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查
ad
面积:4646平方公里
人口:18045人
政府驻地:安绕镇
邮编:856400
区号:0893
民族:藏族
地理坐标: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东与林芝地区的朗县交界,南与隆孜县相连,西与曲松、桑日两县接壤,北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毗邻
概况
加查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东与林芝地区的朗县交界,南与隆孜县相连,西与曲松、桑日两县接壤,北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毗邻。全县辖5乡2镇,88个村委会。总人口18045人,其中农业人口16736人,城镇人口1309人。全县国土面积464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14万亩,草场面积81万亩,耕地面积2.4万亩,年末牲畜存栏10.44万头(只)。县城海拔3200米。全县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地肥水美,是山南地区开发前景最为广阔、发展潜力最大的县。
加查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加查”藏语意为“汉盐”,相传为当年文成公主来此施舍盐巴而得名。盛唐时期受松赞干布遣使到大唐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大相禄东赞、近代反帝爱国在藏摄政热振活佛、民政部长多吉才让等西藏杰出人物,都是从加查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
加查物产丰富。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青稞、油菜、玉米、马铃薯,蚕豆,辣椒、西红柿、茄子、白菜、西瓜、冬瓜、南瓜、甜瓜等。主要畜品种有牦牛、黄牛、山羊、绵羊、猪、鸡、鸭、鹅等,酥油、奶、蛋、肉、皮张等畜产品极其丰富。全县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虫草”、“贝母”、“黄莲”等百余种中药材,尤其是“冬虫夏草”享誉国内外。有丰富的森林及果林资源,享有“藏东南经济林基地”之美誉。有宝贵的野生动物资源,如白唇鹿、棕熊、马熊、麝、藏羚羊、藏野鸡、猕猴、野牦牛、蛤蚧(又名四脚蛇)、猫头鹰等。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主要有砂金、铬铁、锑、石墨、水晶、滑石、花岗石等,其中砂金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沿岸,其平均品位在0.079克/立方米左右,成色达93%。分布在藏木乡一带的铬铁矿品位更是高达55.27%,储量在几亿吨以上。有丰富的民族工艺品,其中“石锅”、“木碗”、“石灶”等民族工艺品工艺独特,制作精美。
近几年来,全县在自治区党委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援藏干部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2003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2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0元,县本级财政收入突破200万,达到237万元。
“十五”期间,全县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 精神,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开展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努力促进全县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十五”期末,全县力争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2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800元;财政收入达到32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800元(现价),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450元。
行政区划
加查县辖2个镇、5个乡,89个行政村。
加查镇总人口2526人。安绕镇总人口3788人。冷达乡总人口2113人。坝乡总人口996人。洛林乡总人口4792人。
拉绥乡总人口3519人。崔久乡总人口529人。
历史沿革
加查藏语意为“汉盐”。相传文成公主路过此地时,把一块盐放在一个洞里、从此洞里就流出了盐水,故得名。加查曾是吐蔷时期活动频繁的一处要地。
在1991年的文物普查中,曾调查到在加查县的冷达、计、安绕、拉绥等乡发现过部分石棺葬遗存,这部分石棺葬中有一类为整块石板拼砌而成的石棺,出土有陶钵、陶罐一类的陶器,而未见出土金属器。结合西藏石棺葬遗存的发现情况分析,这类石棺葬有可能属于史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存。由此可以推测,加查县的历史可上溯到距今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阶段。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吐蕃先民出现了最早的社会组织形态。据敦煌古文献及藏文史籍记载,当时的西藏始有”小邦”44个,之后又出现了所谓“十二小邦”,其时当为吐蕃前期。这些小邦均各有“王”与“大臣”,各据一地,名为“达域”的小邦当时统辖着雅鲁藏布江南岸桑日县以东的广大地区,加查县也大致属于这一范围之内。
