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口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沧口

沧口


ad

沧口史话

80年前的沧口,是青岛除市南外的第一大区;

70年前的沧口,是青岛最大的工业区,有太阳橡胶、华新纱厂、三盛楼饭店、沧口锅贴等诸多闻名岛城的“老字号”;

60年前的沧口,是进出青岛的主要通道,沧口火车站是胶济铁路最繁忙的车站;

50年前的沧口,四流中路,是青岛仅次于中山路的繁华街道;

40年前的沧口,青岛仅有的两个广场之一坐落在沧口,另一个是汇泉广场;

30年前的沧口,是青岛人所仰慕的地方,因为这里是青岛收入最高的地区;

20年前的沧口,与李村合并成为李沧区;

10年前的沧口,在“郊区”居民看来依然是青岛的中心区域之一,农村孩子想买本《新华字典》,还要到沧口的新华书店。

被误读的沧口

在许多人心中,有一个被误读了很久的沧口。

■“沧口很远。”在大多数“老青岛”看来,沧口很远,因为他们所说的“市中心”,指的还是团岛、西镇、中山路一带,以前从那里乘车到沧口公园,怎么也得花上两个多小时。但如今,“市中心”的概念早已发生变化,交通条件也不断改善,如今再到沧口公园花费的时间就少了许多。

■“沧口很脏。”走路眯着眼、吃饭捂着碗、睡觉蒙着脸,是当初市民对“老沧口”大气环境污染的形象概括。但如今,“老沧口”的大气环境质量与十几年前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沧口没文化。”产业工人、技术工人的聚集,曾经给这个老工业区带来无穷力量,他们的文化水平可能确实不高,但他们让沧口充满了浓浓的生活味道以及土生土长的青岛文化。

被误读的“老沧口”还有很多,但随着南北差距的缩小,以及跨海大桥、火车站、地铁口等诸多利好消息的出台,沧口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正发生明显的逆转。随着海信、广业、裕丰等品牌开发商的进入,及海信南岭风情等高端楼盘的入市,沧口的房地产市场,必将吹起一股清新之风,似乎被人遗忘了的老沧口,又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

当百年沧口的商业街下街

四流中路上的两家老字号饭店依旧还在迎客。“三盛楼”当年是与春和楼等齐名的三大楼之一,“青岛锅贴”就在与它相距不远处的老式两层楼内。




沧口之名,明代就有了。原名为“海沧”,意思是河海交汇之处。后来,“沧口水道”的繁衍,使这里逐渐成了胶洲湾的一个货运码头,沧口也是“海沧口”的简称。道光版

《胶州志》载:“金家口、青岛口海船按装卸货物抽取税银,尽征尽解无定额;仓口、沙子、登窑三小口装花椒梨果同”,说明此时沧口的港航活动已比较正规。崂山道院和附近地区所需粮食从沧口码头上岸,通过大车(地排车)和独轮车运往崂山。崂山特产也是经此装运各地。1901年沧口火车站开通,水陆货运从这里周转。

坐船乘车这里出入,沧口下街的码头处在鼎盛时期。

随着沧口下街的码头的繁荣,1921年大马路应运而生(现四流中路)。解放前,沧口、东镇、市里是有名的三大地方,孩子们为到过沧口而炫耀。大马路两旁的店铺,直到现在也没有大的变化,从国棉六厂路西边自南向北,化工店,绸布店,万香斋饭店,沧口交电,同仁堂药铺,奶站往南就是高精益诊所,听说还是日本时候建的。四流中路116号,是一个大院,青岛解放后大家都叫它杜主任大院。因第一任街道主任杜大爷住此院而得名。解放前此院楼上住过日伪时期的汉奸特务。大院左右是成文堂文具店和祥运寿布庄。再往北海伦照相馆,钟表店,百货店,就到了三盛楼,为青岛市“三大楼”(中山路的春和楼、台东的聚福楼、沧口的三盛楼)之一。三盛楼的前身“新生园饭店”是由平度人张义进、王斗年在沧口的沧台路开设,后于1913年改称现名,其寓意是“人气盛、买卖盛、财源盛”,后搬到大马路。通往下街路口拐角又是一个中药铺。派出所照相馆隔得很近旁边还有竹器店和交通队。对面是22中学,是青岛3中的前身,始建于1945年,原名为“青岛沧口中学”,是当时仅有的三所公立中学之一,1951年增设高中部,1956年迁出四流中路。

往南是沧口邮局,至今还是原来的面目。第一楼澡溏也很有名气,一般人平常也难以光顾,到澡溏洗澡,脱得光光的,店员把衣服拴绳子上拉到屋顶,成了老人永恒的记忆。华一茶庄,新民理发店同盛和帽店满口福饭店,崂山号食品店,三八食品店,拍卖行都在马路的东边,回想起当年沧口,很有感慨,曾经也繁华过,留下的只是共同的童年往事。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