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县
ad
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西邻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1966平方千米。总人口48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都城镇,邮编:527100。代码:445322。区号:0766。拼音:Yunan Xian
郁南历史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人侵犯楚国,败后散逃南方各地,成为“百越”族人。其中一部分越人越过五岭,在今广东、广西境内建立了许多大小不等的部落或奴隶制小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该地分建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等三大行政新区。公元前206年,秦亡汉兴。原南海郡尉赵佗乘机在岭南地方建立南越国,他也接受了汉朝的封号。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国,在其疆域内分设9郡。其中一郡名苍梧郡,该郡设10县,10县中有一县名端溪县。今郁南县是那时端溪县域之部。
西晋太康年间(280一289年),在端溪县域中增设都罗县(县治在今郁南部城镇)和武城县。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从苍梧郡分出晋康郡,端溪县和今天的郁南、德庆两县都是该郡的辖地。东晋末期,又在晋康郡设晋化县(县治在今郁南南江口镇)。南朝宋元嘉年问(424——453年), 都罗、武城两县合并,易名为都城县(都城之名,由此而来),又从端溪县分出安遂县(县治是令郁南连滩镇)。南朝南齐年间(479——502年),从端溪县分出威城县(县治是今郁南建城镇)。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在古罗水(即文昌水)流域内设罗阳郡,今郁南县域有部分被划人该郡。隋初,罗阳郡改为罗阳县。开皇九年(589年)都城县因晋康郡废,改隶苍梧郡。开皇十二年(592年),晋化、威城两县并入都城县,开皇十八年(598年),罗阳县改名正义县。大业三年(607年),正义县并入永熙郡的泷水县。安遂县也同时转隶永熙郡。唐朝推行州县制。都城县改隶康州,安遂县则从永熙郡改隶康州,并改名晋康县。宋开宝五年(972年),都城、晋康两县并入端溪县,隶属广南东路德庆府。元朝沿用宋制。只是德庆府改名德庆路。今郁南县仍是德庆路的辖地之一。明朝,德庆路复名德庆府,不久德庆府降为德庆州,隶属肇庆府。万历四年(1576年),镇压了西江沿岸山区的瑶民起义之后,明朝政府在该地区设罗定直隶州,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该直隶州除了以泷水县为州治外,还统辖新设的东安县(今云浮县)和西宁县(今郁南县)。翌年,西宁县在今郁南建城镇开始筑城以作县治,这就是建城之名的由来。清朝沿袭明朝建制,只是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把西宁县的部分域地划回原属的信宜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西宁县与青海省西宁市同名,且鉴于该县位于古郁江(今西江)南岸,于是改名为郁南县。
1950年春,郁南县治改在都城镇。1958年11月,郁南县、罗定县合并;取名罗南县。1961年4月,罗南县撤消了.恢复郁南县和罗定县的建制。郁南县总面积194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2万。县政府驻都城镇
基本概况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总面积1966.2平方公里。东与云安县接壤,南与罗定市毗邻,西与广西梧州、苍梧、岑溪交界,北与封开、德庆两县隔江相望。年均气温21.4℃,年均降雨量143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