至公元7世纪,著名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先后兼并了境内诸部,建立了统一而强大的吐蕃王朝。当时卫、藏地区分为“四如”,包括加查一带在内的达域被归入“约如”范围,成为拱卫吐蕃都城逻些(今拉萨)的左翼之地。
强盛的吐蕃王朝于公元9世纪分崩离析,西藏社会随之进入一个漫长的分裂割据时期。这一期间各种政、教势力亦先后渗入到加查一带,并与本地割据势力结合形成封建割据局面。
在西藏佛教“后宏期”时,最早出现于加查地区的重要教派势力为宁玛派,但其实际影响不大。约在公元12世纪前半叶,达波噶举派的创世人、米拉日巴两大弟子之一的索南仁钦(即达波拉杰)在加查境内的达拉岗布山创建达拉岗布寺,于此形成达波噶举派的根本道场,并由此逐渐发展形成了达波噶举派所谓“四大八小”各支系。
公元13世纪至16世纪,元、明两代统治者先后在西藏地区设立了行政机构来加强其统治。在元代所设的“十三万户”中,加查地区属于“牙里不藏思巴万户府”的统辖范围。明代的帕竹王朝亦维持了整个卫藏地区与中央政权之间的服属关系,加查一带则属帕竹王朝的“答噶尔卜寨”统辖范围。
至公元17世纪之后,佛教格鲁派逐渐以其日益强大的势力成为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系统。这期间由西藏地方政府在加查一带分别设立了加查和拉绥两个宗政权,由噶厦委派“宗本”进行行政管理,这一体制一直沿袭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前。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加查地区由塔布地区工作委员会设立了加查、拉绥两个办事处。1959年5月,按照西藏工委的统一部署,将原属西藏地方政府的加查、拉绥两宗合并成立加查县,归划山南地区领辖。同年正式成立加查县人民政府及相应的下属行政机构,县治所在地为安绕乡仲巴村。
地理气候
地处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四面环山,多河流峡谷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 200米。聂拉降巴雪山海拔6 700米,为境内最高点。共有265条河流,其中雅鲁藏布江是流经县境的主要河流,境内河长92.9千米。境内还有达龙沟、色布龙曲、觉不朗三条河流均属雅鲁藏布江支流,流域面积2 620平方千米,占行政区总面积的58%。加查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一个多水系、多湖泊分布的县,主要湖泊有拉姆拉错、雍错、江斯拉错等大小湖泊160个,面积较小,多系滑坡、泥石流、洪积及山崩等物质堵塞河谷而形成的堰塞湖。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区,光照充足,辐射强,日温差大,雨季集中,冬春季干燥多风。年均气温8.9℃,年日照2 750小时,年均降水492.7毫米,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93%,无霜期149天。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水、冰雹、霜冻、干旱、病虫害等,其中洪水是主要的自然灾害。冰雹年均3次,集中在7~8月。矿产主要有铜、砂金、石墨、水晶、滑石、花岗岩、铬铁矿等,其中滑石矿储量175万吨。野生动物主要有麝、狐、狼、獐、马鹿、黑熊、棕熊、马熊、旱獭、水獭、白唇鹿、艾叶豹、藏羚羊、金钱豹、藏马鸡、绿尾虹雉等。野生植物主要有虫草、贝母、当归、雪莲、党参、狼毒、一枝蒿、黄牡丹等。
民间艺术木碗
加查木碗是在西藏久员盛名的民族工艺品,取木材独特,做工精致,美观大方,品种齐全,是富具藏族特色的饮食炊具中的上等佳品及旅游工艺品中的精品。
加查木碗分大中小三种规格,颜色主要有红、黄、白白之种,花级主要有自然木纹、藏画雕刻等几种,小号碗开口大而向外撒开, 简易盖,主要用于唱青稞洒和酥油茶,中号碗开口大向外撒开,一般用于吃来饭,土地(语言意思为面条、面疙瘩),大号碗及上下两半,上半为半琼形稍扁,亦可盛菜,下半亦为半球形稍扁配有碗底,主要用于盛菜,有时也用吃饭。木碗做工独到之处在于选材,主要选用木疙瘩、 疙瘩、桦树疙瘩和小杜鹃根疙瘩,原因是这种料做成的产品经久耐用不裂缝,质地坚硬,外表光漏、华丽,质量上乘,卖价高,效益好。
经过长期改进、发展,木碗不仅品种花样繁多,同时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各种先进文化,兼具民族特色,世界特色、现代特色,但是制优仍处于做坊时代由乡间农户量散经营,质量参差不一价格200元 个,50元 个,20元 个不等。不成规模,整体效益差。因此“十五”期间县委、政府将其列入四大特色经济之一高度重视,大力开发,采取多种渠道集资办、厂、力、企,多种形式经营,力主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营选加查支柱产业、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实施,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加查木碗必将会作为西藏文化的一部分和民族工艺品的精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烧发出勃勃商机。
民风民俗
民间禁食
不食狗、猫肉,不食毛驴,骡马肉。不食鸭类肉,除狗熊,马熊的不食其它兽类肉。除鱼外不食青蛙,蛇和海生动物等类肉,除鸡和野鸡的不食鸟类肉,不食老鼠等肉,除火麻草茴茴草和野葱等的不食其它的野菜。
重礼节
