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泾川县

泾川县


ad

泾川 概况泾川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早期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商代建有阮、共国,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安定县,后秦置雍州,北魏置泾州。唐至德元年改名保定县。金大定七年改名泾川县,明洪武三年(1370)撤县置,由州直理县事,泾川称泾州,民国时改州为县,沿用至今。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在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486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关镇城安定街25号,邮政编码:744300,电话区号:0933。代码:620821。区号:0933。拼音:Jingchuan Xian

地貌地形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占总面积63.4%的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此外,破碎塬区和河谷川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3.6%和9.4%。现有林地316平方公里,草地65.2平方公里,水域33.4平方公里,可耕地584平方公里。气候大陆性显著,四季分明,冷暖起伏不大,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74天。年平均降雨555毫米,日照2274小时,相对湿度69%,常年多东北风,年蒸发量1339.6毫米。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风雷、病虫害等,其中以干旱为主。



行政区划及人口
  泾川县目前辖1个街道、6个镇、8个乡:城区街道;城关镇、玉都镇、高平镇、荔堡镇、王村镇、窑店镇、汭丰乡、罗汉洞乡、泾明乡、红河乡、飞云乡、太平乡、丰台乡、党原乡;张老寺农场。

  2000年,泾川县辖4个镇、1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0626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镇 45983 玉都镇 24785 高平镇 17706 荔堡镇 30091 梁河乡 6453 黑河乡 4550 内丰乡 8421 王村乡 24788 罗汉洞乡 16353 泾明乡 12494 红河乡 7943 窑店乡 15000 飞云乡 16783 太平乡 9658 黄家铺乡 8660 丰台乡 23863 党原乡 16155 合道乡 14386 张老寺虚拟乡 2195

2003年12月8日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平凉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甘民区复字[2003]49号),以及平政发[2003]180号文件:泾川县撤销合道乡,将该乡并入党原乡;撤销梁河乡、黄家铺乡,将梁河乡和黄家铺乡并入高平镇;撤销黑河乡,将该乡并入太平乡。


资源环境泾川县域土壤母质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土地面积中可供各种利用者较多,其中耕地面积85万亩。境内有泾河及其支流汭河等五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124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6.9亿立方米。现发展有水域养殖面积1059亩,水产品年平均生产量260吨。水力发电站1处,年发电量25万千瓦小时。农田灌溉用水可灌溉农田12万亩。已探明有铜、铅、铀等金属矿点,煤、温泉等非金属矿点多处。其中位于县城东7.5公里何家坪村的温泉日出水1920立方米,水温37℃至38℃,水质优良,富含氟粒子,为重碳酸型医用矿泉水。温泉自开发以来,已累计投资1828万元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现建成宾馆、游泳池等3256平方米,形成了沐浴、就餐、住宿、娱乐、旅游一体化服务,日平均接待来客近500人次,年可创利税50余万元。现有林地面积69.6万亩,森林覆盖率34.9%,林木蓄积量146.4万立方米。

旅游景点泾川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国家级保护文物陇上石窟双明珠之一的“南石窟寺”,省级保护文物王母宫石窟、南石窟寺石碑、重修王母宫颂碑、镇海之碑、金大安铁钟以及县级保护文物和1300多件馆藏文物等。近年来,以王母宫、南石窟、温泉三个旅游景点为主进行了综合配套开发,西王母文化旅游受到海内外关注,年接待旅游者8万余人,宾馆、景点等旅游业综合收入28万余元。植物资源有粮食、油料、蔬菜、瓜类、树木、花卉、饲草、野草、药材9类430种。
综合经济“十五”时期,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群众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创新机制,推进开发使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加强,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经济增长明显加快,总量持续扩张。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预计达到16.6亿元;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4%,达到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达到4.82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8%,达到5.12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达到3.8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9%,达到2700万元。农村果菜草畜产业规模效益逐年提高,五年新增果园面积11.49万亩,果品总产较2000年增长68%;种草养畜一体推进,建成了五里铺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一批产业开发集中区,带动了农村产业深度开发。工业经济历经改革的阵痛,借助外力,激活内力,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资金1.78亿元,新办恒兴果汁等工业项目16个,城东工业集中区初步拉开框架。旅游产业开发初具规模,建成了田家沟生态风景区,完成了瑶池景区建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4%,达到1280万元。城镇开发步伐明显加快,新建滨河公园、中山林公园、泾灵路商业街,建成县城排洪排污体系,启动实施了城东住宅小区开发,县城面积扩大3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较2000年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19.4%。多方优化环境,鼓励发展民营经济,新增民营企业56户,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3%。
——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经过试点推行和逐年深化,先后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和农业税,农民负担由2000年的人均70.7元下降到17.4元,人均减负53.3元。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县属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全面推进机构改革,撤并乡(镇)4个,分流精简人员326 名,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统发和乡(镇)卫生院上划,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统筹面均达到100%。
——发展条件明显改善。累计列建各类项目150项,完成投资15.5亿元,其中争取上级投资2.91亿元。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完成退耕还林24.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2.4%;积极争取交通项目,相继建成凤嵋一级、罗长一级、泾崇二级等高等级公路,新修改造各类公路444公里。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安全饮水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乡村基础条件有了新的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072元和1938元,年均增长8.5%和6.8%。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衣、食、住、行条件显著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11.4平方米和20平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23%,累计解决温饱人口2.36万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新建改建小康住宅4395户,建成了王村墩台、党原丁寨等一批新型小康示范村。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速实用技术推广,科技贡献率由38%提高到43%。坚持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建各类学校167所、16.6万平方米,消除危房6.8万平方米,泾川一中建成省级示范性高中;教育质量逐年提高,5年向大专院校输送各类人才3571人。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建成了县医院传染病区和CT医疗中心,新建了县疾控中心和5个乡镇卫生院住院楼。精心组织实施“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3%、96.5%。计划生育基础工作水平有较大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4.29‰。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事业,对城乡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社会事业: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产业升级加大了科技攻关力度,完成科技成果76项,授权专利4件,科技贡献率由2000年的38%提高到2005年的43%,全县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教育事业取得新成效,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有效推进,全县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了40%以上,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由“九五”末的2265人增加到6409人,五年共为高等院校输送学生3571人,全县6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88年,信息教育普及率达到48%;组建了职业教育中心,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泾川一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达标验收,泾川二中完成一期迁建工程,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已开工建设,全县新建、改建、扩建校舍21.1万平方米,消除危房6.8万平方米。人才队伍素质结构明显改善,全县有各级各类人才1135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795人,中高级职称占35.4%。公共卫生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完成县医院传染病区和远程会诊中心建设、CT等大型医疗设备装配、县疾控中心迁建、五乡镇卫生住院楼及病房新建等项目,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医疗救治系统日趋完善,全县每万人拥有医务人员17.5人、病床14.9张,儿童计划免疫有效接种率达到85%,城乡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68岁。文化事业取得积极成效,《梁九品》等作品获得省级多项奖励。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在县以上比赛中获得奖牌71枚。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3%、96.5%。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稳步推进。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