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山县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嘉山县

嘉山县


ad

第一节 建置沿革嘉山现有境域设县前为盱眙、定远、滁县、来安四县所辖。汉代为盱眙、淮陵县地,属临淮郡。南朝宋侨置睢陵县。北魏改睢陵为睢阳,属济阴郡。

  北齐改名池南县,南陈复名睢陵县,北周改名招义县,隋大业三年(607),改为化明县(治今嘉山县女山湖镇)属钟离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复名招义县,隶属潦州。宋改招义为招信县,置招信军。元至正二十年(1360)招信县并入盱眙县,属招信路。明代属凤阳府泗州。清雍正初属直隶泅州。民国21年(1932)11月,析盱眙,滁县、定远、来安四县地设置嘉山县。县治所在地设三界(今老三界)。

  嘉山建县后,隶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民国26年(1937)“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县城老三界沦陷。一年后,日伪于明光镇成立日伪县政府。民国29年(1940)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自来桥建立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民国30年(1941)9月,在县境内北部和西北部,盱(眙)凤(阳)嘉(山)和定(远)凤(阳)、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亦相继建立。

  民国34年(1945)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嘉山县政府由全椒县古河迁回明光,明光镇成为县治所在地,嘉山县隶属安徽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嘉山县于1949年1月解放,县城明光是中共嘉山县委、嘉山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隶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1952年4月起,隶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6年1月,滁县专区撤并后,隶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61年3月,恢复滁县专区,嘉山县仍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71年3月滁县专区改称滁县地区,嘉山县隶属滁县地区。1992年,滁县地区撤销,设立滁州市(地级),嘉山县属滁州市管辖。1994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嘉山县更名明光市。属滁州市代管。


第二节 地理位置嘉山县位于皖东江淮分水岭北侧,安徽省东部,地处东经117°15′~118°25′,北纬32°57′~33°13′之间,因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嘉山”而得名。东临盱眙,西迄凤阳,南枕江淮分水岭与来安、滁县、定远接壤,北跨淮河与五河、江苏泗洪县相连。全县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67%。南部山区连绵,占35.4%;中部丘陵广布,占49.4%;北部沿淮、沿湖平原占9.8%;湖泊占5.4%。北部和中部属淮河流域,面积2079平方公里,南部属长江流域,面积25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京沪铁路自北向南贯通县境,104号国道穿越县城明光,淮河流经县境北部,与县内女山湖、七里湖、池河相汇合,向东流向江苏省盱眙县经洪泽湖入海。自嘉山县城明光向南,低山逶迤连绵,地理位置重要,襟江带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第三节 行政区划民国21年(1932)11月,经国民政府内政部和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置嘉山县,从盱眙县划出明光、三界、石坝、管店、自来桥五个自卫区及涧溪保南至鲁,山、古沛区的爱棠、西永兴、查家埠共17保。从滁县划出马垣墙、樊山寺、江宁后、盈福寺、小岱山、三都六(张八岭)共6保。来安县划出嘉山集、尹家集、张铺营3保乙定远县划出嘉山保、大北保、大南保(大横山堡)、潘家营、三和集、槐墟院共6保。从盱眙西南乡划出的17保是,自来桥、乌石山、黄寨、鲁山、凤贤集;罗家岭、大越、管店、刘家集、石坝、明光集、许家河、保家岗、红庙集、查家埠、西永兴、爱棠集17保。以上共计32个保。

  民国21年(1932)11月至民国26年(1937)冬,县辖五个区,32个保。第一区,区公所设县城三界,二区区公所设自来桥镇,三区区公所设张八岭镇,四区区公所设三和集,五区区公所设明光。一区辖嘉山(三界)、江宁后,凤仙集、罗家岭,大题、管店、刘家集7保;二区辖自来桥、乌石山、黄寨、鲁山、尹家集5保;三区辖张八岭、盈福寺、马垣墙、凡山寺、小岱山、嘉山集、张铺营7保,四区辖三和集、馋墟院、潘家集、大横山(大南、大东、大北)、河东(江淮街里)5保;五区辖明光、红庙,马岗、许家河、石坝、查家埠、西永兴、爱棠8保。