郁南县矿产资源丰富,名优特产种类繁多。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郁南是粤西重要的农林产区。盛产木材、松脂、肉桂、木薯、蚕茧、水果、竹笋、以巴戟为主的南药、茶叶等,建城无核黄皮、都城蜜枣、庞寨荔枝、河口吕宋芒和板栗、竹笋、南江口绛柚等名优特产更是闻名遐迩。木材蓄积量达394万立方米,是广东省用材林基地县之一。
郁南县已形成了食品、医药、电池、电线、电缆、塑料制品、林产化工、机械、服装等颇具优势的工业行业,并成为全国干电池生产第一大县和国内液力产品两大生产基地之一。
郁南县旅游资源丰富,景区风景有颇具观赏的价值,给人们提供了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县城都城镇依山傍水,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江滨城镇,城区居民7.5万人,是郁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县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区规模迅速扩大,城市架构基本形成。近几年,郁南县新建扩建了宽40米的县城出入口道路、一环路、二环路、教育路和平江路等一批城区道路,建成了锦秀湖公园及广场、江滨公园、新涌口文化公园等公园广场设施,在城郊规划建设大王山万亩森林公园、千亩工业园区以及九塘湖旅游度假区;通过改造旧城区、建设新城区,县城建成区面积已由九十年代初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7平方公里。目前,正按照“城外有江、城中有湖、城郊有园、供水洁净、空气清新、堤上观光、环境优美”的江滨新城的品位构想,把县城城区修编面积扩大到32平方公里,使其成为聚人聚财的地方。
经济概况 郁南县经济迅猛发展。工业方面,已形成食品、医药、电池、电线电缆、塑料制品、玻璃灯饰、林产化工、机械、服装等颇具规模的支柱产业,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和高效节能液力传动重点生产基地,产品已出口到亚非、欧美及港澳台地区,成功地打进了国际市场;农业方面,建立了用材林、松脂、桂皮、水果、木薯、蚕、笋竹等农业商品生产基地160万亩,是广东省的用材林基地之一。云浮南江山区“三高”农业开发示范区形成了鸡、鸭、猪、渔、蚕茧养殖走廊,省道水长线沿线镇形成肉桂、南药、水果种植走廊。
郁南县地处粤桂通衢,历来是两广商品集散地,县城素有小广州之称,商品贸易十分兴旺,郁南为促进商贸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建成较大型的综合或专业市场25个,面积7.5万平方公里。199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近4亿元。
自然地理郁南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丰富,名优特产种类繁多。木材、松脂、桂皮、木薯、蚕茧、水果、笋竹、茶叶等均有大宗产出,郁南无核黄皮、都城蜜枣、庞寨荔枝、河口香芒和建城竹笋、板栗等名优特产,更是扬名遐迩。
矿产资源丰富,钛铁矿居全省之冠,储量全国第二,开发前景相当广阔。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郁南县辖15个镇(都城、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城、千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南江口)。
历史沿革
2000年,郁南县辖18个镇。总人口人,各镇人口:379299 都城镇 68049 平台镇 18642 桂圩镇 16406 罗顺镇 9943 通门镇 13223 建城镇 18101 宝珠镇 10181 罗旁镇 12888 大方镇 8922 大全镇 10682 千官镇 21824 大湾镇 16835 河口镇 22507 宋桂镇 17772 东坝镇 28414 连滩镇 43823 历洞镇 13112 南江口镇 2797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郁南县辖18个镇(都城、罗旁、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成、迁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大全、罗顺、南江口),177个村委会、31个居委会。