过去若见长辈、头人或受尊敬的人,活佛或拜访贵宾时,要脱帽、弯腰,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朝拜佛像或接受活佛摸顶时,要合掌躬腰,叩头或磕头于平辈或一般人,鞠躬只表示礼貌,帽子放在胸前,头略低。也有合掌与鞠躬并用的,对尊敬者合掌过头,弯腰点头,回礼动作也相同。平民若在途中遇见头人、活佛时,及早回避躬身道旁,脱帽低头、吐舌,若是骑马的平民,下马站立路边,若是坐在地上的,赶紧站立以示敬礼奉上哈达和见面礼。在寺庙里也有一种磕响头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少到寺庙的经堂或佛像面前时,先合掌连拱三揖,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的一顶,表示诚心忏悔之意。
家庭多以男子为当家主事,男人大多会针线缝制和编制,妇女一般多搞家务和田间管理等。客人来家时,一般多由男人接待。妇女给客人上茶酒和其它食品时,俯首奉上,并弯腰以手护住藏袍下摆退到门口。上楼时,男人为先,女人在后,下楼时相反。若妇女上楼时,梯下有男子,先请男子离开再上楼。吃饭时,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不伸腿等。称呼上,一般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受尊敬的人),还有用敬语对尊者和客人说话,以表尊敬对方。坐时,不能抢主宾席,不能东倒歪,更不能随便伸腿,在尊者和长辈面前不能坐二浪腿。还有吸鼻烟,馈赠礼物等礼节,这些都是平时长辈和父母教育子女必须懂得并注意的礼仪。
待客时,若有亲朋好友,熟人拜访,主人会热情前来问候,牵马扶镫,将马交给亲人去饮水,喂草。主人则弯腰,平伸双手请客人进门或上楼,请坐于右上方,敬鼻烟,敬青稞酒,盛上酥油茶,再奉上上等的糌粑和肉等各种食品感情接待,客人接过主人敬的青稞酒后,先以无名指蘸洒向天弹三下,以示先敬神佛,再饮酒,饮酒时,必须“三口一杯”即,喝一口倒满,再喝一口倒满,第三口喝后倒满,再满一杯喝干。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主人就不高兴,或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认为客人瞧不起他。喝酥油茶时也有礼节,客人进屋坐定后,主妇或子女必未倒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以示诚意。客人要留宿时,主人腾出最好的铺位,拿出最好床垫,被盖,在火盆里放点柏枝或糌粑面熏一下才供客人使用。客人要离开此家去别处或回去时,主人准备回赠的的礼物,备好马鞍或驮畜,牵马、驮畜到村口或路旁,全家老小亦出来话别送行,直到客人上路,上车才返回,如果客人有困难,不论高低贵,主人设法给予解决。若路途遇上别人有困难,尽管素不相识,也同样会互相帮助,并不计较报酬。
同时,亲朋好友,一在出门远行时,要多少 送点礼物,亲朋好友返家后,也要回赠礼品,自家人出远门返家后,要向亲朋好友赠送礼品,否则,称之失礼。
民间节日
加查的节日是很多的,几乎每月都有节日。除了传统的节日外还有大量的宗教节日,如所谓“望果节”、“九降神节”、“燃灯节”等。这里,我们仅就其中主要的,具有全民性意义的节日作简单介绍。
1、藏历年(藏历元月1 日),藏历初一,男女老少见面都要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洛桑扎西德勒”(新年好)。新年里,孩子们燃放鞭炮,大家喝青稞酒,酥油茶,互相祝酒,尽情欢乐。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熊熊烈火。通宵尽情地歌舞。节日期间,民间还有角力,投掷、拔河,跑马射箭一系列的比赛活动。
2、藏历12月1日为农事年。
3、藏历元月26日-29日是多加(驱鬼节)。
4、藏历4月15日是萨嘎达(萨嘎达节)。
5、藏历5月15日是窄领茎桑(世界敬神日)。
6、藏历6月4日是卓巴次西(迎神节)。
7、藏历8月是俞果尔(望果节)。
8、藏历9月22日是古巴拉普推青(九降神节)。
9、藏历10月25日是甘丹阿母却(燃灯节)。
10、藏历11月6日是念巴西宗(集九恶日)。
11、藏历12月29日是古士同(驱鬼日)。
婚丧嫁娶
结婚:县内青年男女都有女嫁、招婿,主要视双方家庭劳动力而定。男家不以入赘为贱 。结婚仪式极为隆重,复杂。亲事议定后,首先请活佛或喇嘛打卦,择吉期、出重礼。正式迎亲,迎亲时派出大批人马带足彩礼,洁洁荡荡,迎亲队伍中派一有地位的人作“迎亲宾相”,迎亲领队有一属相最好的人带着若干人马,手举神像,一般都带着九宫八卦图(为了辟灾)到对方家迎亲。迎亲时在迎亲路上设立三道“索强”(迎亲酒站),在家的门前地面上用白灰画上“”符号和白线条。选派几名属相最好,且双亲在世的少男少女捧“切玛”含(糌粑和酥油捏成的锥形体)和青稞酒、哈达在每道“索强”站等候,迎送亲队伍到每道“索强”站时就向新娘或新郎和送亲队伍人员献哈达、敬酒。迎送亲队伍到家时是第三道“索强”站,要敬第三次酒、献哈达,刚进门后先是由一位能说会道的人把这一户的所有情况介绍一翻随后由送亲的队伍把带来的神像和经幡拿到房顶上,播在房顶的神垫上,全体人员都到房顶上排着队,还要铺上垫子摆上桌子,烧番,祭神,祝福。然后向所有敬“切玛”,敬酒、唱歌。从房顶上下来后又要敬“切玛”青稞酒,同时新郎新娘接受父母,宾客们献的哈达,敬酒和祝词。主人家给送亲人进行安置,选亲队伍饮宴,其后是众宾客饮宴,同时大家尽情歌舞。这一天家庭所有人都穿上节日的盛装。陪嫁物主要是珍宝、衣物、土地、牲畜等有的甚至是成片的土地,成群的羊等。庆祝活动搞3-4天左右。这期间参加庆祝活动的人一般都是这户最高的人和亲朋好友;送礼有的送牲畜,有的送钱,有的送酥油、肉、茶叶等,用纸包好,写上字(祝词)。
加查县丧葬方式天葬、水葬、土葬、火葬、封葬等五种,以天葬、水葬为主,间以土葬、火葬、封葬的表葬方式,人死后,首先请喇嘛(星相家)根据死者的属相,年龄、死时时算封,确定送葬日期,方向,选定送葬者的属相,属哪些属相的人不能接触死者的体。其送葬人员根据家庭情况及意愿而定,但送葬时必须是双数(包括死者)、送葬回来时单数。算封后先把死者级在屋内一角,尸体用白布或白毯氇围起来,并用土坏做垫,而不用其它物品垫,把死者的饭碗放在尸体跟前倒满酥油茶。这因为佛教认为,人死后,灵魂和尸体不是一起走脱。为了使灵魂不滞留屋内,用土坯垫尸。尸体背走后,土坯便扔到十字路口,灵魂也就随之跑了,从人死的当天起,到送葬,得天天请喇嘛念经超度死者的灵魂。在这数天,家人一律不梳头、不洗脸、取下一切装饰,也不能笑,不能高声说话,更不能唱歌跳舞,一来以示哀悼,二来为让死者,灵魂安安静静上天天堂。
