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 - 百科全书 - 118查实用查询

输入词条,如查找北京欢迎你的解释,输入北京欢迎你后按Enter即可

百科全书 > 青神

青神


ad

【历史】西魏废帝二年(553)设置青城郡,为青神建政之始。后二年(555),在青城郡设青衣县,为青神建县之始。北周武帝保定二年(562)县名由青衣县改为青城县。据《今县释名》:“昔蚕丛氏衣青以勤农业,西魏置青衣县于此,有青神祠,即青衣神。后周因名县。”以崇祀蚕丛氏“青衣而教民农桑,民皆神之”得名,已有1400多年历史。物产十分丰富。一说因古蜀国王蚕丛,曾衣青衣以行蚕事,蜀人神之,故名青神,盛产竹子,竹编艺术堪称“华夏一绝”,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竹编之乡”。绿色无公害水果椪柑以色、形、味俱佳,被中国特产委员会授予“中国椪柑之乡”。

经济发展:2007年GDP 20.9亿,人均GDP 11415元


【大记事】2000年,青神县辖4个镇、14个乡:城厢镇、瑞丰镇、黑龙镇、汉阳镇、西龙乡、瓮家乡、罗湾乡、青竹乡、高台乡、白果乡、桂花乡、天庙乡、罗波乡、河坝子乡、观金乡、南城乡、天池乡、青城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98997人,其中:城厢镇:20034人、瑞峰镇:10807人、汉阳镇:10429人、黑龙镇:16119人、桂花乡:5710人、西龙乡:11490人、白果乡:6317人、罗湾乡:8167人、河坝子乡:9605人、高台乡:11827人、南城乡:20776人、天池乡:3503人、罗波乡:10198人、天庙乡:4887人、瓮家乡:7071人、观金乡:7634人、青竹乡:11435人、青城乡:22988人。

2004年,青神县辖7个镇(城厢、瑞峰、汉阳、黑龙、南城、西龙、河坝子)、11个乡(桂花、白果、罗塆、高台、天池、罗波、天庙、瓮家、观金、青竹、青城)。

2005年4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13号)批复青神县撤销青城、青竹、天池、天庙、瓮家、罗弯、观金、桂花8个乡,扩大6个乡镇的行政区域:
城厢镇更名为青城镇,将原青城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青城镇。青城镇人民政府驻盐关路3号。
将原青竹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黑龙镇。黑龙镇人民政府驻黑龙场。
将原天池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瑞峰镇。瑞峰镇人民政府驻刘家场。
将原天庙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罗波乡。罗波乡人民政府驻罗宝渡。
将原观金、桂花2个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西龙镇。西龙镇人民政府驻西龙场。
将原瓮家、罗弯2个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白果乡。白果乡人民政府驻白果渡。
5月12日,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青神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眉府函[2005]31号)批复内容基本与川府民政[2005]13号相同,不同的是:城厢镇更名为青城镇……盐关路3号,同时增挂城厢街道办事处牌子
2005年,青神县辖7个镇(青城、瑞峰、汉阳、黑龙、南城、西龙、河坝子)、3个乡(白果、高台、罗波)。

2006青神年鉴
地区 面积(km 人口 行政村 村民小组 居委会 地区总值 耕地(亩)
青神县 386.8 20万 17.53亿 140790
黑龙镇 32.8 26994 21 2 3.08 亿 18702
南城镇 18 18527 14 111 1 2.9 亿 11307
西龙镇 77.9 26801 25 190 1 1.2733亿 30945
瑞峰镇 45.9 14258 13 105 1 1.4325亿 12525
汉阳镇 22.2 10482 7 76 1 0.4318亿 6982
青城镇 10 37507 10 79 4城社区 6510
河坝子镇 28.2 11708 10 81 1 0.5705亿 9675
罗波乡 49.6 15308 14 112 0.6405亿 13613
白果乡 78.7 23847 28 187 20790
高台乡 19.6 13753 11 65 0.5468亿 11000


