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德令哈

德令哈


ad

区域概况德令哈市是蒙古语,意为“广阔的原野”。它位于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理位置处于东经96°15′——98°15′,北纬36°55′——38°22′之间,平均海拔2980米,区域总面积3240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5平方公里。

德令哈市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青海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东距省会西宁514公里,西南距格尔木市387公里。邮政编码:817000,电话区号:0977 。
青藏铁路、青新公路横穿全境,东西南北,经纬如网,可东进省会西宁,西上新疆,北连河西走廊,南下西藏,交通便利。境内山川湖盆兼有、草场农田密布。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古羌人就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之后又成为蒙古族、藏族先民们农牧兼营、放牧耕作的美丽家园。

198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德令哈市撤镇建市,德令哈的发展从此又翻开了新的一页。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一座高原新城巍然屹立于八百里瀚海戈壁上。该市下辖蓄集、郭里木、宗务隆、戈壁、怀头他拉5个乡,全市总人口将近7万,共有19个民族,其中,蒙古族、藏族、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0%,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兄弟民族团结和睦、携手共进,正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这个民族大家庭光辉的蓝图。


自然资源本市境内各种资源较为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6个品种,65个矿床,其中大型矿床2个,即旺尕秀的石灰石和焦煤矿,储量均在2亿吨以上,其余的有铁、锰、铜、钨、金、硼、大理石、绿松石、水晶石、云母、石墨、石膏等矿种,目前已开采的有煤、石灰石、粘土、金、铅、铜等10多种,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草豹、熊、麝、野牦牛、野驴、黄羊、石羊、雪鸡和沙棘、枸杞、锁阳、大黄、羌活等,均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境内有宜农耕地33万亩,其中各农场30万亩,市属各乡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6亩,农作物品种主要有小麦、青稞、豌豆、洋芋、油菜等。可利用草场面积1472万亩。现草原灌溉面积207平方公里。本市水利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河流有巴音河、白水河等。贯穿城市南北的巴音河年平均流量为9.91亿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374立方米/秒,不仅满足了农牧业用水需要,而且也是全市人民生活用水和进行水电开发的主要依托。距市区以南30公里的尕海湖,面积为38平方公里,湖水盐度96%,蕴藏有极为丰富的天然卤虫资源,年产卤虫湿卵可达60——80吨,可加工精干卵25吨。距市区以西30公里的克鲁柯湖面积58平方公里,盛产草鱼、鲤鱼、鲫鱼等,湖区有天然芦苇,面积17万亩,年产芦苇8万吨,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经济发展“十五”期间,德令哈市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州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及省、州重视我市发展的大好机遇,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全市上下按照“扎扎实实打基础,坚持不懈攻生态,以工兴市强实力,繁荣商贸活市场,调整结构创特色,改革开放促发展”及“稳定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工作思路,始终突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化进程,统筹城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全市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综合实力进一步壮大,结构调整和工业发展有了重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特色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新的成果;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到“十五”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59倍,年均增长18.7%,人均GDP达到16104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2.2亿元,是“九五”末的7.6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28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25倍,年均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59元,年均增长8.2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95元,年均增长6.4%。200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39亿元,较上年增长27.54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0.7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4亿元。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达到4140万元,较上年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8975元,较上年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2609元,较上年增长13.7%。

基础设施德令哈区位突出,特色鲜明。德令哈市地处青海省的中部,青藏铁路、国道315线穿城而过,德都公路与109国道相连,是南进西藏、北连甘肃、西通新疆、东接省会的交通枢纽。兰西拉光缆、“110”输变电线路、 涩宁兰天然气管道横贯全境,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通迅、能源网络。近年来,随着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和青藏铁路复线、德令哈至盐湖快速通道、110KV双回路和330KV西进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即将建成,将极大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德令哈按照省、州的定位和要求,以建设青海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和周边地区的禀赋资源,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能源网络,优化资源组合,加快发展区域特色工业,重点发展盐碱化工、建材、中藏药三大产业,着力培育和构筑六大特色产业链,努力将德令哈市建成全省重要的碱业基地、全州重要的建材基地、生物制品加工基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使德令哈的地位更加突出,区位优势更加明显,综合实力更加强大。

