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风筝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蓝风筝

蓝风筝


ad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蓝风筝

英文片名
The Blue Kite

影片类型
剧情

片长
UK:138 min / USA:140 min

国家/地区
中国 香港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彩色

混音
Dolby

级别
Singapore:PG UK:15 Finland:S Sweden:11 Spain:7

演职员表
导演
田壮壮 Zhuangzhuang Tian

编剧
肖矛 Xiao Mao

演员
吕丽萍 Liping Lv .....陈树娟 Chen Shujuan
濮存昕 Cunxin Pu .....Lin Shaolong
李雪健 Xuejian Li .....李国栋 Li Guodong (Uncle Li)
易天 Tian Yi .....Tietou as an infant
郭宝昌 Guo Baochang .....3rd husband
钟萍 Ping Zhong .....Chen Shusheng
宋晓英 Xiaoying Song .....Sis
张弘 Hong Zhang .....Zhu Ying
刘燕瑾 Yanjin Liu .....Shujuan's mother
李滨 Bin Li .....Granny
张路 Lu Zhang .....Mrs. Lan
郭东临 Donglin Guo .....Lin Yunwei
张丰毅 Fengyi Zhang
徐敏 Min Xu
张炬 Ju Zhang
丁嘉莉 Jiali Ding
江庚辰 Gengchen Jiang
褚栓忠 shuanzhong Chu..... 陈树岩
制作人
Guiping Luo .....line producer
Cheng Yongping .....line producer

制作发行
摄制格式
35 mm

制作处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胶片长度
3893 m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制作公司
北京电影制片厂 Beijing Film Studio [中国]
Longwick Film

发行公司
Fortissimo Film Sales [荷兰]
Kino International Corp. [美国] ..... (1994) (USA) (subtitled)
Vértigo Films S.L. [西班牙] ..... (Spain)

上映日期
加拿大
Canada
1993年9月12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美国
USA
1993年10月2日 ..... (New York Film Festival)

法国
France
1994年2月2日

荷兰
Netherlands
1994年3月17日

美国
USA
1994年3月25日

芬兰
Finland
1994年10月14日

西班牙
Spain
1995年2月10日

瑞典
Sweden
1996年3月29日

丹麦
Denmark
1997年1月10日

剧情介绍本片透过小孩铁头的眼光,反映了自1953年至1967年的大陆历次政治运动。女主人公是铁头的母亲陈树娟,一生际遇坎坷。第一任丈夫被错划为右派,在北方劳改时被倒下来的大树压死。好友李国栋为照顾铁头母子,成了第二任丈夫,但在大跃进后期的大荒积劳成疾致死。第三任丈夫是老干部,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批斗致死,她也被划成反革命分子。本片以悲哀、灰暗的基调讲述几十年的故土旧事,透视埋在历史灰烬下的人的命运。

背景《蓝风筝》是第五代导演执导的电影当中最直面政治历史的一部作品,但由于影片有香港及日本资金,故得以日本影片名义参加国际电影节。曾获日本第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奖。但由于中国电影代表团为此愤而退出东京电影节,因此该片与导演所受到的处罚最为严厉。


获得奖项
第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第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吕丽萍



精彩影评
《蓝风筝》的情怀渗透在血液里

▲《蓝风筝》中看不到功利

拉回到十几年前的时候,我在做过李少红《血色清晨》(1990)和宁瀛的第一部作品《有人偏偏爱上我》(1990)两部片的编剧之后,时间应该是在1991年。

有一天壮壮突然来找我说有这么一个东西,是想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也就是从新中国成立五年左右开始叙述一直讲到“文革”开始,从未出生到襁褓里的婴儿到幼儿再至少年的十五年的时间。现在想来当时对于这方面的思考也许并不是很成熟,可是当这个命题一出现的时候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很多东西。

壮壮和我从年龄上讲都是和《蓝风筝》中的“小铁头”差不多大,关于童年的记忆现在想来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状态,但是有意思的是我们当年经历它的时候却是很单纯、很快乐,这种恍然一梦的感觉很奇妙。

所以当壮壮找到我,跟我说他的想法的时候,我很明确地表示我愿意做这件事。而且那时编剧的创作主动性比较强,可以很悠悠然地写,没有经济上的压力,也没有人在背后老催你,一切都是你在主动地、慢慢地以沉入的状态行进,就像《蓝风筝》给人的感觉一样,从中看不到功利。

▲拿时间的漏勺打捞记忆

这个片子涉及到“文革”之前的十七年。我们经历了这段历史,当然我经历的还不多,我不是“老三届”,“文革”开始时我还是小学生,壮壮比我大一点,他那时已经上中学了。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并不是非常刻意地去碰这段历史,但我认为艺术家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去面对。所以当初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和田壮壮都怀有挺深厚的一种感情,更具体地说或许是一种责任心。

我小时候在大杂院的环境中生活过,就很自然地回忆起我们小时候的家庭和生活的环境,以及亲人和邻居们的一些往事,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想起了很多故人和旧事。

所以在我成年以后回想起来,都有一些不由自主的心悸和恍然大悟,甚至是有些伤感和悲哀的,在写《蓝风筝》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就好像是拿时间的漏勺在打捞一些记忆,还原一些记忆。

▲壮壮有一种人道主义的情怀

其实像《蓝风筝》这样的电影,我们一辈子也做不了一两部,因为它太伤神了。现在这种物质化的大环境也不太能够允许创作这样的电影了,我从心里面非常珍视这次合作。

在我和田壮壮的合作中,我真觉得他是一个很有同情心和责任心而且非常周到的人。他表面上给人大大咧咧的感觉,其实我认为他是个思考很深的人,也是这几位很出色也很出名的中国导演中比较不同凡响的人。我认为《蓝风筝》这个片子挺体现他的整个精神的。

我记得好早以前,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中国女孩子写的她在美国同一名黑人男孩子谈恋爱的故事,都是用很快乐的笔法写他们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到最后的时候她写到这天晚上他们到电影院看了《蓝风筝》,他们两个人都在流泪,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他们紧拥在一起。

我觉得他们一方面是在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和历史,更多的是一种默默地感人的东西能够打动他们,对他们有所撞击,而我们想表达的正是这个,或者说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情怀。我认为有这种情怀的中青年导演一辈中就是田壮壮,他的这种东西渗透在他的血液中,是学不来的。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