【历代人物】唐宋时期


陈泳:晚唐进士。善诗文,精棋奕,与大诗人韦庄等友善。
陈庸:字景回,宋天圣八年进士。官潭州推官、雅州判官,永兴军节度掌书记等职。《宋诗纪事被 遗》收其诗1首。
陈谕:宋天圣进士。
杨异:宋元佑进士。
陈与义:字去非,宋兵部外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
王箴:字元直,宋元祐进士,苏轼内弟。
史珣:宋元祐进士。
史通:字子深,宋元祐三年进士。官达州、通州尉、资州盘石令、著有《乾坤别解》、《易著》、《诗义》、《子史论》、《世要机务》等。
王当:字子思、宋元祐进士。精通经史,官龙游尉。
王赏:宋崇宁进士。
程睿:宋庆历进士。
陈希谅:宋庆历进士。
程浚:宋庆历进士。
程容:宋庆历进士。
史容:字义甫,宋绍兴进士,官太中大夫等职。
史央:宋绍兴进士。
任逢:宋淳熙进士。
杨似之:宋庆元进士。
杨齐巽:宋庆元进士。
杜莘老:字起莘,杜甫后裔,宋绍兴八年进士。官遂宁知府、殿中侍御史。著有《论语集解》、《杜起莘文集》等。
杨虞中:字少逸、号老圃,宋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著《老圃遗文》。
杨大全:字浑甫,宋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官温江尉、监登闻鼓院。《宋诗纪事补遗》及《蜀文辑存》分别收有其诗、文。
杨震仲:字淳熙进士。
杨泰之:字叔正,宋享庆元二年进士。著有《易类》、《大易要言》、《诗类》、《公羊•公梁类》、《春秋列国事目》、《论语孟子类》等。
陈忱:宋进士,曾任度去郎中。
陈慥:字季常,自号方山子,宋人。晚年隐居黄州,诗文很多,《全宋词》录一首《无愁可解》。
陈恂:宋人,官大理寺丞。
杨琳:字君全,宋元符人,善诗文,《宋诗纪事补遗》收其诗一首。
杨汝明:宋宝庆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成都文类》50卷,《宋代蜀文辑存》收其
文篇。
杨栋:字元极,宋绍定二年进士。官宗正少卿、礼部尚书、参知政事。著有《崇道集》、《平舟文集》。
杨文仲:字明发,宋宝祐进士。官太常丞,工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
杜敏求:字拙翁,宋嘉祐六年进士。官简州司理参军,什邡知县等职。著《文集》30卷。《宋诗纪事补遗》收其诗11首。
杨X:字景山,宋元符时人,官仙居县令。《宋纪事补遗》收其诗3首。
何麟:字子应,宋建炎时人,曾任宣教郎。《宋诗纽带补遗》收其诗9首,《宋代蜀文辑存》收其文5篇。
任清全:宋宁宗时人,《宋代蜀王辑存》收其文1篇。
杜才叔:宋理宋时人,著《和归去来辞》1卷。
杨伟:宋绍定进士。
宋日隆:宋宝祐进士。
杨公几:宋宝祐进士。
史季温:宋宝祐进士。
杨有明:宁宝绍进士。
祖觉:俗姓杨,宋青神中岩寺僧。倡明佛学,著《僧史》100卷、《华严经集解》、《鑫钢经集解》。