  民国23年秋,区公所改名区署,全县设三个区署;一区署设于县城三界,二区署设自来桥,三区署设明光,所辖范围:一区,方里16里接第二区界,东至老嘉山,西至葛山接定远县界52.5,南至簸箕岭39.5接滁县界,北至小横山里半接第二区界,东南至界牌35里接滁县、来安二县界,南北至河南张、沙河29里接第三区界,东北至小嘉山21里接第二区界,西南至瓦屋张、西山33里接定远县界。二区,以区署所在地为起点,东至土山6里接采安县界,西至中嘉山南朵丰一号31里接第一区,南至夹山口12里接来安县界,北至8里长岗13里接盱眙县界,东南至猪岭7里接来安县界,西北至吕郢59里接盱眙县界,东北至桂子山界石12里;接来安、盱眙二县界,西南至独山29里。三区,东至旧界牌29.5第二区界,西至观音庵保界15里接凤阳县界,南至大传北沙河17里接第一区界,北至古柿南小涧42.5接盱眙县界,东劫匕至沙坝11里(东北至永安桥20里)接盱眙县界,西南至梅家市汊涧河区22里接凤阳区界,东南至清水坝23里接第一区界,西北至徐天岭40里接凤阳县界。民国26年(1937)冬至民国27年(1938)元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嘉山县后,县城三界和明光等铁路沿线地区沦陷。民国34年(1945)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嘉山县政府经古河迁回嘉山县明光,自民国34年(1945)至民国37年(1948)全县共辖16个乡镇:明光大街镇、河下镇、管店镇、三界乡、张八岭乡、自来桥乡、三官乡、鲁山乡、涧溪乡、石坝乡、三和乡、蒲子岗乡、洪武乡、马岗乡、横山乡、新街乡。

  民国29年(1940)2月,在自来桥建立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下辖四区:一区设自来桥,辖张铺郢、乌石山、鲁山、自来桥镇4个乡镇;二区设津里,辖津里镇、旧县、戴巷、大郢4个乡镇;三区设古沛,辖古沛、大溪河、小溪河等乡;四区设潘村,辖潘村、紫阳、泊岗、浮山等乡。同年9月,日伪军重兵进攻淮南路东抗日根据地,旧县、津里、大郢、石坝一线失守,二区沦陷,中断一区(自来桥)与三区(古沛)、四区(潘村)的联络。1940年9月,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将古沛、潘村区划归盱凤嘉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改设自来桥、仇集、涧溪、鲁山四个区,管辖张铺营、自来桥、乌石山、鲁山、涧溪、仇集、河稍桥7个乡,不久又增设乌鲁区。民国30年(1941)9月,建乡改保为村,全县54个保调整为42个乡镇,建立行政村250余个,废除了国民政府保甲制。民国32年(1943)3月,盱眙、嘉山两县抗日民主政府合并,建立盱嘉办事处,下设坝老、木店、旧铺、临城、高庙、古城、仇河七个区系盱眙县地;涧溪、自来桥二个区属嘉山县地。民国30年(1941)至民国34年(1945),潘村、古沛、紫阳蒲子岗等地均属盱凤嘉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

  民国33年(1944)10月,盱眙、嘉山两县抗日民主政府分设,嘉山县设自来桥、复兴、横山、独山四个区。民国34年(1945)9月,中共淮南区党委决定对嘉山县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涧溪、旧县、桑大郢、戴巷、石坝、津里等地划归嘉山县管辖,设立自来桥、涧溪、桑戴、津石、横山、独山六个区。民国35年(1946)8月,县、区、乡干部北撤去山东和东北解放区后,区划自然撤消。

