传统喜事庆典是一处醒目的文化驿站。传统喜事庆典的风俗,源自于中原文化。侨乡人一生的传统大喜之日有:满月、周岁、结婚、华诞、入宅等,这些特别日子都必须摆酒设宴款待,亲朋好友祝贺一番。这一习俗是侨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生的开端礼仪是“满月”。人的一生还有周岁、结婚和华诞等喜事庆典。充分反映了侨乡人重视人生,重视人性,尊老爱幼的思想品德。
解放前,由于受男尊女卑思想影响,凡喜事筵席,其习俗是男人宴席有的好菜肴而女人宴席却不一定有;男人先用餐,女人跟小孩子一样后用餐;招待男人有桌有凳,是在八仙桌上用膳;而女人与小孩子一样,只是在铺开野萝叶织成的席子席地而坐就餐。解放后,随着侨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宴席已不分男女老少。

三、风味饮食
琼海地处亚热带,天气较热,人们对于饮水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侨乡人饮喝习俗也充分体现了浓郁的亚热带风情。饮品主要有咖啡、茶和酒,还有天然椰子水等。侨乡人是我国喝咖啡的先躯。受南洋文化的影响,琼海在上世纪初,便涌现了一大批“咖啡祖”(喝咖啡成瘾的人)。据琼海县志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华侨何麟书从马来西亚引进咖啡种籽,在境内试种100亩,获得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大批引进咖啡种植成功。从那时起,琼海人便喝咖啡成为习惯。
侨乡的饮酒习俗,反映了本地的酒文化特色。侨乡的民风民俗与酒关系密切。诸如各种民俗活动和风俗习惯,都是以酒为中心物质。总之,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无酒不成宴。离开了酒,琼海的民俗风情便无所依托。山兰酒是琼海黎家的“香槟”。琼海黎族同胞在节日里和喜庆中,一概以山兰酒助兴,一醉方休!
茶是侨乡不可或缺的饮品。琼海人喝茶其源远流长。《琼海县志》载:“本县种茶,历史悠久。据传,宋代乡人在石壁境内的茶岭种一片茶林。味道馨香可口,如今当地农民仍采摘、饮用”。从宋代开始,饮茶已成为琼海人生活的一部分。琼海有句俗语:“宁可三天无油盐,不可一日不喝茶”。
侨乡盛产椰子,在酷日当空天气署热的季节,畅饮天然的椰子水最能解渴。椰子水是琼海人解渴的主要天然饮料。琼海民间以椰子为主要原料或制做馅料的传统风味小吃,是琼海饮食的一大特色。用椰子做粑馅的风味小吃有薏粑、按粑、猪肠粑、红米粑卷等等,都是琼海民间著名的传统风味小食,具有浓郁椰乡气息的小食风味。
归粑,是庆祝归来之喜的小吃。南洋华侨衣锦还乡,归来探亲,便有亲戚做归粑相贺;或者女儿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也做归粑挑归娘家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或者娘家发生喜事和长辈寿诞,已出嫁的女儿和孙女特做归粑挑归娘家祝贺。归粑的外观油光滑亮、形状团圆,粑馅是椰蓉、花生和糖等,十分的香甜。归粑的寓意是亲人归来的甜蜜和团圆。
薏粑,薏和意谐音,就是表达心意和良好愿望的粑。凡有亲戚庆祝满月、周岁、入宅等,按习俗都要做薏粑送往祝贺。
琼海的地方小吃,既饱含着本地的饮食文化,又蕴藏着浓郁的风土人情。琼海的许多小吃都是根据各种节日和喜庆应时而做。有一种著名特色小吃叫做“艻”。“艻”象征吉祥,并充满浓郁的椰乡和侨乡风情。在琼海民间,每当有南洋客回乡,亲戚都必挑一担“艻”前往祝贺。在海南方言中,“艻”与叻币(新加坡币)的“叻”同音。挑一担“艻”,寓意着富有。“艻”的外壳是用椰子叶条纺织而成。依琼海人的习俗,在吃“艻”前,必须将椰叶一条一条地抽拷剥“艻”壳,就像给绑紧的“艻心”松绑一样。琼海人把剥除艻壳称为“拷宽”。“拷宽”就是表示手头钱财宽裕之意。琼海人到南洋追梦,其目的是为了发财。这“艻”主要给南洋客“拷宽”,意在希望南洋客不论多么紧巴巴的日子,经过这一“拷宽”之后,手头的钱财便会变得宽裕而富有起来。“艻”做为一种民间的吉祥小吃,透着一股琼海侨乡浓郁的南洋文化,富含“拷宽、富裕”的美好祝福。
往昔,受释家思想的影响,侨乡人对狗肉有所禁忌。严禁在家里煮狗肉,不准在设有祖宗神龛的堂屋里吃狗肉。刚吃过狗肉的人,必须漱口洗耳恭听净手脚才能进入设有祖宗神龛的堂屋。那套吃狗肉专用的用具、厨具和餐具等,只能挂在屋外的树枝上或吊在没设祖宗审龛的房屋檐下。
“做公道”与“邀狗份”是侨乡人首创的餐饮“东方AA制”。是食物匮乏时代的产物。百姓一人或一家买不起一只“三鸟”或是一只狗,便多人相邀合伙一起凑钱买来,分份共同尝荤解馋。因而,便产生了“做公道”和“邀狗份”的习俗。多人好不容易相邀买一只“三鸟”来尝荤解馋。这只“三鸟”分份的是否公平合理,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是大家最关注的焦点。因而,大家便力荐公认为最公正的人来主持“公道”,来做主持剁分“三鸟”的主刀手。这人被称为“公道头”。于是“公道头”一词便应运而生。
琼海侨乡物产丰富,最佳特产是鹅、鸭、鱼。琼海的四大名菜也是以鹅鸭鱼为主要原料,因而烹调出了琼海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菜。白斩嘉积鸭、白斩温泉鹅、清烹万泉鲤潭门鱼等都是知名的美食佳肴。
“嘉积鸭”是海南的四大风味名菜之一。据琼海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嘉积镇的一位华侨,从马来西亚引进一种原产英国的鸭种进行繁殖。琼海人习惯把马来西亚等南洋一带简称“番”,所以,琼海人便把引进的鸭种称为“番鸭”。后来,番鸭因在嘉积及其周边饲养较多,而且已逐演变成本地名鸭。人们便把“番鸭”改称为“嘉积鸭”。
潭门鱼也是人们常说的潭门海鲜。琼海的潭渔乡是全世界唯一数百年来不间断地连续开发西南中沙群岛的特殊部落。潭门渔民从浩翰的南海捕捞回来的优质海鱼繁多。一年四季都有石斑鱼、马鲛鱼、海鳗鱼等。潭门海鲜的鲜美味道因季节不同而分类。渔谚说:冬天“西仔”(方:鲻鱼)夏天鲷(鲷鱼),九月“黄鱼”(方:鲱鱼)芳九村。
琼海还有药膳食疗的土方验方。鸡藤粑仔,是琼海独特的著名风味小吃。鸡藤粑仔具有补血去污之功效,还有避邪之功能,是琼海妇女常吃的一种温补小吃。益母草乃野生草本植物,味道馥香清远,富有补血益气的功能,是产妇的滋补佳品,妇女常吃脸色红润精力充沛。
胡椒猪肚煲是很受青睐的琼海地方风味美食。用琼海土特产的胡椒粒和猪肚烹饪而成的美味佳肴,具有治疗胃寒症的功效。
琼海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琼海人的食物、食礼、食谱、食俗和仿制等,反映了琼海饮食文化的丰富性;反映了琼海饮食的多姿多彩;表现出琼海独特的饮食文化现象。除了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因素影响外,琼海饮食文化还受着所处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等因素的影响。是诸多因素的互相影响、碰撞、渗透、融合,构成了琼海饮食文化现状,积淀为深厚的琼海饮食文化内涵,形成了独自的琼海饮食文化特色。