近几年,德令哈市分别被命名为“全省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良好的信誉、优惠的政策、宽松的投资环境、优良的社会环境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吸引着众多客商纷纷来德令哈投资发展,为加快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德令哈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是一片投资的热土,是创业者的乐园。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简介
一、德令哈市矿产资源概况
德令哈市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境内共发现各类矿产地65处,矿种16种,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矿种有石灰岩、石英岩、白云岩、煤、硼砂、石膏、石墨、粘土、铁、铅、锌、金、银、铜等,其中金属矿除莫合贝雷台铅锌矿外,其余矿产地由于规模小、品位低,目前无法开采利用;能源矿产旺尕秀煤矿和柏树山煤矿,因煤质高灰高硫,已于1999年关闭;非金属矿产主要为石灰岩、石英岩、白云岩,其中柏树山石灰岩矿和旺尕秀石灰岩矿,为我市优势矿产资源,该矿质优量大,在国内居第四位,资源保证程度高。旺尕秀石灰岩矿探明储量3亿吨,是制造水泥的优质原料;柏树山石灰岩矿,分布面(可采区)约44平方公里,可开发利用的储量达10亿吨以上,氧化钙含量达54-55%, 碳酸钙含量95-97%,是制造纯碱的优质原料,潜在经济价值约为35.89亿元。其它非金属矿,大型石英石矿床1处,探明储量7000万吨,二氧化硅含量达95-98%。冶金用白云岩1处,探明储量1163万吨。

矿产资源德令哈市矿产资源开发是从50年代旺尕秀和柏树山煤矿为起点的,之后在60年代开始开采砖瓦粘土,70年代开采水泥用石灰岩。都是以开采能源及非金属矿产为主。1971年德令哈水泥厂建厂投产开始开采石灰石矿,起初水泥生产规模小,年开采石灰石量1-2万吨,现该企业由现海西化工建材有限公司整体收购继续生产水泥,采矿量较前有所增加,年开采石灰岩约7-8万吨。1993年原德令哈纯碱厂建成投产,开始开采制碱用石灰岩,年开量只有2-3万吨,直到2000由蒙西联碱业整体 收购后产量逐年增加,到目前纯碱生产能力已达9万吨,石灰石需求量达12万吨。2005年青海碱业建成试产,2006年正式生产,形成了大规模开发利用石灰岩矿的态势。
地质构造
德令哈市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在地貌单元上分属祁连山地和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大地构造上属秦岭昆仑祁连地槽褶皱系的一部分,为中新代凹陷盆地。盆地中心大致沿37°20′(即宗务隆山前地带)的纬向基底断裂控制了盆地新生构造运动的性质,该断裂线以北的盆地西部和盆地东北部,自第三纪以来,一直缓慢上升,形成主要有第三系和中下更新统砂岩组成的丘陵带。盆地南部剧烈下沉,是第四系的主要堆积场所,厚达1200米,形成由上更新统的近代洪积、冲积及湖积层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

水利资源
德令哈市分为4个水资源评价区,即:德令哈盆地区,塔塔棱河区,哈拉湖盆地区,党河、哈尔腾河区。党河、哈尔腾河源区、哈拉湖盆地区为无人区。水资源总量:德令哈市水资源总量为9.927亿m³。其中德令哈盆地区4.650亿m³,塔塔棱河区1.188亿m³,党河、哈尔腾河河源区2.018亿m³,哈拉湖盆地区2.071亿m³。
德令哈市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表 资源量单位:亿立方米
德令哈市区域内有河流7条,其北部山区为地表水流的产流区,径流深10-50毫米,中部及南部径流深在10毫米左右,径流系数在0.2左右。德令哈市1956—2000年多年平均径流量9.233亿立方米,P=50%年份地表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P=75%年份地表水年径流量8.06亿立方米,P=95%年份地表水年径流量6.68亿立方米。其中巴音河、巴勒更河、白水河地表水资源3.66亿立方米,区间地表水资源0.586亿立方米。属哈拉湖水系的地表水资源2.071亿立方米,泉水年径流量0.479。出境水资源量3.206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总量为3.693亿立方米。德令哈地区主要河流:
1、巴音河:内陆河,属克鲁克湖水系,总长全长326公里,流域面积7462平方公里,落差2004米,比降6.5‰,上游有9条支流,年平均流量10.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31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7.89万千瓦。
2、白水河:全长15公里,比降1/25,集水面积54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0.6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205亿立方米。
3、巴勒更河:全长66.5公里,比降1/66,集水面积88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0.7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237亿立方米。
德令哈境内冰川条数共计232条,冰川总面积达248.3km2,冰川储量14.2732km3。
德令哈地区地下水资源量5.556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泽令沟、德令哈、尕海地区以及怀头他拉地区,其中德令哈盆地区为3.546亿立方米,塔塔棱河区为0.535亿立方米,党河、哈尔腾河河源区为0.605亿立方米,哈拉湖盆地区为0.870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可开采量为1.766。