  盱凤嘉县抗日根据地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人口8万,土地面积约31万多亩,西至花园湖,东连女山湖,北靠淮河。自工941年9月成立盱凤嘉县抗日民主政府,下辖7个区,其中1区潘村,辖8个乡,均属现嘉山县,2区古沛,辖古沛大夏等12个乡,均属现嘉山县,3区井头,辖井头、朱顶等8个乡,此区各乡均属五河县,4区紫阳,辖双山、二郎等8个乡,均属现嘉山县,5区女山湖,辖魏摆渡、高咀、白杨寺等7个乡,均属现嘉山县,6区花园湖,辖司巷、团山丁、楚塘、梅城寺、石门山、保龙6个乡,其中石门山等地属凤阳县。因古沛等地属盱眙县,故习称盱凤嘉。

  民国35年(1946)9月,国民党政府军对淮南、淮北根据地重点进攻,中共盱凤嘉县党政机关北撤,行政区撤消。此后自1947年至1948年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工队及地方游击队一直坚持进行武装斗争。民国38年(1949)1月,盱凤嘉县境解放,辖潘村、古沛、蒲子岗、井头等区,5月,并入五河县。10月,原盱凤嘉县潘村、古沛两区从五河县划嘉山县管辖。

  1949年1月21日,嘉山县解放。2月成立嘉山县人民政府,下辖明光市及6个区,明光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月成立,于1949年4月改明光市为明光区。自1949年4月,全县下辖七个区,56个乡(镇)。明光区(区政府设明光镇,下辖大街、交通、建设、河下、解放五个镇)、管店区、张八岭区、自来桥区、涧溪区、桑戴区、津里区。同时,对原乡辖保、甲进行改造,改保为村,村下设行政组。同年10月,原盱凤嘉县管辖的潘村、古沛两区计24个乡从五河县划嘉山县管辖。全县设明光、自来桥、津里、古沛、潘村、涧溪、桑戴、张八岭、管店九个区,共80个乡(镇)。

  1950年5月,本县进行区、乡调整,撤销桑戴、自来桥二个区,改设明光、管店、张八岭、涧溪、津里、古沛、潘村七个区,区称区公所,各乡政府改称乡公所。9月,全县划设79个乡4个镇(镇辖14个街),各区所辖范围:明光区辖顺河、后山、民生、南大、牛市、中大、马路、东环、学堂、复兴、北大、交通、后小、西山共14个街和洋桥乡;管店区辖三关、三界、路东、梁山、横山、马岗、明东、大庙、石坝、罗岭、映山11个乡及管店镇;张八岭区辖自来桥、张山、白云寺、岭北、严集、嘉山、岭东、岭镇、中良、张蒲郢、新街、杏山12乡;涧溪区辖石岩、浩湾、王桥、蒲塘、秀余、桂清、黄寨、寨山、乌石山、毛山、胜龙、克建12乡及涧溪镇;津里区辖明东、秉和、鸿钧、东庙、铁山、长坦、瑞芝、女山湖、锦初、梓桐、颜品11乡及旧县、津里二个镇;古沛区辖大夏、楼张、古沛、白阳、爱棠、蒲岗、洪庙、司巷、湖上、鲁王、怀道11乡;潘村区辖沿淮、柳巷、浮山、柳湖、殷桥、紫阳、陶桥、双山、潘村、淮宁、太平、安淮12个乡。

  1951年10月8日,全县七个区其所辖乡镇调整为102个乡镇14个街,明光区下辖1镇1个乡,管店区下辖18个乡;张八岭区下辖16个乡;津里区下辖17个乡;潘村区下辖17个乡;古沛区下辖16个乡;涧溪区下辖16个乡;同年12月21日,县决定将明光区所辖洋桥乡划归管店区管辖。