衣食住行
一、服饰
加查县藏装的俗装与附近地区基本相似,但有本地特色,甚用料以绸、缎、牛皮、山羊皮、氆氇、毡毪子、呢子、化纤布等材料终缝制。男子服饰特点是盘发,以红或黑丝线加辨,盘结于头顶,富裕者,在发辨上穿有象牙卷,耳带金长耳环或大耳环。女子的服饰更重华丽,色彩也鲜明,都是金、 银、铜制作的精美饰品,如花纹镯子,变形戒子、项链,以各色丝线加粗、加长发辨。胸带“嘎马”(精细山盆,内装护身等等)耳带金或银环,头带“巴珠”,腰佩有玲珑剔透的小腰刀以及银无铜币和用银片装饰的腰带等。
二、食品
县内藏族人民的传统食品有以下几种:
粮食:青稞、小麦、碗豆、乔麦等 、油:酥油、清油
肉类:牛、羊、猪油为主和奶制品。
加查县内藏族人民的主食是糌粑,糌粑营养比小麦丰富,携带和食用方便,外出或劳动时,食用时不需生火烧饭,用碗或唐古倒点糌粑,加上水即可食用。青稞酒是加查县藏族人民家中必备之饮料,(一切活动都要有),青稞酒色淡味酸甜,约15-20度,分头道、二道、三道酒,饮用时将头道酒和二、三道酒混合饮用。酥油也同样是藏族人民家中之必需品,酥油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 ,特别是在牧区的群众平时很少吃蔬菜和水果,日常所需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酥油,酥油最普遍的吃法是酥油茶,酥油茶藏族每日不离之饮料,每天,特别是早上,必须要喝几杯酥油茶,才去劳动和工作,客人不了,也必须打酥油茶来招待客人。
民间禁忌
加查禁忌较多,民主改变后,当时的禁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生活环的改善发生了明显改变。比较一致和较普遍性的习惯大体如下:
1、当两个久别重逢的好友或者对长者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夜里吹口哨或大声喊叫。
3、妇女晾晒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晒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黄昏时不能随便到别人家里去,特别是孕妇、产妇及重病人家里,佰生人更不能去。
5、过了中午以后一般避免把家里的财物时出,也不能催债,一般都在中午催债、还债、早晚不能上门追债,早上追债表示一天没有收入,晚上追债表示穷对方很不高兴。
6、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7、扫把和簸箕传递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一方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拾起来。
8、夏天6月份以后,男子不能光着上身,妇女不带围裙或披着头发到庄稼地里去,也不能大声喊叫 ,或撤青稞花、否则要下冰雹。
9、给亲朋好友和邻居送罗卜时,不能送双数,要送单数。
10、午是在路上见到帽子、勺子、哈达不能捡,见到鞋子可以捡,必须捡。
11、小孩生了后三天不能出门,三天后第一次出门时给小孩的鼻尖反动派抹上黑色的烟灰,以防止魔鬼偷袭。
12、每年的12月25日在左右即(拉索)这一天,不能住外倒水,否则麦子经受灾,手不能接触铁器,否则粮食作物要生锈病。
13、敬神的树不能砍,让宅自行干死。
14、杀牛时,必须在没有放牲畜以前杀,然后才能反牲畜赶到山上。
15、死了人一般不准火葬,也不准光着身子将尸体放到山上。
16、牲畜开春以后死的必须埋,不准露天放。
17、夜间找人不能“给、给”地喊,只能“贵、贵”地喊。
特产加查核桃
加查县盛产核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遍植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七、八人合抱之千年大树比比皆是,景观别致。品种主要有酥油核桃、麻雀核桃、铁核桃等10余种,以其皮薄、个大、肉嫩、肉满、肉质香醇甜润而誉满高原,是历代达赖喇嘛和达官显贵的贡品。目前该县共有核桃400余亩7000多株,年产核桃200余吨,年产值120万元。据测定加查核桃含油率64-80%,粗蛋白11.3-17.1%,既可食用,又可补脑健身,是优良干果和重要的中药材,同时核桃木材质细腻坚实,纹理美观,是军工和高级家具用材,根深叶茂寿命长,又是绿化山区、庭院和道路的好树种。
加查核桃主要分布在沿江四个乡(镇)63个村,海拔3100-3300米之间较集中,于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开花,九月中旬成熟。当地群众对每一种核桃都有独特的名字:按核桃仁质量高低,"麻达嘎"意为含油量高,"吉达嘎"意为皮薄、易碎,“多达嘎”指皮厚坚硬。按质量高低,外部形态又分为三个等级;其一、“歇达”(也称沙达、麻达、贡嘎)核果具有含油量高、味香、脆甜的特点。果实卵圆形成长圆形,可取余仁。此类型分布最广。其二、“曲达”核果皮厚,表皮较麻刻,有涩味,内隔膜较发达,可取丰仁。其三、个小皮厚,缝合线平或呈耳形,多有麻刻,果顶丰或长,内隔膜极发达,取仁困难,成熟晚。
加查水、土、光、热资源充足,发展核桃条件优越,具备发展潜力,市场广阔。加查核桃就其现有的规模和产量,供需矛盾突出,经常出现脱销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要,大规模发展核桃是产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因此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县“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了栽培优质核桃5000亩的宏伟计划,着力发展核桃包装,加工等产业,增加附加值,按现在标准,该规划建设完成后,全县核桃将达到5400亩10.7万株,年产量达到8000吨,产值达到9600万元。加查人民将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诚招四方来客,共图开发,打出加查知名品牌。