元明清时期

蒲道源:字德之,号顺斋。宋末资政殿学士,元赠礼部郎中,通晓阴阳,医学精微。
邹祥:明永乐进士。官户部侍郎。
杨荣:明景泰进士。官石阡知府、参政。
余祥:字从吉,明永乐进士。官户部郎中。
王一麟:明弘治进士。官户部员外郎。
余琰:明成化进士。
余寰:明弘治进士。官户部员外郎、奉政大夫。
冯辙:明正德进士。
余承业:明嘉靖进士。
余承恩:字懋忠,号鹤池,明嘉靖进士。官至永宁参将,著《鹤池诗集》8卷。
旷广:清康熙进士。
张翮:清雍正进士。
孙鋐:清乾隆武进士。
余榀:字生生,号钝庵,清人。著《增益轩诗草》。
谢志涵:清嘉庆拔贡。编纂嘉庆《青神县志》。
文笔超:清同治贡生。光绪三年纂修《青神县志》54卷。
民国时期
邵吉安:青神城厢镇人,同盟会会员。曾任四川水利局局长,主持整治都江堰和青神鸿化堰。
张文国:青神城厢镇人,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曾因秘密筹划革命活动而补捕,出狱后在县东街开“司天药房”,与中共地下党联系密切。
张天府(1883~1952):号纯承,青神县城厢镇人。曾参加“保路运动”和组织哥老会反清斗争,后任国民党军陈明谦师部副官。
鲁宗周:青神县人,曾任国民党四十四军副参谋长。
胡助(1895~1977):字少襄,青神城厢镇人。曾留学法国获硕士学位,后历任川康农工院教务长、成都理学院教务长、北京工业学院力学教授。
欧阳宿(1919~1981),字秉叔,青神城厢镇人,中共党员。抗战时到延安,曾历任军委二局股长、技术研究室主任。建国后任命为第一批研究员。
杨世麟(1922~1983),字树林,青神城厢镇人,中共党员。抗战时到延安三五九旅工作。历任新疆墨玉县委书记、四川省畜牧厅党务工作负责人。
帅士英(1910~1930),青神县西龙乡人,中共党员,党的交通员。民国19年(1930)12月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后杀害。
罗松(1912~1930),青神县莲花乡人,中共党员。奉命打入国民党青神驻军搞兵运。民国19年(1930)12月,被国民党军警逮捕杀害。