  1952年7月8日,为加强山区和水上工作领导,增设自来桥区和女山湖区,自来桥区下辖原属张八岭区的杏山、张山、张蒲郢、自来桥镇、桥南、白云寺6个乡(镇)和原属涧溪区的寨山、毛山、乌石山、黄寨、桂清五个乡及原属管店区的三关乡共12个乡(镇),区政府设自来桥。1954年5月,成立淮河港区级政权,隶属嘉山县领导。7月,自来桥区调整后辖自来桥镇、白云寺、桥南、张山、杏山、张蒲郢、西黄、毛山、寨山、乌石山、黄寨11个乡。9月20日,女山湖区人民政府驻地由高咀迁至旧县镇,并将旧县乡(镇)划归女山湖区领导,12月,全县划为九个区,102个乡,14个街,两个选区及一个港一个镇。各区所辖范围为:潘村区辖双山、钱西、义集、浮山、沿淮、柳巷、柳湖、淮宁、安淮、紫阳、二郎、潘村、陈庄、殷桥、陶桥,泊岗、太平、中淮18个乡;古沛区辖汉塘。高王、洪庙、爱棠、白阳、蒲岗、古沛、怀道、保龙、鲁王、楚塘、岭咀、团山、亮山、常山、楼胀16个乡;津里区辖抹山。邵岗、沙坝、五户、殷庄、女山、大郢、苏巷、津里、朱岗、铁山、东庙、明北、孔埠、戴巷、茶庵16个乡;女山湖区辖女山、旧县两个乡及一个明光港;明光区辖民生、牛市、后山、北大、复兴、车站、学堂;交通、马路、南大、西山、后小、东环、中大14个街及河南。、工农两个选区;涧溪区辖涧溪、石岩、浩湾、王桥、官山、蒲塘、三关、秀余、石坝、太平鲁山、桂清、克建、胜龙14个乡;管店区辖洋桥、罗岭、映山、新塘、横山、三官,、大庙、公路、河北、马岗、良山、钟落、土山、明东14个乡及一个管店镇;张八岭区辖中良、岭东、岭镇、凡台、三界、王郢、路东、新街、严集、嘉山、岭北11个乡;自来桥区辖黄寨。寨山、杏山、张山、乌石山、西黄、毛山、张蒲郢、桥南、白云寺、桥镇11个乡。

  1955年7月,全县由九个区、104个乡(镇)调整为四个区、23个乡镇、一个水上办事处,紫阳区辖9个乡;涧溪区辖7个乡;管店区辖6个乡;明光区辖1个乡;原女山湖区划为水上办事处;明东乡划为县直属乡。

  1957年3月,增设明光镇,原女山湖乡明光港在行政上划归明光镇管辖。6月,全县设四个区、24个乡(镇)、高级社89个、渔业合作社两个,属省、地办的播村湖农场、平湖农庄、白米山农牧场、凡山分场均在县内。

  1958年9月,撤区,全县划为10个乡,(10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明光乡:由原明光镇、明东乡、蒲岗乡全部及马岗乡的大庙、马岗、土山、洋桥四个高级社合并为明光人民公社;管店乡:由原管店乡全部及马岗乡的横山、河北两高级社并为燎原人民公社;平湖乡:由张八岭乡、嘉山乡、自来桥乡及平湖农庄合并为卫星人民公社;三界乡仍为原乡,名红旗人民公社,津里乡:由津里、苏巷两乡合并为七一人民公社;涧溪乡:由原涧溪乡;白沙王乡合并为八一人民公社;石坝乡:仍为原乡,改称东风人民公社;旧县乡:由原旧县、女山湖两乡合并为红星人民公社;潘村乡:由原潘村、紫阳、太平、泊岗柳巷五个乡及潘村湖农场和新工农庄合并为先锋人民公社;古沛乡由原古沛、高王、司巷三乡合并为前进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下辖生产大队、小队,全县共100个大队、2406个小队,)1960年初,全县调整为12个人民公社,88个生产大队。1961年11月,全县划为一个镇;31个人民公社:明光镇、洪庙公社、马岗公社、明东公社、管店公社、横山公社、三界公社、张八岭公社、嘉山公社、自来桥公社、涧溪公社、鲁山公社、官山公社、白沙王公社、涝口公社、旧县公社、水上公社、津里公社、苏巷公社、大郢公社、秀余公社、石坝公社、三关公社、新塘公社、潘村公社、紫阳公社、柳巷公社、太平公社、泊岗公社、古沛公社、司巷公社、高王公社。