花椒
加查花椒主要有半红花椒(又称朗县花椒)、红花椒(又称本地花椒)和内地引进的花椒三种,主要产于安绕、加查、冷达等干热河谷地带,由于我县气温昼夜温差大、两水适中,所户花椒稳大粒多,个大均匀,皮厚籽小,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麻味重而回味长久,是藏东南的优质花椒,但由于种种厚因我县花椒生产尚未形成产业化经营,规模不大,年产量1.9万斤左右,多方需求,但常常苦天存货,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发展潜力很大。
加查县“七山一水三分旧”的地理地貌,特征相对突出,共有大小荒坝16个,近年不,随着规模较大的8个大荒坝的陆续开发,为加查花椒生产发展奠定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十五”期间,县委、政府将立足市场,把突破性发花椒产业作为兴县完尾的路略任务来抓,规划到2005年,充分利用国各大荒坝,花椒面积达到1万亩,人均1万亩,总产达到300万公斤,加工转化200万公斤,实现方值1800万元。
面对西部大开发和湖北省荆州市无私援助的历史机遇,加查县委、县政府根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的路略部署,提出了“坎上建基地,坝处增加工,山处找市场”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对花椒,花椒籽加工开发力度,申请加查花椒商标,加大宣传力度,优化经营销环境,营造加查名牌,但加查仍属仓国贫困县亡列,财政年收入仅100多万元,对丰富的特优资源天力开发,因此,按照“谁开发谁受益”、“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加查人民诚招四方商客共同开发加查,发展加查。
加查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
加查县的冬虫夏草(俗称虫草)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品种之一,产于坝、催久两乡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线之上,年产量3000斤左右。虫草是蝙蝠蛾幼虫草经虫草菌感染,由雪水、奇寒冷天气、净土滋育而成的冬天呈虫形。夏天呈草状的纯天然极品,滋阴壮阳,且在西藏相比较面言,个大、肉实、外形美观、药用成份含量高,是集医病、滋补多种功效于一体的上上佳品。
在加查,5、6月份是采挖虫草的最佳时机,6月份下旬至7月份是市场交易的高峰期,每斤售价18000元至22000元,市场需求量极大,每年供不应求。目前,我县虫草业已建设有规范的交易市场,但仅限于原产品直接交易尚未有经过加工处理,一旦经过加工、包装,其效益就会成倍增长,市场十分看好,比如加工成“冬虫夏草酒”、“冬虫夏草滋补液”、“冬虫夏草礼品盒”等系列产品,且有投资少、见效快之特点,因此开发潜力巨大,商业价值极高。
苹果
加查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岗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与喜玛拉雅山大地构造的陷凹地带,位于东经92°14′24″-93°7′10″、北纬28°49′43″-29°43′16″之间。从1964年开始引进栽培苹果,距今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由于该县具有日照充足、辐射强烈、气温昼夜温差大,雨水适中等特点,所产苹果个大、色美、含糖量高、浓香汁脆、酸甜可口,实属上乘,从而誉满西藏,是西藏少有的几个苹果产地之一。
加查地域辽阔,除一座水电站之外,没有什么工业企业,无任何工业污染,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所产苹果都是天然绿色食品。目前,全县沿江一带几乎每户都有自己的小果园,有两个大果园(园艺一场和园艺二场),分别占地500亩,全县共有果树13000余棵,年产苹果1367.9吨,总收入191.5万元,主要有祝光、国光、小国光、吉冠、红玉、黄香蕉等10几个品种。
改革开放以来,加查立足于市场,不断优化苹果产业内部结构,积极实施优果工程,大力推行市场名牌带动战略,使加查苹果的质量和品牌进一步提升,“十五”期间,加查县明确提出了突破性发展特色经济和庭院经济的思路,把苹果摆在了显要位置,把引进优良品种、加强管理、市场和技术服务做为重点来抓,以建成遍地果花开,十里闻果香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
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加查--这颗藏东南的璀璨明珠,正敞开浑厚的胸怀,热忱欢迎国内外一切有识之土来加查饱览高原胜景,领略果乡风情,建果园办企业,共享加查苹果甘甜。
景点加查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地貌区划为喜玛拉雅高山亚区多河流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全县平均海拔约4000米,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海拔在3100米-3500米之间,县城所在地安绕镇仲巴街海拔为3240米。
加查县是西藏“拉萨-林芝-山南-拉萨”黄金旅游线的重要一环,境内资源十分丰富。
县城以东旅游线上,主要景点有著名的神湖拉姆拉措,藏传佛教白教祖寺达拉岗布寺,莲花生大师归隐地莲花生达寺,和坝乡原始森林,琼果杰风光,那玉河谷风光……