德令哈市面积较大的湖泊有四个:哈拉湖、柯鲁可湖、托素湖、尕海湖。
柯鲁可湖:位于德令哈市境内南部,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淡水湖。湖面面积57.96km2,平均水深4m,最大水深13.8m,湖水容量1.67亿m3,巴音河自东南部流入,湖水自西南部流入托素湖,使两湖泊成为柴达木盆地的姊妹湖。据1991年调查,湖面面积62.6km2,矿化度0.64-0.79g/l,水化学类型为Cl.SO4HCO3-Na.Mg.Ca型水。
托素湖:位于第三系丘陵剥蚀地中,咸水湖,接受柯鲁可湖水补给,此外,尚有来自南部丘陵区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湖面略成等边三角形,面积已由20世纪50年代末的193 km2萎缩到现在的140 km2。湖内原有的两座小岛已连为一体。最大水深25.7m,湖面海拔2789.4 m,湖中心矿化度30.2g/l,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Mg型水。

可利用水资源
德令哈盆地区水资源总量4.65亿立方米,最小生态需水量是2.77亿m3,能够被人类消耗的最大水资源即水资源可利用量是1.88亿m3,可利用率为40.4%。
德令哈盆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4.65亿m3,现状开发利用量是2.405亿m3,耗水量是1.14亿m3,开源潜力0.74亿m3。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004年,德令哈全社会总用水量:2.40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0.057亿立方米,生产用水2.321亿立方米(其中农牧林用水2.301亿m3,工业用水0.02亿m3),城市绿化用水0.027亿立方米。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德令哈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量2.405亿m³。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24.2%。德令哈盆地区聚集了全市主要的农业、工业及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51.7%。
(二)水资源利用率
农牧林灌溉水量达到全市总用水量的95.7%。德农灌区、尕海灌区渠系水综合利用率只有35%左右。农牧林灌溉总面积达15.2万亩。
(三)水资源利用效率
从人均用水量指标分析,德令哈市人均用水量高达3688.7m³/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8 m³/人)八倍多,每万元GDP用水量为2786.79m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37m³/万元)五倍,其中,一产用水水平为36816 m³/万元,二产为63.86 m³/万元,德令哈总体用水效率较低。
巴音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为30%,现已建成黑石山水库,总库容366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119万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12.93万亩。已衬砌干支渠253条408.13公里,各类建筑物1551座,灌区引水口最大流量达16立方米/秒。巴音河干流已建成小水电站6座,总装机容5325kw/14台;电力提灌站三处,装机340kw。
白水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25.94%,现有水利工程:干支渠(已衬砌)3条9.4公里,建筑物25座,实际灌溉面积7375亩,设计流量0.5立方米/秒,小型水电站七座总装机3405kw/15台。
巴勒更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水资源利用率达85%,建成总库容890万立方米水库一座,已衬砌干、支斗渠84条长139.02公里,设计干渠引水流量3.5立方米/秒,实际引水流量1.8立方米/秒,最大引水流量2.4立方米/秒。实际灌溉面积1.53万亩,目前水库以下已断流。