  1962年又设区划社。全县设6区32个社、镇,潘村区辖泊岗、柳巷、太平、紫阳、潘村五个公社;津里区辖苏巷、大郢、津里、旧县、四个公社;管店区辖管店、横山、秀余、石坝、三关、卞庄六个公社;古沛区辖司巷、古沛、高王、洪庙四个公社;涧溪区辖白沙王、官山鲁山、涧溪、自来桥、涝口六个公社;张八岭区辖三界、张八岭、嘉山三个公社;明东、马岗、女山湖公社及明光镇属县直辖。1964年18日,秀余公社更名包集公社。1965年,全县仍辖6区1镇(明光镇),31个公社。其中渔业社1个,共252个大队。潘村区辖潘村、紫阳、太平、柳巷、泊岗公社;古沛区辖古沛、司巷、洪庙、高王公社;津里区辖津里、大郢;苏巷、旧县、包集公社;涧溪区辖涧溪、官山、鲁山、白沙王;涝口、自来桥公社;管店区辖管店二横山,马岗、石坝、三关、卞庄公社;张八岭区辖张八岭、三界、嘉山公社;明光镇、女山湖(渔业社)、明东公社直属县。

  1968年8月,嘉山县革命委员会、明光镇革命委员会先后成立,各公社也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区随之撤销。

  1972年,全县恢复6区32个社、镇,明光区辖明光镇、石坝、包集、马岗、明东公社;张管区辖张八岭、嘉山、三界、管店、三关、横山、卞庄公社;津里区辖苏巷、大郢、旧县、女山湖;津里公社,涧溪区辖涧溪、鲁山、官山、白沙王、涝口、自来桥公社,古沛区辖古沛、洪庙;司巷、高王、紫阳公社;潘村区辖潘村、太平、柳巷、泊岗公社。

  1973年1月5日新设岗公社。1975年,6月23日又新划设城郊、桥头、浮山三个公社。魏岗;城郊二个公社划归明光区管辖;桥头、浮山二个公社分别属古沛、潘村两区。

  1976年12月20日,城郊公社蔬菜大队划归明光镇管辖。1977年12月15日,明光镇直属县领导。

  1981年6月,嘉山县人民政府成立,撤销县革委会。7月,张管区更名三界区;津里区更名苏巷区;古沛区更名桥头区;旧县公社更名邵岗公社、全县设潘村、桥头;三界:(明光、涧溪、苏巷6个区公所。

  1982年3月,全县35个公社管委会经选举产生,同时撤销各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3年3月实行政社分设,全县划为六区一镇(明光镇)35个乡;明光区下辖石坝、包集、马锅、魏岗;城郊、明东六乡;三界区(设三界)辖张八岭,嘉山、三界、管店、三关、横山、卞庄七乡、苏巷欧(设苏巷)辖苏巷;大郢、邵岗、女山湖、津里五乡;涧溪区(设涧溪)辖搁溪、鲁山、官山、白沙王、涝口、自来桥六乡;桥头区(设桥头)辖古柿、洪庙、司巷、高王、桥头五乡;潘村区(设潘村)辖紫阳、太平、柳巷、浮山、泊岗、潘村六乡;同年3月,管店乡改设为管店镇(区级)。1986年6月,三界、潘村、女山湖三个乡经批准改为镇的建制,1986年6月至1990年,全县辖6个区、5个镇,31个乡。县境内还有省属潘村湖国营农场、白米山国营农场和管店林业总场。

  附:汪伪嘉山县政府辖区:

  民国26年(1937)12月30日,日军侵占嘉山县城三界;民国27年(1938)1月,日军侵占明光,组织“嘉山县维持会”;民国28年(1939)在明光成立日伪嘉山县政府,其后管辖区域为明光、张八岭、三界、管店、三和集等地,设五个区署,明光区辖大街、河下两镇公所。至民国34年(1945)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汪伪嘉山县政府及所属机构、区、乡瓦解。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