县城以西旅游线上,主要景点有结罗拉雪景,布丹拉山雪峰海拔高5088米,涅尔喀大瀑布,千年核桃树林……
加查县所在的山南地区是藏民族的发祥地历史上加查县人才辈出,最杰出代表人物有西藏吐蕃王朝著名贤臣禄东赞,他曾出使唐朝,以其聪明才智赢得唐太宗李世的赞赏,为松藏干布成功迎娶文成公主立下大功,成就了汉藏联姻、民族团结的一段佳话。九世班禅、五世热振也诞生在加查。禄东赞、九世班禅和五世热振活佛都在加查留有遗迹。以县城为中心,周围分布不少古墓,较集中的有安绕镇东布村古墓、西定村古墓群,洛林乡者母村古墓群,冷达乡帮达片古墓群。
以上景点,除神湖拉姆拉措、坝乡原始森林、莲花生达寺、涅尔格瀑布等几处外,从县城出发,都能实现当天往返。目前国家投巨资修建加查县城到神湖的公路,2002年底竣工,到时游览、朝拜神湖也能实现当天往返。
加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近几年来,广泛筹措资金,积极开展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陆续实施了县城主要街道的硬化、亮化工程,对县招待所进行了改造装修,招待所现有客房40间,能同时接待120人进餐。此外,娱乐、购物、通讯等交通方面,也都得到迅速发展,基本上能满足游客的需要。
秋到崔久沟
崔久沟位于山南加查县崔久乡境内,是山南地区雅江北岸八大风景秀丽的沟谷之一,也是前往拉姆纳错神湖朝圣旅游的重要通道。沟谷全长不到100公里,但河水落差却在2000 米左右。其上游为雪山、湖泊、草原风光。主要景点有拉姆纳错神湖、结罗拉雪山、那玉河谷。其中结罗拉雪山海拔5000 多米,为终年积雪的原始冰川,是崔久沟河水的主要发源地。拉姆纳错神湖,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形似一面头盖骨形的镜子。藏语意为“悬在天上的仙女湖”,是历代高僧大德寻找转世灵童的观湖圣地,也是无数善男信女探求人生命运的宝镜。那玉河谷则是崔久沟上游有名的牧场。
崔久沟中游为琼果杰风光。这里不仅有“三圣河四圣山交汇胜地”的美称,而且有享誉藏区的黄教重要寺庙“琼果杰寺”;既是虫草生长的沃土,也是旅游者心中的天堂。每年夏季都会有不少游客或善男信女们由此进入神湖朝圣或观光。特别是每年5至6月的虫草采挖时节,这里更是人流如潮,帐篷遍野,那种热闹场景自然可想而知。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多次途经崔久去神湖。对于崔久的情况也并不太陌生。可是每次到这里都有新的感觉和收获。这次途经崔久,主要是借“十一”和参加林芝大峡谷旅游节之机陪几位领导顺道考察东环线。可不曾料到,不仅在神湖看到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而且在崔久沟发现了胜似神湖的秋色。站在神湖周围海拔5100 米左右雪峰俯瞰,只见神湖周围雪山环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连素以火红著称的“神湖心脏”也披上了银装。而远处的山峰则更是蓝天覆盖,白云点缀。那场景若是被诗人赶上一定会诗兴大发,佳作连篇。往下是琼果杰草原,在那雪山环绕下的绿水旁,牛羊成群,牧女徜徉,多有诗意。刚才还是白雪皑皑,转眼已是绿草如荫,野花遍地。难怪,历代达赖朝观神湖后总是在此安营扎寨。
往下走,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崔久沟谷。这里不仅是旅游的通道,也是旅游的看点,但见两边高山耸峙,森林茂密,层峦叠嶂。河水也失去了先前的温驯,时而恣意放纵,时而咆哮奔流。飞流瀑布更是随处可见,浪花飞溅也是寻常之物。尤其醉人的是两边的秋色。看那两岸树叶,多有韵味。有的已染红装,红得如火,红得发紫。有的依然翠绿,绿得如墨。而多数树叶均在慢慢变黄,有淡黄、也有金黄。有的黄中透绿,有的红中带紫,远远看去,淡淡的,绒绒的。像满山的菜花,又像一幅天然织锦和彩缎,都说江山如画,但我此时的感觉是难画江山。难怪毛主席也曾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我没有主席的境界和视野,我只有无数次地叫师傅停车,好让手中的相机摄下这惹人的秋色,记下这珍贵的画面。同来的朋友,也一个劲地赞叹,又一个劲地埋怨。既埋怨我提前不曾打招呼,好让他们多带点胶卷,又埋怨摄像器材视野太窄,无法真实记下这绝好的风景。其实,我也一样,我恨不得把这幅幅真实的风景变成多彩照片,悬挂到每一个显眼的地方,以让大家共同分享!
布丹拉山风光
布丹拉山,是乘车往加查县必经之路,海拔5088米,从山底到山顶的环形公路犹如一条洁白的哈达,徐徐展开,登顶俯瞰,可饱览藏南谷地的秀丽风光。
五、六月份,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和西藏特有的花卉苏罗玛布、邦锦梅朵,艳丽娇媚,竞相斗艳,把一面面山坡点缀成五彩锦缎。山腰上薄雾弥漫,丛林和花草色彩迷离,如君赶上一场细雨,漂漂缈缈,脚下的山峦和雨中的景物都仿佛一幅连轴画卷迭次展开,更使人心旷神怡。
布丹拉山顶,五彩经幡飞舞,哈达飘飘,象头戴彩帽的姑娘,一朵朵白云飘来,蓝蓝的天象多情的小伙向姑娘诉说衷肠,冬日的山顶,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置身其中,仿佛入仙境。
布丹拉山,原称布喳拉山,传说,是莲花生大师派乌鸦往琼果杰寺送经书,乌鸦叨书飞到布丹拉山时非常疲劳,于是张开嘴休息,经书便散落一地。人们为了记住这一传说并称其为布喳拉山,后人称布丹拉山。如果你亲临山顶俯瞰,立即能阅读要么翻开要么迭放的经书呢。
加查县古遗址——诺米村碉楼遗址
碉楼遗址位于安绕诺米村北约0.5公里处的山脊上,该地点南侧紧临雅鲁藏布江,与江面的相对高差约80米,海拔3350米。碉楼一面靠山,一面临江,两面皆为悬崖峭壁,地势险峻。
碉楼为木、石结构建筑,墙体用片石垒砌而成并有泥浆为粘合剂。内部楼层采用木坊,圆木搭筑而面。其平面为圆角方形,西、北墙体平面为方形,南、东墙为内方外圆。墙体厚1-1.3米,高约14米。碉楼内部南北长3.5,东西宽4.8米,底屋面积16.8平方米。门道辟于北墙底屋正中、宽1米。
