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王蛇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


ad

眼镜王蛇简介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英文名King cobra、Hamadryad

学名:Ophiophagushannah

  眼镜王蛇是眼镜蛇科,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江西、西藏、湖南等地。
  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风波、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 
  眼镜王蛇属剧毒蛇类,体长120-400厘米,体重2-8千克。生活在平原至高山树木中,常在山区溪流附近出现,林区村落附近也时有发现。一般隐匿在岩缝或树洞里,有时也能爬上树,往往是後半身缠绕在树枝上,前半身悬空下垂或昂起。昼夜均活动。
  眼镜王蛇有剧毒,又是我国性最凶猛的一种毒蛇。它受惊发怒时,颈部膨扁,能将身体前部1/3竖立起来,突然攻击人畜。毒性为“混合性毒”,一条成年蛇一次排毒量为300多毫克,对人畜危害极大。
  眼镜王蛇有沟牙,头部成椭圆形,颈部能膨大,但无眼镜蛇状斑纹;其与眼镜蛇的明显区别是头部顶鳞後面有一对大枕鳞。眼镜王蛇体色乌黑色或黑褐色,具有40-54条较窄而色淡的横带,唯部为土黄色,腹部为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 
  眼镜王蛇为卵生,一般在6月产卵,每次为21-40枚,多者可达50多枚。
  眼镜王蛇的肉具有通经络、祛风湿等功能,且又体大味美,深受美食家们的青睐。而且,眼镜王蛇的皮可制革,制作高级工艺品。因此是我国的重要经济蛇类之一



形态特征眼镜王蛇生性凶猛。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它们的颈部两侧会膨胀起来,并发出呼呼的响声。

眼镜王蛇的舌头很灵敏,能通过空气侦查敌情,辨别猎物的类别。

具前沟牙的毒蛇。外形一般与眼镜蛇相似,区别是眼镜王蛇

它的眼睛非常明亮,你从他那明亮的双眼中会发现双眸中智慧的光芒,这是其它动物所不具备的。

①体形较大,常长达3~4 m,最大长度纪录几达6 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种。

②头背除典型的9枚大鳞外,顶鳞之后尚有一对大的枕鳞;

③颈部扩展时,扩展部位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

④背鳞中段15行,尾下鳞部分成单。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横斑;腹面黄白色。颈部腹面橙黄色。幼蛇黑色,具34~45个黄白色环玟。



分布地区

大多数眼镜王蛇都分布在非洲,但是在亚洲也有它的身影。
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南亚。

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



中毒症状
局部疼痛,四肢放射状烧灼似剧痛,10天后局部坏死。肿胀达于躯干持续约 18天。全身水泡,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通常是咬后第 5天出现。创伤要几个月才痊愈。在以前,眼镜王蛇一度被认为是世上最毒的蛇,但随多种更毒的蛇被发现,眼镜王蛇的毒性就显得弱了些。其毒液是致命的神经毒素,主要由蛋白质和多肽物质组成,并由位于眼睛后方的唾腺分泌而成,而特别的是被眼镜王蛇咬后,是会出现中混合毒素的征状。眼镜王蛇的毒液会破坏猎物的神经系统,并会很快地引起剧痛、视力障碍、晕眩、嗜睡及麻痹等症状,几分钟后猎物的心脏血管系统崩溃并昏迷,最终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现在有两种抗蛇毒血清用于对抗眼镜王蛇的毒素,国际红十字会组织于泰国生产其一,中央研究所于印度生产其二,但二者的产量都不高。 几项研究表明,印度的年死亡率为每十万人死亡5.6-12.6人。
虽然眼镜王蛇的单位毒性并不算最强,但还是属于强烈的剧毒蛇类,一滴眼镜王蛇毒液的毒性,相比其他剧毒蛇类仍然非常剧烈,例如中国眼镜王蛇毒液的毒性,就比中国产的普通眼镜蛇要高;平均来说,12-20毫克的眼镜王蛇毒液就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其毒性与非洲的剧毒蛇黑曼巴蛇则不相上下,但和最剧烈的海蛇、太攀蛇、银环蛇等相比,就显得弱了一些。
毒性虽不是天下第一,但眼镜王蛇绝对称得上是最可怕的毒蛇之一。它以"量"来弥补"质"的不足,眼镜王蛇每次的毒液注射量能高达400-600毫克,最多分泌量更可达700-850毫克,能一口毒死20-30个成年人,当毒液全部释放时,要一口杀死50个成年人是绝对的足够;而以这般的毒性与毒液量,眼镜王蛇更能只需要咬上一口,就可以在3个小时内,杀死一匹重3吨的亚洲象,因此,眼镜王蛇杀一个人的速度也是异常的快,通常半个小时内会导致受害者死亡,而最快纪录为被咬后3-6分钟内即会死亡(其死亡发作的速度快于黑曼巴蛇5倍)。除了加蓬蝰蛇外,眼镜王蛇的毒液量比其他毒蛇都要多,而眼镜王蛇的毒性就强过加蓬蝰蛇5倍 。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 800 m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白昼活动。主要捕食蛇,偶尔吃蜥蜴等。卵生,7~8月产卵20~40枚于枯叶筑成的窝内,卵径65.5 mm×33.2 mm。亲蛇有护卵习性。 眼镜王蛇性情凶猛,会主动攻击人,咬住人后紧紧不放。其毒液不仅毒性强烈,而且排毒量大,一次可排出毒液400mg(干重100mg),相当于致死剂量的几倍。


估计数量

估计国内野外已极少。
保护等级:CITES附录Ⅱ,“三有”名录。

PS:原贡献者原文如下:

最令人恐怖的莫过于其受惊发怒时的样子,其身体前部会高高立起,颈部变得宽扁,暴露出其特有的眼镜样斑纹,同时,口中吞吐着又细又长、前端分叉的舌头。眼镜王蛇同样具有上述眼镜蛇的大多数特点,只是体形更大更长,颈部扩展时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但它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