万泉河赛龙舟

琼海万泉河、九曲江沿岸群众有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历史悠久,参与者众,那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尤其是嘉积、博鳌两镇的端阳赛龙舟活动甚为热闹。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童谣便唱出了琼海地区端午节的欢乐气氛。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或画上麟状花纹,惟妙惟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借着有节奏的鼓点和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一鼓作气划向终点。
  据老人们回忆,1935年的端午节,广东的湛江、江门、阳江,广西的北海、钦州、合浦,本岛的海口、三亚、儋州、临高、陵水、万宁、文昌等地的渔民,都从四面八方赶到博鳌,参加这一年的龙舟赛,盛况空前。但是,解放后赛龙舟活动基本停止。龙舟竞渡成了水乡人梦痕里的美好片段。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琼海人又兴起赛龙舟。1985年,琼海县(当时未设市)政府在嘉积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龙舟竞赛。后来,在政府的引导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下,这项活动继续开展了下来。
  如今的龙舟赛又被揉进了新的内涵,它已成为一项丰富民间体育和发展旅游业相结合的大型活动。从1998年起,琼海市将万泉河龙舟赛扩大为一项全省性的活动,到2002年已连续举行了五届。同时,还增加了女子400米直道竞速项目,大大扩大了比赛的参与面,“蛟龙出水战鼓急,巾帼逐浪胜须眉。”每当端午节这天,都有数万名干部群众和游客汇聚到万泉河溪仔码头,观看龙舟赛。


军坡节

海南的“军坡节”已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当地百姓的一种“风俗习惯”,更不能将其冠以“封建迷信”予以扼杀。“军坡节”是一种地域文化,把它同海南的旅游特色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亮点,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军坡”是海南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传源于唐代,为纪念六世纪我国岭南著名俚人首领冼夫人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每年从农历二月开始至五月底,琼海各地乡村在各自固定的时间闹军坡,其时家家户户宾朋满座,喜宴丰盛,古往今来长盛不衰。群众试图以这种形式期盼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如今军坡节已逐渐成为海南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看。
  “串杖”是闹军坡中的一种最具刺激性的仪式,被刺穿的嘴巴很少流血,如有神助,事后也没有留下什么疤痕。这种神奇的功夫在军坡节祭祀活动中经常看到。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