根据残留的木坊分析,碉楼原为4屋,每层高3-4米,每一层的四面墙体均辟有射孔,底屋辟有2孔,第二层为4孔,第三层为3孔,第四层为5孔,各层射孔有逐层增多的趋势。这类射孔有两种形状,一为竖长方形,仅有北面临江一孔,高1.3、宽0.9米;另一种为坚长三角形,即内容对窄式,内高1.6、宽1.1米,外高1,宽0.4米。
射孔的上面多加架没横木用以铺没楼板,第二、三层墙体上遗有横木残留,直径0.1-0.2米。楼板采用未经研制的圆木铺成,圆木长约1.5,宽0.2、厚0.05米。底层未发现木质构件痕迹,仅见其东北,西北两角上有凸出墙体壁面的石板,可登援至上层。在调楼临江一面墙体的了望孔上方,以木枋出檐,上铺为板,可档风遮雨。
碉楼外墙体有连接的护墙两道,一道位于北侧,呈南北走向,长4米,墙体由石片砌成,厚约0.9米,上有两人射孔;第二道筑于南侧并向西延伸至悬崖边缘,石砌墙体厚0.7米,辟有3个射孔。两道护墙现存高度在4-8米之间。碉楼北面有石彻台阶数级,可由此进入碉楼内部。
据实地调查,该碉楼约在公元15世纪就已存在。相传当时碉楼所在的雅鲁藏布江上曾有唐东杰布建造的一座铁索桥(该处现为一座可通行汽车的钢缆吊桥),此桥建成时当地群众利用该楼在其内供塑了一尊唐东杰布塑像(今已不存)。由此推知碉楼建造年代的下限不会晚于15世纪,有可能始建于公元13-14世纪之间。
加查琼果杰寺
名寺古刹
琼果杰寺-是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加措于公元1509年主持修建。当初的建筑仅是祖拉康(主殿),高共五层,经堂58柱,并饰有金顶。至五世达赖时,摄政王第巴·桑结加措对该寺曾予以扩建,形成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琼果杰寺大门外,立有“琼果杰寺志”石碑,是三世达赖时所立。在寺后山坡的玛尼石佛龛中,供有三世达赖的脚印石;寺后门外的草地上,埋有一块石板,极受香客尊崇,据说凝望此石可以看见使自己如愿的图像。琼果杰寺位于加查县崔久乡,是通往神湖的必经之路。前往神湖的游客一般在此住宿,翌日清早,徒步或骑马约需2-3小时,即到达闻名遐迩的神湖。琼果杰寺经历代达赖喇嘛修缮扩建,逐渐成为达赖喇嘛夏季行宫之一,有第二宫殿之誉。
加查
达布夏珠林寺--“夏珠林”意为讲经修炼的地方。公元1300年,洛桑扎巴活佛将白定寺搬迁到达布仲巴(县城所在地),取名嘎玛夏珠林寺。第9代活佛嘎玛旺久多吉于公元1669年将嘎玛夏珠林寺由原来的噶举派改为格鲁派(黄教),并正式定名为达布夏珠林寺。由此成为西藏藏传佛教即格鲁派的祖寺而出名。该寺尊奉“能仁王”神灵,并供奉有杰钦嘎玛赤列、吉祥天姆两位护法神。达布夏珠林寺以讲经说法为主,其辩经在藏传佛教中颇有影响。
达拉岗布寺--修建于公元1121年,由米拉日巴(达布噶举派创始人)的大弟子达布拉吉·索朗仁钦创建。该寺位于海拔4200米的半山腰上,人在其中仿佛置身于虚幻飘渺的天上仙境,四周丛林茂密,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区内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寺庙建筑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历经八百八十余年而不衰。达拉岗布寺在十年“文革”动乱期间被毁,寺内文物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达拉岗布寺得到了重新修缮,寺内现存有唐卡等大量文物。如今又成为众多虔诚信仰者的佛教名寺。达拉岗布寺因此成为“嘎举派”(白教)的母寺而誉满雪域高原。
涅尔喀大瀑布
在拉绥乡藏木境内,有一处非常壮观的天然大瀑布,瀑布是雅鲁藏布江江水流经此地,形成断流,产生多级瀑布,站在山脚下仰望涅尔喀,瀑布从大石崖间飞泻而下,落差近30米,洁白的水花飞扬四射,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还呈现伸手可及彩虹,在瀑布不远处有一块油光黑亮的石头,将鸡蛋打在石头上,几分钟后即熟。
受瀑布所阻,瀑布下江中鱼多,过去群众捕鱼多在该石上晒干。据说该处所得鱼肝油为嘎夏政府专供品。
加查
千年核桃树
加查县安绕镇嘎玉附近,有两棵生于1300多年的核桃树,树干粗壮,要七、八名青年男子手挽手才能环抱,仔细觑视,树干上有形态各异的天然雕刻的花纹,栩栩如生;树叶繁茂形状象一把撑开的巨伞,好象一间大房子,可供30多人乘凉避雨,这棵千年核桃树一年可产500斤核桃,每年的8、9月份,你在树下随手可摘成熟的核桃品尝,悠闲而自在。
据说,这棵桃树曾是当地百姓向摄政上贡专用,后来听人们说,凡是摸过这棵古树的人都飞黄腾达。人们称它为"幸运千年"。在加查镇陇联附近也有一棵这样的千年古树。
加查
琼果杰风光
琼果杰,汉语意为"三条河四座山的交汇之地"。这三条河均发源于四周的四座神山。在宗教史和神话传说中,这四座山都是神的化身,传说南面的神山是班丹拉姆的头发所化,班丹拉姆是传说中西藏的保护神和达赖喇嘛的明妃。
琼果杰,海拔4350米,是去圣湖必经之路。这里的人们认为:琼果杰地呈八瓣莲花形,天现如意法轮之象,是福田妙地。人们还说,这里的草原上曾盛开着十三种吉祥的花卉。
加查
西藏最具传奇色彩的圣湖——拉姆拉错
圣湖称“拉姆拉错”、“拉姆”意为仙女、女神,“纳”意为湖面,“拉姆纳错”相传是西藏人民十分敬仰的班典女神寄魂湖,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约65公里。圣湖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群山环抱中的高山湖泊,形如马蹄,站在海拔5300米的雪峰上俯瞰,圣湖周围峻峰环峙,圣湖犹如一巨马蹄形的镜子,镶嵌在群峰环视下。
据说,圣湖能呈现每一个去朝拜、神湖的人未来的命运,只要虔诚地向湖中凝望,圣湖就能为朝圣者显示出未来的各种景象。西藏历代达赖喇嘛和班禅的转世灵童,都是通过观圣湖所现的异象确定寻访的方向和原则的,而且该湖也是无数善男信女探求自己命运的宝镜。
圣湖,神秘而神圣。朝圣者在路上时而在草原上行进,时而在森林中穿越,时而在高山上盘旋,时而在河溪边跋涉,路边形态各异的一堆堆玛尼堆,仿佛一座座无字路标为朝圣者指引着道路。