【传说】"青神,苏东坡初恋的地方"
前段时间,有网友拍下眉山市青神县在县境上树立的大幅宣传牌的照片,因为宣传牌的文字和很多人惯有的思维不一样,顿时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省内省外的媒体纷纷进行报道,青神县的有关部门还在几分尴尬中接受了成都报纸的采访。而引起这些争议的青神宣传文字其实只是一句极其简单的话:
“青神,苏东坡初恋的地方。”
在这场讨论中,连中央电视台都忍不住掺合进来凑热闹。央视早间节目著名的“马斌读报”读了有关青神宣传牌的报道,并貌似深刻地评价:如果连苏东坡初恋都可以拿出来宣传,那应该“还可以有苏东坡失恋的地方,苏东坡摔倒的地方……”
我没有看这期“马斌读报”,但我想带着大眼镜的大胖男子马斌,一定以他固有的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在电视上为自己的口才而暗自得意并作出美不胜收的表情。可惜,他以为自己很精彩的话“还可以有苏东坡失恋的地方,苏东坡摔倒的地方……”,恰恰暴露他和记者们的极端无知和可笑。
马斌和记者的这种做法是跟古人学的。宋人宋祁有一句著名的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倍受推崇,王国维赞曰:“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但清初那个最喜欢标新立异的李渔却不以为然,说既然“闹”字可用,那“打”“吵”等字眼都可以用在这里了。当然,李渔的说法纯属胡搅蛮缠无理取闹。“闹”字和“打”字“吵”字能相比吗?境界完全不一样。
马斌和记者们的观点师承李渔,但一蟹不如一蟹。
请问马斌和记者们,你“失恋的地方”给你心里带来的感受,和你“初恋的地方”是一样的吗?那岂不等于你呕吐的时候和你品尝一道美食的时候是同样美好的感觉?
你“摔倒的地方”在你心里的位置,和“你初恋的地方”是同等重要的吗?那岂不等于你对偶然在街头遇到的卖零食的小贩都充满了和对自己老婆一样的爱意?
由于一些网络暴民和没文化的媒体人的自以为是的点评与嘲笑,宣传语“青神,苏东坡初恋的地方”受到极其不公正的对待。其实,这是一句非常温馨、非常浪漫,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话。从这句话中,你能找寻到与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一首词之间的美丽邂逅。
在青神县的岷江畔,有一片苍翠挺秀的山岭,这就是被南宋范成大称为“西川林泉最佳处”的中岩山。进入山中不久,就可以看到一方由山泉汇集而成的清 池。表面上,除了池水较深较冷之外,并无任何独特之处。但奇怪的是,如果你临池拍手,池中游鱼就会循声游到岸边。此时再看池边石壁上的“唤鱼池”三个大字,才知道这个名字是如此贴切而富有灵性。而这三个字正是苏轼所题。
当年青神进士王方召集乡贤名士在池边聚会,想为这个水池取名。正在山中读书的少年苏轼以“唤鱼池”中选,并即席挥毫写下这三个潇洒的大字。苏轼的才华赢得了王方的喜爱,几经周折,王方将爱女王弗嫁给了苏轼。仙山清池,佳人才子,这个美丽的故事为本来就美丽的山川增色不少,让壁上的清泉至今每每低语不止。
王弗性格“敏而静”,作为进士之女的她开始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知书。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则在旁边终日不去。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 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然而好景不长,情深不寿,王弗年仅二十七岁就病逝于京师,让苏轼悲痛万分。此时苏轼母亲程氏已经去世。苏洵对苏轼说:“王弗跟着你很不容易,将来要将她安葬于她婆婆的墓边。”谁知未及一年,苏洵又卒于京师。于是苏轼兄弟护丧回家,将王弗也葬于其翁姑墓侧。
十年之后的一个夜晚,苏轼又在梦中见到了王弗,醒来伤感不已,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记梦》,这是近千年以来写夫妻之情最成功、最动人的词章之一: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全词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夫妻之间生离死别最撼人心魄的一幕。据说用词来写悼亡,苏轼是首创,这一首创,却成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这固然是因为苏轼才高学深,但更因为他和王弗之间有着真挚的感情。只是鲜有人知道,这份感情的最初,却是那隐藏在山林深处神秘的唤鱼池。
一个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千古文豪,一段中国文人心底最真挚的伟大爱情,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最催人泪下的凄美词章,都是因为青神这个含灵吐玉的地方才结合在了一起。那么,要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关系,还有什么能比 “青神,苏东坡初恋的地方”更合适呢?
凡是苏东坡曾经到过的地方都会成为脍炙人口的景点,就连从不担心缺少宣传的杭州西湖,最著名的历史记忆还是和苏东坡联系在一起。郁达夫先生有诗:“楼外楼头雨似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亦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江山确实需要文人捧场,曾见证和记载了苏东坡刻骨铭心的初恋的青神,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打出自己这块招牌。
嘲笑青神的马斌之流们可能还不知道,也是来自杭州西湖的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有一枚印章:“钱塘苏小是乡亲”。苏小小只是钱塘的一名妓女,但她的爱情故事却为西湖涂上一层旖旎的色彩,至今西湖边苏小墓游人如织。而青神岷江畔的中岩山记录了苏东坡乃至中国文学史上最纯洁最美好的一段初恋,青神以此为宣传口号又何罪之有?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网络暴民要嘲笑青神的这句宣传语呢?究其原因,除了无知,还因为今天浮躁空虚崇尚速食文化的年轻一代,已经不知道甘美的初恋滋味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点击网页看看,现在的“问题一代”在感情上的随意放纵让人触目惊心,“一夜情”、年幼的“未婚妈妈”等和中国人传统道德严重相悖的现象已经多得让世人麻木不仁见惯不惊了。正是这帮能在网上通宵达旦找一夜情能在网吧包间公然做爱的网络暴民们,躲在电脑后面大肆嘲笑青神的宣传标语,大肆嘲笑人生中最美好的初恋。这是一个怎样的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荒唐年代!
郭沫若在翻译《少年维特之烦恼》时,曾译出了一句名言:“少年男子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女郎哪个不善怀春?”初恋,是人类最值得铭记回味的感情,即使后来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纵然到头各奔东西使君有妇侯门似海,但每当想起那段青涩年华中的爱情,心里都会交织着快乐与怅惘的情绪,这就是初恋的魅力所在。如今的国人远离了传统教育,摒弃了传统美德,久违了传统情感,长此以往,必将成为垮掉的一代。
所幸的是,作为东坡文化千年余泽所在的青神,及时打出了“苏东坡初恋的地方”这一充满温情的文化招牌。
可悲的是,这样一句亲切而极具文化内涵的隽永小语,不仅没有赢得好评如潮,反而招来无知世人的抨击。
但我仍然坚信,“青神,苏东坡初恋的地方”,一定能够唤醒中国人尘封的历史回忆,唤回中国人丢弃的传统情感。到那时候,青神也将更会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与真心的崇敬。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