2003年12月,撤销罗顺、罗旁、大全三镇,分别并入桂圩、建城、千官三镇。调整后,郁南县辖15个镇:都城镇、平台镇、桂圩镇、通门镇、建城镇、宝珠镇、大方镇、千官镇、大湾镇、河口镇、连滩镇、东坝镇、宋桂镇、历洞镇、南江口镇。
2005年5月,郁南县辖15个镇(都城、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城、千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南江口)。
农业概况农业状况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是个“八分山地一分田,半分河道半分村”的山区县,山区资源丰富,耕地相对较少。
近年来,该县根据县内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当地农民的种养习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明确发展农业商品基地的思路:北部平原地区以发展粮食生产、水果、禽畜、水产业为主;近县城地区发展城郊型农业;中部群山地区以发展经济林、水果生产为主;南部丘陵地区以发展水果、蚕桑、粮食生产为主。目前,已形成了西江、南江沿岸的蚕桑带;中部山区以松、桂、果、竹为主的经济林海;环县公路沿线的“水果走廊”和南片镇的“养鸡走廊”。全县建立起木材、松脂、肉桂、笋竹、木薯、水稻、蚕桑、水果、禽畜、水产等十大农业商品基地共200多万亩。涌现了一批以其主导产品闻名的“名牌”镇,如通门镇的肉桂、宝珠镇的荔枝、东坝镇的龙眼、河口镇的芒果、大湾镇的家禽养殖、建城镇的水产养殖等。1999年,全县粮食总产21.56万吨,其中稻谷16.66万吨;肉桂种植面积36.38万亩;水果种植面积28.83万亩,其中荔枝11.85万亩,松脂、蚕桑、木薯基地分别稳定在100万亩、2万亩、7.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 3万亩。农村多种经济项目,99年,桂皮总产3607吨,水果总产46401吨,松脂总产7101吨,木薯总产63789吨,竹笋干945吨,蚕茧总产1687吨,水产品总量13098吨,生猪年出栏量15.13万头,三鸟全年上市量1308万只(其中肉鸡1171万只)。99年,全县山地亩产值247元,山地总产值5.2亿元。全县农村社会总产值44.03亿元(90年不变价),农业总产值9.74亿元(90年不变价),农民人均纯收入3190元。
今年,全县再次掀起山区综合开发热潮,进一步调整农业布局,优化品种结构,以效益为中心,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计划用3-5年的时间,发展种植郁南县特有的名优水果无核黄皮3万亩以上,粮食生产以发展优质粮为主,把“公司+农户”养鸡业模式发展到年上市量1千万只以上,加强水果、肉桂生产的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大力发展资源型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风景名胜】★连滩张公庙
郁南连滩张公庙位于镇区,距县城65公里。张公庙是云浮市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祭祀明代万历年间广东总兵张元勋。该庙为纪念明代广东总兵张元勋于明万历元年(1578)建。张元勋曾在戚继光将军摩下,征战沿海剿平倭冠有功,后又参加征剿罗旁瑶,建立罗定村、东安县、西宁县建功,为主帅之一,生前在民间有很多开洲建功的传闻,死后尊为神,历来香火鼎盛。庙内诗词、彩绘、图画、飞檐龙脊等装饰,无不凝聚明清时代的民族文化。庙前为旅游广场,设亿年活化石“沙椤”树区,亿年活化石“笔石”林,艺术碑林,民间艺术“禾楼舞”、“西江婚俗”表演区,与张公庙联成一体,展现“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风韵。
该庙宇历代有修葺,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重修,清代又经多次修葺、扩建。该庙原是内外构成发建筑群体。主要建筑有前殿、正殿、四户秤亭、配殿、回廊、东西辕门;前后院有戏台、炮台、六角亭、花园等附属建筑。现存前殿、正殿、配殿和四角亭,屋廊、月门、厢房、东西辕门等建筑,正殿设有六根格木圆柱,柱础为石质鼓形。柱纵横成行,形成三进深,二开间。整座建筑物墙壁上刻画各种人物鸟彩画及诗词,石柱上刻凿有多首对联。整座建筑体的驮峰、斗拱、檐板等构件形制是具有浓厚粤西地方特色和风格,对研究民族文化(特别对研究瑶族史)和当地民间习俗有重要科学价值。每年逢正月二十日为庙诞,罗定、云浮、德庆、广西等地群众不怕路远,纷纷前来参加庙诞活动,热闹异常。