行知提示:去拉姆拉错先要到达距泽当128公里的加查县,泽当镇客运站每早8点均有发往加查县的车,然后再从加查县转向北往崔久乡,经过约20公里的颠簸土路可以到达琼果杰寺,这里就是去拉姆拉错汽车可以到达的终点了,然后徒步走将近15公里的山路。琼果杰寺附近可以租到马一直骑到圣湖边。
原始森林
朝拜圣湖途中有一片原始森林,位于坝乡脚布朗沟,海拔3100米,面积广大,林中参天古树,枝叶繁茂,走在林间可见古柏、古松等20多种百年古树,还可随手捡采各种食用磨菇和十二种珍贵药材,远远地还可望见憨态可拘的狗熊、马熊,时而在林中嬉戏,时而群体出击,到附近的农庄捕获食物,有的狗熊咬断绳索牵走牦牛,有的狗熊挖开屋顶在农民家中饱餐一顿后还偷窃大包食物才逃之夭夭。
结罗拉雪景
结罗拉雪山,耸立在那玉河浴和琼果杰之间,海拔5000米,横空出世,它的雄姿秀色,让无数勇敢的旅行家为之折腰。
骑马翻越结罗拉雪山的神秘旅程,一路上铺满了加查特有的点地梅和芳香扑鼻的雪层杜鹃,在雪层间潺潺流动的山间小溪也在草滩上欢唱,闪烁着银光的雪峰嵯峨峥嵘,映衬着蓝天的白云自由而飘逸,置身在山巅玛尼堆和经幡之间,放眼四望,环宇冰清玉洁,颇有出离尘世之感。
那玉河谷
那玉河谷,海拔4600米,人称神仙居住的地方,这是加查独有的;由来自结罗拉雪山圣洁的雪水滋养着这一片丰美的高山牧场。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住进牧民为你陈设的帐逢,品尝着纯天然的飘香可口的酥油茶,看旱獭在山坡上欢跳,看马驹在小河边嬉戏,看男人们给牦牛挤奶或给牛犊上套,当牛粪烟袅袅升起时,女人们正忙着做香甜的早餐。中午的河谷是静默的,偶尔有一阵牧歌飘来,躺在草地上,蓝天白云触手可及,你还可以骑上骏马,亲自体验高原牧民的生活,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你还会无限神往……
历史名人噶尔·东赞:噶尔·东赞( _公元667年),新唐书称禄·东赞,俗称轮布·噶哇。吐蕃出生于布的著名贤臣。
相传轮布·噶哇出生于今加查县安绕镇嘎玉村(有资料记载噶尔·东赞是堆龙人,在本地民间一值传说属加查人),以打铁为生。后松赞干布广招贤士,噶尔·东赞被选中,为纪念噶尔·东赞,群众把他的出生地叫做“嘎玉”。
公元627年,噶尔·东赞受松赞干布指派前往长安向唐太宗请婚。唐太宗出了八道难题,并以此作为迎娶文成公主的条件。即“丝线穿珠”、“日杀百羊”、“日饮百酒”、“辩马母子”、“辩鸡母子……辩木首尾”、“夜返宿地”、“辩认公主”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难婚使”。噶尔·东赞不辱使命,以其聪明才智力克诸婚使,顺利闯过道道难关,迎请文成公主进藏,噶尔·东赞还协助松赞干布制定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严酷法律。统一了西藏,结束了各部落的纷争,统一度量衡,为吐蕃王朝建立了很大的功勋。
噶尔·东赞于公元667年(仪风元年)病故。其后化被蕃王朝任以轮布,其子钦陵兄弟先后执掌王朝实权长达五十年之久。噶氏家庭 蕃王朝统一各部落,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朗杰次仁 (1899-1973),号朗杰郭东,男,加查县人,幼时被雪康头人带往拉萨学习音乐,是西藏近代史上的音乐大师,西藏朗玛团成员之一。有不少音乐作品流传于世,老年时回到加查,1973年病故,终年74岁。
旺姆 1927年生,女,加查县加查镇人,其先天性失明,但极具音乐天赋,能自编自演,二胡演奏技巧甚高。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她将毛主席语录编成革命歌曲广为传唱。
索朗多吉 1926年出生,男,加查县郭西卡乡吉利普学木村人,著名的铁匠,其藏刀打制技术堪称一绝。
洛桑 1929年出生,男,加查县拉绥乡人,是区境内在世最著名的陶匠,带有4名徒弟,均得其真传。
普更巴 1933年出生,男,加查县加查镇陇南村人,区境内有名的铜器加工匠。
格桑尊追 1948年出生,男,加查县加查镇联堆村人,是区境内有名的裁缝。1983年被西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大罗布 (1910-1971)年:男,加查县安绕镇嘎麦村人,是区境内最著名的石锅制作工匠。
索朗多布杰 1955年出生,男,加查县安绕镇嘎吉村人,是区境内著名的在世石锅制作工匠。来自www.118cha.com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
- 加查
- 花外流莺
-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 邪恶的圈套汇
- 海拉尔
- 宁南县
- 甘之若饴
- 玄天龙尊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 桂折兰摧
- 怀才抱德
- 荥阳市
- 装傻充愣
- 冰刃双人组
- 游戏翰墨
- 枪枭上海
- 住口!吃妖乃天地正道!
- 一绺
- 黑妞
- 宝鸡县
- 中宁县
- 雨花台区
- 偷影摹形
- 自留地
- 春风满面
- 文水县
- 我在修仙界引领互联网时代
- 犬牙鹰爪
- 10月13日
- 青苹果乐园
-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
- 草率将事
- 搏砂弄汞
- %E9%93%81%E5%A3%81%E9%93%9C%E5%A2%99
- 月光下的凤尾竹
- 麈尾之诲
- 形诸笔墨
- 傍人门户
- 尊卑有伦
- 畏威怀德
- 我是愤怒
- 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
- 灯塔
- 远水救不得近火
- 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 %E7%94%9F%E5%A4%BA%E7%A1%AC%E6%8A%A2
- 安源区
- 中国收藏家协会
- 万叶千声
- 迷惑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