行政区划
  德令哈市辖3个街道、3个镇、1个乡:河西街道、河东街道、火车站街道、尕海镇、怀头他拉镇、柯鲁柯镇、蓄集乡。


历史沿革  明为罕东卫辖地,后为蒙古诸部辖地,清属青海蒙古北左旗、北右旗辖地,民国时属都兰县。1955年从都兰县析置德令哈工委,1958年撤销工委设立德令哈县(驻巴音河),1962年撤县后并入乌兰县。1988年从乌兰县析置德令哈市。
  1988年4月19日,民政部批准(民[1988]行批1号)设立德令哈市(县级),以德令哈镇和乌兰县的怀他头拉、戈壁、郭里木、宗务隆、畜集五个乡为德令哈市的行政区域。
  德令哈市辖有蓄集、宗务隆、怀头他拉、戈壁、郭里木5个乡。(根据“青海省民政厅网站”资料改动,估计为2000年之前的资料)
  宗务隆乡 位于市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接壤。州府、市府驻地。人口0.4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族,占总人口的20.5%,土族占6.8%,藏族占3.9%。面积0.6万平方千米。辖巴音河、白水河、乌察汗、伊克拉、陶斯图、红光6个村(牧)委会。1956年前为都兰县宗务隆乡,1957年属德令哈工委,1958年改为宗务隆公社,1984年改为宗务隆乡。
  郭里木乡 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府驻地22千米。人口0.4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8.1%,土族占1.7%,藏族占1.5%。面积0.2万平方千米。辖桃哈、努尔、尕海、团结、郭里木、平原、新源7个村(牧)委会。
  戈壁乡 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驻地20千米。人口0.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族,占总人口的44.6%,藏族占4.2%,回族占2.7%。面积0.4万平方千米。辖德令哈、乌兰干沟、茶汗沙、柯鲁诺尔、陶生诺尔5个村(牧)委会。
  怀头他拉乡 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府驻地50千米。人口0.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族,占总人口的37%,藏族占4.5%,土族占0.5%。面积1.8万平方千米。辖巴力沟、东滩、怀图、卡格图4个村(牧)委会。
  蓄集乡 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府驻地25千米。人口0.1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7.6%。面积0.2万平方千米。辖汗哈达、贡艾里沟、浩特察汗3个牧委会。
  1999年末,德令哈市辖有蓄集、宗务隆、怀头他拉、戈壁、郭里木5个乡。市府驻河西(宗务隆乡辖地)。辖区还有德令哈、尕海、怀头他拉、巴音河4个州属国有农场。人口5.65万人。
  2000年,德令哈市辖5个乡和人民路、建国路、火车站、文化路、昆仑路、渠南6个居委会。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8358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宗务隆乡 5503 郭里木乡 9992 蓄集乡 1334 戈壁乡 7972 怀头他拉乡 2893 河西虚拟街道 10697 河东青新路北虚拟街道 7835 河东青新路南虚拟街道 9725 

  2001年2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1号文批复:撤销怀头他拉乡,设立怀头他拉镇;撤销郭里木乡,设立并命名为尕海镇(镇政府设在尕海)。
  2001年底,德令哈市辖2个镇、3个乡,6个居委会、25个村(牧)委会。
  (直接管辖):火车站、人民路、文化路、建国路、昆仑路、渠南6个居委会
  尕海镇:驻尕海,辖团结、尕海、新源、郭里木、平原、陶哈、努尔7个村(牧)委会
  怀头他拉镇:驻怀头他拉,辖东滩、怀图、巴力沟、卡洛图4个村(牧)委会
  蓄集乡:驻泽令沟,辖茶汗哈达、贡艾里沟、浩特茶汗3个村(牧)委会
  宗务隆乡:驻巴音河,辖白水河、红光、巴音河、陶斯图、伊克拉、乌察汗6个村(牧)委会
  戈壁乡:驻老德令哈,辖乌兰干沟、德令哈、茶汉沙、柯鲁诺尔、陶生诺尔5个村(牧)委会
  2005年,德令哈市调整乡镇行政区划:1、撤销戈壁乡,设立并命名为柯鲁柯镇,镇政府驻地迁移至原德令哈农场场部所在地浩门都谷。将尕海镇的民兴、民乐、平原三个村划归柯鲁柯镇管辖,实行镇管村体制。2、撤销宗务隆乡。将原宗务隆乡的白水河村、巴音河东村、巴音河西村、巴音河中村、甘南村划归河西街道办事处;将原宗务隆乡的东山村划归河东街道办事处;将原宗务隆乡的红光村划归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将原宗务隆乡的伊克拉、乌察汗、陶斯图三个村划归蓄集乡管辖。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