198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旁神仙滩生态旅游景区
神仙滩生态旅游景区位于罗旁镇东坑,距县城16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区内森林茂密,
空气清新,负离子浓度高,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一座座青峰或雄健挺拔,或瑰丽奇异,或清秀脱俗,错落有致,坡度或陡或缓;水或湍急,或飞流,或舒畅,水量充足;树木参天入云,灌木藤林异卉,攀援石山上,青翠满目。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三叠瀑布,蔚为壮观,可和庐山的三叠瀑布媲美。该景区主要开发大历山风景区,度假山庄、瀑布群、漂流、滑草场、蹦极、冷水大屋等。
★三罗宋桂张公庙
三罗宋桂张公庙距宋桂圩镇1.5公里,位于宋桂、车岗、凤塘三村交汇处的虎山腰。建于明万历五年,该庙为纪念开辟三罗(罗定州、东安、西宁两县为一单元)有功的敕封护国庇民英勇都督大将军张元勋而立。张元勋曾在戚继光麾下,征剿浙、闽、粤沿海的倭寇立下大功。生前为国为民,死后尊为神。数百年来香火鼎盛。该庙正殿叠梁砖瓦结构,傍边观音殿,以及丹房、禅房等明代古建筑。庙前设有广场和戏台等。
该庙在乾隆年间,叶氏六世祖叶继熊回乡扩建修缮张公庙,并规定今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诞期,十六日为庆典。因此,每逢每年八月十五、六日,海内外各界人士,以及三罗群众纷纷前来参加各项活动,热闹非凡。每十年即逢甲岁九月十三日组织大巡游至廿四日,途经受瑶贼危害最严重的地方:宋桂、连滩、东坝、河口、白石等地,场面非常壮观。
1999年海外知名人士、民国期间国大代表叶颖基长女叶美英女士捐资献物再次重修,回乡独资建造张公庙牌坊,为该庙再添美境。
★都城无核黄皮观赏园
无核黄皮观赏园位于“中国无核黄皮之乡”郁南县县城城郊。是该县近年发展种植的无核黄皮墓地,在省道云苍线(S368)沿线达20多公里,种植面积1万多亩。该园注重环境生态,集游玩、观赏、品尝、加工销售为一体,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返瑛归真的精神需求,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2002年7月郁南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无核黄皮之乡”,“郁江牌”无核黄皮以其果大、味美、无渣、色鲜、肉厚飞无核等特点著称,并具有较高药用价值,被誉为“水果珍品,黄皮之王”。
此外,该园还是该县主要的芒果、荔枝、龙服、笋干、沙糖桔、沙田袖、水产养殖等基地。更毗邻建城龙井、石门,郁南大王山森林公园等景点。
★都城大王山森林公园
大王山森林公园位于广东西北部的中国无核黄皮之乡——郁南县城——都城镇的东北面,面积806公顷。区内林木青翠、山峦起伏、林荫蔽日、空气清新,既可享回归自然的乐趣,又可眺望四周自然风光和西江两岸美景。
根据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陈敢的农民组织一支小小的农民起义军与朝廷作对抗,占领了西江边一座叫“鹩哥窿”易守难攻的山为大本营,专门截劫在西江来往的官船。地方官治不了,便把消息上报直到京城,请求官兵征剿。
由于消息越传越走样,把本来毫无天险之处,说成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于是,龙颜震动,召来兵部尚书议派兵征剿之事。兵部尚书根据地方官的报告,启奏皇上道:“征剿鹩哥窿,此举非同小可。鹩哥窿只为此等乱民所据之前哨,其大本营设在大王山,山上有山大王指挥兵马。大王山前是倒围、十二岭、石门埇和鹩哥窿。要战石门涌,石门为障,一线之路。攻下石门埇,要战十二岭,十二岭有十二道关卡,谈何容易,即令攻下,直捣大王山要经过倒围,兵马进此倒围,会被重重包围……”。
皇帝闻言,亦觉此天险难攻,说道:“派兵在外边把他们包围一年,让他缺粮自乱,活活饿死!”
兵部尚书说:“饿不得,大王山里有个白米洞,有米可出。”
皇帝听罢,一筹莫展,只好下令招安,封陈敢为大王,负责当地军政事务。此后,由于陈敢勤政廉洁为民,深受百姓拥戴和敬仰,他死后当地百姓自愿捐建投劳在山上建了一座大王庙,纪念陈敢大王,后来人们把大王庙背后这座山叫大王山。
★大湾镇古民居建筑群
大湾古民居建筑群位于郁南县大湾镇五星村大湾寨。古建筑规模较大,布局较集中,具有浓厚粤西地方艺术特色和民俗风格的建筑群,该古建筑群有民居、李氏大宗祠、李氏宗支祠堂。宗支祠堂有的为父、子、连成群体布局。
古民居有当时大湾富商李其敏于1920年(用三年建造时间)建造一院三进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砖瓦木结构“臣昌栈大屋”。有大湾富商李景献第二儿子李祺波创建1885年的“祺波大屋”。有清咸平元年至宣统年间兴建李氏大宗祠、象翁李公祠、诚翁李公祠、峻峰李公祠、禄村李公祠、芳裕家塾、洁翁李公祠、锦村李公祠、拨亭李公祠、介村李公祠、学充李公祠。
大湾古民建筑群,保存完好,各具特色,美不胜收。主体建筑的梁、柱、斗拱、檐板、屏风用材考究。木雕、石雕、砖雕、壁画(有绝对年代和技师、画师的记述)脊饰等工艺之精在粤西也不多见。
该古民居建筑群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外,还是有相当民间艺术、民族文化史、民俗生活文化史、古建筑史等的科学研究价值。
★光仪大屋
郁南连滩西坝石桥头村的村民都把这座方圆几公里内最大的建筑叫“清朝古堡”。这座“古堡”事实上既非贵族城堡又非军事要塞,而是供红尘小民繁衍生息的普通大宅。屋主叫邱光仪,建屋于清嘉庆年间。此间的村民眼看着他起高楼,眼看着他宴宾客,却始终没有看到他的楼垮了。让人诧异的是,两百年间光仪大屋始终稳稳矗立,威风凛凛,据说在日军侵华的时候,这座大屋光凭气势就吓跑了一队害怕机关的日本人。
光仪大屋占地十亩,整体建筑呈四方形,用厚一米的围墙圈起来,围墙最高处有13米,暮色中看来,是一个如假包换的青灰色堡垒。内部结构五进五入,共有房36间(据说每一间就是一个家庭),人口最繁密的时候,这里曾经居住过700多人。除了家丁,全部都是邱氏子孙。这里有晒场、厅堂、仓库和起居房屋,关起门来几个月,大约里面的人也可以自给自足,俨然一个小小的王国。
关于此屋是如何建成的,民间有许多种说法,记者觉得最可信的是以下说法:南江河畔普通村民邱光仪有一天厌倦了被洪水赶来赶去的日子,发动自己的5个儿子建一座万世不拔之基,因为他们家以卖油豆腐为业,盖屋子和做油豆腐就只能兼顾,我们现在看到的主体建筑就是邱光仪和他5个儿子摸黑建起来的。后来人口繁衍日盛,房屋不断添建,终于成为现在的规模。
光仪大屋立在南江畔的滩涂之上,每年南江水涨总免不了要被淹一回,大屋里的人要生存,避免背井离乡的命运,必须要防洪;除此之外,乱世常有山匪来吃大户,大屋要考虑防盗;整个建筑是砖木结构,万一敌人火攻怎么办,因此还需要考虑防火。基于这三点,邱氏家族在建这个“堡垒”的时候,在墙、门、内部排水系统上做足了文章。
高墙是半为夯土墙半砌青砖,厚为一米,密度高,透气性好,洪水来时不渗水,洪水去时墙体内水分迅速蒸发。按照专家的说法,这是一堵会呼吸的墙,而它的强度足可以和现在的钢筋水泥墙媲美。光仪大屋的门可插三层木板,木板之间可灌泥夯实,木板、水、泥土共同作用抵挡洪水压力绰绰有余。
对付盗贼不仅有九竖五横的木制防盗门,还有城墙上的24个枪眼,屋顶上可走人,有了望台。如果盗贼想用火攻破门,门上还设有水槽,从屋内灌水,木门之上就可形成一层水帘。
光仪大屋体现出来的强悍求生意志、警惕性、防御性和独特的生存智慧,每年吸引5万游客前来参观探访。118cha.com提供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
ad
百科全书查询结果由 118cha.com 提供 [复制结果]